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教育教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知识点:

中国成立前的学制沿革

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 中国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

2、葵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

3、壬子葵丑学制1912-1913 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男女同校废除小学读经

4、壬戌学制1922 实行分科教育兼顾升学和就业借鉴美国

(人颁布,癸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戌美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至于社会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马斯洛罗杰斯

(looks 福贝泰,不要忘孟子和人本主义)

社会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与个人的需要无关紧要

代表人物:孔子孔德凯兴斯泰纳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荀子

(双孔斯二图,却巴结荀子)

世界上课程一词最早由斯宾塞提出

中国课程一词最早由朱熹提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美国博比特著《课程》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的专著。

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斯巴鲁

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赫尔巴特(教室在课程上教教材)

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课程开发的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情景模式

课程内容(教科书)组织形式:

直线式(不重复)

螺旋式(重复)

纵向(知识逻辑)

横向(学生发展)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①、课程忠实取向

②、相互调适取向

③、课程的创生/缔造取向

课程目标评价模式:

①、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关注计划好的,关注预期目标

②、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关注实际结果关注非预期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①、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间接性简捷性引导性

简答题知识点

我国的教育目的

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所在

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教育在形式上的发展:

①前制度化教育

②制度化教育

③非制度化教育

学制建立的依据

①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③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④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素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

①双轨制西欧各国为代表(英国)

②单轨制美国为代表

型学制Y 苏联和我国为代表分支制③.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形态结构: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①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③高等教育普及化

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义务教育的特点:

①强制性(强迫性义务性)

②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

③免费性(公益性福利性)

教育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②调研法

③历史法

④实验法

⑤行动研究法

按照内容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

综合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特点:①强调学科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②是学科课程的改进,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

优点:①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综合化

②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

③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①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有一定难度

②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活动课程的特点:杜威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特点:①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

③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优点:①有利于满足儿童需要兴趣

②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③

缺点:夸大学生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总体)

①教学科目设置

②学科顺序

③课时分配

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科目)

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3、教材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等各种视听材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

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②、知识内在序列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统一

③、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

④、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⑤、注意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联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课程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②、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联系

④、学生方式:合作,自主,探究

⑤、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⑥、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我国课程结构改革: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③、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④。农村中学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

开设: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必修课程)

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学的任务(双基个性创全面)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