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第十四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中央银行也不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 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货币银行
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资产负债必然平衡。
2. 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如此存贷、贷存继续下去。
货币创造总结果
银行
A B C
存款
10000 8000 6400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贷款
2000 1600 1280
8000 6400 5120
X
…
…
…
总计
50000 10000
40000
存款扩张倍数:50000/10000=5=1/20% 派生存款总额:50000-10000=40000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 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 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 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 则不必补充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 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 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4. 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1.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 特有的能力:
200*(1-rd)3 ………………
则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为:
DR
1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2. 现代的信用货币:⑴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⑵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⑶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
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
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一、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下特点的经济行为:⑴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
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
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⑵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 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
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⑶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4. 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
金融学(精编版)(第五版)课件: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货币乘数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为货币乘数
(money multiplier)。以MS代表货币供给,以B代表基础
货币,则可列出下式:
= ×
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为货币乘数,
进一步可推倒出下式:
+
+
+
第五版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这一过程的萌芽早就存
在于古老的信用工具之中;这一过程的不可逆转
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并会受到客
观经济过程的惩罚。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 +
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所以通常以
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准备存
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市场经济国度
叫派生存款,也是10000与40000的比。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贷款总额、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
存款)、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这四者的关系可
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1
=×
=+
D 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R 为原始
存款;L 为贷款总额;r 为铸币库存对存款的必要比率。
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这种存款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所独有的、因而构成了银 这种存款创造功能是商业银行所独有的、 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 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除了银行作为中介 这样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直接融资渠道. 间接融资方式以外 直接融资渠道 这样一种间接融资方式以外,还有许多直接融资渠道.例如 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将 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想要购买资本品的投资者手中, 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想要购买资本品的投资者手中,但 是在这种直接的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存款的创造。 是在这种直接的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存款的创造。只有商业 银行体系可以创造出被列入M 的存款, 从而扩大货币供给。 银行体系可以创造出被列入 2 的存款 , 从而扩大货币供给 。 然而,应该注意一点.商业银行虽然能够创造存 却不能够创造财富。在我们所举的上述例子中。客户B 款.却不能够创造财富。在我们所举的上述例子中。客户 的存款来自于他从银行甲的贷款,他在获得存款的同时也须 的存款来自于他从银行甲的贷款, 承担债务,他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客户C也是这样 也是这样, 承担债务,他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客户 也是这样, 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出了可放列入货币资产的存款,增加了经 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出了可放列入货币资产的存款, 济的流动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济的流动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M C+D = B C+ R
(14. 3)
将上式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D,可得到: 将上式右边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 ,可得到:
M C/ D+1 = B C/ D+ R/ D
(14. 4)
根据我们的定义,C/D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 ;R/D 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cr; 根据我们的定义, 是现金占存款的比率 是存款准备金率rr。于是上式可改写为: 是存款准备金率 。于是上式可改写为: cr + 1 M= ×B (14. 5) cr + rr 从式(14. 中可以看出 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成正比。 中可以看出, 从式 .5)中可以看出,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成正比。我 们将比例系数(cr+1)/(cr+rr)称为货币乘数 称为货币乘数(Money multtpler), 们将比例系数 称为货币乘数 , 表示, 式可被写成: 用m表示,则(14·5)式可被写成: 表示 式可被写成 M=mB (14. 6)
简述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

简述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投放和存款增长来创造货币的过程。
以下是对该机制的简要描述:存款
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存款,将这些存款记录在其负债账户中。
客户存款的金额可以用于向其他银行、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
存款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负债增加。
贷款
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贷款需求,向客户提供贷款。
贷款金额会计入客户的借款账户,并在将来根据贷款协议的规定进行偿还。
贷款的增加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产增加。
存贷差异
商业银行在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存在存贷差异。
存款利率是银行向客户支付的利息,而贷款利率是银行从客户收取的利息。
存贷差异可以用于支付银行的运营成本、获得利润以及覆盖不良贷款损失。
储备要求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作为准备金,这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流动性。
货币创造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投放和存款增长来创造货币。
当商业
银行批准并发放贷款时,就会在借款人的账户中增加一笔存款,从而创造了新的货币。
这种创造货币的过程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呈现出多重杠杆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的实施受到央行的监管和影响。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这种调控旨在平衡经济增长和稳定,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流动性。
