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计算方法是通过对田间实际的农作物数量进
行测定和统计,从而得出作物的总产量。
下面将介绍小麦、玉米等作物的
测产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割取样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在同一田块内随机选择数量适中的样方,比如每隔5步选择一个样方。
3.在每个样方内割取小麦植株,并记录每株小麦的穗数。
4.随机抽取3株小麦,分别计算每株小麦中的粒数。
5.根据割取样方的数量、每株小麦的穗数和每穗小麦的粒数计算小麦
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样方数量×平均穗数×平均每穗粒数。
对于玉米的测产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称重法。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田块,清除杂草并测量该田块的面积。
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如50株),记下每株玉米的行数、穗数和每穗玉米粒数。
3.将这些玉米植株摘下,去掉杂质,并称重得到玉米的总重量。
4.根据抽样的行数和穗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穗数。
根据每穗玉米粒
数计算每株玉米的平均粒数。
5.根据玉米的总重量和平均粒数计算玉米的总产量。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总重量/平均粒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种估算作物产量的方法,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天气、土壤和农艺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测产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玉米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学种植和精准测产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玉米测产技术的掌握,我们于2023年秋季开展了玉米田间测产实训。
本次实训以息烽县农业技术团队承担的“2023年省级粮油作物(玉米)高产竞赛”和“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为背景,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玉米测产技术的理解。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玉米产量测定的标准和方法。
3. 学会分析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流程(1)确定测产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玉米田块作为测产区域。
(2)测量面积:使用测绳或测距仪测量测产区域的面积。
(3)抽样:在测产区域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点,样点数量根据测产区域的面积和地形等因素确定。
(4)取样:在每个样点内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进行取样。
(5)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指标:使用卷尺、卡尺等工具对玉米植株进行测量。
(6)计算产量:根据测得的指标和样点数量,计算玉米产量。
2. 玉米产量测定的标准和方法(1)产量测定标准:根据《玉米产量测定方法》(GB/T 17891-1999)进行产量测定。
(2)产量测定方法:① 产量计算公式:产量(公斤/亩)=(样点产量×样点数量)/测产区域面积。
② 样点产量计算公式:样点产量(公斤/亩)=(样点产量×1000)/样点面积。
③ 样点面积计算公式:样点面积(平方米)=样点长×样点宽。
3. 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1)品种:不同品种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2)栽培技术: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有较大影响,如温度、降雨量、光照等。
小麦测产实验
小麦测产试验
农业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农产品的获得,高产优质是农业生产的追求。
在大面积栽培时为了丰产丰收,作好收获贮藏准备工作,要进行测产估产。
通过测产还可查明产量构成因素,而产量构成因素是检验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和分析增产或减产原因的重要依据。
小麦田间测产是评价小麦种植良种良法的重要途径。
一、方法原理
通过对测产田进行随机选点采样,测定样点的产量构成因素或实际产量,再计算每666.7平方米的产量,得出理论产量。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小麦
2 用具
卷尺、镰刀、脱粒机、纸袋或布袋、电子称等
三、操作步骤
1 测产田及样方的确定
选择肥力适中、生长一致且无病虫害发生的田块作为测产田。
在测产田中采用对角线法上选取5个样方,每个样点1平方米。
2 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数出每个样点内的麦穗数,计算出每平方米的平均穗数;从每个样点中随机连续取出20~50穗,数出每穗粒数,计算每穗的平均粒数;把样点脱粒风干后随机取样测各样点小麦的千粒重。
3 计算理论产量
按下式计算每666.7平方米的理论产量:
m:理论产量(公斤/亩)
n 1: 每平方米的平均穗数
n 2: 每穗的平均粒数
7.66610001000121⨯=
⨯⨯⨯m n n m
m1:千粒重(克)
四、思考题
1 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2 小麦采收的最佳时期是那个时期,该时期有何特点?
