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治疗措施,从而保障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

一、术前管理1、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况等。

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2、二级以上手术以上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室医师共同讨论决定患者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所有二级及以上分级的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原则上均应经科主任审批,特殊情况下由副主任或二线医师审批,但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

一级手术或部分急诊手术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批。

致残手术、疑难重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新开展手术由主管医师填写《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手术申报表》,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审批后方可进行。

4、二级手术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与患者或家属术前谈话,三级以上手术由主刀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若有多种手术方法供患者选择的,每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要与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签署《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谈话后医师与患者或授权的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手术前一天主刀医师要到手术患者床边查房,详细了解患者情况,手术当天早交班时值班医师、值班护士要对当天手术患者情况交班,管床医师要做好手术区域标记。

5、手术通知单应有管床医师填写,并经科主任审核,通知单各项目均应详细、准确填写,如手术需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择期手术通知单需在手术前一天上午11:00点前送达手术室,逾期未送达手术通知单,手术室将不安排手术。

急诊手术需提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急”字。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最新版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最新版
(2)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十五、围手术期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15.1质量控制指标
(1)设立围手术期质量控制指标,如手术切口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2)定期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5.2持续改进
(1)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质量意识。
(2)鼓励患者及家属提问,及时解答其疑问。
六、围手术期感染控制
6.1术前感染预防
(1)对患者进行术前筛查,排除潜在感染源。
(2)严格执行术前抗生素使用指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2术中感染控制
(1)手术团队成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确保达到规定标准。
6.3术后感染监测
(1)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1)针对安全事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3)积极推广安全管理最佳实践,不断提升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水平。
二十一世、围手术期成本控制与优化
21.1成本控制
(1)合理规划手术资源,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成本。
(2)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手术排程效率,减少等待时间。
11.1心理评估
(1)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
(2)针对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干预措施。
11.2心理支持
(1)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缓解其心理压力。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十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12.1疼痛评估
(1)采用规范的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定期疼痛评估。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处理的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下面将对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2.病史采集: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饮食禁忌等各种病史的详细询问和记录。

3.身体检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身体状况、病灶部位等。

4.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以明确患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状况。

5.临床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6.心理评估和心理支持:针对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7.术前准备: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消毒、穿刺术前标识等。

1.监护仪的连接和相关监测:将患者与监护仪相连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麻醉评估和处理:根据麻醉医生的指示,对患者的麻醉深度、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手术操作区域清洁和消毒:对手术操作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

4.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核对: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齐全,并与手术医生核对无误。

5.护理过程的记录: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术中出血量、输液量、用药量等。

6.术中配合手术医生: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如提供手术器械、换药、放置引流管等。

1.术后恢复室护理:将手术完成的患者转入术后恢复室进行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等。

2.术后疼痛评估和处理: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

3.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二、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三、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完成四、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五、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制定3-5种疾病或项目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包括有详细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时限等六、评估结果应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记录,有条件的科室可以制定专门的评估表格记录七、各科室制定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报医务科审核备案八、医务科将定期检查督导,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案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病案中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6. 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标记工作二手术当日管理: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按照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及核查工作,认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在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背面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8. 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三术后管理: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小时随访且有记录3. 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一、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经治医生应该采取慎重态度,填写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单后报医务科审批,备案二、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必须在科室内进行术前讨论情况特殊时可请院内外专家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三、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拟定出具体的抢救措施四、讨论情况要记入患者的病历中,协同患者或委托人签写的手术同意书,报医务科审批,备案患者家属、经治医师和律师在场,签字见证后方可进行手术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根据2009患者安全目标考核要求,为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护理部制定腕带标识管理制度,各科室应不断完善腕带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严格按制度执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1.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儿童等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2.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4.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病人的转科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3.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4.对所需佩戴腕带的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标识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5.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疗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这些规范和程序旨在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使手术成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患者手术前的管理1.手术风险评估:在患者决定接受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症、年龄等因素,以及手术的复杂度和潜在的风险等。

通过风险评估,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手术的可能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风险。

2.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体征、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如果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或合并症,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调整麻醉方案等。

术前准备还包括患者的心理辅导和交流,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手术知情同意: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做手术知情同意。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患者在明确了解手术的情况后,才能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手术。

二、患者手术期间的管理1.患者安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循环稳定。

麻醉的监测和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参数,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手术室环境控制:手术室的环境控制对手术质量和手术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度和温度适宜,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影响的发生。

手术室的设备和药物管理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操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手术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手术。

