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的观念
现象学理论和方法讲解
认识之谜
认识在其所有展开的形态中都是一个心理的体验,即都是 认识主体的认识。它的对立面是被认识的客体。但现在认识如 何能够确定它与被认识的客体相一致,它如何能够超越自身去 准确地切中它的客体?对于自然思维来说自明的认识客体在认 识中的被给予性变成了一个谜。在感知中,被感知之物应当是 直接被给予的。这时事物出现在我们对它进行感知的眼睛前面, 我看见它、抓住它。但感知仅仅是我这个感知主体的体验。回 忆、期待也是如此,一切以此为基础并导致对实在存在的间接 设定以及对关于存在的任何真理之确定的思维行为都是如此, 它们都是主观的体验。我这个认识者从何知道,并且如何能够 确切地知道,不仅我的体验、这些认识行为存在着,而且它们 所认识的东西也存在着,甚至存在着某种可以设定为与认识相 对立的客体的东西呢?
自然主义的思维态度
“自然的精神态度尚不关心认识批判。在自然的精神态 度中,我们直观地和思维地朝向实事(Sachen),这些实事 被给予我们,并且是自明地被给予,尽管是以不同的方式和 在不同的存在种类中,并且根据认识起源和认识阶段而定。 例如在感知中,一个事物显而易见地摆在我们眼前;它具体 地在其他事物之间、在活的事物和死的事物、有灵魂的事物 和无灵魂的事物之间存在,就是说,在一个世界中存在,这 个世界如同个别物体一样部分地进入感知,在回忆的联系中 部分地被给予并且由此扩展到不确定的和不熟悉的东西之 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象学-无前提性-悬搁
我们可以把区别于自然态度的哲学态度理解为对 认识问题的无前提性的研究,即悬搁外部事物的存在, 仅关注于意识中被给予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这 就是现象学的口号:“面向事情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哲学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批判的 态度,对于通常人们作为前提接受的外部世界的存在 进行悬搁,这是进入哲学的“大门”,由此才能解答 被自然态度忽略了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是他对现象学理论进行深入阐述的产物。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提出了许多远离常人思维的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超越之物”这一概念。
本文将着重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
在胡塞尔看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往往是被表象所遮蔽的,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掩藏在表象之后的“超越之物”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探寻的。
所谓“超越之物”,指的是那些超越我们直接经验的事物,它们不是纯粹的由表象所构成,而是具有其自身的内在性质和本质。
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超越之物”代表了我们认识世界的终极目标和意义所在。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通过对“超越之物”的探讨,试图揭示现象学的关键问题,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及我们如何对待世界中的各种事物。
他认为,现象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超越之物”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和意义,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凭借现象学的方法来认识和理解这些“超越之物”。
对于“超越之物”,胡塞尔并不仅仅强调其存在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他试图揭示“超越之物”所蕴含的各种内在特性和意义。
他指出,“超越之物”既不是单纯的对象,也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具有自身内在性质和本质的实在存在。
在胡塞尔看来,通过对“超越之物”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意义,从而超越表象的限制,获得更为深刻的哲学启示。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还强调了“超越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超越之物”,它们既有共性之处,又各具特色和独特性。
这些“超越之物”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对象,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精神现象和象征符号等。
胡塞尔试图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超越之物”的思考和探讨,来实现对世界的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超越之物”,而过于注重表面的现象和事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塞尔的《超越之物》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认识和理解那些超越表象的“超越之物”?胡塞尔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即通过对“超越之物”的直接思考和探讨,来达到对世界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现象学之父。
《现象学的观念》是他在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探讨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结构。
胡塞尔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并非简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事物,而是通过主观活动对外部事物进行塑造和构建。
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他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
这一概念指的是那些超出我们单纯感知能力范围的对象,即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世界的存在。
这种“超越之物”既包括实在世界中的物体,也包括一些普遍的概念和原则。
胡塞尔认为,正是这些“超越之物”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我们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
通过研究胡塞尔的“超越之物”理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结构,探讨认识活动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超越之物”在现象学中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认识论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活动的本质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对于客观存在的思考,通过探讨“超越之物”,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和根源。
