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将CO2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物质的吸附性质将CO2分离出来,而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物理吸附法主要利用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对CO2进行吸附。

常用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

这些吸附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能够有效地吸附CO2。

在物理吸附过程中,CO2与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或范德华力,从而被固定在吸附剂表面或孔隙中。

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CO2的脱附。

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来实现脱附。

目前常用的化学吸附法是氨吸收法和胺吸收法。

氨吸收法是利用氨与CO2发生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然后通过加热脱附出CO2。

胺吸收法则是利用胺类化合物与CO2发生反应生成胺盐,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脱附出CO2。

这些化学吸附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好的特点,可以实现大规模CO2的脱附。

除了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还有一些新型的二氧化碳脱附方法正在研发中。

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多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型吸附剂来实现CO2的脱附。

这些新型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还有一些其他的二氧化碳脱附技术,如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冷凝法是利用低温将CO2冷凝成液体,然后通过蒸发或压力释放将其脱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薄膜的选择性透气性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还原为其他有价值的化合物,从而实现脱附。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是控制和减少CO2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

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以及其他新型脱附技术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以提高CO2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分离二氧化碳中的应用1.前言在环保、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一直是重要的工艺。

从工业废气中脱除二氧化碳,可以减少燃烧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在天然气净化过程,脱除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可以提高天然气热值,同时减少输送管道的腐蚀。

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工艺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

化学吸收法是工业上脱除二氧化碳最成熟的工艺,常用的吸收剂一般是有机胺类的水溶液。

化学吸收法适用于处理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的情况,但化学吸收法中吸收剂再生需要消耗大量的外界供热,同时常用的胺类吸收剂存在设备腐蚀问题,针对化学吸收法存在的缺陷,膜技术具有装置简单紧凑、能耗低、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等优点,研究人员已在积极研究用膜技术脱除CO2。

2.膜分离CO2技术对于能够有效分离捕集CO2的膜材料,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即:1)高CO2渗透性;2)高选择性;3)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4)抗塑化;5)抗老化;6)材料价格便宜;7)材料易加工。

目前仅有少数膜材料其选择性很高,而且通常高选择性膜材料其渗透性低。

目前研究CO2分离的膜材料主要为聚酰亚胺膜、载体促进传递膜、混合基质膜、碳分子筛膜、PEO (聚环氧乙烷)膜和中空纤维膜。

2.1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是研究最广泛的膜材料,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高CO2渗透性、便于成膜。

一些聚酰亚胺特别是耦合六氟二酐(6FDA)基团的聚酰亚胺具有高的CO2溶解性和选择性。

这主要是因为-CF3基团增加了分子链的刚度,增大链段转动的空间位阻,降低分子链间堆积密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气体的渗透性。

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增强聚酰亚胺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方面的研究,尤其关注通过改变聚酰亚胺结构来增强扩散系数的研究。

图1为聚酰亚胺膜与其他膜材料分离CO2/CH4的性能比较,可以看出一般膜材料的选择性高时其渗透性低,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远胜于其他膜材料。

另一种引起相当多研究的聚酰亚胺是商业聚酰亚胺,Matrimid5218。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6 工艺流程
甲醇 原料气
半贫液 H2S尾气
CO+H2
氨冷
闪蒸
第一吸 收塔
再沸器
H2S再 生塔
CO变换 CO2
甲醇
净化气
富液
氨冷
氮气
气提再 生塔
第二吸 收塔
二、碳酸丙烯酯法
(一)特点:
1 碳酸丙烯酯是具有一定极性的有机溶剂,对二氧化碳、硫化氢
等酸性气体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氢、氮、一氧化碳等气体在其
4 流程配置原则
保证净化气指标:H2S\CO2
吸收系统 降温系统
保证溶液循环使用:


再生系统

减 压 再 生
净 化 气



热量移出
保证低温








空 气
蒸 气
保证回收二氧化碳的纯度 保证硫化氢满足后工序要求 合理用能 注意溶液中水分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安全措施
5 主要工艺条件 吸收压力 吸收温度 溶液最小循环量和吸收塔液气比 净化气二氧化碳含量 再生条件
CO
0.01
N2
3、因H2\N2溶解能力小,损失小。
H2
0.001
-60 -40 -20
0 20 40

