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常见病分级诊疗标准[详]
产科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产科诊疗分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产科诊疗活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产科诊疗活动,包括产前检查、分娩、产后康复等环节。
第三条产科诊疗活动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护患者权益。
第二章诊疗分级管理第四条产科诊疗活动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诊疗、二级诊疗和三级诊疗。
一级诊疗:指对正常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孕期保健、分娩及产后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
二级诊疗:指对有并发症或高风险孕妇进行诊断、治疗、监护及管理等服务。
三级诊疗:指对疑难、危重孕妇进行诊断、治疗、监护及管理等服务,主要包括重症孕妇、孕产妇合并内外科疾病、孕产妇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的病情、健康状况和医疗资源等情况,合理确定诊疗等级。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诊疗质量控制体系,对诊疗活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第三章医师管理第八条医师开展产科诊疗活动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并按照诊疗等级要求进行执业。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条医师在开展产科诊疗活动时,应当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关注患者安全,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第四章诊疗过程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诊疗过程管理制度,确保诊疗活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孕妇实行全面管理,包括产前检查、分娩、产后康复等环节,确保母婴安全。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急诊急救制度,确保孕妇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产科并发症、疑难病例等进行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产科诊疗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对诊疗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范标准[详]
妇产科诊疗指南和规妇产科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第三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第四节流产第五节霉菌性阴道炎第六节早孕第一节急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症状。
【体格检查】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压痛、反跳痛;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辅助检查】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m3,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鉴别诊断】1. 急性阑尾炎。
2. 异位妊娠。
3.卵巢囊肿蒂扭转。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此外,还需作必要的化验,如血常规、尿常规、宫颈管分泌物及后穹隆穿刺物检查。
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下列3项:1.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2.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3.附件区压痛。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
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以广谱抗生素为宜。
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
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慢性盆腔炎【病史采集】1.曾有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2.有下腹痛、腰痛、肛门坠胀、白带增多、低热、精神不振、全身不适以及失眠等,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后加重。
3.月经失调,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有痛经。
妇产科常见病分级诊疗标准完整版.doc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宫颈疾病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
CIN分为3级,CINⅠ级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2.宫颈浸润癌: (1)I期:ⅠA1期镜下诊断的浸润性宫颈癌,肿瘤浸润深度<3mm,宽度小于7mm;ⅠA2期浸润深度3-5mm,宽度小于7mm;ⅠB期肿瘤肉眼可见,或镜下诊断时肿瘤范围超过ⅠA2。
(2)II 期:肿瘤超过宫颈,但未侵犯骨盆壁或阴道下1/3。
(3)Ⅲ期:肿瘤达到骨盆壁或/和阴道下1/3,或引起肾积水或肾脏无功能。
(4)IV 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范围以及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碘试验或醋酸试验有异常,疑有宫颈恶变者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接收转诊患者行宫颈TCT、HPV 检测,有阴道镜检查指征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宫颈活检:(1)若为CINI-II,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处理。
(2)若为CINIII或ⅠA1-IIB期宫颈浸润癌,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的治疗方案处理,医院可予治疗。
(2)若为III期及以上的浸润癌转三级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医院应具备外、内科综合实力。
有宫颈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宫颈癌根治术患者。
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指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
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约1/3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2022年产科分级诊疗指南10-50-30
2022年产科分级诊疗指南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等相关精神,结合我省产科疾病特点,以保障产科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为根本,加快推进产科分级诊疗工作,促进基层提升产科诊疗水平,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特制定本指南。
一、产科分级诊疗指导原则(一)按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对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不同疾病治疗。
(二)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三级医疗保健机构首诊治疗。
(三)孕产妇分级管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适应。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评估助产技术水平与新生儿救治能力,在保障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分级诊疗。
对于超出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应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转诊服务,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可以逐级或越级上转,病情稳定或诊断明确适时下转,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产科急救应以区域急救体系为主体,配合跨区协调转运、专家会诊、远程医疗等综合措施共享资源,提高成功率。
(四)孕妇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应转至相应的三级综合医— 1 —疗机构,需做产前诊断应转至具有资质的产前诊断机构进行产前诊断等专项服务。
(五)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孕妇按照专病治疗原则进行分级诊疗,在设有隔离病区的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或传染性疾病专科治疗。
HIV、梅毒和乙肝筛查知情告知、诊断、治疗流程和管理措施按照和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方案》执行。
