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课程实录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优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个别读、齐读、指名读(大部分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
先练习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抽象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1、同桌互助,练习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习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0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0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0篇)《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还能背吗?每人背一首,注意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先后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自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师:大家背得很多,也很熟。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鞍远远地看去像一一块白布。
师:像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生:像垂挂着的白布。
师:这样说就准确了。
说到瀑布就让人很容易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流水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
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
谁如道瀑字怎样写?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 (PU)。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
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同桌相互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
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汇集成的。
生:九天是什么意思?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
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
你们懂得计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没有举手的)师: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绦绕着香炉峰。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
0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内容
总结《望庐山瀑布》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生 平。
总结诗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 其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回顾本课所学的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
回顾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理解诗人的 创作意图。
布置作业
背诵《望庐山瀑布》全文 。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搜集并阅读李白其他描写 自然景观的诗歌,比较其 风格和特点。
分享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展示
每个小组将讨论成果以PPT、板书等 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发言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出建议。
分享交流
学生展示完毕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提升
通过分享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其他同 学的思路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 力。
《望庐山瀑布》课堂 实录二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文解读 • 课堂互动 • 课堂小结
01
课堂导入
回顾旧知
回顾已学过的古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 春晓》等,帮助学生巩固古诗基础,为学习新诗做准备 。
总结古诗特点
教师简要总结古诗的特点和常见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 解《望庐山瀑布》的文学背景和风格。
02 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 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03 感受诗歌的美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 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02
课文解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的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歌中的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瀑布呢?生 1:我在电视上见过瀑布。
生 2:我去旅游的时候见过瀑布,可漂亮啦!师:那大家见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 3:瀑布的水从很高的地方流下来,声音很大。
生 4:瀑布的水白白的,像一条长长的布。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师:现在,老师来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
(教师范读)师: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要读出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三)理解诗意师: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们知道诗人望的是什么地方的瀑布吗?生:庐山的瀑布。
师:对,那庐山在哪里呢?生:在江西。
师:很好。
那诗中哪一句是描写庐山瀑布的样子的呢?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那“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生:瀑布的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
师:那“三千尺”是真的有三千尺吗?生:不是,是说瀑布很高。
师:对,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诗人用“三千尺”来形容瀑布的高,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那“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里诗人把瀑布比作银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受到瀑布的美丽和神奇。
(四)感受意境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庐山瀑布的画面。
听老师朗读,感受一下瀑布的雄伟气势。
(教师朗读,学生想象)师:同学们,你们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 1:我看到了瀑布的水像一条白色的巨龙,从山上冲下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了解《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杨万里及其作品背景;2. 掌握《望庐山瀑布》的基本内容及表达方式;3. 能够欣赏并朗读《望庐山瀑布》。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诗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并思考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介绍杨万里及作品背景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在明代文坛的地位和对诗人李白的敬仰。
同时,简单介绍《望庐山瀑布》的背景,即杨万里在庐山游历时的所见所感。
3. 听读《望庐山瀑布》教师向学生们朗读《望庐山瀑布》,并引导学生们注意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
然后,学生们自己朗读。
4. 细读及解读教师将《望庐山瀑布》分段解读,注重诗句间的逻辑关系和含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理解诗人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追求的热忱。
5. 欣赏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们仔细欣赏《望庐山瀑布》中的意境,让学生们想象自己置身于庐山的景色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然后,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 朗读与评析学生们分组朗读《望庐山瀑布》,并对彼此的表演进行评析。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给予建议和指导,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首诗的情感。
