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合集下载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多重人格作为一种罕见的精神疾病,因其发作原理在医学上依然没有很好的解释,之能从心理学层面进行剖析,所以常常被电影制作人哪来作为电影情节的基本元素。

这学期看了不少有关多重人格的犯罪电影,也对多重人格的形成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想法,我也不是学心理学的学生,所以也只能泛泛而谈罢了。

人格分裂,从百度上搜到的定义是: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是一种心因性身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

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亚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

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对于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从历史上出现的仅有的100来例和电影中所描述的来看,多重人格的形成往往与主人公在价值观意识逐渐成熟但有不够成熟的少年或者青年时期,遭遇过严重的精神上的打击而造成的,如遭受虐待、家庭的不幸、亲眼目睹杀人而又无法承受杀人的场景等。

所以我认为多重人格都是被“打”出来的,都是由于精神世界收到了外界的巨大打击,无法承受,而分裂成了多个人格,就像一面“人格”镜子被“打”碎了一样,本来一面镜子只能反映出一个自己,但是被打碎了过后,每一面小镜子都能反映出一个自己,但是又由于镜子不一样,镜子里面的自己和原来完整的镜子中的自己会有一定的不一样。

而且镜子中的每一个自我都有一定的几率成为主要的自我,因为从自己只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而自己又无法分辨哪一个是真实的自我。

而且每个人的“人格镜子”厚度不一样,人格越成熟,镜子越厚,越不容易被打碎。

而一个人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尚处于人格形成和成熟时期,这个阶段“人格镜子”是正在渐渐加厚的阶段,这一段的镜子的外界保护逐渐被褪去,所以这一阶段的镜子是最容易被打碎的。

上面只是一个比喻,从客观的方面来解释多从人格发生的原因。

下面我想从主观方面谈一谈多从人格发生的原因。

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多重人格,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或时间里表现出不同的人格、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多重人格常常被认为是由于童年时期的严重创伤引起的,如性虐待、身体虐待或严重的情感和身体疏离等。

心理学解释多重人格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自我防御机制:多重人格被认为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帮助患者应对过去严重的创伤经历。

当个体面临无法应对的创伤时,他们将部分记忆和体验分割为不同的人格,并分配给不同的部分来承受痛苦,以保护自我。

2. 自我认同问题:多重人格也可以被解释为自我认同问题的结果。

由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个体可能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一致的自我认同。

分割出不同的人格可以使患者在不同环境中保持一种“合适”的自我认同,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3. 记忆和意识的分割:多重人格患者的不同人格之间通常有明显的记忆和意识的分割。

这种分割可以视为对自我认同和创伤记忆的一种保护。

不同的人格可以在不同的时候出现,各自承担特定的记忆和责任。

4. 后果的学习: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多重人格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模式。

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获得了应对创伤的人格,他们可能会在类似的情况下再次出现类似的人格。

需要强调的是,多重人格的心理学解释有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有些观点强调童年创伤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则更关注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心理过程。

此外,多重人格的确诊和治疗也需要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导语: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现实中,人们注意到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循规蹈矩,但是在网络中却是截然不同的“另类”。

这表明,青少年最容易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现实中,人们注意到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循规蹈矩,但是在网络中却是截然不同的“另类”。

这表明,青少年最容易受网络双重人格的困扰,使他们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化程度受到严重影响,也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障碍,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攻击倾向和反社会行为。

一、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的稳定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是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经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种活动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动倾向性方面的调整,如动机、兴趣、理想、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出现本质的不同。

多重人格则不同。

我们可以把网络双重人格定义为“个体在网络中和现实中分别具有彼此独立、相对完整的人格,二者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处在剧烈的对立面”。

网络中,网民习惯于利用电子文本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与现实“我”存在某些差距的网络“我”,这个虚拟的个体可能是完全不存在的,所提供的资料都是现实中无法证实的;也可能既具有某些真实个体的特点,也具有某些个体理想化编造出来的因素。