包括术前的手术标记和核对、术中的手术控制和监测、术后的伤口处理和护理等。

手术操作规范有助于减少手术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围手术期医院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医院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规范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观察和康复等环节,涉及医院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手术患者,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和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

第二章术前管理第四条术前评估与准备1. 各级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适应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术前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状态、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信息、签署手术同意书等。

3. 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应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必要时上报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审批。

第五条手术医师资格准入1. 依据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对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和资格准入管理。

2. 各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执业医师。

3. 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第三章术中管理第六条术中监护1. 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确保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方案,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3. 手术医师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质量。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七条术后观察与康复1. 术后患者应转入相应病房,由医护人员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术后康复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 术后随访: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康复。

第五章责任与奖惩第八条医院成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九条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围手术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本围手术期是指患者从手术决策到手术结束,以及术后恢复期的全过程。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和患者的术后康复,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四个方面,介绍一份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范本。

一、手术前准备1. 患者管理1.1 患者评估: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状况、身体状况、ASA分级等。

1.2 术前准备: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禁食、禁药等。

2. 手术室准备2.1 手术室设备:确保手术室内的设备齐全、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2.2 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手术室的消毒措施,确保手术室的洁净环境。

二、手术过程1. 术前安全检查1.1 确认患者身份: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患者的身份,确保手术操作的对象正确。

1.2 确认手术部位:在手术开始前,核对手术部位,避免手术操作错误。

2. 麻醉管理2.1 麻醉评估:对需要麻醉的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2.2 麻醉记录:麻醉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等。

3. 手术操作3.1 手术操作规范: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手术器械使用、消毒操作等。

3.2 手术安全措施:医护人员要保持手术过程的安全,包括避免手术火灾、手术伤害等意外。

三、术后管理1. 术后护理1.1 术后观察:对手术结束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心肺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术后麻醉恢复:对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护理,包括监测、药物管理等。

2. 疼痛管理2.1 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2.2 疼痛控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合适的疼痛控制措施,包括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

四、质量控制1. 意外事件报告:对于手术期间及术后发生的意外事件,要及时报告、记录,并进行事后分析。

2. 质量评估:对手术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手术操作的规范性、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围手术期是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评估的内容包括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指标,如患者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重要脏器功能等。

评估应由责任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出现可能影响手术安全的情况时,应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协同进行相应处理。

在手术前,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估和健康宣教,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皮试等。

在术前晚,还需要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必要的健康宣教,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并观察病人夜间情况。

术前,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状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在手术中,需要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配合,核对病人和术前准备情况,准备所需用物,并进行三方核查,确保手术安全。

巡回护士需要将病人接至手术室,并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固定好体位。

器械护士需要提前打开空调,准备术中所需的仪器设备、器械包、敷料、药品和一次性物品等,并铺好无菌器械桌。

在手术中,还需要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和物品等,并及时记录。

总之,在围手术期,评估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效果有正确的认识,减少手术恐惧和焦虑,提高手术成功率。

2.2清洁消毒:协助手术人员进行消毒铺巾、准备手术器械等工作,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2.3体位和固定:根据手术部位和麻醉方式选择合适体位,并进行固定,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

2.4输液和监测:根据医嘱给予液体和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术中护理1.监督术中无菌操作,及时补充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做好手术记录。

3.管理手术器械和物品,确保清点无误,防止异物遗留体腔。

三、术后护理1.做好术后评估,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手术伤口和管道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预防并发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饮食康复指导。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一、通过对围手术期患者全面评估,掌握患者基本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预防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围手术期患者病情评估范围包括:手术前评估、手术中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执行医嘱,提供相关健康教育。

四、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五、规范记录评估结果,认真落实术后护理措施。

六、术前护理评估要点:(一)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

(三)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四)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七、术中护理评估要点:(一)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

(二)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

(三)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

(四)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置。

(五)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

八、术后护理评估要点:(一)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二)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的类型、位置、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皮肤受压情况等。

(三)观察有无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以及尿潴留等常见的术后反应,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附围手术期患者评估流程医生下达手术医嘱→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要点进行术前评估→术前指导→正确执行术前医嘱→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进行术中评估→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责任护士进行术后评估→术后指导→记录护理记录单→遵医嘱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一、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一起护送患者至病室,妥善安置体位。

二、与病区护士交接术中情况、各种引流管、切口敷料等内容,交接结束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后,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方可离开。

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背景在手术前对病患进行综合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能帮助医务人员了解病患的健康状况,发现可能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因此,建立一套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标该制度的目标如下:- 确保手术前对病患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等情况;- 评估病患的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手术并发症风险等;- 提供针对性建议和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保障病患的安全。

