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当今世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崇尚科学精神的西方文化与崇尚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是绝对的,而且是必然的。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涵义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
人文精神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
人文精神的范畴包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
简言之,前者的核心是理,是“求真”,后者的核心是人,是“求善”“求美”。
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2.1 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在古希腊时期,知识还尚未分化与独立,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
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都是从“哲学”的母体中孕育诞生的,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整合状态,相互交错。
从历史上来看,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连结,彼此推动,共同推进了时代的进步。
长期以来,由于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唯科学主义推崇理性和科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力量,贬斥关于人的价值、尊严的空洞口号,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人本主义则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等,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理性和科学精神,并不加分析地将战争的残酷、核武器的恐怖、环境恶化等完全归罪于科技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反科学的思潮。
所以,无论是只懂技术而忽略人性,还是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甚至对立,最终导致制度文明及人文精神滞后于科学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进步。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论转基因技术中的人文关怀转基因技术——这个饱受争议的农业新技术:一方面在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农业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技术。
而另一方面,在部分存疑虑的公众和反对者的眼中,它则是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的技术。
那么,转基因技术它到底安全不安全?为什么会招来如此多的争议?科学研究,由于其技术性的一面,容易因忽视人文关怀而弱化人文价值。
转基因食品,作为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食物,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虽然老百姓在转基因技术上可能懂得不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民意,忽视人文关怀。
转基因技术是否有害,这个要靠科学来证明。
但即使科学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对于老百姓他们自己要吃的食物,他们有理由,也有必要进行选择。
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强迫他们接受转基因技术。
“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唯科学主义”缺少人文价值关怀,会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辩证统一的。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后,这一分离现象表现的越加的突出。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行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一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
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这种精神来源于无数科学先驱在科学探讨的路途中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
求真,就是相信世界是客观的,相信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2)求实。
求实,即我们常说的务实,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创新。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科学探索活动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类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
(4)存疑。
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怀疑才能去探索。
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
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
但是,最后的真相却只能有一个。
这些特征都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所有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精神,也是保证他们在科学上有所突破的本质精神。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的表现往往不像科学精神那样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更多的是借助文学艺术这一平台借以展现。
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价值。
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追求完美。
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
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实感,这种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2)超越性。
10章先进文化建设要确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政治与法学 中国先进文化建 设还面对着多元化 的 文化思潮。在多元化价值 取向中, 要坚 持 科学精神与 人文精神的统一, 既保持理 性 清醒, 又守护道德崇高。明确什么是应 当 坚持的, 什么是应当拒斥 的, 什么是应 当 守护的, 什么是应当倡导 的。一是要弘 扬 主流文化。唱响主旋 律, 引导 多样性。二 是要提升大 众文化。大众文化是老百姓 喜 闻乐见的 家常饭菜 , 自娱性强, 流行性 强, 消遣性 强, 有些 属 于社 会心 理 层面 , 需要加以道德理性的引导和审美情趣 的升 华, 使之走向健康和高尚。三是要辨析 西 方文化。特别是辨析西方哲学的惟科学 主 义以科技理 性贬低人文理性的倾向。四 是 要扬弃传统文化。要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 扬长避短 , 扬长补短 , 化短为 长, 采用 科 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眼光加以取舍。 五是要扫荡 垃圾文化。对于西方敌对势 力 煽动 的 人 权 背 后 的 霸 权 和 西 化 、 分化 的政治图谋, 对于历史糟粕 中的沉渣泛起和法轮功邪教散布的反科学、 反人文的歪 理邪说, 保持社会主义意识 形 态的政治敏锐和坚定。 二、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 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优秀品格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作为先进文 化 的优秀品格 , 是人类对真善美不懈追求 的 理性结晶和 思想精华。科学精神体现了 人 类对客观规 律的尊重, 显示了人类理性 思 维的伟大力 量。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 学 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精神 ; 就 是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遵 循建 设有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的基本 规律 , 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精 神。人文精神 体 现了人类对 自身价值的追求, 显示了人 类 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人文精神就是始 终以 人民为本 , 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最 高宗旨 ,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 共同理想和道德境界。 中国先进文化的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 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科学精神为 人 文精神奠定 理性自觉, 人文精神为科学 精 神提供价值理想。科学精神之花 需要人文 精神的滋养才能绽开, 人文精神 之树需要 科学精神导引才能挺拔。在建设 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 , 中国 先进文化 所内含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 科学态度 和尊重人民, 热爱人 民, 创造人民 美好家 园的人文情怀, 既体现了社会发 展的客观 规律 , 又反映了人民 群众的心灵呼声 , 是 必然和自由交融的结晶。 中国先进 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 是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创新。人 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有一个沿革的过程: 原始神话中 盘古开 天 、 女娲补 天 、 精卫填海 、 羿射九日 的故事 , 就闪耀 着童年时 代的人 类憧憬 美好 家园 的浪 漫。 古代哲学探究 世界是什么 、 人是什么 的智慧, 就是求真、扬善、审美精神 的逻 辑起点。古希腊哲学的 原子论 , 既是体 现着科学精神的物理性的 宇宙砖石 , 又 是体 现 着 人 文精 神 的 伦 理 性的 自 由 个 性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的天人合一、厚德 载物、自强不息、浩然之气 , 凝聚了 中华 民族 的 天 道 精神 和 人文 精神。我 国古 代 先 哲 提出 的 天 地 之 间 , 莫 贵 于 人 , 仁者莫大于爱人 的思想, 在社会 上有着深厚的影响。在西方, 近代 文艺复 兴、宗教改革对神性的挣脱和对 人性的高 扬, 实验科学、工业 革命展示的 知 识就 是力量 , 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了 历史的辉煌。在这一 时期, 人文运 动推动 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近代科学又 推动了人 文运动的 发展, 理 性至上、人性至尊 , 是 科学与人文携手共育的花朵。 马克思主 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 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其科学精 神在于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 遍规律和社会 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 其人文精 神不是少数人的人性, 也不是抽象的人性, 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 实现共产 主义的美好理想。