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1ea7df0c22590102029d3f.png)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①②③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④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①祠(cí):春祭。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拿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固:(1)蛇固无足.遂:(2)遂饮其酒.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读完选文,请说说这篇选文给你的启示。
(2分)南橘北枳①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②“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释】①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②缚:捆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晏子至.至:坐:(2)齐人也,坐盗.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你认同晏子“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分)三、文言文阅读。
(6分)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
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①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
”曰:“于彼有窦。
”子羔曰:“君子不遂。
”曰:“于此有②室。
”子羔入,追者罢。
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
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
![广西2017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说明文阅读(pdf)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89d9a631126edb6e1a1010.png)
一、说明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也说算盘①算盘,又称祘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由于算盘运算方便、快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
②旧时,算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是理财离不开算盘。
不会打算盘,就意味着不会算账,一个不会算账的人,自然就理不好财。
其次是打算盘是谋生的一门基本技能,钱庄银号职员、商家账房先生等许多职业都必须学会打算盘,再烂的账,都可以“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地算得清清楚楚。
③算盘之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中,算盘之中”,并已出现有横梁穿档的大珠算盘。
元代,算盘的使用已十分流行。
宋末元初诗人刘因就写了我国第一首《算盘》诗:“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
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到了明代,算盘的应用已由商贸、教育向科研领域开拓和发展。
宋代以后,中国出现许多珠算论著,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乘除通变算宝》,载有“九归”口诀。
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
由于算盘的推广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不断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④算盘一般呈长方形,也有呈正方形、圆形、柱形等,大小不一,大的要人抬,小的可以藏入口袋。
算盘周围有框,内有轴心,俗称“档”,通常为9档、11档、15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两颗珠,每珠为5;下端五颗珠,每珠为1。
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指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珠算时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⑤算盘珠和边框的质地有木、竹、金、银、铜、铁、玉、瓷、陶、景泰蓝、象牙、骨、玻璃、塑料等;档的材质也有高低之分,有藤、牛筋、铁、银、铜、铝、竹木、不锈钢等。
比较珍贵的当数牛筋档,价值不菲。
质优的算盘是红木制的,珠重杆滑不连带,打起来“叭叭”作响,富有节奏。
⑥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算盘”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珠算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意味着算盘仍然不会“一退六二五”,而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4_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41cb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6.png)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湖中焉.得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西湖空旷简约、雪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假如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②菜,误伤指,大啼。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人物篇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人物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148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d.png)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
分析对象:陈元方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 人物篇
返回目录
第二步: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诚,信相”委的而理去念。” 元“方礼曰”:的“重君要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维友护人了惭父,亲下和车自引己之的。尊元严方入门不顾。 据理抗辩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 人物篇
返回目录
【针对训练】 (2023台州卷)
沈千运 〔元〕辛文房 千运,吴兴人。工旧体诗,气格①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 为“沈四山人”。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 ,干谒②名公。来濮上,感怀赋诗曰:“圣朝优贤良,草泽无遗族。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 人物篇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目录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 人物篇
返回目录
【乙】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
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
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
南参军。时实禄山宪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
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土。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
需将内容初步分层 ,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
看具体讲了几件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
只记述了一件事
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出事件发 展脉络
注意抓住抒情句、议论句、总结概括句等
题干已给情节 或范围提示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新中考语文配套检测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be0553f524ccbff021849e.png)
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李存审①出镞②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粱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②镞(zú):箭头。
③尔曹:你们。
④膏粱:膏,肥肉。
粱,精米。
膏粱,表示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
1.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戒诸子(尝试)B.少提一剑去.乡里(离开)C.因.授以所出镞(因此)D.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应当)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相位。
B.李存审告诫儿子是因为怕他们忘本。
C.李存审教子的主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恰好相反。
D.李存审出镞是为了告诫儿子们: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
(二)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1.以下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使驱田中雀: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
B.无遗亡者:没有漏掉的。
C.躬耕诵书:(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读书。
D.见而异之: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主题是勤奋好学。
B.顾欢的父亲和同郡的顾恺之都是阻拦顾欢学习的人。
C.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八岁,诵《孝经》《诗》《论》”。
D.短文启示我们:只要勤奋好学,任何困难都可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三)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卖骏马者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文言文阅读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a6bbc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a.png)
文言文阅读2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
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
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
”三日乃见太子。
(选自《庄子·说剑》)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之不厌好:喜欢,爱好B.诸侯谋.之谋:图谋C.赐.之千金赐:赏赐,赠予D.周善.为剑善:好处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喜好剑术的赵文王面前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三千余人,而他从不满足。
