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经典案例—颐和园

合集下载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

园林形式美法则举例分析案例案例: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由湖泊和山丘组成。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1.亭台楼阁:颐和园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楼阁,如十七孔桥、卧佛堂、寿皇殿等。

这些亭台楼阁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造型给人一种壮观和优美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造型美”的要求。

2.山水景观:颐和园中的山水景观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风格,如山明水秀的苏州园林和平泽秀丽的北方庄园。

其中的青泥洼桥、长廊等景观以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形式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景观美”的要求。

3.协调统一:颐和园整体布局上,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统一,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景观的设计,都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整体美”的要求。

4.空间布局:颐和园中的空间布局合理,通过园林元素的巧妙安排,创造出一种开阔、深远的空间感。

无论是湖泊、山丘,还是建筑物、花坛,都给人一种流畅而连贯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空间美”的要求。

5.材料环境:颐和园中广泛使用了石、木、水以及各种植物作为园林材料,通过它们的组合和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环境。

无论是石雕、木构建筑,还是花草树木,都给人一种自然、生动的感觉。

这符合园林形式美法则中“材料美”的要求。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北京颐和园的园林设计运用了园林形式美法则,使得园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园林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使得颐和园成为了一座兼具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园林,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园林景观设计十大热门案例

园林景观设计十大热门案例

园林景观设计十大热门案例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环境和功能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美化环境、提供舒适空间、促进生态平衡为目标,通过布局、材料和植物的选择等手段,塑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场所。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它们通过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了热门的景点和文化地标。

第一热门案例:中国北京颐和园。

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之一。

它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于一身,以自然山水融洽和谐、重视景观的透视效果为特色。

颐和园的主体是万寿山,山上建有建筑群,包括众多别致的建筑和精心雕刻的石刻,形成了一个宏伟壮丽的景观。

第二热门案例:日本京都清水寺。

清水寺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寺庙,也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这座寺庙位于山上,巧妙地利用了山势和水源,形成了一个和谐而美丽的景观。

寺庙周围有多个庭院,每个庭院都以不同的景观元素和植物种植来展示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

第三热门案例:法国凡尔赛宫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位于法国凡尔赛宫的后花园,是欧洲最大、最著名的花园之一。

它以宏伟的几何构图、精心修剪的草坪和花坛,以及壮丽的喷泉和雕塑而著名。

凡尔赛宫花园的设计理念强调对称和规则,体现了法国巴洛克风格的精髓。

第四热门案例: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心。

它是通过将一片荒地转变为人工景观而建设起来的。

中央公园的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大片的草坪、树林和湖泊,为市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第五热门案例:巴西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海滩。

科帕卡巴纳海滩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海滩之一,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

它是一个公共休闲区,设计理念注重活动和社交,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海滩的设计包括步道、坐凳、露天咖啡座和海滩排球场等元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

第六热门案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位于滨海湾区域。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结论
颐和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文化遗产 ,其组成要素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除了在 园林艺术、建筑美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外 ,颐和园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 会价值。通过对颐和园的分析和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和中国 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颐 和园在历史传承、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 面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和保护 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建筑元素
颐和园的建筑元素丰富多样,包括宫殿、亭台、楼阁、长廊等。这些建筑在布局上遵 循"依山就水"的原则,既满足了使用功能,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例如,万寿山上 的佛香阁是整个园林的标志性建筑,其造型独特,气势磅礴。长廊则是颐和园中最长 的建筑之一,全长达728米,通过壁画、诗词等形式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植物配置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注 重四季变化和空间感 。在春季,各种花卉 争奇斗艳;在夏季, 树木茂密形成凉荫; 在秋季,枫叶红艳如 火;在冬季,松柏挺 拔苍劲。同时,通过 乔木、灌木、花卉的 搭配,形成了丰富的 空间层次感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地理位置与历 史背景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 市海淀区,占地面积 约290公顷。颐和园 原为皇家园林,始建 于公元1750年,历经 多次扩建和修缮,成 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 表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案例分析,以颐和园为案例
山水布局
颐和园以昆明湖为主体,通过巧 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山水与 人工建筑融为一体。昆明湖广阔 的水面与周围的山峦形成对比, 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同时,水体的形态、大小、深浅 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丰富的 水景效果

