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一章本章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张PPT)
思考与讨论
同一气体,不同温度下等温线是不同的,你能判断那条等温线
是表示温度较高的情形吗?你是根据什么理由作出判断的?
p
3 2 1 0
结论:t3>t2>t1 V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张PPT)
⑦实验过程中的恒温是什么温度?为保证A管中气体的温度恒定, 在操作B管时应注意什么?
(3)实验数据
次
数1
2
3
4
5
压强(×105Pa) 1 . 6 8 1 . 2 6 1 . 0 1 0 . 8 4 0 . 7 8
体 积 ( L ) 1 . 2 0 1.60 2 . 0 0 2 . 4 0 2 . 6 0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1.4 《气体》课件(共49张PPT)
用气体定律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被封闭的气体(满足质量不变的条 件); 2.用一定的数字或表达式写出气体状态的初始条件 (p1,V1,T1,p2,V2,T2); 3.根据气体状态变化过程的特点,列出相应的气体公 式(本节课中就是玻意耳定律公式); 4.将各初始条件代入气体公式中,求解未知量; 5.对结果的物理意义进行讨论.
《高中物理》
选修1-2
教学目标
(一)引入:思考题
1.被封气体V如何变化?
2.是不是压强变大体积一定变小?
不一定,如果给自行车轮胎充气,P增大,气体并没有变小. 不一定如果T升高,P变大,V也可能大 3.怎么样研究P.T.V三关系?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1-2课件:本章整合4

-4-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点拨: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地球形成的早期,地壳不如现在牢固,地球不如现在稳定,火山活 动频繁,符合地质的发展规律。由于火山的喷发,排出大量的二氧 化碳,进而导致当时地球的气温很高。地球上的岩石由于多种原因, 其中包括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使岩石进一步分化,最后形成土壤,二氧化碳减少,形成了适合生命 生存的条件。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大量地使用常规能源, 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地球上的气温正在升高。生活 用电和工业用电是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会产生热。就温室 效应这一点而言,只有A、B、C是正确的。 答案:ABC
身体记忆法小妙招
-31-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故事法
• 鲁迅本名:周树人
• 主要作品:《阿Q正传》
、《药》、
、
• 《狂人日记》、《呐喊》
、《孔乙己》
• 《故乡》、《社戏》、《 祝福》。
• 阿Q吃错了药,发狂地喊 着孔乙己去他 的故乡看社戏 ,没想到撞树上了,我们 祝 福他身体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
【例题】 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行星表面发出 的长波辐射到大气以后被二氧化碳截获,最后使大气升温,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像暖房的玻璃一样,只准太阳的辐射热进来,却不让室 内的长波热辐射出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 这是目前科学界对地球气候变暖进行分析的一种观点。根据这种 观点,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
A.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火山活动频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时 地球的气温很高
B.经过漫长的年代,地壳的岩石和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导 致二氧化碳减少,地球上出现了生命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专题应用
点拨: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地球形成的早期,地壳不如现在牢固,地球不如现在稳定,火山活 动频繁,符合地质的发展规律。由于火山的喷发,排出大量的二氧 化碳,进而导致当时地球的气温很高。地球上的岩石由于多种原因, 其中包括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使岩石进一步分化,最后形成土壤,二氧化碳减少,形成了适合生命 生存的条件。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大量地使用常规能源, 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大,地球上的气温正在升高。生活 用电和工业用电是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变,会产生热。就温室 效应这一点而言,只有A、B、C是正确的。 答案:ABC
身体记忆法小妙招
-31-
本章整合
超级记忆法--故事法
• 鲁迅本名:周树人
• 主要作品:《阿Q正传》
、《药》、
、
• 《狂人日记》、《呐喊》
、《孔乙己》
• 《故乡》、《社戏》、《 祝福》。
• 阿Q吃错了药,发狂地喊 着孔乙己去他 的故乡看社戏 ,没想到撞树上了,我们 祝 福他身体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
【例题】 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行星表面发出 的长波辐射到大气以后被二氧化碳截获,最后使大气升温,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像暖房的玻璃一样,只准太阳的辐射热进来,却不让室 内的长波热辐射出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这种效应叫温室效应。 这是目前科学界对地球气候变暖进行分析的一种观点。根据这种 观点,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
A.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火山活动频繁,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时 地球的气温很高
B.经过漫长的年代,地壳的岩石和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导 致二氧化碳减少,地球上出现了生命
人教版物理选修1-1课件:第一章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图1-1 A.小于FN B. 等于FN
C.等于FN+F
D.大于FN+F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精讲精析】以箱子和箱子内小球a为整体, 细线剪短前,受力分析如图1-2甲所示,整 体受到箱子和a球的重力Ga+G箱、
图1-2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地面的支持力FN1、绳子对箱子向上的拉力Fb 和b球对a球的库仑引力Fba,整体处于平衡状 态所以Ga+G箱+Fba=Fb+FN1,Ga+G箱= FN1+Fb-Fba当剪断绳后,仍以箱子和a球为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整体受到箱子
(3)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图1-3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精讲精析】
2
(1)R2 两端的电压为 U2=220
2
V-120 V=100 V P2=U2 /R2 =100 /100 W=100 W. (2)I=U2 /R2 =100/100 A=1 A, 电动机的热功率 P=I R1 =1 ×5 W=5 W. (3)电动机消耗的功率 P 总=U1 I=120×1 W=120 W.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专题归纳整合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平衡 问题
平衡问题是指带电体加速度为零的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仍属于“静力学”范畴,只 是受力分析时多了一个电场力,解题的一般 思维程序如下:
栏目 导引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无规