B.太子悝十分担忧国力日益衰退的赵国,于是以“赐之千金”招募说服赵文王的人。
C.庄子不接受太子悝的千金厚礼,是因为还没有达到庄子希望的数目。
D.太子认为,庄子穿着剑士的服装去见赵文王,一定会适得其反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佚之狐言于X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X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X,X既知亡矣。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写景篇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 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写景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641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0.png)
【解析】 【甲】文中“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写小潭周边景物。潭中景物和 潭周边景物,都是立足于小石潭,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描绘的。【乙】 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题干提示了三个点:出发点:林虑;中途点: 槐林;落脚点:连云阁。根据此提示可知②③④三个空,也应该填三 个地点,从【乙】文中由“亭午抵桃林村”可知,第②处填中午到达 桃林村;由“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可知,第③处填环翠亭休息; 由“薄暮,至明教院”可知第④处填傍晚到达明教院。
抓住体现景物 形态、颜色、 季的不同景象,夏水襄陵之峻
景 特征的语句
声音,变化等 急雄壮,春冬与秋天之沉静。
物
特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
征 抓概括景物特 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点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
面、特定物的特征。
【针对训练】
(2023宜昌卷)
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讲解
考点一:写景顺序 考点二:景物特征 考点三:写景手法 考点四:语言特点 考点五:思想感情
考点一:写景顺序 【教材设问】 《三峡》“思考探究”第一题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
气象万千
◆黄图珌
【甲】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
霞;气凝成雾,雾滞为露。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
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
蒸溽暑①,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
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
【答案】空间顺序,作者先描写范长白园外面的景色,再写门口的 景色,最后写园内的景色,层层递进,使范长白园的景色更加有层 次感。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三行对译”(讲)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第五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三行对译”(讲)](https://img.taocdn.com/s3/m/878e03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7.png)
《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写作手法:跃”,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 动静结合 跃水为动,动静结合,描绘出山川的秀美与生机盎然。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态描写,表现 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态描写,写江水急 速奔涌的状态;“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则是静中有动。
禽鸟——山林之乐
烘托
游人——从太守游而
太守——乐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与民同乐
借山水之乐 排遣内心的 郁闷,表现 “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
(核心知识)
醉翁亭记
返回目录
【常考名句理解】 (1)《醉翁亭记》中介绍醉翁亭地理位置和样貌的句子是: ___峰__回__路__转___,_有__亭__翼__然__临__于__泉__上__者___。 (2)《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__醉__翁__之__意__不__在__酒______,_在__乎__山__水__之__间__也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野__芳__发__而__幽__香___, _佳__木__秀__而__繁__阴___。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__夫__日__出__而__林__霏__开__, _云__归__而__岩__穴__暝___。
醉翁亭记
返回目录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 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 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文学文化常识】 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 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2、“伛偻”代指“老人”,“提携” 代指“儿童”。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aca564bb4cf7ec4bfed03a.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fa038adad02de80d5d840ed.png)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23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通”值”。
⑤哂:shěn,讥笑。
⑥戟手:戟,jǐ。
戟手,即”叉手”。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索予甚于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不知为尔物也。
B.我若富贵当尔偿。
C.世人好利甚于我。
D.何哂之有?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若)皆若己所固有我若富贵当尔偿B.(之)遇物即攫之旁有哂之者C.(于)世人好利甚于我岂不又贤于彼哉D.(固)皆若己所固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4.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六十三)黔之驴(11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②,荡倚冲冒③,驴不胜怒,蹄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三).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三).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3e6aeb7011ca300a7c390b1.png)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三)一.(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更,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 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屮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 异国來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 猫,怒奔欲食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 无能为者也。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蔽首领, 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 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
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3)适异国来贡狮猫适: (4)启扉急视 启: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3 •填空。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
(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m 美池桑竹z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辔,并怡然自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87215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0.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4f1d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3.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嫂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去陛下以二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6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馒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②贤_______③恐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3916d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6.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 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中考语文针对性训练(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针对性训练(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08c8f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9.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
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X氏,躬自抚养。
密奉事以.孝谨闻,X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X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X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某某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以”与“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以.怪之矣以.遗陛下以.大事也 D.以.其境过清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X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B. 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文中李密与X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某某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则涕.泣侧息涕:②数.使吴数:③华善.之善:④后卒.于家卒:9.翻译下列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①祠(cí):春祭。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拿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蛇固.无足固:(2)遂.饮其酒遂: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读完选文,请说说这篇选文给你的启示。
