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目前热电联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汽轮机及热电联产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外汽轮机及热电联产的发展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0cd19320912a216147929b0.png)
国内外汽轮机及热电联产的发展和现状及供热机组简介2014.03主要内容:前言汽轮机发展及现状简介 热电联产发展及现状简介 供热机组简介小结全世界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4900GW(49亿千瓦),相当于16000台300MW机组。
全国总装机容量100GW(10亿千瓦),其中火电占80%。
发电厂和发电设备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是发电厂的三大主机设备。
三大主机设备的总价值约占整个电厂总投资的15-20%。
发电设备设计和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基本体现。
全世界目前有十几个国家具有制造能力,有40多个制造厂,我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1883年,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建造了第一台有使用价值的功率为3.67kW的汽轮机。
1884年英国的帕森斯制成7.64kW的多级反动式汽轮机大约15年后美国的柯蒂斯制成多个速度级的冲动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法国.拉托、瑞士.佐莱制成了多级冲动式汽轮机。
上述多级反动式和冲动式汽轮机便是现代大容量汽轮机的先驱。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20世纪迎来汽轮机发电的飞速发展时期。
发展的标志是单机容量的增大和蒸汽参数的提高。
单机最大容量1904年时为10MW1912年增大到25MW,1925年为100MW1930年为200MW1955年为300 MW1960年为600 MW1965年为1000MW1973年为1300MW(世界目前最大的1300MW机组)前苏联设计过1800MW 汽轮机,没有投产。
世界汽轮机发展历程:在单机容量增大的同时,蒸汽参数也相应提高。
机组平均使用的 主蒸汽压力和温度也不断上升20世纪初为0.8~1.0MPa、250~370℃;30年代为1.5~3.0MPa、400~430℃;40年代为3.0~8.0MPa、430-500℃;50年代跃升为8~14MPa、500~538℃以及亚临界压力(~17MPa)和超临界压力(~24MPa)、538~566℃,并采用一次甚至二次中间再热。
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生物质热电联产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1903a781711cc7931b71682.png)
图2直接燃烧热电联产系统组成
排下向上供给燃料和空气,而后者的燃料从炉排上 供给,空气则由炉排下向上送。上送炉排进一步分 为集中式供给(mass feed)和撒布式供给(spreader), 在集中式供给炉排里,燃料被连续地送至炉排的一 端,当燃烧的时候,燃料沿着炉排运动,在炉排的另 一端清除灰渣;撤布式供给炉排是最普通的炉排锅 炉,燃料被均匀地散在炉排面上,空气从炉排下供 给。炉排锅炉的效率约为65%。
【关键词]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原动机;发展
[中图分类号]TK6;TK01+9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Status of Biomass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FAN Yin91,LONG Wei-ding。(1.Schoo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r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China;2.Sino-German School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热电厂为什么要技术改造 ,王振铭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热电厂为什么要技术改造 ,王振铭](https://img.taocdn.com/s3/m/57604927a5e9856a5612605a.png)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热电厂为什么要技术改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王振铭[内容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热电联产己具有相当规模,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热电联产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节约能源的优势,提出增强经济效益措施和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产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
其后我国热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一、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到2002年底为止,我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139150万吉焦,增加8.08%。
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937台总容量达3743.67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4.58%。
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衡水、秦皇岛和太原这些特大城市己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工业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
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己有供热管网514公里。
(其中蒸汽网38公里)。
供热面积7800万平米。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92e3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e.png)
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3-04-14T02:10:27.526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年第1期作者:张强[导读]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张强内蒙古乌海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016000摘要: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1 发展热电联产必要性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