3 如何保证小麦测产的准确性?。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农作物田间调查操作规程
农作物田间调查操作规程农作物田间调查是农业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制定一份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个关于农作物田间调查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调查前准备、调查方法和材料收集等几个方面。
一、调查前准备1.明确调查目的:明确所要调查的农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病虫害类型及发生程度等。
2.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范围,合理安排调查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表。
3.组织培训: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病虫害的鉴定方法,以及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4.准备工具和材料:准备好必要的调查工具,如测量工具、计算器、草稿纸、录音笔等,并带上足够的调查样本袋、标签、相机以及图表等。
二、调查方法1.现场观察法:调查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茎秆粗细等指标,同时注意观察病虫害的特征,如病斑、虫卵、虫道等。
2.标本采集:调查时需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后续的病虫害鉴定和分析,样本的选择应根据农作物类型、鉴定目的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3.病虫害调查: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如捕虫灯、粘虫板、捕蝇草等,同时要重点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季节、密度和区域分布情况。
4.数据记录:调查时要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指标、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等,同时采用标准的方法和单位进行记录。
5.数据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调查样本之间的差异和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材料收集1.病害标本收集:将采集到的病害标本放入采集袋中,并用标签标明样本的名称、采集地点和采集日期等相关信息。
2.照片和录音:应将调查现场的一些关键景象和观察结果进行拍照或录音,以备后续分析和备案使用。
3.实时记录:调查人员应结合现场条件和调查目的进行实时记录,保留原始记录,方便后续验证和比对。
玉米品种田间试验汇总
大田生产试验:在接近生产田的条件下,在多点次进行的 较大面积试验。
试验设计
小区面积:筛选试验可根据试验田面积、垄数及组合个数等 情况设定,一般为2-3行,行长3-5米;品比试验小区面积 ≥20平米,种植行数5-6;大田生产试验小区面积≥200平米, 8行≤种植行数≤16行
因素的一个试验水平的组合,是一个试验处理。
试验重复
在一次试验中,对于每一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 多点次的试验,就叫做重复。
在农作物科学研究试验中,由于农作物的差异性、 偶然性、不可预测性,必须进行重复试验
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不同,也要求进行重 复试验。
重复试验是生物统计学对田间试验设计方案的要 求
田间排列
间比法田间排列示意图
保 CK 1 2 3 4 CK 5 6 7 8 CK 9 1 1 1 CK 保
护1 行
2
3
0
1
2
4
护 行
随机区组试验田间排列示意图
保 1 2 3 CK 4 1
护 CK 12 11 10 9 1
行8 7 6 1 2
56
87
CK 3 1
7 8 CK 9 10 11 12 保 2
Tt
2330 2362 2301 2486 2298 2042 2624 2532 2560 T=21535
t
776.7 787.3 767 828.7 766 680.7 874.7 844 853.3 X=767.2
随机区组试验统计分析方法
假设重复数为n,处理数为k.
求出各处理的总和(Tt),并且求出平均数(t),各区组总和(Tr),整个资料的总和(T),及其 总平均数(x ).