而在实践上,“超越之物”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通过研究“超越之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理解他者,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因此,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不仅有助于推动哲学领域的发展,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探究“超越之物”的概念,对于促进人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胡塞尔对于“超越之物”的定义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对于“超越之物”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
他将“超越之物”定义为一种存在于经验之外的对象或实体,超越了我们所能直接感知或理解的范围。
现象学的观念
作品影响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思想发展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重要标志。在胡塞尔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 心理主义痕迹还十分明显。但在该书中,心理主义被彻底批判,纯认识现象与心理现象被严格区别开来。尽管该 书只是一部导论性的作品,许多具体细节并未展开分析,但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几乎决定了胡塞尔后期的整个发 展方向。《现象学的观念》的简明使得它成为现象学的入门必读书,因而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它所表达的思想, 对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品思想
首先,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象学的观念》中,现象学还原是沿着康德之路和 笛卡尔之路进行的,首先以康德之路提出问题,试以笛卡尔之路解决问题。认识批判是康德哲学的切入点,同样, 胡塞尔也是从认识批判开始其现象学的运作。胡塞尔首先区分了自然的思维态度和哲学的思维态度:前者不关心 认识批判,直接面向事物,把认识的可能性看作是自明的,后者则认为认识的可能性出现了问题。胡塞尔并不是 对康德的简单重复,而是康德之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目的、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他认为首先要 确定认识批判的第一出发点,而且这个出发点必须是无可置疑、绝对明证的,笛卡尔从思维的明证性推论出经验 自我的明证性,这是他失足之处,因为经验的自我不是绝对被给予性。因此,他要求对笛卡尔的思维进行还原, 排除切超越之物,把认识论的研究限制在绝对的被给予性领域,也就是绝对的内在之中。正如现象学还原的康德 之路不是对康德的简单重复,现象学还原的笛卡尔之路也不是对笛卡尔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笛卡尔的继承与超越。 对现象学还原的这两条道路,胡塞尔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区分。按胡塞尔的本意,康德之路是要解决为何进行认识 批判的问题笛卡尔之路则是要解决认识批判如何确立的问题,二者是在不同的现象学的观念层面上展开的。但实 际上两条道路始终是矛盾的交织在一起,这也反映了胡塞尔还原思想的不彻底性,以及他当时在康德与笛卡尔之 间的徘徊。
现象学的观念
目录分析
讲座的思路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附录二
附录一
附录三
关于பைடு நூலகம்章的构 成
关于文章的考 证性注释
作者介绍
胡塞尔(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7日),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作家、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1900年,被应邀 到哥廷根大学任教,16年里,写了一系列的著作,发展了他的现象学概念。1922年12月,被选为亚里士多德科学 院“通信院士”。由于犹太血统,1933年以后他被禁止参加学术活动。1938年4月27日,在德国弗莱堡逝世。
现象学的观念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讲稿
思路
胡塞尔
一生 版
附录
译者
现象学
现象学
观念 考证
现象学
观念
讲座
构成
文章
编者
观念
后记
内容摘要
《现象学的观念》是胡塞尔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1926年,胡塞尔当时的助手兰德格雷贝把胡 塞尔的这份用速记方式写下的讲稿译成一般文字,而后胡塞尔》的第二卷出版。《现象学的观念》的产生标志着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 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在现象学还原的道路上已基本完成了向超越论现象学的突破,从而成 为一名超越论观念主义者。
《现象学的观念》述评
现象学的观念》述评《现象学的观念》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1907 年在哥廷根举办讲座时的讲稿。
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第一次公开的阐述了决定了他以后全部思想的想法。
他既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现象学的还原思想,也清楚地阐述了对象在意识中构造的基本思想。
由此成为胡塞尔一生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
因此研究此著作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胡塞尔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厘清胡塞尔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楚明白的看清现象学的由来、任务、方法以及本质。
一、现象学的确立及其任务胡塞尔首先区分了自然的思维态度和哲学的思维态度,并重点批判了自然的思维态度。
在自然的思维态度下,我们所意向的客体是世界中真实的实体。
它们具体的存在于时空之中,这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从直接经验出发,利用归纳、演绎的方式,逐步推演出未被经验之物。
于是这样就形成和成长出各种自然的科学:经验科学和先天科学。
自然科学在自然思维下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识成果,并且我们确信,经过精确论证的自然科学是最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我们被认识的事物迷住了,我们从来不会去追问认识的可能性问题,我们认为认识的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与自然的思维态度根本不同的是,哲学的思维态度是关注认识的可能性问题:认识如何能够确定它与认识客体是一致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自身去有把握的“切中”自在的事物呢?胡塞尔认为,在自然的思维态度下,自然科学和前现象学的哲学都无法有效的解决认识批判的问题,认识的领域到处都是谜。
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客体是人的意识的超越之物,它与意识是二兀的。
因此认识如何能够切中自然客体,无论是在人的主观认识方面,还是在客体方面,都无法得到证明。
具体来说,一方面,人主观经验所及的范围是有限的,经验归纳的方式永远无法穷尽认识对象的所有形态。
任何事物都是一种个别的存在,都是偶然的。
通过直接经验归纳拼凑出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则是值得怀疑的。