(六)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孕产妇转诊应充分评估转运的风险,转诊前应将孕妇的病情、转运的必要性、潜在风险等情况告知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与上转医疗保健机构做好对接,橙色预警级别高危孕产妇原则上应有医务人员陪护转诊。
应为病情稳定下转的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定期随访。
(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应主动向社会公布辖区内产科分级诊疗政策、医疗保健机构等级、诊疗范围,引导孕产妇有序就诊。
医院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外阴及阴道炎症外阴及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正常阴道内有微生物寄居形成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
正常阴道的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
外阴及阴道炎症的共同特点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但因病原体不同,分泌物特点、性质及瘙痒程度不同。
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症状分泌物增多,无或轻度瘙痒重度瘙痒,烧灼感分泌物增多,轻度瘙痒分泌物特点白色,均质,腥臭味白色,豆腐渣样稀薄、脓性、泡沫状阴道pH >4.5 <4.5 >4.5 胺试验阳性阴性可为阳性显微镜检查线索细胞,极少白细胞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少量白细胞阴道毛滴虫,多量白细胞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查初步判断是否有阴道炎症或外阴炎症。
根据分泌物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治疗不满意或诊断不明确者转二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或处理。
二级医院接收转诊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进一步问诊,行阴道分泌物检测辅助诊断,可采用药物、坐浴等治疗。
如有前庭大腺囊肿,可切开引流。
治疗效果欠佳,或可疑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感染者,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级医院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接诊。
进行病史、查体、分泌物检查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菌种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可行阴道冲洗、阴道上药、切开引流等治疗。
症状好转、病情稳定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主要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热、寒战。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附件标准体温超过38.3℃(口表)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片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MRI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初步判断是否有盆腔炎性疾病。
妇产科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细则
妇产科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细则妇产科手术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手术干预。
但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手术分级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的细则,以使医师在进行手术决策时有明确的准则。
一、背景和目的妇产科手术分级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将手术按照难度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级,有助于医师在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妇产科手术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为常规低风险手术,包括但不限于孕妇常见的手术如阴道分娩、剖宫产、腹腔镜检查等。
医师在进行一级手术时应具备基本的妇产科手术技巧和常规操作经验。
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为较为复杂的手术,需要医师在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手术水平。
例如,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等。
医师在进行二级手术时应有一定的手术经验,并能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和器械。
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为高风险手术,需要医师具备较高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例如,子宫切除术、双子宫切除术等复杂手术。
医师在进行三级手术时需熟练掌握常规妇产科手术技术,并能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
4. 四级手术:四级手术为高度复杂和危险的手术,需要具备最高水平的妇产科手术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
例如,经阴道修复子宫脱垂、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等手术。
医师在进行四级手术时需要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判断力,能快速应对复杂手术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三、医师资质要求不同级别手术对医师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医师在进行对应级别的手术前应满足相应的资质要求。
1. 一级手术:医师需具备妇产科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有一定的手术经验。
2. 二级手术:医师除需满足一级手术的要求外,还需要具备更高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手术经验。
3. 三级手术:医师除需满足一、二级手术的要求外,还需要具备在复杂手术中处理并发症和意外情况的能力。
各科室手术分级标准3
各科室手术分级标准妇科(妇产科已更改)一级手术 1.1.扩宫和刮宫术扩宫和刮宫术 2.2.输卵管通气、通液术输卵管通气、通液术 3.3.后穹窿穿刺、切开术后穹窿穿刺、切开术 4.4.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外阴、宫颈活体组织采取术5.5.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外阴良性肿物切除、前庭大腺囊肿手术 二级手术1.1.经腹子宫肌瘤剜出术经腹子宫肌瘤剜出术2.2.阔韧带肌瘤、囊肿切除术阔韧带肌瘤、囊肿切除术3.3.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子宫脱垂悬吊术或经阴道修补术4.4.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赘生物电切术5.5.宫颈电灼术治疗术宫颈电灼术治疗术6.6.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盆腔脓肿清除引流术7.7.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造口术8.8.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9.9.阴道血肿清除术阴道血肿清除术 10.10.产道撕裂修补术产道撕裂修补术 三级手术 1.1.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吻合术 2.2.阴式全宫术阴式全宫术3.3.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一般宫腔镜手术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一般宫腔镜手术4.4.附件切除术附件切除术5.5.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6.6.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6.6.异位妊娠手术异位妊娠手术7.7.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8.8.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宫内节育器取出术9.9.人工流产吸刮术人工流产吸刮术11.11.卵巢囊肿切(剥)除术卵巢囊肿切(剥)除术 12.12.子宫修补术子宫修补术 13.13.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肌瘤摘除术 14.14.中孕剖腹取胎术中孕剖腹取胎术 15.15.盆腔脓肿引流术盆腔脓肿引流术16.16.异位妊娠手术(陈旧性)异位妊娠手术(陈旧性) 17.17.阴道内肿瘤切除术阴道内肿瘤切除术 18.18.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经阴道有蒂子宫肌瘤摘除术 19.19.腹部输卵管结扎术腹部输卵管结扎术7.7.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 8.8.输卵管成形术输卵管成形术9.9.腹腔镜结扎术腹腔镜结扎术10.10.宫腔镜黏膜下肌瘤摘除术宫腔镜黏膜下肌瘤摘除术 11.11.