浅谈入学前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
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知识教育,更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幼儿园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创设积极阳光的情感环境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幼儿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
为了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我们应该创设一个积极阳光的情感环境。
首先,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温暖。
其次,我们要倡导乐观向上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要注重感受和表达情感的培养,通过一些适当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情感和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自信心和独立性是幼儿园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要有自信心,才能敢于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慢慢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激发幼儿内在的动力和潜能,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注重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园心理素质的核心能力。
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适应与他人的交往。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幼儿的情绪疏导,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幼儿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积极阳光的情感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以及注重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心理素质涉及到他们的情感和认知能力,对于建立健康积极的个人心态以及适应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心理素质的方法与措施。
二、认知信息处理的培养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幼儿园应该帮助幼儿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点,并培养自信心。
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努力等方式来促进幼儿自我认知的建立。
2. 发展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观察任务、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探索机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管理的培养1. 建立亲子关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注和支持。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感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2. 情感沟通与表达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活动,培养幼儿情感的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幼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能力,帮助幼儿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四、社交能力的培养1. 合作与分享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能力,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培养他们的共享精神。
2.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对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时,教师在学校中也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给幼儿树立正确的社交行为模范。
五、行为管理的培养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独立自主等。
浅谈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此他们给予子女太多的爱。
其实“太多”有时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物质拥有量的过剩与情感、精神营养的不良会使孩子发展失衡。
现代城市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及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
因此,“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灵”已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课题。
下面,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心理疏导,唤醒孩子的心灵。
幼儿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遇到自己的能力所办不到的事,往往不敢面对现实,自卑或盲目的自傲。
这都是缺乏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表现。
要克服这不健康的心理,必须进行心理疏导,唤醒孩子的心灵,培养幼儿自爱自强的品质。
1、理性情绪辅导(集体讨论)。
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
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面的、不稳定的情绪。
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幼儿的认识和思维水平,教育幼儿认识到烦恼的危害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烦恼的态度。
比如: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程程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我就走过去问她:“程程,你怎么了?”她说:“昨天妈妈批评我了。
”原来她因为最近在幼儿园表现不好,所以被妈妈严厉的批评了。
为了让程程重新树立起信心,我就叫来所有的幼儿,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如果在幼儿园表现不好,妈妈生气了,怎么办呀?”马上有人说:“上课认真点,改正了,妈妈就会原谅你了。
”“对啊,做错了只要改正就行了。
”程程听了后高兴的点点头。
这样类似的讨论,让幼儿明白:其实,不少的烦恼都只是一些小事,当我们把它看得很严重时,我们就感到十分烦恼,当我们认识到它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时,我们的烦恼就会减轻。
2、说说心里话(个别交流)。
个别幼儿光集体辅导还不够。
他(她)对某些事想不通,闷在心里不吭声。
有句话说得好:“情郁于中而发于外”。
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再加以疏导,这也是调节心理的有效手段。
那些信奉“沉默是金”的孩子们不太会说,我就让他们悄悄的告诉我,我给他们保密。
【儿童心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
【儿童心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无法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
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
尤其要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儿童顺利进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意味着孩子们高估和评价他们的表现。
例如,在课堂上,他们的能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他们傲慢自大,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谁有能力”和“不骄傲的孩子”等故事来教育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帮助孩子们理解:人有自己的能力。
只有团结、合作、互助,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教育孩子“无论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或者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看不起别人,不能自满”。
逐渐让孩子们明白“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如别人”。
教师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① 引导孩子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地方,并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估。
② 引导孩子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比较”,而是不断地让自己“发展自己的优点,避免自己的缺点”。
同时,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表演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③ 对于孩子的弱点,我们应该引导他们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不要因为害怕自己不如他人而封闭自己。
(3)消除嫉妒心理有些孩子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
当他们看到别人的成就或进步时,他们脸上不高兴,心理不平衡。
此时,孩子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作为教师,他们也有责任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和“消除嫉妒”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观察和分析孩子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交际活动等事实,找出容易产生嫉妒的各种因素。
注意孩子的日常言行,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的萌芽。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家长要耐心倾听,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指责。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如果家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孩子也会从中学会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不要过度包办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比如,从简单的穿衣、整理书包,到选择兴趣班、制定学习计划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经历,孩子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挫折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些经历,把它们视为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自己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此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其心理素质。
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幼儿园家长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家长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意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指个人以有适应能力应对心理压力和困境的能力。
而幼儿期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一些分享。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品格,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处于一个安全、稳定、放心的环境中,这是孩子成长需要的基础。