《货币创造机制》课件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当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商业银行可 以动用的资金增加,信贷规模扩大,推动货币供应量增长;反之,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 资金减少,信贷规模收缩,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
商业银行与货币创
03
造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
01
基础货币
02
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印制和发行货币,创造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 一部分,具有高能货币的属性,能够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创造更多的货币。
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时需要按照一定 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当 商业银行需要扩大信贷规模时,可以 动用存款准备金,从而创造更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货 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 行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 济增长、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维护金融稳定
提供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实施金融市 场准入和退出等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和稳定。
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国库收支 、外汇管理等,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 。
中央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创造机制的稳定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 果货币创造机制出现异常或不稳定,会导致通货膨胀、经 济波动等问题,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 加强对货币创造机制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中央银行与货币创
02
造
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货币
制定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发行机构,负责印制和 发行国家法定货币。
货币创造的主体
货币创造的主体是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课件

技术创新以及促进跨界融合等。
CHAPTER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一: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
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增 长、就业充分等政策目标。
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手段
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调整、准备金率调整等,以影响市场利 率和货币供应量。
美联储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监管
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在带来效率提升和收益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 风险等。例如,新型支付工具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和欺诈风险,证券化产品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欺诈 风险。
金融创新监管
为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对金融创新进行适当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创新的 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措施,以防范和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同时,监管部门还应 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和进步。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货币与现代经济 • 现代货币的创造过程 • 货币政策与货币创造 • 金融创新与货币创造 • 现代货币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CHAPTER 01
货币与现代经济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用于购买 商品和服务,以及偿还债务和利 息。
金融科技概述
介绍金融科技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
金融科技在货币政策中的应 用
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货币政策 决策、监测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作用。
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的影 响
从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金融稳定等方面 探讨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货币创造原理

货币创造原理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新的货币供应。
货币创造的原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理解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货币体系中,货币创造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完成的,通过不断地创造新的货币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对货币创造的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货币创造的机制和影响。
首先,货币创造的原理是基于银行的存款乘数效应。
在传统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中,货币的发行是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来控制的,而在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的创造是由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来实现的。
当一个人将存款存入银行时,银行可以将这部分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储备金,而将另一部分以贷款的形式放出去。
这样,原本只有一部分存款的货币,通过银行的放贷行为,可以得到放大,形成了存款乘数效应,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供应。
其次,货币创造的原理还涉及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控制货币的创造和流通。
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或者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时,可以刺激商业银行放贷,从而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相反,当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或者收紧货币政策时,可以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控制货币的创造和流通。
此外,货币创造的原理还受到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需求的影响。
当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时,他们更愿意通过贷款来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促进了货币的创造。
相反,当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时,他们会减少贷款需求,从而抑制了货币的创造。
综上所述,货币创造的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到存款乘数效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需求等多个方面。
了解货币创造的原理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货币供应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货币创造的原理也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如此类推下去,即C、D、E、F等 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过程与上述过程是一 样的,并且在整个存款货币银行系统继续 进行下去。
那么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
16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如下:
银行 A B
C D E F G H I J
存款增加额 由法此定可准见备,(存10%款)货币贷款量增加额
= 100109000+00900 + 810190。00 。。。。。
+ 。72。.9 。。。]
656.10
E
65=6.110000[1 + (1 -651.601%) + (1 - 15090%.49)2
F
59+0.4。9 。。。。] 59.05
531.44
G H
531.44
= 1000{
1/[1
-(513.1–410%)
]}
478.30
47.83
478.30 430.47
9
存款货币的创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存款货币银行 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 准备金比率。
•法定准备金
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一般只有银行库存现金和在央行存款帐户的存款 余额才可以作为法定准备金
10
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
假设: 银行超额准备金为零(E = 0) 银行体系没有现金外流发生(C = 0) 银行没有定期存款(Dt = 0)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 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 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 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5
信用货币的形态
