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趣;意境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但是在愈加激烈的应试竞争中,语文课堂教学直奔“主题”的功利行为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要学活讲活,可以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音乐、画面、视频、表演、竞赛、采访、辩论、绘画、网络交际等,以期激发学生高涨的参与度,深刻的探究期待,忘我的审美满足。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
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能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
如《安塞腰鼓》一文,引导学生在反复深情的朗读中,领悟作者对“腰鼓”这一地方文艺的赞美、欣赏、惊叹之情。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极富想像力的诗篇,在教这篇文章时,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从而理解诗篇所要表达的情感。
启发学生将天上美好的生活图景和黑暗现实进行对比,在强烈反差中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二、打开心灵,放飞想象叶圣陶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为例来谈审美体验。
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这10个字构成的画面。
”叶老在这里就生动而意蕴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驱谴我们的想象”。
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
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
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
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
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
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
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
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
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
浅谈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
浅谈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活",既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
一个活跃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做到让课堂更加“活”起来呢?活跃课堂氛围。
一个活跃的课堂,在既定的纪律和秩序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布置有趣的场景,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互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激活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乐趣。
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解、引导、点评等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进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成长。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观察,引导学生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创新意识,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心得)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论文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作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的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
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我采用变序教学,先让学生据第一段体会小村庄的美,通过看图、想象,描述,感受到小村庄充满了绿意,祥和。
接着让学生看一看最后两段,现在小村庄的样子,二者产生鲜明的对比,学生不免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用这个悬念开头,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快,他们进入课文重点段落2——4段,寻找答案。
《做风车的故事》一课,牛顿发奋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生不容易体会,不容易理解。
我认为描写牛顿心情变化的两个句子牵动了全篇,我把“牛顿得意的转着风车”和“牛顿心里很难受,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两句拽出来请学生读,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牛顿为什么由得意变得难过?他得意什么?由这两个问题联系2——4段和5——8段来理解。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语文情景活动。
因此,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模拟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A 有效教学(一)有效备课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1、设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各异。
这就意味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
我上课经常采用谈话式导入、设置情景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简笔画式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及游戏式导入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更注重他们对句子的掌握,课堂导入我常设置与他们生活情景有关的生活情景导入,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表演、语文对话。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重生活、重实用、重参与、重变化多样以及重创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要求。
语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多听、多说。
所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很重要。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常侧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相关的活动场景。
如在三年级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全班的学生名字,我设计了一个交朋友的小游戏,看看班上谁是小小外交官。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情境性,也让孩子们广泛参与了,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方法设计。
3、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目标,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就必须活化、吃通、吃透教材。
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应试目标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准,乱而不细,大而不实,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走进教材和学生,着实提炼,肯下功夫。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通用2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通用2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篇1Sxm28202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变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教学改革牵涉面广,暂且不论。
作为一名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应是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呈现语文课的魅力。
我觉得,以水来喻课堂教学是特别恰当的。
有的课堂如同死水一潭,波澜不惊;有的如涓涓细流,清亮欢快;有的如惊涛骇浪,动人心魄;有的貌似安静,实则激流暗涌;有的九曲十八湾,一波三折……。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哪种风格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有活力,要摒弃那种老师独霸讲台,同学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
一个布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同学学问的探究、想象力、制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假如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他又指出:胜利的老师之所以胜利,就是由于他把课教活了。
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
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一、依托文本,拓展教学空间,激活课堂老师要讨论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
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
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
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文本,敏捷运用教材。
(一)以文本为中心,学会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来实现其审美功能的。
阅读教学也同样应当从语言切入,进而培育同学对语言的感悟力量。
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问题。
如《宏大的悲剧》是一篇极具抒情颜色、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似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同学沉醉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人物一一离去时最哀思的描述,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研究论文:浅析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116898 基础教育论文浅析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要打造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要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要激活课堂教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提高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构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有效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上,才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是要积极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有了和谐、民主的?n堂氛围,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互动,积极与教师交流,才能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并能高效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三是改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学习,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积极树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以此才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只是表面的热闹活跃,只是形式上的活跃,不是真正的活跃。
要建立真正活跃的语文教学课堂,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活力教学。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长时间保持活跃状态,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诱导引领激活学生思维。
要激活学生思维,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有整体的把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诱导和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由许多教学进程组成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对每个教学进程的引领,特别是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加以诱导,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沿着正确的教学目标进行。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语文情景活动。
因此,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模拟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A 有效教学(一)有效备课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1、设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各异。