则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反映.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精讲精析】
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而是大量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时,与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发生碰撞,从
而使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是分
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越激烈,布朗运动也越激烈,可见A错误, D正确;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一节 分子及其热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目标导航
1.知道可以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知道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会用阿伏加
德罗常数计算分子的大小. 3.知道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热运动. 4.了解布朗运动及布朗运动的特点.
内能
三、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当两种物质接触
时,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实验证
明,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_______,这 快 表示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_______. 剧烈 分子热运动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无规则运动 温度 由于这种运动与________有关系,所以通常 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_. 热运动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若将该空间看做立方体, 则边长 a= V0 即为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 m V m N=nNA= NA = NA = NA MA VA ρ VA 其中 n 为物质的量,m、V 分别是物体的质 量、体积.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第一章本章总结

宇宙学与大爆炸理论
探讨宇宙起源、宇宙膨胀、暗物质与暗能量等宇宙学前沿问题。
高能物理与粒子加速器
介绍高能物理实验的研究目标、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及在粒子物理研 究中的应用。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2
电磁波与无线通信
阐述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 用,以及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多做练习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不
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
构建知识网络
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做笔记和总结
在课堂上或自学时,多做笔记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和记忆。
02
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公式及应用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描述了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基本 规律,包括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 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公式及 应用,包括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时 间、落地速度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介绍了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规 律,涉及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 位移和时间等概念。
实验技能培养
通过多个实验案例的分析和操作指导,如测量重力加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热 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等,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讨论。
学科交叉融合体现
在知识点梳理和实验技能培养中,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融合,如化学中的化学键与物理中的电磁力、生物中的生 物力学与物理中的力学等。
探讨宇宙起源、宇宙膨胀、暗物质与暗能量等宇宙学前沿问题。
高能物理与粒子加速器
介绍高能物理实验的研究目标、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及在粒子物理研 究中的应用。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2
电磁波与无线通信
阐述电磁波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 用,以及5G、6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多做练习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而不
仅仅是记忆公式和定理。
构建知识网络
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做笔记和总结
在课堂上或自学时,多做笔记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 理解和记忆。
02
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公式及应用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描述了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基本 规律,包括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 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
讲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公式及 应用,包括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时 间、落地速度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介绍了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规 律,涉及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 位移和时间等概念。
实验技能培养
通过多个实验案例的分析和操作指导,如测量重力加速度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
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热 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等,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讨论。
学科交叉融合体现
在知识点梳理和实验技能培养中,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融合,如化学中的化学键与物理中的电磁力、生物中的生 物力学与物理中的力学等。
人教版 选修1-2 高二物理 第一章 1.4气体 教学课件(共44张PPT)

解: 化学反应完成后,硝酸甘油释放 的总能量为
W=mU, 设反应后气体的温度为T,根据题意,有 W=Q(T-T0), 器壁所受的压强为 p=CT/V0,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 p=3.4×108PA.