因此,家长应该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不论是好还是坏,都要在家庭中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家长还应该搭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团结、亲情、爱和支持,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心。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孩子自主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包括穿衣梳洗、进餐等等。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逐渐转化为孩子的心理素质。
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个自我尝试的机会,例如在某些小事情上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渐渐地形成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注重情绪教育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情绪往往是不稳定的,家长可以通过情绪教育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情绪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耐心理解和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培养孩子的情绪安全感;第二就是引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当孩子感觉不安或是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沟通或是各种冥想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缓解情绪。
四、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孩子感到自信和满足,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家长在给孩子表扬时,要注重表扬孩子的努力、进步和创造,让孩子感到自己获得了承认,这么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教案: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一、引言:心理素质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200字左右)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应对各种生活困境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健康成长、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基石。
因此,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成为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二、认知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培养(450字左右)1.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核心。
通过游戏、观察和集体活动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感受、思想和行为。
例如,在绘本故事时间中,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故事中产生的感受和联想,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认识。
2. 培养合理情绪表达能力幼儿常常会因为情绪上的冲突而无法准确表达自己。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模仿动物表情或角色扮演的方式。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使用“我感觉……”、“我需要……”等句式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沟通能力。
三、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培养(450字左右)1. 培养友谊意识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并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重要场所。
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关心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
例如,在班级中开设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和合作完成任务,重视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冲突解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冲突和矛盾。
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幼儿掌握有效解决冲突的方法,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在冲突发生时,教师可以采取观察、听取各方意见、引导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冲突的原因,并找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的培养(450字左右)1.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有序的活动安排,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借助情绪管理技巧,教师还可以教导幼儿如何通过深呼吸、放松等方法来调节情绪,有效应对困难和挫折。
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 幼儿园身心健康
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一、幼儿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1.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2.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对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价值观。
2. 促进幼儿个体心理与情感的健康发展,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三、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1. 培养正面情感a.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b. 教育幼儿学会感恩,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a. 注重情绪管理教育,教导幼儿如何应对不同情绪。
b. 引导幼儿寻找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3. 培养自信心a. 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
b. 提供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4.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a. 教育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b. 提供合作游戏和团体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四、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的实施与实践1. 教师角色的转变a. 从传统教育者转变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者。
b. 要注重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
2. 家园合作a.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b. 增设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
3. 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a. 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幼儿享受快乐的学习环境。
b. 创设和谐友善的集体生活氛围,培养幼儿的帮助意识和友爱情感。
五、总结与展望1. 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的实施,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心理素质培养方案,为每个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结语通过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的规划与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人生态度,还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希望通过对幼儿园心理素质培养方案的重视和实施,能够为每个幼儿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在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心理素质的培养既需要家庭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幼儿教育的引导和教育者的关怀。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可以为幼儿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一、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在进行幼儿心理素质培养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的形成、情绪的波动和社交性的逐渐发展。
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提供适当的环境:心理学认为,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满爱和关怀,让幼儿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2. 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心理学家们指出,积极的教育关系有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育者需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
3. 创设合适的教育活动:心理学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心理素质。
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创造力等心理素质。
4. 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强调,幼儿的情感体验对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需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情感表达,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心理学与幼儿教育的互动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幼儿教育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场景和实验对象,而心理学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不断借鉴和整合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在幼儿教育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浅谈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必须重视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幼儿不良心理品质的类型1.缺乏自我认识型(1)高傲自大、自私自利,凡事以“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心理。
具有这类心理的幼儿多骄傲、霸道、自私、粗暴,与人相处能力差。
这类幼儿多受父母溺爱,不良的家庭教养环境造就了幼儿不良的道德素质。
(2)胆怯、孤独、自卑、缺乏自信的“丑小鸭”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幼儿多自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态消极,感情冷漠。
这类幼儿或家庭生活困难,或父母感情不和,或自身生理有缺陷。
2.缺乏非智力因素培养型(1)行为习惯差,只重视物质享受的“享乐”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好动贪玩。
这类幼儿多成长于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