二、评析《望庐山瀑布》是明代杨万里的名篇诗作,通过细腻的词句和精彩的描写,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致和诗人的豪情壮志相融合,展现出作家极富热情和追求自由的个性。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瀑布为写作对象,从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通过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瀑布的奇妙景象,使读者产生视觉冲击感。
尤其是运用“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表达,将瀑布与天上的银河相比,增添了神秘与恢弘的感受,使读者对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二部分则聚焦于瀑布的浩荡气势和恢宏景观。
“飞流直下三千尺”表现出瀑布水势之大,高出山巅,形成惊人的水景,展示了瀑布的壮美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幸选择望庐山瀑布作为教学地点,并记录下了这次教学实录。
本文将通过实录的方式,详细描述了教学过程,并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期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收获和改进。
二、教学实录1.准备阶段在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前,我提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瀑布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并准备了教学材料,包括瀑布的图片、视频和相关知识点的讲义。
2.上课阶段教学当天,我带领学生来到望庐山瀑布,全班共计45名学生。
我先让学生欣赏瀑布的美景,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然后,我分发了讲义,开始进行正式的教学。
2.1 瀑布的形成我先向学生介绍了瀑布的形成原因,讲解了水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通过比较流水和瀑布的不同,我帮助学生理解了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辅助工具,展示了一些瀑布的形成过程的模拟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 瀑布的分类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瀑布的分类,包括垂直瀑布、喷溅瀑布和瀑布群。
我通过实地观察和图片示例,帮助学生分辨各种类型的瀑布,并解释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2.3 瀑布的文化意义瀑布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向学生介绍了瀑布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比如中国的胜景文化、西方的浪漫主义等。
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了瀑布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的影响,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教学反思3.1 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实录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安排比较合理。
从瀑布的形成、分类到文化意义的介绍,内容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
3.2 指导方式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倾向于讲解,缺乏互动和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加强讨论和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瀑布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辅助工具,提供了图片、视频等多样的教学资源。
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望庐山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望庐山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一、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
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
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
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
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附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望庐山瀑布》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视频。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
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三、初读,检查预习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
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
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望庐山瀑布_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里,谁愿意把人你看到的美景讲给大家听呢?生1:我去过兰州的五泉山,那里有茂密的树木,还有很我动物,有老虎、大象、猴子……生2:我去过兴隆山,那里山很高,树木很多,绿绿的,山下还有一股泉水。
生3:我去过会宁的铁木山,四周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只有铁木山上有很多树,还有庙,庙里有神像。
师:(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庐山景色太美了!生2: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3: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太美了,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的景色以后,心情很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出示课文,并播放朗诵音频)生:(认真听录音)二、学习生字大家想不想也来读一读这首诗呀?要想读好这首诗,得先过了生字这一关。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生字)生:(看课件,大声读生字)师:你认识了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生1:我认识了“庐”和“炉”这两个字,我是比较他们的形状记住的。
生2:这两个字还是形声字,“广”字头和“火”字旁是它们的意思,“户”是它们的读音。
生3:我认识了“瀑”字,因为瀑布和水有关,所以它是三点水。
生4:我认识了“疑”,可以用“怀疑”组词语。
师:我们认识了四个生字,还有五个字需要我们会写,我们来写一写?生:(自主描红并临摹)师:大家齐心合力顺利闯过了生字难关。
现在有没有信心把诗句读好呢?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自由大声读诗)谁愿意试着读一读?生1:(读诗)生2:(读诗)生3:(读诗)生4:(读诗)三、理解诗意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李白(出示作者简介)。
生:(自由读作者简介,了解诗人)师:我们先来理解题,将“望”换成“看”行吗?(出示诗题)生1:不行,“望”是抬头看的意思,“看”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生2:庐山瀑布很高,作者要抬头才能看到,所以不能换。
望庐山瀑布(教案5篇、实录)5
望庐山瀑布(教案5篇、实录)5一、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发音、词义及背诵。
2.了解文化背景,增长文化知识。
3.能够学会通过赏析古诗,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使学生能够领略到“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美感。
2.教学难点:古文阅读。
教学过程1.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庐山瀑布,包括:地理位置、景色、历史等方面。
2.教学课文内容(2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读一遍,引导同学跟读。
–逐句注解,讲解意思。
3.学习技巧(10分钟)–教师带领同学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语调、重音等发音技巧。
4.练习—口头朗诵(15分钟)–每位学生轮流表演《望庐山瀑布》。
–教师在表演结束后,对表演内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表达技巧。
课堂作业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庐山瀑布的文化背景。
二、教案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望庐山瀑布》的内涵,更深刻地领会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验到文学的魅力。
2.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学会将古诗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望庐山瀑布》的内涵、感悟,更深刻地领会到古人赞美自然美景的真情实感。
2.教学难点:如何将古诗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悟。
教学过程1.集体阅读古诗《望庐山瀑布》(10分钟)–教师将《望庐山瀑布》的中文原译逐句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2.学生自行默读《望庐山瀑布》(5分钟)–学生小组内讨论《望庐山瀑布》的关键词,总结有关庐山瀑布的知识。
