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表

合集下载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0的范围时,该方向2C3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矿山测量规范

矿山测量规范

矿山测量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山测量是矿山企业生产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

是正确指导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矿山生产技术现代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进行生产测量和施工测设;执行生产监督,实现正规采掘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2条矿山测量技术工作的主要内容:1.建立或利用矿区测量控制网;2.测绘或补测矿区地形图;3.进行地上、地下各种工程的施工测设;4.填绘反映生产现状的各种采掘(剥)工程图和专用图;5.验收采掘(剥)充填工程量和生产量;第3条规范中的各种精度指标与要求,是根据黄金矿山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原则及技术现状而确定的。

第4条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以中误差为标准,当观测误差与观测值本身大小有关时,应同时应用相对误差来评定观测结果的质量。

允许误差(限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二倍值。

第5条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应有检核。

凡提交使用的一切测绘资料和成果,必须经过检查和负责人签字。

第6条加强测绘仪器,工具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查、校正和维修。

进行重要测绘工作前,还应按规定检核。

第7条矿山测绘资料是正确进行采掘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矿山建设和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必须长期妥善保存。

第8条开展矿山测量研究,改革测绘方法与仪器,工具。

积极推广测量先进经验和新技术。

第9条要注意总结测量经验,积累资料,求出矿山各种测绘误差的基本参数,满足生产需要。

第10条矿山测量工作对考核矿山企业的工程质量、生产量及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量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测量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作用。

第11条矿区控制网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可参照国家测绘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矿区近井网控制测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2条矿区在地质勘探时期所建立的矿区平面基本控制网点。

在矿区基本建设和生产时,应对其测量的保有情况和原始数据及精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查,在满足规范要求时原则上不需重新布网。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最近更新导线测量平差最近发布4.2版,主要增加或更新了以下功能:(如表格显示不正常,请刷新)一、表格输出。

表格输出到WORD,支持表格中的列向下错开半行(如方位角、边长),所有表格输出到WORD后与软件中显示的样式一样。

如下表: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二、导线采用近似平差且方位角边长不进行反算时的表格样式。

原表格中显示的是坐标增量改正数,现增加了一个选项,可以选择显示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以满足一些工程要求格式统一的要求。

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坐标导线平差。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其中平面坐标完全差的分配方式可以选用“按边长”、“按坐标增量”、“坐标转换”等方式。

坐标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级:城市二级: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四、单面单程水准记录计算已知点较密时线路中间也可以穿过已知点。

当含有中视时可以用于中平测量等,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者:校核者:日期:不含有中视时可用于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校核:日期:部测量知点设站,后视另一已知点,观测各碎部点,计算其坐标、高程,绘制图形并可输出到CAD。

方式可以选用“斜距+天顶距”、“平距+高差”或“视距+天顶距”。

距+高差”方式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仪高:气:复核:距”(或“斜距+天顶距”)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指标差:0" 天气:记录:日期:坐标转换于同椭球的不同坐标系间进行转换。

比如同椭球的国家坐标系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表工程名第页计算:复核:日期:支导线计算里指输入方位角与边长计算坐标的支导线,如需输入水平角、边长计算各点坐标,请使用“平差计算”模块中的支导线进行计算。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4.1.45101630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当导线长度小于表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

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

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doc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doc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表1)
观测日期:天气:成像: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水平度盘读数
盘左盘右
°′″°′″
2C

2C
互差

(左+右)/2
°′″
一测回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平均值
°′″
水平距离
(m)
平均
水平距

(m)
备注
(仪
高、镜
高)
观测:记录:复核:
绘制测图区
比例尺1:500()、1:1000()、1:5000()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表2)
观测日期:读数半测回数值角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站测点竖盘位置
点(°′″)(°′″)(°′″)(°′″)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计算表(表1)
点号
水平角平均值
°′″
往测距离平均值
(m)
返测距离平均值
(m)
往返平均距离较差
(mm)
往返平均距离
(m)

测角中误差计算:
辅助
计算
测距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计算: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表2)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角度
点(m)点
(m)改正数(mm)(m)
号内角观测值
°′″
改正数