比如对于黑天鹅的发现就能够推翻“所有天鹅皆白”这个普遍的论断。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20世纪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他被誉为现象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现象学的观念》更是对现象学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现象学的观念》一书中,胡塞尔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这一概念在现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此展开详细的阐述。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胡塞尔对于“超越之物”是如何定义的。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胡塞尔将“超越之物”理解为一种无法被感知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世界之外,无法通过感觉或者直接经验来观测和证实。
这些超越之物可以是形而上的实体、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其他非感性的存在。
胡塞尔认为,超越之物虽然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经验,但却对我们的认识和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般来说,“超越之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的超越之物,包括物理世界中的自然规律、客观存在的实体等等;另一方面是主观的超越之物,包括逻辑规律、数学概念、精神世界中的观念等等。
在这两个方面中,“超越之物”既包括了我们无法感知的客观存在,也包括了我们无法直接经验的主观观念,这使得“超越之物”成为了现象学中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刻意义的概念。
胡塞尔对“超越之物”的研究并不是简单地要求我们去确认其客观存在与否,而是更关注其对我们经验世界和思维活动的影响。
在《现象学的观念》中,他强调了“超越之物”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他认为“超越之物”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更是对我们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挑战。
通过对“超越之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认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我们所建构的世界观是如何与超越之物相联系的,以及我们所信仰的真理是如何与超越之物相对应的。
关于“超越之物”的研究在现象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超越之物”挑战了我们过去的认识观念和形而上学观念,它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知识体系和真理观念,深化我们对认识论和哲学的理解。
现象学的观念098
√ √
2)意向性 3)一般之物 4)明见性及其被给予性 5)总结新范围
意向性:
• 现象学的中心就是意向性。就是意识的方向性。
我们不能达到它,但我们可以意向它:
在经验之前的 没有任何超越地认识 没有任何统摄的自我 没有统摄的客观时间意识
是纯粹的意向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
一般性:
·现象学的本质研究事实上是总体的研究
排除一切超越的知识,回到最本质的直观中。
超越
第三讲 纯粹现象
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是实项的内在
现象学的对象是什么
胡塞尔认为: 在对纯粹现象的之直观中,对象同样 也不在认识之外,不在‘意识’之外,并 且同时是在一个纯粹被直观之物的绝对自 身的被给予性意义上被给予。
• 纯粹现象
• 心理学现象
心理学现象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认识论才有能力进行认 识批判,才能使我们能够以正确的和彻底的方式解 释自然科学关于存在之物的成果。
现象学标志着一本科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 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态度和特殊的哲 学方法。 哲学要与自然科学划清界限,使哲学处于一种 全新的维度中形成新的出发点和新的方法,因为自 然科学对我们毫无用处。
断,把事物是其所是描述下来。这是第一个阶段。 二:1913年,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 学的观念(1)》从描述现象学进入先验现象学, 先验就是在经验之前,在描述之前,在看之前,我 所拥有的哲学。 三:1918年,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发 表,意识不仅仅是描述的,现象学的意识是先验的, 事物是其所是而我们用意识去构造它,并将意识升 华到时间的意识,这时的现象学成为划分现象学, 又叫时间现象学。 • 现象学的三个阶段:
1918年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发表意识不仅仅是描述的现象学的意识是先验的事物是其所是而我们用意识去构造它并将意识升华到时间的意识这时的现象学成为划分现象学又叫时间现象学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对于存在的问题,因为存在在每个知
识领域上占据着首要地位。
而“存在”一词由于其普遍性,越来越多地减少其真正的含义
和内容,变成一个空瘪的概念。
因此,需要超越“存在”概念的物,即所谓的“超越之物”,来更深入地探询存在的本质。
胡塞尔不是指超越世界或无法描述的东西,而是指对于超越主体的人或任何主体的思
考过程所必需的概念。
这个“超越之物”是作为我们对存在真正本质的超越来表达的。
超越之物可以是一个真正的或想象中的对象或事情。
这个概念强调了一个超越人的认
知能力的主体性。
在探索存在的本质时,胡塞尔认为,必须超越具体的经验和鲜明的对象,走向真正的本质。
因此,超越之物成为了现象学的基础和工具,这样探究存在的本质才有
可能。
那么,何为超越主体呢?胡塞尔认为超越主体是指在探究未知领域、意志行动和意识
操作时,在认知、体验和把握基础上的能力。
超越主体也是一种哲学观念,可以理解为人
的认知层次已经到达了极限,不能再通过已有的方法和道具进行继续的知识探索,而必须
寻求一种新的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探索存在的本质。
在胡塞尔的哲学中,“超越之物”是一个基本概念,在现象学的思考中,需要超越感
性认识和知觉世界,寻求到存在的本质。
超越之物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追求真理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超越我们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去探求意识
之外的存在本质。
这种思想方法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超越认识平庸,才能实现真正的哲学
思考和认识探索。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
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第1篇:现象学的观念读书笔记在经历现象学还原之后,超越物已被宣判为非法;至此,实项的内在虽然是确定无疑的,但它仍然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实项的当下显现仅仅是一瞬间,而这瞬间的直观显然不足以构造出一个完整的客体。
胡塞尔以声音为例,指出“声音持续的己过去的阶段现在还是对象*的,但不是实项地被包含在显现的现在点中”,即是说,过去的声音是超越的,不是现象的一个实项部分,但我们难道可以脱离声音的延续而仅仅把纯粹当下的现在点指认为声音吗?同理,当我们看见一张桌子,显然不能仅仅依靠当下瞬间的视线聚焦于某处而确定这是一张桌子。
因此,滞留的东西必须获得明见的被给予*,这是认识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胡塞尔区分了感知与想象。
感知的对象是“实项的当下之物”,想象则面向滞留,而滞留又是交织在感知当中的,换言之,想象是对某物的当下体验,是对某物的当下化。
在颜*的例子中,胡塞尔指出,被当下化的颜*“可以说是就在眼前,却不是作为实项的当下”;“就在眼前”的颜*不是当下实存的,因而只能是内容或实质,此时,只有对颜*的想象是实存的。