颐和园分析——精选推荐

颐和园分析——精选推荐

颐和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园区简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10 km。

其中,以昆明湖为主的⽔⾯占全园总⾯积的3/4, 以万寿⼭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积的1/ 4。

全园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3000余间,各种乔灌⽊10万多株。

园内有清如明镜的湖⽔,葱郁秀丽的⼭峦,⾦碧辉煌的宫殿,精巧别致的亭阁;规模庞⼤,⽓势宏伟,景⾊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求虽由⼈作,宛⾃天开的典范,也是举世罕见的古典园林珍品。

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造园艺术极⾼的⼀所⼤型古典皇家园林。

⼭⽔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像颐和园这种⼤园当然更不例外,不使⽤写意的⼿法凿⼭造⽔,完全是⽤⾃然之⼭⽔。

⼆、历史回放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宫,前⾝为清漪园。

颐和园是三⼭五员园中最后兴建的⼀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积290公顷(4400亩),⽔⾯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带,已建起了四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这四座园林⾃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泊”成了⼀⽚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带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把两边的四个园⼦连成⼀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长达⼆⼗公⾥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遭⼋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重建⼏次虽然在某些局部上逊⾊于当年的清漪园,但总体上还是沿⽤了乾隆年间清漪园的规划与布局。

1:⾦明时期北京西北郊原有瓮⼭,为燕⼭余脉,⼭下有湖,称七⾥澧、⼤泊湖、瓮⼭泊、西湖。

⾦朝贞元元年(1153年)⾦主完颜亮在此设置⾦⼭⾏宫。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需要,⽔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源,引昌平⽩浮村神⼭泉⽔及沿途流⽔注⼊湖中,使⽔势增⼤,成为保障宫廷⽤⽔和接济漕运的蓄⽔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罗⽒在瓮⼭前建圆静寺,后荒废。

_园林史 颐和园案例分析

_园林史 颐和园案例分析
北魏洛阳华林园、隋朝洛阳 西苑、北宋艮岳
首创:汉武帝在长 安建造建章宫
清朝只允许皇家 建造
颐和园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 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 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 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 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 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 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 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 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 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 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 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 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平面图
与清漪园的变化对比
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修复范围由于经 费拮据而一再缩减,并在昆明湖沿岸加筑宫墙,成为 帝后长期居住兼政治活动的离宫御苑。
重建的四种方式: (一)大多数按原状恢复。如,转轮藏、宝云阁、玉 澜堂。有的保留原有功能,有的另做别用或改变名称; (二) 改建。在原有的基址上改变个体建筑和群体布 置的形式,相应的建筑的使用功能也有所不同。如, 大报恩延寿寺南半部改建为朝会用的殿堂排云殿。 (三) 扩建。就原基址加以扩大。如,怡春堂扩建为 德和园。 (四) 增建。在原来的空地上另建新的房屋。
佛香阁
佛香阁原为延寿塔/处于主要 景区构图中心,但细而高的比 例与园内其他建筑群体关系不 协调,且与园外借景玉泉山山 顶的玉峰塔重复雷同,乾隆二 十三年(1760)奉旨停修,改 建佛香阁。 佛香阁采用八角形,四层楼 阁,体谅适中,既形成前山 的景观控制点,同时又未超 过山的高度,不会破坏后山 轴线和“山包寺”的总格调, 而且从形态上避免了与西侧 静明园玉峰塔雷同,再如湖 区以南湖岛为参照物,用 “近大远小”的大度对比手 法夸张南湖之宽广。

颐和园的小故事

颐和园的小故事

颐和园的小故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宏伟的建筑、精致的园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座古老的园林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它们或让人感动,或让人心痛,或让人留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颐和园的小故事。

故事一,佛香阁的传说。

在颐和园的佛香阁下面,有一条长长的地道,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宠妃慈禧能够方便地前往佛香阁祈福,特意在地下修建了这条地道。

据说,每到冬至这一天,地道中就会传来悠扬的佛号声,仿佛是佛祖在为乾隆皇帝和慈禧祈福。

这个传说至今仍让人心生敬畏。

故事二,石舫上的爱情。

颐和园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石舫,这是一座仿照西湖上的石舫而建的假山,它曾经见证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的一个宠妃因为得不到皇帝的宠爱,便在石舫上自尽。