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导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导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4)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等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测站整站重测。7.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4.1.6-1)
式中:m β ——测角中误差(″);
W ——三角形闭合差(″);
n ——三角形的个数。
2)导线测角中误差
按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4.1.5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测回法测角记录表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左 1 右 DT34-1 左 2 右
425.889
176.792
左 1 右 DT34-2 左 2 右
178 22 37 178 22 36.5 178 22 36 178 22 36 178 22 36 178 22 35.5 178 22 35
239.563 239.563 175.789 175.79 239.564 239.564 175.79 175.79
1138.924
482.784
左 1 右 DT40 左 2 右
146 10 08 146 10 07.5 146 10 07 146 10 07 146 10 05 146 10 06.5 146 10 07
562.584 562.584 482.785 482.784 562.584 562.584 482.785 562.583
293.257
285.263
一级导线测角测距观测手簿
第3页,共11页
测站
测回数 盘位
目标 DT37-1 DT35-1 DT35-1 DT37-1 DT37-1 DT35-1 DT35-1 DT37-1 DT36-1 DT35 DT35 DT36-1 DT36-1 DT35 DT35 DT36-1 DT35-1 DT36 DT36 DT35-1 DT35-1 DT36 DT36 DT35-1 DT35-1 DT34-1 DT34-1 DT35-1 DT35-1 DT34-1 DT34-1 DT35-1 记录:
482.784
562.584
左 1 右 DT39-1 左 2 右 测量:
346 20 06 346 20 07 346 20 08 346 20 07 346 20 09 346 20 07 3 228.842 562.584 562.584 228.84 228.841 562.583 日期:

