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动脉摸脉压迫点
宣老总结的人体常见压痛点——全身压痛点小结
![宣老总结的人体常见压痛点——全身压痛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d99100a8114431b90dd8ea.png)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 触摸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摸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 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摸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动脉指压止血的应用解剖
![动脉指压止血的应用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82c89c576eeaeaad1f330e2.png)
动脉指压止血的应用解剖指压止血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的止血方法。
所谓指压止血法是根据人体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的位置,用单手指或多指或手掌压迫近心端的动脉干,把该部位的血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止血效果的止血方法。
只要摸准压迫止血点,压迫力度够,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对挽救伤员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正确判断出血的性质和类型,掌握全身主要动脉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正确运用止血的方法及技巧,对于在遇到意外受伤引起伤口流血,无论是自救还是互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正确判断出血的性质和出血的类型1.1 出血的性质:(1)动脉性出血:来势凶猛,血色鲜红,血液随心脏搏动由伤口向体外呈喷射状涌出,危险性大。
如为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
(2)静脉性出血:血色暗红,血液持久不断地从伤口中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鲜红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明显的血管出血。
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止,危险性小。
1.2 出血的类型:(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处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2 头颈部动脉指压术的应用与解剖2.1 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术:(1)应用解剖学基础: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在外耳门的前上方,越过颧弓根至颞部皮下,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腮腺、额、颞、顶部的软组织。
在外耳屏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2)操作的解剖学要点:当头顶及头侧部出血时,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颞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颞浅动脉于颞骨上,达到止血的目的。
2.2 面动脉指压止血术:(1)应用解剖学基础:面动脉在舌动脉的稍上方从颈外动脉发出,向前经下颌下腺的深面,至咬肌止点前缘,经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向上到眼的内眦与内眦动脉相续。
在咬肌止点的前缘下颌角前约3 cm处,面动脉的位置表浅,可摸到面动脉的搏动。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b8ec9d333d4b14e85246802.png)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为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图解]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其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最后注入静脉。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 心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节律性的收缩,象水泵一样把从静脉吸入的血液不断地推送到动脉。
2.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3.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途中逐渐汇合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管腔内可有静脉瓣,防止静脉倒流。
4.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身(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除外)。
毛细血管的壁极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径路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 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其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此时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再经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体循环的特点:是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营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肺循环的血管和体循环的动脉
![肺循环的血管和体循环的动脉](https://img.taocdn.com/s3/m/4c9b2819f705cc1754270935.png)
精选2021版课件
6
㈠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aorta
左心室 ↓
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
头臂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 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 ↓
左、右髂总动脉
精选2021版课件
7
2.头颈部的动脉
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和锁骨下 动脉
⑴颈总动脉:
