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中医骨伤科骨质疏松的中医调养之法
中医骨伤科骨质疏松的中医调养之法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对于骨质疏松的调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坚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当这些脏腑功能出现异常,如肾精亏虚、脾气虚弱、肝郁气滞等,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调养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首先是饮食调养。
饮食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应多摄入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蛋类、瘦肉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的性味搭配。
例如,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骨作用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枸杞等;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具有养肝柔筋作用的食物,如菠菜、猪肝、鸡肝等。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调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如肾精亏虚型,可选用左归丸、右归丸等补肾填精;脾气虚弱型,可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健脾益气;肝郁气滞型,则可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
此外,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一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如淫羊藿、杜仲、骨碎补等。
中医的经络穴位按摩对于改善骨质疏松也有帮助。
经常按摩肾俞、脾俞、肝俞等穴位,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骨骼的营养供应。
同时,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运动调养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这些运动方式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过度劳累,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骨骼的强度和韧性。
而且,运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对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大有裨益。
情志调养在中医骨伤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有助于气血调和,维持骨骼的健康。
中医骨伤科学调理脏腑提高骨折愈合率
中医骨伤科学调理脏腑提高骨折愈合率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调理脏腑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骨折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大影响。
而中医通过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从调理脏腑入手,为骨折的愈合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骨折虽然是局部的损伤,但会对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反过来,脏腑的功能状态也会直接关系到骨折的愈合进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骨折愈合的生理过程。
骨折发生后,会经历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气血滋养、良好的代谢环境以及稳定的内分泌调节。
而这些都与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以肾为例,肾主骨生髓。
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坚固。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肾精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着骨质的生长和修复。
如果肾精亏虚,就会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出现骨不连等问题。
因此,中医在治疗骨折时,常常会采用补肾的方法来促进骨折愈合。
比如,使用熟地、山茱萸、杜仲等补肾填精的中药。
再来说说肝。
肝主筋,藏血。
筋附于骨,骨折后的肢体活动受限,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
同时,骨折后的出血也会导致肝血不足。
肝血充足,筋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保持其柔韧性和弹性,有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和恢复。
中医会使用当归、白芍等养肝血、柔肝舒筋的药物来调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骨折后的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就无法为骨折愈合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因此,调理脾胃也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
常用的中药如白术、茯苓、山药等,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保证气血的充足供应。
除了运用中药调理脏腑,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疗法。
比如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
按摩推拿则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骨折的恢复。
中医骨伤科学从整体调理着手的康复
中医骨伤科学从整体调理着手的康复在医学的领域中,中医骨伤科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无数骨伤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与现代医学侧重于局部治疗不同,中医骨伤科学更注重从整体调理着手,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骨伤发生时,不仅仅是局部骨骼、肌肉、筋腱的损伤,还会对整个身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促进骨伤的愈合和康复。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骨伤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骨伤发生时,局部会出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的情况,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中医通过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等,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缓解疼痛和肿胀。
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针灸、推拿等外治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加速骨伤的恢复。
除了气血,脏腑功能的调理也是中医骨伤康复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在骨伤康复过程中,注重调理肾、肝、脾等脏腑的功能。
对于肾虚的患者,采用补肾壮骨的方法,如服用熟地、山药、杜仲等中药;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予以疏肝理气的治疗,如使用柴胡、郁金、青皮等药物;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则通过健脾益胃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党参等。
在整体调理的过程中,中医还非常重视患者的情志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骨伤的康复。
因此,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还会建议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以促进气血的通畅和身体的康复。
饮食调理也是中医骨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在骨伤康复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临床疗效的探讨
具 有 中 医上风 的特 点 :反 复发 作 ,久痛 入 络 ,又有 中医上 瘀 的特
【 关键词 】 关节炎; 中医理论 ;。 肾主骨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e f e c t s o f T C M k i d n e y s b o n e t h e o r y O l l k n e e o s t e o a r t h r i t i s . Me t h o d s : 8 0 c a s e s o f k n e e
欧 阳俊 锋
( 青 山区钢花村街社 区卫生服 务中心,湖北 中 图分类号:1 1 5 9 3 . 2 2 【 摘
武汉 ,4 3 0 0 8 1 )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0( 2 0 1 5 )1 1 . 0 1 0 2 . 0 2 证 型:I D
文献标 识码 :A
.
