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应力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面上正应力σz的分布规律
1.滑动区
d z 2f z 0 dr h
k f z
2fr C1 exp h
上式积分得: σ
z
当r=R时, r 0 ,将屈服准则 代入上式,得积分常数C1
2f z 2K exp (R r ) 因此: h
2 z yz zx xy ( ) z x y z xy
1 x ( 2 ) 2 2 y xy x 2 y 2 z 2 yz 1 ( 2 2 ) 2 z yz y
2
变形连续方程
2 y
2 xy

ij 0 z
0
z
0 z

0
对于轴对称问题,圆柱坐标系下的平衡微分方程:
r zr r 0 r z r rz z rz 0 r z r
同时由于其变形式均匀的, r
z 2K
2f R C1 2K exp h
2.粘着区 d z 2K 0 将 k K 代入平衡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得:
dr h
2K 上式积分得: z h r C2 设滑动区与粘着区分界点为rb。
由 k f Zb K ,得此处 zb K / f 利用这一边界条件,得积分常数 1 2r C K ( ) f h 因此得: 1 2 z K[ (rb r)] f h
因此接触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
2 f (0.5W x ) y 2k exp h
9.3 圆柱坐标轴对称问题
求平锤均匀镦粗圆柱体时变形力计
算。
圆柱体镦粗时,如果锻件性能和接 触表面状态没有方向性,则内部的应力 应变状态对称于圆柱体轴线(z轴),即 在同一水平截面上,各点的应力应变状 态与坐标无关,仅与r坐标有关。因此 是一个典型的圆柱体坐标轴对称问题。
3. 采用近似的屈服准则。工程法把接触面上的正应力 假定为主应力。 于是对于平面应变问题,塑性条件
2 ( x y ) 2 4 xy 4k 2
简化为 x
y
x y 2 2 对于轴对称问题,塑性条件 ( r z ) 2 3 zr T
2k 或 0

1)不产生变形的方向为主方向,与该方向垂直的平面 上没有切应力; 2)在该方向有阻止变形的正应力; 3)有应力分量沿该轴均匀分布,即与该轴无关。
x xy ij yx y 0 0
0 0 z
轴对称状态
当旋转体承受的外力对称于旋转轴分布时,则物体 内质点所处的应力状态称为轴对称应力状态。 轴对称应力状态的特点是: 1)由于通过旋转体轴线的平面,即φ面在变形过程中 始终不会扭曲,所以在φ面上没有剪应力,即τρυ= τzυ= 0,只有σρ、συ、σz、τρz等应力分量,而且συ是 主应力; 2)各应力分量与φ坐标无关。
F xe
单位流动压力为: p P 1

xe
0
y dx
k . xe
h
ye
在摩擦系数较大时(热镦粗平板(长度远远大于宽 度)),整个接触面上作用着最大摩擦 力
k K
2
s

2
S
,则单位流动压力公式为:
2 1w p S (1 ) 4h 3
当考虑滑动摩擦时,将滑动摩擦时的库仑摩擦定律
例:工件的受力情
况如右图所示。
分析它的一个
分离单元体的静力 平衡条件,得
r h rd ( r d r )h (r dr)d d 2 k rddr 2 h dr sin 0
2
由于d 很小, sin d d 2 2 忽略高阶微分,整理得:
x x y z y y x z z z y x
2G 2G 2G
yz yz xz xz xy xy
平面状态与轴对称状态

