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选读庄子
庄子选读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 吏,(2)与梁惠王[1]、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 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3)作《渔 父》、《盗跖》、《胠箧》,(4)以诋訿孔 子之徒,(5)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 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6)然善属书离辞, (7)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8)虽当世宿 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选读
庄子名言警句
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4.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 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
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 齐物论》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 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 言。——《庄子· 外物》
注(7)[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8)[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9)[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 亦有本作“漾”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注(10)[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11)[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 不可得也。[正义]不髃也。豚,小猪。临宰 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 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 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 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 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 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 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 物论》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史记》有传。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之《东海之大乐》
•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 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 [tí]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 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 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 的数量叫做‘万物’,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
•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 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 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 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 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 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 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
译为:“不是…… 就……” )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
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
• 一词多义
•若
• 望洋向若而叹 (传说中的海神名 ) • 以为莫己若 (比得上)
•闻
• 闻道百 (动词,听说) •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名词,见闻,学问 )
•始
•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 始吾弗信(开始,起初)
•见
• 不见水端(看见)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与“于”一起表被动)
•于
•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 拘于虚也。( 被) • 今尔出于崖涘。( 从) • 莫大于海。(比) •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在)
《庄子》全文足本(共三部分):(一)内篇
《庄子》全文足本(共三部分):(一)内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又叫《南华经》)。
他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其中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十五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十一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而今所传三十三篇,为晋代郭象整理。
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子》全文(共三部分):(二)外篇(15篇)
《庄子》全文(共三部分):(二)外篇(15篇)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姓庄,名周。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又叫《南华经》)。
他的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其中内篇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十五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十一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而今所传三十三篇,为晋代郭象整理。
外篇骈拇第八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
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
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全集pdf)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庄子(全集pdf)庄子内篇卷一上第一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这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选读之《尊生》 (1)
匠石之齐
《庄子·人间世》
【原文】
匠石之齐(1),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2)。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3),其高 临山(4),十仞而后有枝(5),其可以为舟 者旁十数(6)。观者如市,匠伯不顾(7), 遂行不辍(8)。弟子厌观之(9),走及匠石 (10),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11),未 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 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12), 以为舟则沈(13),以为棺槨则速腐(14),以为 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15),以为柱则蠹 (16)。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 寿。‛
5、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庄子曰: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 以利累形”。是说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 孟子强调仁义高于生命,是反对世人为了 求生、避患而无所不为、寡廉鲜耻;而庄 子则强调生命高于一切名利,反对世人以 养伤身、以利累形,珍重自己的生命。