起于主动脉(左侧)、头臂干(右 侧)。于甲状软骨处分为颈内 动脉、颈外动脉。
⑵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桡骨颈 处分为桡、尺动脉 主要分支分布于臂部 摸脉点、压迫止血处:臂下部肱 二头肌内侧沟。测量血压
⑶桡动脉: 与桡骨平行下降 主要分支: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摸脉点:桡骨茎突的前面
⑷尺动脉: 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之间下行, 经豌豆骨外侧至手掌 主要分支: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空肠动脉、回肠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精选2021版课件
21
6.盆部的动脉
动脉主干:髂总动脉
⑴髂总动脉:左右各一, 自腹主动脉分出后, 斜向外下,至骶髂关 节上缘分为髂内动脉 和髂外动脉。
⑵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 侧缘下降,经腹股沟 韧带中点深面至大腿 根部,移行为股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稍上方 发出腹壁下动脉。
掌浅支
终支 骨间总动脉 掌深支 终支
掌掌 深浅 弓弓
指 掌 侧 总 动 脉
指 掌 侧 固 有 动 脉
掌心动脉
精选2021版课件
14
4.胸部的动脉
动脉主干:胸主动脉 壁支: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脏支: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全身常用血管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应用
![全身常用血管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febb6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0.png)
全身常用血管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应用
全身常用血管压迫止血点是指经常用于止血的身体部位,包括锁
骨下动脉、股动脉、跗动脉、桡动脉等部位。
这些部位的血管较大,
经过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通过压迫血管来阻止血流,从而达到止血
的目的。
以下是各个压迫点的具体解释及其临床应用:
1. 锁骨下动脉:位于锁骨下缘的前缘处。
该压迫点适用于面部、
头颈部、胸部及上肢的外伤和手术后出血。
2. 股动脉:位于股骨大转子下缘的前方。
该压迫点适用于下肢和
髋部的外伤和手术后出血。
3. 跗动脉:位于踝关节内侧与距骨之间的凹陷处。
该压迫点适用
于下肢创伤和手术后的出血。
4. 桡动脉:位于手腕背侧桡侧突起处。
该压迫点适用于手部创伤
和手术后出血。
血管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压迫点应正确,压迫力度要适中,以免影响血流。
2. 压迫点应持续一定时间,以确保血栓形成。
3. 需要注意观察压迫点周围的血色变化和肢体感觉,及时调整压
迫力度。
总之,对于紧急情况下的大出血,血管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应掌握并善加利用。
正常人脉压范围
![正常人脉压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c4adaf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9.png)
正常人脉压范围人体血管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通过血液的循环为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营养和氧气,同时也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和肺部进行排出。
人体血管系统中的血压是指在血流经过血管时,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而人脉压则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本文将介绍正常人脉压的范围及其相关知识。
正常人脉压的范围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人脉压范围为30-50mmHg。
具体来说,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通常为90-140mmHg,舒张压则为60-90mmHg。
因此,成年人的正常人脉压范围通常为30-50mmHg。
如果人脉压高于50mmHg,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人脉压低于30mmHg,可能是由于失血、心脏疾病等疾病引起的,也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影响人脉压的因素人脉压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饮食、运动、心理因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变得越来越硬,弹性降低,血管内径变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人脉压增大。
2. 性别: 男性的血压通常比女性高,因此男性的人脉压也可能比女性高。
3. 体重: 过重或肥胖的人血压通常更高,因此他们的人脉压也可能更高。
4. 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人脉压增大。
另外,缺乏钾、镁等元素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而使人脉压增大。
5. 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人脉压,但是过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6. 心理因素: 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人脉压增大。
人脉压与健康人脉压的大小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人脉压过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而如果人脉压过低,可能会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厥等症状。
因此,保持正常的人脉压范围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保持正常的人脉压为了保持正常的人脉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饮食调节: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量。
2018年成考《医学综合》章节考点复习【四篇】
![2018年成考《医学综合》章节考点复习【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4aa26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7.png)
【导语】⼗年寒窗,开出芬芳;⼗年磨剑,努⼒未变;⼗年坚守,成功守候。
⼗年的风⾬兼程奋⼒追逐,让梦想现实的时刻。
祝努⼒备考,⾦榜题名,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医学综合》章节考点复习【四篇】》供您查阅。