这就意味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
我上课经常采用谈话式导入、设置情景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简笔画式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及游戏式导入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更注重他们对句子的掌握,课堂导入我常设置与他们生活情景有关的生活情景导入,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表演、语文对话。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重生活、重实用、重参与、重变化多样以及重创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要求。
语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多听、多说。
所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很重要。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常侧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相关的活动场景。
如在三年级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全班的学生名字,我设计了一个交朋友的小游戏,看看班上谁是小小外交官。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情境性,也让孩子们广泛参与了,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方法设计。
3、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目标,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就必须活化、吃通、吃透教材。
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应试目标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准,乱而不细,大而不实,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走进教材和学生,着实提炼,肯下功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活起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活起来人教版新课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让教育充满生机,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我努力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作了尝试。
一、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关键。
但由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限制,又加上传统教学的惯性束缚,许多教师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个性与活力,变得一本正经,严肃死板,不了解现实社会,不问津新的信息,导致了教育如一潭死水。
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们指点了迷津,学习了它以后,我认为教师至少应从这三方面去努力:1、观念的更新可使自己有信心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中的种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必然也表现于一名教师整个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只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我知道了现代的课堂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交流应是互动的而非单一的。
比如:在学习《春笋》时,由于城市的学生对这个东西并不熟悉,课前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上网查竹子的资料,认识竹子。
然后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春笋生长的过程,学生劲头十足地学完了课文。
之后还激动地说:“竹林太美了!春笋娃娃真可爱!”我想:正是因为综合性学习理念的支撑,我才会这样引导学生去学习。
致力于新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我上好语文课的信心。
2、不断“充电”是做好工作的准心要使教学上有特色,课堂中有生机,前提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摘要: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文章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氛围;兴趣;拓展;活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01-01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谁的眼睛最好》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动物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动物朋友,然后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表现自我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谁的眼睛最好》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起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摘要:教育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做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要一学生为主体,衣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四开放两主性三能力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还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天地,更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的天堂。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一、语文课堂上的“四开放”1、开放型的师生关系。
有道是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妨试想一下,课堂上教师扳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摇头晃脑自鸣得意机械地重复着千古不变的咏叹调,师生之间没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
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老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2、开放的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因此,老师应彻底摒弃“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的做法,树立“为了一切孩子”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于是老师就要“三管齐下”:一要培优,二要补差,三要抓特长。
3、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素。
以前,我们习惯于因循“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
而现代的教育观则普遍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当我们带着教材、带着问题走向了学生;学生也带着问题走向了老师。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论文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有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活跃,课堂氛围也比较好。
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够理想,教学存在着死气沉沉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能够灵活开展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掌握这些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备课的效率,更加充分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教师只有把教材中的内容吃透,在讲解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有效。
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时候,小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通过高效率的备课,就可以提前做好预案。
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开展学习最重要的动力。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其语文综合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桥流水人家》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倾听相关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和所学习的内容画出自己脑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通过创设这样轻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快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升,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活力论文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活力语文是具有生命性的,语文的生命性体现在学习主体参与的语境和语流中,因此,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在我们的教学中,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
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
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活力。
特别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有生命活力。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积累、运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生必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与教师、同学,在与社会、家庭的语言交际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转起来,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营造创新氛围,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
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要使学生毫不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堂活起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朗读林厝中心小学沈柳芳朗读是小学课堂书声琅琅,是眼、口、嘴、耳、脑等共同协作的活动,是最基本的阅读训练。
真正的朗读不是有口无心的和尚敲钟,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更不是依本画葫芦。
朗读是学生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拥有自身独特个性感受的一种表达,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这或许正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朗读是“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实践活动”。
朗读是有层次性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
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同时朗读指导都是有不同层次要求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然而,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朗读,谈不上喜欢,理解也是被动输入。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教材本身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
”是啊,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
我想只有让孩子对朗读由衷地热爱才能享受朗读带来的快乐,才能更好地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
那么,把朗读变成具体可感的游戏吧,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表达,抓住小学生以形象具体的识记特点,变枯燥为灵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吧!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大胆地进行表演。
也许,有人会质疑过分强调朗读中的表演而忽略了课堂的时间限制或者会导致对于文本的一种解读不够深刻。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中把全班朗读变成有角色地表演读不仅不是本末倒置,甚至能提高孩子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进行富有个性的二次创作。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表演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一种激情、学习的渴望和成就感。
我认为表演朗读是朗读训练中较为高级的训练,相当于课本剧。
不是每次朗读都能变成表演朗读,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说,刚开始是自由读让孩子们熟悉文本。
解读文本时候可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接读或者师生配合读。