1 0 2 .
C l i n i c a l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 7 ) No . 1 1
间、发作频率及伴 随症状 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
2 6 ( 3 ) : 2 5 - 2 6
点。中医学将偏头痛划分为头风和 内伤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头 为髓海 ,五脏六腑之气血皆注于头 ,诸疾 皆可上扰 ,上扰则致气 血运行不畅,不畅则痛【 4 J 。中医的治疗方法认为应该祛风止痛 、
名医钟友鸣运用“健脾补肾”骨伤内治的临证经验
名医钟友鸣运用“健脾补肾”骨伤内治的临证经验在骨伤治疗上,中医有着独特优势。
在中医理论中,身体是一个整体,在治疗骨伤的过程中,需要内外兼顾,辩证施治,在内治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健脾补肾。
在文中就名医钟友鸣的骨伤内治临证经验进行进行介绍。
标签:健脾补肾;骨伤内治;经验;钟友鸣1 钟氏骨伤治疗方法介绍钟氏骨伤在乐山有悠久的历史,从钟友鸣祖父传承至今已有4代。
钟氏骨科流派来源于佛家伤科与道家伤科,流派治疗骨伤以外治法见长,手法正骨以稳准快轻巧为要决,骨伤疾病治疗内外兼顾,辨证施法,内治重在健脾补肾。
钟氏骨科逐步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形成了具有特点的骨伤学体系。
“肢体损于外。
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
岂可纯任手法。
而不求之脉理。
审其虚实。
以施补泻哉”。
经过钟氏多年探索,注意到骨伤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健脾和补肾,慎斋云:“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错病不愈、必伤及脾胃之中”。
在治疗上必先健其脾再补其肾、饮食自倍,精气日旺,生化之源充足。
则骨折可愈。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
“先天为后天之根”(《医述》)。
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
所以说:“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这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张聿青医案》)。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傅青主女科·妊娠》)。
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故曰:“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医门棒喝》)。
这充分说明了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的辩证关系。
总之,脾胃为水谷之海,肾为精血之海。
“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中医骨伤科思想工作总结
中医骨伤科思想工作总结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骨骼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中医骨伤科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和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在这里,我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
首先,我在临床工作中坚持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断。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分析。
我首先学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并结合脉象、舌象等综合分析。
通过辩证论治,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我注重中西医结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可以采用针刺、拔罐、推拿等手法,也可以借助外治法如热敷、艾灸等。
对于复杂的病症,我还会结合西医的检查结果,合理使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等辅助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样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尽快康复。
另外,我也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医骨伤科的疾病往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有关,因此我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
我向患者传授正确的坐姿、站姿,教导正确的行走方式,让患者更好地保护关节和骨骼。
同时,我还会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建议,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
这样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预防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发生。
最后,我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和专题讲座,不断学习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中医骨伤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诊疗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并与同行交流,探讨疑难病例,共同进步。
通过一年的工作总结,我感受到了中医骨伤科的魅力和挑战。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也清楚自己的不足。
接下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判断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骨伤科医生。