(2分)南橘北枳①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②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释】①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②缚:捆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晏子至.至:(2)齐人也,坐.盗坐: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你认同晏子“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分)三、文言文阅读。
(6分)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
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①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
”曰:“于彼有窦②。
”子羔曰:“君子不遂。
”曰:“于此有室。
”子羔入,追者罢。
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
君之治臣也,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法④,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
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⑤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
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
此臣之所以脱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公⑥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选自《说苑•至公》)【注释】①郭:外城。
②窦:孔、洞。
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
④臣以法:研究我这个案件。
⑤愀(qiǎo)然: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⑥公:公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见.于颜色见:(2)君岂私.臣哉私: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3.从子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四、文言文阅读。
(6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③。
迁起居注④,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⑤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⑥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
②赞:帮助,辅佐。
③静:通“诤”,诤谏。
④起居注:官职名。
⑤广信:地名。
⑥廉:察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数延.见延:(2)朝廷布大信.于四方信: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太祖”这一人物形象。
(2分)五、文言文阅读。
(6分)断织劝学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一年来归.归:(2)稽废.时日废: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文中羊子的妻子是怎样劝谏羊子学习的。
(2分)六、文言文阅读。
(6分)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晚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餐。
【注释】①正:正色(青、黄、赤、白、黑);间: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
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④纨:白色的丝绢。
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盖世间之色.色:(2)至寒.至腴寒: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
3.文章主要描写的水有什么特点?请具体分析。
(2分)一、1.(2分)(1)本来(2)于是【解析】(1)句中的“固”可联系课内《伤仲永》中“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可知,“固”的意思是“本来”;(2)句中的“遂”可联系课内《曹刿论战》中“遂逐齐师”可知,“遂”的意思是“于是”。
2.(2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他的酒。
3.(2分)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或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聪明。
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参考译文】楚国有一家人,祭过祖宗之后,便把一壶祭祀时用的酒赏赐给前来帮忙的人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着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就不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请大家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将要喝了它。
于是左手端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
”没等他画完。
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了他(手上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完,)于是就喝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他的酒。
二、1.(2分)(1)到(2)犯罪【解析】(1)句中的“至”可联系课内《陈太丘与友期》中“过中不至”可知,“至”的意思是“到”;(2)句中的“坐”联系语境可知,“坐”的意思是“犯罪”。
2.(2分)楚王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3.(2分)认同晏子“南橘北枳”的说法。
文中,晏子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味道酸甜的橘子,生长在淮北则就变成苦味的枳。
原先生长在齐国的人并不偷盗,进入了楚国就犯了偷盗罪,可见外在环境对植物和人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不好的环境,更易对人和事物造成影响。
【参考译文】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
喝酒到兴致正浓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回答说:“是齐国人,犯盗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位答道:“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只是树叶相似,它的果实味道并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
现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三、1.(2分)(1)通“现”,显露(2)偏爱【解析】(1)中的“见”可以联系课内《马说》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可知,“见”通“现”“显露”的意思;(2)中的“私”可以联系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可知,“私”是“偏爱”的意思。
2.(2分)这正是你报仇的好时机,为什么要帮我逃走呢?3.(2分)要学会公正地行使手上的权力,善于树立恩德。
【参考译文】子羔在卫国当官,按照法律砍掉一个人的脚。
卫国君臣发生了内乱,子羔从城门逃走,但是城门已经关闭了,那个被砍了脚的人在那里守门,那人说:“在那里有个缺口。
”子羔说“君子不爬墙!”守门人又说:“在那里有个洞。
”子羔说:“君子不钻洞!”那人说:“这里有个屋子(可以藏身)。
”于是子羔进去了,追兵没有抓到他也就四散而去了。
子羔离开前,对被砍了脚的人说:“当初我不得不执行君主的法令而砍了你的脚,现在我在危难之中,正是你报仇的好时机,为什么还帮助我逃跑呢?”被砍了脚的人说:“您判我断足的刑罚,本来就是因为我罪有应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您当初治我的罪时,好多次翻阅法律,不断地在公文上核对我的案件,想要让我幸免于难,(这种情形)我是知道的;后来(实在没办法),要量刑判案了,轮到要行刑的时候,您又满怀伤感、很不高兴,脸上也表现出了这种神情,我也是知道的。
您哪里是只偏爱我这个人的呢?天生的一副仁人心肠,本来应该您就是如此!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帮助你逃脱的原因。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怨恨。
公正地行使手上的权力,难道讲的不就是子羔这样的人吗?”四、1.(2分)(1)请,邀请(2)信用【解析】(1)句中的“延”可联系课内《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可知,“延”是“邀请”的意思;(2)句中的“信”可联系课内《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可知,“信”是“信用”的意思。
2.(2分)太祖要授官给他,他用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托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府中辅佐军队中的事务。
3.(2分)“太祖”是一位选贤举能、知贤善用,明辨是非,讲究法度,知错就改、从谏如流的明主。
(意近即可)【参考译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时从乡试中中举,执掌龙溪书院。
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里的兵丁亲自守卫,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都)不理睬。
邓愈镇抚江西,多次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朝廷)推荐他。
太祖要授官给他,他用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托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府中辅佐军队中的事务。
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皇帝将他)召到京城,授官为德清县丞。
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郡县受到很大的惊扰,熊鼎用诤谏的方法镇抚了他们。
升任起居注,接受皇帝的命令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书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
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不要派御史去考查),皇帝不听,熊鼎带着给事中尹正(向皇帝)进言说:“朝廷在天下广布信用,又因为(一些)小事麻烦御史(去考察),(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皇帝沉默了很久,于是(就)没有派出御史。
五、1.(2分)(1)回来(2)荒废【解析】(1)中的“归”可以联系课内《醉翁亭记》中“朝而往,暮而归”可知,“归”是“回来”的意思;(2)中的“废”可以联系课内《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知,“废”是“荒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