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银行作为货币的创造者和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银行在其中的角色。
一、货币创造过程的基本原理货币创造过程基于两个关键原理:存款乘数和准备金比率。
1. 存款乘数原理存款乘数原理指的是,当一个人将存款存入银行时,银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留存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借款人。
这样一来,存款就可以成倍地扩大。
例如,当某人向银行存入100元时,银行可以按照10%的准备金比率留存10元,而将90元贷款给借款人。
这样,总体上货币供应量就增加了90元。
2. 准备金比率原理准备金比率指的是银行需要按照法定比率留存客户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
当央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时,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央行降低准备金比率,银行可以留存更少的准备金,从而有更多的存款可以转化为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反,如果央行提高准备金比率,银行需要留存更多的准备金,减少可转化为贷款的存款,降低货币供应量。
二、银行如何创造货币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的具体步骤:1. 存款接收当一个人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时,银行会记录该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相应增加。
这样,存款进入了银行的负债项目,即银行欠存款人一笔同等金额的存款。
2. 储蓄存款的转化银行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储蓄存款,留存在自己的账户中。
这部分存款不参与贷款发放,仅用于其他业务和支付活动。
3. 贷款发放银行将剩余的存款转化为贷款,发放给需要借款的人。
这样,银行在客户的贷款账户上增加对应金额,而同时,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
4. 存款乘数效应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或投资,这部分资金会再次进入银行系统。
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例如购买商品,商家收到的款项将存入银行账户;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投资,例如购买股票或房地产,资金流转也会回到银行系统。
2024年初级经济师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讲义

2024年初级经济师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讲义第二部分核心考点讲解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高频考点1: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正确理解这一定义,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第三,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单选题】关于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B.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C.货币不是商品D.货币形态是不断演变的答案:C高频考点2:货币形态的演变1.实物货币(1)实物货币是直接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
(2)实物货币流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非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
二是高级阶段: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
金属具备价值的稳定性、有同质、可分和易保存等特点。
(3)铸币的磨损和不足值货币的流通,为具有货币符号性质的信用货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代用货币(1)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
(2)代用货币是实物货币的价值符号,代用货币是实物货币的价值符号,其本身的内在价值低于额定价值,但由于它可以同实物货币等价交换,并以此维持其代表地位,故仍可按实物货币的额定价值流通,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
代用货币是由实物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3)典型的代用货币是银行券。
(4)银行券的主要特征:①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
②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黄金保证体现为银行的资金准备,信用保证体现为发行银行保证兑现的信用度。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39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 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 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 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 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 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40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2. 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 /D; C=c· D
31
⑹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 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户 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2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 产负债状况如下:
33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R = D· rd+t· rt· D+c· D+e· D = D(rd + t· rt+c+e)
43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2. 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 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Biblioteka 虑到超额准备 — —则是:44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3. 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 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度。但是,贷 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看企业是否有要求。 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 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48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 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 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提取可以由 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则不必补充现金。 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 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货币创造原理

货币创造原理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或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
货币创造原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放贷、购买证券等方式,将存款转化为贷款,从而创造新的货币。
货币创造原理是现代货币制度的基础,对于理解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创造货币。
当个人或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时,银行会将这部分存款视为可用于放贷的资金。
根据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只需要保留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贷。
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通过吸收存款创造货币,因为它可以将存款的一部分转化为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其次,商业银行通过放贷创造货币。
一旦银行吸收了存款,它就可以将这部分存款转化为贷款,从而创造新的货币。
当借款人需要贷款时,银行会向其发放贷款,这笔贷款的数额将被记入借款人的账户,形成新的存款。
这样一来,银行就通过放贷创造了新的货币,因为借款人可以利用这笔贷款进行消费或投资,从而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量。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
当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证券时,它会向发行机构支付一定的资金,而这笔资金最终会流入市场,增加了货币的供给。
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等方式也可以创造货币,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货币创造原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放贷和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
货币创造对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原理进行深入理解非常重要。
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创造原理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货币创造原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放贷和购买证券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对于理解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创造原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运作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挑战。
货币创造原理

