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2_3地铁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合集下载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2004-2020)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五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要求,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精神,朝着“拿出最好的成果”的工作目标,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由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同年9月底完成了规划纲要。

2003年10月8日,张德江书记、汪光焘部长、黄华华省长及钟阳胜、汤炳权、许德立等省领导在广州听取了规划工作思路的汇报,对规划工作的初步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拿出最好的成果”,给省委、省政府提供可操作的“抓手”,在省建设厅的精心组织下,规划工作组在其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反复征询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实地走访了珠江三角洲的有关城市,深入细致地调研踏勘,并与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规划内容,除了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征求珠江三角洲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并提交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讨论外,建设厅还组织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既有省内规划专家研讨会,也有各省直部门及各市政府参加的研讨会。

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在成都召开

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在成都召开

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在成都召开
薛晓光
【期刊名称】《广东法学》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2007年10月15~17日,由四川省法学会承办的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在成都市召开。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宋树涛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四川、湖北、重庆和北京、浙江、宁夏等省(区、市)法学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或列席了论坛。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薛晓光
【作者单位】广东省法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的致辞 [J], 吴新雄
2.第六届中国"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在昆明举行 [J], 李皓平
3.省法学会组团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 [J], 薛晓光
4.“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综述 [J], 黄尔逢;余崇洁
5.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 [J], 章珣;张剑(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3_3基于公共政策的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研究三题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3_3基于公共政策的深圳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研究三题

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为所有人公平的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城市规划的根本特征,是城市规划活动的价值基础,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是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公共开放空间2006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并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中(详细蓝图、城市设计)。

对抗公共性VS 市场性法规、规范、标准对抗●公益性用地的公共性缺乏明确的界定公共绿地不能为公共使用收费使公共性打折●按照居住人口配置公共绿地等,无法照顾到工作地和商业集中地段《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抗规划管理和监管●用地权属属于开发单位的,最终划为私家花园;属于多家开发单位的,空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用地权属属于政府的,迟迟不开工“编制—执行—建设”的偏离对抗●规划编制不够深入,不能为执行提供充分的支持法定图则的土地细分和支路网规划不深入,低等级空间得不到落实●规划执行缺乏技术指导开发地块较小,达不到居住小区级,使居住小区级的绿地难以开展,而在一定区域内当若干个房地产项目建成并达到了居住小区规模时,却没有合乎标准的用地●开发建设的逐利行为,往往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失小幼定义&分类定义&分类定义与内涵●历史西方:它象征着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民主参与和使用城市设施的自由权利我国:强调帝王轴线●理论界众说纷纭人共性、开放性、公共性深圳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为: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

▪开放性“室外”——即不包括建筑室内空间和灰空间。

▪公共性“所有市民”——即不包括仅供特定人群使用的半私密空间;“全天开放”——排除了使用受开放时间限制的空间;“免费开放”——排除了盈利性的空间(如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和体育场等收费场所)。

泛珠三角省(区)社科院院长科研协作会议在穗召开

泛珠三角省(区)社科院院长科研协作会议在穗召开

作者: 玲敏
出版物刊名: 广东社会科学
页码: 75-75页
主题词: 社科院;院长;科研协作;会议;泛珠三角区域;区域合作
摘要: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的成功召开和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定,泛珠三角区域由构想和决策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适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需要,推动泛珠三角省(区)社会科学院科研协作与社会科学的共同繁荣,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起,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社会科学院、海南省社科联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香港政策研究所、澳门社会科学学会等联合举办的泛珠三角省(区)社科院院长科研协作会议8月17日在广州召开.各省(区)社科研究机构负责人欢聚一堂,共商科研合作、推动泛珠三角发展大计.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副部长蒋斌同志等出席会议.。