单纯外阴切除术外阴肿瘤切除术单纯外阴切除术外阴肿瘤切除术 12.12.输卵管整形术子宫次广泛切除术输卵管整形术子宫次广泛切除术 产科 一级手术1.1.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2.2.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3.3.引产术引产术二级手术1.1.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2.2.子宫裂伤修补术子宫裂伤修补术3.3.子宫翻出复位术子宫翻出复位术4.4.产钳术产钳术4.4.胎头吸引术胎头吸引术5.5.臀位助产术臀位助产术7.7.常规助产常规助产 8.8.人工胎盘剥离术人工胎盘剥离术 9.9.羊膜腔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 10.10.双胎剖宫产双胎剖宫产5.5.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6.6.毁胎术毁胎术 三级手术2.2.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剖宫产子宫切除术眼科(所有颌面外,口腔,眼科手术请跟口腔科一起更改)一级手术 1.1.眼睑小手术眼睑小手术 2.2.睑内翻矫正术睑内翻矫正术3.3.睑外翻矫正术睑外翻矫正术4.4.双重睑手术双重睑手术 11.11.臀位牵引术臀位牵引术12.12.剖宫产剖宫产剖宫产++肌瘤剥除术6.6.砂眼滤泡压碎术、沙眼摩擦术砂眼滤泡压碎术、沙眼摩擦术7.7.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8.8.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角膜、结膜异物摘除术 9.9.泪道探通术及泪囊摘除术泪道探通术及泪囊摘除术 二级手术 1.1.角膜裂伤缝合术角膜裂伤缝合术4.4.睑球粘连矫正睑球粘连矫正6.6.泪小管泪囊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小管泪囊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7.7.结膜遮盖术结膜遮盖术8.8.结膜良性病损切除成形术结膜良性病损切除成形术 三级手术 3.3.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四级手术1.1.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术人工晶体Ⅱ期植入术2.2.青白联合青白联合青白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耳鼻喉科 一级手术1.1.腭扁桃体切除、挤切术腭扁桃体切除、挤切术2.2.咽部脓肿切开术咽部脓肿切开术3.3.鼻腔、鼻后孔填塞术鼻腔、鼻后孔填塞术4.4.鼻甲切除术鼻甲切除术 二级手术 1.1.常规气管切开术常规气管切开术 2.2.耳前瘘管摘除术耳前瘘管摘除术10.10.球内异物吸出术球内异物吸出术11.11.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晶状体摘出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晶状体摘出 12.12.青光眼手术青光眼手术13.13.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 14.14.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容剜除术3.3.眶内容剜除术眶内容剜除术4.4.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除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除眼球摘除及眼内容剜除++义眼台植入术5.5.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术6.6.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7.7.上颌窦穿刺术上颌窦穿刺术8.8.鼻骨骨折复位术鼻骨骨折复位术3.3.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外耳道良性肿物切除术口腔颌面外科 一级手术 1.1.拔牙术拔牙术 2.2.唇舌系带矫正术唇舌系带矫正术3.3.口腔颌面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口腔颌面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4.4.口腔颌面部良性小肿物切除术口腔颌面部良性小肿物切除术口腔颌面部良性小肿物切除术. .9.9.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清创缝合术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清创缝合术神经外科(外一科及外二科一起看一下)一级手术 1.1.头皮肿物切除头皮肿物切除2.2.颅骨骨折清创、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颅骨骨折清创、颅骨肿瘤切除及颅骨缺损修补 二级手术 2.2.蛛网膜下血肿、脓肿清除术蛛网膜下血肿、脓肿清除术3.3.脑血肿、脑脓肿清除术脑血肿、脑脓肿清除术 三级手术1.1.脑积水手术脑积水手术2.2.椎管内肿瘤手术(髓外)椎管内肿瘤手术(髓外)3.3.重度脑损伤清创重度脑损伤清创4.4.三叉神经痛手术三叉神经痛手术5.5.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幕上肿瘤切除:脑膜瘤,胶质瘤6.6.幕下肿瘤切除:小脑肿瘤(蚓部半球)幕下肿瘤切除:小脑肿瘤(蚓部半球),四脑室 肿瘤,中线部肿瘤7.7.椎管内肿瘤手术(髓内)椎管内肿瘤手术(髓内) 四级手术 1.1.神经内镜手术神经内镜手术 2.2.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 3.3.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AVF AVF AVF)手术)手术 4.4.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颅外、颅内动脉血管吻合手术 5.5.颅内动脉瘤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6.6.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AVM AVM AVM)手术)手术普外科手术(外一科已改过) 一级手术1.良性乳腺肿瘤切除术2.多房性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3.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4.乳腺外伤手术5.单个痔切除术6.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术7.肛裂侧切术8.肛门括约肌检刮术 9.肛门周围湿疹封闭术4.4.硬膜下血肿、脓肿清除术硬膜下血肿、脓肿清除术5.5.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6.6.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脑膜膨出、脊柱裂、脊膜膨出手术8.8.脑积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脑积液鼻瘘和耳瘘修补术 9.9.颈段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颈段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 10.10.介入神经放射治疗介入神经放射治疗 11.11.立体定向手术立体定向手术 12.12.脊髓空洞症手术脊髓空洞症手术 13.13.血管内介入手术血管内介入手术 14.14.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15.15.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术高颈段脊髓肿瘤切除术7.7.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海绵窦动静脉瘘手术 8.8.颅底肿瘤手术颅底肿瘤手术 9.9.岩斜坡肿瘤手术岩斜坡肿瘤手术 10.10.脑干肿瘤切除术脑干肿瘤切除术 11.11.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10.直肠息肉经肛门切除术(低位) 11.神经纤维瘤切除术 12.腋臭切除术13.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 14.皮脂腺囊肿切除术 15.面部色素瘤切除术 16.鸡眼切除术17.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18.腹壁瘘管(瘘道)搔扒术 19.各种活检术(体表) 二级手术(外一科改)1.1.混合痔外剥术混合痔外剥术15.15.括约肌折叠术括约肌折叠术2.2.单纯甲状腺瘤(囊肿)摘除术单纯甲状腺瘤(囊肿)摘除术3.3.疝修补术疝修补术4.4.阑尾切除术阑尾切除术5.5.各种腹腔脓肿引流术各种腹腔脓肿引流术6.6.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复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复杂)7.7.肛瘘挂线或切除术肛瘘挂线或切除术8.8.痔切除术(缝扎术)痔切除术(缝扎术)9.9.直肠息肉经肛门切除术(高位)直肠息肉经肛门切除术(高位) 10.10.肛管皮肤移植术肛管皮肤移植术11.1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结扎术 12.12.多发性纤维瘤切除术多发性纤维瘤切除术 13.腘窝脓肿切开引流术 14.14.深部淋巴结活检术深部淋巴结活检术 三级手术(外一科改过) 1.乳房切除术 2.乳癌根治术 3.乳房成形术 4.乳房重建术5.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全切术6.胸骨后甲状腺切除7.胃大部分切除术8.胃切开冲洗或异物取出术9.部分结肠切除术(包括左、右半结肠、横结 肠、乙状结肠) 10.结肠造瘘还纳术 11.肠瘘切除吻合术 12.直肠悬吊术 13.复杂性疝修补术 .16.16.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17.17.阑尾切除术及腹腔引流术阑尾切除术及腹腔引流术 18.18.腹部探查术腹部探查术19.19.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或引流术胃十二指肠穿孔单纯修补或引流术 20.20.幽门成形术幽门成形术 21.21.