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合集下载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食品毒理学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食品毒理学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 (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
兔经皮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
g/kg
总量(g/60kg)
剧毒
<1
<10
<5
<0.05
0.1
高毒
1~
10~
5~
0.05~
3
中等毒
50~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一)试验动物
选择原则: 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动物。 动物易于获得 品系纯化 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狗或猴。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病理检查及其他指标:
急性毒性试验中,对死亡的动物均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主要脏器的大体病理变化,如脏器大小、外观、色泽的变化,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对有改变的脏器进行取材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大体病理检查。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试验需要可进一步扩大观察项目.如体温、心电图、脑电图或进行某些生化指标测定等。
100~
44~
0.5~
30
低毒
500~
1000~
350~
5~
250
实际无毒
5000~
10000~
2180~
>15
>1000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2、剂量设计与分组
• 根据受试物或其近似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与本实 验相同动物物种或品系,相同染毒途径的LD50值作为 参考值,选择剂量系列。 • 一般分四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一个阴性对照组
3、确定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灌胃
4、观察周期及观察内容
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或24h,但计算出LD50时应注明
• 品种、品系的选择 • 健康状况:健康成年动物
小鼠、大鼠测半数致死量,狗观察毒性反应。
• 年龄:大鼠180-240g,小鼠18-25g(35-50日 龄),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 • 性别:雌、雄各半,雌性实验动物要求是未 经交配和受孕的。 • 各剂量组动物数: 小动物数量为每组 10 只,大动物也应每组 6 只。
‘一次接触’
(P122)
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接触”,是指 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接触”是指在一
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 此外,当化学物毒性较低时,需要给予动物较大剂量时, 可在 24 小时内分多次给予,这时的急性接触即为“多 次”。
免费茶水的重金属严重超标
一份外国学者的研究指出, 中国13个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
第二节 蓄积毒性
一、基本概念 P138
当化学毒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进 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 (或总量)时,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 贮留的现象--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贮存库
急 以性 死毒 亡性 为的 终上 点限 参 数 急 非性 毒 作致 性 用死 的 为性 下 终急 限 点性 毒参 性数 ,

《一般毒性及评价》课件

《一般毒性及评价》课件
染毒前,首先要除去染毒部位的被毛。
脱毛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机械法和化学法。
在脱毛后观察24h,确认没有损伤后,再行染毒。
脱毛区面积不可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体表面积 的10-15%。
动物体表面积(S)与体重(W)有关
常用经验公式计算体表面积,确定脱毛区范围大 小。
经皮肤染毒时,还应选择适当的溶剂或赋形剂, 溶剂或赋形剂要对皮肤无刺激、无损伤,且易均 匀涂布。
(3)吞咽胶囊:将受试化学物按所需剂量装入药 用胶囊内,试验时将胶囊放在动物的咽部,强迫 动物吞咽。
2.经呼吸道染毒
气态和易挥发的液态化学物及气溶胶,均有可能 经呼吸道吸入。
本途径常用于研究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 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气管注入:是将液态或固态外源化学物注入麻醉 实验动物的气管内,使之分布于肺脏。仅用于制 备化学物对肺脏的中毒模型。
5.2.2.3 实验动物 的染毒方法
选择染毒方法的原则:尽量使受试物与人在生活 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试物的途径相一致。
不同的染毒途径使受试物吸收率和吸收量差异很 大
食品中化学物主要是经口给予,并多采用灌胃法
1.经口(胃肠道)染毒
经口染毒是化学物毒性试验均应采取的方式,通 常化学物急性毒性大小就是以经口LD50值来比较 的。
3.经皮肤染毒
经皮肤染毒:用于评价经皮肤吸收的外源化学 物,如化妆品、农药、外用药物、环境污染物及 职业接触的一些工业毒物。
研究外源化学物经皮肤吸收应当尽量选择皮肤解 剖、生理与人类较近似的动物为对象,目前多选 用家兔和豚鼠。
经皮肤染毒是指将化学物涂布于动物体表,以 观察化学物的经皮吸收毒性和刺激性。
5.其他
生理状况、健康及营养状况对毒性试验结果亦有 重要影响。因此要求实验动物是未交配和未受孕 的动物。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皮肤等途径进 入生物体,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毒性作用的预防与控制
01
风险评估
对有毒化学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 估,以确定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程度。
预防措施
02
03
控制策略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暴露于有 毒化学品的程度,如加强监管、 改进生产工艺等。
制定和实施控制策略,以减少有 毒化学品的环境释放和暴露,保 护人群健康。
慢性毒性试验
总结词
慢性毒性试验是在长期(通常为3个月以上)的时间范围内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 毒性作用。
详细描述
慢性毒性试验旨在检测受试物在长期暴露下引起的慢性毒性效应,如致癌性、致 畸性和致突变性等,为制定安全限值和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生殖毒性试验
总结词
生殖毒性试验是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生殖功能和后代发育的毒 性作用。
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机制
研究化学物质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了解其对 细胞生存的影响。
氧化应激机制
研究化学物质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揭示其对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作用。
信号转导机制
研究化学物质对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干扰,探讨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毒性作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暴露条件与毒性作用
研究不同暴露条件下化学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 及这些过程对毒性作用的影响。
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是在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受试物的潜在危害,并对其所致 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危险度评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受试物的理化性质、暴露特征、毒性作用机制等,同时需要参考类 似化合物的毒理学资料和数据。根据危险度评价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受试 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食品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