测量数据以及平差结果

测量数据以及平差结果

日期: 10月27 仪器: J2经纬仪天气:晴观测者:杨路生记录者:周曼玉测站名照准点盘左读数(°' ")盘右读数(°' ")2C(")方向值(°' ")平均角值(°' ")JKZ JKZ1 0 01 30.4 180 01 13 17 0 00 00 229 15 28 路口229 16 38 49 16 22 16 229 15 08JKZ1 90 07 58 270 07 53 5 0 00 00路口319 23 56 139 23 32 24 229 15 48路口JKZ 0 09 56 180 09 05 51 0 00 00 192 52 30 二食堂193 02 15 13 01 21 54 192 52 17JKZ 90 03 28 270 02 45 43 0 00 00二食堂282 56 11 102 55 26 45 192 52 42二食堂路口0 09 05 180 09 03 2 0 00 00 182 29 56 居名地182 36 54 2 35 47 67 182 27 16路口90 04 01 270 02 39 82 0 00 00居名地272 35 55 92 35 55 0 182 32 35居民地二食堂0 02 15.5 180 02 15.9 -0 0 00 00 292 20 00 清真下路292 22 15.9 112 22 15.8 0 292 20 00二食堂90 02 15.9 270 02 16 -0 0 00 00清真下路22 22 15.9 202 22 15.9 -0 292 20 00清真下路居名地0 02 00 180 01 01 59 0 00 00 146 31 03 清真路146 07 40 326 06 34 66 146 05 36居名地90 13 59 270 13 32 27 0 00 00清真路237 10 10 57 10 19 -9 146 56 29清真路清真下路0 05 50 180 06 51 -61 0 00 00 219 13 49 工厂218 50 20 38 49 38 42 218 43 38清真下路90 06 41 270 06 06 35 0 00 00工厂309 50 45 129 50 01 44 219 43 59工厂清真路0 00 47.9 180 00 31.5 16 0 00 00 227 16 04 20栋227 17 34 47 17 31 3 227 16 53清真路90 06 11 270 06 35.2 -24 0 00 0020栋317 21 27.2 137 21 48.1 -21 227 15 1520栋工厂0 02 35 180 01 32 63 0 00 00 229 27 19 17栋229 09 52 49 09 12 40 229 07 28工厂90 00 12 270 00 39 -27 0 00 0017栋319 48 01 139 47 09 52 229 47 0917栋20栋0 00 05 180 00 19 -14 0 00 00 167 42 47 营业厅167 42 54.3 347 42 48.5 6 167 42 3920栋90 00 26 270 00 18 8 0 00 00营业厅257 43 16 77 43 16 0 167 42 54营业厅17栋0 00 36 180 00 43 -7 0 00 00 115 02 19 13栋115 02 42 295 02 49 -7 115 02 0617栋90 00 22 270 00 26 -4 0 00 0013栋205 02 56 25 02 56 0 115 02 32工程名称:仪器:天气:观测者:记录者:日期:测站名照准点盘左读数(°' ")盘右读数(°' ")2C(")方向值(°' ")平均角值(°' ")13栋营业厅0 00 01 180 00 05 -4 0 00 00 247 33 03 JKZ 247 33 02 67 33 10 -8 247 33 03营业厅90 00 08 270 00 02 6 0 00 00JKZ 337 33 05 157 33 13 -8 247 33 04JKZ2 13栋0 00 16 180 00 23 -7 0 00 00 183 37 27 JKZ1 183 37 42 3 37 52.5 -10 183 37 2813栋90 00 29.5 270 00 32 -3 0 00 00JKZ1 273 37 58.5 93 37 56.5 2 183 37 27JKZ1 JKZ2 0 00 26 180 00 32.5 -7 0 00 00 253 22 14 JKZ 253 22 52 73 22 50 2 253 22 22JKZ2 90 00 28 270 00 32 -4 0 00 00JKZ 343 22 49 163 22 22 27 253 22 05水准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仪器:水准仪天气:晴观测者:田野记录者:薛丽 10月27测站编号后视点名前视点名后尺下丝后尺上丝后视距前尺下丝前尺上丝前视距视距差d∑d(m)测段长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K + 黑- 红( mm )高差中数黑面( mm )红面( mm )1 1 1505 0959 0.3 后1610 6297 +02 1711 1162 0.3 前1060 5850 -320.6 