货币创造原理货币创造是指银行通过贷款发放等方式创造货币的过程。
货币创造原理是指货币是如何由银行通过一系列操作创造出来的。
货币创造原理对于理解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货币创造的原理。
首先,货币创造的基础是存款准备金制度。
在许多国家,银行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将客户存款中的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
这一比例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例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银行需要将客户存款中的10%存放在中央银行,而剩下的90%可以用来发放贷款。
其次,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
当一个人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会将相应的款项存入借款人的账户中,这样一笔贷款就产生了。
这笔贷款的数额并不是由银行现有的存款决定的,而是由银行愿意贷出的金额和存款准备金率共同决定的。
这就是说,银行可以通过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而不是依靠现有的存款。
然后,货币创造还受到货币乘数的影响。
货币乘数是指银行系统中可创造的货币总量与准备金存款之比。
当人们将贷款存入银行时,银行可以再次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而剩下的部分又可以作为贷款发放出去。
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货币。
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就越大,银行创造的货币也就越多。
最后,货币创造还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发放行为,从而影响货币的创造。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货币创造的速度和规模。
总之,货币创造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了解货币创造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规律,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货币创造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14章-《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详解课件分享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甲银行账户
资
产 放款 合计
数额/万元 20 80 —— 100
负
债 存款
数额/万元 100 —— 100
现金准备
上表说明,在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的情况下,甲银行 只能有80万元用于放款。这时,甲银行处于均衡状态,无 超额准备金,不能继续扩大贷款。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存款。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二、存款货币创造得以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普遍实行转账结算制度即非现金结算制度。
二是实行存款的部分准备金制度。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三、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假设条件:
①商业银行的存款全部用于放款,不用于投资; ②法定准备金率为20%; ③存款中无提取现金的现象。
银 行
A B
存款增加额/元
1000000 800000
法定准备金
200000 160000
放款增加额/元
800000 640000
C
D E
640000
512000 409600
128000
102400 81920
512000
409600 327680
…
合计
…
…
…
5000000ຫໍສະໝຸດ 10000004000000
假设,该客户将该80万元存入乙银行,那么乙银行原始 存款增加80万元,现金准备增加16万元,剩下的64万元贷 给A。如下表所示:
乙银行账户
资
产
数额/万元 16 64 ——
负
债 存款
数额/万元 80 —— 80
现金准备 放款 合计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基本模型
D RK R 1 rd
K为存款派生乘数
D R K R 1 rd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三)检验 1、法定存款准备率的细化 2、超额存款准备率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3、现金漏损率对存款创造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模型修正为:
币职能的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铸币、存款货币等。 IMF提供各个成员国参考的货币定义包括:
M0=现金通货 M1=现金通货(银行券+辅币)+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
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故而,关于“存款货币”需同时考察活期、定 期和储蓄三类。
另一方面,现实中居于活期、定期和储蓄之间 转化频繁,很难把它们清晰的区分开来,故而 也需同时考察。
如把货币供给量定义为M2,则
m2
M2 B
C D T CR
m2
c
c 1t rd t rt
e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 总体评价
现代货币供给机制-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一、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由上述分析可之,现代货币供给机制是分别由 存款货币银行和央行形成和控制的“双层次的 货币创造结构”。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四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一、信用货币包括现金通货和存款货币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经济的强 烈震荡。西方国家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比喻 为 “猛药”,必须慎行。 2.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直接影响到商业 银行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使有些商业银行会立即陷入流动性困 境,为了减少这些冲击,中央银行又将被迫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继续流动性 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这实际上已经抵消 了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
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的10000元现金,银 行按照规定保存20%的准备金2000元后,就可 以把剩下的8000元现金用于贷款。那么,A银 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资 产 +2000 +8000 +10000 存款 总额 负 债 +10000 +10000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假设A银行将8000元贷款借给客户乙,乙用此 款项向丙支付应付款项,并将收入的8000元存 入自己往来的银行B,B银行按照规定保留20% 的准备金1600元后,剩下的6400元贷款给丁。 这是,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K=
1 r
(二)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 的现金数量与活期存款的数量存在一定的 比率关系,我们把这种比率关系称为现金 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同等的影响,因而当 把现金漏损问题考虑进去后,银行体系创 造存款的扩张乘数公式应修正为:
M2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C D d Dt m2 B cDd Dd Dt cDd rDd rt tDd eDd 1 c t c r e rt t
思考题
1、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分析存款货币创造和缩减的过程,为了简便, 一般要做哪些假设? 3、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二者有什么联 系? 5、什么是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能否完全控制基 础货币?为什么? 6、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有什 么区别? 7、不同货币层次的货币乘数有什么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1 r
(二)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 的现金数量与活期存款的数量存在一定的 比率关系,我们把这种比率关系称为现金 漏损率。 现金漏损率对于银行扩张信用的限制与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具有同等的影响,因而当 把现金漏损问题考虑进去后,银行体系创 造存款的扩张乘数公式应修正为:
四、货币乘数
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 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 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称为货币乘数。用 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则货 币供给公式为:
Ms Bm
B C Rr Rt Re
B cDd rDd rt tDd eDd
M0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M0 m0 B cDd cDd rDd rt tDd eDd c c r e rt t
M1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C Dd m1 B cDd Dd cDd rDd rt tDd eDd 1 c c r e rt t
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经济的强 烈震荡。西方国家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比喻 为 “猛药”,必须慎行。 2.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直接影响到商业 银行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 金率,使有些商业银行会立即陷入流动性困 境,为了减少这些冲击,中央银行又将被迫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继续流动性 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这实际上已经抵消 了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第一节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 创造过程
第14章