食品毒理学—外源化学物毒性

第二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与中毒1.毒物(poison)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明显界限,两者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毒素(toxin)毒素是毒物的一种,特指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物。

包括植物毒素、动物毒素(毒液)、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霉菌毒素等。

3.中毒(toxicosis,intoxication)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相应的病理过程叫中毒。

2、剂量通常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给予机体化学物质的量,单位为mg/kg体重、mg/cm2皮肤等。

不同途径接触,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也不同。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1.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是外源性化合物毒性的具体表现。

特点有:(1)使机体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缩短;(2)造成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降低,如进食量、体力劳动负荷能力等涉及解剖、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指标的改变;(3)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下降;(4)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2.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与损害作用相反。

特点:(1)不造成机体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及寿命的改变;(2)不影响机体的功能容量的各项指标改变;(3)不降低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和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的能力;(4)也不引起机体对其他环境有害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3.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的确定(1)确定某项观察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均值±2倍标准差)。

(2)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此项指标的变化是否偏离正常值范围,如果偏离(与对照组比较,P<0.05),则属于损害作用。

四、毒作用分类包括:(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过敏性反应(5)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反应示意图:第二节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一、剂量-效应(反应)关系量-效关系的概念: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称为量-效关系。

食品添加剂毒性评价研究

食品添加剂毒性评价研究

食品添加剂毒性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要求逐渐提高。

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具有增强品质、改善口感、延长保鲜期等优点的物质,在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食品添加剂也会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毒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毒性类别食品添加剂可分为色素、防腐剂、甜味剂、增韧剂、发酵剂、膨松剂等多种类别。

其中,防腐剂、甜味剂、增韧剂等添加剂被认为是有毒性的。

防腐剂具有致敏、致癌等毒性,甜味剂有致畸胎、致癌等毒性,增韧剂则具有促进癌细胞生长等毒性。

但是,毒性的分级依据是不同的,有些毒性较轻的添加剂可能属于无毒性等级。

因此,对添加剂进行毒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添加剂种类和毒性等级。

二、毒性评价方法对于食品添加剂毒性评价,可以采用多个方法进行。

一般而言,包括毒性研究、毒性试验、安全性评价等多个层面和方法。

1. 毒性研究毒性研究是对添加剂毒性的初步探索。

毒性研究主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建立细胞毒性检测体系和模型动物模型,测试添加剂对细胞和组织功能的影响。

