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 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1.故宫的“慢作为”让人更放心
2.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3.“请人打扫宿舍”须多元思考
4.学校任性开除学生于法无据
5.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6.中国电影释放生长的力量
7.从郎平发火所想到的
8.清宫剧热,历史感冷
9.“魏璎珞”耍大牌,入戏别太深
10.致农村大学新生:出身平凡不是灰心和怠惰的理由
故宫的“慢作为”让人更放心
媒体报道,已“闭关”休养两年零八个月的故宫养心殿,下周将动工修缮,土木工程预计持续一年多时间。
8 月27 日,故宫博物院给养心殿修缮工程培训合格工匠单位颁发了证书。
所有接触建筑本体的工匠都经过严选拔、培训、考核,取得结业成绩并将“持证上岗”。
曾为“八朝天子寝宫,皇朝权力中枢”的故宫养心殿,历来游客如织、
研究者众。
故宫博物院在养心殿修缮工程中,闭关”就是两年多,其
间对参与修缮的工匠进行层层选拔、培训,表现出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一种
饱含匠心的精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从容,这与一些地方的雷厉风行、火急火燎、大干快上截然不同。
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对文物的修
缮应该保持一份手捧珠玉的细致、一种如履薄冰的虔敬,想好了,准备充分了,有把握了再动手。
近年来,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历史文化热方兴未艾,一些地方也开始重视文物修缮、保护。
但这种“重视”有时过于功利,这种“保护”有时异化成了一种破坏。
比如,“最美野长城” 遭水泥硬化、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峰门寺石窟造像被浓妆艳抹⋯⋯盲目重视不如不重视,盲目修文物不如不修。
不修,文物的本貌还在那里,待到技术手段成熟会有更优的修缮方案。
以“高度重视”之名胡乱动手,造成的破坏很可能难以挽回。
在文物修缮和保护上,务须牢固树立“想好了再动手”“非专业莫轻动”的共识。
政府部门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被指责“什么也没做”就胡乱动手,因为在文物修复上,乱作为往往比不作为危害更大。
故宫计划修缮养心殿,两年多过去了还没开始实质性动工,这种“慢作为”何以被公众理解?因为这种慢不是怠慢、轻慢,而是审慎、专业,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做足功课。
相对于文物承载的数百年漫长历史,一两年的准备工作并不算长。
“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所有工匠都经严格选拔、培训、考核、淘汰,最后才“持证上岗”,单单这一条就足见其专业和匠心。
如果其他地方也能以这样的精神对文物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准备好了再动手,又怎么会搞出“破坏性修复”“保护性拆除”之类的事情?
文物修缮应该以故宫的专业精神为通用标准,故宫的匠心和精细,其
他地方需要学习借鉴,树立科学的文物保护观。
同时,各级各地对文物保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也须跟上。
目前,一些地方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整体偏低,有的地方野外考古的补助每天仅80 元,这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修缮的高要求显然不匹配。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力解决此中问题,让悉心保护和修缮文物的专业精神得到施展,没有“粮草不济”之虞。
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
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最近,《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尽
管我国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依然不断遭受洋风侵袭。
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其中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
载着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洋地名入侵,看起来很“潮”,实则东施效
颦,经不起推敲。
有媒体曾随机选取全国12 座城市240 个小区,发现1/5 的小区在命名的时候,都含有外国的信息。
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域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什么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洋名,用意何在呢?其实洋名风气大部分是从小区而起,一提到浪漫,言必称“巴黎”,想宣称时尚,就缀上“纽约”,甚至建筑本身也大搞欧美风,才能让自己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
应该说,这里面存在商业炒作的成分,但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借鉴可使用的元素更多,一些开发商滥用洋地名,实则是缺乏文化自
信,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取地名的方式值得反思。