在这里,实质与实存发生了对立,换言之,当下的思维活动如何切中想象中的滞留的对象,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对此,胡塞尔的策略是诉诸判断的思维形式,具体而言,对象物借助是与否、同与异、一与多、并且与或者等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精神现象学》读书笔记适应这种要求,就有一种非常紧张而几乎带有焦急和急躁情绪的努力,要想将人类从其沉溺于感*的、庸俗的、个适应这种要求,就有一种非常紧张而几乎带有焦急和急躁情绪的努力,要想将人类从其沉溺于感*的、庸俗的、个别的事物中解救出来,使其目光远瞻星辰;仿佛人类已经忘记了神圣的东西而正在象蠕虫一样以泥土和水来自足自娱似的。
从前有一个时期,人们的上天是充满了思想和图景的无穷财富的。
在那个时候,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意义都在于光线,光线把万物与上天联结起来;在光线里,人们的目光并不停滞在此岸的现实存在里,而是越出于它之外,瞥向一个,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的话,彼岸的现实存在。
关于现象学的观念
关于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描述,主张通过现象的呈现来揭示其本质和意义。
以下是关于现象学的几个重要观念:一、现象学的基本原则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是“回到事情本身”。
这意味着现象学家应该直接关注现象,而不应被先前的理论或概念所左右。
通过深入观察和反思,现象学家试图揭示现象的本质和意义,而不是对其进行解释或归类。
这种基本原则强调对现象的直接经验和描述,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获得真正的洞见。
二、现象学的时间观念现象学的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感。
现象学家认为,时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时间的流逝不是一种线性的进程,而是体验的积累和变化。
因此,现象学家注重对时间的感受和体验,并试图通过反思来揭示时间在人类意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现象学的空间观念现象学的空间观念强调空间的知觉和存在感。
现象学家认为,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也与人类的主观经验密不可分。
空间的存在感是由我们的知觉和感受所塑造的,它涉及到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现象学家关注空间在人类意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揭示空间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四、现象学的语言观念现象学的语言观念强调语言的交流和理解功能。
现象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意识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理解和解释现象的关键工具。
语言在描述和表达现象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造成误解和混淆。
因此,现象学家关注语言的运用和意义,并试图通过反思来揭示语言在人类意识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现象学的意识结构观念现象学的意识结构观念强调人类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学家认为,人类意识是由许多不同的经验和感受构成的,这些经验和感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意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它涉及到我们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
因此,现象学家关注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试图通过反思来揭示意识在人类行为和理解世界中的作用。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重要著作,该书中所提到的“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对于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这个概念的探讨是为了揭示人类意识与意识所指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如何构建出对世界的认识。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论述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胡塞尔认为人类的意识是以某种方式被导向着客体的。
在现象学中,所谓“超越之物”指的并不是一种超越现象,而是指人类意识所指向的客体。
我的意识意味着对某个现实客体的意识。
意识始终是关注着某种对象,它是对超越之物(对象)的意识活动。
在现象学中,“超越之物”是指人类意识对客体的指向性和取向性。
胡塞尔强调了“超越之物”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意识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反映客体的存在,而是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对客体进行建构和解释。
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主观性,它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还具有主观的构造和解读客体的能力。
意识活动是创造性的,它通过主观的解释和思考来理解和塑造客体。
在这个过程中,客体与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关系,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相互交融的思维结构。
胡塞尔对“超越之物”的反思也将我们引向对于意义和存在的思考。
他认为意识不仅仅是对客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意义和价值的感知。
人类的意识活动不仅关注着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还关注着它们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对超越之物的思考,我们可以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这个过程中,超越之物成为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照和理解的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是对人类意识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种逻辑表达。
通过“超越之物”的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内在的结构。
这一概念还引导我们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是对哲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启示。
现象学的观念林先生
现象学的观念林先生
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创立于20世纪初,主要关注于描述和理解人类经验现象。
现象学的核心观念是回归事物本身,即回归到事物最初的现象,去除一切先入之见和理论假设。
现象学家试图通过纯粹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事物本质的结构和意义。
现象学的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意向性(Intentionality):意识具有意向性,即意识总是指向某种对象。
意识的内容是对象,而意识本身是一种主观的经验。
