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86c1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f.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复杂的旋转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方法,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探究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实际问题: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简单的旋转变换问题,如将一个正方形旋转90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3单元第2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3单元第2节《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2e662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b.png)
2 图形的旋转(二)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难在哪里呢?第一是旋转方向弄不清。
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
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
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实物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三角板、长方形纸片、小旗的纸质模型,让学生画图前先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三角板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
(课件演示旋转过程)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b7a07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8.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旨在通过对图形的旋转进行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图形的旋转定义、相关术语和表示方法;
2.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3.能够应用旋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定义、相关术语和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概念讲解
首先,老师向学生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感受几
何概念的实用性,并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解释旋转中涉及的术语,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等。
2. 旋转的几何性质
接着,老师举例说明图形旋转在几何上的基本性质,如旋转不改变图形的面积,旋转前后图形的相似性等。
1。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d1d0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00.png)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性质和旋转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创意作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旋转的基本知识和旋转变换的运用。
但是,对于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变换,学会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旋转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旋转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用于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旋转变换的效果,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变换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旋转变换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展示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旋转变换的运用方法,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498d3ccbff121dc36837c.png)
图形的旋转(二)
教课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累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足地感觉察看、操作、实验、探
索等活动自己的独到价值,加强空间观点,发展形象思想。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觉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课要点:
图形旋转的三因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课难点:
在方格纸大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
来。
教课准备:
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日风大,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
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日我们一同来研究旋转。
(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二、着手操作领会方法
1、自己着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旌旗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自学提示
1)能够先把旗杆旋转90度,而后在找旌旗
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
3)先自己独立达成,后小组沟通
3、教师检查学生做题状况。
4、教师小结作图方法。
三、当堂训练
1、达成课本30页第二副插图的画图,画图是注意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方法。
2、教师巡视检查。
四、讲堂总结
旋转图形时应当注意什么
五、作业部署
六、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a421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f.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旋转并能够正确描述该过程;2.能够根据给定的角度旋转图形;3.通过练习提高对图形旋转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和旋转角度的计算;2.教学难点:旋转后图形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1课时以45°为例介绍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2课时练习图形旋转,巩固知识点2课时四、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1.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1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重新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要求学生描述图形旋转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2. 以45°为例介绍图形旋转的具体过程(2课时)2.1 讲解旋转角度的概念•介绍旋转角度的概念,例如以圆心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为45°;•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角度的含义。
2.2 讲解旋转的基本过程•以指定的图形为例,介绍旋转的基本过程;•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强调旋转前后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2.3 讲解如何通过计算角度旋转图形•教学如何通过计算旋转角度旋转给定的图形;•通过白板演示,让学生理解角度计算的过程;•要求学生自己计算出指定旋转角度下的旋转后的图形坐标。
3. 练习图形旋转,巩固知识点(2课时)•提供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旋转图形,并确定旋转后的位置;•教师现场指导错误的旋转计算方法,并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旋转方法。
五、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讲解:通过黑板或白板演示来讲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具体过程及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等;2.讨论合作学习法:进行练习题时,可以采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随堂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具体过程及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变化等;2.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提交作业,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技能。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c854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4.png)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教案,主题是3.2图形的旋转(二)。
一、教学内容我们在前一部分学习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旋转。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子的旋转,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并学会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性质,能够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及一些彩色笔,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旋转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性质。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旋转一些其他的图形,并计算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标记出旋转的中心点,通过箭头表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然后,我会标记出旋转后的正方形的位置和大小,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旋转的过程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然后进行旋转,计算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并画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出旋转后的位置和大小,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将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将是我在下一节课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拓展延伸:如果有可能,我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等,进行图形的旋转操作,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旋转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详细地准备了从具体例子到多种图形的旋转,让学生不仅观察到旋转的变化,还能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b461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8.png)
教案:图形的旋转(二)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旋转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学生将学习图形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的概念。
2. 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将学习图形旋转的对称性和不变性,理解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和面积的关系。