篇⼀ 第⼋章 ⼥性⽣殖系统 第⼀节总论 ⼥性⽣殖系统包括⼥性内⽣殖器和⼥性外⽣殖器两部。
⼥性内⽣殖器由⽣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宫和*)以及附属腺体(前庭⼤腺)组成。
外⽣殖器即⼥阴。
卵巢产⽣卵⼦和分泌⼥性激素,卵巢产⽣的卵⼦成熟后,以破溃卵巢表⾯的⽣殖上⽪的⽅式排⾄腹膜腔,再经输卵管腹腔⼝进⼊输卵管,在输卵管壶腹内受精后移⾄⼦宫腔,植⼊⼦宫内膜发育成胎⼉。
分娩时,胎⼉出⼦宫⼝,经*娩出。
第⼆节⽣殖腺 ⼀、卵巢的位置 卵巢位于⼩⾻盆侧壁,由髂内、外动脉所夹成的卵巢窝内,外被浆膜,为腹膜内位器官。
卵巢呈扁椭圆形,分为内侧、外侧两⾯;上、下两端和前、后两缘。
上端借卵巢悬韧带连于髂总动脉分叉处,下端借⼀条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宫底的两侧。
卵巢后缘游离,前缘借卵巢系膜连于⼦宫阔韧带的后⾯,其系膜内有分布于卵巢的⾎管、神经和淋巴管出⼊。
第三节⽣殖管道 ⼀、输卵管的位置和分部 未孕成⼈的输卵管位于盆腔内,约呈冠状位被包裹于⼦宫阔韧带上缘内。
其内侧端穿⼦宫⾓开⼝于⼦宫腔称输卵管⼦宫⼝,外侧端以输卵管腹腔⼝开⼝于腹膜腔,故⼥性腹膜腔可经输卵管、⼦宫和*与外界相通。
输卵管的分部 输卵管较为弯曲,各段形态不同,由内侧向外侧可分为四部。
1.输卵管⼦宫部为输卵管穿过⼦宫壁的部分,管腔最狭窄,以输卵管⼦宫⼝通⼦宫腔。
2.输卵管峡占输卵管游离部的内侧1/3,短直⽽狭窄,壁较厚,⾎管较少,是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
3.输卵管壶腹约占输卵管游离部的外则2/3,管腔膨⼤⽽弯曲,⾎管丰富,是精⼦与卵⼦受精之处。
4.输卵管漏⽃是输卵管外侧的扩⼤部分,呈漏⽃状。
末端游离缘可见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术时常以此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如何摸脉1
![如何摸脉1](https://img.taocdn.com/s3/m/3e5fbe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c.png)
如何摸脉1展开全文号脉是中医诊病的方法之一,根据脉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可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甚至可以判断出患有何种疾病,可见脉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心脏是人体的中心枢纽,心跳健康能反映出身体是否健康。
普通人虽然不会号脉,但是学会经常摸脉,也可以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跟老中医学学如何摸脉。
保持心情平稳,把一手手指搭在另一只手腕处的拇指一侧,寻找到清晰的脉搏。
然后记录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脉搏跳动的快慢、脉搏跳动是否整齐等等。
因为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一次心脏跳动转化而来的,所以,一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人脉搏的频率在每分钟50~90次之间,如果超过太多或低于这一数值,就要提高警惕。
此外,正常人的脉搏跳动很整齐,就像秒针的走动一样很有节律。
如果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动忽快忽慢,或者中间会忽然停止,过会儿才重新跳动,这都是身体健康出现异常的信号。
出现心跳过缓、过快等异常脉搏,主要反映出心率失常,心率失常中以房颤最为常见,而房颤是导致中风的原因之一,大约有20%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
大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甚至发生中风后才发现病情。
所以,经常摸脉有助于及早发现房颤,并及时进行早期治疗,以降低发生中风的几率。
房颤发现越晚,对身体的危害越大,治疗越困难。
中老年人即使没有身体不适,也可以经常摸脉,并记录下脉搏,留心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整齐、规律。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国内很多电影、电视剧中的急救方法有不少错误,容易误导大众。
比如有的电视剧里面,施救者看到伤者躺在地上,判断有无心跳他会去摸患者手腕部的桡动脉,看其有没有脉搏,再决定是否抢救。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即使桡动脉搏动消失,也不意味着心跳停止。
为啥这样说呢?桡动脉没脉,不一定说明心脏停止了跳动,可能是1、休克时,桡动脉也可触摸不到,但患者依然有心跳呼吸。
2、上肢大动脉炎,也可触摸不到桡动脉。
3、桡骨动脉受压迫,血液流动不畅。
《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f625adeebed5b9f3f80f1c28.png)
《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学习指导脉管学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第一节概述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组成 ,血管毛细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静脉,运送血液回心的管道。
,,,大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二、血液循环 ,小循环(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各级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各级肺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心房,第二节心一、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周围裹以心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一尖: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前面(胸肋面):朝向胸骨体和肋软骨。
,,两面,,下面(膈面):与膈相对。
,,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左心室构成。
,,,二、心的外形 ,三缘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冠状沟: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三条沟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三、心腔表?-1 心腔的结构名称入口出口结构特点上腔静脉口 1.壁薄腔大右心房下腔静脉口右房室口 2.右心耳内面有梳状肌1冠状窦口 3.在房间隔下部有卵圆窝1.由室上嵴分为流入道和流右房室口,附肺动脉口,附出道右心室有三尖瓣有肺动脉瓣 2.流入道有乳头肌连腱索3.流出道(动脉圆锥)壁光滑左肺上静脉口左肺下静 1.构成心底的大部分左心房脉口右肺上左房室口 2.左心耳内壁也有梳状肌静脉口右肺下静脉口1.由二尖瓣前瓣分为流入道左心室左房室口,附主动脉口,附和流出道有二尖瓣有主动脉瓣 2.流入道有乳头肌连腱索3.流出道室壁光滑四、心的传导系统表?,2心的传导系统名称位置功能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自动、节律地产生兴奋,窦房结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面。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房室结之间的心内膜的深面。
