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易用性PEOU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大綱
01.前言 02.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03.基礎理論 04.量表發展及前測 05.Study 1 06.Study 2 07.結論
2
前言
使用者對於現今資訊技術的接受度如何, 以及應該如何來解釋,這些對於管理資訊 系統的研究以及對於軟體銷售者的相關研 究,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從以前到現在對於預測使用者滿意度的有 效量表的相關資料很少,而使用在實務上 的主觀量測方法卻不具有效度,以前的研 究量測大部份沒有和系統使用的情形具有 高度的相關性。
15
Study 1(三)
多重特質多方法(MTMM)分析總結
16
Study 1(四)
因素效度(主成份分析法、斜交轉軸法)
17
Study 2(一)
利用前測篩選之後,針對最後剩下的問項 來分析。
樣本來源是來自於本身自願參加的40位 Boston大學的MBA學生。
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的調查:使用的 是Chart-Master以及Pendraw(商業繪圖軟 體)這兩種軟體。
多重特質多方法(MTMM)
1.收斂效度:若是使用相同的方式去測量相同構面 的結果,應該具有高度相關MTMM;若是使用不同的 方式去測量相同構面的結果,應該具有次高相關 MTHM。
2.區分效度:若是使用相同的方式去測量不同構面 的結果,應該具有低度相關MTMM;若是使用不同的 方式去測量不同構面的結果,應該具有最低度相關 MTHM。
樣本來源是來自於120位IBM的多倫多 開發實驗室中的工作人員。
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的調查:使 用的是XEDIT文件編輯軟體與PROFS電 子郵件系統這兩種軟體。
回收的問卷總共有112份(回應率為 93%)。
14
Study 1(二)
感知有用性中,兩個軟體達到Cronbach α 為0.97, 而感知易用性中,電子郵件系統為0.86; XEDIT為 0.93。統整兩個數據得到的是Cronbach α 為0.97 和0.91。
◆ 採納創新 (Adoption of Innovations): 主要的內容為在採納創新當中感知易用性 (PEOU)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Tornatzky and Klein,1982)
6
基礎理論(三)
通道配置模式(Channel disposition model)
1.Accessibility(便利性、可操控的、容易的) →PEOU 2.Value (重要性、相關性、有用的、有價值的) →PU (Swanson ,1987)
使用先前測量將感知易用性(PEOU)及感知有 用性(PU)所產生出來的各14個候選的問項, 慢慢刪減到剩下10項左右,以便於增加其 效度。
判斷準則為優先順序與分群。
9
量表發展及前測(二)
感知有用性(PU)的初始問項
10
量表發展及前測(三)
感知易用性(PEOU)的初始問項
11
量表發展及前測(四)
使用者知覺選擇相關通訊科技的產品時, 會有兩項影響產品選擇的基本構面: Ease of use → PEOU Effectiveness → PU (Hauser and Simmie ,1981)
8
量表發展及前測(一)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來列出感知易用性(PEOU) 及感知有用性(PU)所產生出來的各14個候選 的問項。
學歷 :SSTEeVElNfS IInNStTrIToUTdEuOFcTtEioCHnNOLOGY
Computer Science 碩士 Lab : 卓訓榮 老師實驗室 興趣: A.游泳 B.登山 C.桌球 D.電影
E.多媒體設備 F:為朋友理髮 個性: 愛打抱不平,樂觀進取,好結交朋友,
易與人相處,做事積極,重效率‧
1.使用系統時,對於工作績效的增加,覺得有所幫 助的程度。
2.若是覺得使用該系統,工作績效有所增加,也就 是系統的有用性的程度越高,則對於該系統的態 度就會越往正向發展。
4
基礎理論(一)
◆ 從幾個不同的研究得知感知易用性(PEOU) 與感知有用性(PU)是決定了使用者行為的 重要因素。(Schultz and Slevin,1975 . Robey,1979)
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出一份新的量表, 並且驗證其有效度。
3
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1.使用系統時,所感受到的容易程度。
2.若是覺得學習該系統越容易時,對學習系統的態 度就會越往正向發展,也越容易接受該系統。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PU)
◆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 類似於感知易用性,主要的內容是為了要 去判斷是否有所能力或者是否有所動機去 執行某個任務。(Bandura,1982)
Self-efficacy theory → PEOU
Outcome → PU
5
基礎理論(二)
◆ 成本效益範例(Cost-benefit Paradigm): 主要的內容為人們選擇各種決策策略的認 知權衡之間的努力,需要採用的策略和質 量(精度)的判決結果。(Beach and Mitchell,1978)
Cronbach α 感知易用性=0.94;感知有用 性=0.98
感知有用性(PU)的前測結果
A為工作效率 B為時間及生產力的節省 C為學習系統對工作的重要性
12
量表發展及前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
感知易用性(PEOU)的前測結果
A為身體的勞力 B為心理的勞力 C為容易學習的程度
13
Study 1(一)
利用前測篩選之後,針對最後剩下的 10個問項來分析信度、收斂效度、區 分效度以及因素效度。
資訊報告的評估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reports)
1.Perceived Usableness → PEOU 2.Perceived Importance →PU (Larcker and Lessig ,1980)
7
基礎理論(四)
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主 要的內容為在這類的相關研究當中,會將 研究的重要焦點都放在感知易用性(PEOU) 的設計考量上。
