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杞人忧天》优质课教案_0
语文统编版(24新版本)七年级初一初一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1)教学教案含答案
《寓言四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4.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其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从中获得启示。
(2)学习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品味寓言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怎样让学生体会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对表达寓意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寓言四则》,一起来领略寓言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伊索(约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三)字词积累1.赫拉(hè)2.庇护(bì)3.量(liàng)较量(liáng)测量4.溉汲(ɡài jí)5.星宿(xiù)6.耶(yé)7.杞(qǐ)8.中伤(zhònɡ)9.躇步跐蹈(chú cǐ)10.舍然(shì)(四)整体感知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要概括。
明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杞人忧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则寓言。
七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几课童话、诗歌、神话的学习过程中,已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练习和想象,学习本课,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通过快速阅读、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1、积累“亡”、“中伤”等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2、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这句话,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诵读1、教师配乐范读,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明确节奏(3)读出情感课件展示:重点字音和重点句子的节奏:(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3、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杞人——忧虑、恐惧;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5、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三、疑读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若躇步呲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学生讲述故事。
四、思读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己陷在一个牢笼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在本次《杞人忧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理解古文句式和词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氛围还不够适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担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担忧无益的道理。
c.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杞人的心理特征,理解其忧虑的原因。
-在寓言寓意内化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寓言道理,如通过编写类似情境的小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杞人忧天》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故事中的寓意有了自己的理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能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讲解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文表达方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古文。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练习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发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寓言寓意进行写作还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寓言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有待提高。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杞人忧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寓言故事寓意,进行创意性写作练习。具体涉及以下章节内容:
1.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寓言故事寓意的领悟:通过分析故事,使学生领悟到不必要的担忧是多余的,要学会理性看待问题。
-创意性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寓意进行创意写作,提升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第24课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24课《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杞人忧天》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选编在第六单元。
本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杞人忧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则寓言。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选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杞人“忧天”、晓之者“解忧”的过程。
阅读课文,可以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体会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读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读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教学难点: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感悟寓意。
播放电影《流浪地球》宣传片《新唐书·陆象先传》中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清朝李汝珍也在《镜花缘》第27回写到:“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今天,我们就学习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品古文韵味,悟千年智慧。
加入古文阅读实践,开启精彩文化之旅。
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古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作家作品】《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智慧和启示。
《列子》中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第24课《杞人忧天》教学设计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的翻译。
3.理解字词句,积累文言词语,概括寓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了解杞人忧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字词句,积累文言词语,概括寓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了解杞人忧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检测自由朗读课文,读对字音中伤(zhòng)星宿(xiù)躇(chú)步跐(c ǐ)蹈杞(qǐ)人忧天充塞(sè)四虚二、谈话导入“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这句话,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
(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1.了解《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等。
2.知识链接——寓言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四、学习本文(一)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把握文中两个人物的情感)(二)感知文本1积累文言词语。
(自读课下注释)2.翻译句子。
(借助课下注释,使用连词成句的翻译方法)(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奈何忧崩坠乎?(3)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气。
3.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舍(同“释”,解除、消除)然大喜(2)古今异义词:中伤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别人受损害。
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
4.文章的寓意。
(1)杞人“忧”什么?忧到了什么程度?“忧天地之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原文回答)“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作者简介伊索是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简介《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字音字形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 ǎ)粘住(zhān)词语释义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4、寓言四则教材分析何为寓言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或者其他事物。
寓言是学生普遍接触比较早的一种文体。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寓言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在初中寓言的学习中,在内容上出现了文言文寓言文本,难度有所加深,比较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本单元所选寓言篇目,在出处上,主要涉及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先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列子》,这体现了对经典文学的重视。
这四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有助于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观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核心素养对寓言作品的寓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做了解释。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如《杞人忧天》,换个角度,杞人就真的只能成为讥讽的对象吗其实不然。
杞人跟浑浑噩噩的人不同,他关注到了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联想到今天的生态、环境等问题。
也许从这一角度讲可以阐发出这一寓言的另外一些意义。
教学时,要在分寓言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课文寓意,尝试创编寓言。
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2. 通过改编寓言,加深对寓言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3. 体会拟人、讽刺表现手法的运用。
4. 理解寓言的主题,尝试编写和创作寓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能准确、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学会准确概括寓意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教学突破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以激发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同时,注意外国文学语言的诙谐幽默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含蓄有趣,通过词语的积累和—1—课文的诵读,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2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2、思辨两寓言的含义,并实行现代审视。
课时重点通过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课时难点思辨两则寓言的含义,并实行现代审视。
一、导入:《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
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
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二、理解文意(一)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明确字音。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ĕ)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二)1.要求学生合作,根据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2.巡视,解决学生的疑问。
3.明确重点字词。
(三)理解文意。
1、探究结构: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2、理解课文:(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水准?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首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次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理解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四)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1、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三、小随笔:(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10
舍然大喜----------------------- --------亦舍然大喜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四、课堂训练,总结提升(8+2分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身亡所寄()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④其人舍然大喜()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
1、节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编者加的。杞,周朝诸侯国。初在今河南杞县,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初读课文,注解生词:
崩坠:。亡(wú):。晓:。
积气:。若:。行止:。
(8)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杞人”仅仅忧“天”吗?