7.某压缩式喷雾器储液桶的容量是5.7×10-3m3 .往桶内倒入4.2×10-3m3的药液后开始打气, 打气过程中药液不会向外喷出.如果每次能打 进2.5×10-4m3的空气,要使喷雾器内空气的压 强达到4标准大气压应打气几次?这个压强能 否使喷雾器内的药液全部喷完?(设大气压强 为1标准大气压)
可以发现秤指针的读数更大。 钢珠的动能越大,对秤盘产生额压力越大
结论
气体压强的大小与两个因 素有关:一是气体分子的 平均动能;二是分子的密 集程度。
注意
1.气体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撞击容器壁 时产生的作用力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的 压强就和温度有关。 2.气体越密集,每秒撞击容器壁单位面积 的分子越多,气体压强越大。一定质量的 气体,体积越小,分子越密集,因此气体 压强与体积有关。
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和统计规律
根据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较高时,速率较大的分 子占得比例大一些,速率小的分子占得比例小一些,对于 一定种类的大量分子来说,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一定速率 范围呢的分子数所占的百分比是确定的,呈现一定的规律,
即统计规律。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理解统计规律
伽尔顿板
向入口投入大量的小球,观察小球 落下后在槽内的分布。用数量级不 同的小球反复该实验。
气体压强 就是气体
对于容器壁的压强,在国际
名
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词
简称帕,符号式Pa。
解
2022【优化方案】精品课件:人教物理选修1-2第1章第一节

如图 1-1-1 所示,把这块玻璃放在方格纸上, 数出油膜所占的格数,然后计算出油膜的面积.于 是,油膜的厚度(d=VS)便可测算出来.
图1-1-1
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油膜.油酸分子的一 端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被水吸引在其中;另一 端对水没有亲和力,便冒出水面.油酸分子都是 直立在水中的,单分子油膜的厚度等于油酸分子 的长度.若把分子当成小球,油膜的厚度也就等 于分子的直径,如图1-1-2所示,其直径的数量 级为10-10 m.
图1-1-3 (1)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30 mm,则油酸薄膜的面 积约为________m2. (2)每一滴酒精油酸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m.
【精讲精析】 (1)用填补法数出在油膜轮廓范围内 的格子数(面积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 舍去不算)为 55 个,油膜面积约为 S=55×(3.0×10-2 m)2=4.95×10-2 m2. (2)因 50 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为 1 mL,且溶液含
先求一摩尔物质的体积,则对固体或液体而言,分
子体积为摩尔体积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即 V0=VNMA. (4)估算分子(或原子)的直径(对固体或液体适用) 把分子(或原子)当作球体,并假定分子(或原子)是 紧密无间隙地堆在一起.只要知道一个分子(或原 子)的体积V0,就可以用公式V0=πd3/6,求出它的 直径.一般先求某物体的总体积,再找到每个分子 的体积,最后求直径. 此直径的值也可认为是分子之间的间距.