各种气体在甲醇中溶解度系数
3.3 二氧化碳的脱碳—物理方法
低温甲醇洗涤法的特点 可脱除H2S、COS、CS2、RSH、CO2 、HCN、NH3、NO、H2O等 净化度高, H2S<0.1cm3/m3 ,CO2<10cm3/m3 可选择性脱除 H2S,CO2 甲醇热稳定性好,不降解,不起泡,损耗少 和最终净化的液氮洗涤匹配节省投资和动力消耗 流程长、再生复杂,有毒。

化学工艺学二氧化碳的脱除

化学工艺学二氧化碳的脱除

化学工艺学二氧化碳的脱除
二氧化碳脱除是指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气流或废气中去除的过程,常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处理废气。

常见的二氧化碳脱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吸收法:利用一种吸收剂(如氨水或胺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使二氧化碳与吸收剂发生反应生成溶液中的碳酸盐。

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将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释放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气体。

2.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性质将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

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等优点,适用于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气体。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二氧化碳分子,将其从气流中去除。

吸附剂在吸附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需要再生,通常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将吸附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

4. 生物脱除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如藻类、细菌等)对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通过培养这些微生物并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其吸收和消化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广泛、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

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选择适合的二氧化碳脱除方法,并结合其他工艺进行处理。

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原理

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原理

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原理
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过程,将二氧化碳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一种常用的精制剂是氨基化合物,如胺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与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能力,可以与二氧化碳形成化学络合物。

当气体混合物通过精制剂床时,胺类化合物能够吸附二氧化碳,从而将其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

随后,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法,可以将吸附的二氧化碳从精制剂中释放出来,使其得以回收或储存。

另一种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利用物理吸附过程,如压力摩尔吸附。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使精制剂对二氧化碳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吸附能力。

当气体混合物通过精制剂床时,二氧化碳会被吸附在精制剂表面上,而其他气体成分则不被吸附。

随后,通过减压或加热等方法,可以将吸附的二氧化碳从精制剂中释放出来。

精制剂脱二氧化碳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的特性,使精制剂能够选择性地吸附和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有效分离。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第八组
主讲:
1.二氧化碳的脱除
• 一氧化碳变换过程时,生成更多的CO2, 其含量可高达28%~30%。因此也需要脱 除CO2,回收的CO2可加以利用。脱除二氧 化碳的过程通常简称为脱碳。 • 国内外各种脱碳方法多采用溶液吸收剂来 吸收CO2,根据吸收机理可分为化学吸收 和物理吸收两大类。近年来出现了变压吸 附法、膜分离等固体脱除二氧化碳法。 • 方法一般有:1化学吸收法、2物理吸收
MDEA法脱碳
1.2 物理吸收法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物理吸收法主要有冷 甲醇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和碳酸丙烯 酯法。物理吸收法在加压(2~5MPa) 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吸收CO2,溶液的再 生靠减压解吸,而不是加热分解,属于 冷法,能耗较低。
1.2.1物理吸收剂的选择
此法选择性较差,且仅采用降压闪蒸再 生,CO2回收率不高,但能耗低一般在合 成氨场使用. 按操作温度分为:常温吸收与低温洗涤法. 低温甲醇洗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气体净化度高,甲醇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 定性好.可以串联液氮洗涤,是冷却净化流 程的优化选择.
反应速率 常温下,纯碳酸钾水溶液与二氧化碳
的反应速率较慢,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活化剂的加入改变碳酸钾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 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本菲尔特法采用的活化剂为DEA。 (2)碳酸钾溶液对其他组分的吸收 (3)溶液的再生及再生度 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应进行再生以使溶液循 环使用。 溶液中总二氧化碳物质 的量 再生度 fc= 溶液中总氧化钾物质的 量
1.1.2本菲尔特法脱碳的工艺流程
热钾碱液吸收CO2
本菲尔特脱碳工艺流程
1.1.3本菲尔特法脱碳的工艺条件
溶液的组成 脱碳溶液中吸收组分为碳酸钾。为减 轻碳酸钾溶液对设备的腐蚀,大多以偏钒酸盐作 为缓蚀剂。 吸收压力 提高吸收压力,可以增加吸收推动力, 减少吸收设备的体积,提高气体净化度。 吸收温度 提高吸收温度可以使吸收速率系数加 大,但却使吸收推动力降低。 溶液的转化度 再生后贫液、半贫液的转化度大小 是再生好坏的标志。 再生温度和再生压力 再生过程中,提高溶液的温 度可以加快碳酸氢钾的分解速率,对再生有利。 由于再生出来的二氧化碳要送到下一个工段继续 加工使用,通常再生压力略高于大气压力,一般 控制在0.12—0.14MPa。