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 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 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 绝大多数 9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们还是只顾经济发展, 认为等到我们将来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再谈以人为本, 再谈 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那么结果显然是 “为时晚矣” 。今 天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把我们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传统与当代科学理性结合 在一起的, 是不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毫无疑问, 中国要 走现代化的建设道路, 我们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并发挥它对我国经济、 社会的巨大 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走一条区别于那些已经证明行不通的现代化道路。因 此, 反思人类已经拥有的经验教训, 科学发展观既提倡发挥科技的作用, 更注重 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情况下, 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科学发展观中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集中
体现。 从人类文化史上看, “以人为本” 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 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到欧洲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 再到现代西方各 种人学思想, 以及中国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有三千年之久的 “民本” 思想, 都在不 同程度上包含有现在我们所说的 “以人为本” 的思想因素, 但同时又都有各自所 处时代和阶级以及历史观的局限性, 都没有超越封建的或资本主义的思想范围。 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 才发育成熟, 才获得了完全的、 科学的含义。马克思提出 共产主义社会应当是 “以每个人的完全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 列宁强调保障 “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毛泽东倡导 “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 , 邓小平提出 “以人民满意不满意, 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衡量执
〔 ! 〕 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光明日报》 , $ % % &年&月’日。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科学精神强调逻辑思维、实证方法、实验验证等,以求真、求实、求知为核心,探索自然科学
的问题;而人文精神则注重人类文化、道德、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以人为本,探索人们的情感、价值和生存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和人文都关注人类的经验和实践。
科学是以实证和实验方
法来探寻世界的经验和规律,而人文则强调个体的生存和历史经验的传承。
科学和人文所涉及的知识是相互交织的,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和经验。
第二,科学与人文的研究目的都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加人类的福祉,而人文
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索人类的文化、历史和价值,从而推进人类的精神和文
化发展。
第三,科学和人文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共同之处。
科学需要运用逻辑、实证和实验等方法,而人文也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文献和历史资
料等研究方法。
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断推进人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者的协作与结合是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重要合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意义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赣南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考试试卷附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3分),附加题单独2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5、50、6、51、7、52、8、53、()、()。
2、按顺序填数。
(1)、()、()、35、36、()、38、()、()。
(2)、()、80、()、60、()、40、()、20()。
3、看图填数。
4、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5、35再添上()就和40同样多。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5-5= 6+10= 7+6= 0+0=8+1-4= 13-3-2= 6+4-9= 7+2+3=( )+4=10 ( )-5=5 2+3=()-2 8+( )=6+62、看图写算式。
3、算一算,把结果一样的连一连。
4、原来有18个苹果,红红吃了一些,还剩下9个,小红吃了几个苹果?答:小红吃了()个苹果。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比一比,画一画。
1、哪把枪长,在长的下面画“√”。
2、哪辆汽车长,在长的下面画“√”。
2、我会比较(在○里填上“﹥”、“﹤”或“=”)1厘米○1米 4米○98厘米2米○150厘米 5米+2米○7厘米100厘米○10米 17米-7米○10米300厘米○3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选一选。
在合适答案下面的□里打“√”。
2.第一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
这些学生坐一辆汽车去动物园,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2、把能把在水里游的动物上面画“○”。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结合摘要: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科技和人文的统一性问题。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又促进了人文发展向纵深开拓。
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错误利用,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科技和人文的良性互动具体表现为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
培育新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要从人的道德修养、人的自由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科技人文精神统一我们把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分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那么,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两种精神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相互影响。
因此,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发展问题便自然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指一种注重人的发展,强调人的价值,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的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又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探索及对个人发展的终极关怀。
概言之,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它用理性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唯真理是从。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具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的发展路径和规律不同。
一个是情感的、形象的,一个是理性的、逻辑的;一个求美,一个求真。
其次,它们的思考方式不一样。
“人文精神”一切为了现实的、具体的人反对“价值中立”,要求始终体现和维护人的价值权利,而科学精神则不然。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整体精神领域的两个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价值核心的关注。
科学精神所要追求的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并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力量和手段。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虽然所走的路径不一样,但是其最终目的却是统一的,即使人类能够获得自由、幸福。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
”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互补、统一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二、人文精神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
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
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其实,作为先进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表现为相互差异和区别,而且也体现为相互间的沟通和补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1300字)
以新的人文意识或人文观念来理解和把握科学的价值,有助于把握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辩证统一。
对于处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当然应当充分挖掘并利用科学的技术资源和经济资源,以此来带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实现现代化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它更是意味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人们在突出强调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应当高度重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从而促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像的成分。
