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52~53页的内容。
“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平时实际生活来学习人民币元、角、分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有关的加减法运算。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人民币有较多的接触,知道用人民币来买商品。
学生熟知生活中面额为角和元的人民币,比如知道以角为单位的有1角、5角;以元为单位的有1元、2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这些100以内面值较小的数。
现在的学生对单位为分的人民币接触较少,并且他们对学习人民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在超市购物这一情景,引入课题。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掌握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一、导入: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超市的图片生):(超市),我们在超市里做什么?(买东西)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一)认识人民币。
1、生活中同学们都会在哪些地方用到人民币呢?(买衣服的时候、买东西吃的时候、区游乐园玩的时候、买学习用具的时候等等)【设计意图:提出这个问题,启发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出示挂图,展示教材第52页图片内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需要人民币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函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2)、了解函数模型的意义.2.法制教育目标:(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九条.二.重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学导式五.探究过程:例1、(2011山东威海月考)一个人喝了少量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迅速上升到0.3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25%的速度减少,为了保障交通安全,某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09mg/mL,那么,一个喝了少量酒后的驾驶员,至少经过_______小时才能开车。
(精确到1小时)解:设至少经过x小时才能开车。
由题意得0.3(1-25%)x≤0.09所以0.75x≤0.3,x≥log75.00.3≈5答:至少5个小时后才能开车。
为了减少酒驾带来的安全隐患,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例2、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试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2)、计算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3)、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精确到1年)?解:(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00×1.2%=100×(1+1.2%).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100×(1+1.2%)×1.2%=100×(1+1.2%)3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2+100×(1+1.2%)2×1.2%=100×(1+1.2%)…所以该城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y=100×(1+1.2%)(2)、10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100×(1+1.2%)≈112.7(万)10x32(3)、设x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即100×(1+1.2%)≥120 所以x≥log012.11.2≈15.3≈15(年)答:略.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2020年整理).pptx
教学内容: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 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5、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 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 6、7 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 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1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 6 个人,男同学有 4 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 2 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 列式 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板书设计 和是 6、7 的加法 5+1=6 1+5=6 3+4=7 4+3=7
六、作业设计
被减数是 6、7 的减法
6—4=2
6—2=4
7—2=5
7—5=2
2
3 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4 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 ,6—4=2) 三、思维训练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意识。
3.通过数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2.法律知识3.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以生活中的法律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环节:数学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环节:法律知识教学1.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
第四环节: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
1.导入教师以“小明偷了小红的手机,被警察抓了”的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如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违反法律要受到制裁等。
2.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教师讲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如概率、统计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中奖概率、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等。
3.法律知识教学教师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如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准则,保护公民的权益等。
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如分析经济犯罪案例,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4.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师呈现数学与法律结合的案例,如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导致另一公司损失巨大。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数学问题及法律问题,如如何计算损失金额、如何界定侵权行为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提高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
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年级数学)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教案
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学教案《左右》教学设计执教人:宋轮江教学内容:左右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4、使学生懂得一些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法律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笔橡皮尺子文具盒教学过程: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4、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一摆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2、数一数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从右数橡皮是第--------个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1、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五篇范文)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4、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5、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自己探索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这是我国国旗的图片。
这我们的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生:学校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告诉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1、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2)生小组里交流。
生汇报。
生甲:1250÷25÷5生乙:1250÷25÷5=50÷5=1250÷(25×5)=10(元) =1250÷125=10(元)(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
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有几道题你想做吗?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xx÷125÷8 1280÷16÷8生汇报。
生甲:20xx÷125÷8生乙:1280÷16÷8=20xx-(125×8)=1280÷(16×8)=20xx-1000 =1280÷128=2 =10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增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旳发展,制定本法。
数学学科教学渗入法制教育教案《科学记数法》一、教学目旳1.借助学生所熟悉旳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2.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旳意识。
3.通过收集数据、整顿数据、分析数据旳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旳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有关法律制定旳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三、教学难点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达大数。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某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旳某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我们伟大旳祖国具有悠久旳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