(2)、别人来劝说之后,“杞人”还是继续“忧”下去吗?
(3)、文中是怎样称呼那个劝说者的?
(4)、那个劝说者是怎样实行劝说的?
(5)、本文是一则寓言。寓意是什么?
(6)、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忧虑?(比如学习上)
奈何:。只使:。中(zhòng)伤:。
积块:。四虚:。躇(chú)步跐(cǐ)蹈:。
舍(shì)然:。舍,。
3、说出句子的意思:
(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奈何忧其坏?.
(5)、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6)、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7)、终日在天中行止。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2分)
(1)、天,积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19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杞人忧天”的寓意,初步感知寓言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多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续编寓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寓言的寓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引故事,巧导入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就息息相关,他们勇敢无畏,征服自然,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列举交流古代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1. 查预习,初感知知出处,积累文学常识。
重诵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懂词义,疏通文意。
杞、坠、寝、星宿、中伤、舍然、躇步、跐蹈亡,读音“wú”,是无,没有的意思。
今多指“死亡”。
“若”,文中是第二人称“你”。
今义:如果。
“中伤”,文中是“伤害”的意思。
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舍然”中的“舍”,读音“shì”,通假字,同“释”,解除消除。
2. 看插图,讲故事看插图,哪一个是其人,哪一个是晓之者?讲故事: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
3.分角色,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语气、语速及人物情感的处理。
注意语气词乎、耶、耳、奈何注意从文中找出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两个字。
4.品语言,析人物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你怎样看待?结合文章内容,使用下面的句式: (谁)是一个——的人,从文中——能够看出。
5.知文体,明道理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
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寓言。
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故事简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寓意:要摒弃那些缺乏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成语意思:有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缺乏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庸人自扰)三、拓展延伸:巧改写,出新意杞人和晓之者穿越到现代社会,看到环境恶化、人口激增、电子产品泛滥、食品安全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21
教学目标:1.自读合作,读懂文意。
2.品读探究,掌握寓意。
3.创读反思,发表新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寓意,发表新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二、学习新课(一)知人论世——我来谈1.介绍《列子》2.介绍列子,完成列子名片(二)识文认字——我来读点名说说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易读错的词。
齐读出示的加点字词。
(三)识文断字——我来读点名朗读课文(四)说文解字——我来说默读课文,勾画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字、词、句的释义,小组交流、解决。
1. 检查重点字词解释2. 检查重点句子翻译(五)咬文嚼字——我来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品读“何忧”用原文中的话说说杞人为何而忧?忧成何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害怕)∙品读“解忧”用原文中的话说说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指导朗读:读出淡然、胸有成竹)∙品读探究晓之者和杞人同处一个时代,为什么他一点不担忧?分角色对比朗读∙揭示寓意同学们,如果你也遇到了困惑、担忧的事,你该怎么办?(交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六)创读新忧——我来想《杞人忧天新篇》杞人连续几天看见很多滚滚浓烟遮天蔽日,雾霾天气更是连续持续,他又开始担忧了:这白茫茫一片,驾车司机看不见路怎么办?飞机飞不了怎么办?自己和人们吸入这样的空气怎么办?……杞人又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
思考:1.杞人忧虑有没有必要呢?2.请你当一回“晓之者”,想想该怎样做才能令其“释然”?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我来结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四、布置作业知识积累——我来做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以下各题。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3.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4.翻译句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学习内容】教材:《杞人忧天》【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2.关注语言细节,揣摩人物心理,引发学习感悟。
【学习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子,名御寇,相传为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来,可能是晋人作品。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其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又往往与佛经相参合。
杞人(qǐ) 身亡所寄(wú)躇步跐蹈(chú)(cǐ) (dǎo)中伤(zhòng) 星宿(xiù)宿舍(sù)(shè)中间(zhōng) 一宿(xiǔ)舍然 (shì)一、导入新课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杞人忧天》这篇文章。
二、解题,理清情节1.你认为题目“杞人忧天”的中心词是哪一个?答案示例:忧。
2.围绕“忧”进行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答案示例:杞人为什么忧?忧到什么程度?谁来解忧?怎么解忧?忧解了吗?3.通读课文,找到对应原句,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些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1.再读课文,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揣摩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杞人忧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语,结合课文,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答案示例: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3.你觉得杞人的担忧有必要吗?你如何评价杞人?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
答案示例:古人认为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有局限性或社会发展缓慢。
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
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24 寓言四则 配套教案
24 寓言四则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寓言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简介作者作品伊索,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
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
母亲逝世后,伊索跟随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
但对此人存在的历史,至今仍有异议。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2.分析和理解杞人的焦虑和担忧,并思考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2. 杞人的焦虑和担忧;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杞人忧天的故事材料;2. 板书:杞人忧天。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呢?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故事,学生可以读出声或在心中默读。
学生可以先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不必对每个细节进行深入分析。
3.讨论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杞人的焦虑和担忧。
例如:杞人为什么会忧虑?他的忧虑是否有必要?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4.思考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回答:1)杞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有多大的影响?2)杞人的忧虑和担忧合理吗?他有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情况?3)你认为在面对问题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5.讲解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对杞人忧天故事的寓意进行解释和讲解。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1)和小组成员一起编写一个关于杞人忧天的小故事,思考可以对杞人的担忧进行改变和解决的办法;2)阅读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启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惑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过分担忧和焦虑。