中医骨伤科期末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总结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骨骼和关节的疾病。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理论课学习和实践实习,对中医骨伤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以下是对本学期中医骨伤科学习的总结。
一、理论课学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以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骨伤科基本理论、生理理论、病理理论和治疗原则。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对中医骨伤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中医骨伤科强调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病情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骨科则注重精确诊断和手术治疗。
中医骨伤科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以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为主要目的,不但可以缓解疼痛,还能促进骨骼和关节的康复。
二、实践实习在实践实习环节中,我参与了几个骨伤科病人的诊疗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中医骨伤科的疗效和特点。
通过实践,我发现中医骨伤科治疗不仅仅依赖于药物的效果,还需要配合患者的自我调理和饮食调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践工作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比如拔罐、针灸和推拿等。
这些技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来辅助治疗患者,加速康复进程。
通过实习,我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提升了自己与患者的交流和互动能力。
三、问题和不足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对于中医骨伤科的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次,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还比较陌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来积累经验。
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观察力和抗压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计划为了提高自己的中医骨伤科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学习,加强对中医骨伤科理论的掌握,深入了解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内容。
2.多参与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中医骨科心得体会
中医骨科心得体会在我接触中医骨科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骨科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中医骨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手段,针对骨科疾病进行综合调理,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首先,中医骨科注重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骨科治疗也是针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调理。
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了解其身体状况、病因、病机等信息。
然后,根据得出的病因,运用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整体调理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针对疾病进行治疗,还可以改善其整体身体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其次,中医骨科重视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病因即病方”,即要彻底治愈疾病,就必须找出其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在中医骨科中,中医医生会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然后,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相应的调理,从而达到治疗骨科疾病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法治疗,不仅可以根治疾病,还可以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
再次,中医骨科注重调理养生。
在中医骨科治疗中,中医医生会给患者提供一些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等养生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患者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在我接受中医骨科治疗的过程中,中医医生给我提供了一些食疗方案,比如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这些养生建议不仅对我的疾病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对我日常的健康生活有所帮助。
最后,中医骨科治疗的功效显著。
在我进行中医骨科治疗期间,我亲眼见证了中医的治疗效果。