肠切除吻合术肠切除吻合术 22.22.胆囊造瘘术胆囊造瘘术23.23.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探查及T 管引流术 24.24.胃肠造瘘术胃肠造瘘术 25.25.胃肠吻合术胃肠吻合术 26.2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7.27.胆道镜取石术胆道镜取石术14.环痔切除术(包括PPH ) 15.肝囊肿切除术 16.肝脓肿引流术17.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18.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19.胆囊空肠吻合术 20.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 21.巨脾动脉结扎术22.重症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 23.血管瘤切除术(大) 24.血管瘤切除术(小) 25.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术 26.骶尾部畸胎肿瘤切除术心胸外科手术(外一科改)一级手术1.胸壁表浅肿瘤切除2.胸壁或胸骨钢丝取出术3.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 二级手术1.开胸心脏挤压术2.纵隔引流术3.食管造瘘术 三级手术4.闭式胸腔引流术5.表浅淋巴结活检术6.胸壁脓肿切开引流术4.胸壁血管瘤切除术5.化脓性心包炎、心包引流术6.脓胸引流术骨关节外科(外二科改)一级手术1.1.一般清创、肌肉肌腱修补术一般清创、肌肉肌腱修补术2.2.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3.3.骨牵引术骨牵引术4.4.肩、肘关节复位术肩、肘关节复位术5.5.腱鞘囊肿切除术腱鞘囊肿切除术 二级手术1.1.单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单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2.2.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单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单肢体、单处)3.3.复杂的清创、肌腱修复术复杂的清创、肌腱修复术4.4.肌腱移位术、肌腱延长术肌腱移位术、肌腱延长术5.5.拇(足)外翻矫形术拇(足)外翻矫形术6.6.上肢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修复术上肢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关节囊修复术7.7.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6.6.关节腔切开引流术关节腔切开引流术7.7.筋膜间隙综合征切开减压术筋膜间隙综合征切开减压术8.8.清创等简单操作清创等简单操作9.9.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10.10.肌肉、韧带手术肌肉、韧带手术8.8.六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六大关节的病灶清除术 9.9.关节脱位的复位内固定关节脱位的复位内固定 10.10.关节融合术关节融合术11.11.胸、腰椎后路椎板手术,不进入椎管胸、腰椎后路椎板手术,不进入椎管 12.12.小关节手术小关节手术13.13.多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多处开放性骨折的处理14.14.多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多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级手术 1.1.需特殊技术要求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需特殊技术要求的四肢长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 固定术2.2.股骨颈骨折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固定术 四级手术 1.1.四肢截肢术四肢截肢术2.2.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3.影响关节功能的近关节粉碎性骨折处理影响关节功能的近关节粉碎性骨折处理4.4.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显微手外科(骨科,外二科改过) 一级手术1.1.一般清创术一般清创术2.2.简单植皮术简单植皮术3.3.腱鞘切开、松解术腱鞘切开、松解术4.4.肌腱缝合术肌腱缝合术 二级手术1.1.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掌、指骨骨折内固定2.2.指、掌骨病损切除指、掌骨病损切除 三级手术2.2.肌皮瓣转移术肌皮瓣转移术3.3.肌腱、神经移位术肌腱、神经移位术 四级手术1.1.关节离断与截指术关节离断与截指术3.3.曾治疗效果不佳重新手术曾治疗效果不佳重新手术4.4.进入椎管的腰椎后路手术进入椎管的腰椎后路手术5.5.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5.5.腰椎间盘手术腰椎间盘手术6.6.颈、胸、骶椎的前、后路手术颈、胸、骶椎的前、后路手术7.7.脊柱内固定手术脊柱内固定手术5.5.瘢痕松解术、手部“瘢痕松解术、手部“瘢痕松解术、手部“Z Z ”字改形术6.6.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切除术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切除术7.7.赘指切除及软组织病损切除术赘指切除及软组织病损切除术3.3.手指肌腱的晚期修复手指肌腱的晚期修复4.4.骨、关节瓣移植术,腕、掌、指关节融合术骨、关节瓣移植术,腕、掌、指关节融合术5.5.腕骨脱位切开复位腕骨脱位切开复位6.6.拇指及手指再造术拇指及手指再造术 5.5.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泌尿外科(外二科改)一级手术1.1.包皮手术及鞘膜切除术包皮手术及鞘膜切除术2.2.阴囊切除术,睾丸、附睾切除术阴囊切除术,睾丸、附睾切除术3.3.膀胱切开取石、膀胱造口术膀胱切开取石、膀胱造口术4.4.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 二级手术 1.1.尿道扩张术尿道扩张术 2.2.睾丸牵引固定术睾丸牵引固定术3.3.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尿道吻合及成形术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尿道吻合及成形术4.4.肾切除术肾切除术5.5.肾裂伤修补术肾裂伤修补术6.6.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7.7.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8.8.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术输尿管或肾盂切开取石术 三级手术2.2.尿道修补术、尿道下裂成形手术尿道修补术、尿道下裂成形手术3.3.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全切除及阴茎癌根治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全切除及阴茎癌根治术 8.8.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手术治疗血管外科 一级手术 1.1.动、静脉插管术动、静脉插管术 2.2.血管缝合术血管缝合术 二级手术3.3.外周较小动、静脉瘤切除外周较小动、静脉瘤切除4.4.简单静脉段移植术简单静脉段移植术整形外科 一级手术 1.1.皮肤手术皮肤手术2.2.皮下脂肪范围手术皮下脂肪范围手术皮下脂肪范围手术(外一科)(外一科) 二级手术1.1.单纯性疤痕挛缩整形植皮术单纯性疤痕挛缩整形植皮术单纯性疤痕挛缩整形植皮术(外一科)(外一科)2.2.吸脂术吸脂术吸脂术(外一科)(外一科)3.巨乳缩小术(外一科)4.隆乳术(外一科)5.5.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6.6.前部尿道狭窄切开术前部尿道狭窄切开术7.7.尿道外口手术尿道外口手术9.9.肾、输尿管、膀胱外伤手术肾、输尿管、膀胱外伤手术10.10.肾或肾盂造口术,肾或肾盂造口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 11.11.肾脏下垂固定术肾脏下垂固定术 12.12.肾囊肿去顶术肾囊肿去顶术 13.13.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吻合术 14.14.输尿管镜检查术输尿管镜检查术 15.15.体外震波碎石体外震波碎石9.9.肾积水整形术肾积水整形术11.1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3.浅表静脉手术浅表静脉手术5.5.大隐静脉及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大隐静脉及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6.6.大隐静脉腔内旋切术大隐静脉腔内旋切术麻醉科(手麻科改)一级麻醉1.1.常用的神经阻滞(包括臂丛、腰丛、颈丛)常用的神经阻滞(包括臂丛、腰丛、颈丛)2.2.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3.3.中低位硬膜外阻滞中低位硬膜外阻滞4.4.骶管阻滞骶管阻滞5.5.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部分全身麻醉(包括普外、妇产、泌尿、骨、 耳鼻喉、口腔、整形等科手术的各种全身麻醉) 二级麻醉 1.1.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 2.2.胸科病人麻醉胸科病人麻醉3.3.普通颅脑外科手术病人麻醉普通颅脑外科手术病人麻醉4.4.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经鼻气管内插管麻醉5.5.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心导管检查病人的麻醉6.6.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危重及病情复杂(失血性休克、严重肠梗阻) 的急诊病人麻醉 三级麻醉1.1.