合成氨原料气(变换气)的脱CO2

合成氨原料气(变换气)的脱CO2
合成氨原料气(变换气)的脱CO2
化工 0913——18 倪娟
一.工艺物料的相关信息
1、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
2. 炸药(NH3 HNO3 硝酸铵等) 3. 化纤及塑料(己内酸胺、尼龙6单体、己二胺、丙烯腈等) 4. 致冷剂
1. 最大用途为氮肥(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等),占总产量的85%
②变换
用煤或烃生产出的气体都含有相当量的CO,如固体 燃料制得的半水煤气含28%-31%,气体烃蒸汽转化 法含15%~18%,重油气化法含46%左右。CO对氨 合成催化剂有毒害,必须除去。变换利用水蒸气把 CO变换为H2和易清除的CO2,同时又制得了所需的 原料气H2。其反应为: CO + H2O(g)= CO2 + H2 Δ H0= -41 kJ·mol-1
5. 其他(磺胺类药物、维生素、氨基酸等
2、合成氨的原料及原则流程
制取氨用的氮氢混合气。氢气主要由天然气、石脑油、重质油、煤、 焦炭、焦炉气等原料制取.工业上通常先在高温下将这些原料与水蒸 气作用制得含氢、一氧化碳等组分的合成气。这个过程称为造气。 由合成气制氢,是氮氢混合气中氢的主要来源。合成气中含有的硫 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及水蒸气等都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有害, 需在氨合成前除去,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与水蒸气作用生成氢 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一氧化碳变换。习惯上把脱除硫化合物的 过程称脱硫;脱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脱碳。残余的少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残余水蒸气则在最后除去。氨合成用氮的来源,是在制 氢时直接加入空气,或在合成前补加纯氮气。制取纯净的氮氢混合 气时,原料不同,原料气净化方法也不同。
③脱硫
主要是H 2 S,其次是CS 2 ,硫氧化碳(COS),硫醇(RSH) 等有机硫。其含量取决于原料的含硫量及加工方法. 以 煤为原料,原料气中H2S含量一般为2~3gH2S对设备和管道有腐蚀作用,使变换及合成系统 的催化剂中毒,还使铜洗系统的低价铜生成硫化亚铜 沉淀,增加铜耗。

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新能源技术-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前言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对于人类而言并不陌生,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人和动物呼吸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本来是一种符合生态平衡的循环。

然而在近几十年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温变暖,使得人们不断地将视线投向二氧化碳问题。

一、二氧化碳问题与对策分析1.二氧化碳碳循环是碳通过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变化和传递的总过程,它是任何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碳在生物圈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碳,而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00370%。

而近年来,人类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280*10^8t,是植被和土壤呼吸及海表交换排入大气的CO2平均自然流通量(总量约为5500*10^8t)的5%。

大气中CO2总量的变化由排放和吸收量之间的净平均差额决定,而不是各流量本身。

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2万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250年增长了31%,其中最近几十年更是如图1所示,成指数形式在增长。

图1而对于CO2含量的攀升,化石燃料的使用占据了总排量的70%~90%。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石油化工,煤化正、天然气化工、电厂、钢铁厂、汽车所使用的燃料几乎都是化石燃料,而在燃烧过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将转变为二氧化碳并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据估,它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将从2002年的236亿吨增加到2030年的380亿吨,28年间将净增150亿吨,这也是目前环境问题的焦点所在。

2.二氧化碳问题---温室效应由于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工业和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日增加,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工业化开始后的150年内,浓度已经由280ppm上升到379ppm,使得过去一个世纪内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

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能源政策与环境管理中的热点之一。

化石燃料在燃烧会产生CO2 和H2O,其中CO2 可溶解在雨水、江河、湖泊和海洋里,也可以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等。

合成氨工序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

合成氨工序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

合成氨工序中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嘿,咱今儿来聊聊合成氨工序里那个二氧化碳的脱除方法。

你说这二氧化碳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在合成氨的过程中老捣乱,得想法子把它给弄出去。

