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教师用)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整理话题概念、举例、重要观点和解释叙述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的人,即故事由谁来讲。
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是孩子在讲故事。
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
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但是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
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
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
既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场景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大小场景之分。
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是生活的横截面。
场景的功能:可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注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区分)主题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道理。
小说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
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更有思想。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
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
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种模糊处理,说不尽的主题,反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
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外国小说欣赏要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小说考点解释:阅读小说三大要素最要紧:情节、人物和环境。
所以考试也会围绕三个要点展开。
读小说第一步要读懂小说,理清课文情节思路,体会这样安排的意义,归纳主题思想;第二步分析小说人物,特别要抓住小说人物言行、心理(环境对人物塑造也有作用,如《炮兽》)进行分析,从而归纳人物形象,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解读塑造该人物的意义;第三步分析小说的环境,主要是归纳环境的特点和环境的作用(重点是环境对情节推动的作用、人物塑造的作用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第四步,要认真品读小说的语言,分析某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比如对塑造人物、表现环境、深化主题上的作用,学会鉴赏评价。
总之,就是要扣住文章主旨,从三大要素入手,内容与形式共同关注。
情节是基础,主旨是关键,解题是目的。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课件(共26张PPT)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小说的主题:①从小说的 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 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 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 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 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2.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 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 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为深 刻的真实,它并不与现实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
3. 小说中的真实: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 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 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 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 重要的真实。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真正的小说是一种 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 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荒诞手法:西方文学中表现主义 文学流派,主张用主观感受的真实去 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在艺术表现上 则任意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用 来强化和外化主观的思想感情,或则 采用象征的手法用以表现某种抽象的 观念。
一般来说,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 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 的张力。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 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 的做法,两种人物共同承担着阐释主题的任务。
第五单元:情节
1.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 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快捷方式一口气跑 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 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 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 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得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1.《桥边得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得挂念,揭示战争得罪恶,呼唤人性与爱得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
《墙上得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得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得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得向往、对男权得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
辐射状结构 B。
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得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
拟人手法,将无生命得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得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得田园梦境,在对昔日得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得留恋,对贵族衰落得不满,对时世变迁得惆怅与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得写景状物手法.(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得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得乡村生活。
5。
《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得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得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得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得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与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得人物塑造方法。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外国小说欣赏》话题知识点汇总教案.docx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知识点汇总【叙述】第一单元 --- ①《桥边的老人》②《墙上的斑点》叙述角度:A、“现在进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悲欢。
B、全知视角,叙事人对所叙之事了如指掌且进行一定的评述。
(传统小说的做法)有限视角,遮藏意图环节,留给读者推理、评判的空间。
(现代小说的做法)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以故事的参与者(局内)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情;第三人称:以参观者的身份(局外)讲述故事,视角为有限、无限。
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相对较自由。
第二人称:以小说中的人物讲述局内的“我”,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桥边的老人》采用了有限视角、第一人称叙述。
《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注重探索人的心理世界,是对一个人意识活动的记叙, 往往通过人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的内心深处的奥秘。
【场景】第二单元 --- ③《炮兽》④《安东诺夫卡苹果》场景是小说的最小的构成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解释人物性格。
(物质空间是人精神世界的反映和遗存);5、作为象征。
#小说的场景观:古典小说——细致、确切。
现代小说:模糊、虚幻。
(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在《炮兽》中,作者用极浪漫的手法、大胆夸张,写了炮队队长和大炮的搏斗场景,让人深切体会到人的力量。
在这个场景中,人物之间相互衬托,层层铺垫,展示了老乘客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
《安东诺夫卡苹果》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收尾,最终以一首悠扬悲壮的歌谣作结。