三、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指当两种物质接触时, 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实验证明,温度 越高,扩散进行的越_快___,这表示分子无规则运 动越__剧__烈____. 2.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__,由 于这种运动与_温__度___有关系,所以通常把分子的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_热__运__动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第1章-1

(2)分子的大小
测定结果表明,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物 质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 .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的简化模型
将油酸分子视为 小球
,这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将
分子间的空隙忽略不计,认为分子间无空隙;水面上形成的
是 单分子油膜 .(如图 1-源自-1 所示)图 1-1-1
2.1 mol 铜的质量为 63.5 g,铜的密度为 8.9×103 kg/m3,
试估算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和体积. 【解析】 铜的摩尔质量 M=63.5 g/mol=6.35×10-2
kg/mol,1 mol 铜有 NA=6.02×1023 mol-1 个原子,一个原子 的质量为:m0=NMA=1.05×10-25 kg
铜的摩尔体积为:
Vm=ρM=68.3.95××1100- 3 2 m3=7.13×10-6m3
所以,一个铜原子的体积: V0=VNmA=76..1032××1100-236m3=1.18×10-29m3.
【答案】 1.05×10-25kg 1.18×10-29m3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比较
【审题指导】 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各是什么? 2.引起布朗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哪些因素有关? 3.为什么说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反映了分子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
高中物理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课标解读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组成认识 的过程,知道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组成的. 2.知道可以利用单分子油膜 法测定分子的直径.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 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4.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 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 单位. 5.知道布朗运动,了解布朗 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优化方案】精品课件人教物理选修1-2第1章第二节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 有时表现为斥力.分子力的变化可以借助于图象 来反映,如图1-2-1所示,斥力用正值表示,引 力用负值表示. F 为斥力和引力的合力,即分子 力.F为正值时,表示合力为斥力;F为负值时, 表示合力为引力.
图 1- 2- 1
分子斥力和分子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
二、分子距离、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 系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 的体积有关. 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的距离发生
变化时分子力做正功还是负功有关.
1.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 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 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大 ,温度越低,表示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越______ 小 . 动能越_______
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
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 . 空隙
同时 存在,实际表现的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______
合力 . 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________
(1) 分子间距为 r0 时并不是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 (2)当分子间距离r<r0时,r减少时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一些,故斥力 大于引力,此时分子间呈现出相互的斥力作用(此 时引力仍然存在). (3)当分子间距离r>r0时,r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 斥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一些,故引力 大于斥力,此时分子间呈现出相互的引力作用(此 时斥力仍然存在).
小于 斥力;当分子距离r>r0 距离r<r0时,引力______ 大于 斥力,当分子距离r>10r0时,引 时,引力______ 力和斥力都很小,分子力可以忽略.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电场电流章末优化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1

库仑定律涉及两个物理量:电荷量和距离.距离是对点电荷的概念理解,而电荷量 可以结合电荷守恒定律和电荷分配规律来解决.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 A 和 B,各带+1×10-8 C 和-5×10-8 C 电荷量,将 A 和 B 两球接触一下后相隔 2 cm,若两者均可看做点电荷,它们之间此时的作用力是 ________.
解析:将 A 和 B 两球接触一下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均分配,各带-2×10-8 C 的电荷 量,由库仑定律,代入数据可得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 9×10-3 N.
答案:9×10-3 N
专题二 电场力作用下的力学综合问题 带电体在电场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或加速状态,仍属“静力学”范畴, 只是带电体所受的外力中多了一个电场力.解题的一般步骤为: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其中的电场力,要根据电荷的正负及电场的方向来判 定;③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④解方程,求出结果.
2.如图所示,A 为带正电 Q 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 距板 r 处放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小球,小球用绝缘丝线悬 挂于 O 点,小球受水平向右的电场力,偏转 θ 角而静止.试求小 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解析: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拉力、电场力 作用,因为金属板带正电,根据场强的叠加,由对称性知,小球受 的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右.由平衡条件得 F 电=mgtan θ, 所以,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 E=Fq电=mgtqan θ, 又因为小球带正电荷,因此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
章末优化总结
专题 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专题一 电荷守恒定律与库仑定律的综合应用 在很多涉及库仑定律的题目中往往同时考查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包括电荷的转移 与分配问题,电荷重新分配前后的库仑力的比较问题等.电荷重新分配遵循:两个 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球接触后再分开,则带电荷量一定相等,接触前若带同种电荷, 总电荷量平分;若带异种电荷,先中和再平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课件1

1)外界对气体做功 1.6×105 J
(2)气体的内能增加 1.2×105 J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课 前
1.在应用过程中应特别分清 W,Q 的正负号,以便准确
当 堂
自
双
主 导
地判断ΔU 的正、负.