区域转型背景下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探讨——以广东省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区域转型背景下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探讨——以广东省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区域转型背景下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探讨——以广东省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张润朋;马向明【期刊名称】《规划师》【年(卷),期】2009(025)008【摘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产业转移、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珠三角地区发展最为重要的特征.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抓住珠三角区域转型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在总体规划中重点处理好工业发展与城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特色保持的关系,通过实施"精明增长"策略、产业的"平行推进"策略和"特色提升"策略,克服区域转型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特色同质化等问题.【总页数】5页(P49-53)【作者】张润朋;马向明【作者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相关文献】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曾书琴;陈绍华;梁山;昌灯圣2.率先实现现代化背景下提升人素质的路径探讨——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吕志3.后工业时代城市区域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研究及城市设计——以成华区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双桥子—高笋塘)概念规划及区域综合整治设计为例 [J], 张屹4.深度转型背景下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与优化举措r——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等课程为例 [J], 王晶;覃永晖;彭蓬;管益敏5.深度转型背景下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与优化举措——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等课程为例 [J], 王晶;覃永晖;彭蓬;管益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探讨集约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探讨集约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探讨集约型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Zhangdi sunhao背景50亿人口的一半城市城市扩张 无序蔓延背景城市出行时间增加 交通阻塞 环境污染 。

背景绿皮书随着“市区”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外蔓延,“城市” 这个词的意思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的确,除了一些特 例,现在的城市已经远远背离了18世纪和19世纪的城市建 设者对于城市的想法。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我们看 到了许多对于城市生活意义的再发现运动,同时人们也越 来越向往欧洲城市的高品质生活。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现代城市的弊端:公共生活的缺失、匮乏的文化、单调 的城市景观、低效的沟通过程。

相比较而言,具有高密度 与多样性特征的城市可以结合相应的社会与经济功能,有 效地节省时间与能源,也因此更能继承传统城市的诸多优 点。

(CEC,1990,p.19)背景绿皮书正视城市的问题 挖掘城市的潜能 在现有的城市范 围内解决问题集约城市概念 优点 问题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节约能源和信息科技的使用集约城市概念? 集约城市Breheny(in Blowers,1993)——集约城市是一个高密度、混合功能的城市,鼓励城市在既有的城区范围内发 展并禁止向超出范围外的地区扩张。

高密度 强度、城市填充可持续性城市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污染通向可持续性城市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 货车、小汽车能源消耗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集约城市减少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与污染 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2倍14倍通向可持续性城市集约城市减少大众的交通出行需求 在各个步行社区之间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便捷安全、高效及价格低廉公共交通系统通向可持续性城市社区自治社区自治“由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集约意味着使城市和大众逐渐摆脱那些难以控制的外部力量,同时也意味着可以更好 的控制那些城市赖以发展的本地资源,即‘自治’。

”商业学校休闲娱乐 住宅 活动场地轻工业 邻里街区 公园社区的经济活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加强社区自治 增强社区的独立性 形成社区自身的特质及文化通向可持续性城市ICT 信息传输技术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利用远距离通讯技术来代替部分的交通出行需求物理性质的 信息载体ICT电子设备的 信息载体降低人员和实物的运输需求, 进而降低对燃料、交通设施建 设场地、交通工具的需求通向可持续性城市社区自治——重建社区活力,促进城市更新社区自治通向可持续性城市中心区的相关 大型服务设施信息中心可能建立起集约的、多功能多中心 城市,她由具有步行尺度的邻里街 区所组成,同时各邻里街区之间由 高效的交通设施与远程信息通讯设 备连接在一起。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1_4城市,紧凑而生态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1_4城市,紧凑而生态