货币创造机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的 条件下,存款在银行体系内运行会使存款总量增 加,可以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在 中央银行提供的一定基础货币的基础上,同样可 以创造出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货币数量。 教学内容:1.存款货币创造机制;2.中央银行体 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和货 币乘数;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基础货币“量” 的规定性及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教学时数:2课时
1 K= rc
(三)超额准备金率(e)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在存款创造时起 着同样的作用,如果超额准备金率越大, 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就越小;如果超额 准备金率越低,则银行信用扩张的能力就 越大。这样,如果考虑到超额准备金问题 的话,银行体系创造存款的扩张乘数公式 就应修正为:
(二)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1)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2)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3)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法定准备金 (4)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的现金+商 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 金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一)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金变动的因素 1. 存款准备金比率。 2. 流通中的现金量。 3. 中央银行的行为。
(二)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现金 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1. 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 2. 物价变动状况。 3. 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动情况。 4. 存款和现金比例的变化。 5. 信用发展程度。
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甲存入的10000元现金,银 行按照规定保存20%的准备金2000元后,就可 以把剩下的8000元现金用于贷款。那么,A银 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资 产 +2000 +8000 +10000 存款 总额 负 债 +10000 +10000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假设A银行将8000元贷款借给客户乙,乙用此 款项向丙支付应付款项,并将收入的8000元存 入自己往来的银行B,B银行按照规定保留20% 的准备金1600元后,剩下的6400元贷款给丁。 这是,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 r
式中的D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A为原始存款, r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二)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过程
存款货币多倍紧缩的原理和存款货币的 多倍扩张过程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在 扩张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正;在紧 缩过程中,存款变动的数量为负。
四、存款货币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对存款创造的 影响 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 会受到法定准备金率的限制,其存款扩张乘 数与法定准备金率呈倒数关系。 如果设K为存款扩张乘数,那么存款扩张乘 数与法定准备金率的关系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0000×[1+(4/5)+(4/5)2+…] =10000×{1/[1-(4/5)]} =50000
由此可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 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 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扩张的数额多少,主 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数量;二是法 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大,创造的存款 量就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 的倍数就越小,创造的存款量越少;反之,倍数 越大,创造的存款量越多。此关系可由以下公式 表示如下: D=A×
K=
1 rce
(四)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 银行对定期存款(Dt)也要按一定的法定 准备金率(rt)提留准备金。定期存款(Dt)同 活期存款总额(Dd)之间也会保有一定的比例 关系,当令t=Dt/Dd时,则(rt· Dt)/Dd=rt· t。 也就是说每一个货币单位的活期存款中就会 有rt· t作为法定准备漏出(假定对个人定期 存款不保持超额准备),考虑到这部分对存 款乘数的影响,从而存款乘数公式就进一步 扩展为:
M2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
C D d Dt m2 B cDd Dd Dt cDd rDd rt tDd eDd 1 c t c r e rt t
思考题
1、存款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分析存款货币创造和缩减的过程,为了简便, 一般要做哪些假设? 3、影响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二者有什么联 系? 5、什么是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能否完全控制基 础货币?为什么? 6、什么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有什 么区别? 7、不同货币层次的货币乘数有什么不同?
资 产 +1600 +6400 +8000 存款 负 债 +8000
准备金 贷款 总额
总额
+8000
B银行贷出的6400元又流入C银行,C银行除保留的20% 的准备金以外,同样又将剩下的5120元贷放出去…… 如此辗转存贷,直到增加的存款金额接近于零。
银行体系中的每一家银行都在创造存款:A创造的 存款为10000元,B为8000元,C为6400元,D为 5120元,E为4096元……。换句话说,出现了一个 多倍存款创造的过程。最初由客户存入A银行的 10000元,经过银行体系的反复使用,扩张至 50000元,用几何级数来表示,这一扩张过程为: 10000+8000+6400+5120+……
(三)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 务,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加以控制主要运 用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变动这一限制商业银 行信用扩张的工具。但在具体运用中也有 其困难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困难: 1. 对经济振动太大。由于整个银行存款规 模巨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将 会带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巨大变动,通过 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将对货币供给的总
K=
1 r c rt t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设Ms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 是基础货币,那么,整个货币供给量模 型为:
Ms=m*B
货币乘数模型为:
m= Ms∕B
二、基础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
(一)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从“质”的角度看,基础货币具有如下 显著特点: ①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②有很强的流动性,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 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 ③派生性,即它能够产生出数倍于它本身量的 货币,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 ④较高的相关度,即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 化起着主要决定作用; ⑤可控性,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它,并且通过 对它的控制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与紧缩过程
(一)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
为了分析简便,我们拟用简化的资 产负债表—T型账户来详细说明银行存款 货币的扩张过程,并作如下假设: ①银行体系是由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以 上的商业银行所构成; ②法定准备金率为20%; ③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及 其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所组成; ④银行客户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商业银 行,不得提取现金; ⑤商业银行不得保留超额准备金。
第一节存款货币创造机制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与紧缩过程 四、存款货币在量上的限 制因素
一、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一)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实行非现金结算制度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 指能够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存款, 它包括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 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 也称衍生存款或引申存款,它是相对于原 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 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 款的那一部分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