20.3 40.9 后-前+550 +447 +3 +54852 2 1953 0780 0.2 后2036 6821 +23 2117 0942 0.5 前0862 5550 -116.4 16.2 32.6 后-前+1174 +1271 +3 +117253 3 2068 1236 -0.2 后2144 6832 -14 2221 1391 0.3 前1313 6100 +015.3 15.5 30.8 后-前+831 +732 -1 +83154 4 2125 0100 1.0 后2392 7078 +15 2460 0425 1.3 前0260 4950 -333.5 32.5 66.0 后-前+2132 +2128 +4 +213005 5 2500 0219 -0.3 后2659 7348 -26 2818 0540 1.0 前0378 5167 -231.8 32.1 63.9 后-前+2281 +2181 +0 +228106 6 1701 0507 0.6 后1826 6615 -27 1950 0750 1.6 前0627 5315 -124.9 24.3 49.2 后-前+1199 +1300 -1 +119957 7 1061 1044 0.3 后1205 5896 -48 1345 1325 1.9 前1184 5876 -528.4 28.1 56.5 后-前+21 +20 +1 +2058 8 0372 1237 -0.2 后0512 5299 +09 0652 1519 1.7 前1378 6157 +828.0 28.2 56.2 后-前-866 -858 -8 -86209 9 2285 0655 0.5 后2565 7243 +910 2835 1200 2.2 前0925 5715 -355.0 54.5 109.5 后-前+1640 +1528 +12 +1634010 10 1063 1063 0.9 后1292 5979 +011 1510 1501 3.1 前1290 5978 -144.7 43.8 88.5 后-前 +2 +1 +1 +1511 11 0930 1320 -0.4 后1140 5819 +812 1359 1753 2.7 前1538 6325 +042.9 43.3 86.2 后-前-398 -506 +8 -402012 12 1580 0032 0.5 后1787 6573 +113 1993 0440 3.2 前0238 4925 +041.3 40.8 82.1 后-前+1549 +1648 +1 +1548513 13 1233 2472 0.4 后1400 6086 +114 1565 2800 3.6 前2635 7427 -533.2 32.8 66.0 后-前-1235 -1341 +6 -12380水准观测记录工程名称:仪器:水准仪天气:晴观测者:田野记录者:薛丽 10月27测站编号后视点名前视点名后尺下丝后尺上丝后视距前尺下丝前尺上丝前视距视距差d∑d(m)测段长方向及尺号水准尺读数K + 黑- 红( mm )高差中数黑面( mm )红面( mm )14 14 0122 1471 0.1 后0255 5040 +215 0386 1734 3.7 前1601 6290 -226.4 26.3 52.7 后-前-1346 -1250 +4 -1348015 15 0787 2158 0.3 后1097 5780 +416 1400 2768 4.0 前2460 7250 -361.3 61.0 122.3 后-前-1363 -1470 +7 -1366516 16 0245 1899 0.3 后0457 5240 +417 0669 2320 4.3 前2110 6798 -142.4 42.1 84.5 后-前-1653 -1558 +5 -1655517 17 1369 1360 -0.5 后1501 6287 +118 1639 1635 3.8 前1499 6191 -527.0 27.5 54.5 后-前 +2 +96 +6 -1018 18 0058 2378 0.0 后0328 5006 +919 0598 2918 3.8 前2648 7326 +954.0 54.0 108.0 后-前-2320 -2320 +0 -2320019 19 0380 1960 -0.5 后0538 5224 +120 0695 2280 3.3 前2123 6908 +231.5 32.0 63.5 后-前-1585 -1684 -1 -1584520 20 0475 1075 0.0 后0737 5525 -121 1000 1600 3.3 前1340 6022 +552.5 52.5 105.0 后-前-603 -497 -6 -600021 21 1188 1060 0.0 后1375 6060 +222 1561 1433 3.3 前1250 6036 +137.3 37.3 74.6 后-前+125 +24 +1 +1245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后-前导线图导线严密平差成果表控制测量实习心得体会10测绘二班测量第二小组成员:薛丽,周曼玉,刘锟铭,杨路生,江晶晶熊敏,杨书佳,徐煌达,田野通过一天的控制测量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控制测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矿山测量(导线测量)