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
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评价不同作物品种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其潜在产量。
该评估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适应性评估方法1. 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是目前常用的评估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和不同种植条件下的试验田中种植不同品种的作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产量表现以及耐逆性等指标。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评估不同作物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并选取适宜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2. 模型预测法模型预测法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规律等因素,预测不同作物品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产量水平。
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科学地评估各品种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并根据预测结果指导农作物种植管理。
二、产量评估方法1. 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作物产量的方法。
通过在试验田或实际农田中设置样方,并对样方内的作物进行抽样调查,获得作物的实际产量数据。
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以推算出整个田地或农场的作物产量水平,并进行品种适应性和产量评估。
2. 系统观察法系统观察法是另一种评估作物产量的方法。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同一品种的不同样本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等指标。
通过对多个样本的观察与分析,得出作物品种适应性和产量水平的评估结果。
三、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应用1. 品种选育田间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结果可以为作物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评估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产量表现,可以筛选出适宜的品种进行后续选育工作,例如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性和抗逆性等特性。
2. 种植管理指导根据作物品种适应性与产量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指导。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是在农田或田间进行的实验中,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或农田经营者评估不同农业实践、品种、肥料、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试验: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如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分组区组设计等,确保试验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2. 样本选择: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容量计算方法,确定需要监测或采集的样本数量,并随机选择样本。
3. 数据采集:在试验期间或收获时,采集或记录相关数据,如生长状况、产量、植株高度、籽粒重量等。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并进行适当的数据转换或修正。
5. 假设检验:根据试验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判断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是否显著。
6. 结果解释: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试验结果的意义,评估不同处理或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田间试验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农业科研人员或农田经营者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评估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优化农田管理方案,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田间试验报告:某农药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一、试验背景和目的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必要手段。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面临着环境和健康安全的风险。
为此,本试验旨在测试某种农药在水稻上的安全性,评估其对水稻的影响。
二、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对照组设计,共设置5组处理,即:对照组、低浓度处理组、中浓度处理组、高浓度处理组和超高浓度处理组。
每组设置3个重复块,每块为3株水稻植株。
试验采用了盆栽培养方式,以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喷施某种农药,以观察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三、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该试验选取了生长健康的水稻幼苗,农药使用的是某种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应用的农药,以确保试验结果更贴近田间实际应用情况。
2.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中,首先对水稻幼苗进行外观检查,去除不健康的幼苗。
将水稻幼苗移栽至盆中,每盆3株,盆容积为3升。
处理组根据处理浓度分别喷施农药,每次均喷施 10ml/株,连续处理7天。
处理后,对水稻生长状态进行观察,记录生长指标如植株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等,以及产量指标如籽粒数、单粒重、千粒重等。
四、试验结果对照组无农药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各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均符合预期。
低浓度和中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生长状态基本正常,但是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略有下降,产量指标较对照组略有下降。
高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生长状态明显受到影响,部分植株枯黄并死亡,其他植株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量指标显著下降。
超高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幼苗完全死亡,无法进行产量指标测定。
五、结论对于该种农药,低浓度和中浓度处理对水稻生长基本无明显影响,但对产量指标有一定下降趋势。
高浓度和超高浓度处理对水稻生长状态有明显影响,特别是超高浓度处理使水稻全数死亡。
在田间实际应用中,应该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避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
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
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
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
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3.3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1.5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
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1、实际产量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3.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0.74公斤,那么平均亩产=0.74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493.58公斤/每亩。