人均为水资源世界水平的1/4,且空间分布极不利:淮河以南耕地占38%,
水占80%
人均能源为世界水平的1/2,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人均耕地1.39亩,为世界水平的40%,山地、丘陵、高原占耕地66.0%
土地资源已迅速逼近底线:最近7年我国耕 地锐减了整整1亿亩,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 报,1991-2000 年间,我国设市城市建设用地 平均每年增长 1022 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征用 土地122.万亩;2002 年占用耕地 280.0 万亩, 近两年建设用地平均增加值是前十年的 2.3 倍,征用土地平均是前十年的 3.2 倍。
紧凑城市 (Compact):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 重要性最终依赖于由空间密度提供的使用方便的 交通,以及利用这种机会的人们和机构的绝对多 样性”, “强调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导致 了人们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 的服务设施。那样小汽车就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 必需品。”欧共体:Greenpaper on the Urban Invironment 1990》 P9
收入水平(城市)与住房水平
不同收入水平 的国家(限于 城市) 低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中国) 中等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人均建筑 面积(㎡) 每间房屋 的人数 永久结构 的百分比 (%) 67 86 94 99 100 有供水设 施的住房 (%) 56 74 94 99 100
6.1 8.8 15.1 22.0 (中国27.0) 350
媒体上充斥着豪宅广告,电影及电视剧中 生活在毫宅里主人公的场景,和每年数百万亩的 耕地在锐减,大批失地农民生活无着等,显得何 等的反差,这些都更令人感到政府决策、市场引 导的社会责任。 印度甘地总理说:“地球具有足够的蕴藏以 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但不能供每一个人的 贪 婪。”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与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四川 泛珠三角”又叫“ 9+2”,“泛珠 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 江西 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 贵州 湖南 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 福建 云南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 11个地区合 广西 广东 作,共谋发展。 澳门 海南 香港
; 捕鱼群 / 捕鱼群 ;
不懂,这星河在到底这么做是为什么,外城被杀の几位城主,都是她这边の嫡系,与星盟很排斥の丶他杀咯这几人,明摆着,像是要壹统浩瀚仙城丶可是又杀咯自家の鬼厉,杀完之后,也没有在这里停留,还将大把の星盟人员给撤走咯丶紫天和六大女仙师都被根汉带进咯乾坤世界,因为有轩辕飞 燕の开导,她们也没有在乾坤世界里面闹腾,反倒是安心の住咯起来丶根汉也得以顺利の进入仙主府,住进咯紫天の仙殿,布下法阵之后倒也没有人过来打扰他丶这壹天晚,壹团黑影出现在咯仙殿外,根汉放开法阵之后,黑影进来咯丶正是班纳打探消息回来咯丶"主人,有最新消息丶"班纳飘到 根汉の影子里丶根汉睁开双眼:"什么消息?""星盟の人员,不仅仅是在浩瀚仙城附近撤退咯,而且在附近の几大仙城,以及他们の属地内,都在撤退。"班纳对根汉说:"这附近の几座仙城,现在都没有他们の人员咯,还有附近の几域。""主要是与壹个叫魔机谷の势力有关系。"班纳说丶"魔仙 谷?"根汉挑咯挑眉:"这是个什么势力?""这个势力の来头也不小,据说创立这个势力の先祖,是壹个叫魔机老人の,传说他是天机老人の先祖。"班纳说:"魔仙谷の人,现在开始在这壹带出现,所以天地星三盟の人员,几乎都撤离咯。""三盟の人员都撤离咯?"根汉觉得有些意思:"这魔仙谷

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规划设计:总体概念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

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规划设计:总体概念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