我原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经过几次中医骨科的治疗后,我的症状明显减轻了,腰椎的受压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中医的治疗手段和草药配方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使我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我对中医骨科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滋养骨骼;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脉柔韧,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功能。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功法锻炼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见的证型有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等。
肾阳虚型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以温补肾阳、强筋健骨。
肾阴虚型患者则多有腰膝酸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表现。
治疗宜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以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脾肾阳虚型患者除了有腰膝冷痛外,还可能伴有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常用方剂为脾肾双补丸,以温补脾肾、强健筋骨。
肝肾阴虚型患者常出现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胁痛等症状。
一贯煎、知柏地黄丸等方剂常用于治疗此型,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药浴等,敷于患处或进行浸泡,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推拿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等。
推拿则可以通过手法的作用,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中医功法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也具有积极意义。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够锻炼肌肉力量,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同时还能调节呼吸,促进气血运行。
肾主骨、少阳主骨、髓会绝骨的思考和运用
肾主骨、少阳主骨、髓会绝骨的思考和运用行者白云云水禅心华语群星 - 听筝本文转录自:善生活养有道07-14 09:04自古以来,人们皆知道“肾主骨”。
“肾主骨”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此说一直为历代医家熟知,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其又言“肾生骨髓”、“其充在肾”,最早提出了“肾主骨”理论。
《素问·逆调论篇》亦云:“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提示肾的功能影响骨髓的充盈。
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肾生骨髓”、“其充在骨”,指出骨骼生长发育的好坏与肾精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骨依靠髓的滋养以强健,而髓又为肾精所化生,只有肾精充足,骨骼才能坚实强壮。
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记载:“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者,肾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
”进一步表明了肾精充足能直接使得骨质强韧。
(二)少阳主骨但其实在《内经》中也首次提出了“少阳主骨”的理论。
但其认知和影响力却远不及肾主骨理论。
《内经》中有许多关于“少阳”与“骨”关系的各条经文。
比如:《灵枢·经脉》中记载:“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最早提出了少阳与骨存在联系,明确指出足少阳胆经病变与全身骨与关节病变密切相关。
《灵枢·终始》与《素问·诊要经终论篇》均记载:“少阳终者,耳聋,百节尽纵。
”表明“少阳主骨”的适应证也包括了关节弛缓。
对此,王冰也加以认同:“少阳主骨,故气终则百节悉纵缓。
”治疗上,《灵枢·根结》提出:“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补肾壮骨康复之术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补肾壮骨康复之术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补肾壮骨康复之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一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历经数千年的实践和传承,为无数骨伤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骨伤,不仅仅是骨骼和肌肉的损伤,更是身体整体平衡被打破的一种表现。
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都与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在骨伤康复的过程中,补肾壮骨就成为了关键的环节。
补肾壮骨的原理,首先在于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居于骨中,滋养骨骼。
若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坚固有力;反之,若肾精亏虚,骨髓生化不足,骨骼就会失去滋养,变得脆弱易折。
所以,通过补肾,可以补充人体的精气,从而为骨骼的修复和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中医骨伤的临床实践中,补肾壮骨康复之术有着丰富的应用。
对于骨折患者,在骨折后的恢复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补肾壮骨的中药方剂。
这些方剂中的药物,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具有补肾填精的作用;而骨碎补、续断、杜仲等,则能强筋壮骨。
通过服用这些中药,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增强骨骼的强度,减少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的补肾壮骨方法。
例如,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肾俞、命门、关元等,可以调节肾的功能,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