全文写了十六七个小故事,本文是节选。第 一部分至‚终身不反也‛,写许由、子州 支父、善卷和石户之农不愿接受禅让的故 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 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本部分 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第二部分至 ‚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写周文王 的祖父大王亶父迁邠和王子搜不愿为君的 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 视生命的思想。
【解读】
有个名叫石的匠人带领一行人到齐国去,走到曲辕那个 地方,看见那里以栎树为社树。树冠之大可遮蔽数千头牛, 树干的周长达百围,树高接近山巅,离地约十五米之上才有 树枝,可用来制造十数艘大船。到那里观看的人,就像赶集 一样。匠石是他们一行人中的头领,对此不屑一顾,前行不 止。徒弟们虽然顺从,但觉得扫兴没有看够,赶到匠石身边, 说:“自从我执斧子跟随师傅学艺以来,还不曾见过如此壮 观的大树啊!先生不肯停下来多看一会儿,这是为什么呀?” 匠石说:“行了,不要再奢谈它的美了!那只不过是无用而 徒享天年的树木罢了。如果用来它造船就会沉没;用它做成 棺材外面的套棺就会很快腐朽;用它做成用具就会很快破损; 用它制作门窗就会脂液渗出;用它做成房柱就会遭蛀虫咬坏。 正因为是不成材之木,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保留这样长 久。”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new)
三、东海之大乐释文题“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面对浅井之蛙的自夸自足,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浅井之蛙听后,“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道理。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
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讲方法的道理。
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不辩.牛马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汒.然异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公子牟隐机.大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出跳梁..乎井之上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反.于大通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辨分别、辨别②墟处所,所居之地③萃聚集④毫动物长而细的毛⑤茫模糊不清⑥几几案,小桌子⑦跳踉腾越跳动⑧智智慧境界线⑨返返回(2)一词多义①若错误!②闻错误!③数错误!④却错误!⑤穷错误!⑥始错误!⑦殆错误!答案①海神名/及,比得上②听到/知识、见闻③算、计/命运/几,几个④退/打退,击退⑤穷尽/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⑥才/开始⑦危险/几乎/大概、恐怕(3)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
《庄子》选读之《尊生》 (2)
厦门网讯 名字带有个“雅”字的邢雅洁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了篇 很“雅”的高水平满分作文,她是目前为止“浮出水面”的惟一 一位来自厦门的高考满分作文得主。 邢雅洁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接触到这个作文题目时, 甚至还有点懵,她花了10分钟在题目的思考上,后来,在“果汁、 咖啡和矿泉水”三者中,她选择了以“平淡”切题,一下子就将 矿泉水和自己所喜欢的庄子联系了起来,“喜欢庄子那种淡泊、 洒脱的人生态度”。出考场后还有点小后怕——会不会跑题了 ? 这篇满分作文的题目出自苏轼词《定风波》里的一句“一 蓑烟雨任平生”,是说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淡然处之、不畏坎 坷的超然情怀。在作文拟题时,邢雅洁根据所描述的语境进行了 改动。 之所以写庄子,邢雅洁说,是因为她很喜欢在很多同龄人 看来是不好“接近”的庄子,尤其是《逍遥游》等作品。
《庄子.人世间》
安徽
金盛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本研读
第1节:
(一)梳理字词
蔽: 遮蔽 絜: 测量 临: 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 可以用来 市: 赶集 旁: 将近
给彼此空间,是尊重彼此的表现。是与人相处 之道的硬道理。 不信的话,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与人相处不 愉快的经历,或是别人的经历,是由于没有给 彼此空间而闹的不愉快呢?我相信大家会有同 感的。手捧沙子,可以有满把的沙子,可是要 攥紧拳头呢,沙子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与人相处之道,是需要学习和修炼一辈子的
1968年 北京 作者:食指
(二)相处与尊重
人与人相处之道——尊重每一个生命,并给彼此空间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庄子》全文及译文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畾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謂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瘁,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庄子》选读(1)无端崖之辞》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 风俗,其不可与经 于世亦远矣。
小说:偏颇琐屑的言论 干(gān):请求,求取 县令:一县之长 是以:这是因为 风俗:传闻,传说 经于世:管理世事
这则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还用了对比、衬托的
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来刻画目 标远大、干大事业的任公子形象。
的是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 道家学派的代表 • 极其博学的人 • 特立独行的人 • 崇尚自由的人 • 提倡回归于自然、本真的人 • 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人 • 非常善于运用寓言说理的人 • 语言风格汪洋恣肆的人 • …… • ——眼极冷,心极热的人(鲍鹏
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 候》)
个以课 什及堂 么你思 样自考 的己: 人的结 。积合
2.《庄子》产生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成语,请查找资 料,解释下面成语的意义(写在作业本上拍照上 传)。
相濡以沫、庄周梦蝶、鼓盆而歌 坎井之蛙、对牛弹琴、涸辙之鲋 望洋兴叹、呆若木鸡、越俎代庖 邯郸学步、鹏程万里、东施效颦
《庄子》中的成语
相濡以沫:比喻亲人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 助,延续生命。多用于形容夫妻感情深厚,共渡难关。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 湖。
• 奇文有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但不能传达对 社会、人生有害的信息,不能流于荒诞。
(3)课外拓展:由庄子到李白
庄子,是思想家,又是诗人;李白,是诗人, 又是思想家。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李白;李白,是 盛唐时期的庄子。
庄子与李白的作品有着五个方面的共同特色: 丰富、奇幻的想象;大胆、任意的夸张;直率、质 朴但却豪放、恣纵的语言;超凡脱俗的意境;深刻 的思想或讽刺、辛辣的笔触。
庄子选读教案