3.师生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4.《望庐山瀑布》现代化翻译(10分钟)–教师将古诗现代化翻译,帮助学生将古诗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5.结束语(5分钟)课堂作业1.通过实地走访、图片或网络等方式,了解庐山瀑布的历史、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2.运用古文阅读技巧,自行寻找其他古诗文,并结合现代生活进行阅读、思考等。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望庐山瀑布引言《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秋景山水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俯瞰庐山瀑布时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一次课堂实录,记录了老师以《望庐山瀑布》为主题给学生上的一堂课。
一、背景介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杨万里的《望庐山瀑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杨万里是唐代杨炯的五世孙,他以山水诗而闻名于世。
这首《望庐山瀑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险奇的山势和壮丽的瀑布而闻名于世。
二、朗读诗歌老师:首先,让我们来朗读一遍《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齐声朗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老师:好,大家读得很好。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诗歌赏析老师: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望庐山瀑布》的意境和诗句的表达方式。
1. 意境描绘这首诗是杨万里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壮美、宏伟的自然景观。
诗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形象地描绘出了庐山的美丽景色。
2. 描写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形容词和修辞手法,给人一种生动、形象的感受。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形象地描述了瀑布的高度和水流的冲击力,“疑是银河落九天”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银河,给人一种梦幻、神秘的感觉。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从诗中体会到什么?学生:我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使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师:很好!正是如此。
杨万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四、写作练习老师:最后,同学们请你们选择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写一篇短文,表达你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学生们开始写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杨万里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描绘,也体验了朗读诗歌和写作的过程。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通用13篇)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通用13篇)《望庐山瀑布》篇1作者:陈玉梅转贴自: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点击数:95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望庐山瀑布》陈玉梅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师生问好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生:西湖生:九华山生:青岛师:到过这地方吗?板书庐山生:有香庐峰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
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师:板书师:唐代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
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
望是什么意思?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师:这首诗会背吗生:会背生:生背师:有多少同学会背生:齐读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
生读师写香炉峰[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生:读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
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生:主要描写了瀑布师:还有吗生:紫色的云雾师:什么地方的生:香炉峰师:从哪儿看瀑布生:在山下看的师:不同的意见生:远处山看的师:观看瀑布的地方。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飞流是什么意思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师:出示瀑布图落差150米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师:哪几个字特别好生:生与挂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师:瀑布是什么样子,是流动的,流动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条大河,挂在。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望庐山瀑布引言《望庐山瀑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会对《望庐山瀑布》进行教学实录和评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课程概要本课程将会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教学:1.诗歌背景介绍:介绍《望庐山瀑布》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诗句分析: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关键诗句,探讨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3.主题评析:评析《望庐山瀑布》的主题和艺术特点,理解诗人的意图。
诗歌背景介绍《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在唐代初年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庐山时的创作,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之地,以其险峻的地貌和壮丽的风景而闻名。
李白通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庐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句分析下面是《望庐山瀑布》中的几个关键诗句以及它们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1.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描绘了太阳照耀下的庐山,犹如一座香炉冒出紫烟般的壮丽景象。
这里使用了比喻,将庐山比作香炉,通过“紫烟”一词来形容庐山在阳光下的神秘美感。
2.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诗描述了远处看庐山瀑布如长带悬挂在山前川流之上的情景。
李白巧妙地使用了“悬挂”一词来形容瀑布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展示了庐山险峻的地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瀑布激流直下的景象。
通过使用“三千尺”这个数字,突出了瀑布的高度和气势,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瀑布的雄浑之美。
主题评析《望庐山瀑布》所表达的主题是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流转的思考。
通过描绘庐山壮丽的瀑布景观,李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并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诗中描绘的瀑布飞流直下,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瞬息。
通过与庐山瀑布的对比,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短暂、流转不止的感慨和思考。
此外,《望庐山瀑布》还展示了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辞章技巧。
他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夸张等,将庐山瀑布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
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为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教学内容为《望庐山瀑布》。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唐代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了解其中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感悟诗歌魅力,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32页的插图。
