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演变,经历了电化教育的萌芽、初创、学科体系的建立等几个阶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技术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史;历史经验;意义

在教育发展历程中,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任务的提出,为了尽快让教育覆盖整个社会,激发全民族的学习热情,便迫切需要加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

一、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探究

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技术是先有其事而后有其名,最后才发展为一门学科。以教育技术学各时期发展的情况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电化教育的萌芽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受欧美学校视觉教学的影响,以及幻灯、电影的传入,我国才开始提倡电化教育并对其进行研究。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回国后,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便在长沙、烟台、嘉兴举办大规模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在嘉兴试验时,用了幻灯,并取得了比在长沙和烟台“纯用教科书”好得多的效果[1]。1920年,国光影片公司,拍摄出了《盲童教育》、《养

蚕》等教育片,这标志着我们开始真正制作现代教育技术节目。1922年,幻灯和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始在南京金陵大学投入使用。后来金陵大学由理学院院长魏学仁亲自主持翻译工作,共翻译60多部影片。1930年他同院内几位教授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2]。由此可见,初期发展的特点为:教育技术大多局限在电教实践活动,缺乏理论依据,而且它在教育中的成效和影响力还不大,限于设备的普及。

2.电化教育的初创

1936年,南京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府行为。同年,教育部举办了“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促成了它的广泛传播。同时,在30年代初,也开始了最早的电教理论研究并出版了专著。如,徐美公的《电影教育》、陈友松的《电影教育论》等。随后,上海分会又创办了《电化教育》杂志。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1960年4月,教育部成立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备处[2]。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活跃期,政府还培养了一支由教师、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性教育技术队伍。

此阶段的特点为: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开展了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出版了电化教育的专著、创建了电化教育的期刊、建立了电化教育的学术组织、使其基本具备了学科的特点。

3.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电视大学,1979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随后,各级各类学校也建立了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还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1982年,进行了电化教育是否更名的讨论。1984年3月由高教部批准,电教局和中央电教馆主持建立“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1985年在电教局支持下成立的《电化教育丛书》编委会,制定了电教专业15门课程和23种电教丛书的编写计划,这批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出版填补了学科专业教材的空白。1986年7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开通,从此便建立了远程教育体系。90年代以后,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连接了全国所有高校和城市中小学。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这些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电化教育学科的完善。

此阶段的特点是:教育技术逐渐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在理论方面开展了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讨论,形成了工具说、方式说和要素说三种观点,并明确了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在实践方面,编印出版了专业教材,成功举办了电化教育专业。

二、经验总结

通过上述对教育技术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将其发展的经验归纳如下:政府领导、广设阵地、专业设置。

政府部门积极正确的领导是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而政府领导最大的好处便是国家能够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办大事,促进教

育技术的大规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教育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全国性的教育技术机构和系统网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调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教育技术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而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力推通过远程教育破解穷国办教育的难题,扎实推进了现代教育信息化。

广设阵地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各种学术会议的召开、学术期刊的创办、学术组织的成立都为教育技术的逐步完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教育电视台的开通和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远程教育和视频教学的发展。而且,教育技术工作者借助这些机构而进行的学术交流、产生的思维碰撞都推动教育技术深化发展。

专业设置是教育技术全面发展的突破口,要想使其科学的、系统的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电视大学的创办和专业的设置以及专业教材的出版,健全的现代教学设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都是它发展、完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正是因为形成了一门学科,所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育技术人才进而使得教育技术的经验得以继承、传播并与时俱进的发展。而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反省当代教育技术时可借鉴的无比珍贵的财富。

三、对当代教育技术的启示

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教育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规模的期望越来越高,也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

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教育技术的现状,用历史经验的启示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1.政府调控和学科独立相结合

一定时期内政府对教育领域的宏观调控、颁发的教育文件,都对教育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自然也离不开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比如“十二五规划”就对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规划以信息现代化为出发点,对教育技术的网络发展、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秉承宗旨,发展教育技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也不应该将教育技术学科完全依附于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当适当放权。依据目标管理的理念,政府制定教育技术发展的总目标,然后将其分解,细化到各个教育部门、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师生等,各就其职、各谋其业促成目标的实现,上级部门不要横加干涉也不要越级管理,以激发下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还要给予教育技术一定的经费独立、自由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对其的约束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因此,只有兼顾国家调控和自由教学才能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