3. 旋转公式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旋转公式进行图形旋转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旋转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对称性和不变性,运用旋转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旋转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旋转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图形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图形旋转的对称性和不变性。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图形旋转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旋转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旋转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图形旋转的基本练习,巩固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和掌握。
2. 拓展练习: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运用旋转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适当性: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5bbd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4.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2《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的第二课时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量角器、直尺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风扇旋转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风扇旋转的特点,引出旋转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旋转的定义: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旋转的现象。
(2)讲解旋转的度数: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度数,用度数来表示旋转的大小。
(3)讲解旋转的方向:旋转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
(4)讲解旋转的距离:旋转的距离是指物体围绕旋转中心点旋转的弧长。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让学生解释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围绕某一点旋转90度,观察旋转后的图形。
(2)请学生计算一个圆绕其圆心旋转360度后的图形。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选取一个物体,进行旋转操作,观察并记录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绕某一点旋转90度旋转后的图形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描绘出一个正方形,并围绕某一点旋转90度,记录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cadbd6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4.png)
4.通过具体实例,探究旋转角度与图形位置变化的关系。
5.掌握利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图形旋转的方法,并准确作图。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图形旋转现象的理解,增强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旋转问题的探讨,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旋转对称图形的识别和非标准角度的旋转,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旋转对称的装饰品。
六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旋转(二)》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图形的旋转。根据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我们将涉及以下知识点:
1.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步骤。
2.学习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能识别基本的旋转对称图形。
另外,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可以做出调整。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其他学生从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受益。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他们围绕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并通过实验操作验证了这些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需要更加关注那些对旋转对称图形识别和非标准角度旋转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可能需要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或者提供更多的一对一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完全理解这些难点。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274d2e941ea76e59fa04b1.png)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及动手操作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图形的变换知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法:演示讲授
学法:独立完成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的条数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师总结: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油吧,孩子们!。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ec93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c.png)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旋转、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图形的旋转,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逐步深化对旋转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复杂图形的旋转,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图形旋转的动画、实际问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旋转的性质和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简单的图形进行旋转操作,体会旋转的性质。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0156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f.png)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形旋转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实时演示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图形的旋转(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
-旋转中心:图形旋转的中心点。
-旋转方向:图形旋转的转动方向,如顺时针和逆时针。
-旋转角度:图形旋转的角度大小,通常用度数或弧度表示。
最后,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回答问题和参与小组活动时,能够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然而,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旋转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旋转知识点,掌握图形旋转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4d83dfa76e58fafbb00373.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风车吗?你玩过风车吗?下面的风车是怎样旋转的?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一、小旗的旋转。
1、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小组讨论旋转方法,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二、三角形的旋转。
1、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
2、小组活动:先想一想,也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摆一摆。
3、汇报交流。
三、课堂练习。
1.判断,是旋转现象的画“√”,不是的画“×”。
(1)正在运行的传送带上的货物。
(×)(2)荡秋千。
(√)(3)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4)电梯上下移动。
(×)(5)钟面上秒针的运动。
(√)2、把下面的长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3、把字母E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1、把下面的梯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2、把下面的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旋转三次。
3、找规律画一画。
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
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课件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
第2课时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2课时 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f1df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0.png)
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旋转2.掌握图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3.理解旋转角度的概念4.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图形的旋转二、教学重点1.了解图形的旋转2.掌握图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三、教学难点1.理解旋转角度的概念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图形的旋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或展示图片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2. 引入旋转角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解释图片来了解旋转角度的概念。
3. 讲解图形的旋转方式讲解图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并提供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图形的旋转,并求解问题。
5. 总结本节课通过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检验其掌握程度。
五、课堂练习1.下图是一个三角形ABC,将其逆时针旋转90度,请问旋转后的三角形是什么?A| \\| \\| \\|____\\B C2.将一个矩形逆时针旋转45度,求旋转后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3.一台机器人当前朝向东,根据指令需要向右转90度,请问机器人现在朝向哪个方向?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教材PXX页的练习题七、拓展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4)、B(5,7)、C(2,5),将其顺时针旋转120度,请问旋转后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分别为多少?2.一块矩形面积为80平方米,将其逆时针旋转30度后,求旋转后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图形的旋转,掌握了图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并学会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图形的旋转。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更多地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d677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a.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以及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和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图形的旋转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旋转,对旋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来描述图形的旋转。