《庄子》选读【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文学写作特点2、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3、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无端崖之辞》【三维目标】㈠、知识目标:1、重点学习第3、4、7则选文的内容2、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3、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认识文中所表达出的庄子的思想㈡、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㈢、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导入: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到他的作品中去领略庄子诗意洒脱的人生境界吧!二、课前积累《庄子》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但是比不上从前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三、走近作者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2、《庄子》①、《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②、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3、庄子的品质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四、研读课文(一)请三位同学朗读第1、2、3则,正字正音(二)集体朗读(三)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在班内交流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由老师点拨(四)梳理三则内容(学生讲解,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第1则:【释词】:(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尼水匠人垩(è):白灰漫:涂(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ó):砍(3)斤:斧(4)失容:失色(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6)质,质对,对象【译文】庄子为亲朋送葬,经过惠子的墓旁回过头来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端抹上一点白粉,象蝇子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头把鼻端的白粉砍掉匠石挥动斧头,漫不经心地砍掉了它,白粉完全砍去而鼻子却不受伤害郢人站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失去常态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情,把匠石找来对他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虽然如此,但我的施技之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之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内容】这是庄子路过惠施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于石匠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第2则:【词语积累】[1]镝(dí):箭头[2]闚:同"窥" [3]恂(xún):惶恐[4]殆(dài):害怕【译文大意】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然后)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放箭,连续射箭,(前面的)箭刚射出后面的箭又搭上了弓在这个时候,(他)就像木偶似的(平稳)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伯昏无人说:"这么只是射靶子的射法,不是没有固定靶子的射箭(我)要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到那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你还可以射箭吗?"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在这时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他的)脚有两分悬空在外,请御寇过去御寇趴在地上,汗流到脚根了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伯昏无人说:"凡是高手,上看青天,下到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现在你紧张害怕有惶恐的眼神的样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啊"【寓意】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的是,虽然列御寇的射箭功夫很高,但真正射箭的本领不是把箭射到靶心,而是"不射之射",那才是老庄思想推崇境界正是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工,而目不瞬"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都自由境界高下之分王国维用诗词给为学之路分了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寻找目标方向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个探索奋斗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水到渠成,渐入佳境的第三个阶段而为人处世自然也有层次境界之分,我以为列御寇射箭当属第二境界,如果身处乱石高岗之上,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让然能从容如常、百发百中,那当是第三境界,而那些只能平地射箭,亦不可加杯于肘者,则只属第一境界或者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射中的,那恐怕是没有境界了【题旨】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第3则字词积累】倏(shū):同儵,虚设的神名忽,虚设的神名浑沌:虚设的神名待,款待,之:他们,指倏、忽甚善:特别好谋报:商量报答之:的七窍,耳目口鼻七个孔穴视:看食:吃喝【译文】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共同商量报答浑饨的美德,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一天凿成一窍,凿到七天浑沌就死了【寓意】成人之美,予人方便,知恩图报都是做人的美德但是,倏与忽却一片好心,使恩人遭受了灭顶之灾本来为了报答混沌的善待之恩,却断送了恩人的性命,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违背了客观规律而导致了不想要的后果倏与忽始料未及,只有扼腕痛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物质千差万别,各自有着各自的特性,遵循着他们的规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想看待和处理客观事物,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别人,把好事办成坏事要说倏与忽铸成大错是因为无知的话,那我们现代人的做法就太不仁义了!【题旨】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五)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明确: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文革"、"大跃进"、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五、小结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我们应联系生活现象理解六、课堂练习完成《学习资源》68页"理解和运用"七、作业:熟读课文,探讨庄子文章的现实意义【板书设计】1、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2、有高明的技术,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就会一事无成无端崖之辞3、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学习第4、5、6则选文一、温故知新齐读前三则选文二、研讨选文内容(一)指名读三则选文,师生共同正音(二)疏通文意第4则【译文】任国一位公子制成了巨大的鱼钩和很长的钓线,又用五十条壮牛晾制的干肉做成肉饵,蹲在会稽山上,鱼钩甩到东海然后,天天地那里专心地钓着整整一年过去了,还没有钓着鱼后来,终于有条大鱼吞食了鱼饵,牵着巨钩负痛直下,潜入海底只见它东冲西撞,上下翻腾,奋鳍挣扎海面上,白浪如山,海涛呼啸,好象神呼鬼泣,声震千里任国公子捕得这条大鱼后,将它分割腌制成干肉制河以东,苍梧以北的人们,最后全都吃腻了后世一些饶舌的庸人们都大惊小怪,奔走相告那些成天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旁,守着鲵鳅小鱼的人,想钓到大鱼,是完全不可能的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寓意:它告诉我们,目光短浅,贪图小名小利之人,是永远成不了大器的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小才不能得大道,经世者当志于大成后以"任公钓"喻济世的远大抱负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题旨】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第5则通假字王说之(说---悦)反于宋(反---返)夫处穷闾阨巷(阨----隘)【译文】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寓意】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庄子对这种讥贫炫荣的卑鄙小人极为厌恶,以舐痔得车与曹商的肮脏勾当相类比,反映了庄子对当权者及名利之徒的蔑视第六则【译文】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我经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处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样多的水就活下来了,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里找我!'"