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支气管及双腔管插管技术2.2.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3.3.心包切除术病人麻醉心包切除术病人麻醉心包切除术病人麻醉4.4.内分泌疾患病人(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内分泌疾患病人(柯兴氏综合征、胰岛细胞瘤 等)的麻醉等)的麻醉5.5.病情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病情严重病人的麻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 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低下等)6.6.严重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麻醉严重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麻醉 四级麻醉1.1.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复杂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2.2.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严重内分泌疾患病人的麻醉3.3.肾移植手术的麻醉肾移植手术的麻醉4.4.严重休克病人的麻醉严重休克病人的麻醉严重休克病人的麻醉5.5.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严重脏器功能低下病人的麻醉介入手术一级手术1.1.一般动静脉造影术一般动静脉造影术 二级手术 1.1.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栓塞2.2.支气管动脉栓塞支气管动脉栓塞3.3.胃左动脉栓塞胃左动脉栓塞6.6.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7.7.小儿基础麻醉小儿基础麻醉8.8.病情较轻的四肢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病情较轻的四肢手法复位病人的静脉麻醉 9.9.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7.7.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小儿颌面部较大手术的麻醉 8.8.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 9.9.小儿硬膜外麻醉小儿硬膜外麻醉 10.10.唇腭手术的麻醉唇腭手术的麻醉唇腭手术的麻醉11.11.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 12.12.初步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初步掌握心、肺、脑复苏术7.7.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复杂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8.8.湿肺病人的麻醉湿肺病人的麻醉湿肺病人的麻醉9.9.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肌皮口腔颌面部疾病致气管插管困难以及需行肌皮瓣移植术的麻醉瓣移植术的麻醉 10.10.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麻醉 11.11.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12.12.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控制性低温手术麻醉13. 13. 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6.6.各种复杂手术及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各种复杂手术及病情危重、诊断未明病人的麻 醉7.7.新开展手术项目病人的麻醉,及麻醉新方法及新开展手术项目病人的麻醉,及麻醉新方法及 新技术的实施新技术的实施8.8.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掌握心、肺、脑复苏术2.2.四肢动静脉溶栓术四肢动静脉溶栓术8.8.肾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 9.9.肾上腺动脉栓塞肾上腺动脉栓塞 10.10.动静脉内溶栓动静脉内溶栓 11.11.下腔静脉滤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放置4.4.髂内动脉栓塞髂内动脉栓塞5.5.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6.6.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7.7.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动脉栓塞 三级手术1.1.颈动脉或椎动脉支架术颈动脉或椎动脉支架术2.2.肺动脉栓塞溶栓、消融术肺动脉栓塞溶栓、消融术3.3.肾动脉成形或血管内支架术肾动脉成形或血管内支架术4.4.四肢大动脉成形或血管内支架术四肢大动脉成形或血管内支架术 四级手术1.1.颅内动静脉瘘栓塞颅内动静脉瘘栓塞2.2.脊髓血管畸形栓塞脊髓血管畸形栓塞腔镜诊疗检查 1.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 2.2.肠镜检查肠镜检查 3.3.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 12.12.脊髓动脉造影脊髓动脉造影13.13.经皮穿刺化疗泵植入术经皮穿刺化疗泵植入术 14.14.全脑血管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5.5.经颈静脉肝内门肝内支架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肝内支架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肝内支架分流术(TIPSS TIPSS TIPSS))6.6.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甲状腺动脉栓塞术7.7.胃食管静脉栓塞胃食管静脉栓塞3.3.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4.4.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新技术新项目手术4.4.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5.5.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各科室:各科室:请详细过目以上手术类别,本科能开展的项目及近两年以内预期能开展项目保留,不能开展项目请删掉,请改完之后下午18点之前发给医务科。
产科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产科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产科分级诊疗是指根据孕产妇的病情轻重和医疗机构的设备、技术条件,将孕产妇分级分诊,进行合理的医疗安排和治疗。
产科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和降低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产科分级诊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首先,产科分级诊疗应根据孕产妇的病情轻重进行科学的分级。
对于病情较轻的孕产妇,可以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和产科保健,避免不必要的医院就诊。
对于病情较重的孕产妇,应当及时到有产科专科医师和设备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以确保孕产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其次,产科分级诊疗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更为先进的产科设备和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高危孕产妇的诊疗需求。
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更适合进行正常分娩和产前检查。
因此,产科分级诊疗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条件,合理分配孕产妇的诊疗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和医疗风险。
此外,产科分级诊疗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转诊制度。
当基层医疗机构遇到病情较重的孕产妇时,应当及时进行转诊,将病情稳定的孕产妇转至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同时,接收医疗机构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接诊制度,对转诊患者给予及时的诊疗和护理,确保孕产妇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最后,产科分级诊疗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产科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孕产妇的病情轻重,做出科学的分级诊疗决策。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产科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产科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孕产妇的生存率和降低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产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3、药物治疗。
4、做好产科处理及新生儿的处理。
10~20
分娩结束。
O48 01
过
期
妊
娠
136
1、妊娠≥42周。