第1章概述 (1)1.规划背景 (1)1.1.两个重要前提 (1)1.2.创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缘起 (1)1.3.建设“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现有思路 (1)2.总则 (2)2.1.规划区 (2)2.2.规划年限 (2)2.3.规划依据 (2)3.本次规划的整体思路 (3)4.技术路线 (3)第2章深谋而动的发展战略 (8)1.发展条件分析 (8)1.1.发展优势 (8)1.2.挑战 (11)2.案例研究 (17)2.1.经合组织高峰论坛 (17)2.2.上海周边岛屿整体开发 (19)2.3.“泛珠三角”与会展业拉动经济增长 (20)3.发展目标 (21)3.1.定位曾数次调整 (21)3.2.产业构成的选择 (21)3.3.发展目标的确定 (22)4.发展策略 (22)5.城市性质 (23)6.发展规模 (23)6.1.人口规模的确定 (23)6.2.用地规模的确定 (24)第3章总体布局和用地规划 (27)1.已有规划实施情况 (27)2.横琴与周边的空间关系 (28)3.规划本底条件 (29)3.1.城市建设用地及公共设施现状 (29)3.2.交通条件 (30)3.3.市政设施现状 (30)4.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34)4.1.总体布局策略 (34)4.2.对总体布局结构的探讨 (34)4.3.空间管制区划 (36)4.4.规划结构和功能分区 (37)5.土地利用规划 (41)5.1.公共设施 (41)5.2.居住用地 (42)5.3.仓储用地 (42)5.4.对外交通用地 (42)5.5.道路广场用地 (42)5.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42)5.7.绿地景观系统 (42)5.8.用地结构和用地平衡表 (44)第4章支撑体系规划 (45)1.交通系统 (45)1.1.发展战略 (45)1.2.交通强度 (46)1.3.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46)1.4.内部交通系统:道路网系统 (51)1.5.内部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 (55)1.6.内部交通系统:停车 (56)1.7.内部低速交通系统 (56)1.8.整体交通流线组织 (56)2.重要市政基础设施 (58)2.1.给排水工程 (58)2.2.电力工程 (62)2.3.燃气工程 (62)2.4.环境卫生设施 (62)3.城市公共安全系统 (63)3.1.防洪工程规划 (63)3.2.消防站布局 (63)3.3.抗震规划 (63)3.4.人防规划 (64)4.环境功能区划 (67)4.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67)4.2.噪声环境功能区划 (67)4.3.岸线功能区划 (69)第5章总体城市设计 (70)1.城市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 (70)1.1.城市设计目标 (70)1.2.城市设计理念 (71)2.总体构思和空间布局 (73)2.1.总体构思 (73)2.2.横中片区 (73)2.3.横北片区 (75)2.4.横南片区 (77)3.绿地生态系统 (79)4.景观系统 (80)4.1.景观轴线 (80)4.2.景观风貌区 (80)4.3.特色景观带 (82)4.4.景观视廊 (83)4.5.标志性建筑 (83)5.夜景照明景观设计 (85)6.建筑高度和开发强度控制 (90)6.1.整体思路 (90)6.2.高强度开发区域 (91)6.3.中等强度开发区 (93)6.4.低强度开发区 (94)7.开敞空间设计 (95)8.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导则 (98)8.1.商贸会展区 (98)8.2.“9+2”核心区 (104)8.3.商务中心区 (109)8.4.旅游度假区 (115)8.5.产业研发区 (121)8.6.海洋公园 (123)9.环境设施 (125)10.旅游体系规划 (127)第6章行动计划 (128)1.发展时序 (128)2.政策措施 (128)2.1.新的试验田 (128)2.2.建设机制的突破 (128)2.3.管理体制的突破 (128)3.现有项目的调整建议 (129)3.1.扩建计划 (129)3.2.原址完善提高 (129)3.3.迁址 (129)3.4.在谈重点项目调整建议 (129)4.城乡统筹 (129)第7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思路与方法 (130)1.编制原则 (130)2.编制方法 (130)2.1.通过基础研究科学确定各类控制指标 (130)2.2.增加规划控制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30)2.3.以用地性质合理区分规划刚性和弹性 (130)2.4.依据城市建设形势对部分控制内容进行调整 (130)3.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 (130)第八章中标后服务承诺和费用报价 (131)1.中标后服务承诺 (131)1.1.搭建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团队 (131)1.2.组织专业严密的项目计划 (131)1.3.规范高效的服务体系 (131)2.规划费用报价 (131)2.1.项目总报价 (131)2.2.总体规划部分报价 (131)2.3.总体城市设计部分报价 (131)2.4.控制性详细规划部分报价 (132)第1章概述1. 规划背景1.1.两个重要前提中央鼓励内地与港澳的全面合作:《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文导言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有利于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有利于“9+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9+2”政府部门间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特制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与条件1、以新技术革命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投资与贸易的不断增长。

当今世界,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日新月异,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导致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在这种国际经济背景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区域内各成员参与全球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成为我们抓住机遇和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共同选择。

