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7《春秋》 《国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春秋》《国语》
一、《春秋》
1、《春秋》的有关常识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
《春秋》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
2、《春秋》记事的特点:
A、《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
每记一事,只寥寥数语,不带什么文学色彩。但它的语言简练明白,遣词造句都很讲究。
如僖公十六年载“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简洁明了,错落有致,比起佶屈聱牙的《尚书》,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B、《春秋》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用语和行文寄予褒贬爱憎裁定是非曲直。对僭号称王的吴楚之君,即贬称为“子”,凡悖礼作乱,以下杀上者,都斥之为“弒”。
二、《国语》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作,但现在看来,大概是战国早期人根据所掌握的各国史料所编订。
由于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记载的史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有些内容与《左传》相重合。实际上,《左传》与《国语》两书各成体系,作者也不是一人。
1、《国语》的思想特征
由于史料来源不一,《国语》的内容也颇为庞杂。总起来看,其思想倾向近于儒家,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作者大力提倡代表周代社会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礼。书中记载了很多重礼的言论,如“夫礼,国之纪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晋语四》),“夫礼,所以正民也”(《鲁语上》)等等。
国君的品德修养也受到高度重视。有的篇章提出:“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晋语六》),“国大而有德者近兴”(《郑语》)。
在日益加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更加认识到民的重要作用,神虽然仍旧受到崇敬,但其地位已逐渐下降。
2、《国语》的写作特点
A、《国语》侧重记载那些与治乱兴衰有关的言论,寄寓历史教训。其语言朴素自然,接近于日常口语。论者往往广泛征引譬喻,侃侃而论,形成了婉而多讽,平实而剀切的文章风格。
如《晋语八》“叔向贺贫”一节,叔向发表了一番议论:当年栾武子贫而有德,国家赖以为安,其子孙也受到庇护;郤邵子富而无德,“侍其富宠,以泰于国”,结果“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国语》中还有些人物对话写得风趣生动,情态宛然。
如《晋语四》记晋公子重耳“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指子犯)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
C、《国语》不以记事见长,但作者在记言时往往用简略的语言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形成首尾完整的故事,又善于通过简要的叙述,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
如《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D、《国语》中还有一些章节,在记实的基础上有一些增饰。
如《晋语》记骊姬谗害太子申生,以及晋诸公子争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其中骊姬深夜向晋献公进谗言和优施为骊姬说里克等处,描绘当时的情景细致入微,显然带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