按摩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按摩腰部和下肢的穴位,如涌泉、太溪等,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肾脏的功能,从而达到补肾壮骨的效果。
此外,饮食调理在补肾壮骨康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提倡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壮骨功效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枸杞等。
黑豆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的作用;黑芝麻能补肝肾、润五脏;核桃有补肾健脑、强筋壮骨的功效;枸杞则能滋补肝肾、明目。
合理搭配这些食物,可以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有助于骨伤的康复。
在运动康复方面,中医也有独特的见解。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骨骼的修复和强壮。
“肾主骨”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肾主骨”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肾为先天之本,在体为骨,藏精生髓。
从“肾主骨”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了解“肾主骨”理论的研究现状。
用肾精亏虚的鼠模型和补肾中药验证“肾主骨”理论。
“肾主骨”理论的深入研究为骨关节病变提供思路,增强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针对“肾主骨”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标签:中医;肾主骨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肾主骨”理论对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骨伤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研究也逐步深入。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理论及临床结合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的“肾主骨”理论和补肾法治疗骨代谢相关疾病的方法也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研究也逐步深入。
世界卫生组织将2010—2020年确定为“骨与关节疾病深入研究的十年”。
“肾主骨”理论现代研究多从中医“肾”本质研究、肾与骨的关系研究以及应用补肾药物治疗骨骼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入手,现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能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四七筋骨坚……七七任脉虚;丈夫八歲,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八八则齿发去。
”《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肾之合骨也。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肾脉急甚为骨癫疾,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大甚为阴痿……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
”《灵枢·本神》云:“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腰脊不可以仰俯屈伸……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
”马莳提出“肾主冬,亦主骨。
”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也提出“沉即主骨,沉即为肾”,以上均说明肾与骨关系密切。
如肾精充足,充足则生化骨髓,骨髓进而滋养骨骼,骨骼则强健,不易折断受伤;反之,肾中之精亏虚,肾精无法生化髓海,致髓海枯竭,骨骼失养,则骨骼软弱无力。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作者:施彦龙,李应福,谢兴文,李宁,黄睿,郭宏刚,宋学文,林德民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11期【摘要】膝骨关节炎病位在筋骨,根源在肝肾,发病机制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是内在病因,外感邪气是外在诱因。
总结“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指导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原则为补肾养精,化髓壮骨;疏肝养血,化源强筋;肝肾并调,强筋壮骨。
治法主要有中药内治、中药外治与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内治外调相互协同,以达到肝肾并调、筋骨并重,有利于保持关节稳定,延缓关节退变,从而更好地治疗膝骨关节炎。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肝主筋;肾主骨;中医治疗;肝肾同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涉及关节损伤及结构退化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1-2]。
KOA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与年龄是明显的相关性危险因素,是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3]。
KOA属中医学“骨痹”“膝痹”等范畴。
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是内在脏腑基础,而外感六淫尤其是风、寒、湿等邪气侵袭是外在诱发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久致筋骨受损而发为本病。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指导,浅析中医治疗KOA的不同理念和方法,旨在为充分利用中医药治疗KOA,并进一步发扬和利用中医药文化的优势提供可能的借鉴。