基 达
学
标
2.W、Q 和ΔU 的正负规定
课
堂 互
(1)外界对系统做功,W 为正值,反之,W 为负值.
2.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Δ U=W+Q 中,关于Δ
U、W、Q 各个物理量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时 W 为正,吸热时 Q 为负,内能增
课
当
前 自
加时Δ U 为正
堂 双
主
基
导 学
B.物体对外界做功时 W 为负,吸热时 Q 为正,内能增 达 标
课 加时Δ U 为负
堂
课
互 动
功形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课
当
前 自
A.被火烧开的水
堂 双
主
基
导 学
B.冬天用暖水袋暖手
达 标
课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充气,打气筒变热
堂
课
互 动
D.冬天,用手去拿室外的铁块,手感到冷
时 作
探
业
究
【解析】 A、B、D 属于热交换方式,C 是压缩气体做
功,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答案】 C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一定减少.(×)
作 业
究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3.探究交流 夏天取一瓶与室温相同的啤酒,用开瓶盖的起子将瓶盖
(2)气体的内能增加 1.2×105 J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课 前
1.在应用过程中应特别分清 W,Q 的正负号,以便准确
当 堂
自
双
主 导
地判断ΔU 的正、负.
基 达
学
标
2.W、Q 和ΔU 的正负规定
课
堂 互
(1)外界对系统做功,W 为正值,反之,W 为负值.
2.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Δ U=W+Q 中,关于Δ
U、W、Q 各个物理量的正、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时 W 为正,吸热时 Q 为负,内能增
课
当
前 自
加时Δ U 为正
堂 双
主
基
导 学
B.物体对外界做功时 W 为负,吸热时 Q 为正,内能增 达 标
课 加时Δ U 为负
堂
课
互 动
功形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课
当
前 自
A.被火烧开的水
堂 双
主
基
导 学
B.冬天用暖水袋暖手
达 标
课
C.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充气,打气筒变热
堂
课
互 动
D.冬天,用手去拿室外的铁块,手感到冷
时 作
探
业
究
【解析】 A、B、D 属于热交换方式,C 是压缩气体做
功,属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答案】 C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3)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一定减少.(×)
作 业
究
菜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1-2
3.探究交流 夏天取一瓶与室温相同的啤酒,用开瓶盖的起子将瓶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1章第2节物体的内能(共30张PPT)

实质:
是能从高温物体 转移到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量。在转移或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总 保持不变。
判断: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没有内能。 ( ×) 2、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 3、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比乙的 内能大。(×) 4、物体不一定都有内能。( ×) 5、某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 )
1、物体不对外界做功,外界也不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 )×
2、一个物体不吸热也不放热,它的温度一定
不变。( × )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 ×) 4、只有一个物体不能发生热传递。( × )
5、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
2、关于物体 的内能,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 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 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 能
么功?
有,克服摩擦做功
3:能量如何转变?
机械能→内能
大量实验表明:
(内能增加)
外
物
界
做功
体
还有其它例子吗?
(内能增加)
外
物
界
做功
体
(内能减少)
综上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所述: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其它形式的能与 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能量的转化
冬天双手很冷,你通常使其变暖的 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第1章第2节物体的内能(共40张PPT)-PPT文档资料

_增__加__;温度降低时,内能就会能,跟 一桶水的内能一样吗? (根据内能的定义思考)
答:不同,质量大的含分子数多内能大,质量小的分子数少内能小
结论2:内能的大小还跟质量有关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内能的因 素:温度、质量、状态。
• 问题:冬天喝牛奶时先将牛奶放在 热水中温一温再喝,牛奶的温度怎 么变?内能怎么变?热水的温度怎 么变?内能怎么变? 热传递
还记得《分子动理论》吗?
物体是由大量的_分__子_组成的;分子 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_运_ 动_;分子之 间存在着__相_互__作__用__的__引力和斥力_。
那分子有能量吗?