其根据能源梯级利用的原理,将一次能源燃烧后,既生产电能,又利用在汽轮发电机中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 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政策考虑(1)节约能源。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
(2)保护环境。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对分散小锅炉供热在降低污染、尤其是减少颗粒物污染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
最近几年推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可实现炉内脱硫,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供电紧张。
由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更大发展,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考虑到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因此通过热电厂供电补足区域供电,可减少电力传输损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3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3.1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历史(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
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6a2c07bb68a98271fefaa1.png)
邵 昭 ( 延安职业 技术学院)
摘要 : 本 文 总结 介绍 国外 与我 国 的城 市 集 中供 热 状 况 , 进 行 分析
1 _ 2 计 量 收费 对于计 量 收费 方面 欧 美国 家按 户计 量
比较 , 从 而 指 出我 国城 市 集 中供 热 的 问题 所 在 。
关键词 : 集 中供 热
节能
管理
热 计 量
热量使用 的方法基本是以下三种 : ① 用热量表直接测定用
户 从供 暖 系统 中用热 量 , 在 法 国、 瑞 典等 国应 用较 多。 ( 用
热 量 分 配表 测 定 用 户散 热 设 备 的散 热 量从 而确 定 用 户 的 要求也 不断 的在提 升 , 供 热行 业作 为 国民经济 的基础 产 业 , 用 热量 , 在丹 麦 、 德 国广泛 采用 。 ⑧ 通 过 测定用 户 的热 负荷 倍 受重 视。从 2 0世纪 5 0年代 起步至 今我们 经历 了从无 到 来确 定 用户 的用 热量 , 目前 美 国、 法 国有使 用。 有, 从 小 到大 , 从 落后 到不 断完善 的艰 苦历 程。时而至 今 , 我 北 欧 国 家城 镇 供热 多采 用 供 热 量计 量 与 按 热 耗计 量 国北 方 大多数城 市 已经具 有集 中供 热 的设施。 并且 每年 改 收费 。 常 见 的供 热 计量 方式 是 以某 楼栋 计 量、 按户 分摊 。 实 建 与扩建 的多数 民用 建筑都 会采 用 集 中供 热。 这势 必需要 践证明, 按热 消 耗 量 计 费 能节 约 1 5 %一 3 0 % 的 能源 , 且 可 我们 对集 中供热 的技 术、 设备、 管 理和服 务质 量 等设 立更高 以使 用户 的节 能 意识增 强。 的 目标 , 提 出新 的要求 , 加 快城市 集 中供 热 的健康 发展 。 在我国, 城市 集 中供 暖 主要还 是 按建 筑面 积计 算 收费 1 国 内外 的集 中供 热状 况 的, 而 不是 按 实 际耗 热 量 计 算 收取 , 严 重 制 约 了供 热 节 能 1 . 1 发展 现 状 东 欧较 多 国 家夏 季 凉爽 , 冬季寒冷 , 他 水 平 的提高 , 造 成 能源浪 费严 重。 们 主 要采 用 集 中供 暖 的 方式 。集 中供 暖 始于 前苏 联 , 目前 2 我 国城市 集 中供热 发展 的主 要 问题 俄 罗斯 也 是世 界 上集 中供 热较 发达 的 国家 之一 。 其城 市 集 与 国外 的集 中供 热相 比我 国 的城 市 集 中供 热 还 是 存 中供 热 占总热 量 需求 的 8 6 %, 其 中热 电厂 供热 占 3 6 %, 大 着居 多 的不足 : 型 及 超 大 型 锅炉 房 占 4 6 % 。 据 俄 罗 斯 有 关 专 家 报 告 在 第一 , 供 热热 源较 为单 一 , 热 电联 产和 区域 锅炉 房 大 2 0 0 3年俄 罗斯 已经 有供 热 汽 轮 机工 作 压 力 2 4与 1 3 MP a 都是 以煤 为能 源 的 , 资 源消 耗 严 重 , 同 时也 不 断 的增 加 环 的热 电厂 1 6 2座 , 供 热 汽轮 机 工作 压 力 小 于 1 3 MP a的热 境 的压 力 。 第二, 热 网管 路 系统设计 布 置不合 理。 有 的供 热 电厂大 约 4 5 0座 ,各种 单 机 容量 的锅炉 房 1 8 8 7 0 0座 , 其 项 目没 有 经过 严 格 的 , 科 学 的 建 设程 序 , 整 体 规划 不够 合 中含 8 3 0 0 0座 工 业 锅 炉 房 ,热 网 干 线 和 分 配 管 线 大 约 理, 在 新增 支 线 时不 经过计 算 , 造 成部 分管 网超 负荷 运 行。 2 5 7 0 0 O K m。 尽 管俄 罗 斯 的燃 料 资 源 很丰 富 , 平均 人 口指 第三, 热 网调 节 比较 单 一 , 缺 少有效 调 控 设备 , 造 成 热力 工 标高于中国, 但 是他 们 仍 然将 发展 集 中供 热作 为节 能 的战 况失调 , 用 户 冷 热 不均 匀 , 部 分 用 户供 暖 温 度达 不到 规 定 略, 改善 设备 机 动性 能 , 对 热 电厂 进行 改造 、 改装 和技 术 革 标准 。 用户 的热调 节 设备 落后 , 没 有温 度 、 流量、 热量 等 仪 新, 广 泛 应 用 国产 高效 热力 管 道结 构 对热 网进 行 保 温处理 表 不 能根 据 需 求调 节 用热 。 第四, 运行 维护 管理 不够 。 很 多 ( ] ) 矿 物 聚合 泡沫 制 成 保温 层 ,可使 热 媒温 度达 到 1 5 0 。 C; 较早 的管路 系 统腐蚀 老 化 ,维修 更 换 不够及 时 出现破 裂 、 ② 钢 筋 泡 沫 混 凝 土 制 成 保 温 层 ,可 以 使 热 媒 温 度 达 到 渗漏 , 导 致 系 统失 水 , 热量损失大 , 往 往 还 会 造 成 管 道 事 1 8 0 ℃: ‘ ③ 用 聚 氨酯泡 沫塑 料 保温层 和 聚 乙烯材 料做 外壳 , 故, 不 能保 证供 热 质 量 。第 五 , 供 热 计量 改革 仍 然 困 难 重 适 用热 媒 温度 为 1 1 0 。 ~1 3 O 。 。 不 断地 提高 现代 大 型热 重。 从2 0 0 5年住 房和城 乡建设部 、 国家发展 和 改革委 员会 电系统 效益 , 降低 发 电燃 料 消耗量 的 比例 。 等部 委联 合 下发 《 关 于进 一步 推进 城 镇供 热体 制 改革 的 意 J t L  ̄ i ' , 美国、 日本 、 丹麦、 瑞 典、 德 国 等都 是 集 中供 热 发 见》 以来 , 指 出要 建 立热 能谁 交钱 的热 费制 度 , 但几 年 过去 展 较 先 进 的国 家。 他 们 充分 利用 天然 气 、 油、 垃圾、 生物 能 、 了, 供 热计 量 改革仍在 多个地 方存在 阻力 。