据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这一天,石舫上便会出现一对鸳鸯鸟,它们被认为是那位宠妃的化身,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故事三,颐和园的春天。

颐和园的春天是最美丽的,湖水清澈,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涌入颐和园,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这里的美景,更是为了感受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在春天里,颐和园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故事四,颐和园的秋韵。

秋天,颐和园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湖水波光粼粼,树叶金黄如火,游人穿梭在林荫小道之间,仿佛是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在这个季节里,颐和园更显得宁静而神秘,让人沉醉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故事五,颐和园的冬日。

冬天的颐和园,虽然没有了春天和秋天的繁花似锦,但却有着一种别样的美丽。

湖水结冰,树木披上了银装,整个园林仿佛是一个银色的世界。

在这个季节里,颐和园更显得宁静而祥和,让人感受到了岁月静好的美好。

颐和园的小故事就是这样,它们或让人感动,或让人心痛,或让人留恋。

这座古老的园林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也承载了太多的情感。

让我们珍惜这片美丽的园林,让这些小故事永远传承下去。

颐和园案例分析

颐和园案例分析
低处理来吸引人的注意, 抬高地形以突出主景的手法。佛香阁体量庞大, 位于湖面的中轴线上,布局上的中心并不足以让 其成为控制全园的主景观,更主要的是其处于万 寿山的山腰上,成为里面上的制高点,突出其构 图的中心位置。即利用主景升高法表现主从关系。
植物
颐和园宜芸馆石庭
地理
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 区海淀区,距城区15千米。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 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 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 设计手法和意境来建成的 一个天然大型山水园。也 是保存最完善的皇家行宫 御园。
理水手法
以山为主,以水为辅的 园林,则往往用狭长如带状 的水体环绕水体,深入幽谷, 以衬山势之峥嵘和深邃。如 大山面前宜有大水。
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 双飞百鸟似江南。
景观空间的对比
利用“以小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进一步丰 富了层次。同时也是人工与自然的对比。
仁寿殿前院(气氛庄严的三合院) →玉兰堂前院(方正封闭的四合院) →昆明湖畔
颐和园,这座古老而壮丽的名园,它浸透着 中国人民的血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展示出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在历经了整整二百 年的沧桑之后,又开始了它的历史的新篇章。
何处燕山最畅情 无双风月属昆明
谢谢
颐和园 景观要素和空间组织分析
王艺彭 5101509025
历史背景
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花园, 前颐和园风景(15张)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 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 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 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 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经典园林案例

经典园林案例

经典园林案例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创造,它不仅是一种绿化环境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经典的园林案例,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园林案例。

首先,我们来到中国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完美地结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园林风貌。

颐和园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作,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来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凡尔赛宫花园是法国巴洛克式园林的代表作,它位于巴黎西南郊,占地约800公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宫廷花园之一。

凡尔赛宫花园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致的设计著称于世,它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园林风格。

凡尔赛宫花园不仅是法国巴洛克式园林的代表作,更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最后,我们来到日本的京都御苑。

京都御苑是日本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它位于日本京都市中心,占地约70公顷,是日本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京都御苑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著称于世,它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古典园林风格。

京都御苑不仅是日本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更是世界古典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这些经典园林案例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工艺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们不仅是当地园林艺术的代表作,更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园林艺术的典范,对今后园林设计和建造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这些经典园林案例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促进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典范

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典范

颐和园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北京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颐和园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其美丽与独特之处。

本文将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设计理念以及其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深远影响。

一、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表达对母亲孝心而修建的皇家园林。

乾隆皇帝在位时,曾多次游览水上乐园和丰山园,深受启发,于1749年开始规划颐和园的修建。

然而,在乾隆去世后,园林的建设遭到了停顿,并在光绪年间由慈禧太后指导下得以完成。

颐和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破坏,特别是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略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遭到了重创。

但是,颐和园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和复杂的设计,仍然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惊喜与震撼。

二、颐和园的设计理念颐和园巧妙地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西方园林设计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物有“颐和堂”、“宜芸馆”、“寿慈堂”、“琼华岛”等,每个建筑物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颐和堂代表了乾隆皇帝对母亲的赞誉和思念,宜芸馆体现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寿慈堂则象征了长寿与幸福。