课前,同窗们已经对有关我国旳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旳调查,同窗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乐意起来展示一下你旳调查成果?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概为人。
学生2:我从发布旳资料上查到了我国既有耕地面积约为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桶。
通过刚刚几位同窗旳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学生l:我发现我国旳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窗们旳观测都是对旳旳,请大伙计算我国旳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既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旳差距,此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朴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旳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
(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无一种比较简朴旳措施来表达这些比较大旳数呢?2.小组合伙,探讨交流刚刚,同窗们都已做了努力旳思考,想必均有所发现。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参与法制建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法制的情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学与法制的概念介绍;2. 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实例;3.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4. 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5.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联系;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法制的相互促进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与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应用的相关案例;2. 教学素材:准备与法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法制相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选举中的统计问题、法律案例中的数学计算等。
2. 新课导入:介绍数学与法制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如几何知识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法律问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2)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2.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融入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2)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点;(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讲解:(1)讲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突破重点难点;(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4. 案例分析:(1)选取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重点难点;(2)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7.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结合法制教育,布置相关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新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资料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案教师:余章凤一、教学内容:《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
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 ,6—4=2)六、法制渗透点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
(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教案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案教师:余章凤一、教学内容:《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
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 ,6—4=2)六、法制渗透点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
(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认识人民币》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第52、53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兑换人民币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
禁止损害人民币和防碍人民币流通”。
第二十七条“禁止下列损害人民币的行为:(一)故意毁损人民币;(二)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面值人民币一套、文具用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去买过什么?真棒!今天啦,老师想带你们去文具商店看看,想去吗?(课件出示:文具图)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文具,想买吗?那你用什么买?(钱)师:对,买东西要用钱。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与体验:1.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识别人民币。
出示现在我们国家流通的是第四、第五套人民币。
请在小组里认一认这些人民币,不认识的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学生进行活动,在小组内辨别人民币,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字样、文字、颜色、图案和数字等辨别人民币。
3、给人民币分类。
(1)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呢?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吧。
《认识人民币》学科渗透法制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52~53页的内容.“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平时实际生活来学习人民币元、角、分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有关的加减法运算。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人民币有较多的接触,知道用人民币来买商品.学生熟知生活中面额为角和元的人民币,比如知道以角为单位的有1角、5角;以元为单位的有1元、2元、10元、20元、50元、100元这些100以内面值较小的数。
现在的学生对单位为分的人民币接触较少,并且他们对学习人民币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人民币以及它的三个单位元、角、分,并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4、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掌握1元=10角,1角=10分.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教学准备:教材挂图,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今天吃早餐了吗?都吃的什么啊?有的同学是买早餐吃的,那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什么?(钱)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提问,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学生乐意不觉的回答起老师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授:(一)认识人民币。
1、生活中同学们都会在哪些地方用到人民币呢?(买衣服的时候、买东西吃的时候、区游乐园玩的时候、买学习用具的时候等等)【设计意图:提出这个问题,启发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出示挂图,展示教材第52页图片内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需要人民币的地方.并在此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人民币是中国制造的,它上面有国徽,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教导学生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使用假人民币,不要随意撕毁人民币,也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认识人民币》
平乐乡民族小学韦明敏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
2通过学生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
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突破方法:借助常用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过程: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对钱的使用。
提问: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我们要用什么来付给售货员?(钱)。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同学生们喜欢吗?。
(板书:认识人民币)
1出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课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2小淘气很节约,把自己的零用钱都用自己的存钱罐存起来了,同学们认识他所存的钱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钱?(购物、坐车、储蓄、为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等渗透法制教育)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分类)教学例1:
1每个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学生学习假币),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A有的把钱币分为一类,有的把硬币分为一类。
B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板书分类的过程: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以分为单位的3种,接着,让学生动手分类。
C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渗透法制教育: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宽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渗透人民币管理条例
小结: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吕品种较多,按质地来分,有纸币和硬币;按单位来分有元、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