2、月经不规则者,询问早孕反应和胎动出现日期,核对早、中孕期检查时子宫大小的记录,估计算孕周。
3、B超检查羊水,胎盘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重新核对孕周是否真正过期。
4、出血多可能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者应剖宫产。
5、抗生素预防感染。
6、禁作直肠指诊及灌肠。
20~30
分娩结束。
出血减少或停止,妊娠继续。
O45.901
胎
盘
早
期
剥
离
140
1、可有外伤史,多见于妊高征、慢性高血压。
2、妊娠晚期或分娩时突然出现腹痛,无阴道出血时,疼痛多剧烈,宫壁可硬如板,压痛明显,胎位扪不清,听不到胎心音,子宫渐大,可发生休克。
(3)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4)预防感染。
(5)防治并发症。
(6)必要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15~20
1、症状、体征消失。
2、各项检查正常。
1、症状、体征改善。
2、各项检查基本正常。
O41.001
羊
水
过
少
136
1、妊娠时羊水少于正常,或足月时少于300ml。
2、子宫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可受挤压变形,或呈畸形。常伴有胎儿宫内生长缓慢。
2、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略紧张。出血多者可有移动性浊音,并发生休克。
3、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
4、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5、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可协助诊断。
妇产科疾病诊疗常规
妇产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产科门诊常规一、早孕诊断(一)自觉症状:1. 停经:身体健康的已婚育龄妇女规则的月经停止,应考虑妊娠之可能。
2。
消化系统:妊娠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可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此外尚可能有食物的嗜好改变.3. 尿频:系早孕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二)妇科检查:1.阴道粘膜柔软呈紫蓝色。
2.宫颈充血、变软,是紫蓝色。
3.子宫饱满:前后径增宽呈球形。
孕8周左右宫颈与宫体之间的子宫峡部十分柔软。
4.子宫增大且软,妊娠12周时可在脐耻连线中点触及宫底。
(三)辅助诊断:1.妊娠试验:妊娠免疫试验是目前首选的方法,常用方法为尿酶免疫试验及血p—HCG测定。
2.B型超声检查:妊娠6周即可测及孕囊及胚胎原始心管搏动。
二、围生期保健围生期保健是指产前、产时、产后以保护母婴安全,提高孕产质量为目的,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的预防保健工作。
主要是针对影响孕产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运用围生医学发展的监护技术对胎儿的生长和健康进行监测;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围生儿死亡率及病残儿发生率为具体目标,对母子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从孕12周开始,每4周检查一次;孕32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孕36周后每1周检查一次。
通过规定的产前检查,加强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的监测,及早发现并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并发症,对不宜妊娠、分娩者应于孕3月前终止妊娠.(一)孕早期保健:1.详细了解病史,尤其既往妊娠、分娩史,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心、肺、肝、肾情况及全身骨骼形态,了解乳房发育及乳头有无凹陷。
2.推算预产期,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月份数减3或加9,日期数加7。
3.了解有无有关妊娠的危险因素,如TORCH系列感染、接触x射线、服用易致胎儿畸形药物、接触有害物质及妊娠并发症,以确定能否继续妊娠。
4.了解早孕妊娠反应情况,必要时输液补充营养。
5.查血、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HBV、AFP等。
6.:卫生宣教及营养指导。
(二)孕中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要求城市不少于8次,农村不少于5次.1.注意孕妇的全身健康、营养状况,进行骨盆外测量,必要时行骨盆内测量。
妇产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妇产科诊疗规范一、妊娠期乙型肝炎的筛查、治疗及垂直传播的预防1.妊娠期应常规行母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筛查HBV感染。
2.对HBsAg阳性或HBsAg状态不明的母亲,不论妊娠期是否进行了抗病毒治疗,其新生儿均应在生后12 h内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主动和被动免疫.3.建议HBV感染的孕妇在妊娠晚期检测HBV病毒载量。
4.对HBV感染且病毒载量大于106~108拷贝/ml的孕妇,须考虑对母体进行抗HBV 治疗,以降低发生宫内感染之风险。
5.对愿意接受母体抗HBV治疗的孕妇,建议选择替诺福韦作为一线药物。
6.建议只要婴儿出生后获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内的免疫预防,就应当鼓励HBV感染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7.对于HBV感染的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如羊膜腔穿刺或绒毛活检)前的咨询时,应向孕妇说明,如病毒载量大于107U/ml,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可能增加母胎间HBV传播的风险.8.建议不进行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作为唯一指征的剖宫产。
二、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标准(1)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根据非妊娠期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面筛查2型糖尿病。
(2)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妊娠24~28周采用一步法或两步法筛查GDM。
(3)GDM孕妇产后6~12周时,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根据非妊娠期的标准筛查糖尿病.(4)有GDM病史的妇女,至少每3年筛查1次是否已经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5)有GDM病史的妇女,如果已经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状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等药物干预,预防发生糖尿病。
三、临床甲减1.诊断标准:TSH>2.5 mIU/L(或妊娠期特异的参考范围),且FT4下降;或TSH≥10 mIU/L,无论FT4水平如何.2.治疗与否:大量回顾性及病例对照研究证实了临床甲减对母儿有不利影响。
产科门诊分级管理制度
产科门诊分级管理制度一、轻级患者的分类管理轻级患者是指病情较轻,无急危危险的孕妇,包括孕吐、孕痒、孕水肿、孕期感染等轻微疾病。
对于轻级患者,门诊可以采取分诊优先、加快就诊的方式,缩短等候时间。
同时,医务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根据病情轻重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注意生活保健,预防复发。
采取“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由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协作,完成轻级患者的诊疗工作。
二、中级患者的分类管理中级患者是指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门诊治疗和观察的孕妇,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先兆流产等疾病。
对于中级患者,门诊可以安排专业医生进行诊治,如有需要还可进行检查、拍片等辅助检查。
同时,门诊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注意生活方式和营养摄入,帮助患者预防病情加重和复发。
医务人员要对中级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跟踪,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治疗效果。
三、重级患者的分类管理重级患者是指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和观察的孕妇,包括宫内窘迫、羊水过少等疾病。
对于重级患者,门诊要采取紧急诊治措施,及时安排专业医生进行救治,必要时还需转诊到专业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门诊还要安排专职医护人员对重级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四、门诊服务流程的优化为了提高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门诊还可以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
首先要加强门诊分诊工作,及时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管理,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其次要强化医护人员的协作机制,建立“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共同协作,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还要完善门诊的诊疗设备和药品供应,保证医疗资源的充足和安全。