园中的琼华岛则是整个园林的核心,作为人工湖上的一座小岛,景色迷人,宛如世外桃源。

此外,颐和园还有众多的廊、亭、殿、假山和湖泊等园林构筑物,每一处都精心布置,犹如艺术品一般。

三、颐和园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颐和园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颐和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园林设计者和建筑师。

例如,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很多园林都受到了颐和园的影响,仿制其建筑和景观。

另外,颐和园也影响了国外的一些园林设计,如英国的肯辛顿花园就受到了颐和园的启示。

颐和园的成功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精髓和审美观念,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颐和园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颐和园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颐和园的历史典故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其实在颐和园当中就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颐和园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1一、佛香阁未解之谜——为何盖成三层?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

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据说当年青龙修建佛香阁时是按照杭州六和塔的样式设计建造的,但是塔身要比六和塔高两层,共九层高,成九级浮屠塔,谁知这塔在修到第八层的时候就倒掉了,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发出的警告,因此修改设计,成为了今天的三层。

也有说法是乾隆建延寿塔,是要为母后作寿。

但也有人指出,他这种做法其实只是名义上的。

他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想把三山五园联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题建筑。

但是,在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和原来的想象有点落差,并不十分相符。

因此就将塔拆掉,建成了佛香阁。

二、颐和园的断尾铜牛颐和园的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十六孔桥的旁边。

铜牛铸造于乾隆年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在牛的背上刻有乾隆手书的《金牛铭》,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其实这铜牛还有一段传说,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

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昆明湖因此被看成是天河,铜牛用来象征牛郎,石舫的旁边建有一座亭子称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

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古典园林经典案例—颐和园

古典园林经典案例—颐和园

4、分区 南北两个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88%
须弥灵境
智慧海
宝云阁
罗汉堂
鱼藻轩
清华轩
介寿堂
对鸥舫
撷秀 宝云阁
佛香阁 敷华 罗汉堂
排云殿
云松巢
写秋轩
寄澜亭
秋水亭
5、景观节点分析

云松巢 画中游 扬仁风 谐趣园
云松巢
绿蛙亭
邵窝殿
画中游
借秋楼
爱山楼
• 乾隆在《万寿山昆明湖记》中写到:瓮山西湖工程有 三个目的,第一是整修水利,第二是操练水军,第三, 皇太后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所以要利用疏浚西湖的 机会,修建寺庙,为母亲祝寿。
• •
第一件事情是建寺为母后祝寿。 乾隆十六年(1751年)适逢皇太后钮枯禄氏60整寿,一 向标榜“以孝治天下”的乾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 五年(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的废址兴建一座大型佛寺 “大报恩延寿寺”,同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 为“万寿山”。与佛寺建设同时,万寿山南麓沿湖一带的 厅、堂、亭、榭、廊、桥等园林建筑已相继作出设计和工 料估算,陆续破土动工。
西山晴雪图清初西湖瓮山大致与明代相同寺庙园林年久失修康熙时内务府在瓮山设马厩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设苑囿斯则深契联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之
中国古典园林经典案例-颐和园
欧洲勒·诺特时期(公元1650——1750)

小西汵 知春亭
凤凰墩 绣绮桥
湖西北收束河道,南收束绣绮桥
背山面水地,明湖仿浙西; 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
3、建筑和建筑群(101处)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

而御制钦造的颐和园更是吸收了中国各地园林的精华,汇漠北山川之雄浑与江南水乡之秀丽于一体,可谓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形成“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在景观建筑上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在建筑上,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最明显的就是万寿山南麓一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排云殿、佛香阁等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颐和园建筑案例分析