目前 , 在 北 方地 热 泵 等作 为集 中供 热 的 主要 热 源 ,例 如 垃 圾 处理 型 热 电 区的供 暖 家庭 存在 装 假表 、 假 计量 收费现 象。 热用 户 不 能 厂, 充 分利 用焚 烧 垃圾 产 生 的 热 能 , 同时提 取 燃 烧 过 程 中 按 照 实际用 热 收取取 暖 费。 的金 属 、 有 色 金属 和 黑 色 金属 加 工 成 建 筑材 料 , 这 样 节 约 3 结语 能源 的 同时 有效 的促 进 了经济 效 益。 我 国北 方还 需要 大力 的发展 城 市 的集 中供 热 , 通 过 与 在 我国, 集 中供 热 近 年 来 也 得 到 了 飞 速 发展 , 目前 我 国外 的交流 与 对 比 , 得 知 我们 的不 足 之 处还 有很 多 , 那 么 国有 1 5个 省 、 直辖 市 、 自治 区 等采 暖 地 区 1 3 2个地 级 以 就 需 要我 们 继 续积 极 地 学 习借 鉴 国外 的技 术 、 经验 , 结 合 上 的城 市都 有 城市 集 中供热 设 施。 且 城 市集 中供 热面 积 以 我 国 自身 的情 况 , 将 我 们 的城市 供热 这 一重 要 的基 础 产业 2亿 一 3亿平 方米 / 年 的速度 快速 增长 , 由1 0多年 前 的 1 0 推 向更 先进 更人性 化 的方 向。 亿 平 方米迅 速 增长 至 当前 4 5亿 平 方米 。 我 国集 中供 热 主 要 形式 之 一也 是 热 电联 产 , 虽然在 节 约 能 源、 改善环 境 、 提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5c7db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1.png)
浅析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热电联产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民众对热电企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导致当前热电企业发展出现层层障碍。
从长远来看,热电联产由于自身的优势,发展前景仍较为可观。
关键字:热电联产电力供热一、热电联产的发展现状2018年中国的火力发电总量,约为全国发电总量的73.23%,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热电联产机组在火力发电中占比已经超过了1/3。
2018-2021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可见,近年来热电联产事业发展迅速。
1、热电联产发展的有利因素(1)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一方面:从当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来看,热电联产具有其它能源所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可以说是最好的集中热源来源。
天然气供热总体上成本价格较高、而水能、太能能、核能等新能源则受地域限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从能量转换上来说热电联产在发电的同时,有效利用汽化潜热进行供热,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
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城市集中供热,还是工业企业,特别是造纸、钢铁和化学工业都对热能、蒸汽能需求旺盛。
集中供热需求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热能需求主要为工业蒸汽,但随着南方地区对集中供热的呼声不断高涨,在未来几年对部分南方地区集中供热也未尝不可。
综上来看,当前我国热电联产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可观。
(2)社会宏观环境良好过去电力市场一直处于垄断状态,闲散社会资本无法流入,但近年来国家开始推行电力企业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政策的支持下,电力市场准入放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引入了更多元的投资主体,有较多的优质社会资产注入。
例如: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通过进场挂牌引入社会投资者;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多个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社会资本的注入,有利于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类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助力热电企业效益提升。
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热电联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热电联产发展现状 热电联产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81c0b0d102de2bd9705880f.png)
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国的热电联产得到迅速发展。
据中电联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供热机组总容量达10091万千瓦,初步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供热机组总容量约为1.1亿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约19%,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4%左右,位居世界前列。
到2007年底,全国热电联产的年供热量达259651万吉焦,比2006年增加14.13%。
我国热电联产机组承担了城市热水采暖供热量的30%,城市工业用汽的83%。
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总面积中,有1/3是由热电厂供热的。
特别是中小热电机组是我国中小城市和经济开发区与工业园区的主要集中供热设施,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我国目前已经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27.5万千瓦。
在一些大城市,已有一批20万干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
最近几年,在国家实施“上大压小”政策的影响下,将有更多的城市安装大型供热机组。
有的城市在市区周边和开发区已建起十多个热电厂,形成当地重要的热能动力供应系统。
有些民营资本也看好热电联产产业,开始投资建设热电厂。
2007年全国电厂供热厂用电率为7.46千瓦时/吉焦,同比上升了0.18千瓦时/吉焦。
其中,华北、东北区域各省的电厂供热厂用电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最高为11.46千瓦时/吉焦;华东区域各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全国供热标准煤耗率为40.50千克/吉焦,同比上升了0.18千克/吉焦。