(2)遇难而退,意志薄弱的“畏难”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幼儿,缺乏恒心,吃苦精神差。
3.脆弱心理型此类幼儿具体表现为幼儿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承受失败,更不能面对意外的失望和打击,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走出心理阴影。
4.逆反心理型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多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妥导致的。
具有这种心理的幼儿言语叛逆、行为出格,对学习的好坏持无所谓态度,对教师的要求反其道而为之。
这种心理往往是教师压服、体罚、歧视幼儿而使幼儿形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
5.羞怯心理型羞怯的本?|是一种不自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环境。
不健康的家庭定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碍。
二是学校环境。
学习成绩好的幼儿,经常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表扬,人缘也好,幼儿在学校表现得很自信;而学习成绩差的幼儿,往往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和同学们的疏远,久而久之,就形成害怕、羞怯的心理。
三是重大的生活事件。
幼儿若体弱多病,或受过重大的心理刺激,如受人欺负、被人打骂、遭人耻笑等,造成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易于羞怯。
6.疑惧心理型有些幼儿因为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与同学的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备、有敌意,常常会主观地认为教师轻视自己,给自己“小鞋”穿,甚至对真正关心自己的教师也不愿意接近,采取沉默、回避甚至对抗的消极态度。
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是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策略角度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策略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前,要求教师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1.经常参加心理健康培训班,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心理素质。
2.学习心理课程,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心理教育水平。
3.增加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管理学前儿童的情绪,减少冲突出现的可能性。
策略二: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学前儿童的家庭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可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1.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情况,进一步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2.开展亲子活动,增加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愉快氛围的建立。
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一步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3.鼓励家长参与学前儿童的义务劳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而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策略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前儿童正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内在自我控制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活动要以游戏形式,更好地吸引学前儿童参与。
2.活动应该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避免给学前儿童造成心理创伤。
3.活动要具有实际效果,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获取真正的帮助。
策略四:构建和谐的幼儿园、班级氛围和谐的幼儿园、班级氛围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在和谐的氛围下,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和小伙伴相处,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冲击。
因此,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提升幼儿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对自我和世界产生正确认识的先决条件。
为了帮助幼儿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绪表现,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情绪管理策略,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2.提升幼儿的认知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判断等认知技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和成功的经验。
二、提高幼儿的社交适应能力在未来的成长和社交生活中,良好的社交适应能力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幼儿的社交适应能力:1.帮助幼儿建立信任感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对幼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建立起幼儿和家长、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2.培养幼儿的交往技巧通过多种不同的游戏、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谈话技巧、礼貌用语及日常礼仪等,提高幼儿的社交交往能力。
三、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1.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心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2.培养幼儿的自我检查能力通过深入探讨幼儿自身的行为表现,引导幼儿审视自己的行为及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优秀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经验
幼儿园优秀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经验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更要重视幼儿的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稳定心理特征,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积累了丰富的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经验,现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二、尊重幼儿个性,培养自信心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事物,发现自己的特长。
2.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尝试和挑战。
3.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三、创设良好环境,培养独立性1.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幼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生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情感教育,培养同理心1.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
2.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在冲突和矛盾中学会包容和体谅。
3.举办各类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五、锻炼意志,培养抗挫能力1.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力。
2.引导幼儿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3.教育幼儿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努力中成长。
幼儿园优秀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经验主要包括尊重幼儿个性,培养自信心;创设良好环境,培养独立性;情感教育,培养同理心;锻炼意志,培养抗挫能力。
这些经验旨在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幼儿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和需求,因此,尊重幼儿的个性至关重要。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内向,我们就应该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逐渐打开心扉。
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的孩子,则要适当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衡。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一个无形的老师,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幼儿心理启蒙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启蒙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也是孩子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心理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心理启蒙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 1. 重视幼儿心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关注。
通过心理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孩子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肯定,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做出努力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 4. 促进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心理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家长和教师应该教导他们正确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方式。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释放情绪,避免情绪积压和爆发,培养其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 5.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有何技巧
学前教育中的心理素质培养有何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阶段至关重要。
这一时期不仅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其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那么,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有哪些技巧呢?首先,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氛围。
在幼儿园里,教师应该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教室里的布置要温馨、色彩鲜艳,充满童趣,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玩耍空间。