个体可能在现实中积极、友好、顺应社会和有规可循的人格,但在网络中却可能是消极、攻击、反社会和杂乱无章的人格,同时它们又是相互独立,保持彼此的稳定。

多重人格真实案例

多重人格真实案例

多重人格真实案例多重人格是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甚至不同的人格之间可能完全不记得彼此的存在。

这种疾病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真实的多重人格患者的案例,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

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外表上看起来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但事实上,他却患有多重人格。

小明的家人和朋友都曾经发现过他的奇怪行为,有时候他会突然改变说话方式和表情,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时候他还会对自己的身份和过去产生混淆,甚至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情。

在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之后,小明逐渐透露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困惑。

原来,小明在小时候曾经遭受过严重的家庭暴力和性侵犯,这些创伤经历让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导致了多重人格的形成。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的不同人格逐渐展现出来,有些人格是为了保护他自己而形成的,有些则是对过去创伤的反应。

小明的治疗经历并不顺利,因为多重人格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关怀,而且每个人格都需要得到认可和疗愈。

但是,小明的家人和医生们都没有放弃对他的帮助,他们一直陪伴着小明,帮助他渐渐地接受自己的不同人格,并且学会如何应对和管理这种疾病。

通过长时间的治疗和努力,小明终于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康复。

他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的不同人格和谐相处,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和健康的心态。

虽然小明的治疗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是他已经走出了最黑暗的时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目标。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多重人格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和理解的心理疾病。

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关爱,他们也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治疗团队的帮助。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下,多重人格患者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希望小明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多重人格疾病,关心和支持身边的患者,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

青少年人格特征分析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个性和人格逐渐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本文将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定义、影响因素、常见类型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定义青少年人格特征是指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

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和行为表现。

二、影响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个体的基因会直接影响其人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倾向、情绪稳定性等。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塑造青少年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青少年人格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同伴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都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三、常见青少年人格类型1. 内向型内向型青少年通常比较安静、内省,喜欢独处思考,对外界不太主动。

他们通常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较为敏感细腻。

2. 外向型外向型青少年则相反,他们活泼开朗,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

他们通常更加乐观积极,喜欢尝试新事物。

3. 平衡型平衡型青少年则介于内向型和外向型之间,既有独立思考能力,又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

他们通常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环境。

四、青少年人格特征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体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成熟和经历的增加,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会趋向于更加成熟稳定。

结语总之,青少年人格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主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尊重每个青少年独特的个性特点。

通过了解和分析青少年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青少年人格特征这一话题。

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的迹象和治疗策略

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的迹象和治疗策略

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的迹象和治疗策略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的迹象和治疗策略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罕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或情境下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人格和身份。

本文将介绍多重人格障碍的迹象和治疗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心理问题。

1. 迹象和症状多重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的不同人格,每个人格独立存在、具备自己的思维模式、记忆和行为方式。

以下是多重人格障碍常见的迹象和症状:1.1 突然出现的人格转换:患者可能在不同时间、地点和情境下会出现不同的人格转换,这些转换常常伴随着明显的行为和语言变化。

1.2 记忆缺失:患者可能会遗忘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往往是其他人格曾经经历过的。

1.3 感知扭曲:患者对自身身份的感知可能会产生混乱和不稳定,他们常常难以确定自己是谁,或者与其他人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1.4 冲突和间隔感:不同人格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患者可能感觉自己是由多个独立存在的人格组成。

2. 治疗策略对于多重人格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疗法。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策略:2.1 个体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不同的人格,解决人格之间的冲突,找到内在的和谐。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相关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定制。

2.3 支持性疗法:支持性疗法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交流和分享内心感受,增强自尊和自我认同。

2.4 教育和家庭支持:患者及其家人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指导,了解多重人格障碍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患者的症状。

总结: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而罕见的精神障碍,通过了解其迹象和治疗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患者。