2、理论产量①水稻:1平方米500株,每株平均80粒,千粒重为24.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粒数×千粒重÷1000平方米粒重=500×80×24.5g÷1000=980g每平方米产量=980g÷500g=1.96市斤②大豆:1平方米23株,每株98粒,百粒重19克。
田间测产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为了深入了解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于XX年XX月XX日参加了田间测产实训。
本次实训在XX县XX乡XX村XX基地进行,主要针对XX作物进行实收测产。
二、实训目的1. 熟悉田间测产的操作流程和方法;2. 掌握测产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3. 了解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实训前准备(1)了解XX作物的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2)学习田间测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熟悉测产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田间测产操作(1)选取测产地块:在XX基地随机选取3个不同农户的地块作为测产样本;(2)测量株行距:使用卷尺测量每个地块的株行距,确保测量的准确性;(3)取样:在每个地块内随机选取3个样点,分别取玉米穗;(4)称重:将选取的玉米穗进行称重,记录重量;(5)测量水分:将称重后的玉米穗放入烘箱,烘至恒重,测量水分含量;(6)计算产量:根据测产数据,计算每个地块的产量。
3. 数据整理与分析(1)整理测产数据:将测产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2)分析产量与质量的关系:根据测产数据,分析不同地块的产量和品质差异;(3)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测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田间测产实训,我们掌握了测产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2. 了解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4. 认识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了参考。
五、实训建议1. 加强田间测产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2. 注重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4.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田间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方法田间调查是农业科研、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田间调查,可以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土地肥力状况、气候变化等信息,为科学制定种植方案和提高产量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田间调查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田间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目标。
例如,调查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或者调查小麦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明确目标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调查内容和方法。
二、选择样本区域样本区域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域,一般选取面积相近、土质相似、种植作物相同或相似的几块地块作为样本区域。
在样本区域内设置多个观测点进行观测。
三、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目标和样本区域,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包括:观测点数量和位置;观测时间;采集数据类型和方法等。
四、进行现场观察1. 观察土地和环境首先需要观察土地和环境。
包括土壤质量、水分状况、气候条件等。
可以通过观察土壤颜色、质地、湿度和温度等指标来了解土地情况;通过观察天气状况、气温变化等指标来了解气候情况。
2. 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其次需要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包括植株高度、茎粗细度、叶片颜色等。
可以通过测量植株高度和茎粗细度来了解作物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
3. 采集数据最后需要采集数据。
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采集相关数据,如产量、叶面积指数等。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如对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
2.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编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结果编写成报告,并附上相关图片和数据表格等。
报告应该包括调查目标、样本区域、调查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七、总结和反思在完成田间调查后,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包括:调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准确;分析结果是否科学等。
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次调查更加准确和有效。
八、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和样本区域,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0.85/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田间测产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测定农作物的产量,能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依据,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田间测产的操作方法。
一、测产地点的选择:1.选择代表性好的农田进行测产,尽量选取均匀、规整的农田;2.应避免选择土地贫瘠、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
二、测产前的准备工作:1.清除田间无关物品,如石块、杂草等;2.清洁测产用具,如称重器、塑料袋等。
三、田间测产的具体操作步骤:1.确定测产区域的面积:(1)如果测产区域面积较小,可以直接使用直尺或量尺进行测量;(2)如果测产区域较大,可采用简单的网格法测量,将地块划分为等大的小方格,然后测量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再求和得到整个地块的面积。
2.选择测量样方:(1)根据测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选择一定数量(如10个)的样方,使其能够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2)样方的大小一般为5米×5米或10米×10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样方之间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3.测量作物的株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行(如5行)作物,数出每行中的株数,并求平均值;(2)若行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行数。
4.测量作物的穗/蒴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株(如10株)作物,数出每株上的穗/蒴数,并求平均值;(2)若株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株数。
5.测量作物的有效粒数/果数:(1)在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若干穗/蒴(如5个)或果实(如5个),数出每个穗/蒴或果实上的有效粒数/果数,并求平均值;(2)若穗/蒴或果实数较多,可以适当减少测量的数目。
6.称量作物的重量:(1)将每个样方内的作物收割,去除杂质后,进行称量;(2)称量时要求准确,可使用天平等精确度较高的称量器具;(3)每个样方的作物重量之和即为该样方的产量。
7.数据处理和统计:(1)对每个样方的株数、穗/蒴数、有效粒数/果数和产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2)计算每个样方的单位面积产量,即每亩或每公顷的产量;(3)计算整个地块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小麦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小麦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2.1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2.2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