2.描述性分析:现象学强调回归事物本身,通过描述性分析来揭示经验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这意味着要尽量避免对现象进行先验的理论和假设,而是直接面对现象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分析。
3.现象把握本质:现象学认为,通过深入的现象描述和分析,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
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事物内在的结构、意义和规律。
4.抛开主观偏见:现象学强调去除主观偏见,以一种纯粹的态度去面对事物。
这要求研究者摆脱既有的理论和成见,从零出发,对事物进行全新的审视。
5.知行合一:现象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现象学的研究不仅在于理论探索,更在于实践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象学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对事物的理解上。
通过回归事物本身,现象学家试图揭示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意义,以达到对世界的更深入理解。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
“超越之物”是其较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于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我们需要了解“超越之物”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
在胡塞尔看来,“超越之物”是指那些超越我们主观意识所能直接感知和把握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它们超越了我们对于事物的主观经验和认识,是无法被主观意识所直接触及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和认识到桌子、椅子、树木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我们却无法直接感知和认识到他人的内心世界、意识活动等“超越之物”。
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中对“超越之物”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他认为,人们通常倾向于把所有的意识活动都看作是在意识之中发生的,人们习惯性地把关于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归结为主观的认识和理解。
而事实上,胡塞尔指出,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主观经验和意识活动,还包括了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主观的意识和经验,去探寻和理解那些超越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即“超越之物”。
在胡塞尔看来,人们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了种种限制和阻碍。
“超越之物”本身的不可见性和不可触及性是其认识和理解的主要困难所在。
由于“超越之物”超越了我们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和把握到它们的存在,因而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认识它们。
人们对“超越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受到了他们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
胡塞尔认为,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他们很难去超越其认识能力的局限,去理解那些超越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超越之物”的概念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认识和理解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他们去超越主观意识和经验,去探寻和理解那些超越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经验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引言:现象学是一门探讨人类主观经验的哲学学科。
它从现象的角度出发,专注于研究我们作为观察者所感知到的事物。
而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则是现象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分别探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纯粹现象学的观念纯粹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哲学学派。
胡塞尔在其著作《逻辑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纯粹现象学的概念。
纯粹现象学主要关注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和结构,重点研究直观现象和直观意识。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强调观察者所感知到的事物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被观察者所感知到的现象。
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我们对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体验。
因此,我们的意识是以现象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在纯粹现象学中,胡塞尔提出了“回转到事物本身”的概念。
他认为,为了能够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需要暂时放下我们对世界的预设观念和假设,将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本身的纯粹现象上。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和深入的认识。
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现象学哲学是现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对纯粹现象学的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哲学分析和探讨。
现象学哲学强调人类主体性的重要性,并将主体性作为了解世界的关键因素。
在现象学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表现”。
表现指的是事物的外观或外部现象。
在现象学哲学中,我们通过观察和体验事物的表现来了解它们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反复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各个层面,并通过这些层面来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
此外,在现象学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意义”。
意义指的是事物对我们所具有的价值或重要性。
现象学哲学认为,意义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联的结果,是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和解释。
三、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关系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纯粹现象学是现象学的基础,它提出了关于现象和直观意识的基本观念。
现象学的观念解读
现象学的观念解读