2、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区域经济将出现东、中、西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开发稳步推进,中部正在崛起,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日益深化,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重组、互动和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日益明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的经济整合步伐较快,中国三大经济圈形成和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和落实“两个大局”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内在要求。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加紧落实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组团参会工作和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加紧落实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组团参会工作和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加紧落实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组团参会工作和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公布日期】2006.04.24•【字号】东经贸[2006]55号•【施行日期】2006.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东莞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加紧落实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组团参会工作和合作项目工作的通知(东经贸〔2006〕55号)各镇(区)经贸办,松山湖经发局: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下称“泛珠洽谈会”)将于2006年6月6日-10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泛珠三角”区域资源,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区域投资贸易和合作,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根据省经贸委《关于印发广东省经贸代表团参加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筹备工作方案的通知》(粤经贸市场〔2006〕215号)的要求,我市将组成广东经贸代表团东莞分团随省代表团参加第三届“泛珠洽谈会”。

现就第三届“泛珠洽谈会”的组团参会、落实合作项目等准备工作通知如下:一、活动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06年6月6日至10日(共五天)开幕式时间:2006年6月6日上午9:00集体签约仪式时间:2006年6月6日上午9:30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国际会展中心新馆二、组团参会工作根据省经贸代表团秘书处的有关工作布署,全省共组织31个分团,其中要求我市分团需组织不少于50家企业参加本届“泛珠洽谈会”。

为此,各镇(区)经贸办要面向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组织2家以上与“泛珠三角”区域范围内省区互补性强、产业对接大的企业参加,并由主管经贸的镇领导或经贸办主任带队前往。

(一)参会企业可由驻云南省办事处的员工或委托云南省当地的代理商、经销商参加,但必须以东莞企业名义填报。

(二)参会人员请填写好《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参会人员报名表》(附件1),于5月8日前报送至市经贸局贸易流通科。

“发展高质量,规划再出发——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发展高质量,规划再出发——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发展高质量,规划再出发——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
院院长论坛”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佚名
【期刊名称】《《城乡规划》》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2018年12月20至21日,为期两天的“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
院院长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本届院长论坛由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深圳市城市
规划协会、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

论坛主题为“发展高质量,规划
再出发”,旨在为“9+2”泛珠三角区域的城乡规划提供一个多元协作、专业交流、相互学习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展示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城市规划建设成果,并探
讨深圳创新及国际化新思路。

【总页数】3页(P117-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推进区域协作,加强科技创新——"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综
述 [J], 韦葳
2.“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贵阳召开 [J],
3.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 [J],
4.广东省城乡规期睃计研究院成功举办“第一届泛珠三角省(区)规划院院长论坛”
[J],
5.2009年环渤海地区规划院院长论坛在天津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及对策探讨

泛珠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及对策探讨
表2 泛珠三角区域综合运输发展状况
地区
泛珠三角
公路 铁路 水运 小计
客运量/万人 575 374 26 228 9 205 610 807
货运量/万t 313 224 42 302 40 923 396 449
客运周转量/亿人·km 货运周转量/亿t·km
2 983.2 1 460.1
20.8 4 464.1
全 区 交 通 线 长 度/km
793 179.13 19 003.2
71 4903
占 全 国 比 重/%
39.30
26.03
39.50
全区交通线密度 / km·(100 km2)-1 38.78
0.95
35.76
全国交通线密度 / km·(100 km2)-1 20.90
0.76
18.85
相当于全国交通线密度的倍数
1.86
1.25
1.9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4》
内河航道 59 272.93
43.87 2.74 1.29 2.12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4卷
是福建省、湖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 交通网密 出省公路等级偏低, 其中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
度 都 在40 ̄50 km/100 km2之 间 ; 第 三 层 次 是 贵 州 所占的比重较少, 而且大部分以二级为主。
2.3.3 区域交通一体化能够加速区域城市化的进程 泛珠三角区域内拥有超大城市2个, 特大城
市6个, 大城市9个, 中等城 市72个 , 小 城 市124 个, 城镇密度为1.07个/万km2, 高 于 全 国 的 平 均 水平0.69个/万km2。区域 内 不 同 圈 层 之 间 差 距 也 比较明显, 广东省的城镇密度高达3.06个/万km2, 云贵川较低, 只有0.57个/万km2, 低 于 全 国 的 平 均水平。区域内城市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珠 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 广东省也处于快 速城市化阶段, 云贵川等省份城市化水平尚不及 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建设将会促进 区域城镇网络和城镇体系的发展, 加速区域城市 化的进程。