颐和园建筑案例分析

佛香阁是园中的标志性建筑,八面三 层四重檐,内部有2000多尊佛像。排 云殿是皇帝举行庆寿大典的地方,大 殿前有巨大的铜鼎和庭院。德和园大 戏楼是清代四大戏楼之一,内部雕梁
画栋,富丽堂皇
2
3
苏州街则模仿江南水乡的风貌,商 铺林立,还有茶楼、酒楼、戏台等 建筑。石舫则是模仿江南水乡的船
舫修建的,长廊环绕四周
昆明湖位于园的西部,占 据了园的大部分面积。湖 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 十七孔桥与岸上相连。岛 上有龙王庙和治镜阁,与 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龙岛"
建筑风格与特 色
第2章
1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满、 蒙、藏等民族元素,展现了皇家园 林的庄重与豪华。这些建筑中,既 有宏伟壮观的佛香阁、排云殿,也
有精致小巧的苏州街、石舫等
颐和园 建筑案 例分析
目录
01 万寿山与昆明湖 02 建筑风格与特色 03 园林空间布局 04 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01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是 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以其精
02
美的建筑、博大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
03
下面,我们将对第4章
01
02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园林艺术作品, 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 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反映了清代园林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颐和园也是中 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 园中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和文化元素
总之,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 案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展示了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清代 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通过对 颐和园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之首——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局部,占地约290公顷。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从佛香阁下望,东侧有转轮藏,西侧有宝云阁,又名铜亭。

铜亭的铸造用铜207吨,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造型精美,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

佛香阁往上是颐和园的制高建筑智慧海,俗称“无梁殿”,内部结构以纵横交错的拱券支撑顶部,不用柱梁承重,堪称绝活。

万寿山以南,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

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著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望柱上有神态各异的石狮564只。

作为清代政治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记录了宫生活的许多史实,反映出清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侧面。

万寿山古称瓮山,山下之湖名瓮山泊,明代被喻为杭州西湖,称为“西湖景”,引来不少文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由于这里山清水秀,每至盛夏,十里荷花,香气袭人,这样的佳景不久就被封建皇帝看中而营造御苑。

清代在此造园最为集中,最著名的“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完成于彼。

其中的清漪园,即颐和园的前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筹备庆贺太后60寿辰,乾隆帝大兴土木修建了清漪园,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使“三山五园”皆化为焦土,所有珍宝也被洗劫一空。

慈禧垂帘听政后对清漪园进行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造景百余处,虽然寓意繁丰,但突出地表达着皇权与神权的至高无上,无一处不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丰厚蕴涵。

这座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北京颐和园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北京颐和园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

北京颐和园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它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颐和园融合了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卓越之处。

本文将从园林格局、建筑特色、名胜景点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全面介绍北京颐和园的魅力。

一、园林格局颐和园整体布局遵循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注重景观的连绵呼应和转移变化。

园内主要分为“前山区”、“后湖区”和“乐寿堂区”三个部分。

前山区以山水景观为主,拥有著名的“三潭映月”和“苏州街”等景点,山水相映成趣,气势磅礴。

后湖区则以人工湖泊为中心,湖中小岛层次分明,景致如诗如画。

乐寿堂区则是颐和园的中心所在,拥有众多建筑、雕塑和花园,是园内最繁华的一片。

二、建筑特色颐和园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和奇特的西洋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著名的建筑包括万寿山、万寿宝殿、宜芸馆、宜业堂以及众多的建筑群和园林一样,园内的建筑也以水、山和树木为背景,与自然景观相辉映。

建筑风格上,颐和园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方元素,使整个园林呈现出高度的和谐。

三、名胜景点1. 万寿山:作为颐和园的核心,万寿山是园中最高的山岳,拥有绝佳的全景视野。

登上山顶,可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2.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它是仿照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内部精美绝伦,展示了古代皇家的生活风貌。

3. 苏州街:作为颐和园的一部分,苏州街是一条仿苏州古街风格的商业街,街上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商店,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4. 三潭映月:这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由三个互相连通的池塘组成,每个池塘内有一座小岛,夜晚灯光照射下,月亮映照在水中,美不胜收。

四、文化意义颐和园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皇家文化的缩影。

自建成以来,它就成为皇帝们进行游玩休憩的场所。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艺术融入了许多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元素,洋溢着皇家的尊贵气息。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颐和园最初是由乾隆皇帝为了孝敬母亲而建造的,它的建造可谓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乾隆皇帝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他决定在母亲去世后兴建一座园林,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参与了颐和园的规划和建设,他不仅亲自挑选了建筑场地,还亲自指导了园林的布局和设计。

在乾隆的精心打理下,颐和园逐渐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还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而颐和园也成为了这次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颐和园曾被太平军攻陷,园内的建筑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也让人们对颐和园的珍贵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颐和园的历史故事还与八国联军侵华有着密切的联系。