这一悲一喜,暗示着今不如昔的感叹,表达作者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教师用)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教师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教师用)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 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高中语文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素材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表达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表达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总结[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总结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篇《老人与海》;短篇《白象似的群山》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意识流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长篇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
意识流代表作家、作品:(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英)乔伊斯《尤利西斯》,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
《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称作“法律的命运”)《海上劳工》(被称作“事物的命运”) (以上称人道主义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4、蒲宁《安东诺夫卡苹果》——现实主义短篇小说长篇:《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
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
中学课件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 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a name=baidusnap0></a>不</B>败他”的“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B>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 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指导专题复习
外国小说阅读指导(教案正稿)一、考点阐释:《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所以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二、知识点梳理:(一)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1、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2、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外国小说欣赏要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小说考点解释:阅读小说三大要素最要紧:情节、人物和环境。
所以考试也会围绕三个要点展开。
读小说第一步要读懂小说,理清课文情节思路,体会这样安排的意义,归纳主题思想;第二步分析小说人物,特别要抓住小说人物言行、心理(环境对人物塑造也有作用,如《炮兽》)进行分析,从而归纳人物形象,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背景解读塑造该人物的意义;第三步分析小说的环境,主要是归纳环境的特点和环境的作用(重点是环境对情节推动的作用、人物塑造的作用和主题深化的作用)。
第四步,要认真品读小说的语言,分析某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比如对塑造人物、表现环境、深化主题上的作用,学会鉴赏评价。
总之,就是要扣住文章主旨,从三大要素入手,内容与形式共同关注。
情节是基础,主旨是关键,解题是目的。
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教师版)
《外国小说欣赏》文本内容速读(一)、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一向以()著称。
(“”)的代表作家。
他因(《》)一书获诺贝文学奖。
(二)、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
请大家思考: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本文是有限视角)1、2、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3、由“我”来讲述故事,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缺点教师总结: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2)“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总结:这也是一处减法。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
平静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问: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为什么不走?“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熟人”,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三)、让我们在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看看作者那些地方是叙述的“减法”,在“减法”中作者隐藏了什么?(1)“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总结:#“微笑”就是一处减法。
作者隐藏的是:#“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一处减法。
作者隐藏的是:(3)“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总结:小说全篇简洁,惜墨如金,这里却反复提及另外几只动物的危险,好像用了“加法”,其实依然是“减法”。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汇总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汇总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 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第三单元话题:主题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第四单元话题:人物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整理()
戈迪默
南非
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恋爱时节》《陌生人的世界》《尊贵的客人》《专制的人》《自然变异》
行文优美,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感情美化见长
获奖:W.H.史密斯文学奖、詹姆斯·台特黑人纪念奖、南非CNA文学奖、英国布克奖等。此外,她还是法国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美国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和国际笔会副主席。1991年,她在6次提名之后获诺贝尔文学奖。
激进、诡异多变,内涵丰富复杂、大胆反叛。
①有“激进女性”之称;
②曾获得不来梅文学奖(1996)、柏林戏剧奖(2002)和莱辛批评家奖(2004)等诸多奖项;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
乔伊斯
爱尔兰
意象派、意识流、现代主义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
创作笔力明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
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华盛顿·欧文
美国
浪漫主义
《纽约外史》、《见闻札记》
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
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号称美国文学之父
海明威
美国
《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村上春树
日本
《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
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轻盈基调影响,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1979年,《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2006年,获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
高中语文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知识要点梳理(浓缩要点,值得印发)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16本。
高中教学时间紧,无法穷尽这些教材和知识,但应该把重点教材的要点知识给学生讲解或者复印给学生。
小说几乎是全国卷必考文本。
今天推送《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知识要点梳理,由某名校高三备课组整理,也适用于中国小说欣赏。
刚好一张8K双面纸,试卷大小。
值得印发给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很有必要。
比如2018年全国卷三考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有道问答题是: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6分) 显然就和《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虚构”一章不无关联。
附录: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有16本。
其中标为红色的教材,是各地选修较多,或者和高考关联相对紧密的。