观察对比一:
①运动着的足球 运动着的分子呢? 有动能吗?
结论1、: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石 块 由 于 地 球 吸 引 而 下 落
的是( D )
A、要改变物体内能,只有采取做 功的方法
B、一个物体的温度为0℃,分子 停止运动,它们内能一定为零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他的内 能不一定增加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多(×) • 20℃的水一定比80℃的水内能小(×) • 0℃的物体的内能也为0( ×)
② 观察对比二:
互
石 块 和 地
相
吸 引
分 子
球 互 相
的 分
吸
子
引 具 有
也 有
势
势
能
我是地
能
球,把 你拉下
吗
?
来.
结论2:相互吸引的分子间也有势能
观察对比三:
③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 具有势能。
讨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 没有势能呢?
答:不同,质量大的含分子数多内能大,质量小的分子数少内能小
结论2:内能的大小还跟质量有关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内能的因 素:温度、质量、状态。
• 问题:冬天喝牛奶时先将牛奶放在 热水中温一温再喝,牛奶的温度怎 么变?内能怎么变?热水的温度怎 么变?内能怎么变? 热传递
还记得《分子动理论》吗?
物体是由大量的_分__子_组成的;分子 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_运_ 动_;分子之 间存在着__相_互__作__用__的__引力和斥力_。
那分子有能量吗?
观察对比一:
①运动着的足球 运动着的分子呢? 有动能吗?
结论1、: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石 块 由 于 地 球 吸 引 而 下 落
的是( D )
A、要改变物体内能,只有采取做 功的方法
B、一个物体的温度为0℃,分子 停止运动,它们内能一定为零
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他的内 能不一定增加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多(×) • 20℃的水一定比80℃的水内能小(×) • 0℃的物体的内能也为0( ×)
② 观察对比二:
互
石 块 和 地
相
吸 引
分 子
球 互 相
的 分
吸
子
引 具 有
也 有
势
势
能
我是地
能
球,把 你拉下
吗
?
来.
结论2:相互吸引的分子间也有势能
观察对比三:
③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 具有势能。
讨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 没有势能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一章第四节.pptx

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分子的运动是相对自由 的,可以充满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故选项 C 正确;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 间距离不断变化,故选项 D 错误.
气体压强的产生及影响因 素
1.产生原因 大量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对器壁频繁、持续 地碰撞产生气体的压强,单个分子碰撞器壁的 冲力是短暂的,但是大量分子频繁的碰撞器壁, 就对器壁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所以从分子 动理论的观点看来,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 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1)气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几率)相 等.
(2)大量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占 有分子数目多)两头少(速率大或小的分子数 目少)的规律.
例1 关于气体分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某一时刻具有任一速率的分子数目是相 等的
B.某一时刻一个分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偶然的
变式训练
1.(2011·高考四川卷)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 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 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
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 由运动
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 离都一样大
解析:选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颗粒因受分子 作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 动,选项A错误;气体分子因不断相互碰撞 其动能瞬息万变,因此才引入了分子的平均 动能,选项B错误;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 则热运动,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r0,因此 气体分子间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有可能使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故B正确; 分子平均距离变大,即分子密集程度变小, 如果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压强有可能 不变或增大,故C错;同理可知D错. 【答案】 B
变式训练 2.关于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是由气体受到的重力所产生的 B.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所产生 的 C.压强的大小只取决于气体质量的大小 D.容器运动的速度越大,气体的压强也就 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别
共同点 联系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例2 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在气体、液体、固
体中发生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明显 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永不停息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专题归纳整合
微观量的估算
1.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M ρ Vm (1)分子的质量:m0= = . NA NA Vm M (2)分子的体积:V0= = . NA ρ NA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精讲精析】
物体的机械能和内能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宏观速率 决定,而物体内分子的动能由分子热运动的速 率决定,分子动能不可能为零,而物体的动能 可能为零,所以A、B选项不正确。物体体积
减小时,分子间距离减小,但分子势能不一定
减小,例如将处于原长的弹簧压缩,分子势能 将增大,所以C选项也不正确;
kg.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房间空气分子个数为 m0 58×6.02×1023 N = nNA = NA = -2 M 2.9×10 ≈1.2×1027 个. 每个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为 V0 45 V1 = = m3=37.5×10-27 m3. N 1.2×1027 个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判断,正确选项为C、D.