对多重人格的看法

对多重人格的看法

对多重人格的看法多重人格是一种心理障碍,也称为分裂人格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不同的人格状态。

每个人格状态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

多重人格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多重人格的存在,有些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一种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扮演或虚构。

然而,多重人格症状的出现及其病例的丰富性,使得这一观点变得不可忽视。

许多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多重人格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形成常常与患者的童年经历有关。

一种常见的理论是,多重人格是一种应对创伤的机制。

在童年时期,患者可能遭受到严重的心理或身体虐待,无法应对这些创伤,于是形成了多重人格以应对现实。

每个人格代表了患者在不同环境下的自我保护机制。

多重人格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丧失、人格转换、意识改变等症状。

不同的人格状态之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等方面。

这些人格状态之间可能存在互相交流、冲突或控制的关系。

治疗多重人格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重点是帮助患者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多重人格状态,并找到合适的方式管理这些状态。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患者的情绪和焦虑症状。

对于多重人格的看法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障碍,需要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注。

他们认为多重人格是患者童年创伤的结果,应该通过心理治疗和支持来帮助患者恢复。

然而,也有人认为多重人格是一种虚构的症状,患者只是在模仿或扮演不同的人格。

这种观点认为多重人格是一种伪装,患者应该接受其他类型的治疗。

无论如何,多重人格作为一种心理障碍,其存在和症状都需要得到严肃对待。

对于患者来说,多重人格可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感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多重人格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对于多重人格的看法存在争议,但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感受,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浅析多重人格障碍

浅析多重人格障碍

浅析多重人格障碍作者:李婷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9期摘要: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PD),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中的定义为: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文章主要是对电影《致命ID》、书籍《二十重人格》两部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并针对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和具体表现来提出关于其成因及治疗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致命ID ;二十四重人格1.引言分裂性身份识别障碍,也称多重人格障碍或人格分裂症,属于癔症的一种,是一种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人格分裂症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对人格分裂症的成因及其治疗方面的研究依然不算多,本着好奇,文章主要是对电影《致命ID》、书籍《二十重人格》两部作品进行深入解析,针对人格分裂患者的症状及具体行为表现提出关于可能导致人格分裂症的原因及其治疗方面的思考。

2.作品解析2.1 影片《致命ID》解析《致命ID》拥有两条故事主线,其一是现实世界,即主角麦肯的主观世界,其二是人格世界,即麦肯身体中分裂出来的11个人格斗争的世界。

人格世界只有一个场景,沙漠中的破旧旅馆,布景暗示了这个世界的虚幻。

人格世界中同样只有一种天气,雷鸣大雨,这11个人都是因为这种天气,被有意无意地影响,最终聚到了这家唯一的旅馆,有种无形的力量操纵着这11人的相遇,然后开始一场场搏斗厮杀。

这11个人有着各种身份,电影明星、旅店老板、逃犯、司机、妓女等,厮杀过后最终只有妓女帕瑞斯逃出了旅店并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到此,人格世界的故事看似已经结束。

而在现实世界,麦肯犯下累累罪行,在一天之内杀死6个房客,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麦肯在童年时代遭受妓女母亲的虐待,留下了深深的创伤,最终造成了人格分裂。

城镇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形成原因剖析

城镇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形成原因剖析

城镇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形成原因剖析作者:郑安寅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而特别是对于人类的特殊群体——青少年,对他们完整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网络主体身份的青少年在网络交际中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虚拟化,其本质就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

城镇青少年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从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网络在青少年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来分析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双重人格;网络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62-01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对人的心理世界无论是认知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带来不小的冲击。

在以网络为基础的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联结不同网络终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点的人脑思维的虚拟化、数字化的交流与互动,而在数字存在的表层下无法遮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98亿,24岁以下青少年由2001年的36.8%提升至62.1%。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夹杂在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很快的传播到防侵害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当中了。

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导致现实中的交往危机。

1.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的稳定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种活动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动倾向性方面的调整,如动机、兴趣、理想、时间和地点的改变而出现本质的不同。