比如地名雷同、缺乏特色,很多城市都有解放路、人民路、花园路,甚至用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简单命名。
这样的方式也许便于管理,但未免有些千篇一律。
相形之下,许多保有历史含义的命名,譬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重庆的打铜街等,不仅识别度高,也别有韵味。
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存在随意改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为了表示是新地名,或者为了扩大影响,故意将专名更换。
有统计称,近30 年时间里大约6 万个乡镇名字和40 万个村名被弃用。
这样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断历史的危险,等到以后想要恢复古地名,大众往往又不知其所以然了。
其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没有意识到地名是历史的宝贵遗产,从内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认。
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
随手举例,提起荆州,人们会想起三国故事;谈及西安案板街,就让人梦回唐朝;说起绍兴,人们马上指出是鲁迅故乡。
这说明,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当我们问起“你是哪里人”,不仅是在询问地域籍贯,更是询问一种情感归属。
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域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籍贯。
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
从维系市县乡村的感情,到建立对某省人的认同,到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这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
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
我国早在1986 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并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近年来,很多地方逐渐开始建立地方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 等不规范地名。
可以说,越来越多人正在认识到保护地名文化的重要性。
接下来,应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联动层面上持续探索,推动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和严格审验制度,多向专家要看法,多向百姓要意见,争取一个地名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挂得住乡情。
“请人打扫宿舍”须多元思考
8 月29 日上午,中山大学2018 级新生开始报到,在南校区东区120 栋女生宿舍,家长请来的两个家政保洁人员在打扫宿舍,经过3 个小时左
右的清洁,整个宿舍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8 月30 日南方都市报)乍一看到,这些大学生上学还要妈妈送,自己不做卫生,妈妈花钱请人来做,让很多人看不惯:如此骄娇二气,家长代办一切,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讥讽与批评随之而来。
然而,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据报道,这位妈妈报到前来过宿舍,发现灰尘很多,还有蟑螂,很难清理,便叫来了家政来清扫一下。
住过大
学宿舍的人都知道,这位家长可能说的是实情,经过一个暑假,以前住过
的学生扔下的垃圾堆积,导致蟑螂滋生,而这又是一个女生宿舍,有些女
孩子对爬虫有天生的恐惧,也或许有其他不便言说的原因,于是花钱请人
来做。
这位妈妈觉得很值得,一是因为家政本身很专业,清扫更干净,二是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少做家务,于心不忍,毕竟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扫卫生,扫扫地擦擦家具之类,而是相当于住进新房屋,对其进行彻底大扫除,劳动强度比较大,也有人家逢年过节也会请专业清洁公司来打扫,或许她家里就是这么做的,那么家里可以,学校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家务劳动也呈现专业化、市场化趋势。
人类的目标应该是解放自我,实现智能化,会做家务不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盲目的吃苦没有任何意义。
遇到比较紧急、大型的家务劳动,让专业人员来处理,不过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寻常场景,舆论不必过于放大,上纲上线。
回过头来,这位妈妈也要认真想想,自己这样做,究竟对女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自己此举究竟是想快速打扫干净还是溺爱习惯使然。
如果怕
女儿吃苦受累,自己包办一切,女儿缺乏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势必会
妨碍女儿的健康成长。
而女儿也要思考,学会自己独立处理一些问题,培
养自信自强的本领和意识,将是自己脱离父母的庇佑之后,行走于世的最可
靠保障。
每年的大学开学日,都会伴随着一些热烈的讨论,那就是90 后甚至00
后,能不能吃苦?要不要吃苦?是否要全家陪同?自己是否会亲自拿行
李?床铺自己整理还是家长来?宿舍自己清扫还是让家长或者保洁来代理?