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
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10-25cm,小区间距30cm,区组间距50cm,每小区的行数≥8,5 m2≤小区面积≤15m2。
小区的长或宽必须是行距的整数陪。
小区计产面积即两侧各收割两行后,测量新小区长宽,在此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
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
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可以设置副对照。
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
注:小区面积是指种植作物边行长与边行宽的积。
3.2. 种植图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农作物产量统计方法
农作物产量统计方法作物产量统计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农作物种类、耕地面积、农田分布、农户规模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选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作物产量统计方法:1.田间调查法:田间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实际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以确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直接准确,适用于小规模农户和农田的情况。
调查员进入农田,对农作物进行抽样收获,再进行称重。
通过统计抽样地块的产量,推算出整个农田或农户的农作物产量。
2.样点调查法:样点调查法是指在农田或农户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点进行调查。
这些样点在面积、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调查员对样点进行农作物收获,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扩大至整个农田或农户的农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减少对农户的干扰。
3.系统遥感方法: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大面积农田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信息。
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分析,可以获得农作物的面积、生长状况以及预估产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范围广,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农作物产量信息。
4.录入数据统计法: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农户或农田的耕作面积、播种数量、收获数量等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和计算来确定农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农户规模较小、农作物品种较少的情况。
但是需要注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农户申报法:农户申报法是指农户自行报告其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农田的实况了解较少的情况,需要农户提供真实数据。
在农户申报法中,需要加强对农户数据的核实和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农作物产量统计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
不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或混合使用。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对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管理和控制。
只有获得准确的农作物产量数据,才能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按照省统计局《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为获取农作物产量情况,在收获前要对各种作物进行测产.一、测产分类目前,测产地方法分为遥感测产和田间测产有两种:、遥感测产,利用飞机、飞船、卫星遥测.、田间测产.通常分为目测法、测数法、割取法种方法,除目测估产外,其余两种方法都要选取测产样本.⑴目测法(踏田估测).根据作物品种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地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地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借经验地粗略估产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⑵测数法(理论测产).取样考察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如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以测单位面积产量地一种测产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⑶割取法(实收测产).将样点地作物割取、脱粒、去杂、烘干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样点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小麦测产方法㈠理论测产、取样方法.按要求,首先在小麦收获前一周左右要对抽选地村(村民小组),所有麦田逐块踏田估产,按单产大小排队,编成抽样框,对称等距抽选个地块(代表性要强,样本单产与整个村组小麦估产平均值之比不超正负).其次对选中地块测产,每块地选点,块地共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⑴取点:在麦田任选一条或两条对角线,在对角线上随机选(或等距)点.⑵测亩穗数:每个点取平方米调查亩穗数.亩穗数个点穗数相加÷×⑶测穗粒数:从调查穗数地每样点随机取个穗调查穗粒数.穗粒数个穗地粒数相加÷、计算亩产量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公斤)×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前年平均值)×例如:选中了、、三地.其中块地选个点,第一点穗、平均穗粒数个;第二点穗、平均穗粒数个;第三点穗、平均穗粒数个,前三年小麦千粒重克.(、两块地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公斤亩)、推算村(村民小组)小麦平均单产.平均单产三块地单产加权平均数㈡实收测产按要求在小麦收获地前两日进行,不能提前.、取样方法.在块样本田都按“直线法”或“品字形”各选个等面积(如平方米)地样本量,共个.、收割称重.三块田分别收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次重复,取平均数.、产量计算调查地块亩产个样本小麦籽粒鲜重量÷个样本总面积××[鲜籽粒含水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平均亩产三块地各自亩产相加÷三、玉米测产方法㈠理论测产、取样方法.块地抽选与小麦相同.共测个点⑴取点:在田块前、中、后各随机取一点(地块大地可取点),前、中、后样点离地头米以上,每个样点距离畦背或垄沟米以上,随机选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⑵行距:连续测量行总行距长度,除以,计算出平均行距(米).⑶株距:顺垄再测量米长度,数其中相邻行地总株数和有效穗数(结实粒以上地果穗).用除以两行总株数计算出平均株距(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⑷空株率:样点空株率()(总株数有效穗数)总株数×.每个样点空株率地平均数即为测产田块地空株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⑸亩株数和亩穗数:亩株数÷(平均行距×平均株距);亩穗数亩株数亩株数×控株数()⑹穗粒数:在每个样点随机连续选取个有效果穗,数穗行数、行粒数,计算穗粒数.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穗收取个果穗,共计收获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克)××注:千粒重可以用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审定公布千粒重,也可称量.㈡实收测产、取样方法.在块样本田都按“直线法”或“品字形”(或在田块前、中、后各随机取一点),各选个等面积地样本量,样本远离边际地位置取有代表性地样点行,面积≥米.相当于分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查清果穗数量后,称取果穗重(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产量计算.每亩果穗重(公斤亩)(个样点鲜果重÷个样点面积)×;出籽率()个果穗籽粒重个果穗重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地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次,求平均值.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实测产量(公斤亩)每亩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籽粒含水率()]÷()年月日。