矿山测量(导线测量)
第四节 井下导线测量外业
选点和埋点
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并应尽可能使点间距离大些。在巷道的连接处和交叉口处,应当埋设导线点。 为了避免运输干扰,应尽量将点设在远离运输轨道的一侧。 导线点应当选在巷道稳定、安全、便于安置仪器进行观测的地方,避开淋水、片帮落石和其他不安全因素。 选点工作通常由三人完成
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测角
度盘及读数设备
补偿方式
电经+光电测距+微处理器=全站仪
防爆改装
使用方法
电子经纬仪的自动补偿系统 1、电子测角自动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
1
2
1
1
2
1
2
2
1
2
发光二极管
接收二极管
Z=P
P
Z
H
H
i
T
T
T
T
i
i
2、几种补偿系统 (1)Kern E2电子经纬仪的补偿系统
发光二极管
第二节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角度测量
二、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矿用经纬仪的检验 矿用经纬仪的维护 敲帮问顶 专人看护 擦干装箱 防震 出汗,晾,温度均匀,擦。
井下角度测量方法与限差规定
01
井下角度测量的方法步骤为:
02
安置仪器:导线点在巷道底板时,安置仪器的方法与地面相同。
03

当测点在巷道顶板时,应进行点下对中。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令望远镜水平,由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对准垂球尖。再整平仪器,重新对中。(垂球碰仪器,挡风布或防风套管,重球浸水中,光学对点)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一般是从井底车场内的起始边开始,向井田边界分段测设的;而起始边的数据是由定向测量确定了的。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表1-1)和采区控制(表1-2)两类,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闭合导线的测量(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钢尺量距记录手簿)
2、测角: 依次在 B、C、D、E 上设置经纬仪观测各转折角ψ、β1、β2、β3、β4,计算角度闭 合差 β=Σβi-(n-2)×180°, 其中 n 为导线边数。要求角度闭合差β≤ 40"√n , 否则,重新测量各转折角。 3、量边: 采用平量法往、返丈量各导线边。 如,丈量 BC 边,每尺段移动钢尺(或皮尺)2~3 厘米两次丈量,长度之差 △BC=( BC" -BC' ),要求 △BC ≤ 5 mm,符合时则该尺段往测的长度为 : BC 往 = ( BC1 + BC2 )/2 否则,应再量一次或多次,取符合要求的两次长度的平均值为该尺段的往测结果。 4、各边长往、返测检核 : 计算该边往、返测较差 △D = ( DBC 往 - DBC 返 ),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D/( DBC 往 + DAB 返 ),并化成为分子为 1 的分数,要求相对误差≤1/2000, 符合要求时,则中数 DBC = ( DBC 往 + DBC 返 )/2 为 BC 边的观测结果。
3、导线计算表(另附)
实验 3-01:闭合导线测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纬仪钢尺导线测)
一、目的: 初步掌握经纬仪闭合导线观测与计算方法。 二、要求: 1、各导线边均要进行往、返丈量,往、返测较差的相对误差应≤1/2000。 2、各转折角均以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 3、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β≤40"√n ,n 为多边形内角个数。 4、导线全长闭合差的相对误差 (fs/Σs)≤1/2000。 三、仪器与工具: DTJ6 经纬仪一台、30 米钢卷尺(或皮尺)一把、小木桩三个或油墨笔一支( 自备 )。 四、实验程序 1、 选点与标志: 在校园内选择两个已知点 A 、B ,再定出 C 、D 、E 三个待定点并 打下小木桩上钉一小铁钉或油墨笔在地面划“+”符号作标志,导线边长应超过 30 米。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174°22′57″
174°23′10″
174°22′56″
4
174°22′57″

6
180°00′01″
174°23′10″
4
354°23′11″
5

6
90°00′04″
174°23′00″
174°22′47″
4
264°23′04″

6
270°00′13″
174°22′34″
4
84°22′47″
4
-0.286
-2
-0.187
+2.6
+3.9
5
5—6
1243
1460
后视K1
1127
5913
+1
1009
1195
前视K2
1329
6015
+1
23.4
26.5
高差
-0.202
-0.102
0
-0.202
-3.1
+0.8
6
6—7
1261
1479
后视K2
1140
5829
-2
1021
1231
前视K1
1355
6141
0
91°07′12″
32601.403
56131.166
6
330°44′54″
48.88
42.65
0
42.65
-23.89
0
-23.89
7
177°25′21″
0
177°25′21″
32644.053
56107.276
7
333°19′33″
39.56
35.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站: J2
仪器:拓普康332
天气: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何伟星
1
J1 J3
00
00
09 09
09
180
89
34
20 20
20
269
00
06 06
06
03
34
17 17
17
03
08 19
00 00 08 00 00 00 89 34 19 89 34 11
251.181 251.181
110.849 110.849
° ′ ″ ° ′ ″ 观测值
平均值
00
00
10 10
10
180
00
06 06
06
04
08
00 00 08 00 00 00
864.347 864.347
864.347
182
35
54 54
54
002
35
50 50
50
04
52
182 35 52 182 35 44
251.182 251.182
251.182
计算:
校核:
日期: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与 边 长 观 测 记录
测站:
测目 回标
J2 1
BM2
J3
仪器: 拓普康332
天气: 晴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何伟星
读 盘左 ° ′″ ″
数 盘右
2C (L+R)/2
° ′″ ″ ″ ″
观测值 ° ′″
角值 °′″
平均角值 °′″
距 离 测 量(m)
35
270 006
00
08 08
08
49
36 36
36
天气: 2C (L+R)/2 ″″ 02 09 03 39
02 09 -1 36
晴 观测
°′ 00 00
96
00 00 96 49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角 值 平均角值
″ °′″ °′″
09 00 00 00
49 39
96
49
30
96 49 29
125 59 33
2
BM4
90
00
10 10
10
270
00
04 04
04
06
BM2 215
59
46 46
46
35
59
40 40
40
6
07 43
00 00 07 00 00 00 125 59 43 125 59 36
849.225 849.225
737.547 737.547
849.225 737.547
251.181
110.849
89 34 09
2
J3
90
00
06 06
06
270
J1
179
34
15 15
15
359
00
08 08
08
-2
34
13 13
13
02
07 14
00 00 07 00 00 00 89 34 14 89 34 07
110.849 110.849
251.181 251.181
110.849 251.181
观测值
角值
° ′″ ″ ″ ″
° ′″ ° ′ ″
180
00
06 06
06
04
08
00 00 08 00 00 00
294
07
15 15
15
05
18
114 07 18 114 07 10
平均角值 °′″
距 离 测 量(m)
观测值
849.227 849.227 479.022 479.022
平均值 849.227 479.022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与 边 长 观 测 记录表
测站: BM2
仪器: 拓普康332
测目 回标
J3 1
BM3