对这些细节的拷问,其实映射了世界观的多元复杂。
每个人经历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也各异。
很多事情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我们不必急于抓住一个事物,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将寻常小事夸大
变形,或者把自己置于道德的高地,对某个群体妄下断语,或者展开一段
恶意的索引或质疑,有意无意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这是我们在评判他人的言行所需要注意的界限。
学校任性开除学生于法无据
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民办学校也不能随意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8 月29 日上午,河北曲阳实验学校开学第3 天,14 岁的女生苏晗(化名)却扭头哭着离开了。
原来,有家长在微信群抱怨,30 多个学生住一个宿舍,住宿条件太差。
苏晗的母亲王丽也跟着抱怨了几句,学校就不让苏晗再来上学
了。
据悉,多名学生因为家长的负面言论导致上学受到影响(8 月30 日《中
国青年报》)。
最新消息是,媒体关注后,曲阳县教育局一名负责人承诺,不会让一个孩
子失学。
王丽也致电记者称,班主任已通知女儿去上学。
然而,这起因家长负
面言论导致孩子失学的事件,已经造成有的学生被迫转学, 而且苏晗等学生因开学初这几天不能正常上学,学习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涉事学校开除学生的做法显然让人无法接受。
其一,家长抱怨住宿条件太差是事实。
根据住建部出台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学生宿舍每室居住学生不宜超过6 人,居室每生占用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3.00 平方米。
而涉事学
校是“一个宿舍内36 个女生,在床与床之间转身都困难”。
也就是说, 涉事
学校住宿条件太差才是问题的根源,这种差不但影响住宿质量,也会有安全隐患。
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家长怎么会抱怨?面对家长的抱怨,按说学校应该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然而却把气撒在了学生的身上, 以开除相关学生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这只能说明这所学校蛮横无理、胡作非为。
其二,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涉嫌违法。
众所周知,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即便涉事学校是民办学校,也不能随意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
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何况,相关学生并没有直接违反校规。
上述法律还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虽然涉事学校最后让失学学生上学, 也在积极整改学生宿舍,但也要从此次事
件中反思自己的法律意识。
实际上,涉事学校开除学生的做法是搞株连。
在网上抱怨学校宿舍的是家长,而受连累的却是学生。
这种株连式的处理方式并非孤例,此前就有家长
在家长群抱怨学校,结果学校不让孩子上学了。
这种株连说明家长、学生都
很弱势,而某些学校的做法很霸道
这几年,舆论多次讨论家校关系。
虽然这种关系比较微妙和复
,一两句杂
话说不清楚,但可以说清楚的是,家校关系要想融洽,既需要畅通的沟通渠道也需要平等的地位。
就上述案例而言,沟通渠道显然不畅通,否则家长不会在
微信群抱怨,家校之间的地位明显不平等。
据报道,当地教育局已经成立调查组调查此事。
笔者以为,着重应该调查
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涉事学校宿舍不符合国家标准,问题存在多长时间?原因
是什么?责任在谁?学校开除学生的做法涉嫌违法,是否应该依法开出罚单另外,当地其他学校有没有类似情况?
每学期开学之初,都会有开学第一课。
而上述涉事学校随意开除学生的做法,也给我们上了“开学第一课” ,即开学时有多少学生突然失学,其受教育权被侵害? 希望媒体和教育部门关注这一问题。
学生应该一个都不少地走进课堂。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仁爱的底色褪去
最近,清华大学一位教授的助学故事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这位教授叫赵家和,一辈子生活简朴,一美元的化纤毛衣一穿就是10 多年。
别看对自己抠门,他隐姓埋名捐出1500 多万元,资助了两千多名穷苦孩子上学。
这件事直到他去世好几年后才被人知。
千金散尽只为助学,赵家和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佩。
他为什么能做出这
样的选择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家和说,求仁求得,了无遗憾。
求仁得仁,又何怨?这是从孔子开始,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就一直努力践行的信念。
这种信念,是对他人的关注和爱护。
这种关注,不含功利心;
这种爱护,十分纯粹。
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能接受,这代价就不是负担。
正因为接受这样的信念,赵家和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淡泊名利,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教育事业。
他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内心
的充实。
学生们经常说赵家和生活得“不讲究”,但他反而从这种日子里
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自己节衣缩食,但为穷苦地区的孩子攒出了学费,这对他而言就是满足,就是快乐。