先来说说物理吸收法吧,这就好比是用一个大网去捞鱼。

它利用一些溶剂对二氧化碳有特别的亲和力,把二氧化碳给“网”住,让它乖乖地从合成氨的队伍里出来。

这种方法就像是个聪明的猎手,精准地抓住目标,而且还能把溶剂回收再利用,多划算呀!还有化学吸收法呢,这就像是一场化学反应的奇妙之旅。

通过一些化学试剂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把它变成其他的物质,从而实现脱除。

就好像是给二氧化碳施了个魔法,让它变了个样儿。

再说说吸附法吧,这就像是给二氧化碳找了个特别的“家”。

用一些有吸附能力的材料,把二氧化碳吸附在上面,等需要的时候再把它放出来或者处理掉。

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是给二氧化碳安排了一个专属的小房间。

那这些方法都有啥优缺点呢?物理吸收法操作简单,但是对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可能没那么强。

化学吸收法效果好,但有时候反应过程可能会有点复杂。

吸附法呢,比较灵活,可有时候吸附材料的容量有限呀。

咱举个例子吧,就好比要从一堆糖果里把红色的糖果挑出来。

物理吸收法就像是用个大筛子,把大部分糖果都筛一遍,可能会混进去一些其他颜色的;化学吸收法呢,就像是有个专门识别红色糖果的机器,精准度高,但机器可能会出故障;吸附法就像是用个粘性的板子,把红色糖果粘上去,但板子能粘的数量有限呀。

在实际应用中,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就像你去买衣服,得看场合、看喜好、看身材来挑呀。

不能说随便拿一件就走,那可不行。

所以呀,合成氨工序中二氧化碳的脱除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

得好好研究,好好琢磨,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才能让合成氨的过程更顺利,产品质量更高。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二氧化碳的脱除,它关系到整个合成氨的成效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二氧化碳脱除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二氧化碳脱除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二氧化碳脱除方法的分析与比较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排放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程度。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二氧化碳脱除方法。

本文将对目前常见的二氧化碳脱除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

第一种方法是植树造林。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换为氧气。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增加氧气的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但是植树造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也有差异。

因此,仅仅依靠植树造林无法快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第二种方法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

碳捕集是指将二氧化碳从燃烧排放物或工业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封存是指将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安全地存储在地下。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复杂的设备。

另外,二氧化碳的封存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地下储存的二氧化碳可能会泄漏出来,导致环境和健康问题。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海洋吸收二氧化碳。

海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利用海水的碱性来吸收并转化为碳酸盐,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然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也会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种方法是利用生物吸收二氧化碳。

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生长过程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和生态保护等领域。

然而,生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受到生长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并且在大规模应用时也存在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综上所述,目前常见的二氧化碳脱除方法包括植树造林、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利用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利用生物吸收二氧化碳。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为了更有效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同时还需要研发更先进、更可持续的二氧化碳脱除技术。

二氧化碳的脱除

二氧化碳的脱除
项目四 二氧化碳的脱除
一、概述
粗煤气经一氧化碳变换后,变换气中除氢和氮外,还有二氧化碳、一氧 化碳和甲烷等组分,其中以二氧化碳含量最多。二氧化碳既是后续变换 气应用的化工过程中各种催化剂的毒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用作 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原料,以及食品饮料工业的原料等。因此 二氧化碳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章 儿童舞蹈创编
第一节 儿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的创编 第二节 儿童表演舞的创编
第一节 儿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的创编
一、儿童律动 律动是儿童所喜爱的音乐活动之一,它以音乐为基础,以
模仿为标志为手段。通过艺术特殊的美感作用,可以使儿童 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蹈提高儿童对自然事物的艺 术表现能力。律动教学是幼儿园对儿童进行节奏训练的一门 主课,不仅给儿童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他们的心灵和情操。 律动的内容可以是单一动作的模仿,也可以是几个动作的 组合;还可以让儿童在音乐伴随下,全身心地投入活动气氛中 ,按自己的想象,根据音乐的特点,编出各种动作。在这种 欢乐的气氛中,可以很好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 儿园的律动活动,是为了配合唱歌、音乐游戏和舞蹈学习而 选择的;
律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 1)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小鸟飞、小兔跳、鸭子走、蝴蝶
飞、小熊跳、小鱼游、大象走等。 (2)模仿交通工具 飞机飞行、开汽车、开火车等。 (3)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 划船、播种、收割、摘果子、种
萝卜等。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洗脸、刷牙、梳头、敲锣、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四 二氧化碳的脱除
1.基本原理 碳酸钾水溶液吸收CO2的过程为:气相中CO2扩散到溶液界面; CO2溶解