据此,可以判断添加剂是否具有毒性,并进一步评价毒性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

2. 毒性试验毒性试验是对添加剂毒性的确认和进一步研究。

毒性试验主要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两种。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添加剂在一定剂量下对动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急性致死剂量和半致死剂量等。

而慢性毒性试验则测试添加剂在长时间内,不同剂量下对动物的反应,直至有毒效应的出现。

通过毒性试验,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添加剂的毒性程度和危害范围,有助于掌握添加剂对人体和动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3.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对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安全性评价应包括缺陷、毒性、毒代动力学、对西药的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确定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范围和最大安全摄入量等关键参数。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评价。

大学课件-食品毒理学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亚慢性慢性毒性

大学课件-食品毒理学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亚慢性慢性毒性
K=ED50(n)/ED50(1) K=LD50(n)/LD50(1)
1.固定剂量法
• 先求出LD50(常选用大/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方法进行染毒) • 然后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或更多)实验动物,分为两组
(染毒组,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 试验组在1/20~l/50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个剂量 • 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进行染毒,试验期间观
2、实验动物染毒期限: 亚慢性毒性试验
–工业毒理学——1-3个月 –食品毒理学——3-6个月 –环境毒理学—— 3-6个月 慢性毒性试验 –工业毒理学——6个月或更长 –食品毒理学——1年以上或2年 –环境毒理学—— 1年以上或2年 –致癌试验—— 接近或等于动癌瘤
性肝坏死、亚急性肝坏死

汞、铅
变性、坏死、炎症、萎缩、 中毒性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肾
纤维化
固缩

CO、铅
变性、坏死、出血、水肿、 中毒性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脱髓鞘、神经胶质增生
肺 氯气、纯氧、铍、 水肿、出血,肺泡炎、 中毒性肺水肿,化学牲肺炎、弥漫
白草枯
纤维化
性肺泡损伤、肺透明膜病
心血管 钡、CS2 血液及造血 铅、苯
亚慢性试验评判:
NOAEL < 100Intakehuman —— 放弃 100Intakehuman < NOAEL < 300Intakehuman —— 继续慢性试验 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300倍 —— 不必慢性试验,直接进行毒性评价
4
慢性试验评判:
• NOAEL < 50Intakehuman —— 放弃
系,则为强蓄积性。
20 d蓄积实验法结果评价表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般毒性作⽤及其实验与评鉴⽅法第六章⼀般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般毒性作⽤:是指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的综合毒性效应,也称基本毒性作⽤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产⽣的毒性作⽤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节急性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动物机体⼀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的毒性效应及反应。

观察内容⼀般包括⾏为变化、外观改变以及致死效应。

观察时间⼀般为7d,观察范围可为7~28d(迟发毒性效应)。

凡经⼝或经注射给毒,“⼀次”的含义是指瞬间将受试物输⼊试验动物体内;若经呼吸或⽪肤给毒,“⼀次”则指在⼀个特定的时间内,使试验动物持续接受受试物的过程。

“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概念是指当受试物毒性很低,⼀次接触还不能达到充分了解该受试物的毒性作⽤,或⼀次不能导⼊设计剂量的受试物时,需在24h内分次染毒。

⼆、急性毒性试验的⽬的(1)测定和计算出受试物的致死量及其他急性毒试参数,主要获得受试物对某种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途径的LD50值;(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特征,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受试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学变化规律;(4)为下⼀步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三、急性毒性试验⽅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1)品种、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是以哺乳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啮齿类(rodentspecies)和⾮啮齿类(nonrodenl species),其中⾄少有⼀种⾮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多选⽤⼩⿏和⼤⿏,⾮啮齿类常选⽤⽝或猴。