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格局的新发展

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格局的新发展

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格局的新发展陈广汉【摘要】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内国家颁布的多个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可能形成多极化的区域发展动力机制.多圈层、多极化和开放性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加快环珠三角区域发展有利于修补珠三角与内地省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形成的"经济断层",建立珠三角辐射和带动泛珠三角和内地发展的战略接点和平台.【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泛珠三角;环珠三角;多极化;多圈层;区域合作格局【作者】陈广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近年来,在泛珠三角区域内国家颁布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

《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的层面将“环珠三角地区”纳入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视野,提出了通过充分发挥珠三角的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的区域发展理念。

同时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长株潭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正在形成多极化的区域发展动力机制。

多圈层、多极化和开放性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重要特征。

环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江西、湖南、福建、广西等与广东相邻的地区,可以说是珠三角与泛珠三角的结合部,是珠三角带动泛珠三角和内地经济发展的战略接点和平台。

它与海西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叠关系。

长期以来,广东省在经济区域的划分上一直采取“四分法”,即将全省的经济划分为四块: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2_1香港轨道沿线高密度发展及规划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2_1香港轨道沿线高密度发展及规划

综合开发模式实例: 机场铁路-香港站发展
地块面积 总建筑面积 2座写字楼 3层商场 2座豪华酒店, 服务式住宅 公共转乘处 车位 发展年期 5.71公顷 415,9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54,190平方米 建筑面积59,460平方米 约850房间 巴士,小巴,出租车 约1,300个 8年
成功地把CBD 扩展到新填海区, 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将军澳线 “日出康城”
车辆段平台位置
一个容纳58,000人的社 區,在铁路车站和车辆 段上发展(建设中)
将军澳线“日出康城”
上盖的住宅
园林平台 行车道 商场 车辆段 公共运输 交汇处 地铁站
人车分隔提 供大量绿化 生活空间
将军澳线“日出康城”发展
地块面积 总楼面面积 住宅楼 楼宇高度 商场 社区配套设施 开放空间 发展年期 :348,000平方米 :1,652,800平方米 :50座,20,000-21,500个单位 :42–59层 :约50,000平方米 :中学、小学、幼儿园、社区会堂等 :中央公园、车站广场、平台休憩空间等 :2004 – 2019
工作
营造环境 策 略 性 、 全 市 性 协调 实施 公 众 利 益 政府
要 求
与 地 块 有 关 政策制订
目 标
发展商 私 人 利 益
决策
进行交易
轨道与土地综合发展实施的要素
政府政策与法规的配合 - 政府政策 - 土地法规 -规划法规 轨道公司扮演主导角色 轨道公司与政府的紧密合作
未来的方向
车站与物业 提供无缝连结及 方便优质生活
大型综合发展项目 ― 机场铁路九龙站发展
九龙站项目将九龙站建成区域交通枢纽,香港CBD的延伸
九龙站
广深港客运专线总站 未来西九龙文化中心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的产业升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的产业升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的产业升级
陈建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高人均收入地区的产业必须是高附加值产业,才能维持竞争优势,广东的产业必须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但是,广东产业升级存在市场无法解决的障碍.地方政府应该提供一个推动企业扩张和转型的支撑环境,应该制定土地使用政策和产业政策,以促进广东产业升级.
【总页数】5页(P16-20)
【作者】陈建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2.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指导意见》的通知[J], ;
3.由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解读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兼谈福建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J], 陈子华
4.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从战略构想到战略实施--兼论区域合作中的政府作用 [J], 成建三
5.广东农业一马当先贯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记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 [J], 钟善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1_2高密度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1_2高密度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

高密度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吳恩融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摘要2003年,香港遭遇了非典型性肺炎的打擊,多人由此喪生。