水洗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原理

水洗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原理

水洗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原理
水洗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水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大于其他气体的特性。

二氧化碳可以在水中溶解生成碳酸,通过将气体与水进行接触,二氧化碳会从气体相传递到液相中,从而实现脱除的目的。

水洗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使用水淋浴、水喷淋、水溶液喷洒等。

在这些过程中,水以细小的水滴形式与气体接触,增加了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溶解度和传质速率,能够更有效地脱除二氧化碳。

此外,水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水的温度和pH值来提高溶解度和传质效率。

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和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更高,所以可以通过控制水的温度和pH值来优化脱除二氧化碳的效果。

总的来说,水洗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水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接触和溶解的方式将二氧化碳从气体中转移到液体中,达到脱除的目的。

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

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

天然气脱二氧化碳工艺
一、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常见的脱二氧化碳工艺,它是利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将二氧化碳从吸收剂中释放出来,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除。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大量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较高的脱除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常用的吸收剂有醇胺、聚乙二醇等。

二、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吸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度。

吸附法可以用于深度脱除二氧化碳,并且可以回收利用二氧化碳。

三、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利用膜的渗透性来分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常用的膜材料有聚合物、陶瓷等。

膜分离法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选择性透过,并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四、化学反应法
化学反应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化合物,如甲酸、尿素等。

常用的化学反应剂有醇胺、碱等。

化学反应法具有较高的脱除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但需要较长的反应时
间和较高的反应温度。

粗原料气的净化—二氧化碳的脱除(合成氨生产)

粗原料气的净化—二氧化碳的脱除(合成氨生产)

各种改良热钾碱法脱碳
CO2在苯菲尔溶液中的吸收过程,其传质机理属于化学吸收范围,即 速度较慢的化学反应是整个吸收过程的控制步骤。CO2吸收及其再生的过 程可用如下可逆反应式表示:
CO2(g) K2CO3+CO2(l) +H2O
2KHCO3
(1-1)
由于受反应速度的限制,气体中CO2与溶液中K2CO3的反应速度较慢。 为了加快CO2在K2CO3溶液中的吸收速度,通常在K2CO3溶液中又添加了 一种催化剂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或R1R2NH,简称为DEA )。
不同原料制氨需要脱除的二氧化碳量差别很大。
不同原料和制气方法需脱除的CO2 的量
脱碳目的
由上表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氨时,脱除的CO2量仅为以渣油或煤为 原料的1/2至1/3左右。对生产尿素而言,分别用天然气、渣油为原料的 合成氨厂,在选择脱碳方法时,前者应采用二氧化碳回收率高的,而后者可 采用回收率稍低的,但应满足尿素生产对CO的需求。对生产碳酸氢铵的合 成氨厂,则不论采用何种原料,二氧化碳量都嫌不足,这就是中国一些中、 小型氨厂存在氨剩余的原因。
上(1-1)式是一可逆反应。假定气相中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符合亨利定律,则由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和气液相平衡关系式可得:
c KHCO
2
p
3
c CO 2
K H
K CO
W
23
p — 气相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分压,MPa CO 2
K —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W
, , — 分别为碳酸氢钾 、 碳酸钾、 水的活度系数 ;
碳酸钾溶液对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吸收:
(a)加入活化剂DEA(2,2—二羟基二乙胺) 加入DEA改变机理,反应速度提高10-100倍。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经变换的原料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和纯碱的重要原料。

原料气在进合成工序前,必须将二氧化碳清除干净。

因此,合成氨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脱除及其回收利用具有双重目的。

习惯上,将二氧化碳的脱除过程称为脱碳。

目前,脱碳多采用溶液吸收法。

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分为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两类。

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而被除去,常用的有改良热钾碱法、氨水法和乙醇胺法。

物理吸收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比氢气、氨气在吸收剂中溶解度大的特性,用吸收的方法除去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常用的有低温甲酵法、聚乙二酵二甲醚法和碳酸丙烯酯法。

(l)改良热钾碱法改良热钾碱法也称本菲尔法,该法采用热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K2CO3+CO2+H2O = 2KHCO3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应进行再生以使溶液循环使用,再生反应为2KHCO3 = K2CO3+H2O+CO2↑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回收利用。