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四.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11.《演讲与辩论》12.《文章写作与修改》五.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16.《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叙述1. 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知识(人教版选修教学总结)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知识(人教版选修教学总结)外国小说欣赏》文学知识(人教版选修教学总结)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以文坛硬汉著称《桥边的老人》主要作品:《杀人者》《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印第安营地》凭《老人与海》获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白象似的群山》《丧钟为谁而鸣》《乞力马扎罗的雪》创作原则:冰山理论-- 力求简洁,发人联想弗吉尼亚伍尔夫【英】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20 世纪最佳女作家墙上的斑点》雨果【法】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炮兽》- 《九三年》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创作原则:1. “善与美“原则2. 对照原则蒲宁【俄】《安东诺夫卡苹果》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富足、丰收、甜美的乡村生活凭《米佳的爱》获1933 年诺贝尔文学奖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丹柯》- 《伊则吉尔老婆子》主要作品:自传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保罗戈埃罗【巴西】继马尔克思之后最受欢迎的拉美作家《炼金术士》列夫托尔斯泰【俄】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现实主义作家《娜塔莎》-《战争与和平》主要作品:三个里程碑-《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自传曲- 《童年》《少年》《青年》泰戈尔【印度】诗圣素芭》- 《摩哈摩耶》主要作品:《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流萤集》凭《吉檀迦利》获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志贺直哉【日】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清兵卫与葫芦》主要作品:《暗夜行路》创作原则: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伯尔【德】主要作品:《火车正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亚当你到过哪里》《在桥边》创作原则:居处的丧失与人道美学凭《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获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卡尔维诺【意大利】主要作品:《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 城市》《意大利童话》《牲畜林》-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斯特林堡【瑞典】瑞典第一位世界级作家《半张纸》主要作品:《鬼魂奏鸣曲》《朱丽小姐》《被放逐者》在罗马》《父亲》《奥洛夫老师》《借方与贷方》《一出梦的戏剧》创作原则:空白艺术艾萨克什维斯辛格【美】美国犹太裔《山羊兹拉特》主要作品:《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凭《魔术师原野王》获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礼拜二午睡时刻》主要作品:《___ 》《枯枝败叶》《格兰德大妈的丧礼》凭《百年孤独》获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绑架》《恶时辰》博尔赫斯【阿根廷】20 世纪短篇小说大师《沙之书》-《小径分岔的花园》主要作品:《南方》《第三者》马可福音》卡夫卡【奥地利】主要作品:《审判》《变形记》《城堡》《美国》《骑桶者》创作原则:1. 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2. 表现主义追忆【《外国小说欣赏》文学知识(人教版选修教学总结)】相关文章:1.2.3. 4.5. 6.7.8.模板, 内容仅供参考。
高二期末复习之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公开课
高二期末复习之《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表达简约,含蓄深远.《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测,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认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清楚、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 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2.《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3.《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表达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附:2011浙江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与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与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教师用)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3)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 硬汉性格”。
在艺术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
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作者: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3.《炮兽》雨果(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3)作者: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炮兽》选自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采用对照法,着力刻画了叛军头子朗德纳克侯爵的形象。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1)主题: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2)艺术特色A、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B、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C、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3)作者:伊凡·蒲宁,俄国作家,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
第三单元话题:主题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5.《丹柯》高尔基(1)主题: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2)艺术特色A、浪漫主义手法B、对照手法:丹柯——族人(3)作者: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是一篇以英雄为主题的作品。
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1)主题: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2)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主题的寓言性。
这是一篇侧重通过事件来表现主题的小说。
主人公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寻梦的过程中成长。
这篇小说涉及的文学创作的母题是梦想。
(3)作者:保罗·戈埃罗,巴西作家。
1988年,凭借《一千零一夜》中一个故事的启发,保罗·戈埃罗创作出版了寓言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原著名《炼金术士》),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小说,被誉为“影响了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
作者在小说中将人生价值追求比作炼金,用以点化、提炼人生真金的“哲人之石”和“生命之液”则象征少年梦想与苦难磨练。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1)人物形象: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
(2)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圆形人物,这类人物的性格较复杂,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等。
而扁平人物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奥楚蔑诺夫等。
8.《素芭》泰戈尔(1)人物: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
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
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
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2)主题: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借素芭这个悲剧人物形象来表现当时的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3)艺术特色:“画眼睛”(4)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是伟大的“歌手与哲人”。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1913年,泰戈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他的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
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第五单元话题:情节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2.情节的“摇摆”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1)人物: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2)主题: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艺术特色:采用倒叙结构,设置悬念。
(4)作者:志贺直哉,日本国“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为其代表作。
《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的故事。
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首尾呼应。
10.《在桥边》伯尔(1)人物:“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
(2)主题: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
(3)作者:伯尔,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
伯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一声没吭》和《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
(4)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对话就采用了摇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就在对话的摇摆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是大摇摆。
打鱼的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的搏斗是场拔河式的拉锯战,小说极尽摇摆之能事。
第六单元话题:结构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3. 延迟: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1)以小见大,如《病人》(2)欧?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4)延迟,如《牲畜林》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