1 “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与KOA1.1 “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析1.1.1 肝主筋,膝乃筋之府筋,多指人体软组织及其附属结构,主要包括筋膜与肌腱等非骨性组成[4]。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膝者,筋之府。
”指膝是全身之筋结聚之处,也充分说明筋作为膝关节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言:“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
”说明筋主持肢体运动,对骨骼起重要的约束作用。
李西海等[5]提出以肝所主的筋系统病变是致使KOA发生的重要诱因。
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体会摘要】目的:在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补肾方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自拟接骨方以补肾益肝药物为主治疗创伤性骨科病;自拟抗骨质增生汤以滋阴补肾药物为主治疗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用龟鹿二仙胶合补髓丹以补肾填精药物为主治疗颈椎病。
结果:用药合理,效果明显。
结论:“肾主骨”的理论在骨伤科领域中可以广泛运用。
以补肾为主,通过辩证,合理配合其他疗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肾主骨;补肾法;骨伤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27-02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筋骨的主要器官。
筋骨的损伤或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各脏腑之间紧密相关。
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精生髓,髓充于脑和骨。
肾精足骨坚强有力,肾精衰则骨骼萎软。
骨伤科的许多疾病无论在内治与外治上都离不开“肾主骨”的理论。
茲就临床常用的几种内治方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1.补肾益肝法治疗外伤骨折与脱位骨折、脱位虽属暴力所致的局部病变,但可以影响内脏,特别是肾之功能失调。
内经曰“骨伤内动于肾”,“筋伤内动于肝”。
临床上,我们常见到有的年青人,骨折后会发生遗精现象,老年人骨折后则常常发生二便失调,而不少女患者骨折后出现月经不调、经量经期紊乱等。
这些症状都应该认为是骨伤动肾,肾之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将其归纳为外伤骨损、气血瘀阻、瘀滞内攻、肾气不化的病理机制。
骨折与脱位的病人。
中后期用药,常运用补益肝肾法来促进筋骨的修复,使骨坚强愈合。
在一些老年人骨折和一些迟延连接的骨折病人中,我们自拟接骨方进行治疗。
接骨方的配伍原则就是以补益肝肾药物为主《熟地、骨碎补、川断、杜仲、大云、牛夕、杞果、当归、土鳖、》。
我们通过长期观察,凡配合应用这类中药方的,骨折迟延连接发生的都较少。
曾有一50岁的男性患者,肱骨中下段骨折,曾三次手术行内固定加植骨术。
中医“肾主骨”理论指导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研究
岁,平 均 年龄 (65.7±3.2)岁 ;病 程2个 月~11年 ,平 均
病 程 (5.3±0.8)年 。 观 察 组34例 ,男 性 1 9例 、女 性1 5 例 ;年 龄53-84岁 ,平 均 年 龄 (63.8±4 3)岁 ;病 程 4
个 周 ~12#-,平 均 病 程 (5.6±1.2)年 。综合 比较 两 组膝
1.3观察 评 定标 准 比较 两组 患 者 的 \临床 疗 效 ,将 《中 医痛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怍 为疗 效 判 定 依据 :① 痊 愈 :患 者 的膝 关 节功 能 完全 恢 复 正 常 ,无 任 何 疼痛 、肿 张 症状 ;② 显 效 :患者 的膝 关 节 功 能有 显著 改 善 ,有 较 轻 的疼 痛 、肿 胀症 状 ; ③ 有效 :患 者 的膝 关 节 功 能 有所 改善 ,疼 痛 、肿 胀 等 临 床 症 状 有 所 减 轻 ;④ 无 效 :患者 的膝 关 节功 能无 任 何好 转 ,疼 痛 、肿胀 等 临床 症状 未 见 改 善 。 总有 效 率=痊 愈 率 +显效 率 +有效 率 。 1.4统 计 学 方 法 本 研 究 应用 SPSS19.0统 计 学软 件 进 行 处理 , 计量 资 料 以 ( ± )表 示 ,组 问 比较 采 用t检 验 ,计 数 资 料 以 率 (%)表 示 , 组 问 比 较 进 行 x 检 验 ,P<0.0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结-果 两 组患者 的临床 疗效 比较 , 见表1
中医 肾主骨”理论指导膝骨陛关节炎治疗的疗效研究
曾浩 (乐 山市乐 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四川乐 山 614000)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中 医 “肾 主骨 ”理论 指导膝 骨性 关 节 炎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 4 ̄201 5年 3月29日 201 7年 1 0月7日期 间我 院收 治 的68例 膝 骨 性 关节 炎患 者进 行 以下分 组 : 采 用 西 药 关 洛 昔 康 治 疗 的 34例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采 用 “肾 主 骨 ”理 论 指 导 , 服 用 补 肾壮骨舒筋汤治疗的34例 患者 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 显 效 、 有 效 、 无 效 者 分 别 为 1 1例 、 1 7例 、 4例 、 2例 , 总 有 效 率 94.1%: 对 照 组 痊 愈 、 显 效 、 有 效 、 无 效 者 分 别 为 3例 、 14例 、 8例 、 9例 , 总 有 效 率 73.5% (P< 0.05) 。 结 论 :在 膝 骨 性 关 节 炎的 临 床 治疗 中 , 以 “肾 主骨 ” 为理论 的 中 医治 疗 成效 更 优 于西 医 常 规 治 疗 , 可 将 补 肾 壮 骨 舒 筋 汤 应 用 于 临 床 。
肾主骨理论的临床应用
肾主骨理论的临床应用
闵熙敬;朱显华;王绪辉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卷),期】1990(6)4
【摘要】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肾和骨之间的生理关系是肾主骨。
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史中.历代医家一直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