多重人格则不同,我们可以把网络双重人格定义为"个体在网络中和现实中分别具有彼此独立、相对完整的人格,二者在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是处在剧烈的对立面"。

儿童和青少年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又称分离性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是一种极其罕见但却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困扰的心理疾病。

本文将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状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意识分裂、人格多元化以及丧失记忆等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这种疾病往往更加复杂和棘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重人格障碍症状:1. 多重人格:患者会表现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人格或身份状态。

这些人格可能具有不同的性别、年龄、声音和举止,以致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无法辨认出正常的主人格。

2. 记忆丧失:患者会经历巨大的记忆缺失,尤其是与其他人格转换相关的事件。

他们可能忘记自己的名字、生日和重要的生活经历,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带来了严重困扰。

3. 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各个人格之间经常存在内心矛盾和争斗。

不同的人格可能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兴趣和欲望,因此他们往往无法和谐地共存。

4. 显著的情感和行为变化:不同的人格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行为特征。

有的人格可能温和友善,而其他人格可能具有攻击性和冷漠的特点。

在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多重人格障碍时,精神专家通常会综合使用以下方法:1. 心理疏导和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对自己的掌控能力,从而减轻症状的严重性。

2.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控制人格转换和情绪波动。

3. 家庭治疗:多重人格障碍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家庭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全家人的参与,改善家庭沟通和亲密关系,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稳定和有利的环境。

4. 支持性环境:为患者提供稳定、支持和理解的环境也是治疗多重人格障碍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

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

在这个阶段,人格心理特征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入手,探讨其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一、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表现形式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意识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和加强的时期。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有着怎样的特点和优点,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2. 社交能力青少年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情绪管理青少年常常情绪波动较大,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失控,需要学会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衡。

4. 适应能力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变化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环境。

适应能力强的青少年更容易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产生深远影响。

2. 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风气、价值观念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塑造作用。

三、应对青少年人格心理特征的方法针对青少年的人格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1. 建立良好沟通与青少年建立良好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老师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正确引导和支持。

2. 培养自信心鼓励青少年尝试新事物,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提供情绪支持教会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提供情绪支持和安全感,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平衡。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浅析*导读:多重人格是指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人格存在,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多重人格又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

……多重人格是指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人格存在,是一种心理疾病。

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多重人格又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多重人格发病者女性居多,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9倍。

很多女性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与童年创伤有关,她们在儿童期曾被性侵害。

被性侵后,她们留下心理创伤。

她们常常以“放空”的方式来掩盖回忆,认为被性侵的事实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很多女性在童年被性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由于疏于防范,被近亲所奸;第二是被不认识的变态色魔所奸。

*多重人格临床表现多重人格的人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人格,当一种人格出现时,其他人格就会消失,各个人格彼此分开、独立存在。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主要人格占绝对优势,统领其他人格,人的行为由这个主要人格控制,不会出现混乱的状态。

当人受刺激时,另一个人格就会出现,控制人的行为,让人做出异于常态的事情。

哪种人格占绝对优势,哪种人格在受刺激时才出现,主要取决于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

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大家会更直观。

比如,自信可以适应竞争环境就会出现自信的人格;用脆弱、神经衰弱不能适应环境,受刺激后才出现,以赢得同情、获取依赖。

如果患者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更能适应环境,就会出现相应的人格这样,我们可以发现,多重人格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频繁地变换人格以适应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多重人格形成原因并不多,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告知您答案。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

