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课 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 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 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 的。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人们需要领悟到大小、 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儿抽象的概括所 贯穿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 和努力的东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几”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这两句话意思是, 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 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的确,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 在事物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随时都有转向失败的可能;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 败往往更容易发生,因为这时候人们往往掉以轻心。
(一)知人论世,Leabharlann Baidu阔视野 走近作者
关于老子其人,《史记》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周王朝的 “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 于“礼”的问题;一说老子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一说战国中 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老子》一书的形成年代也众说 纷纭,有人认为它应当早于《论语》或大致与之同时,也有人认为它甚至迟于 《庄子》。据我们看来,老子很可能是古代一位具有传说色彩的贤哲,并一直 有些关于他的故事和言论流传,这些言论,可能就是《老子》一书的雏形,其 年代大约与《论语》相近;
2.老子是如何论述看问题的前瞻性的? 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够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 面,所以《老子》在看待问题、因应问题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第6则 选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未兆”指没有显 露行迹。这句话意思是说,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 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 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这就是非常智慧的提醒。而要做到这一 点,就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乱之前 把握住那些导致混乱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
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 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 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 很容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 这里面也包含了由难生成易、由易生成难的道理。
3.如何对待“有”和“无”的关系? 答:老子把“有”和“无”的关系完全弄颠倒了。老子只看到房屋住人的 地方是空的部分,器皿盛水的地方是空的部分,车轮转动的部位全靠车轮中间 空的地方。由此,老子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 “有”。这里,老子忘记了,如果没有车子的辐和毂、没有陶土、没有房子的 砖瓦墙壁等这些具体的“有”,那些空虚的部分又从哪里来?又怎能有车、器 皿、房子的用处?因而,老子把“无”作为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 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 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 诵。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 的语言无所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 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 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 三十六章云:“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 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 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 实是看得很深。
也许是在战国中期,又有人对这部书加以增补,形成了今传《老子》的面貌, 故其中包含有反映出战国时代社会特征的内容。这书是用韵文写的,用韵规则 与楚辞相近,它的作者应当是楚人。
《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但书中把两者和自然性的宇宙本质——“道”联系起来,所以“形而上”的特 征很强。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 包括种种文化礼仪——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 度,《老子》也主张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 因为《老子》所推崇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辐.( fú) 埏.( shān )埴.( zhí) 自矜.( jīn ) 泮.( pàn )
毂.( ɡǔ ) 户牖.( yǒu ) 赘.( zhuì)形
2.掌握通假 (1)自见者不明( 见通“现” ) (2)死而不亡者寿( 亡通“妄” ) (3)其脆易泮( 泮通“判” ) (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通“蔂” )
3.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或强 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 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 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用。“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 还手”“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都是在 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 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 征,以服务于个体、家族和邦国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辩的概念辩证法,而是 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有、只有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抵御、阻挡 (6)当③当是时,其兵冠诸侯 在 ④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主持 ⑤犯法当死 判罪
①皆知善之为善 是 (7)为②③埏为埴无以为为 以器… 制 …作作为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1.老子是如何论述对立统一的道理的? 《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 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 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第1则选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 为善,斯不善已。”“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可知“恶”在 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 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 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 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 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 该怎么理解呢?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 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 “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 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
与《论语》出于孔门弟子纂录不同,《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 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比《论语》更 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 语言。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 未忘怀现实人生。《老子》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 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 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以比喻来 表现深刻的哲理。如第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情状云:“谷神 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形象的 比喻表现玄妙的哲理,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虽然就说理文文体来 说,《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 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④为之于未有 解决
4.古今异义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柔弱:古,柔软;今,软弱。
坚强:古,僵硬;今,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本文节选的《老子》各章,反映了老子哪些重要的观点? 答:老子常常从世人不太看重的那些方面,发掘出理论或实践上的巨大价 值。比如,世人看重的是“有”,关注的是“难”,瞩目的是“大事”;老子 则说,正是相反的“无”“易”以及“小事”,成全了“有”和“难”的价 值,成就了“大事”,所以它们都不应该被漠视。老子证明“无”的价值,典 型例证来自日常经验,就是对车毂、器皿、屋室之中空即“无”的作用的体 察。这种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异。
4.如何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
答: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 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的行程, 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或远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从眼前的 具体、细小的事情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人们需要从中领悟到大小、高下、远 近等一系列对立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抽象的概括所萌生的种 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还需要自己好好把握和努 力的东西。
①自是者不彰 对,正确 (3)是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代词,这
③不知木兰是女郎 判断动词,是
(4)寿① ②死 沛而 公不 奉亡 卮者 酒寿 为寿 长 寿 为人 敬酒或祝寿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知道 ②知人者智 了解 (5)知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主持,管理 ⑤草木有生而无知 知觉
2.文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答: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相反相成 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 ②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 ③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 ④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⑤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⑥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第一课 有无相生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4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 识。
2.(1)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2)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并要批判地吸收。
课前预习
3.一词多义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丑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厌恶 (1)恶③田 稼恶 不好 ④天下恶乎定 怎么
①皆知善之为善 好,善良的 ②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2)善③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善于 ④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
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 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 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 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 矜”的毛病,老子认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长”,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是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一种 洞见,显示了他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