加压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吸收在加压下操作;减压加热利于二氧化碳的解吸,故再生过程是在减压和加热的条件下完成的。

吸收溶液中,除碳酸钾之外,并有活化剂二乙醇胺,并加有缓蚀剂偏钒酸钾、消泡剂聚醚或硅酮乳状液等。

近几年,美国UOP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取代二乙醇胺的新活化剂ACT-l。

(2)聚乙二酵二甲醚法也称谢列克索法,属于物理吸收。

聚乙二醇二甲醚能选择性脱除气体中的COz和H2S,无毒,能耗较低。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将此法用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工厂采用。

中国南化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同类脱碳工艺(NHD净化技术)在中型氨厂试验成功,NHD溶液吸收c0.和H.S的能力均优于国外的Selexol溶液,而价格便宜,技术与设备全部国产化。

低温甲醇洗

低温甲醇洗

低温甲醇洗涤法(简称甲醇洗)脱除二氧化碳一、概述粗煤气经一氧化碳变换后,变换气中除氢外,还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组分,其中以二氧化碳含量最多。

二氧化碳既是后续变换气应用的化工过程中各种催化剂的毒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用作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原料,以及食品饮料工业的原料等。

因此二氧化碳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传统上一般采用湿法,即溶液吸收法较多,但近年来干法脱碳得到了很大发展。

按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原料可以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两大类。

物理吸收法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的特性来实现的。

吸收后的溶液可以有效地用减压闪蒸使大部分二氧化碳解吸。

物理吸收中,吸收剂的吸收容量随酸性组分分压的提高而增加。

因此,溶液的循环量基本上与气体中酸性组分的含量无关,而与原料气量及操作条件有关。

操作压力提高,温度降低,则溶液循环量减少;不同溶剂的吸收容量与气体中二氧化碳分压间的关系,即气液平衡曲线如图5-20所示。

123456780468510平衡分压p /M P a 吸收容量C/(kmol/m 3)图5-20 不同溶剂中CO 2的平衡曲线1-H 2O(30℃); 2-N-甲基吡咯烷酮(110℃);3-甲醇(-15℃);4-甲醇(-30℃);5-热碳酸钾溶液(110℃);6-环丁砜(50℃);7-2.5mol/LDEA(50℃);8-3mol/L Amisol DETA低温甲醇洗工艺是20世纪50年代由德国鲁奇(Lurgi)公司林德公司(Linde)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原料气净化方法。

1960年以后随着渣油和煤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装置的出现和发展,低温甲醇洗涤技术在制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1.低温甲醇洗涤法的主要特点。

图5-28 各种气体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溶解度系数/(m o l /m 3·105P a )(1)低温甲醇洗涤法可以脱除气体中的多种组分。

在-30~-70℃的低温下,甲醇可以同时脱除气体中的H2S、COS、RSH、C4H4S、CO2、NH3、NO以及石蜡烃、芳香烃、粗汽油等组分,并可同时使气体脱水、所吸收的有用组分可以在甲醇再生过程中回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m3/h 脱气(CO2)一级膜系统
1、工艺介绍
气体传送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即水中的溶解性气体浓度和液体上面所接触的这些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即亨利定律,图1)。

亨利
系数
温度
图.1: 亨利定律: P 1 = H 1 · X 1; P 1 = 气体分压, H1 = 亨利系数, X 1 =
溶解性气体浓度.
1.1 脱气膜工艺
待脱气的纯水在中空纤维膜的内侧流动,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施加真空抽吸,同时辅以小量的空气吹扫。

施加真空抽吸和气体吹扫的目的是为了将膜外的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至几乎为零。

由于分压不同,因此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分压也就降到几乎为零。

气相和液相总是要趋向动态的溶解平衡点。

又由于在气相中含二氧化碳量很少,因而液相中的二氧化碳就不断由液相向膜外侧的气相移动,并由吹扫气体和真空抽吸带走。

这就降低了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1.2 脱气膜介绍
规格型号:8040
膜面积:100 m2
处理量:Q=65m3/h
材质:聚丙烯
数量:32支(一级)
产地:杭州
2、进出水指标
进水:业主提供的水质指标,进水压力<0.2MPa 出水:二氧化碳含量<3ppm
设计水量:65m3/h
3、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名称规格和型号单位数量
单价合价
生产厂