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和思想体系,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述,揭示其真正的本质和意义。
在现象学中,观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被用来解释和理解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识。
首先,现象学中的观念不是指概念或概念体系,而是指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观念可以被视为一种直接的知觉,而不是被形式化或符号化的概念。
这种直接的知觉是人们与世界之间的一个桥梁,是我们构建真实体验的基础。
其次,现象学中,观念是一种主观的经验,它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直接体验。
观念是以“我”为中心的,反映了我们的个体感受和经验。
在观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且还深入探究了内在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现象学中的观念是一种直接体验的结果,它不受任何其他知觉或理念的影响。
因此,观念可以提供直接和真实的认识,不易被其他条件或因素所扭曲或干扰。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周围的世界。
最后,现象学中的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对事物的不断观察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我们的体验和感官技能。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的重要著作之一,该著作系统地阐述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
在这部著作中,胡塞尔提出了“超越之物”(Transcendental Ego)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他的整个现象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超越之物”是指作为经验现象的主体的自我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自我意识视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桥梁,即我们以自我意识为中介来感知外部世界。
胡塞尔指出,传统上的哲学和心理学往往忽略了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重要性,而将其仅仅视为客体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超越之物”的概念,强调自我意识作为主体在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胡塞尔认为,自我意识具有一种“超越性”,即它能够超越客体意识和直接经验,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
他将这种能力称为“主观主义”(Transcendental Ego)。
在他看来,这种主观主义的能力使我们能够超越客观世界的限制,自由地产生和表达我们的意识活动。
在“超越之物”的框架下,胡塞尔对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他认为,主观并非简单地对客观进行反映,而是在主观意识中产生这些对象,并且这种产生是基于主观的活动和创造力。
主观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主动而非被动的。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我们的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超越之物”的概念下,胡塞尔对于“表现”(representation)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表现”并非简单地指客观实体对于主观的反映,而是主观意识的一种活动。
也就是说,主观意识并非 passively接受客观实体的反映,而是主动地产生 and 创造这些表现。
“超越之物”的概念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和思考表现和意识的关系。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概念提出了新的对于自我意识和主观世界的理解。
通过强调自我意识的超越性和主观意识的创造力,他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现象学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爱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重要著作,该书在现象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现象学的观念》中关于“超越之物”的论述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我们需要理解“超越之物”的含义。
在胡塞尔的哲学体系中,“超越之物”是指现象之外的存在体,即不仅仅是我们对现象的经验意识,而是现象背后的实在。
胡塞尔认为,现象仅仅是对超越之物的表现,并不能完全揭示超越之物的本质。
要真正探索事物和世界的本质,就需要超越现象本身,直接面对超越之物。
胡塞尔通过“归纳的唤起”(induction of awakening)来达到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所谓“归纳的唤起”,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类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归纳出超越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特征。
通过对多个具体的椅子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椅子”的一般属性,即它们都具有坐的功能,这就是超越之物“椅子”的本质特征。
胡塞尔提出了“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概念来解释人类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意向性是指我们对超越之物的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胡塞尔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个超越之物,这个超越之物可以是现实中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正是通过意向性,我们才能认识和理解超越之物的存在和本质。
胡塞尔提出了“再回到事物本身”(return to the things themselves)的方法,通过直接回归到事物本身来寻求对超越之物的认识。
他认为,我们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先入之见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通过再次回到事物本身,摒弃这些干扰和偏见,才能真正把握超越之物的本质。
《现象学的观念》中的“超越之物”是胡塞尔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对超越之物的探索,我们可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通过“归纳的唤起”、意向性和“再回到事物本身”等方法,胡塞尔试图揭示超越之物的意义和存在,并为现象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伪求真
透过现象看本质
长驱直入
不断靠近 综合认识
反复包抄
• 现象学的定义:?
• 现象学的目的:?
• 现象学的方法:? • ……?
原因:
• 1、违背了现象学认识论 的观点; • 2、现象学无定态。
新的领域
Ⅱ
《现象学的观念》的结构:
倪梁康:译者的话 (倪梁康的现象学)
目录
比梅尔:出版者的序言 (比梅尔的现象学)
饥饿 疾病
战争
灾难 ……
?