(2)性别和年龄或体重的要求对于实验动物的性别⼀般要求雌雄(早6)各半。

如果试验仅为某些特殊试验研究⽬标,也可选⽤单⼀性别。

如致畸试验可仅选雌性动物,对精⼦毒性试验可仅选雄性动物。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

⼀般按体重选购,通常要求⼩⿏18~25g、⼤⿏180~240g、豚⿏.200~250g、家兔2~2.5kg、猫1.5~2kg、⽝4~6kg(⽝⼀般为1岁左右)。

食品毒理学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食品毒理学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经皮肤接触 : 注射途径接触:
20
5/26/2013
二、急性毒性试验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1.查阅文献



①参考新化学物的理化性质 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 熔点、沸点、密度、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 脂溶性等理化特性,生产批号及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 等。 ②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LD50 ,然后再设计剂量分组。 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概率单位法、霍恩氏法等。 根据试验所选的LD50计算方法确定剂量组数。一般设5-8 个剂量组;霍恩氏法设4个剂量组。 ③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 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 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21
5/26/2013
二、急性毒性试验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2.预试验
目的:
1)得到死亡率在10%~90%之间的致死剂量范围 2)计算正式试验的组距或公比

5/26/2013
22
1)等比剂量设计(寇氏法)
一般设5~7组,各组间采用一定的公比设计剂
量 公比r=4,则组距i=lg4=0.6 例如待测化合物预期LD50为40mg/kg,以此为中 间剂量组,以4为公比,或0.6组距向上、下个 推两个剂量组。
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5/26/2013
1
目的要求
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目的 熟悉一般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熟悉蓄积毒作用的概念 了解蓄积毒作用研究方法

5/26/2013
2
一般毒性作用(基础毒性作用)

食品毒理学-云南农业大学

食品毒理学-云南农业大学

1.4 食品毒理学发展及展望
1.4.1 食品毒理学研究是食品风险评估基础 风险评估是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而对健康产生的已知或 潜在的不良作用的可能性、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进行科学评价。 包括危害识别; 危害特征的描述; 暴露量评估, 特别是摄入量评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 1.4.2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食品毒理学的应用 传统:整体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为主。 分子研究技术的发展:毒性观察指标采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相结合手段。 如利用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来检测和评估食品中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来 检测毒物毒作用、致突变、致癌等作用机制。 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1.4.3 生物标志物在食品毒理学的应用 包括反映机体暴露水平的接触标志物、 反映毒性作用的效应标志物和反映个体遗传敏感 性的易感标志物。 利用早期灵敏的生物标志物作为评价终点大大减少不确定性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1.4.4 体外替代方法在毒理学中的发展 传统的毒理学试验主要是动物试验。 整体动物替代法:3R(减少/Reduction、替代/Replacement 和优化/Refinement)趋势、 固定剂量试验法、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法等。
毒性作用: 毒性反应, 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 化的反应。 毒性作用的分类
1、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化学物(半抗原)+内源性蛋白→抗原→抗体(致 敏)+前化学物/类似结构→过敏反应 2、 特异体质反应: 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于某些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血清胆碱酯酶” 分解→琥珀酰胆碱(肌肉松弛剂) 3、速发与迟发作用 速发作用:氰化钾、有机磷 迟发作用:致癌物 4、局部与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强酸、强碱、四乙基铅 全身作用:一氧化碳、四乙基 铅 5、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炎性增生、肥大 不可逆作用:“三致” *但还取决于被损组织的再生能力 6、功能、形态损伤作用 三、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特点) :1、机体的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寿命可能 缩短;2、机体功能容量降低;3、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下降和机体对外界的应激的代偿能力 降低;4、机体对其他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提高。 非损害作用:暂时的、可逆的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损害作用的认识逐渐深入:由炎症、增生、坏死等病理学变化 →代谢过程、酶学及生化反应等更为细微的变化。 四、毒作用生物学标志 生物学标志: 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 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1.接触生物学标志: 是机体内某个组织及体液中测到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产物 (内剂量) 、 或外来因子与某些靶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 ★体内剂量标志:可以反映机体中特定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如血铅、发铅等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可以反映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与某些组织细胞/靶分子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含量。如苯丙(α)芘+DNA →加合物。 2.效应生物学标志:机体中可测出的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或病理组织学方面 的改变,可反映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有关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早期效应生物学标志:如 DNA 损伤、癌基因活化反映化学物质与组织细胞作用后, 在分子水平产生的改变。 ★结构和功能改变效应生物学标志: 如谷丙转氨酶反映化学物质造成的组织器官功能失 调或形态学改变。 ★疾病效应生物学标志: 如成人血清甲胎蛋白与化学物质导致机体出现的亚临床或临床 表现密切相关。 3.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关于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 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因易感性不同, 性质与剂量相同的化学物质在不同个体引起 的毒性效应常有很大差异。 如具有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M10/0 基因型的个体(不能产生活性酶 蛋白的基因型)∝肺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试验动物。
毒 • ②动物易于获得 性 • ③品系纯化 作 • ④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1.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或家兔
–非啮齿类:狗或猴。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