方 面 的特 征 , 即性 格 ; 四是 活动倾 向性 方 面的 调整 , 第 如动 机 、 趣 、 想 、 兴 理 信念 等 。” 一 般 来说 , 体 的 ( D _ 个
人 格 是稳 定 而统 一的 , 不随 时间 和地 点 的改 变 而 出现本 质 的不 同 。 重人 格则 不 同。 多 我们 可 以 把 网络 双 重 人格 定 义 为 “ 个体 在 网络 中和 现 实 中分别 具 有彼 此独 立 、 相对 完整 的人格 , 者在 情 感 、 度 、 觉 和 二 态 知
律 和特 点 则 是产 生 双重人 格 的 主观 诱 因。
关键词 : 网络
人格
青 少年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 6 05 G 9.
现 实 中 , 们 注 意到 很 多青 少 年 在生 活 中循 规 蹈矩 , 是 在 网络 中却 是截 然 不 同 的 “ 人 但 另类 ” 。这 表
“ 一 个 主体 ” “ 实” 在 , 现 出让 现 实人 格 也 觉 得不 可 思议 的行 为特 点 , 强 烈抵 御 企 图消 灭它 另 的 真 存 表 并
的一 切努 力 。 二 、 少 年 网 络 双 重 人 格 的 原 因 青 ( ) 型 期 青 少 年 发 展 的 新 问题 一 转
正 的过 程 中试 探 对 方 , 以经 常 发生 误解 和错 误 的 沟通 。 后 是有 效 塑造 自己。 所 然 由于 网络 成 员 已经 建立
起 基 于 电子 文本 的信 任 和 有效 沟 通 , 因此 在 自己 留给对 方 的初 始 印象 和想 象 空 间 的基 础上 对 自己进 行
包装 和加 工 , 善 “ 完 网络 我 ” 起 码特 点 和性格 。 的 塑造 成 功 与否 , 关键 是对 方是 否 认 同网络 “ ” 我 的陈 述 和

多重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多重人格的表现和治疗

多重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多重人格的表现和治疗

多重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多重人格的表现和治疗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

那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多重人格的形成吗?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多重人格形成的原因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尤其是性侵害。

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为佐证,这或许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缘故。

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这对长期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如近亲相奸)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多重人格的临床表现多重人格的各个亚人格都是各自独立、彼此分开的,一种人格出现,其他人格就自动退场,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主要人格占优势,人的行为也就由占优势的人格“值班”、控制,不会出现“好几个人格争夺控制权的混乱状态”。

究竟由哪种人格来支配,完全遵循“哪种人格最适应当时的环境和需要,就启动和出现哪种人格”的原则。

这实际上就是适者生存法则的心理学翻版。

如果我们用“变色龙”或者“变形虫”来理解多重人格,也许会更形象、更直观。

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多重人格的诊断标准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统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2、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患者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3、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4、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5、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多重人格形成的治疗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见。

多重人格障碍的认知与治疗

多重人格障碍的认知与治疗

多重人格障碍的认知与治疗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是一种复杂且经常被误解的心理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多重人格障碍的理论基础、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当前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的分析与讨论,为患者、家属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清晰、深入的理解框架,以促进对这一障碍的认知和应对。

一、多重人格障碍的概述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个体在内心中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

每一个人格都可能拥有独立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经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这些不同的人格有时会相互竞争,甚至互不知晓,使患者难以维持稳定的自我感。

1.1 发展背景及历史多重人格障碍的认知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心理学家们对“分离”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早期的病例报道来自于法国语言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研究,他们观察到患者的自我意识似乎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演变为如今通用的多重人格障碍。

1.2 病因分析多重人格障碍通常与创伤经历相关,极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情感或身体上的虐待。

这种虐待往往使个体为了自我保护而潜意识地发展出多个不同的人格,通过转换身份来逃避痛苦和恐惧。

二、多重人格障碍的特征与表现多重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份的剧烈变化及记忆出现缺失。

该障碍通常伴随着以下几个方面:2.1 个性状态变幻患者可能会体验到多个独立的人格。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这些人格之间也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一个人格可能非常外向,而另一人格则可能表现得极其内向。