三基基础医学基本知识
![三基基础医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5c28ddee06eff9aff80781.png)
§1 根底医学根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护士“三基〞训练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临床操作水平。
护理学不是一门简单的技术,而是理论与实践严密结合的学科。
要针对某一具体临床现象,为某一具体病人提供平安、合适、有效的护理,需要有广泛、深入的理论背景和在此根底上积累的丰富经历。
本篇根底医学包括解剖、生理、微生物、病理生理、药理和卫生学,是护士需要掌握的重要根底理论。
实践证明,任何一局部、系统发生病变势必影响并受影响于其他系统,根底医学正是有助于护理人员从整体水平来理解和认识疾病,从而给以高质量的护理。
§1.1 人体解剖学根本知识问答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那么是运动的动力。
· 1 ·2.红骨髓分布子何处?胎儿和幼儿的长骨骨髓腔、骨松质的网眼全是红骨髓。
6岁以后,红骨髓仅存于短骨、扁骨、不规那么骨以与肱骨、股骨近侧端的骨松质的网眼,并终生保持造血功能。
3.上肢骨和下肢骨各包括哪些骨?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8块腕骨、5 块掌骨和14块指骨。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4.试述脊柱的组成与其生理弯曲正常成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l块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
从侧面观,脊柱呈颈、胸、腰;骶4个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脚曲和骶曲凸向后5.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局部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临床通常以屈氏(Treitz)韧带为界,此韧带以上称上消化道,以下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以与散在消化管管壁的小腺体。
6.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排出途径。
护理三基书 打印版 湖南第四版 护士考试 必备 基础部分
![护理三基书 打印版 湖南第四版 护士考试 必备 基础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36dd3bbf121dd36a32d8248.png)
一,人体解剖学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接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2.红骨髓分布于何处?胎儿和幼儿的长骨骨髓腔,骨松质的网眼内全是红骨髓。
6岁以后,红骨髓仅存在于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以及肱骨,股骨近侧端得骨松质的网眼内,并终身保持造血功能3.上肢骨和下肢骨包括那些骨?、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指骨。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4.试述脊柱的组成及生理弯曲正常成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软骨,韧带和关节链接而成,从侧面观,脊柱呈颈,胸,腰,骶4个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5.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职场)。
临床通常以屈氏韧带为界,此韧带以上称上消化道,以下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以及散在消化管管壁内的小腺体6.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排出途径胆管系由肝内毛细血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组成↗左肝管↘肝分泌胆汁肝总管→胆总管→十二指肠↘右肝管↗↓↑胆囊管↓↑胆囊7.食管有哪些狭窄?有何临床意义?食管是以扁狭的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咽,经颈部、胸腔、穿膈肌的食管裂孔,平第11胸椎左侧接胃的贲门,全长约25cm食管全长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第一个相当于食管的起始处,平第6颈椎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个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或4—5胸椎之间高度,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个位于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距中切牙约40cm。
以上狭窄是异物易于滞留的部位,也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汇总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7a9e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f.png)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汇总静脉静脉是从毛细血管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脉与相应的动脉比较,管腔略粗,管壁较薄,数量较多, 并在管腔内具有半月形向心开放的静脉瓣,可防治血液逆流,主要存在于四肢,下肢又比上肢多。
全身的静脉分为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知识点jpg一、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属支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一).上腔静脉系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除外)的静脉血,最后通过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二)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降,在入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注入。
(三)头臂静脉左、右各一,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头臂静脉主要收集头颈部和上肢的静脉血。
二、上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上肢的静脉分深静脉和浅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合成腋静脉。