备注(万元)(万元)
一脱气膜单元
1 脱气膜元

8040 PP 支32 0.5 16
共计:16万元
二辅助设备
1
机架2600*2100*1600mm,不锈

套 1
2 增压泵流量:85m3/h
台 1
如水压大

0.2MPa,
此泵可省
去。

扬程:20m
功率:7.5KW
3 水环真空

流量:260m3/h,
台 1
配气液分
离器极限真空度<-0.098MPa
功率:7.5KW
4 精密滤器 65m3/h,立式圆筒形台 1
5 原水池50m3个 1
6 阀门电动阀:产水阀/真空阀/
循环阀
批 1 手动阀:产水阀/真空阀/
循环阀
批 1
7 仪表
真空表-0.1~0MPa,Y=60 只 1
流量计各种规格批 1
8 控制系统PLC+触摸屏套 1
9 本体管道各种规格批 1 三其它
1 安装辅材批 1
4、占地面积、重量和电源、气源条件
(1)机架占地需要占地面积:2.6 m×2.1m=5.46m2。

(2)电源条件:380V,50Hz,总功率为15KW。

(3)气源条件:进空气压力:<0.05MPa,流量:1 m3/h*支,共需32 m3/h。

5、系统操作及维护
5.1控制原理
脱气系统有两种操作模式:(1)自动(2)手动
(1)自动:在操作界面直接点击运行按扭,即自动运行。

(2)手动:在手动操作模式下,系统依操作者设定执行运转,当系统发生超出预定值时,系统无法提供自动停机保护功能,因此正常运转时不建议使用此模式。

(注:手动操作时遵循先开阀再开泵的原则启动系统)
5.2脱气装置运行步骤
最开始的启动为手动运行,当手动运行满足要求后,可转为自动运行。

手动运行基本步骤如下:
(1)设备启动,检查精密滤器滤袋是否安装完好。

(2)管路密封性检查及冲洗管路。

(3)检查原水箱(池)水位,打开进水阀、出水阀,再启动增压泵,并调整增压泵出口阀门,达到设计流量值,冲洗3分钟。

(如果原水是RO设备出水,未设水箱的话,开机前只需检查阀门状态)
(4)打开循环阀,调整出水流量到设计值;再打开真空泵补水阀,补水流量在2L/min左右,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泵;打开进气阀,调节进气压力≤0.05MPa,气量约为1m3/h•支膜,系统开始运行。

运行4分钟后或者根据出水二氧化碳值关闭循环阀,系统开始运行。

(5)手动关闭系统:先关闭进气阀,再停止真空泵及增压泵,最后关闭真空阀、
真空泵补水阀、进水阀、出水阀,系统停止。

5.3脱气膜装置停止和维护
5.3.1 DGM 装置停机
(1)组件如短期停用(30天内),放空膜组件中的积水,关闭阀门即可。

(2)组件如长期停用(30天以上),把液体排空,然后充入氮气,直至充满,然后关闭阀门。

注意:在准备装置长时间停机过程中,控制柜输出电源必须关闭。

并且输入电源也应处于关闭状态。

5.3.2 DGM 装置化学清洗
DGM 装置可能由于运行时间的累积,水质的波动等原因,膜发生污染现象,膜的污染有金属离子污染、有机物污染、以及微生物污染。

金属离子污染可以用2%的HCL 或柠檬酸进行浸泡1小时进行清洗,有机物的污染可以用2%的氢氧化钠浸泡2小时进行清洗,微生物的污染可以用0.1%的次氯酸钠浸泡2小时进行清洗。

注意:严禁用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乙醇清洗脱气膜。

清洗方法及步骤:
清洗流量与设计值相同,清洗方向与运行方向一致。

步骤 描述 药液 时间 1 冲水/直接排放 常温水 5分钟 2
碱循环冲洗
1~2%NaOH ,常温
90-120分钟
清洗泵
清洗药箱

气膜
排空口
压力表
压力表
流量表
过滤器5µm
3 排空/冲洗常温水至中性
4 酸性循环冲洗1~2%盐酸,室温30-40分钟
5 排空/冲洗常温水至中性
6、注意事项
6.1精密滤器滤袋根据压差及时更换。

判断依据为进出口压差增加了0.2~0.25MPa。

6.2真空泵补水阀运行时必须打开。

6.3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6.4定期检查设备,保证设备密封完好。

6.5保证气源的连续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