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客观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用真理指导实践,可以实现既定的目的。
另外,真理的价值性还表现在它是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条件。
人掌握的真理愈多,能力愈强。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关系中生成的。
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日益尖锐,19世纪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孕育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但是,由于依赖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发展观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从总体上看是非科学的。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题目: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科学精神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成为物质的力量。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相互交织,相互贯通,结为一体,而成为精神的力量。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宝贵的是贯穿于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之中的、经过长期科学实践形成为优良传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使科学之所以成其为科学,使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的本质的东西。
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反对因循;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迷信盲从,则是痴迷地相信和盲目地跟从某些固定的观念,被这些观念所束缚,而不问这些观念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道理,是否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
从思想路线上说,历史上我们的胜利是从实事求是而来的,失误和挫折是从违背实事求是而来的。
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开拓创新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
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是无穷展开和无限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凭借这种认识而对世界进行变革、改造和保护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
科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创造力,就在于不断开拓创新。
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生命在于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随着人类实践和整个科学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也一样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体现。
没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把现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就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
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医学本质特点的要求,人文精神回归现代医学已经成了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现代医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医学存在的目的在于让生病的人从病痛中恢复过来以及让健康的人远离病痛。
高端的医学手段以及先进的医疗器械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然而医学并不是一门普通的科学,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人,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将人文精神贯穿其发展之中。
1、现代医学医学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应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
爱心和医德不是孤立之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养出来的。
其道理很简单,医生自己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他才可能把病人看作一个人而不只是疾病的一个载体,必须首先明确一个大概念,医学不是一个以无情感、无精神的自然物为对象的纯自然学科,而是一个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交汇渗透的综合学科。
学术界把现医学为纯自然学科的状况称之为单纯生物医学模式。
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已经为医学界所发现并开始逐步矫正。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爱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恩葛尔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多视觉看待病人,看待病症,看待医学,以此取代传统的单纯从生物学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由此引出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诸多学科来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来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医生的科学精神,而且要求提高医生的人文精神。
现代医学是现代人掌握并运用现代的医学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对现代人疾病的探究、预防治疗的实践过程的医学科学。
现代医学不仅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将更加关注人的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对象不仅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 不仅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和人的群体; 不但重视已病,更加重视未病; 不但注重研究如何延长人的寿命,将更加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关注人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的未来。
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论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
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功能各异,但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两翼人类的行为既要合目的性又要合规律性,人文为其合目的性提供基础,而科学则为其合规律性提供基础,两者互补才是行为合理性的保证。
然而,科技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道德、伦理、贫富、环境等问题。
于是,历史上的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以形而上学的态度各执一端,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科学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的这种局限性,虽然历经批判在理论上呈衰微趋势,但事实上的分离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呈扩大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分追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对GDP 的贡献率,社会对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的需求经久不衰,而培养劳动者的高等乃至中等、高中教育又分为文、理等学科,学生们为了就业谋生往往又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功利化倾向。
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对智力开发、专业知识的灌输趋之若鹜,而对于诗书礼乐、传统经典、人文关怀、如何做人之类的人文教育实际上不够重视,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不仅人文类必修课程开得少、不系统,即便是不得不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上也常常打折扣。
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全面的。
造成这种人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状况的根源是文化教育中的科学和人文两者长期的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实质上分离的现象还有理论支撑而加剧分离倾向。
实践证明,这种“互相包含、难分彼此”的统一论,更加剧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边缘化。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谈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看似与我们学习生活无关,其实它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的大学,特别是工科大学,学校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之间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文学、艺术等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学生参与度比较底。
理想的校园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很出色的表现,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谈到两个关键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
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
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总结,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当具有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解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经验与理论的矛盾、正确与谬误的矛盾、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
科学精神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体,即以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实、批判、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精神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
