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1分析论点_论据_论证手法(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01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

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

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

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

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

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

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

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

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

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

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

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

一、【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城产生的。从AlphaGo到自动驾驶,我们正亲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

展。前不久,科学家研发出在专业麻将平台上晋升十段的人工智能系统。与棋类活动相比,麻将具有更复

杂的隐藏信息和不确定性,更为因难。

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则是人类情感的凝聚。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城能否

取得同样的成功?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然而,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人们普追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

生经历。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人工智能显然漫有人生经历。

然而,“失忆者假说”有力挑战了这种看法。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

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音视频资料和他人讲述,复原自己的人生经历。“经历”于

他只是一个既不真实、也很有限的数据集。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对于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上述人类失忆者极为相似。该假说使我们能够尝

试为人工智能构建盧构的人生经历,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

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エ

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背景。观众不仅能够从作品

中体会到画家丰富的人生背景,并且能够观察到7位画家各自作品的一致性。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

随机创作,是能够将人生与情感穿在其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

中。

利用人工智能,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期

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

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唯一令科学家沮丧

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

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摘编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材料二:

在传统观点里,写作被看作一种天赋。但2014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挑战了这种看法。该研

究通过对比职业写手和业余写手的大脑状态发现:职业写手大脑里的“左尾状核”区域会更频繁地被点亮,

这个区城已经被之前的研究证明和音乐家、职业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密切相关。这一研究说明:职业化写作

也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技能。它提示我们: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也可能具备写作能力。

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即便算法并不了解做某一件事的具体方法,但是通过极其复杂的计算,它能算

出不同策略达成目标的概率,最终找到最优策略。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在一些需要刻意练习的领域实现了巨

大突破:通过自己跟自己下棋,AlphaGo打败了人类顶尖围棋手;AlphaStar通过自己跟自己打游戏,打敗

了人类顶尖电竞玩家。类似的思路,或许也能用在写作上。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了一款叫GPT-2的人工智能写作程序。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GPT-2用1个小时处理了《纽约客》杂志从2007年开始到今天全部的非虚构文章。如果让一个人读完这些内容,至

少需要两周。根据这些数据,GPT-2把《纽约客》文章的特征进行了分门别类,如常用词汇、叙事性的修辞

以及文章行文节奏等。然后,实验者让GPT-2写一篇海明威的人物特写,这篇作品让资深记者都拍案叫绝。

不过,GPT-2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常识、无法区分非虚构和虚构等。当实验者让GPT-2基于它已经写下的文字进行下一步创作时,发现算法生成的文字越来越乱,最终变成了无法辨认的胡言乱语。

基于以上考虑,OpenAI公司暂时拒绝发布全能版GPT-2。

(摘编自邵恒《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材料三:

近日深圳交响乐团演奏了全球首部A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据了解,研究团队为训练出具备乐

曲创造能力的AI,专门为其打造了歌曲库、创作规则库和乐器声源库等六大数据库,囊括百万量级的作曲

素材,让AI通过结构性、系统化的算法训练最终创作成功。不少业内专家都期待,未来5-10年AI能够成为音乐行业的重要編曲手段,为广大听众作出足以传世的音乐佳作。

其实,AI作曲就早已经渗透到了音乐行业之中。2016年,索尼公司就用一款FIow Machines的软件,创作了一首披头士风格的旋律。作曲家Benoit Carre据此制作成一省完整的流行歌曲《Daddy’s Car》。2018年《中国好声音》中,清华博士宿涵演唱的《止战之殇》的主歌歌词,便是由人工智能写出的。

现阶段音乐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音乐创作专业性太高,不是人人都能够搞创作的;其二,

音乐市场被某一种风格作品占领后,模仿之风便瞬间刮起,音乐的个性化逐渐受到限制。人工智能可以很

好地应对上述问题。一旦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音乐创作技术,这种能力就可以助更多人能够按

照自己好的风格进行创作,从而丰富音乐的类型和风格。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音乐创作者带来威胁。这或许是多虑的。毕竟人工智能创作能力的获取和

发挥都离不开人本,共背后的活跃因素依然是人。不过鉴于人工智能所创造的音乐作品确实能够弥补人类

的不足,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的“模仿与被模仿”完竞争关系也将不断升级。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网《人工智能对管乐的影响,尚需期待和观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智商领域,人们传统观念认为:以艺术为代表的人类情感领域更神秘、更依

赖天赋,人工智能很难取得成功。

B.帮助 AlphaGo打败人类的智能算法,在特定情境下,同样可以在音乐、写作等人类

的传统优势领域中达到很高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