同时,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冲突。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其次,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自信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例如,当孩子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时,家长可以说:“宝贝,你真棒,能够自己完成这些事情了!”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如唱歌、跳舞、画画等。
对于孩子的表现,要给予具体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增强自信心。
再者,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心理健康。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应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和家长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尝试想办法。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而心理素质,早在孩子幼儿期就应该开始培养。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家长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总结的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建议。
一、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1. 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关注孩子情感需求的前提。
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家长需要通过观察孩子表情、动作、行为等来了解孩子的情感状态。
当孩子情绪低落、焦虑、害怕等情况时,家长应该及时关注,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情感。
2. 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陪伴孩子需要得到家长的温暖、亲密和陪伴,这对情感的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养成都非常重要。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共同分享他们的生活感受和经验。
家长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还要参加孩子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周末亲子活动等。
3.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的情感需要自由的表达,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情感表达。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逐步发展出更好的心理素质。
二、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能力是孩子在日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如下所述:1.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自主权来发展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如在生活中给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服装、食物、玩具等,这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2. 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家长应该让孩子尽量自己处理生活中的小事情,如穿衣、吃饭、洗澡等日常事务,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3.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告诉孩子出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关于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体会
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下面就是家长们在此方面的体会:一、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众所周知,孩子的心理特点往往与芳龄相关。
3-6岁的孩子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但依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绘本故事来帮助孩子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处理矛盾。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而负面的家庭氛围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多鼓励孩子,多与孩子共享快乐的时刻和心情,给予他们正面的肯定和支持,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三、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适当的自主权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自主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能力逐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一些家庭事务和决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在为孩子分担一些家务的也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勇于承担责任的心理素质。
四、正确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人际关系的挑战。
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可以在孩子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适时给予理性分析和指导;也可以通过亲身行动示范积极的社交技巧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理解和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谈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谈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对小孩德、智、体、美、劳等全面进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心理素养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养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锐、依靠性强、情绪不稳固、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
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如何依照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养培养呢?关心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的小孩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量和评判自己。
关心幼儿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估量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
专门是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心理平稳,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进展的轨道。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是指小孩过高地估量和评判自己的表现。
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夸奖,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情愿与他人一起玩。
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自豪的小孩》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剂。
关心幼儿明白得: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关心,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
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依旧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能够自豪自满”。
逐步让小孩们明白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
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计策:①要引导小孩重新看待和估量自己,关心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判。
②引导小孩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
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小孩表现和锤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情况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③针对小孩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关心,不可因可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入学前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将要面临日趋繁复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
同时,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她)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她)未来的成功。
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教育不但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更要关注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其今后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幼儿心理素质培养1 培养支撑创造思维的心理素质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幼儿早期智力是重要的,而促使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说更重要。
因为知识、智力仅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是材料支持。
而志向、追求等心理因素是创造思维的动力源,是关键所在。
居里夫人发现镭不在于她特别聪明,而在于她的人格,在于她的恒心与毅力,在于她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勇往直前的个性精神。
爱迪生创造了1324项发明,关键是他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
可见源自内心的热爱、迷恋、追求、志向等支撑创造发明的心理素质是更重要的,健全的人格是创造思维的灵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期开始逐步形成的。
其中,诚恳、正直是首要的,这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做人价值、人生方向的问题。
在当今,引导幼儿的自立也十分重要,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是出不了人才的,而一味督促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们要通过幼儿的自立来解决这一问题。
要自立就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
做坏了,自己吸取教训,在几次做坏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逆境磨练的机会,只有具有恒心,毅力这些心理品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竞争,才能生存的更好。
2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坚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创造性的认识特征和创造性的情感特征是幼儿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良好品质。
训练幼儿的发展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
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教育行为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性思维能力。