盘左
° ′″ ″
00
00
10 10
10
96
49
40 40
40

盘右
° ′″ ″
180
00
Hale Waihona Puke 08 0808276
49
37 37
37
2
BM3 90 J3 186
00
10 10
10
49
35 35
182 35 43
2
J2 90 BM5 272
00
00 00
00
35
41 41
41
270 092
00
00 00
00
00
35
40 40
40
01
00 41
00 00 00 00 00 00 182 35 41 182 35 41
251.183 251.182
864.347 864.347
251.183 864.347
观测值
平均值
00
00
10 10
10
180
00
11 11
11
-1
11
00 00 11 00 00 00
110.848 110.848
110.848
169
18
44 44
44
349
18
42 42
42
2
43 169 18 43 169 18 32
251.182 251.182
251.182
169 18 33
计算:
校核:
日期: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与 边 长 观 测 记录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与 边 长 观 测 记录
测站:
BM4
仪器: 拓普康332
天气: 晴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何伟星
测目

回标
盘左
° ′″ ″
1
BM3 00 BM5 114
00
10 10
10
07
20 20
20
数 盘右
2C (L+R)/2
864.347 479.025
计算:
校核:
日期:
导 线 测 量 水 平 角 与 边 长 观 测 记录
测站:
测目 回标
BM5 1
J2
J1 盘
仪器: 拓普康332
天气:



盘右
2C (L+R)/2
晴 观测值
° ′″ ″ ° ′″ ″ ″ ″
° ′″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何伟星
角 值 平均角值
距 离 测 量(m)
天气: 晴
观测: 何伟星 记录: 何伟星
1
BM2 00 BM4 125
00
10 10
10
59
35 35
35
180
00
05 05
05
05
305
59
38 38
38
-3
08 37
00 00 08 00 00 00
125
59 37
125
59
29
737.543 737.542
849.225 849.225
737.543 849.225
测站:BM5
仪器:拓普康332
天气: 晴
观测:
记录:
1
BM4 00 J1 121
00
09 09
09
180
35
37 37
37
301
00
06 06
06
03
35
35 35
35
01
08 36
00 00 08 00 00 00 121 35 36 121 35 28
479.025 479.025
864.347 864.347
2
BM2 90 J2 259
00
00 00
00
18
33 33
33
270 79
00
00 00
00
00
18
32 32
32
01
00 33
00 00 00 00 00 00 169 18 33 169 18 33
251.183 251.182
110.848 110.848
251.183 110.848
测站: 1
09 00 00 00
36 96 49 27
何伟星 距 离 测 量(m)
观测值
1043.713 1043.713 737.544 737.547
平均值 1043.713 737.546
737.547 737.545
1043.713 1043.712
737.546 1043.713
测站: BM3
仪器: 拓普康332
仪器:
天气:
观测:
记录:
2
2 计算:
校核:
日期:
479.025
864.347
121 35 30
2
J1 90 BM4 211
00
06 06
06
270
35
37 37
37
031
00
00 00
00
06
35
33 33
33
04
03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