因此,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过程,并在方格纸上实际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导入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旋转吗?请举例说明一下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旋转的事物。
学生回答:风车、风扇、车轮等。
2. 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教师:很好!确实,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各种旋转运动。
除了物体的旋转,我们还可以让图形进行旋转。
请看下面的图形。
(展示图片或教具)教师:图形旋转是指将图形绕着某个中心点进行旋转的运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3单元图形的旋转(二)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3单元图形的旋转(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a4a7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7.png)
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课题 3.2图形的旋转(二)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掌握将一个图形旋转90º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图形进行90º旋转。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正确地将图形旋转90º。
难点正确地将图形旋转90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教师总结: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其中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被称为旋转三要素。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简单图形的旋转。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旋转的定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为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 1.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º后的图形。
想一想,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小组间互相交流讨论。
2.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º后的图形。
利用学具剪一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来摆一摆,思考一下旋转后的图形有什么变化?1.可以先找到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画上小旗。
旋转后的图形绕M点逆时针旋转90º后可得到旋转前的图形。
2.用同样大的三角形来摆一摆,发现旋转后得到的图加深了学生对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掌握以及使用,同时让学生将旋转前后的图形进行对比,更为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到图形旋转的方法。
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大小、形状不变,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填一填笑脸①绕中心点()时针旋转()度到笑脸②。
笑脸③绕中心点()时针旋转()度到笑脸④。
2、观察图形填一填。
(1)图A绕O点()时针旋转()度到图D。
(2)图B绕O点()时针旋转()度到图C。
(3)图C绕O点()时针旋转90度到图D。
(4)图D绕O点顺时针旋转()度到图B。
3、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后得到图形B,下面方法正确的是()。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fdf7484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2.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旋转的初步知识,对旋转的概念、特点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旋转特点,提高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对旋转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特点和性质,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旋转教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旋转教具,如纸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有何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旋转教具,观察并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2dcc5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7.png)
3.2图形的旋转(二)(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旋转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通过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示例,讲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旋转(二)2. 板书内容:-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绘制图形,并进行旋转操作,观察旋转后的图形特点。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4.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1. 提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图形旋转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图形旋转时,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吗?”2.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旋转知识,如旋转的定义、旋转中心、旋转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旋转(二)》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
(教材第30~31页)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并进一步地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方格纸、课件、风车、装有小红旗和长方形纸片的信封、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它们有的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出示课件)
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学生)
师: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要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二)。
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个图形旋转的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小旗的旋转。
出示教材第30页第1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
师:要我们做什么?
生: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的旋转点M。
生2:根据前面学习的线段的旋转方法,找到旗杆,在旗杆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画出这条线段。
生3:最后根据小旗中旗杆与旗面的位置关系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三角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第2个问题。
(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
师:你能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
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的?
生1:先画线段AB的对应线段AB'。
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B的右侧作线段AB的垂线。
因为点B到点A的距离为2小格,所以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B的垂线上数出2小格,此点即为点B的对应点B',线段A B'就是线段AB的对应线段。
生2:再画线段AC的对应线段AC'。
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C的下侧作线段AC的垂线。
因为点C到点A的距离为3小格,所以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C的垂线上数出3小格,此点即为点C的对应点C',线段AC'就是线段AC的对应线段。
生3:最后连接BC,三角形A B'C'就是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师:如果三角形A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它的图形吗?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画线段BA的对应线段BA'。
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A的右侧作线段BA的垂线。
因为点A到点B的距离为2小格,所以以点B为起点,在线段BA的垂线上数出2小格,此点即为点A的对应点A',线段BA'就是线段BA的对应线段。
生2:再画线段BC的对应线段BC'。
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C的上侧借助直角三角板作线段BC的垂线(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线段BC重合,直角顶点和点B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即为线段BC的垂线)。
在线段BC的垂线上量出与线段BC相等长度,找到点C的对应点C'。
生3:最后画AC的对应线段A'C'。
连接A'C',三角形B A'C'就是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师:旋转后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生2: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3:旋转点的位置没有变。
生4: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师: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图形的旋转方法,并能根据要求进行旋转,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1:掌握了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画法,并能正确画出。
生2:基本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图形的旋转(二)
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A 类
1.看图填空。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A按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2.图形旋转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变了。
(考查知识点:图形的旋转变换;能力要求: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
B 类
画出图中三角形A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再画出三角形B绕点N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考查知识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能力要求:能画出将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1)O(2)90°(3)D(4)90°
2.形状大小位置
B类:
略
教材第31页“练一练”
1.顺90顺90顺90
2.略
3.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