供热煤耗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广东(38千克/吉焦)、浙江(38.3千克/吉焦)、上海(38.6千克/吉焦)、北京(38.70千克/吉焦)、宁夏(39.7千克/吉焦)、江苏(39.9千克/吉焦)。
2007年全国城市蒸汽集中供热能力94009吨/时,其中:热电厂76330吨/时,占81.19%;锅炉房15780吨/时,占16.79%;供热总量66374万吉焦,其中:热电厂55580万吉焦,占83.74%,锅炉房8044万吉焦,占14.47%,蒸汽管道长度14116千米。
诸城市供热发展问题简析
![诸城市供热发展问题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9d8b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0.png)
诸城市供热发展问题简析本文对诸城市的供热发展历程、供热现状进行了介绍,针对如何彻底解决不同情况下供热质量不合格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老旧小区整合、智慧供热、一定的管理手段等发展建议。
标签:供热现状;热电联产;智慧供热;供热管理一、诸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历程简介诸城为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
冬季供暖室外设计温度-7℃。
自2003年开始诸城市新建小区实施统一集中供热,当年实现集中供热的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1]。
2007年,成立了诸城市市政管理局,负责全市的供热管理,2011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见》,2012年《诸城市供热专项规划2012-2020》批复,2014年出台《关于规范供热建设管理提高供热服务质量的暂行办法》,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供热质量要求的提高,市政府对供热问题更加重视,在政策制定、改造补贴资金的投入,供热法律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走在了潍坊市的前列。
二、诸城市集中供热现状近几年,诸城市城区供热主要方式为2处热电联产热源和1处高温水区域锅炉房供热系统运行总体平稳。
2018年底,城区供热能力蒸汽1030吨/小时和高温水186兆瓦,城区还有两个居民小区共35万平米使用的是水源热泵,集中供热总面积接近904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为83%。
目前供热系统分为热源企业和供热企业两部分。
两家热电联产企业、一家区域高温水热源企业负责蒸汽热源生产和供热主管网运营,九家供热公司负责供热站运行和末端用户供热质量,即供热公司负责收取所管理供热区域的居民热费,购买热源企业的蒸汽或者热水,管理换热站的运行,处理居民的各种供热问题。
(一)热源现状从下图1、2中看出,诸城市供热仍然以燃煤为主,2018年底,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房供热面积总占比93%。
从发展趋势来看,燃煤锅炉房供热占比自2015年开始明显上升,热电联产占比自2015年有明显下降,燃气壁挂炉和热泵供热面积由于近年来没有增加,占比轻微下降。
4、中国新能源发电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4、中国新能源发电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d7be36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b.png)
中国新能源发电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导读:关于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特别是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受到破坏性的开采和产量急剧下降之后,新能源的研究就变得更为迫切和严峻。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能源科技的发展目标: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间歇式能源系统,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与常规电力相当;开展多塔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实现300MW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的商业应用;实现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综合利用。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因而必须对其发电量做出合理准确的预测,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2.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启动和运行较快,为适应电网的互联性要求,需要对其运行过程做出调整。
3.并网输电网络升级费用投入巨大,如何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减少费用开支,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我国发电量结构中,火电所占比例最大,约81%;水电为16%,核电为2%,新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不足1%。
国际能源署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的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
该项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发电的增长都要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10年间其发电总量将增长5倍;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所提供的电力将占世界总电力的4.4%。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三北”地区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弃风电量增加,风电开发与消纳的矛盾加剧。
由于调峰电源不足、风电开发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不协调、风电基地消纳市场不明确等原因,随着风电开发规模的持续增长,风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弃风问题突出,风电开发与消纳的矛盾加剧。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c4c0a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0.png)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热电联产指的是利用燃料等能源进行发电的同时,利用废热进行供热或供冷的技术。
它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求。