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极为痛苦的历史,而颐和园也成为了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颐和园再次遭到了严重破坏,园内的建筑和文物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也让人们对颐和园的珍贵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今的颐和园,作为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园林,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它不仅是一座园林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故事。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也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磨难和抗争。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座珍贵文化遗产。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守护这段历史故事,让颐和园永远流传下去。

颐和园的历史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感受那些历史的痕迹,感受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守护这段历史故事,让颐和园永远流传下去。

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

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

科目二: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内有佛香阁,排云殿最为有名。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古建筑系列——玉澜堂

颐和园古建筑系列——玉澜堂

颐和园古建筑系列——玉澜堂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

是光绪帝的寝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

编辑本段建筑简介玉澜堂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该组建筑初建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烧,1892年重建。

'戊戌变法'失败后,曾于此处囚禁光绪。

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

'正殿内陈设大都是乾隆时制品,御案后紫檀木屏风很有特色,画面立体感很强。

宝座、御案、香几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制成,极为珍贵。

东暖阁是早膳室。

西暖为寝宫,现在之陈设为原物。

大殿内的陈设大多是乾隆时遗物。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玉澜堂玉澜堂在乾隆时是皇帝的一座书堂,嘉庆朝皇帝曾在这里办公、用膳、召见大臣。

道光年间,为节俭开支,撤消了一些陈设,这里被用来赐宴有功的大臣。

清漪园时期,殿内陈设的主要格局是:殿内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宝座后为五屏照背。

地上设有盖火盆。

落地罩内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两边安冠架、书桌。

桌上放置瓶、盒、砚、匣。

匣内盛水盛、笔山、册页、墨床、墨等物。

东西靠墙安设几案,上置樽、钟、鼎、铎、书籍等物。

墙上贴有字画。

后抱厦面南安楠柏木包厢床,床上左边设香几,上置册页、石盒、插屏。

右边设书桌,上置册页、手卷等物。

床两边安放樽、炉、奁、镜等物。

靠南墙安放几案,案两边设书格,案上、格内皆陈放书籍。

东间面西安楠柏木包厢床,床左边安放香几,放置书籍。

右边安放书桌,放置书籍和盛放玉版的盖匣。

地上设有盖火盆。

明柱前安放高足香几。

曲尺影壁四面贴有山水画。

玉澜堂光绪皇帝寝室西间东边设楠柏木包厢床,两边安放书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从元、明以来已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西湖景”早有神似杭州西湖的口碑,文人笔下亦多以前 者直接比拟于后者的吟咏。
杭州西湖素为乾隆所向往,在他第一次南巡之前一年(乾 隆十五年,1750年),曾命画家董邦达绘制《西湖图》长 卷,并题诗以志其事,诗中已约略透露了欲在近哉造园, 以摹仿杭州西湖景观的意图。
静宜园纯为山地园林,静明园以山景而兼有小型水景之胜, 但缺少开阔的大水面。
唯独西湖乃是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它与瓮山形成北山南 湖的地貌结构,朝向良好,气度开阔。如果加以适当的改 造,则可以成为天然山水园的理想的建园基址。
• 这个基址离乾隆居住的圆明园很近,又介于圆明园与静明 园之间。此三者若在总体规划上贯联起来,即能构成一个 功能关系密切、景观又可互为资借的整体——一个包含着 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可 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对于这一点,乾隆当然能够理解 并早有属意。
• 乾隆在《万寿山昆明湖记》中写到:瓮山西湖工程有 三个目的,第一是整修水利,第二是操练水军,第三, 皇太后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所以要利用疏浚西湖的 机会,修建寺庙,为母亲祝寿。