上肢的浅静脉。
(一)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注入腋静脉。
(二)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至前臂转至掌侧面,沿前臂和臂的尺侧上行,达臂中部出入肱静脉。
(三)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部,是连接贵要静脉与头静脉的短干。
临床上,常通过上肢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
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临床上,通常通过上肢的浅静脉进行采血、输液和注入药物。
三、下肢的浅静脉及其临床意义下肢的静脉,也分深静脉和浅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汇入股静脉。
股静脉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延续为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一)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前方,沿小腿和大腿的内侧面上行,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
内踝前方是经大隐静脉输血、补液的常用部位。
(二)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与胭窝处注入胭静脉。
全身动脉摸脉压迫点
![全身动脉摸脉压迫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93d1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c.png)
全身动脉摸脉压迫点是指掌握各种情况下人体重要动脉的位置,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的进行紧急处理,保护人体的安全。
全身动脉摸脉压迫点的掌握不仅是医护人员,特别是急救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一项非常实用的生命救援技能。
一、股动脉摸脉点1、股动脉根治点:腹股沟皮肤点向外1cm,腹侧股束密集处。
此点用于止血时,应找到股动脉的起始点,寻找方法是宜先找到腹股沟部位,约在髂前股束之外,即可触及股动脉的起始点,故股动脉起始点亦称为股动脉根治点。
2、股动脉前下点:在离髂嵴下缘三个手指宽的地方。
此点用于夹板固定骨折前传压迫止血,股动脉前下点处于股骨大转子前缘骨间隙,邻近股骨粗隆上缘和股平面,股骨大转子前下缘可以便于确定股动脉前下点位置。
3、股动脉打石点:股骨大转子外上方,以髂前股束为中心,向外侧约5cm处。
打石点指的是在进行下肢手术时,由于股骨大转支外侧及结节均可损伤股动脉,故在进行骨折或截肢手术时,应先寻找股骨大转支的中央部,并将手指所指处视为股骨大转支的外缘处,以此作为股动脉的打石点。
二、肘动脉摸脉点1、肘下动脉点:在肘窝横纹中点向桡侧、尺侧各1.5指宽处,分别在桡动脉、尺动脉旁搏动处。
肘下动脉点即桡动脉和尺动脉搏动之处,为肘下动脉分叉的位置,是上肢动脉的重要迫血点。
2、桡动脉摸脉点:在桡骨外上稜下缘处。
桡动脉为上肢主要血管之一,压迫桡动脉点能控制上肢出血。
3、尺动脉摸脉点:在尺骨内侧穹隆下缘1cm处。
尺动脉在肘窝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是尺动脉穿过肱桡肌臂前支向两侧分支的位置,后支是尺动脉从肱骨内上髁下缘穿出的位置,是迅速压迫尺动脉的有效方法。
1、颈动脉摸脉点:在颈侧有一肌腱起始处,可触及颈动脉,该点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同时也可以触及椎动脉的搏动,这一点位于前颈椎处理处,下颈动脉固定时,常在颈腔内发生挫伤,引起颈部和上肢淤血,加上喉头水肿,可以持续3~5分钟以上,极度严重时,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脉压名词解释
![脉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bb9c8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b.png)
脉压名词解释又称脉压。
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作为测量单位,是血压的重要指标之一。
1.概念:指一定时间内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量,它与心输出量密切相关,故有人将其看作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生理参数。
2.原理:将脉搏波传导到指压关节后所引起的该处动脉血管的充盈度改变,称脉压。
3.意义:心输出量增大时,脉压增高;反之则降低。
4.变异:取决于年龄、性别及体质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女性及瘦弱者低于男性。
但从病理变化来看,不少中老年人也存在着脉压的升高现象,如老年人左室肥厚或扩张,因心排血量增加引起。
此外,某些疾病也可使脉压发生改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早期可有脉压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脉压逐渐下降。
2.类型:可分为脉压增宽和脉压减低两种。
1.脉压增宽:由于心室收缩力增强,射血量增多,或大量静脉回流入心使静脉压升高所致。
2.脉压减低:由于大量血液涌向动脉使动脉压升高而造成。
常见于青光眼等。
3.病因:见前述。
3.机理:与心脏收缩力有关。
1.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中等动脉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即脉压差(bp)保持不变,其范围约为20~40毫米汞柱。
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保护性机械性血流屏障,并且血[gPARAGRAPH3]蛋白分子还存在第二道防线,故两者之间血流的逆向运动不大,两侧心腔的容积基本相等。
1.概念:在中等动脉压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平均值(脉压),一般称为脉压差(bp)。
研究表明,血压是否恒定不仅对健康重要,而且对精神活动有直接影响。
在精神紧张时,由于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故血压升高,这就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也减少,小便少而黄,唾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当精神松弛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舒张,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增加,小便多而清亮,唾液增多而滑润,胃肠蠕动加快,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人体内所产生的全部热量,是靠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器官的。
全身动脉摸脉点、压近止血点
![全身动脉摸脉点、压近止血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b2a03f168884868762d6f7.png)
股动脉 femoral a.