热电联产行业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 二、发展现状### 1. 国内热电联产行业的规模扩大热电联产行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已经达到XXXX万千瓦,并且逐年增长。
政府对热电联产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加大对热电联产项目的补贴力度,推动热电联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热电联产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燃气热电联产技术、余热发电技术、废弃物发电技术等先进的热电联产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生领域。
新型的热电联产系统具有高效节能、低污染、灵活多样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热电联产行业的产业结构也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热电联产企业正在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装备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新兴的热电联产企业也在不断涌现,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清洁能源热电联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为热电联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 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污染物排放问题虽然热电联产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减少燃料的消耗,但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排放。
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产生影响。
因此,热电联产行业需要继续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 2. 技术创新和人才短缺热电联产技术的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内热电联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供热系统运行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改良发展的建议
![供热系统运行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改良发展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956ce12bb68a98271fefac6.png)
供热系统运行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改良发展的建议供热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搞好系统设计和施工,而且要按科学办法运行,否则既造成能源浪费,又达不到好的供热效果。
因此抓好供热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供热企业在运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无运行调节曲线(表)在供热期之前,必须根据历年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今年采暖期随室外温度变化的热网供热参数调控曲线(调控表)。
如果是间供系统,还应同时制定出一级网和二级网的两种曲线(或表)。
如果一级网是“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系统”,还得同时制定出各阶段循环水量和锅炉运行台数,各热力站循环水量分配表等。
运行时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认真调控,以期达到既保证供热质量,又节能的目的。
但目前有许多供热企业从来未制定过这些调节曲线(表),只是凭一些不全面的经验和主观预测运行。
(2)热网运行温差太小供热系统输送相同热量时,供回水温差越小,则系统的循环水量越大,管网的阻力损失也越大,消耗电能就越多。
如果供热半径大,输送距离远,可能中间还得设中继泵站。
有许多供热系统中设有中继泵站,就是由于设计时选用的供热参数不合理,供回水温差小造成的。
事实证明,只要适当提高供回水温差,就可以取消中继泵站。
既节约了大量建设投资,又节约了运行费用和运行管理人员(如某一热网曾由此节约4000万元投资)。
但热源离热负荷中心较远,为节能和优化管网系统而设置的中继泵站不在此列。
例如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的供热系统在供热初期就实行大温差小流量运行,提高供回水温差后,一千多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循环水量只有6000m3/h。
大大节约了热网运行电耗。
供热尖峰期一网运行温差可达60℃。
而许多供热系统一级网温差最高只有30℃左右,而二级网温差只有5℃左右。
浪费了大量电能。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二级网的标准设计温差为25℃,即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温差。
但实践证明,如果真按此温差供热,则室内采暖系统会同时出现水平失调和垂直失调(原因在此不叙述)。
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ccae96fa98271fe910ef9cd.png)
浅谈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并且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热、电、冷的联产技术。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不仅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完善,我国供热工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显著的。
本文针对我国供热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指出了我国在供热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供热工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目前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取向,未来我国供热工程侧重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则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供热工程发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集中供热系统是指将大量的热用户用热力网连接起来,由统一的热源提供所需热量的一种供热系统。