幸福
科学=对
不科学=不对
因为
所以
理论来源: 唯心主义思潮。以康德为代表:“我只能认 识事物的现象,但我不能认识事物本身。”
休谟说: “我什么都不知道!”
康德说: “好想知道一点,但也 不知道对不对……”
笛卡尔说: “我不可能认识他, 但我能怀疑他。”
超越与内在: 内在反映客体,这就是一种超越
√ √
2)意向性 3)一般之物 4)明见性及其被给予性 5)总结新范围
意向性:
• 现象学的中心就是意向性。就是意识的方向性。
我们不能达到它,但我们可以意向它:
在经验之前的 没有任何超越地认识 没有任何统摄的自我 没有统摄的客观时间意识
是纯粹的意向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出真知”
一般性:
·现象学的本质研究事实上是总体的研究
哲学
自然科学
第二讲 第一认识
怀疑
悬置
怀疑的目的: 寻找悬置剩余,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 的东西——第一性认识。
突破口:怀疑本身
中止判断——“我怀疑我怀疑”的悖谬
怀疑
感知 想象 判断
推理
…
绝对被给予性领域
通过认识批判找到认识论的基础,也就是现 象学的第一块土地——意识的内在,最初的绝对 被给与。
场所精神 ——迈向建筑现象学 ▼ (挪)诺伯舒兹 著 施植明 译 ▼ 模糊的拱门 全峰梅 著 ▼ 建筑现象学 沈克宁 著
End
被给予性·物质性
庄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休谟说: “我什么都不知道!”
康德说: “好想知道一点,但也 不知道对不对……”
笛卡尔说: “我不可能认识他, 但我能怀疑他。”
主观
客观
——“鱼很快乐”
——“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
——“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
自然科学
数学
物理 化学
确立了对象又如何?
• 回到超越的问题:
胡塞尔认为:与超越之物的联系在纯粹现 象之中仍然具有某种可把握的东西,这样的意 指,仍然是现象学的内在特征。
研究内容:
超越自身的意指的意义、可能的有效性。
客观性
现象
矛盾
超越
笛卡尔:明白清楚的感知! • 所有像个别思维一样通过明白清楚的感知而被给 予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利用。
一、胡塞尔在《现象学的观念》之后 :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 《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
二、我在《现象学的观念》之后: 对现象学有所感觉 有了继续前进的基础
我对《现象学的观念》的态度:
·不要迷信现象学
·现象学自身存在很多问题 “怀疑怀疑” “植物是绿的”
·不怀疑它,因为影响了我的思维
统摄关系(我与自我): 我思故我在。 我思维地存在着。 我的思维存在。 对比: 思维存在。
循环: • 心理学现象 • 纯粹现象 怀疑、悬置 自我、世界和 自我体验本身 直观并作 为现象 重新建立 统摄关系 怀疑、悬置 获取纯粹现象 重新建立 统摄关系 怀疑、悬置 …… ……
确立一门关于纯粹现象的科 学,一门现象学。
• 第三讲:纯粹现象 • 第四讲:一般之物 • 第五讲:时间领域
Ⅲ
第一讲 现象学与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指的是马克思哲学里所说的具体科学,包括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精神科 学……
怀疑的来源: • 实际来源 • 理论来源
实际来源: “自然科学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自身问题
贫穷
胡塞尔的讲座思路
五次讲座 (胡塞尔的现象学)
附录
胡塞尔: 德国犹太人,著名 的哲学家和现象学的 奠基人。
天文学 数学 逻辑学 哲学
“哲学是科学的根 本” 海德格尔: 胡塞尔手把手培养的徒 弟,公认的成就最高的现象 学家。 《存在与时间》
历史: • 胡塞尔现象学的三个阶段: 一:1900年,胡塞尔写下《逻辑研究》,标志 着现象学的开始,这时的现象学称作:描述现象
绝对: 模糊:
重复和补充: “如何可能”
胡塞尔认为: “如何可能”的问题 永远不可能根据关于超 越之物的预先被给与的 知识以及对此预先被给 与的公理得以解决。直 观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最 本质的出发点。