隨后,香港政府成立了“全城清潔小組”,力圖研究傳染性疾病預防的可能方法和政策,并將這一具體任務委任于香港政府規劃署。

為此,規劃署專門設立了以“空氣流通評估(AVA)方法可行性研究”為題的研究課題。

該研究推導出了評估城市通風環境的基本方法。

與許多國家的以解決強風環境問題為目標的設計指引不同,空氣流通評估(AVA)是針對弱風環境,尤其是擁擠的高密度城市環境的一套方針指引。

AVA為項目開發者建立了一個評估方法,用于客觀評價其設計對于城市風環境的影響。

2006年7月香港政府正式采納了這一評估系統,并已從2006年12月起要求所有重要的政府開發項目必須接受并通過AVA的評估。

Towards a Balanced Approach Designing our High Density Urban EnvironmentProfessor Edward Ng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UHKABSTRACT:In 2003, Hong Kong was hit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from which many people died.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subsequently set up a Team Clean Committee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policies. Team Clean charged the task to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The Planning Department initiated a study titled: “Feasibility Study for Establishment of Air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VA) System”. The study led to the methodology of Air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VA). Unlike many countries with guidelines for dealing with strong wind problems, the AVA is a set of guidelines for the weak wind condition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the congested urban environment. The AVA establishes a method for project developers to objectively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ir designs to the urban wind environment. In July 2006, the Government of Hong Kong adopted the system, and since Dec 2006 has required all major governmental projects to undertake the AV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地铁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引导下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A STUDY ON 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 RB INDUSTRIAL AREAS UNDER METRO GUIDES——CAS E STUDY OF GUANGZHOU HUANGPU DISTRICT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2008年4月目录Catalogue一引言——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Introduction——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rb industrial areas二黄埔区转型背景与地铁建设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of Huangpu district and the metro conduction 三TOD模式及其在黄埔区的适应性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四地铁引导下的黄埔区转型规划策略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Huangpu district under guide of metro一、引言——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Introduction——Transformation of metropolis suburb industrial areas•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都市的外延式扩张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区土地区位效益大幅度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近郊区开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顾爱怡,沈健,2007)。

郊区城市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化的一种主导模式(方辉振,2007)。

•郊区城市化是由来自离心、向心的以及本乡本土的各种力量导致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的转化过程,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是郊区化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周一星,1998)。

郊区 区经济层面产业层面人口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物质环境层面•地铁对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时距上拉近了近郊区与中心城区的距离,加速和扩展了要素在中心城区与近郊区之间的流动,将近郊区从一个相对开放的地域转变为一个完全开放的体系。

•国外地铁发展成功的实践表明,绝不能将轨道交通仅仅作为一种改善城市交通的公益性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工具和手段。

二、黄埔区转型背景与地铁建设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of Huangpu district and the metro conduction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黄埔区是广州“老八区”之一。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州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广州市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1. 黄埔区——近郊工业区向综合服务型城区转型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西临天河区,东接广东省的东莞市,南滨珠江,北靠增城市和萝岗区。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 2.转型背景•转型背景之一:广州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广州的郊区化大约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口和产业不断由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1990-2000年间,广州近郊区人口增长了8.87%,最快的街镇主要位于近郊区的内沿地带,呈半环状包围于中心区之外(谢守红,宁越敏,2006)。

专栏据统计2004年1-9月份空置住宅面积为48522平方米,到2006年1-3季度,全部房地产空置面积仅为32115平方米,空置量下降了33.8%。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 •转型背景之二:区划调整改变了广州东部格局区划调整前,2004年黄埔区是广州主要的工业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的29.2%,而其中有79%是来源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5年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科学城为主体的萝岗区成立,使得黄埔区工业职能得到极大削弱。

在当前行政区经济背景下,广州东部发展格局也随之变化。

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2004年694.47570.37168.752005年363.96237.85933.96下降比率-47.6%-58.3%-44.7%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后黄埔区工业指标的变化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新区在发展成为自我平衡的产业单元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能联系本身和旧城的单元,疏解新区和旧城居住和服务功能上的压力,并能有效地联系其与旧城的互动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那么,黄埔到底是“东进”的节点,还是通道?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 •转型背景之四:黄埔区发展空间不足2007年黄埔区现状建设用地已占到53.06%,其余用地为水域和其他用地,施工工地和弃置空地仅有65.85公顷。