六、作业布置(2分钟)请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在生活中有类似杞人忧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是如何应对这种担忧的?请写下来,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杞人忧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部编)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优质教案_18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寓言的概念及《列子》的基本情况。
2、读对、读顺、读好课文,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
3、品味寓言寓意,科学评价晓者关于日、月、星辰的言论。
4、尝试使用“杞人忧天”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培养学生心胸宽阔、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寓意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我们在第上个单元中学了一则寓言,是什么?明确:《黔之驴》。
从中得出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总结是——?明确: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回忆一下,我们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寓言的概念吗?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一)回顾寓言的概念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
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
(二)了解《列子》的基本情况《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要求:分三步循序渐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看谁读得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划线字字音.点学生读,师生点评。
杞、崩坠、寝食、星宿、耶、充塞、中伤、躇步跐蹈、舍然(二)看谁读得顺要求:听录音,学生尝试朗读,把握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三)看谁读得好要求:在以上环节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调,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师生点评。
教师方法指导: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古代寓言的智慧启迪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复述《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掌握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寓言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寓言背后的深层寓意。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传统文化价值观。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寓言的简洁美与寓意深远,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编写简短的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
•把握寓言的深层寓意,理解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寓言,培养批判性思维。
•将寓言寓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迁移应用。
教学资源•《寓言四则》教材(含《杞人忧天》原文)•多媒体课件(包含寓言插图、背景介绍等)•相关寓言故事视频或音频资料•学生预习材料(含故事梗概、生字词预习)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寓言的基本概念及《杞人忧天》的背景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寓言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见解。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寓言情境。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寓言中的深层寓意。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过度担忧”相关的现代小故事,引出“忧虑”这一主题。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哪些关于忧虑的寓言故事,自然过渡到《杞人忧天》的引入。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杞人忧天》,标注生词难句,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精读分析:•分析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探讨杞人担忧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分析晓之者的开导方式及效果。
•寓意挖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寓言的寓意,如个人心态、社会现象等。
课堂小结•总结《杞人忧天》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及深层寓意。
•强调寓言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对比分析:选取另一则与“忧虑”相关的寓言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者在表现手法、寓意等方面的异同。
第24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为何,为什么
乎?”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 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 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 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 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 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 呢?”
任务探究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
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
纵使,即使
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自主学习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 明),本名列御寇,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战国前 期道家学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先秦天下十豪之一,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 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 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 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庄 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寓言中那位“晓之者”对天、地、星、 月的解释也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 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 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任务探究
5.这则寓言寓意什么?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讽刺那些害怕不会发生的灾祸、徒 然自扰的庸人 。
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中伤( zhòng ) 跐蹈( cǐ dǎo )
躇步( chú ) shì然( 舍 )
qǐ人忧天( 杞 ) 天崩地zhuì( 坠 )
自主学习
2.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一词多义
其 其人曰
奈何尤其坏
指示代词,那 代词,指地
第24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关键语句,理解寓言寓意。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相关知识【课件】1.学生阅读课文导言,解语言的概念和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了解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寓言,并观看【课文朗读】。
【课件】展示问题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明确:第1段讲述故事,第2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用简练的话语填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和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
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
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
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人躇步跐蹈舍然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
步,走。
)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
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
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 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薛谭学歌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译文: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
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
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总结固趣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布置作业:
预习《》,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