平面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状态

轴对称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
1)变形体内所有质点在与某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没有 应力作用,所有质点都是两向应力状态,设该方向 为z轴。 则σz=τxz=τyz=0, 只有σx、σy、τxy三个应力分量。 2)各应力分量与z轴无关,整个物体的应力分布可以在 xy坐标平面上表示出来。
9.2 直角坐标平面应变问题解析
例:薄板平锤压缩变形(直角坐标平面应变 问题 )
高为h,宽为W,长为L 的薄板,置于平锤下压缩。 如果L比w大得多,则板坯 长度方向几乎没 有延伸, 仅在x方向和y 方向有塑 性流动,即为平面应变问 题,适用于直角坐标分析。
矩形工件的平锤压缩
(1)取单元体,单元体x方向的力平衡方程为:
第9章 主应力法
9.1 主应力法解题基本原理
9.2 直角坐标平面应变问题
9.3 圆柱坐标轴对称问题
9.4 极坐标平面应变问题
9.1主应力法解题基本原理
建立以主应力表示的简化平衡微分方程和塑性条件。
假设: 1.平板压缩、宽板轧制、圆柱体镦粗、棒材挤压和 拉拔等看作是平面应变问题和轴对称问题。 2.假设变形体内应力分布均匀,仅为某个坐标的函 数。以获得近似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或将变形区内截 取单元体切面上的正应力假定为主应力且均匀分布,由 此把该单元体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改变为常微分方程。
代入上式得:
于是
C3 zc K
式中
K 2 2 z ZC 2 (h r ) h
平衡微分方程 数学解析法 塑性条件(物理方程、几何方程和边界条件) 应力及分布 变形力
1. 平衡微分方程
直角坐标下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xy x xz 0 y z x yx y yz 0 y z x zy z zx 0 y z x
d x d y
可简化为
d r d z 0
4.简化接触面上的摩擦。采用以下三种
库仑摩擦定律: k f n
1 2
(滑动摩擦)
最大摩擦定律: k k S (粘着摩擦)
摩擦力不变条件:
k m k (混合摩擦条件)
5.如不考虑工模具弹性变形的影响,材料变形为 均质和各向同性等。
b 2
3.停滞区
一般粘着区与停滞区的分界面可近似取 于是得: k c r / h K r / h d z 2
积分得: 2K r 2 / h 2 C z 3 当 r r c h 时, z zc ,
dr 2K r / h 0
, rc h
2 2 2
( 1 2 ) 2 ( 2 3 ) 2 ( 3 1 ) 2
'
3J 2
1 3 s
zx xy yz 2 x ( ) x y z x yz
xy yz zx 2 y ( ) y z x y zx
x h ( x d x )h 2 k dx 0
d x 2 k 整理后得: dx h 0
(2)由近似塑性条件 y x s 2 K
( x、 y分别为数值,即绝对值)

d y d x 0
(3)将上式带入平衡方程,得: d y 2 k

圆柱坐标下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r 1 r zr 1 ( r ) 0 r r z r r 1 zr 2 r 0 r r z r rz 1 z z rz 0 r r z r
2 zx 1 2 z 2 x ( 2 2 ) 2 x zx z
4. 塑性变形全量广义胡克公式(应力、应变 关系)
1 1 ( ); E 2 1 1 ( ); E 2 1 1 ( ); E 2
1 3 s
建立塑性条件
再将近似塑性条件代入应力平衡微分方程中。
4、积分求解该常微分方程。
5、根据外力边值条件,确定上述积分常数。
由于经过简化的平衡方程和塑性条件实质上都是以
主应力表示的,故此得名。主应力法的数学演算比较简
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所作假设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
度密切相关。
金属塑性变形力学解析方法

解析对象
主要是求解变形力,此外可以求解变形量和变形速度等

解析方法
金属塑性加工时,加工设备可动工具使金属产 生塑性变形所需加的外力称为变形力。变形力是确 定设备能力、正确设计工模具、合理拟订加工工艺 规程和确定毛坯形状尺寸的必要的基本力学参数。
工程法(Slab法,主应力法) 滑移线法(Slip line) 上限法(Upper bound)(下限法)、上限单元法(UBET) 有限单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
d r 2 k r 0 dr h r
对于均匀变形,
上式即为:
r
d r 2 k 0 dr h
由近似屈服准则 2K,d d z r s r z 代入上式得: d z 2 k 2
dr h 0
→ z h re r ze
主应力法解题的过程
1、沿着模具的作用力的方向选取一个基元块或选取一 个单元体。在每一个面元上画出相应的应力,并假设 在每个面元上应力均匀分布。 2、沿某一方向写出静力平衡方程,展开并忽略高阶微 量,得一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3、将正应力视为主应力,通常认为沿模具作用方向的 正应力的绝对值为最大,且根据正应力的指向来确定 它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由此确定近似的σ 1与σ 3, 然后代入 Mises屈服准则:
平面应力状态

应力张量为
0 0 0
x xy ij yx y 0 0

应力平衡微分方程
x yx 0 x y yx y 0 x y
平面应变状态

变形物体在某一方向不产生变形,称为平面变形, 其应力状态称为平面应变状态下的应力状态。 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特点
k f y
代入
d y
2 k dx h
得:
d y dx

2f y h
上式积分得:
y
2f C1 exp x h
在接触边缘处,即 x W / 2 时, x 0 ,
由近似塑性条件得 y 2k
于是
fW C 2k exp h
dx h
2 k d y dx h 2 k y xC h
(4)边界条件,利用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C: 当 x xe w / 2, y ye 2k s 时,
2 k C ye xe h
最后得:
2 k y ( xe x ) ye h
2. 塑性条件(屈服准则) Tresca屈服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
ma x K
1 3 2k
Mises屈服准则
( 1 2 3 )
s

1 2 1 2 ( x y ) 2 ( y z ) 2 ( z x ) 2 6( xy yz z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