改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
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供热,对于节约一次能源,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其便捷,可靠,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
随着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越发迅速,那么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应用也即将更加广泛。
一、我国供热工程发展的现状我国供热工程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
供热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性发展有着尤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先导性产业,在短短的70年中发展已逐步走向正轨。
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大城市供热还以锅炉房为主要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供热工程发展便迅速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热电联产,热交换站及其配套设施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
供热发达城市已远远不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了。
紧跟着供热工程发展的步伐,关于供热工程的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成为了高校理工科重要的研究课程。
热电联产的优越性及我国热电联产目前存在的问题
![热电联产的优越性及我国热电联产目前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9beb0803d8ce2f00662319.png)
专题 论 述
热 电 联产 的 优 越 性 及罪 国 热 电 联 产 目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日照 市建设 热 力有 限公 司 杨
[ 摘
艳 日照 市天 然 气有 限公 司 赵 峰
要 】 电联 产是 既 产 电 又 产 热 的 先 进 能 源 利 用形 式 , 热 电 分 产相 比 热 电 厂 由于 锅 炉 容 量 大 、 尘效 果 好 、 囱 高 、 可 实现 炉 热 与 除 烟 还
目前各地方对上 网电价反映很强烈 。 有的地 区由于上 网电价过低 , 挫伤地方 办热 电的积极性, 江苏省地方 热电厂上 网电量, 电力局 付一部 分上网电费三电办补贴部分 电价的做法, 对发展热 电是促进 。 ( 热价问题 4) 热价 问题 是多少年来一直影 响热 电发展的老 问题 ,电力部 属热电 厂绝大多数 厂是供热 亏损 , 的越多 , 供 亏本越 严重 , 而且从五十年代 亏 到现 在 , 地方 热电厂在 “ 本微利 ” 保 的思想指 导下 , 热价 也走的较低 , 有 的供工业盈利 , 民用赔钱 。有 的工业 与民用全赔 钱。由于 目前 正处 于 供 调整时期 , 各地热 电厂收取 热费也发生困难 , 多单位拖欠热费。 很 () 5 环保效益 问题 热 电联产集 中供热 能有 效地改善环境质 量 ,这已被越来越多 的人 认可 , 环保部 门大量 的调查数据 也证明 了这一点 , 至今热电联产 的建 但 设并未从环境改善收到任何效益 。
3 补 充 电 源 、 由 于 多 种 原 因 造 成 电 力 工 业 的发 展 赶 不 上 国 民 少 , 尤其是后 夜用 电负荷更少 , 有些 电力调度 部 门叫背压机组 的热 电厂也减少发 电量 。 ( ) 网电价与联 网 3上
广西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发展
![广西热电联产的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4863d876eeaeaad1f330c5.png)
力发 电煤 ( 标煤 ) 9 万 吨的3 %, 33 8 作为替 代原 煤 , 改善环 境质量 的 贡
献 是巨大的 。 利用蔗渣为燃料 的热电已受 到国家经 贸委及联合国全球 环境基金的关注 , 专程 到我区实地考察 建立蔗渣 热电联产示 范。贵糖
汽) 平均 负荷 1 1 h 蒸 汽供 背压式 机组 发 电耗 汽7 4 吨 , 电量 5 6 4t , / 59 发 5 万千瓦时 , 自用外输 出电量 l0 除 1万千瓦时。发电后 回收废汽 全部 用于
制 糖 生 产 工 艺 用 汽 , 人 生 产 用 能 : 炉 消耗 蔗燃 料 折 标 准 煤 89 吨 , 计 锅 68 每 吨 标 汽 耗 标 准 煤 9 k/, 电 耗 标 煤 10 /w , 电 煤 耗 比 凝 汽 机 6 gt发 3 克 kh 发
用 汽 需 要 , 电 联 产 的供 热 对 象 是 工 业 企 业 用 热 , 稳 定 的 用 热 负荷 , 热 有
2 改善 环 境 质 量 、
在燃煤燃烧 过程 中排人大气 的多种有害 气体 , 中二氧化硫 是造 其
成污染气体 的主要 成份 , 排放有 害气体有严格 的监控 。我区热 电联 产
维普资讯
改革 与发 展论坛
GUAN 、 改善环境 、 提高供热质量 、 增加 电力供力 等综合效益 。国家计 委 、 国家经贸委 、 国家环保总局 、 建设部联 合对原
《 于发展热 电联产 的若干规 定 》 计 交能 [ 9 8 2 0 ) 关 ( 19 ]2 号 进行 了修 订和补充 , 颁布 了《 关于发展热 电联产 的规定 》( 计基础 [ 0 0] 2 8 2 0 1 6
冬季集中供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冬季集中供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52c1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0.png)
冬季集中供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引言冬季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寒冷的季节,供热是保障广大居民正常生活、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集中供热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冬季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建议,本次调研重点关注供热设备运行、能源消耗、用户满意度等方面。
二、供热设备运行问题及对策建议1. 供热设备老化、故障频发供热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逐渐下降,故障频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热设备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建设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
对策建议:- 建立完善的设备更新换代机制,对老化程度较高的设备进行及时更换。