大綱
01.前言 02.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03.基礎理論 04.量表發展及前測 05.Study 1 06.Study 2 07.結論
2
前言
使用者對於現今資訊技術的接受度如何, 以及應該如何來解釋,這些對於管理資訊 系統的研究以及對於軟體銷售者的相關研 究,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從以前到現在對於預測使用者滿意度的有 效量表的相關資料很少,而使用在實務上 的主觀量測方法卻不具有效度,以前的研 究量測大部份沒有和系統使用的情形具有 高度的相關性。
15
Study 1(三)
多重特質多方法(MTMM)分析總結
16
Study 1(四)
因素效度(主成份分析法、斜交轉軸法)
17
Study 2(一)
利用前測篩選之後,針對最後剩下的問項 來分析。
樣本來源是來自於本身自願參加的40位 Boston大學的MBA學生。
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的調查:使用的 是Chart-Master以及Pendraw(商業繪圖軟 體)這兩種軟體。
多重特質多方法(MTMM)
1.收斂效度:若是使用相同的方式去測量相同構面 的結果,應該具有高度相關MTMM;若是使用不同的 方式去測量相同構面的結果,應該具有次高相關 MTHM。
2.區分效度:若是使用相同的方式去測量不同構面 的結果,應該具有低度相關MTMM;若是使用不同的 方式去測量不同構面的結果,應該具有最低度相關 MTHM。
樣本來源是來自於120位IBM的多倫多 開發實驗室中的工作人員。
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的調查:使 用的是XEDIT文件編輯軟體與PROFS電 子郵件系統這兩種軟體。
回收的問卷總共有112份(回應率為 93%)。
14
Study 1(二)
感知有用性中,兩個軟體達到Cronbach α 為0.97, 而感知易用性中,電子郵件系統為0.86; XEDIT為 0.93。統整兩個數據得到的是Cronbach α 為0.97 和0.91。
◆ 採納創新 (Adoption of Innovations): 主要的內容為在採納創新當中感知易用性 (PEOU)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Tornatzky and Klein,1982)
6
基礎理論(三)
通道配置模式(Channel disposition model)
1.Accessibility(便利性、可操控的、容易的) →PEOU 2.Value (重要性、相關性、有用的、有價值的) →PU (Swanson ,1987)
使用先前測量將感知易用性(PEOU)及感知有 用性(PU)所產生出來的各14個候選的問項, 慢慢刪減到剩下10項左右,以便於增加其 效度。
判斷準則為優先順序與分群。
9
量表發展及前測(二)
感知有用性(PU)的初始問項
10
量表發展及前測(三)
感知易用性(PEOU)的初始問項
11
量表發展及前測(四)
使用者知覺選擇相關通訊科技的產品時, 會有兩項影響產品選擇的基本構面: Ease of use → PEOU Effectiveness → PU (Hauser and Simmie ,1981)
8
量表發展及前測(一)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來列出感知易用性(PEOU) 及感知有用性(PU)所產生出來的各14個候選 的問項。
學歷 :SSTEeVElNfS IInNStTrIToUTdEuOFcTtEioCHnNOLOGY
Computer Science 碩士 Lab : 卓訓榮 老師實驗室 興趣: A.游泳 B.登山 C.桌球 D.電影
E.多媒體設備 F:為朋友理髮 個性: 愛打抱不平,樂觀進取,好結交朋友,
易與人相處,做事積極,重效率‧
1.使用系統時,對於工作績效的增加,覺得有所幫 助的程度。
2.若是覺得使用該系統,工作績效有所增加,也就 是系統的有用性的程度越高,則對於該系統的態 度就會越往正向發展。
4
基礎理論(一)
◆ 從幾個不同的研究得知感知易用性(PEOU) 與感知有用性(PU)是決定了使用者行為的 重要因素。(Schultz and Slevin,1975 . Robey,1979)
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出一份新的量表, 並且驗證其有效度。
3
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1.使用系統時,所感受到的容易程度。
2.若是覺得學習該系統越容易時,對學習系統的態 度就會越往正向發展,也越容易接受該系統。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PU)
◆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 類似於感知易用性,主要的內容是為了要 去判斷是否有所能力或者是否有所動機去 執行某個任務。(Bandura,1982)
Self-efficacy theory → PEOU
Outcome → PU
5
基礎理論(二)
◆ 成本效益範例(Cost-benefit Paradigm): 主要的內容為人們選擇各種決策策略的認 知權衡之間的努力,需要採用的策略和質 量(精度)的判決結果。(Beach and Mitchell,1978)
Cronbach α 感知易用性=0.94;感知有用 性=0.98
感知有用性(PU)的前測結果
A為工作效率 B為時間及生產力的節省 C為學習系統對工作的重要性
12
量表發展及前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
感知易用性(PEOU)的前測結果
A為身體的勞力 B為心理的勞力 C為容易學習的程度
13
Study 1(一)
利用前測篩選之後,針對最後剩下的 10個問項來分析信度、收斂效度、區 分效度以及因素效度。
資訊報告的評估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reports)
1.Perceived Usableness → PEOU 2.Perceived Importance →PU (Larcker and Lessig ,1980)
7
基礎理論(四)
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主 要的內容為在這類的相關研究當中,會將 研究的重要焦點都放在感知易用性(PEOU) 的設計考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