病情评估内容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病史评估- 病患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等;- 既往病史,包括过往手术、慢性疾病等;- 过敏反应史,包括过敏源及过敏症状;- 家族病史,包括与手术相关的遗传疾病等。

2. 体征评估- 评估病患的一般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身高、血压等;- 检查病患的重要器官功能,如心脏、肺部、肝脏、肾脏功能等。

3. 检查结果评估- 分析病患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分析病患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光、CT、MRI等。

4. 手术风险评估-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针对手术风险,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策略。

实施和管理为确保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管理,以下事项需要被安排和执行:1. 制定评估表格:根据评估内容制定评估表格,用于记录病患的病情和评估结果。

2. 培训医务人员: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评估表格和进行病情评估。

3. 定期检查和更新:定期检查评估表格的使用情况,根据需要更新评估内容和方法。

4. 审核和监督:建立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评估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论围手术期病患病情评估制度的建立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指导,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通过综合评估病患的病情和风险,医务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该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将是医疗机构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一步。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即从患者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围手术期评估内容包括:
1、责任护士手术前评估:
1)术前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血尿便常规,术前检查系列及心肺功能检查等。

2)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建立稳定、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手术。

3)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特殊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4)根据采取麻醉情况,做好术前准备,并于术晨检查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情况,检查腕带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同时检查手术部位标记情况。

5)按手术麻醉类别准备用物。

2、手术室护士要对患者手术过程中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手术中风险的评估、手术体位安全的评估、手术用器械及设备安全的评估、手术过程中皮肤的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术中做好三方核查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3、手术后转运过程中,做好患者身份核查,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及引流管情况、液体、皮肤等并做好记录。

4、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做好评估,严格按照医嘱,准确给药、治疗、积极开展术后训练指导。

5、围手术期患者压疮管理、跌倒坠床管理、患者约束管理、疼痛管理、VTE管理等评估时机。

围手术护理评估频次一览表
转入、术日患者:除入院评估其他均要重新评估;术前患者:评估压疮、管路、VTE、自理能力;术三日:评估压疮、跌倒、管路、VTE、自理能力出院评估:压疮、管路、自理能力、跌倒高危疼痛评估:术后患者无疼痛者需每日评估一次。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围手术期管理工作。

第三条围手术期管理应遵循全面、全程、全员的原则,即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全程关注患者需求,全员参与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围手术期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二、术前管理第五条术前管理主要包括患者评估、手术方案制定、术前讨论、患者教育及术前准备等内容。

第六条各手术科室应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权限审批,安排相应级别医师手术。

第七条术前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

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第八条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重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第九条术前应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共同商讨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

积极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尽可能在术前得出正确诊断。

第十条手术者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介绍拟进行手术的风险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第十一条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制定麻醉方案。

三、术中管理第十二条术中管理主要包括麻醉管理、手术操作、术中监护、术中用药等内容。

第十三条麻醉医师应根据麻醉方案,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四条手术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质量。

第十五条术中监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记录,确保患者安全。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处理的一系列规范化流程。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下面是一个关于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和处理流程的详细介绍。

1.详细收集病史资料: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过去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和药物使用史等。

2.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全身和器官系统的观察和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进行血液、尿液、生化、血型等相关检查。

4.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以评估心肺功能和存在的病变。

5.进行专科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可邀请相关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专科评估。

6.心理评估和支持:对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评估和支持。

7.术前准备:包括患者宣教,清除患者肠道,保持身体清洁等。

8.术前用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术前用药,如镇静剂、抗生素等。

1.进行麻醉评估:评估病人的麻醉深度、呼吸、循环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

2.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麻醉深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维持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通过氧气给氧、人工通气等方式维持呼吸功能。

4.其他处理: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其他处理,如输血、输液、置管等。

1.观察术后病情: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观察是否存在过敏、感染等并发症。

2.疼痛评估和处理: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根据病人的特点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处理。

3.术后教育和指导:对病人进行术后护理的宣教和指导,包括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方面。

4.康复评估和处理: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进行康复评估和处理,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方式指导等。

5.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根据术后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的管理制度1. 引言围手术期是指患者预计从手术准备开始到手术结束并恢复稳定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风险和不良事件。

2. 管理原则围手术期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优先: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管理决策都应基于保障患者的安全。

•个体化管理:根据患者的特点、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护理。

•综合评估:在围手术期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麻醉风险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多学科合作:围手术期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营养师等,实现团队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3. 手术前管理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患者的病史:包括常见疾病、过敏史、手术史等。

•患者是否有禁忌症或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3.2 准备工作•预防感染:进行术前皮肤消毒,保持手术环境清洁。