- 加大对供热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周期和保养标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 能源利用率低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供热系统热能损失问题。
一方面,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供热系统在输热和供热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另一方面,供热设施周边热损失也较为严重。
对策建议:- 加强供热设备的能效改造,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节能设备,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 加强建筑热工设计,提高建筑外墙、窗户等保温性能,减少热能损失。
三、能源消耗问题及对策建议1. 能源消耗量大、成本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中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导致供热成本不断上升,形成了一定的供需矛盾。
对策建议:- 推广采用清洁能源供热,如地热、太阳能等,降低传统能源消耗。
- 制定合理的供热价格,确保供热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 能源供应不稳定由于能源供应体系不健全,供热过程中存在能源供应不稳定的情况。
一旦能源供应出现问题,会导致大量用户断供,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对策建议:- 加强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在能源储备和供应环节加强管理,确保供暖季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 鼓励多元化的能源供应,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能源。
四、用户满意度问题及对策建议1. 供热服务不到位部分供热企业在供热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如供暖起始时间不准确、室内温度调控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用户使用不便。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1916c9271fe910ef02df80f.png)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摘要:介绍了热电联产的优点,总结了现阶段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发展前景的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负荷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co-production, summarizes the co-production of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Suggestions.Keywords: cogeneration; Heat load1. 热电联产的优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综合效益。
能源、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约能源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经济、最有利于环保,最有效的途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现实为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保护好的热电联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我国热电联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更为迅猛。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到目前300MW级的供热机组已相当普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有集中供热电厂。
集中供热面积迅速的增加,同时大量节约发电煤耗,减少烟尘、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 热电联产的问题由于热负荷调查的不真实性,导致部分新建热电厂投产后很长时间内供热负荷达不到规定容量,极少数热电厂投产后出现无热可供局面。
其原因主要有:(1)在项目可研论证时,按规划热负荷计算为热电厂投产后新增供热负荷。
由于部分规划项目停、缓建或缩减规模,使得实际热负荷比规划热负荷要小得多,形成热容量上的较大误差。
这将导致个别新建热电厂机组选型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目前热电联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热电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热电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投资节能基建贷款或节能技术改造贷款;二是靠各地方财政,包括:能源交通基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更新改造资金、开发区的开办费和环境保护补助等;三是用热受益单位集资。
近些年国家分给节能基建投资,不足全国基建总投资的1%,节能技改投资,也在逐年减少。
据估算,中国每年需要形成直接节能能力800万吨标准煤,应投资4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每年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资金仅有20亿元人民币,缺口很大。
最近几年由于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也建了一些热电厂,但尚为数不多,个别热电工程也开始实行股份制,增加了资金渠道,但总的来讲,大量的工程普遍感到资金来源困难,有些很好的热电项目无法建设。
2、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到1997年底全国单机6000千瓦以上供热机组1229台,共2197万千瓦,其中单机50000千瓦以下的机组共1105台,1259.6万千瓦,平均单台容量仅为11400千瓦,基本为地方热电厂,行业管理工作很差,各工业部所属热电厂,技术力量较强,但其领导机关也无专职机构,一般只设1-2人代管,也有的无人管,只有原电力部所属热电厂才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各地电力局是行业主管部门,但同时又是省电力公司,因而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不易搞好行业管理,现将逐步调整改革。
3、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
国家计委和原能源部发布了一些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的文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