这种背景下,土地的价值效应显现,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然选择土地价格较低的区域进行扩展,核心区集约建设的要求比较强烈。

Transformation background and metro conduction 3.地铁五号线建设——转型的重要动因之一旧中心新中心黄埔区•唯一一条横贯市区的地铁,预留了与佛山、东莞轨道的交通的接口,对于黄埔区未来融入广佛都市圈和穗深港经济走廊奠定了基础。

•连接广州的主要商务商贸服务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流花地区、环市东地区、珠江新城和员村地区、东圃广东奥林匹克周边地区。

三、TOD模式及其在黄埔区的适应性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 1.TOD模式•TOD的模式是建立在“理性增长”理念之上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小汽车主导发展带来的城市蔓延及其引发的系列问题。

•TOD模式的内涵是将中高密度的住宅、适当的公共设施、充足的工作机会、零售与服务性空间,依据地区发展的定位,混合地集中在公共交通廊带及车站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徐志强,2008),形成以公交系统为骨骼的“节点+走廊”式城市形态。

•一般来说它有四项公认的规划设计要素和原则,即较高密度、土地混合利用、宜人步行环境和公交服务(张明,刘菁,200 7)。

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 2.TOD模式在黄埔的适应条件•建设较高密度社区的可能?—预留地铁站周边是目前建设密度最高的区域•土地混合利用的可能?—土地混合利用程度高,居住和就业平衡性强•公交服务完善的可能?—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服务体系和穗深港走廊交通枢纽•形成宜人步行环境的可能?—开敞空间和街道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步行基础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密度混合公交步行TOD and it’s adaptation in Huangpu district四、地铁引导下的黄埔区转型规划策略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Huangpu district under guide of metro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 1.TOD模式的引发机制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2.地铁引导下的黄埔区转型规划策略策略一:建立区域TOD体系和多样化公交选择•按照地铁站点和公路、水路交通的组织方式,建立区域性TOD街区,各区之间建立便捷公交联系,时距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公交也可以向外围延伸,扩展区域TOD的服务,建立轨道交通、公交车、小汽车、水上客运等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体系。

策略二:构建核心商业区•多种用途的核心商业区是每一个TOD街区最主要的特征。

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在站点周边400-500米范围内建设商业、居住、公共服务集中区,形成特色商业购物设施和商业街构成的链状核心区,促进居住与就业的平衡。

策略三:级差密度下的土地开发•规划应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和站点周边的发展,鼓励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高强度开发。

但在站点500米以外的区域,则采取低密度建设的方式,或者保持现有的开发强度。

•为了扩大轨道交通站点对TOD以外区域的影响,紧邻TOD的外围低密度发展区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区域被称为“次级区域”。

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广州市黄埔区TOD模式下的五大功能区五大功能区布局TOD下的开发强度发展方向与要求传统商业核心区围绕港湾路地铁站,以大沙东路、港湾路围核心TOD核心区:高密度、高容积率零售、餐饮、娱乐服务,商业街,大型购物中心现代服务核心区广园路以南、“回”形商圈北部,接受港湾路地铁站和大沙东地铁站的辐射TOD核心区:高密度、高容积率总部经济、金融贸易服务、商务咨询、中型购物中心、现代品牌销售先进制造集聚区广园路以北地区TOD次级区域:低密度、低容积率汽车、石化等大型制造业动漫创意集聚区黄埔东部地区,南岗周边TOD次级区域:中密度、中高容积率以广东国际玩具物流园区为中心产业集群、区域性商业服务中心旅游休闲集聚区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丹水坑风景旅游区TOD次级区域: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游、旅游相关活动Transformation planning strategy策略四:厂区生活组织方式向TOD社区的转化•厂区生活组织方式中居住、商业等都是围绕工业生产服务。

工人大部分居住在厂区周边,也有一部分通过公共交通进行“钟摆式”流动。

TOD社区生活组织方式以TOD街区为中心,强大的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居住和就业在TOD街区内外布局,厂区未来将作为次级区域的一个独立的就业地。

策略五:用地调整与空间优化策略•二元结构很难满足TOD建设的需要,众多的城中村将阻碍完善的TOD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