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与油气的关系及举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洲与油气田关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平面上由陆地向海方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这三种环境在平面上大致呈环带状分布。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其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也发生规律的变化: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粒度又粗变细;植物碎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华师增多;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单一的水平层理。

河控三角洲在形成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从陆地向海盆方向推进,其结果是形成一个总体向上变粗的层序。一般来说,底部为前三角洲泥,依次向上出现三角洲前缘砂和粉砂,最上面覆盖着三角洲平原的较粗粒的分支流河道沉积和犀利沼泽沉积,大体上为一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序列,即进积型沉积序列。

而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运移和保存条件等多种地址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储集层未有期的聚集提供了空间;盖层是避免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散失的屏障;圈闭是油气得以聚集的场所;运移过程是油气从分散状态向圈闭集中形成油气藏的必备过程;地质历史中形成的油气藏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存下来形成油气资源。上述的六个条件全面的概括了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中,烃源条件与圈闭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生成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了生油岩、储油岩、盖层、圈闭等条件。

1、生油岩

前三角洲的暗色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岩。河流不仅为三角洲沉积带来大量泥沙,而且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质随着悬浮的泥质一起在前三角洲部位沉积下来,它们为湖盆或海盆中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鹰眼,促使生物得以大量繁殖、生长。因此,前三角洲的泥岩中含有丰富的陆源的及原地生物形成的有机物质,另外,前三角洲环境一般是处于浪基面一下的还原或若还原环境。加之在此沉积和埋藏都比较迅速,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因此,前三角洲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生油岩。

2、储油岩

河控三角洲的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以及分支流河道砂体,浪控三角洲中的海滩沙坝和障壁砂坝等都具有良好的储油性能。其中分支流河道砂岩由于距油源区远,不如其他砂体有利。因此,在古代三角洲沉积中,主要的储集岩是三角洲前缘砂岩和与三角洲前缘密切共生的海岸砂岩。三角洲前缘砂与邻近的前三角洲泥呈指状穿插,从而构成了复式储集岩,形成良好的储集条件。

3、盖层

沼泽、分支间湾、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等皆可作为盖

层,而且在三角洲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他们和生油层、储油层共同构造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4、圈闭

上述储油砂岩除席状砂和分支流河道砂外,大多数砂呈透镜体状产出。这就容易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这种圈闭大多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形成时间较早,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形成。

总之,三角洲沉积既有厚度大的生油岩,又有质地纯,分选好的储油岩;加上三角洲沉积过程中局部的海进、海退比较频繁,幅度也较大,这样就可形成众多的、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进而形成油气丰富的油气聚集带。因此三角洲容易形成大中型油气田。

三油田实例:墨西哥盆地油田

墨西哥盆地沉积特征分析

分析认为,古新世和早始新世的拉腊米构造运动给墨西哥湾盆地带来了重大的变化。白垩纪末期,由于拉腊米造山运动的早期构造活动,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陆源碎屑供应量急剧增大,在古新世和早始新世供应量又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拉腊米造山运动结束后,墨西哥湾盆地陆源碎屑的供应时断时续。由于大量陆源碎屑进入盆地,盆地的海岸线、陆架和陆架边缘新生代期间不断向盆地方向迁移,最终在陆棚

处沉积了巨厚的河流—三角洲沉积物。

1 古新世—始新世

白垩纪末海平面的下降导致墨西哥湾海岸线向海湾方向发生了大距离的迁移。古新世早期,陆源碎屑的供应量大幅度减少,因此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古新统下部主要由页岩组成。古新世晚期和始新世早期,大量的粗粒陆源碎屑沿着两条主要路径搬运至了墨西哥湾盆地的内陆带,一条位于密西西比州西部、阿肯色州东南部和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另一条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北部并沿着休斯顿坳槽轴线展布(图2) 。河流为墨西哥湾带来了大量的陆源碎屑,大型前积三角洲复合体发育于两个地区(图2) 。沿沉积走向,三角洲复合体西南边发育有障壁岛和滨海平原沉积系统。沉积于此的沉积物源自东北边的三角洲垛状体,由向南流动的洋流搬运至此(图2) 。晚古新世期间至少发育一个海底峡谷Lava2ca 峡谷(图2) ,随后峡谷被前三角洲泥和三角洲前缘砂充填。始新世初期,发育了另外几个海底峡谷。中晚始新世期间,高建设性的宽广河流—三角洲沉积系统仍分布于得克萨斯州的东北部,并有时延伸至路易斯安那州的北部、阿肯色州的南部和密西西比州。在河流—三角洲沉积系统西南边的得克萨斯中南部,沉积环境为海岸平原和障壁岛系统,沉积物为沿走向展布的砂岩,其物源为东北边的三角洲复合体,由沿岸流搬运至此。向盆地方向,三角洲和海岸平原—障壁

岛沉积物过渡为海相沉积物。中上始新统层系反映出一系列的旋回性的海进和海退事件,结果是巨厚的富砂前积三角洲或海岸平原层系与薄的沉积于陆架环境的海进泥质层系交替出现。

2 渐新世—中新世

渐新世期间,陆源碎屑的主要搬运路径迁移至得克萨斯州南部和里约格兰德坳槽地区,此处的渐新统厚度最大。渐新世晚期陆源碎屑供应量显著增大(图3) ,形成了新生代最大的前积楔状体,此时沉积的楔状体从墨西哥东北部到密西西比一带都有分布。渐新世晚期的陆源碎屑聚集地依然是南得克萨斯州的里约格兰德坳槽地区,发育有两个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较大的一个位于里约格兰德坳槽,另一个位于休

斯顿坳槽(图3) 。这两个三角洲之间的沉积环境为波控海岸平原—障壁岛,在该沉积环境内发育有长条的线状砂坝,这些砂坝将上倾方向的泻湖相与下倾方向的海相页岩分割开来。南部的诺瑞斯三角洲仅有一个沉积物供给河道,这与该地区先前发育的三角洲是不一样的。在断裂带之外(海湾一侧) ,粗三角洲碎屑沉积物过渡为大陆斜坡的退积细粒沉积物。休斯顿三角洲沉积体系比较小,向盆地的前积距离较短,2 —3条中等大小的河流向该三角洲供应沉积物(图3) 。在得克萨斯东南—路易斯安那西南海域,发育有一个大规模的剥蚀产物,即所谓的形成于渐新世晚期的亥克拜尔瑞坳槽(图3) 。该坳槽实际上为一海底下切峡谷,形成后被一套厚达1 000 m的深水砂泥岩层系所充填,沉积物向水下峡谷的两翼和上倾方向上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