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位 置表浅,可摸及其搏动, 可将股动脉压向耻骨下支 进行压迫止血。
足背动脉:位置表浅,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 踝连线中点、mu长伸肌 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 向深部压迫进行止血。
全身动脉摸脉点、 压近止血点
临床医学模块
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
可以摸到搏动,于环 状软骨水平两侧或胸 锁乳突肌中点前缘处, 正对第6颈椎横突的 动脉结节,可在此处 向后内压迫。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 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摸到 搏动,可在此处压迫止 血。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 绕下颌骨下缘处可以摸 到,可在此处压迫止血。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
在锁中点上方的锁骨 上窝处向后下压向第 1肋进行 止血。
肱动脉 brachial可在臂中 部将该动脉压向肱骨 以止血。 是测量血压的常用动 脉。
桡动脉 radial a.
下段仅被皮肤和筋 膜遮盖,在桡侧腕屈 肌肌腱的的桡侧,是 临床触膜脉搏的部位。
脉压的名词解释
![脉压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8562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3.png)
脉压的名词解释脉压是指动脉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差值,通常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
动脉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期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而动脉收缩压则是心脏收缩期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
通过计算这两个数值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脉压的数值。
脉压的大小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状况。
一般来说,脉压越大,说明心血管系统的弹性和紧张程度越好,心脏泵血功能越强。
而脉压过小或过大则可能意味着心血管健康有问题。
首先,脉压过小可能是由心血管功能减弱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动脉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变小,说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脏泵血功能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氧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长期下去,还有可能导致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衰竭。
其次,脉压过大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病变,血管壁逐渐变得硬化、失去弹性。
这样一来,心脏在收缩时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将血液推送到全身,从而导致动脉收缩压升高。
同时,由于血管壁的刚性增加,动脉舒张压也相应增加,使得脉压变大。
脉压过大会给心脏和血管造成额外的负担,增加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
脉压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也可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许多研究表明,脉压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当然,脉压的变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位、情绪等。
因此,对于脉压的解读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干扰。
脉压的测量通常在临床中进行,医生或护士会用血压计来监测病人的血压。
在家庭环境下,人们也可以使用血压计自我测量脉压。
除了定期测量血压,我们还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心血管健康,例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烟酒等不良习惯。
总而言之,脉压是动脉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值的衡量,能够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状况。
脉压过小可能意味着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脉压过大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
通过测量和关注脉压的变化,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心血管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心脏疾病。
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https://img.taocdn.com/s3/m/f7ac80ea172ded630b1cb669.png)
2008-9-2 15:58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1.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
(1)体表投影 取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由此点至胸锁关节引一连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又以甲状软骨上缘为界,下方为颈总动脉,上方为颈外动脉的投影线。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于环状软骨侧方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动脉向后内方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使一侧头部止血。
(2)止血部位 在腕横纹两端同时向深部压迫,可压住桡、尺动脉,使手)止血部位 在手指根部两侧压向指骨,可使手指止血。
9.股动脉
(1)体表投影 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该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搏动。把股动脉压向耻骨上支,可使下肢止血。
10.腘动脉
止血部位 在腘窝中加垫,屈膝包扎,可压迫腘动脉,使小腿和足止血。
11.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中点起,经足背内、外踝中点,至第1跖骨间隙近侧部连一线,此线在踝关节以上为胫前动脉,踝关节以下为足背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长伸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 中医称趺阳脉。向下压迫可减轻足背出血。