很多时候,患者本身对这些人格状态并不了解,因为某些状态之间缺乏记忆联系。

2.2 记忆缺失患者会经历认知和行为领域内的显著丧失,包括当下事件和个人历史等方面。

在某个特定的人格状态下,个体可能完全忘记其他状态下已经发生过的重要事件。

这种记忆缺失往往引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适,影响家庭关系、工作表现等方面。

多重人格障碍揭开这个罕见心理障碍的神秘面纱

多重人格障碍揭开这个罕见心理障碍的神秘面纱

多重人格障碍揭开这个罕见心理障碍的神秘面纱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是一种罕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产生两个或更多的身份、人格或意识状态。

多重人格障碍深深迷人,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

本文将揭开多重人格障碍背后的神秘面纱,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

一、多重人格障碍的定义和特征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分裂性障碍,表现为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状态。

这些人格状态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包括认知、行为、记忆等方面。

每个人格状态可以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态度和意识。

多重人格障碍的特征包括:1. 多个人格状态的存在:患者可以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身份和人格。

2. 身份的转换:人格切换可能是突然而且难以预测的,有时患者对其并不自知。

3. 失忆和间隔:当一个人格状态接管控制权时,其他人格状态的记忆可能被封锁或丧失。

二、多重人格障碍的病因和原因多重人格障碍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有多种原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1. 心理创伤:人格分裂可能是一种适应机制,在面对持续且极端的心理创伤时,个体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状态,以分担痛苦和压力。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多重人格障碍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人可能对心理创伤更加敏感。

3. 生物化学原因:一些研究指出,多重人格障碍可能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比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

三、多重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多重人格障碍的诊断并不容易,因为其症状与其他精神障碍有时相似。

常见的诊断工具包括精神病学评估、病史和症状观察等。

治疗多重人格障碍的方法包括:1. 心理治疗:心理疗法是多重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和催眠疗法。

通过识别和整合不同的人格状态,帮助患者建立内在的和谐与一致。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共病症状,并辅助心理治疗的进行。

从心理学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从心理学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从心理学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而多重人格障碍(即MPD,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 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加之泛滥而又难以甄别好坏的新事物刺激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重人格,甚至罹患多重人格障碍(MPD)。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病例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浅析造成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分析。

一、人格与多重人格障碍1.1人格在父母面前,我是个孩子;在师长面前,我是个学生;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也是班委;在学生会中,我是部长……在许多地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的确是“我”,但又表现着不同的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

面对不同情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personality)。

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

如果以形象来表示,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发式、不同的声调和面孔、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活等等。

这恐怖吗?这令人担心吗?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适时地展现不同人格,运用不同的人格力量去完成角色,便能在许多方面处理得从容,游刃有余。

浅论多重人格障碍

浅论多重人格障碍
一般来说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部的意识层中只有一种身不定期一段时间通常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
浅论多重人格障碍
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系 姓名:尹相昊 学号:2011225014
多重人格障碍案例
“我是我,但也是不是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身体里
多重人格的预防
1.对人们做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
2.提高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
3.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次论文是有本人查阅资料,并且加上 自己对多重人格障碍的见解来完成,若 有一些不正当或是不正确的观点敬请谅 解
多重人格的症状
1.遗失时间 2.不同的人格有各自的年龄层,各自性别,各自的的价值观。 3.“共存意识”,“记录者” 4.人格之间的转换是突然且戏剧化的。
二 发需 现要 。通 过 长 时 间 的 接 触 才 能
一 暗 示 的 接 受 度 很 高 , 容 易 被 催 眠 。
多 重 人 格 障 碍 的 治 疗 方 法
佐弥:具有冷静的思考逻辑,但喜好男色, 而且油腔滑调。
医生:所有人格的统合,为“大家”规划完 善 生活方式
多重人格症候群简称 DID,是解离症的一种。 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多 种与自己本身人格不同 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 的异常无法以一般常人 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 的不同行为来解释,而 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人。
主体人格 :一般来说,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 段,内部的意识层中只有一种身 份的。
不定期一段时间,通常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 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 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
多重人格的形成原因
1.幼年时期压力,无法承受身体上受到苦 痛的折磨,但无处可逃,只好在心灵上成长出另一 种保护性、逃脱性、甚至暴力性的人格 。