我们以时间为线索,对此进行一些记述和分析。
《黄帝素问》首次从食疗、劳逸、情志、季节、诊断、养生等六方面,发表了看法。
'肾若燥,急食辛以润之。
……肾欲坚,急食咸以坚之。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咸生肾。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总页数】4页(P49-52)
【关键词】肾主骨;中医理论;临床应用
【作者】闵熙敬;朱显华;王绪辉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基于肾主骨理论骨系细胞维持r骨稳态的机制和应用研究 [J],
2.肾主骨的理论在中医骨伤科临床中的应用 [J], 何路祥
3.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J], 李强
4.从肾与骨代谢的关系探讨中医"肾主骨"现代理论内涵 [J], 黄满玉;冯峰;朱太咏
5.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J], 蔡毅;张立存;赵继荣;朱换平;陈祁青;薛旭;马同;张天龙;杨涛;李玮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肾主骨、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然 有 一定 效果 。 但并 不适 合所 有腰 间盘 突出症 的患者 ,
血 化瘀诸 法 , 效果 满 意 。用 药首 选 申姜 、 川 续断 、 狗脊 、 桑 寄生 、 杜仲、 怀 牛膝 以补肝 肾、 强筋 骨 , 此 类药 并 非单 纯补 肝 肾 。 而是既 补肝 肾又 通筋 骨 , 严 密契 合本 病 基本 病机 。 在此 基础 上加 鸡血 藤 、 木瓜、 伸 筋 草入肝 养血 , 舒 筋 活络 , 肝 血 得养则 筋 活络通 , 腰 部 自然俯 仰 自如 。又 加独 活 、 威灵仙、 穿 山龙 , 以祛 风散 寒 、 除湿 止 痛 , 在 补
筋急 而 挛 。就会 出现 腰脊 屈伸 不 利或腰 腿 疼痛 麻木 等 症状 , 说 明肝 血 亏虚 、 筋失 所养 也是 腰椎 间 盘 突 出症 重 要 发 病 因素 。 还有 相 当一 部分 患者 表现 为腰 痛 而凉 .冷 天或 阴
雨天加重 , 这 主 要是 因为 肝 肾 亏虚 日久 , 筋骨不坚 , 常
2 治法 方药
苦, 尤其大量年轻人患此病 ,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
和生 活质 量 。 西 医治疗 本 病主要 是 手术 牵引 等治 疗 , 虽
一
多年 来 , 笔者 治疗 本病始 终 坚持补 肝 肾 、 强 筋 骨这 基 本 治疗 思路 , 并 酌 情参 以温 经散 寒 、 胜湿止痛 、 活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 0 1 3年 2月 第 2 2卷 第 2期 J E T C M. F e b . 2 0 1 3 , Vo 1 . 2 2 , N o . 2
・
3 3 7 ・
从“ 肾主骨、 肝主筋" 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周 玉 明
( 吉林 省舒 兰市新 安 乡卫 生 院围 山卫生 室 , 吉林 舒 兰 1 3 2 6 2 5 )
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壮骨舒筋汤加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和西医进行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美洛昔康;补肾壮骨舒筋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20-02膝骨性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是老年群体中最中间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出现病变而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次研究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1.21±3.54)岁;患病时间2~25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7.38±2.54)个月;17例患者双侧发病,13例患者单侧发病;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补肾壮骨舒筋汤加针灸进行治疗,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49.46±4.74)岁;患病时间2~25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8.42±3.19)个月;16例患者双侧发病,14例患者单侧发病。
从“肾”论治骨伤病
从“肾”论治骨伤病
梁苏荔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4(26)9
【摘要】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生髓,髓又充于脑和骨,肾精充足则骨骼坚强有力,反之则骨骼萎软不用.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髓,肾主骨,是谓五主."《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笔者依此理论从肾论治多种骨伤科病症,每获佳效.现举案例如下.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骨伤病;中医药疗法;颈椎病;骨髓炎;退行性骨关节病
【作者】梁苏荔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骨伤病辨证论治探析 [J], 黄剑
2.陈修园论治骨伤病症经验举要 [J], 林慧光
3.从"肾为胃之关"论治肾性水肿 [J], 孙宇婷;梁硕;王萍;赵大鹏
4.时毓民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肾消耗病经验 [J], 徐海霞;时毓民
5.基于脾肾论治的健脾益肾法治疗中老年女性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J], 潘振亮;唐明;李明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肾主骨”理论在骨伤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5-07-31T09:13:52.0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强[导读]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筋骨的主要器官。
筋骨的损伤或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各脏腑之间紧密相关。
李强