•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整性和操作正常性。

•患者禁食禁水:根据手术的要求,确定患者禁食禁水的时间。

4. 手术期管理4.1 麻醉管理•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监测和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护理干预。

•麻醉复苏: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麻醉复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

4.2 手术现场管理•无菌操作:手术现场应保持无菌环境,手术人员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其完整性和操作正常性。

•手术记录: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器械使用情况等。

5. 手术后管理5.1 术后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024年最新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最新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最新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2、麻醉医生及手术间内所有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严肃性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时刻注意尊重病人。

3、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生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

术中如需调整手术方式或扩大手术范围需由主刀医师与病人家属谈话,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施行。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

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1.引言围手术期是指术前、术中和术后一段时间,这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介绍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旨在提高手术病人的综合评估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3.评估内容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史、过敏史、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等。

同时,还要评估手术病人的全身状况、心肺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以便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

3.2 术中评估术中评估是指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3.3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是指手术完成后对病人的监测和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评估方法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4.1 问卷调查使用标准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问卷,通过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症状,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

4.2 生命体征监测使用生命体征监测仪器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及时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

4.3 专科技术评估根据手术的特点和手术病人的需要,邀请专科技术人员对病人进行评估,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生。

5.结论建立一个有效的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对于手术病人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手术病人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对一个围手术期病人病情评估制度的简要介绍,供参考使用。

感谢阅读本文档。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随着手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需求的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

因此,制定一套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期管理规定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规范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原则:科学、准确、全面、个体化、连续性。

三、内容和要求1.手术前病情评估(1)患者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既往病史等。

(2)身体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以及相关系统的检查,如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

(3)实验室检查: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4)麻醉评估: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包括分级、心肺功能等指标的评估。

(5)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预测术后心理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6)其他辅助检查:如胸片、心电图、超声等。

2.手术期病情评估(1)手术操作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确认患者适合手术。

(2)手术操作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和呼吸,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手术操作后:评估患者手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伤口情况、并发症等。

3.术后病情评估(1)术后疼痛评估: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2)术后并发症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特点,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

(3)术后康复评估: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恢复情况,评估患者术后康复状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和护理。

四、执行措施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病情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

2.加强团队合作,医生、护士、麻醉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患者病情评估的记录和档案,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

4.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病情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和安全。
(3)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提升手术质量和效率。
3.环境布局
(1)优化手术室环境布局,确保手术流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2)提供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促进患者舒适康复。
(3)确保手术区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十六、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呼吸功能锻炼、床上排便等。
3.术前讨论
(1)手术团队应进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方案、麻醉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
(2)讨论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
(3)记录术前讨论内容,由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签名确认。
九、术中管理
1.手术安全
(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部位、术式和患者身份无误。
2.各临床科室设立围手术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围手术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管理制度
1.手术前期管理
(1)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安全。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准备方案。
(3)加强术前医患沟通,充分告知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做好术前各项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十四、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1.患者安全管理
(1)制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用药安全、防跌倒等环节的管理。
(3)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权益。
2.患者满意度调查
(1)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围手术期服务的评价。
(2)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将围手术期管理纳入科室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优秀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围手术
期管理规定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三、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完成
四、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五、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制定3-5种疾病或项目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包括有详细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评估时限等
六、评估结果应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记录,有条件的科室可以制定专门的评估表格记录
七、各科室制定的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报医务科审核备案
八、医务科将定期检查督导,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
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
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
录→做好交接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
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
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院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案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
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病案中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
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做好患者身份识别工作,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标记工作(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按照医院手术确认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及核查工作,认
真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相应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
的要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在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8. 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8. 严格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认真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三)术后管理:
1. 手术结束后,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
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2. 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小时随访且有记录
3. 凡实施中等以上手术或接受手术病情复杂的高危患者时,手术者应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查看病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
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一、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经治医生应该采取慎重态度,填写《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单》后报医务科审批,备案
二、对于重大手术、疑难手术、截肢手术、风险大的手术,必须在科室内进行术前讨论(情况特殊时可请院内外专家会诊),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
三、讨论决定手术方案,充分评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拟定出具体的抢救措施
四、讨论情况要记入患者的病历中,协同患者或委托人签写的手术同意书,报医务科审批,备案患者家属、经治医师和律师在场,签字见证后方可进行手术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根据《2009患者安全目标》考核要求,为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护理部制定腕带标识管理制度,各科室应不断完善腕带管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严格按制度执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
1.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以及儿童等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2.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4.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病人的转科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3.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4.对所需佩戴腕带的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标识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