少年七重人格只是青春期蜕变

少年七重人格只是青春期蜕变

少年七重人格只是青春期蜕变——就“14岁男生的‘七重人格’”结论与蔡巍医师商榷□蔡忠娥(宁馨督导师)Personality关于人格人格是人类独有的品格。

是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状态,能代表每个人的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知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

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导师点评direction最近,网上的一则消息很是抓人眼球:《14岁男生身上发生怪事体内有7个人格》,于是全国轰动,特别是那些家有正处青春暴动期少年儿女的父母坐不住了……可是我内心疑惑,14岁男孩刚刚开始结织青春蜕变的茧子,破茧成蝶的成年仪式都没有经历,人格怎么就率先成型了呢?联想到在丹心馆研习过的“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身心一体的特征)”的特殊性,尤其是对14岁这个法律上定位为“幼年”的敏感年龄,心中生出狐疑,于是微信请教宁馨导师萧芸老师,老师的回答,令我大彻大悟。

蓝色字体,就是导师萧芸指点迷津的经典语言。

请大家先和我一起学习导师的阅评,用心体验萧芸导师点评的精髓。

14岁的男生汤一轩(化名)在杭州某初中上学。

但这两个月,他断断续续地旷课,不愿意去学校,父母觉得奇怪,但又问不出原因,便带他到医院问诊,是否心理出现了问题。

——这仅仅是汤一轩的厌学情绪而已,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也是最普通的身心疲乏状态,不一定就是心理障碍!很多时候是身心疲劳反应,或者是“低血糖征候”反应,“能量补充修复、喝水修复、睡觉修复”同时并举就能自愈!母亲带汤一轩来到杭州某医院精神卫生科咨询,在和精神卫生科蔡巍主任初次见面的过程中,孩子只是说自己情绪不好。

再次见面,男孩支开了妈妈,告诉医生,从六年级开始他就意识到自己身体里还有其他人,而这些不同的人都属于他。

只是这些“他”处于不同的年龄,从小妹妹到大叔都有。

他洗澡的时候,身后总出现很多人吵架,吵着吵着,就有一个小女孩出来边哭边劝他们不要吵,这种嘈杂的声音一直不停,他只好用浴巾把自己头包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摘要】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

而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 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加之泛滥而又难以甄别好坏的新事物刺激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重人格,甚至罹患多重人格障碍(MPD)[3]。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病例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浅析造成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多重人格精神分析
一、人格与多重人格障碍
1.1人格
在父母面前,我是个孩子;在师长面前,我是个学生;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也是班委;在学生会中,我是部长……
在许多地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的确是“我”,但又表现着不同的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

面对不同情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personality)。

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

如果以形象来表示,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发式、不同的声调和面孔、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活等等。

这恐怖吗?这令人担心吗?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适时地展现不同人格,运用不同的人格力量去完成角色,便能在许多方面处理得从容,游刃有余。

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等。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1.2多重人格障碍
但是,当多重人格成为一种人格障碍时,便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去不幸,甚至危害社会。

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

(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

二、多重人格障碍病症两例
2.1例1杨某,女,16岁,初中三年级。

自幼胆怯、孤僻、娇惯。

半年前,父母吵架后父亲出走。

自此情绪低沉,注意力欠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无故旷课。

一月前。

发现言语荒谬,常称自己为“她”,自语“我害了她,拆散了她们一家,使她无法活下去”。

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4]。

2.2例2 赵某,女性,20岁,高中文化,高考时以3分之差落榜。

此后间断出现发作性人格改变。

发作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

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可自行恢复。

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对父母顺从听话[5]。

三、针对案例的浅要分析
从例1中,我们可以推断,该病患先天气质类型偏向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特征: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而父母的争吵,家庭生活的不幸福不美满,这些后天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抑郁气质;同时,父亲的出走成为导火索,使其多重人格障碍具体表现出来。