【思考】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这则寓言说明"道不可离,犹鱼之于水也"也辛辣地讽刺了人情的虚伪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就等于"西江引水",因为那是时间、地点和条件所绝对办不到的事空头支票害死人)三、品读以上选文探讨:你读了庄子的文章,有哪些感受和启发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多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参考:第二则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的时候,你反而闯过去了,在你仅仅看到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它之间制衡的时候,也许我们鼓起勇气,心怀恐惧,但还能战胜自我的走过去其实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技巧并不重要,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于丹心语)第五则这个故事,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四、成语积累扶摇直上、鹏程万里御风而行越俎代庖大相迳庭、不近人情肌肤胜雪形如槁木大言炎炎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旁门左道盗亦有道唇亡齿寒人人得而诛之独来独往善始善终莫逆之交唯命之从冥冥之中勃然作色虚与委蛇不徐不疾、得心应手相濡以沫吐故纳新见笑大方井蛙之见夜以继日望洋兴叹何罪之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亦步亦趋哀莫大於心死失之交臂不知天高地厚化腐朽为神奇无所不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变化无常大同小异对牛弹琴能者多劳螳臂挡车小巫见大巫支离破碎每况愈下沉鱼落雁五、小结六、课堂练习完成《学习资源》"阅读与品味"练习题七、作业布置1、完成《学习资源》本课练习2、熟读课文并识记《庄子》中的成语板书设计4、要树雄心,立壮志,开拓进取,干前人未曾做过的伟大事业5、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鄙下流无端崖之辞6、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第七则选文2、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3、探讨庄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教与学师生互动】一、温故知新《学习资源》有关习题讲解二、研读第七则选文1、齐读第七则选文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知识3、正音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国: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5、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鵮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三、理解感悟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四、课外延伸。
《庄子-养生主》与《庄子-达生》选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庄子·养生主》与《庄子·达生》选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庄子..·养生主》)乙梓庆..销木为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②,其巧专而外骨③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选自《庄子·达生》)【注】①“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
②公朝:见君主。
③骨:同“滑”,乱之意。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之《尊生》
思考: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难
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
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命跟天下的对 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可能带点夸张的性质,不拿天下对比, 不足以显示生命的重要。
对庄子来说,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对身外之物的过度重视和追 求势必影响生命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把身外之物(包括天下)当 回事的人,才能二者兼得吧。
第二则选文
曲辕栎社树
3/13/2020
(lì) (xié)
3/13/2020
3/13/2020
(chén)
(guǒ) (mán)
(dù)
(wū)
(同“楂”)
(luǒ)
3/13/2020
(xiàn) (yè)
(pǒu)
3/13/2020
问题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匠石和栎树 价值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三国·曹植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李白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
已秋声
----------宋·朱熹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意大利
3/13/2020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
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 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 结论也就不同了。 匠石的价值观:树木只是可以被人利用的工具,只具有世俗的功用; 栎树的价值观:追求无用,终其天年,反对被被当做工具。
3/13/2020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 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理想社会
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理解】:庄子用类比的方法先说了在家庭中子女如何对待父母,进一步说明了在国家中君臣之间应该坦诚。
同时通过说明社会中的2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也表现了庄子所期望的理想社会父子,君臣应该如何相处。
2.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理解】:这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庄子的名句,也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很相似。
庄子在阐述理想社会时在治国上无为而治也是重要的一个观点---即我们的管理者管理社会时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遵循民意。
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
【理解】:这是庄子在论道的含义----即天道与人道。
庄子认为人道必须从属于天道。
所以,庄子的理想社会中人做任何事都应该先考虑自然与外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也必须建立在客观的自然基础上。
4.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
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
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
【理解】:这句话也是阐述了在理想社会中,君主应该无为而治。
庄子先通过讲述在世间一切规律都是相通的,进一步从自然引申到了人类社会。
我们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君主以德治天下,就像远古的尧舜禹一样,不采取过多的措施,仅仅是顺应天道自然就能够治理好天下。
5.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
【理解】:这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尧舜与桀纣做了对比,说明了尧舜之所以比桀纣贤明不是因为智慧的问题,而是因为尧舜比桀纣更懂得如何顺从时运。
说明了庄子认为的理想社会应该是要人们懂得如何顺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