(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河南洛阳 471400)
【摘要】目的:在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补肾方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疗效观察。
方法:自拟接骨方以补肾益肝药物为主治疗创伤性骨科病;自拟抗骨质增生汤以滋阴补肾药物为主治疗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用龟鹿二仙胶合补髓丹以补肾填精药物为主治疗颈椎病。
结果:用药合理,效果明显。
结论:“肾主骨”的理论在骨伤科领域中可以广泛运用。
以补肾为主,通过辩证,合理配合其他疗法,疗效显著。
【关键词】肾主骨;补肾法;骨伤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327-02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筋骨的主要器官。
筋骨的损伤或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各脏腑之间紧密相关。
其中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精生髓,髓充于脑和骨。
肾精足骨坚强有力,肾精衰则骨骼萎软。
骨伤科的许多疾病无论在内治与外治上都离不开“肾主骨”的理论。
茲就临床常用的几种内治方法谈一点粗浅体会。
1.补肾益肝法治疗外伤骨折与脱位
骨折、脱位虽属暴力所致的局部病变,但可以影响内脏,特别是肾之功能失调。
内经曰“骨伤内动于肾”,“筋伤内动于肝”。
临床上,我们常见到有的年青人,骨折后会发生遗精现象,老年人骨折后则常常发生二便失调,而不少女患者骨折后出现月经不调、经量经期紊乱等。
这些症状都应该认为是骨伤动肾,肾之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将其归纳为外伤骨损、气血瘀阻、瘀滞内攻、肾气不化的病理机制。
骨折与脱位的病人。
中后期用药,常运用补益肝肾法来促进筋骨的修复,使骨坚强愈合。
在一些老年人骨折和一些迟延连接的骨折病人中,我们自拟接骨方进行治疗。
接骨方的配伍原则就是以补益肝肾药物为主《熟地、骨碎补、川断、杜仲、大云、牛夕、杞果、当归、土鳖、》。
我们通过长期观察,凡配合应用这类中药方的,骨折迟延连接发生的都较少。
曾有一50岁的男性患者,肱骨中下段骨折,曾三次手术行内固定加植骨术。
历时六年之久骨不愈合,最后一次术后长期服用补肾益肝为主的接骨方,四个多月后骨折愈合。
腰肾之府,腰部损伤、脊柱骨折多从肾经论治。
脊柱损伤中后期大多出现腰背酸软无力,遇劳加剧等肾虚证,内治多以左归丸或右归丸补益肝肾可以帮助脊椎为功能恢复。
创伤性休克之肾功能回复期。
多出现多尿症,属肾阳亏损,膀胱气化不足。
应用固肾益气药,如金贵肾气汤加黄芪、复盆子等可以帮助肾功能及早康复。
2.滋阴补肾法治疗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又称老年性关节炎,发生在脊椎的多称肥大性脊椎炎。
西医认为是一中退行性病变。
中医认为此病与肾气有密切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葵至,精气溢泻……,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
这种损衰现象,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所导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年四十而阳气自半也,起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巧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减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所以治疗退行性病变就要抓住补肾这一基本法则。
而补肾尤应以补肾阴为主,因为阴是物质基础,肾气不足的病症多在于脏器本身不足。
治疗骨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等病,有取温通法;有从祛风胜湿法;也有用和血通络法。
药物也有各种的骨刺方。
我们体会无论哪种治疗法则,都不能离开治肾这一基本大法。
因为肾阴亏损才导致风寒湿诸邪侵袭而出现各种症状,有肾虚挟寒湿症的,也有肾虚挟风湿症的。
更有肾精亏损而导致虚火上炎的阴虚阳亢症。
临床治疗立法,都要考虑到肾阴不足的本质,或以治本为主,或治标为先,或标本同治,这就要看临床出现的症状。
辩证而决定立法。
我们临床就是根据这一基本大法去立法处方来治疗这些病症,均能收到较好效果。
我们自拟抗骨质增生汤:以熟地为君滋阴补肾为主药,佐以淫羊霍、骨碎补、肉苁蓉、鸡血藤、牛夕、透骨草、土元等补肾通经祛风除湿之品,组方比较合理,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剂,临床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效果不错。
3.补肾填精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隙变窄,关节束松弛,内平衡失调,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分别挤压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和通过椎间孔的椎旁交感神经等神经血管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类型综合症。
如头、颈、手的麻木疼痛,重这出现瘫痪,头晕、头痛、发作性摔倒等。
亦好发于中老年人。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胀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
”《灵枢?本神篇》:“肾气虚则厥”。
《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为厥”。
古人的这些论述,都是说明了颈椎病与肾气关系的密切。
凡出现头昏晕眩、耳鸣、视物不清、下肢无力、迈步笨拙、发颤、脉象沉细等都属肾精亏损症。
我们根据这些法则,用龟鹿二仙胶《医便》鹿角、龟板、人参、杞果,合补髓丹《百一选方》杜仲、补骨脂、鹿茸、胡桃肉,加减内服。
作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使其症状缓解、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4.体会
肾主骨的理论在骨伤科运用广泛。
以上仅就补肾法在骨伤科领域几个病种运用作了简要论述。
当然,补肾法治疗骨伤科疾患,需要在辩证施治指导下进行。
常和其它治法配合,如补肝肾建脾胃、滋肾养心、益肾平肝、固肾补肺、温肾逐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等等,只要辩证准确,紧紧抓住“肾主骨”。
以补肾为主的原则,治疗效果就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