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在本质上仍然是语言的一种朗读表达,或者说是有感情复述文本。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趣;意境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但是在愈加激烈的应试竞争中,语文课堂教学直奔“主题”的功利行为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要学活讲活,可以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音乐、画面、视频、表演、竞赛、采访、辩论、绘画、网络交际等,以期激发学生高涨的参与度,深刻的探究期待,忘我的审美满足。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
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能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
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
如《安塞腰鼓》一文,引导学生在反复深情的朗读中,领悟作者对“腰鼓”这一地方文艺的赞美、欣赏、惊叹之情。
《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极富想像力的诗篇,在教这篇文章时,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从而理解诗篇所要表达的情感。
启发学生将天上美好的生活图景和黑暗现实进行对比,在强烈反差中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二、打开心灵,放飞想象叶圣陶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为例来谈审美体验。
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这10个字构成的画面。
”叶老在这里就生动而意蕴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驱谴我们的想象”。
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班上学生基础薄弱,呈现两极分化,有爱学语文从中找到乐趣的学生,有觉得语文简单不重视转攻别的学科的学生,有自觉性不强拿着上课时间发呆走神的学生。
为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我试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一、让学生在语文预习过程中,自己设计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来。
魏书生老师说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灌输的容器,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学,自己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让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比老师单纯抛出问题效果更好。
在早自习预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然后由小组长收集,汇总到课代表那。
要求小组长和课代表对问题进行筛选,力求所提出的问题是典型性的,有价值的。
部分简单问题我会要求小组内部解决;钻牛角尖的问题我会单个和学生讨论解决;典型性问题我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
这样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改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例如,在《雷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搜集起来的问题有:1.侍萍是否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她的动作和她的行为为何相互矛盾?2.周朴园想不想见侍萍?他前后态度转变为什么那么大?3.周朴园为什么要把鲁侍萍塑造成为一个大户人家的“年轻小姐”的形象?4.周朴园对侍萍是不是有真正的感情?5.侍萍一开始很想见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改口不认周萍?6.《雷雨》人物关系太复杂,这部戏是不是太“巧”了?是不是太像一部戏了?这些问题都让我看到了学生思维的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直接将这些问题投影在多媒体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展示,由学生自己解决,老师适当点拨。
事实证明,学生能自己踊跃地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多方面去找依据谈自己看法。
而我也没有拘泥于一定要按预设的课程安排一步步走,而是通过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对《雷雨》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引导他们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抓人物性格特征。
于是,这堂课就自然地“活”了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教育真正“活”起来_人教版新课标-word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教育真正“活”起来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应该是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更是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来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的注入式教学法也已经很少能在课堂中寻觅到它的踪影。
语文教师在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实践,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
诸如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法、观察法、训练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等,因而也让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但从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来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充满活力的教育。
《人民日报》编辑赖配根曾这样说:“我曾经听过一些新课程改革的课,每次都能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另外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不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作业最后做,如果没有时间就不做,业余时间看完其他科目再看语文,可见他们把语文放在何等位置!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理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作为参加工作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我,感慨颇多,语文课的生机与活力在哪里?到底该如何把握,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地“活”起来?一、让教师真正活起来!要让教育真正活起来,教师必先活起来。
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敬业精神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以灵活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以创新意识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投入”表现在教师真正地走进教材,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喜,一起悲,一起读,一起背,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交汇,精神的升华。
学生在这样一位教师的陪伴下,在这样一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那么这课堂还会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吗?1、教师要“活”用知识。
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
聪明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运用他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来灵活地运用与服务于他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他又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尊重爱护学生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的态度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一旦丧失了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部分后进生动起来,课堂才能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从罗森塔尔的实验中看出: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名单,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 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
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
谎言”,唤醒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二、呵护学生的灵性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学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有人说:创造的灵性,创造的欲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不会创造而只会重复,那将是人类向动物的回归。
可是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扼杀学生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
如有位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
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结果回答成“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骂为“胡说八道”。
这个老师的做法令人悲哀──惟一有些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地打击了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因此少了一位诗人。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说的“活”,实质上是指学生思维的“活”,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做到相机诱导。
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整体教学有效掌控,更要对细节上的变化要“因势利导”。
教学的进展,本就是一个进程,它的结果就是由这时时
改变的进程组成。
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要对每时的改变做出积极地应对、正确的引导。
唯有如此,教学才是新鲜而充满活力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有许多课文虽言已尽,但意未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如:第八册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一文,课文最后留给读者的是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热泪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处理此处省略号的空白时,我事先让学生回家后,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母亲经常为你做的事,看看母亲有什么反应。
结果学生在填补此处空白时,身临其境将文中母亲流泪时的心情感受表达出来。
其中有个学生这样说道:“孩子长大了,懂得感恩了。
此时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
”还有学生这样说:“孩子啊,孩子,母亲再苦再累无所谓,只要你能读懂我的心!今天你终于长大了,我能不高兴吗?”学生的回答不但填补文本空白,加深对课文理解,更重要的是丰富课文的人文内涵,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都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课堂活起来。
学生不先动手、动脑去学,不去思考,就不知要学什么,要掌握什么,只有教师的侃侃而谈,其结局可想而知,这是不负责任,只为完成教学任务罢了。
再者,我们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
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是没有感动、没有激情的;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一节课就只能是流于形式,死水一潭,更谈不上教学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被吸引,怎能不走神?课堂教学就应设计成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动”中学,在“动”中体会、理解,亲身经历语文知识的探索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能发挥优势,将平面的文字鲜活起来,将文本语言变成可感的声音,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自然地动情朗读。
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入境始与亲”,唤发情感,激情朗读。
如教学《九寨沟》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
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此时,无需引导,学生就会带着喜爱、赞美之情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提高综合性语文能力,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校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组织学生定期召开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背记古诗比赛等等。
我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自由阅读课外读物。
有时确定阅读的主题或范围,有时什么都不定。
这一实
践看似少了一节课,可学生综合性阅读产生的效果却胜过若干节课。
有位专家曾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