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批判精神真正的科学不承认任何教条,不偏执任何独断,不迷信任何权威,不崇拜任何偶像,不设定任何禁区,而要在所有领域中进行无止境的、无所畏惧的探索。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
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正文:一、科学精神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
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
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
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
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
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文明的进步,固然要靠科学精神,但更要靠人文精神去驱动。
人文精神就是把人类自身的价值贡献给社会,它是人类追求精神完善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客观的态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它是科学知识的精神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它的宗旨是通过客观的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社会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理性和感性,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高文化水平;科学精神则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客观的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对于提升人类文明水平、推动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者的实践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研究者的人文精神,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格,提升创新意识。
这样,就能够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使人类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问题,以及用人文精神去体会人生,去尊重他人,去发现自我,去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才能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类的文明有所突破,迈向更高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摘要:科学精神指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变更自然活动中的理想追求、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的集中表征。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世探求和处理的一切活动中的理想追求、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的集中表征。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观念、方法与价值体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近代以来,科技与人文一直被人们视为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也被看作是彼此对立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功能各异,但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内在统一价值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黑格尔认为,经验科学没有思想要求的必然性和确定性;海德格尔认为,科学只是人的一种非“本己”的活动方式。
所谓“科学精神”的“科学”,无非有两层意义:一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科学,即狭义的自然科学;二是作为价值目标的判断标准的科学,即广义的科学。
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规律的确定性,人们将此抽象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即把所有合乎客观规律的都称为科学,把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神称为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 是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态度和原则为行动准绳,它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知识的方法,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活动和科学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有关科学本性的一般精神气质,也是一种集体性的规范要求。
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想化的、完美的人类思维、论证方式,是人类理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全人类所共同享有。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是人对自身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人文精神关怀个体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社会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种精神体现在追求人生意义的各种文化创造过程中,这种过程涉及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
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
它既活跃于精英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大众文化之
中; 它既为知识分子所特有,也为社会大众所共有; 它既是一种理性意识, 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 它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 它既
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规范。
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的人
文关怀,它将使科学对自己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因而能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减轻或避免可能对人类造成的灾难。
同时也使科学能对自己现有
的形态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省,从而促进科学自身的发展。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有区别之处,在冲突与对抗的过程中又有着日益贯通
的趋势。
一方面,科学视野中的世界,是客观的,是日趋抽象化和符号化的,日益成为只有靠人的理性才能把握得住的某种模式; 而人文视野中的世界,是靠我们的情
感和形象思维建构的,是和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人的非理性,重视人
对这个世界的创造性。
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分野的,是对
峙的; 从另一方面看,近代科学是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人文精神的发
展又不断地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科学精神使人们懂得更有效地工作,人文精神教导人们更好地生活,它们共同贯穿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对两者我们也不时可以采取交替使用的方式。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的价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戴森在他的著作《宇宙波澜》中有一个鲜明观点:科学与道德主要之点是科学要充满人文关怀。
杨振宁博士也认为,科学家每一个人的活动都听命于某一种心情,这就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他说:如果我们退一步问,我们所钻研的这些问题的深远意义是什么?每一项研究结果的长远价值是什么?那么,我相信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就不会取决于为了科学的科学,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
这是关于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典型诠释。
特别是当今科学研究对象已不仅仅是天然的自然,而是越来越成为人化的自然、社会化的自然。
这种变化在性质上主要恢复和保持人的整体性,消除科技对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变化,如果科学工作者没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指导,就很难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情况在生物学、医疗、心理学、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为确保现代化的快速实现,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
首要关注点是处理好人的素质问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首要价值,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相统一的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是
学科上的整合与重构。
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各门学科都必须兼具科技与人文的丰富内涵,任何单一学科发展都有碍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体的统一。
通过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作进步,推动了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那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既有人文方面的精神,又有科学方面的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质,使得人们在对待科学技术问题时,既能够遵循着科学精神,又能够顾虑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实现着用一种人文的精神来观察和正确处理科学技术的自身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的各类社会问题;在处理各类人文问题时,不只遵循着人文精神,也遵循科学精神的指引,使人文精神体现更多科学精神,能够在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人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综上所述,人类的所作所为都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而科学技术就是对人类行为的符合规律性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具体人的精神世界的统一。
实现两者的统一,有利于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