第一件事情是建寺为母后祝寿。

乾隆十六年(1751年)适逢皇太后钮枯禄氏60整寿,一
向标榜“以孝治天下”的乾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
“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设苑囿,斯则深契联法 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
(三)兴建“清漪园”的缘由
在北京西北郊先已建成的诸园之中
圆明、畅春均为平地起造,虽以写意的手法缩移摹拟江南 水乡风致的千姿百态而作集锦式的展开,毕竟由于缺乏天 然山水的基础,并不能完全予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 其三,圆明、畅春、静宜、静明诸园大抵都是因就于上代 的基础而扩建,园林的规划难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以往既 定格局的限制。而瓮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则几乎是一片空白, 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自始至终一气呵 成。因此,清漪园的规模虽远不及圆明园,其性质亦不过 相当于后者的附园,但却深为乾隆所喜爱并给予它以“何 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的评价。
13类建筑之中,以游赏为主要功能的占着极大的比重, 包括第三、四、五、六、七、八、十类共60处;宫殿、居 住和辅助建筑所占比重很小。寺庙建筑所占比重亦不小, 共16处。
4、分区 南北两个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88%
须弥灵境
智慧海
宝云阁
罗汉堂
鱼藻轩
清华轩
介寿堂
对鸥舫
宝云阁
撷秀
佛香阁 敷华
(一)大背景2
乾隆:盛世之君、“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对造园艺 术颇有见解、“六次南巡,携图以归”、明代-康雍两朝 旧苑已不能满足
国家空前富足 设计-施工-管理 的合理组织
(一)大背景3
从乾隆3年-29年(1738-1774)园林工程从未间断,从新 建到扩建,总面积达上千公顷。其中,大量的园林分布在 北京西北郊和岛
藻鉴堂
2、园内布局: 出入口-园垣:开敞式 文昌阁-东宫门-贝阙 全园295公顷 昆明湖:南湖岛-治镜阁-藻鉴堂 小西汵-知春亭-凤凰墩 湖西北收束河道,南收束绣绮桥
小西汵
知春亭
凤凰墩 绣绮桥
背山面水地,明湖仿浙西; 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桥堤。
3、建筑和建筑群(101处)
万寿山前山、昆明湖、东宫门一带的建筑工程在乾隆 十五年(1750年)到十九年(1754年)这四年之内均已全 部竣工。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陆续建成的只有24处,主要 分布在万寿山后山。
园内的这些建筑物和建筑群,如果按照它们的性质和 内容加以分门别类,大致可以归纳为13类:宫殿(两处)、 寺庙(16处)、庭院建筑群(14处)、小园林(16处)、单体点 景建筑(20处)、长廊(两处)、戏园(1处)、城关(6处)、村 舍(1处)、市肆(两处)、桥梁(11处)、园门(5处)、后勤辅 助建筑(5处)。
优越的山水风景 康雍两朝奠定的园林群基础 持有与康熙同样的园林观(祖先的骑射传统、喜欢游历名
山大川、对大自然的山水林木怀有特殊情感)
(二)“清漪园”的建园历程
明代 玉泉山 、西湖、瓮山 望湖亭、功德寺、龙王庙 (环湖十景) 圆净寺 “圆净寺,左田右湖” “瓮山圆净寺,左俯绿畴,右临碧浸,近山之胜于是乎始。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之
中国古典园林经典案例-颐和园
欧洲勒·诺特时期(公元1650——1750)
法国:沃克斯·勒·维康特园,凡尔塞宫 日本:京都桂离宫 中国:清(1644-1911)中叶,成熟——成熟后期
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一)大背景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 少数民族园林 罗布林卡 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
罗汉堂
排云殿
云松巢 寄澜亭
写秋轩 秋水亭
5、景观节点分析 云松巢 画中游 扬仁风 谐趣园
云松巢
绿蛙亭
邵窝殿
画中游
借秋楼
爱山楼
扬仁风
知春亭
饮绿
冼秋
知鱼桥
知春堂
小有趣亭
湛清轩
涵远堂
瞩新楼
澄爽斋
五年(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的废址兴建一座大型佛寺
“大报恩延寿寺”,同年三月十三日发布上谕改瓮山之名
为“万寿山”。与佛寺建设同时,万寿山南麓沿湖一带的
厅、堂、亭、榭、廊、桥等园林建筑已相继作出设计和工
料估算,陆续破土动工。
• 第二件事情是西北郊水系的整理工程。
(四)“清漪园”园林解析
1、整体大布局: 昆明湖-养水湖-高水湖 南湖岛-治镜阁-藻鉴堂 东堤-西堤 改造后,为造园提供了 良好的山水地貌基础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文征明《西湖》
西堤:引神山水入西湖,再向东南引至 高粱河上源(京城以西) 加固西堤,西湖水位得以稳定 瓮山与西湖?
西山晴雪图
清初,西湖瓮山大致与明代相同 寺庙、园林年久失修 康熙时,内务府在瓮山设马厩 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