可见,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并诱发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最近,对具体的心理疗法稍有了些了解。

也许,我们可以将“戏剧角色扮演”的心理疗法运用到该病例的治疗中,即针对病患的不幸遭遇编一短剧。

可以选择在一安静房间里让病患观看此短剧,并由心理医生引导病患参与到剧中,释放其心理压力与积聚的情绪。

已有证据表明,该疗法是针对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较有效疗法。

但是笔者认为,固然,个体追求自我生活的幸福与美满是无可厚非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而言,请勇于承担自己对于子女成长的责任。

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才是根本之道。

从例2中可以看到,该病患平日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但时而会被另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平日表现的人格完全控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等等。

其明显发病是在高考落榜之后,可以推测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上遇挫是导致并诱发其多重人格障碍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病例的了解与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例的共同之处在于: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如家庭、学业)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

四、讨论
这部分的讨论,我想结合近期人格心理学所学知识来进行。

由于学习时间不长,对人格心理学我只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因此理论深度必然不够,只是希望发表一些个人浅见。

4.1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佛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不同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同时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的。

具体来说,本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服从道德原则。

人格的形成是企图满足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长期冲突的结果,当冲突加剧难以达到平衡时就会出现精神和行为改变[6]。

从例中可见,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充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

也许可以说,由于“本我”与理想中“超我”的矛盾冲突加剧,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潜抑机制失效,导致对现实中的“自我”否定而使潜意识中的“本我”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自我”。

具体来说,例2中的赵某,高考以微弱差距落榜。

其理想中的“超我”是追求卓越成绩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并对此自信,认为自己是勤奋努力刻苦的,认为自己有足够资格和实力取得卓越成绩。

而其“本我”也许恰恰相反,正厌倦了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贪图享乐,鄙视学习,厌恶高考。

这二者冲突的加剧,最终导致其不满和否定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分裂出“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的一个人格。

4.2生活中的多重人格
生活中的模范丈夫,邻居公认的新好男人,安心家事,关爱妻女……却最终成为凶狠残暴的连环杀手。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少女,温婉贤淑,夜晚却成了在酒吧里放纵不羁的陪酒女。

他整日为事业奔波,为生计劳碌但屡屡受挫,而讲起自己的生活,却是天南海北到处飞的成功人士。

他在说谎吗?不,说谎的人知道自己在欺骗,而他坚信自己的话。

……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或许可以说,他们撕裂了自己的多重人格。

而这撕裂的过程是痛苦而扭曲的,人在否定自己时是最煎熬的。

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的多重人格是一个有很多抽屉的橱子,每一个抽屉里都装着一种人格,那么在不同的情镜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适时地打开不同的抽屉。

而一个人格分裂者无法做到。

对他而言,有一些抽屉他拉不开,而另有一些抽屉他拉开了却关不上。

就好像一个人心狠手辣,毫无善良与包容之心;同时又有另一个人,对一切人都善良,但对敌人的过分善良就是犯罪。

因此可以说,患有人格障碍的人是失去了一种平衡自控的能力。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这样的能力呢?也许我们可以把人的基本需求比做一个弹簧,人可以压抑自己的需求,却不能消除它。

反而,当个体把某种需求压抑得越深,这弹簧反弹的爆发力便会越大。

“优秀学生”、“模范丈夫”、“新好男人”这是他们想要的吗?这是他们所认同的自我吗,如果不是,那么长期压抑在这种不被自己认同的角色中,多重人格障碍——便成为了他扭曲的爆发途径。

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

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在探索的道路山,我们会发现善,更会遇到恶。

但我相信,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却仍是美好的。

五、参考文献
[1] Jerry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2] 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08
[3] 现多称DID,即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4] 临床总结,青少年早期多重人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第8卷第4期
[5] 临床资料,北京市平谷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忠),护理部(王海青)
[6] 吴均林精神分析学说,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