【答案】 CD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对分子动能、势能和内 能的理解
1.对分子平均动能的理解
(1)单个分子的动能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每个分子都有分子动能.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动能 大小不同并且时刻在变化. 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个别3)物质所含的分子数:N= ·NA= Vm m m ρ V ·NA 或 N= ·NA= ·NA. M M ρ Vm 2.解题思路 (1)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一般估算固、液体 分子线度时采用球体模型,估算气体分子间 距离时应采用立方体模型.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寻找适当的物理规律将题中的有关条件联 系起来. (3)合理处理数据,估算的目的是获得对数量 级的认识.因此,为避免繁杂的运算,许多 的常数取1位有效数字即可,最后结果也可只
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温度不 变,内能可能改变;温度降低,内能可能增
加.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增大,所以物体内能
也增大
B.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也为零 C.物体的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时,物体内能一 定减小 D.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取1位有效数字.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海口高二检测)房间地面表面积 例1 (2012· 15 m2,高3 m,空气平均密度ρ=1.29 kg/m3 ,空
气平均摩尔质量M=2.9×10-2 kg/mol ,则该
房间内空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空气分子 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m.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精讲精析】
根据空气密度和房间体积可
求出房间内空气的质量m.根据房间容积V0和
房间内空气分子总数N可求出每个分子占据的
空间体积V1,再根据分子的立方体模型即可 求出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房间内容积为V0=S×h=15×3 m3=45 m3. 房间内空气质量为m0=ρV0=1.29×45 kg=58
(3)布朗运动只能在液体、气体中发生,而扩 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
种物质之间.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比较
活动主体 布朗运动 热运动 固体微小颗粒 分子 是微小颗粒的运动, 是指分子的运动, 是比分子大得很多的 分子无论大小都做 分子团的运动,较大的 热运动,热运动不 颗粒不做布朗运动, 能通过光学显微镜 但它本身的以及周围 直接观察到 的分子仍在做热运动 都是无规则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得 更加激烈,都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 布朗运动是由于小颗粒受到周围分子做热 运动的撞击力而引起的,它是分子做无规 则运动的反映
于零势能点的分子势能,如Ep=-10 J,Ep′
=0 J,则Ep<Ep′. 2、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越大.如相同 质量的0 ℃的水与0 ℃的冰,冰体积大,但水 的分子势能大于冰的分子势能.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3、对物体内能的理解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都是由 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 所组成的. 热能是内能通俗而不确切的说法,热量是物
【精讲精析】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研究
对象不同:布朗运动研究对象是固体小颗粒, 而扩散现象研究的是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 与扩散现象条件不一样:布朗运动只能在气 体、液体中发生,而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
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布朗运
动与扩散现象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永不停息 的,并且温度越高越明显.由以上分析不难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分子的平均动能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一时刻,物 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 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是不相同的.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若想研究其中某一个
分子的动能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热现象研究的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所以,有意义的是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即分子平均动能.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分子势能的变化规律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 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 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 大.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
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 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一定大于r0,体积增大时 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 增大,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 D
栏目 导引
大.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如果取两个分子间相距无限远时(此时分子间 作用力可忽略不计)的分子势能为零,分子势
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可用图所示的曲线
表示.从图像上看出,当r=r0时,分子势能 最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特别提醒:1、分子势能最小与分子势能为零 不是一回事.分子势能的正负代表大于或小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空气分子间平均距离为 d= V1 = 37.5×10- 27 m≈3×10- 9 m.
【答案】 58 3×10-9
3
3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微观分子热运动与其宏 观表现的关系
1.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的异同 (1)它们都反映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
(2)它们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表现得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