比如经常与幼儿谈一个物体的多种用途:“水除了喝还有什么用途?”“猪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能吃,还有呢?”或者有意创造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找出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
如:“当你跟爸爸、妈妈上街不小心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时,你怎么办?”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种种创造表现常常以逾越常规、不合常规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并对幼儿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强化幼儿的创造行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情感。
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教幼儿画小熊,发现一名幼儿在画纸上画了许多圆陀,这时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请他告诉同伴们画的是什么?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想象可谓是构思独特:“下雪了,小熊在白茫茫的学地里走呀走呀,这是小熊的脚印。
”原来是这样,老师马上对幼儿的这种创造性表现进行了鼓励:“你真聪明,想得太好了。
”相反,如果当时老师没有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那么将会扼杀幼儿创造性的萌芽。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以及创设良好的动手动脑环境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坚持性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指能将目的贯彻到底以及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现在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幼儿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
因此,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即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幼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增强其坚持性。
比如:有的孩子小嘴特别乖巧,既聪明又漂亮,经常受到周围人的赞扬,夸奖,而在一次游戏比赛中,她输给了同伴,立刻大哭起来,还说今后再也不玩这个游戏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根据她的能力,设置了一项较难的活动——穿衣比赛,并教育她:这次落在后面没关系,只要坚持练习,总会成功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完成不了。
她一次一次地练习,当她提高速度终于得胜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为她鼓掌,她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慢慢地,她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敢于尝试,坚持性也大大提高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幼儿在兴趣强的活动中坚持的时间较长。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比如:让那些好动、管不住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担任警察、解放军的角色,请他给大家讲故事,当小老师等。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敢创敢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责任感是完成任务的动力。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而由于小学一些学科的内容和幼儿园相比,比较抽象,因此孩子对此内容存在不感兴趣的现象,但又必须完成,仅从兴趣出发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就难以奏效。
为此,责任感的培养在此尤为重要,使其对任务的责任以成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班上的自然角里的动植物每天有幼儿负责照顾,这样的事情幼儿开始觉得新鲜、好奇,兴致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不免失去了新鲜感,渐渐地有的孩子出现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里的动植物。
对此,教师要有目的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树立榜样,如请幼儿评小红花、争当小冠军、小旗手的活动,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事情,履行自己的职责。
此外,还应让幼儿了解各种角色的责任,如:解放军、交通警察、医生、教师、售货员等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责任,使幼儿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许多富有责任感的人们付出的劳动。
通过各项活动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对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事业成功的关键,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愈显可贵。
幼儿的集体活动中若懂得谦让、协调、信赖,便能与人友好相处,从而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较好地适应环境。
由于幼儿的自我中心的特点,不会从集体的角度去约束自我,因此对入学后的孩子着重培养其规则意识,使幼儿真正认识到:生活在集体之中,就必须遵守集体的规则。
为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幼儿玩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并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游戏中将遵守规则转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使遵守规则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比如在体育游戏“小旗接力赛”中,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要求幼儿听指令,竞赛中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的进行中,孩子们为了获胜,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小组中无论谁违反了规则,大家都为之惋惜。
通过实践,幼儿认识到自己是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感受到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增加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也促进了幼儿主动性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对自身的意识与调控能力,积极主动地做该做的事情,促进了幼儿自身活动的良心发展、有力地保证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4 培养综合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幼儿适应小学生生活的主要条件是综合能力。
入小学后,幼儿由原来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形式,转变为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形式,因此,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首先,要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只有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进行采取行动。
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时没听清要求,教师可观察幼儿重复几遍,解释其要求,而小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大多是回家完成的,往往只说一遍,这就要求学生对任务的内容既要听清又要记住。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要针对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组织语言游戏,训练幼儿先听要求再操作,例如:“把红五角星放在黄色的盒子里,把绿色的皮球放在白色的小车里”等等,培养幼儿在接受某一项任务时,必须记住要求什么,自己要完成什么。
针对幼儿短时记忆优于长时记忆的特点,教师可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并及时鼓励表扬一些幼儿,如:“明天请你带来一件电动玩具”、“把老师教你的某某儿歌请爸爸或妈妈写在纸上带来给老师”等,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同时,要教育幼儿重视完成任务的技巧,让幼儿懂得同一件事情,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凡事要以“有快有好”地完成任务为最佳方法,以利于养成有意识积累最佳经验的习惯。
如:让幼儿分组拿绘画笔纸等,比一个一个地发要快得多。
这种训练为孩子入学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幼儿办事的高效率。
独立性是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动力,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
一个孩子有了初步的独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勤动脑、想问题、意志等各方面发展较快、较好。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衣服脱衣,系鞋带、叠被子、收拾碗快、擦桌子、自己整理玩具、学具,用完的东西物归原位等等。
在休息的日子里,家长要不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家长必须同幼儿园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5 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主人翁或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
对幼儿来说,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情,不管好坏,都会给幼儿留下印象,并可能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反映出来。
因为幼儿具有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老师是他们效仿的榜样。
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才能在幼儿面前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幼儿以良好的影响。
反之,会不知不觉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
例如:教师与家长、同事、幼儿交往或相处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周围的人表现出同情的、爱的、友善、关心、体贴,天长日久这种无声的教育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深刻影响。
仅仅不注意检点自己,对人缺乏同情、关心,有时甚至语言尖刻、态度粗暴,就有可能使幼儿也习得一些负面的行为,这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利的。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社会化及个性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
因此,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游戏,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美好的高尚的的行为,什么是不良的行为,让幼儿从小生活在文明的环境中,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6结语总而言之,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一过程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要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注意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从而为今后人生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