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建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建议

武汉市东西湖区凌云小学梁瑾

科学探究学习指导模式是在探究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的科学认识、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态度及精神,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和策略体系。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指导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为核心,关注探究教学的目标整合;(2)针对不同主题下的探究学习活动提出相应的学习指导模式;(3)对开放的探究学习活动及教学中的实时问题作出反应,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4)为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弹性的教学。

学生根据一定的探究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地方式,多角度地对某种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观察、研究,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开展相应的交流、研讨等活动,逐渐对现象的基本特性的达成共识的科学活动过程。

其学习指导模式的一般过程可以表示为:

现象观察—现象描述—现象解释—检验解释—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1、现象观察阶段。展示某种结构性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现象的外部表现。在观察现象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从事观察活动。

2、现象描述阶段。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或图表等形式,科学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外部表现。描述活动首先应在小组内进行,求得同伴的认可和补充。描述现象时,要求学生准确地、科学地进行描述。

3、现象解释阶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或现象所说明的结果。我们通常运用“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你认为这个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等方式追问学生,促使学生思考和尝试解释现象。

4、检验解释阶段。引导学生利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验证自己所作解释的合

理性。“事实真如我们所解释的那样吗?”带着这样的疑惑,学生们对现象产生原因或结果进行实验设计,并加以求证。

5、得出结论阶段。对自己所作的假设性解释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事实出发,而不能利用某些科学论断来取代自己的判断。

6、拓展应用阶段。让学生在现象探究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探究方法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去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需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学具袋中自制材料制作完成后,就能够确定位置关系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地图上表示的位置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许是在语文课上早已提过)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会比较一致,认为只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学生对乌鲁木齐和北京地理位置的认识很清楚,因为他们可以马上指出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学生猜测在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下,哪个地区会先迎来黎明,也会显得比较容易。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模拟方法,学生能够比较形象的了解到模拟事实的结果。不过,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护好班级的次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个教学环节,教材上让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其实有些学生在学习该课前,其实已经隐约感到太阳东升西落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正确理解相

对运动的概念,既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该模型来解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基于地球是运动的,太阳是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这个基础。

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的方法与教师展现的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负的责任越多,探究越接近开放型的探究;但如果教师所负的责任越多,就会越接近有指导型的探究。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把自己在探究中的感受汇报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启发、引导,从而优化出最佳结果。

整堂课的流程很清晰,同时又突显孩子的自主探究学习,保有孩子原有的探究兴趣,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