请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事物。
通过敲黑板、发起提问等方式在学生中间引起兴趣,为课堂打下良好的氛围。
2. 教学重点讲解2.1 望庐山瀑布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本第33页的诗歌。
随后,教师对诗歌各句的含义进行逐一解读。
如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在空山中的寂静,人迹罕至,但是远处偶有人言所产生的响声,让他倍感孤独。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此句描绘的是夕阳从树梢间照射到石头和草苔上,返照夕阳的光芒给山林添上了一抹橙色的火焰,而树林间落日余辉的反射,又照亮了那些青苔。
•立水含明镜,行云佩轻裳。
这一句是在表达飞瀑的壮美景象,并让人联想到水中映照的明镜,云中飞行的轻裳。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此句表达了作者在巍峨的山峰与深邃的涧流前,感到宇宙之无穷,小自己之渺小。
•兴尽悲来泪盈于眶,诚知此夜为君来顾此物。
这一句是整个诗歌的压轴之作,和前面描述的美丽景致不一样的是,整句强调了作者的感动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心情。
2.2 诗歌背景教师请学生浏览课本第34页的文章,简单介绍李白、唐朝、庐山及《望庐山瀑布》的背景和故事。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李白的生活经历,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讲解。
教师还请学生参看课本43页的注释,解释生僻词语。
2.3 课文解析教师请学生回顾课文,通过词语翻译、词义解析等方式解析一些难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比如,“青草”,“轻裳”,“天高地迥”,“梦登南京”,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难懂的词句的含义。
3. 课堂讨论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作者借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表达了什么含义。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
李白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 比喻,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03 音韵和谐
诗中运用了押韵和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全诗读 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丰富
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等生动的描绘,呈现出丰富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
《庐山行》
一幅以庐山为题材的当代画作,画面气势磅礴、构图巧妙,充分展现 了庐山的雄伟气势和独特魅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望庐山瀑布》教学 实录1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表现与评价 • 教师反思与改进 • 资源拓展与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望庐山瀑布》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指导与技巧
朗读前准备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及 时代背景等元素,为朗读 做情感铺垫。
示范朗读
通过教师或优秀学生的示 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 的韵律和意境。
朗读技巧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 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朗读 技巧。
小组合作探究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 、意象、表达技巧等,加 深对诗歌的理解。
信息共享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了解到 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材料, 拓宽视野。
合作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成果的 展示,如朗诵、表演、画 作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一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小学一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小学一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小学一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教师出示庐山风光的图片,边解说,然后引入新课。
2、初读古诗,要求把生字的拼音注在诗中,轻轻读两遍。
3、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逐个读,解释。
指读“飞流直下”师:应该怎样读?生读,师:嗯,我感觉到这样的气势了指读“怀疑”,师:你能给“疑”字组词吗?生(4个):怀疑疑问疑惑可疑庐山火炉师: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庐山”的“庐”和“香炉”的“炉”有什么相同的不同的?生:“庐山”的“庐”是广字头,“香炉”的“炉”是火字旁生:他们都有户生:他们都读“庐”师:字音一样,字形相似,但是他们的意思大可不同,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记住他们,请看,(出示小黑板,解释):庐山的庐,广字头变成一座房子,说明“庐”和住的地方有关,香炉的炉,旁边是木柴架起了火,肯定和火有关,这就是火字旁的炉。
了解这一切,后面的练习就难不倒大家了。
( )山香( ) 壁( ),三顾茅( )随着学生的回答解释:生:( )山是广字头的。
师:庐山景色太美了,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
(不仅对字义进一步解释,而且为庐山美景作了铺垫。
真是匠心独具)( )炉,(学生稍有迟疑,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醒:)外国人在墙壁上架起炉子烧起火,(还没等说完烧起火,学生纷纷举手,说是火字旁的) 三顾茅( ) 师: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刘关张三人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里去,(学生回答是广字头的)(以上识字的环节,请小老师带领读准字音,通过带语气读,组词,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解决了字形和字义,做得非常扎实有效。
) 师:李白看到了庐山这么美丽的景色,心底的豪情油然而生,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齐读全诗。
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诗书,读诗书也要讲究方法,边读诗书边想象,边读边在脑子里放电影。
轻轻地读第一句,边读边想,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日照香炉生紫烟生:一个太阳照在一座山上-----师:这座山有名字吗,叫做-----生:(该生突然被打断,有点不知所措,在旁人的提醒下说出):香炉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变成了紫色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好古诗对于培育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美丽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很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
我认为,到了学校中高班级,老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共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同学吸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绚烂精华,又有利于培育同学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学校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爱好正确读诗片段一(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气勃勃、山青水秀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爱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爱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
1300多年前,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次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丽深深沉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生:想!(同学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珍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
老师播放课件展现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同学创设了开心的情感学习氛围。
再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同学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同学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念,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解释仔细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