• 优点:简单易行,符合人类接触的实 际情况
• 缺点:有异味,动物拒食,使摄入量 达不到设计剂量;易挥发物,易挥发 损失,摄入量就不够准确。
吞咽胶囊 • 将受试物装入胶囊内,强行放入动物
舌后咽部,迫使其咽下。 • 优点:剂量准确,尤其是适用于易挥
发,易水解及有异味的受试物。 • 缺点:动物有咬伤人的危险。
• 1927年Trevan引入了半数致死量的概念来评 价急性毒性,此后,该指标得到广泛的应 用,并成为急性毒性的主要指标。化学物 的急性毒性资料对于安全性评价及化学物 管理方面非常重要。对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国际上和我国已有一些法规。
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内容
• 行为 • 外观改变 • 大体形态变化 • 死亡效应 • LD50

模拟人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实际接触受试物的 途径和方式;有利于不同化学物之间急性毒性
性 大小的比较;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各种受试
物毒性评价程序的要求等。
作 最常用的染毒途径为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
用 注射途径。
经口染毒
• 一般来说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均先进行经 口染毒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求出LD50值 来比较不同化学物急性毒性大小。
§1 急性毒性作用
急 性 •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毒 • 二、急性毒性试验及其评价 性 • 三、急性毒性分级 作 用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急 • 急性毒性的概念 性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

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
2.体重

• 在观察试验动物中毒症状的过程中,应同时观察
体重的变化。体重可以反映动物中毒后的整体变

化。体重改变的原因很多,若化学毒物刺激或损
伤消化道可出现试验动物饮食减少甚至拒食,表

现为体重减轻。若化学毒物引起腹泻,将影响食 物吸收和利用,体重也会减轻。如果化学毒物影

响水的摄取或肾功能急性损伤,也可能在体重上 反映出来。所以,对存活动物尤其是对低于LD50
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

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⒉试验动物的年龄和体重:

–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

动物进行试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例
如: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

豚鼠200~250g、狗10~15kg。同一批试验动物体重
了解对机体毒作用 靶点和指标
确定阈和阈下剂量
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亚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急性致死试验 急性非致死试验
研究化学毒物一般毒性作用的毒理学意义
• 毒理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 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定的基础 • 对防治化学毒物中毒、制定标准以及
管理毒理学等有重要意义。
§1 急性毒性作用 §2 蓄积毒性 §3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4 局部毒性作用
受试物的保存和配制:
• 受试物的接受、分样、保管、称量、配制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严格质量保证是急性毒 性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 急性毒性试验受试物配制的常用剂型水溶 液、混悬液和油溶液。
• 所用的溶剂和助溶剂应该是基本无毒的, 和受试物不起反应。
(一)试验动物的选择
急–[原则]: 性 • 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