如果你和我谈及艺术,你会滔滔不绝的讲每一本写 艺术的书。 就说米开朗基罗,你一定知道很多关于他的事情, 他的生平,与教皇的关系,他的政治报复和性活动。对 吗? 可你绝对不能告诉我在西斯延教堂里会闻到什么气 息,你从来没有站在那美丽的天花板下抬头仰视。 如果我和你谈及女人,你会给我列举了你喜欢的女 人的样子,也许你还和她们睡过几次觉,但你却不能告 诉我满怀欣喜的叫醒你身边的女人时的心情。 你很强壮,如果我和你提起到战争,你也许会和我 说莎士比亚,亲爱的朋友,和我一起再赴战场。 可你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战争,当你的朋友将头枕 在你的膝盖上,那求助的眼神最后的呼吸,你却未感觉。 我和你讨论爱情,你会给我背上一首诗,但你从来 没有看到过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女人,仅仅是那样一个 眼神,让你理解,爱情的真谛。 那时你会感到上帝,只是为了你才将天使降于人间, 救你脱离生命中的苦难。 你也不会知道做一个女人的守护天使,那是怎样的 一种感觉,你不知道,让爱永远停留在她身边,那种爱 会穿越一切阻碍,癌症也无法使之分离。 你也不知道整整两个月在医院床前守候的滋味,仅 仅握着她的手,医生不会将你赶开,因为她知道探视时 间一词对你毫无意义。 你更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了 比你自己还重要的感情时,你才会心有所动。
我们直观它,它存在于此,我们意指的是它,这 个红的种类。
第五讲
时间领域
本质在时间中构造自身。
各个学科最经典的最终目标的都是时间的考察。
最感动人的是时间
时间
空间
《现象学与建筑的对话》:
『放大 时间与空间存在 角色的互换』 ——李凯生
回忆就是把过去 的时间放在当下。
直观能够意向地在新的现在中确定已经不 是现在存在的东西。
胡塞尔认为内在性的时间是由原初的获得印象 的行为、回忆的行为和展望的行为构成的。是直接 自明的意识的行为。 展望的行为 原初的获得印象的行为 回忆的行为
过去
现在
将来
胡塞尔强调:“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 实在的物处于空间的场中,意向内容也处于时 间的场中。
Ⅳ
《现象学的观念》之后 —将这本书置于时间之中
直观和对自身被给予性
现象
超越
绝对被给予性
这一章主要,描述现象学考察对象的拓展,巩固 现象学的基地,不至于被扼杀在摇篮里。
第四讲
一般之物
胡塞尔继续进行对现象的追问,通过意向性 将个别的被给与性拓展到一般的被给与性,这样, 我们就能够合法地讨论明见性,最后完成现象学 考察范围的第二次扩展。
1)对现象的追问
学,对事物不要修饰,面对事物本身,不做价值判
断,把事物是其所是描述下来。这是第一个阶段。 二:1913年,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 学的观念(1)》从描述现象学进入先验现象学, 先验就是在经验之前,在描述之前,在看之前,我 所拥有的哲学。 三:1918年,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发 表,意识不仅仅是描述的,现象学的意识是先验的, 事物是其所是而我们用意识去构造它,并将意识升 华到时间的意识,这时的现象学成为划分现象学, 又叫时间现象学。 • 现象学的三个阶段:
1)批判意识! ——“我”是起点也是终点
2)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离不开自然科学,但是不要迷信它。
?
3)提供了新的认识事物方法
——意向的靠近
朋友
时代
对手 庄子
环境
家庭
4)对于对象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
实存消失, 实质并没有消失。
5)重视时间
《现象学与文学批评》 郑树森 编
台湾现象学学者王建元的博士论文: 《现象学的时间观与中国山水诗》: “中国山水诗的空间历程,其艺术形式为一种 独特的‘时间化’的程序,借此‘时间化’的程 序,使人获得知识论与本体论的根据,从而臻至 一种超越性的美感经验”
生物学
心理学 精神科学
逻辑学
认识的可能性 认识的切合性
胡塞尔认为: 现象学是为了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为自然认识提供基础和说明。
认识论的任务:
消极任务:首先是一项批判性的任务,必须 严厉谴责对认识、认识意义和认识客体之间关系 的自然反思几乎不可避免要陷入的那种谬误。
积极任务:通过认识本质的研究来解决有关认 识、认识意义、认识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一:诞生,1900年《逻辑研究》; 二:1927年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20世纪 最伟大的著作; 三:1960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标志着 解析现象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称现象学 是反动的神秘的先验主观唯 心主义 。
• (《讲座的思路》) • 第一讲:现象学与自然科学
• 第二讲:第一认识
排除一切超越的知识,回到最本质的直观中。
超越
第三讲 纯粹现象
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是实项的内在
现象学的对象是什么
胡塞尔认为: 在对纯粹现象的之直观中,对象同样 也不在认识之外,不在‘意识’之外,并 且同时是在一个纯粹被直观之物的绝对自 身的被给予性意义上被给予。
• 纯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