“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特别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3
是否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兼顾不同 学习水平的学生,是否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 到进步。
分析学生反馈
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望庐山瀑布》的 教学内容,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是否喜欢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以便更好地改进自 己的教学方法。
艺术手法
讲解诗人使用的艺术手法 ,如比喻、夸张等,并分 析这些手法对表达诗意的 作用。
重点词语解释
香炉
指香炉峰,是庐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飞流
形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气势。
紫烟
指香炉峰上升起的云雾缭绕的烟气。
直下
形容瀑布垂直落下的形态。
03
课堂互动与讨论
提问与回答
01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是否有改进建议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 高教学质量。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0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
质量。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02
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诗人所描绘的壮美景象和表达的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这首诗的
学习吧!
02
课文朗读与解读
朗读指导
01 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强调诗句的节奏 和韵律感,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 应读出悠扬之感。
02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传达 出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叹之情。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创情境,引入境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谁愿意试读?(学生纷纷试读)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程实录
《望庐山瀑布》教学课程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1)学生自读(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学生自读后质疑不懂的读音,老师带领学习疑字。
2、)同桌自读古诗。
学生给古诗找停顿处|,重音处。
老师范读,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确定停顿处及重音处。
3)同桌互读,老师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学生予帮助。
4)指名读古诗,学生读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活动: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学生抓住对字词句的理解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
2)学生质疑,老师组织解疑,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
3:体会大自然的美。
活动1)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用富于吸引力的语言引出庐山瀑布,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瀑布图片。
看后说初看庐山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时,让学生有感而发。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及对大自然的神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瀑布》,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
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
生1):庐山的瀑布。
生2);庐山还有幽谷。
生3):庐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
2、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庐山的瀑布,看后说庐山的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庐山的瀑布让我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诗人李白欣赏庐山瀑布时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
老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为什么不是看庐山瀑布而是望庐山瀑布?
生: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读出瀑布的高、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要求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生投入、认真地读古诗)
2、师: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指着疑字问)这字怎么读?
是组织学生学习疑字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疑在这首诗中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师:从昨天的预习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想把自己预习的知识与大家分享)生1:日照香炉升紫烟中的香炉指香炉峰;烟指云烟;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生2、飞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张的写,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长。
(老师板出高、长)
师:从飞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
(众人抢答道很急、很快。
师随机板书;急、快)
生3:疑是银河落九天,指怀疑瀑布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
师:我们知道庐山的于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那庐山的瀑布的特点是什么呢?你能从那些词句看出来。
生很快从板书中总结出瀑布的特点是高(长)、急(快)。
并抓住望飞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遥望来说明瀑布的急、高。
四、质疑、解难。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老师抓住川组织学生理解
挂前川指瀑布像挂在眼前的河流。
(但看学生似乎还想象不出河流挂在前方的景象,眉头依然紧锁,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画一画可帮助理解)
师:根据你们对古诗的理解画一画。
(生投入地画了起来)
(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得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
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我们除了抓住字词来理解古诗,还可以有感情朗读古诗来帮助理解。
注意停顿的地方用/标出,读重音的地方标·,要读出瀑布的高和急。
1、师范读。
2、同桌练读。
3、挑战老师,(赛读)
六、谈学后感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庐山的云雾。
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又学习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的瀑布,看了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生5)我们应认真学习,把祖国的建设得更加美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海师附小(郑晓莉)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
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
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
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
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
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
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
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
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
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
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
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
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