总之,产科门诊分级管理制度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分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妇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篇一:妇科五大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月经改变: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
2.腹部包块: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逐渐增大,突向腹腔,当增大》3月妊娠大小时,于耻骨联合上可触及硬且活动的肿块,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
宫体下段前壁的肌瘤,压迫膀胱,影响膀胱充盈而发生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
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后壁,特别位于子宫体下段或宫颈,可以压迫直肠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难。
4.不孕。
5.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贫血。
6.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硬,外表不规则,结节状突1起。
7. B超检查:最常见,声像图显示肌瘤区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回声,中间常有稀疏光点。
【医治】医治应按照患者年岁、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1、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1)2)随访观察: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
但需定期随访,可期3-6个月复查1次,随访中如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
药物治疗:适应症: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子宫<2月妊娠子宫大小;近绝经年龄,肌瘤较小,症状轻;全身情况差,不能胜任手术者。
主要药物:(1)雄激素:常用药物:丙酸酮25mg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肌注,每日一次,共3次,总量小于300mg。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药物顺应症:术前辅佐医治;子宫肌瘤归并不孕者;有归并症暂不克不及承受手术者;更年2期或近绝经患者。
用法:LHRHa150u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连续用3-6个月。
(3)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
用药期间注意肝功能情况,每月查肝功一次,若异常则停药。
(4)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10mgBid×3-6月;或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一次,共3个月。
常见妇科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妇产科主要症状的诊断思路1阴道流血1.1阴道流血与年龄的诊断思路1.2阴道流血不同类型的诊断思路2异常白带的诊断思路3下腹部疼痛3.1下腹痛起病缓急的诊断思路3.2下腹痛部位的诊断思路3.3下腹痛性质的诊断思路3.4下腹痛与月经周期关系的诊断思路3.5腹痛放射部位的诊断思路3.6腹痛伴随症状的诊断思路4外阴瘙痒的诊断思路5下腹部肿块的诊断思路5.1肿块性质的诊断思路5.2下腹部肿块部位的诊断思路6闭经的诊断思路6.1原发性闭经的诊断思路6.2继发性闭经的诊断思路妊娠诊断规1妊娠的分期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开始计算,平均280日(40周),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与其后称为晚期妊娠。
2妊娠的病史采集2.1现病史性生活:注意未婚者是否有性生活。
避孕史:采用何种避孕方式。
停经史:末次月经的时间。
月经规律者一旦月经过期10日以上,应高度怀疑妊娠。
停经是妊娠最早出现的症状,但不是妊娠的特有症状。
早孕反应:一般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食欲减退、偏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多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尿频: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当子宫增大超出盆腔后,可自然消失。
是否存在尿频也受环境温度与饮水量的影响。
乳房:体积逐渐增大,有胀痛感。
哺乳期妇女有无乳汁明显减少情况。
确认孕妇的意愿:是要求终止妊娠还是准备正常生育。
如要求终止妊娠应有孕妇的签字确认。
2.2既往史以往月经是否规律。
以往有无妊娠史与妊娠的结局。
有无其他重要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与治疗情况。
有无手术与外伤史。
有无药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3.1普通项目测血压、脉搏、体温。
全身体格检查,重点是心肺听诊和肝脾触诊。
3.2乳房检查乳房是否有明显的静脉显露、乳头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是否有皮脂腺增生引起的深褐色结节(蒙氏结节)。
3.3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紫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宫颈疾病1.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
CIN分为3级,CINⅠ级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2.宫颈浸润癌: (1)I期:ⅠA1期镜下诊断的浸润性宫颈癌,肿瘤浸润深度<3mm,宽度小于7mm;ⅠA2期浸润深度3-5mm,宽度小于7mm;ⅠB期肿瘤肉眼可见,或镜下诊断时肿瘤围超过ⅠA2。
(2)II期:肿瘤超过宫颈,但未侵犯骨盆壁或阴道下1/3。
(3)Ⅲ期:肿瘤达到骨盆壁或/和阴道下1/3,或引起肾积水或肾脏无功能。
(4)IV 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围以及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碘试验或醋酸试验有异常,疑有宫颈恶变者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接收转诊患者行宫颈TCT、HPV 检测,有阴道镜检查指征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宫颈活检:(1)若为CINI-II,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处理。
(2)若为CINIII或ⅠA1-IIB期宫颈浸润癌,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的治疗方案处理,医院可予治疗。
(2)若为III期及以上的浸润癌转三级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医院应具备外、科综合实力。
有宫颈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宫颈癌根治术患者。
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子宫膜癌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指子宫膜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
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约1/3可发展为子宫膜癌。
子宫膜癌:是发生于子宫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膜样癌,少部分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等。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者,或B超检查疑子宫膜病变或宫腔占位者须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患者行妇科检查、B 超、分段诊刮。
分段诊刮病检结果:1.若为子宫膜息肉、子宫膜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等良性病变,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处理。
2.若为子宫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膜癌,可以在二级医院处理。
三级医院医院应具备外、科综合实力。
有膜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膜癌根治术患者。
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卵巢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包括:1.上皮性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成熟畸胎瘤恶性变及无性细胞瘤等;3.性索间质细胞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4.转移性肿瘤:最常见为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癌,镜下可见印戒细胞,即库肯勃氏瘤。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发现患者卵巢包块,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患者行妇科检查、B超及肿瘤标记物检测:1.若囊肿<5cm,妇科检查囊肿光滑活动,B超提示囊壁薄、无回声,肿瘤标记物正常,无症状者可3月后复查。