农作物测产方法范文
农作物测产方法范文1.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农作物测产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在农田中设立试验地块,采集农作物的样本,经过称重、计数等手段,统计样本的产量,从而推算出整个农田的产量。
田间试验法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气候、土壤、肥料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统计学上的随机化设计,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植株抽样法植株抽样法是一种针对农作物个体的测产方法。
该方法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植株,收获并进行称重、计数等操作,从而得到农田中所有植株的平均产量。
植株抽样法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和生长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如小麦可以根据穗数、粒数等进行抽样,玉米可以根据穗长、粒数等进行抽样。
3.无人机遥感技术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作物测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搭载红外相机、多光谱相机等设备,对农田进行航测,获取不同波段的图像数据,从而通过反射率等指标进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测定。
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面积农田的数据,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为农作物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农作物测产中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全面的农田信息,包括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从而对农田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估测。
卫星遥感技术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监测大面积农田的变化,对于农作物测产、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农作物测产是农业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传统的田间试验法和植株抽样法是可靠的测产方法,但需要较大的时间和人力投入。
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农作物测产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进行,为农业生产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作物测产方法将进一步完善,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测产 标准 湖南
水稻测产标准湖南水稻测产是农业科技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湖南是水稻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下面将介绍湖南水稻测产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水稻产量测算方法水稻产量测算是决定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指标。
湖南省农业厅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样地选择:根据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代表性样地。
在一个稻田区域内,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测算。
样地的果穗多、均匀饱满。
2. 临时测样:在样地中随机选择几棵水稻植株,将籽粒收获并干燥,以便后续的计数和称重测算。
3. 方位标识和照相:在样地中设置方位标识,使用照相测量方法记录样地的形状和大小,以方便后续计算。
4. 出土系数测算:将样地的水稻植株进行清查,记录每亩种植的穗数和穗长、每穗的实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计算出土系数。
5. 样地面积测算:通过照相的方法,根据方位标识和已测算的样地形状和大小,计算出样地的面积。
6. 产量测定:将样地中收获的干燥稻谷称重,根据面积和出土系数计算出单位面积的产量。
二、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湖南省农业厅为水稻种植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标准,旨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以下是部分内容:1. 良种选育:选择高产、耐病虫害的水稻良种,推广使用优良的品种和良种秧苗。
2. 土壤整理:溪湘平面和重潮土平面整地要平整,达到整齐一致的栽培密度要求。
素质差、贫瘠的土壤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和改良。
3. 施肥管理:按照水稻生长的需求,合理追施氮、磷、钾等基本元素,注意控制施肥量,以避免过肥导致生长不良或病虫害滋生。
4. 浇灌技术:采用适宜的灌水技术,根据水稻生长期的需要调整灌水量和灌水频次,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5. 害虫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根据害虫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药剂,避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伤害。
6.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合理的药剂使用和病害防控措施,提高水稻植株的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
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
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
1、基本情况调查
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
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
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
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
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
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
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3.3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1.5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
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
1、实际产量
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
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3.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0.74公斤,那么平均亩产=0.74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493.58公斤/每亩。
2、理论产量
①水稻:1平方米500株,每株平均80粒,千粒重为
24.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粒数×千粒重÷1000
平方米粒重=500×80×24.5g÷1000=980g
每平方米产量=980g÷500g=1.96市斤
②大豆:1平方米23株,每株98粒,百粒重19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平均粒数×百粒重÷100
平方米粒重=23×98×19g÷100=428.26g
每平方米产量=428.26g÷500g=0.85646市斤
③玉米:1平方米6株,每株粒数(按14行×每行32粒)448粒,百粒重3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平均粒数×百粒重÷100
平方米粒重=6×(14×32)×35g÷100=940.8g
每平方米产量=940.8g÷500=1.8816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