数即得出各组剂量的真实值。

1 • LgLD0
2
3
4
5
6
LgLD0+i LgLD0+2i LgLD0+3i LgLD0+4i •••
染毒剂量与分组(归纳总结)
二、急性毒性试验
• (五)试验周期与毒效应观察
急 – 1.中毒症状 性 毒 性 作 用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五)试验周期与毒效应观察:

测试。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性 毒 性 作 用
• 4.动物数量与随机分组:
– 大、小鼠等小动物 每组10只 – 狗等大动物 每组6只 – 分组原则——随机化原则
• 5.禁食:
– 经消化道染毒时,要求试验前对动物禁食 – 大鼠、小鼠——隔夜进食;染毒后禁食4h – 大动物——每日上午喂食前染毒 – 染毒后继续禁食2~4h,但在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 主要方法:灌胃法,喂饲法、吞咽胶囊法 • 灌胃法的优缺点:优点:可以准确控制染
毒剂量;缺点:工作量大,操作需谨慎。
• 灌胃:小鼠0.21.0ml/只或0.10.5ml/10g bw 大鼠一次灌胃体积不超过5ml/只 家兔不超过10ml/2kg bw 狗不超过50ml/10kg bw
喂饲法
• 将受试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让试验 动物自由摄入。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
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

强度。 –②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了解急性毒作

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 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③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④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
• 重点观察和记录每只动物死亡的时间,

特别是最早出现死亡的时间以及各个剂
量组动物的死亡数。分析中毒死亡时间

的规律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深人研究化
学物的毒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六)经典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 1.消耗的动物量大 – 2.获得的信息有限

– 3.测得的LD50仅仅是一个近似值

溶性和脂溶性等理化特性,生产批号及纯度,杂质成 分与含量等。
性 • ②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LD50,然后再设计剂量 分组。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概率单位法、霍 思法等。
作 • ③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
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

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
低毒 500~50000
微毒 >50000
欧盟 4级
毒性分 经口LD50(

mg/kg)
高毒 有毒 有害 不分
<25 25~200 200~2000 >2000
式中i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3.正式试验;
性 • 一般来说、根据试验设计所选用的LD50计算方法来确定
组数。例如几率单位法、寇氏法一般设6~10个剂量组;

霍恩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求得i值后.以最低剂量组

(LD0或LD10)的对数剂量加上一个i值,即是第二个剂量组 的对数剂量,依此类推直至最高剂量组,查各自的反对
• 6.实验动物的预检:
– 选择健康动物 – 1~2周的检疫期
二、急性毒性试验

(二)试验动物的饲养环境


– 恒定的温度:22±3℃

– 湿度:30~70% – 照度:昼夜各半

– 饲料合格、饮水合格、垫料合格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三)染毒途径的选择:
性 染毒途径(exposure routes)的选择需考虑:

变异范围不应超过该批动物平均体重的20%。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3.试验动物的性别:

–急性毒性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求LD50,除特殊要求
外,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对动物性别要求为雌雄各

半。如果在预试验时发现化学毒物(如农药)对雌

、雄动物毒效应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则应单独

分别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 是为致畸试验作准备,也可仅作雌性动物的LD50

剂量组的存活动物.应在观察期14天内称量其体 重的变化.以便了解受试物引起毒效应的持续时
间。
二、急性毒性试验
急 • (五)试验周期与毒效应观察:

–3.病理检查及其他指标:
• 对死亡的动物:均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和病

理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主要脏器的大体病 理变化,如脏器大小、外观、色泽的变化,

第四章 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 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学习目的与要求
• 理解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目 的、经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 的分级、急性毒性试验的其他方法。
• 理解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概念和 目的、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 熟悉蓄积毒性、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蓄 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基本概念
• 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 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 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质。
• 毒物与非毒物没有绝对的界限 • 毒性:外来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
能力,毒物毒性的大小可通过所产生 损害的性质和程度表现出来。 • 毒作用(毒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