2.肿瘤标记物正常的患者:盆腔肿块<5cm、观察3月持续存在,或肿块≥5cm,附件区实性包块或绝经后妇女发现盆腔肿块,应行开腹或腹腔镜探查术。
3.肿瘤标记物升高及盆腔包块固定,高度疑为卵巢恶性肿瘤者,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医院应具备外、科综合实力。
有卵巢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卵巢癌患者。
手术后,需进行化疗者,原则上在三级医院进行相应处理,也可转具有化疗条件的下级医院。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多个或多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于同一子宫,称为多发子宫肌瘤。
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型: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Ⅰ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Ⅱ型:无蒂,向肌层扩展>50%。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根据病史、妇科检查、B超结果:若患者子宫小于孕(7.0*6.0*5.5cm),无明显症状,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
需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转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若为下列情况,转诊至三级医院:子宫肌瘤有恶性变者。
三级医院接收二级医院转诊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予以相应处理。
完成治疗后,可转下级医院随诊。
闭经闭经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症状,诊治的关键是明确闭经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闭经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四个重要环节有密切关系。
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和下丘脑性闭经。
闭经原因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后不来月经属于生理现象。
病理性闭经则原因复杂,常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闭经:指女孩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者。
原发闭经多由遗传学原因或先天性发育缺陷引起,根据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分为第二性征存在和第二性征缺乏两类。
如性发育异常、卵巢发育不全,生殖道发育异常等。
继发闭经:指妇女曾已有规律月经来潮,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再出现停经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上者。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通过问诊、查体、妊娠试验等排除生理性闭经(青春期前、妊娠、哺乳期,自然绝经)。
当为病理性闭经时,通过问诊了解为原发性闭经还是继发性闭经。
如果考虑为原发性闭经转二级或者三级医院诊治。
如果为继发性闭经可给予孕激素试验。
孕激素试验阳性(用孕激素后有撤退性出血)诊断为Ⅰ度闭经,可给予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
孕激素试验阴性者转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对于一级医院转诊的原发性闭经者通过病史、查体、辅助检查了解是否为处女膜闭锁。
如果为处女膜闭锁行处女膜切开成形术,如果不是处女膜闭锁转三级医院。
继发性闭经的患者进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如为阴性(停药后无撤退性出血),应重复一次试验,仍为阴性考虑为子宫性闭经。
根据病史考虑需要进宫腔镜检查者转三级医院,不需要者可行宫腔粘连分解术,必要时安环,术后辅以雌孕激素治疗。
雌孕激素序贯试验,如为阳性(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考虑非子宫性闭经,需要进一步检查。
如无条件进行以下检查及相关功能实验:性激素检查(E、P、FSH、LH、T、PRL)、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检测、肾上腺激素及相关检查、染色体检查、脑CT、宫腔镜检查、垂体兴奋试验等.三级医院处理由二级医院转诊来的其他继发性闭经患者。
应当有病理检测条件、诊断和治疗性分化异常、有经验的妇科分泌专科医师(副高医师以上)。
具备进行准确相应检查、治疗困难的闭经应在三级医院进行。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后,可转下级医院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非全身性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表现为出血量过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和(或)间隔时间过短。
分类: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及有排卵性两类。
前者多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占70%~80%;后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占20%~30%。
药物治疗效果差,贫血严重,病人一般情况差,或反复出血治疗效果差,称为难治性功血。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异常阴道流血。
如既往有异常阴道流血者转二级医院,如既往没有异常阴道流血,仅本次异常阴道流血,考虑为排卵性功血,且出血不多,血色素在100g/L以上者可给予一般止血治疗。
如考虑为无排卵性功血,或者虽然考虑为排卵性功血,但血色素在100g/L以下者均应转入二级医院治疗。
如没有相应的检查设备排除其他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疾病时要转入二级医院。
可进行一般止血治疗。
无条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性激素测定、输血者转二级医院。
生育期或更年期患者需诊断性刮宫术。
青春期功血患者出血量多、重度失血性休克需用激素止血、输血者转二级医院。
难治性功血、需行宫腔镜检查或无病理检测条件,直接转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对于一级医院转诊而来的所有患者首先再次进行相关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明确功血的诊断。
可进行一般止血治疗,及简单的激素止血治疗。
必要时输血或者行诊刮明确诊断。
严重贫血,行输血、需行宫腔镜检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肌病及心肌炎。
根据心功能分级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有心脏疾病,心功能I-II级的孕妇应及时转到二级医院进行产前保健。
二级医院心功能III-IV级,房颤,先心紫绀型应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具有综合抢救能力的三级医院。
妊娠期肝病妊娠期肝病主要包括妊娠合并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胆汁瘀积症等。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按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有肝脏疾病,谷丙转氨酶偏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小三阳”,“大三阳”或 PCR 阳性应登记入册并转二级医院门诊作出治疗复查意见。
谷丙转氨酶大于200U,应考虑急性肝炎可能,及时转送二级医院报检单位或传染科医院诊治、住院、监护,做好结局追踪。
二级医院急性肝炎、重症肝炎应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具有综合抢救能力的三级医院。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类:1.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的糖尿病合并妊娠;2.妊娠前糖代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的妊娠期糖尿病。
按照以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有糖尿病不需要用药者应向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转诊;但可在一级医院进行围保治疗,住院分娩时应转到二级机构。
二级医院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具有综合抢救能力的三级医院。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按照以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不需要用药者应向二级医疗、保健机构转诊;但可在一级医院进行围保治疗,住院分娩时应转到二级机构。
二级医院有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用药者应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甲亢危象应转诊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具有综合抢救能力的三级医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 ≥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