(1)体表投影 自胸锁关节到锁骨中点引一条凸向上的弧线,最高点在锁骨上1.2cm.(2)止血部位 于锁骨上窝中点向下压,将动脉压在第1肋上,使肩和上肢止血。
5.腋动脉和肱动脉
(1)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引一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背阔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12.胫后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腘窝稍下方至内踝和跟结节中点的连线。
动脉采血的部位与方法
![动脉采血的部位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11bc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a.png)
动脉采血的部位与方法动脉采血,这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了解它的方式并不复杂。
大家都知道,动脉采血是从动脉中取血,通常用来检查一些关键的健康指标。
说白了,它能告诉我们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事。
那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吧。
一、动脉采血的部位1.1 桡动脉说到动脉采血,首先得提到桡动脉。
桡动脉就位于手腕的内侧,摸到脉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
采血的时候,护士会用手指轻轻压一下,找到动脉的准确位置。
然后,用消毒液擦拭一下,保证干净。
接下来,一针下去,血液就流出来了。
整个过程很快,不用担心,疼痛感也是瞬间的。
桡动脉的优点是,位置好找,血液流动快,结果也能比较准确。
1.2 股动脉再说说股动脉,听起来有点生疏,其实它就在大腿根部。
采血的时候,护士会先让你平躺,确保血流顺畅。
然后,他们会轻轻按压,找到那条大动脉,接下来再用针头采血。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需要大量血液的检查,比如说某些手术前的评估。
虽然这条动脉取血的疼痛感比桡动脉稍微强一点,但医生的手法都很熟练,大家也不要太紧张。
二、动脉采血的适应症2.1 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最常见的就是血气分析了。
血气分析能够告诉我们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平,以及酸碱平衡。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肺部健康、酸碱平衡至关重要。
比如,有些人可能因为呼吸问题,血气分析就能显示出来。
这时候,医生就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
2.2 药物浓度监测除了血气分析,动脉采血还用于药物浓度监测。
有些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特定药物,医生需要知道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才能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
通过动脉采血,医生能精确掌握药物的作用,确保患者安全。
2.3 特殊病理检查有些特殊病理检查也离不开动脉采血。
比如说,对于某些感染、代谢性疾病,医生可能会通过动脉取血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判断。
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原理很简单。
三、动脉采血的方法3.1 准备工作动脉采血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018动脉
![2018动脉](https://img.taocdn.com/s3/m/0032de4c4431b90d6c85c783.png)
②旋肩胛动脉Circumflex scapular a.
--穿三边孔至肩胛区,分布于附近诸肌
★
1. 起、止 2. 分支
(1)胸肩峰动脉Thoracoacromial a. (2)胸外侧动脉 Lateral thoracic a. (3)肩胛下动脉 Subscapular a. (4)旋肱前动脉An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
胸肋关节高度(胸骨角—T4)
T4
--弯向左后方--沿脊柱左侧--转
至脊柱左前方下降
--穿膈主动脉裂孔(T12)入腹 腔
--L4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L4
★
(一)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
主动脉口——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
(二)主动脉弓Arch of aorta
右第2胸肋关节高度 ——T4下缘
②掌深支 Deep palmar arch 在豌豆骨桡侧起自尺动脉。参与形成掌深弓
1. 行程
•于肱桡肌与旋前圆肌间下降——在肱桡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降——绕桡骨 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
1. 行程
•于肱桡肌与旋前圆肌间下降——在肱桡 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降——绕桡骨 茎突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
1.器官外动脉的分布规律。 2.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的行程。 3.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名称。 4.下肢动脉的分布;足底动脉弓的组成;颞浅、面、颈总、 锁骨下、肱、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或压迫止血点。
1 2 3 4
1. 器官外动脉:主干---器官 的动脉 2. 器官内动脉:进入器官后的动脉
2. 摸脉点★
腕关节上方,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模块 第二军医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
颈总动脉 common carotid a.
可以摸到搏动,于环 状软骨水平两侧或胸 锁乳突肌中点前缘处, 正对第6颈椎横突的 动脉结节,可在此处 向后内压迫。
.
颞浅动脉:在外耳门 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摸到 搏动,可在此处压迫止 血。
.
.
桡动脉 radial a.
下段仅被皮肤和筋 膜遮盖,在桡侧腕屈 肌肌腱的的桡侧,是 临床触膜脉搏的部位。
.
股动脉 femoral a.
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位 置表浅,可摸及其搏动, 可将股动脉压向耻骨下支 进行压迫止血。
.
足背动脉:位置表浅, 在踝关节前方,内、外 踝连线中点、mu长伸肌 腱的外侧可触知其搏动, 向深部压迫进行止血。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 绕下颌骨下缘处可以摸 到,可在此处压迫止血。
.
锁骨下动脉 subclavian a.
在锁中点上方的锁骨 上窝处向后.
在肱二头肌内侧 缘比较表浅,可以摸 到其搏动,可在臂中 部将该动脉压向肱骨 以止血。 是测量血压的常用动 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