正因为接受这样的信念,赵家和不以个人进退为念,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干。
学校建了新专业、新机构,需要人带头“拓荒”,如果继续留在
原岗位,奔个院士很有可能,可学校让他转,他就转,一点折扣都不打。
学生们说,他什么都能让,领导职务给年轻人让出来,办公室给同事腾出来,自己的事都可以往后放。
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品格在赵家和身上一点都不违和。
他放弃了一般
人眼中的好日子,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在今天应该追求什么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选择很多,影响选择的因素更多,以至于有时候模糊了我们的初衷,让我们忘记了出发时的打算,追求的目标、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摇摆。
赵家和的故事提了一个醒:无论追求什么,都不能让仁爱的底色褪去。
做不到,需要社会各界创造环境培养实现的土壤;能做到,更需要社会各界去呵护。
总之,让求仁得仁成为一种共识,这才是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所应有的精神面貌。
中国电影释放生长的力量
每年暑假都是电影上映的重要档期,各类影片齐聚、数量众多,为我们观察电影市场打开了一个窗口。
今年暑期,从引起广泛讨论的《我不是药神》,到上映三天即撤档的《阿修罗》;从姜文四年磨一剑的《邪不压正》,到黄渤导演首秀《一出好戏》,有笑有泪,有赞有弹,让电影市场一直热度不减。
口碑与票房,是人们观察电影绕不开的两个维度。
今年暑期档,票房与口碑双丰收者有之,在口碑上存在或多或少争议者亦不少。
当然,口碑的背后是审美,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评判,它受个人阅历经验的影响,也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有关。
反映到对电影的观感上,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同一部电影,你觉得是一地鸡毛,他却觉得曾经沧海;你觉得毫无会心之处,他却笑得前仰后合;你觉得强行煽情,她早已哭得梨花带雨。
不过,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种审美差异,可能还有着更宽广的社会背景。
去年底上映的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曾一度引发关于电影审美的激烈讨论,也让人关注到数量多、有时间、敢花钱的“小镇青年”群体。
人们发现,在个人偏好、地域文化等因素之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同样会形成审美的差异化。
如今,二线至五线城市的票房总和占比处于连续上升之中,更多审美主体走进电影院,一方面是中国电影不断发展的见证,一方面也让电影审美呈现更加参差多元的形态。
审美的多元并非坏事,因为它能进一步推动电影细分市场的形成。
不过,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一直以来为人们所诟病的“唯明星”“唯流量”的电影取向,曾引起广泛关注的“垃圾电影”“垃圾观众”的争议,也正与观众审美水平、甄别能力的差异有关。
说到底,审美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审美水平。
对于今天的电影市场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迫切需要更好地培养审美能力,这是观众不断成熟的必需,也是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电影市场的必需。
我们正在见证着影视市场风向的转变。
《红海行动》上映时,不少人为它捏着一把汗,而事实证明,靠着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优质影片可以实现逆袭。
相反,没有过硬质量,仅靠“ IP ”、噱头,再被看好的剧也可能折戟。
不仅是电影市场,最近一段时间电视剧方面的表现,同样让人有这样的感觉,“流量好像不灵了”“演技越来越重要了”。
口碑对市场积极正向的影响,也折射出一个更加健康的审美的逐渐形成。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场名为“新时代的中国电影”的论坛汇聚诸多目光。
论坛上,一位电影人说,有三次关于电影的排队让他印象深
刻。
一是1976 年“文革” 结束之际,不少电影再次上映,很多人排队观
影,一部电影甚至能看几十次。
二是1993 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大街上的观众昼夜排队,不过看的多是好莱坞电影。
三是当天论坛开始前的排队,大多是关心中国电影发展的年轻人。
从能看到电影,到看国外
电影,
再到聚焦中国电影,串联起中国电影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也让人看到国产电影的成长、电影精神的传承、未来发展的希望。
暑期档之后,仍会有新电影人的崛起,有老从业者的坚守,有现实主义的光芒,有新类型的探索,有不足有争议,但却让人看到蓬勃的生长的力量。
从郎平发火所想到的
女排胜利了,但郎平发火了。
正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女排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 :0 战胜印度队,取得小组赛五连胜。
本来是一场大胜仗,为何郎平指导要发火呢?原来,作为世界强队,中国女排派出全主力阵容在对阵印度队时,消极懈怠,没有调动起兴奋点,失误频繁,在前两局比赛中没有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郎指导及时叫停,对女排姑娘们作出指导和动员,比赛结果可能难以预测。
赛后郎平说:“无论对手强与弱,都要打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全力备战,打好每场球。
”作为誉满世界排坛的教练,郎平的顾虑不无道理。
要知道在此次亚运会上,有着夺牌实力的中国男排在小组赛中就因为轻敌,输给
弱旅越南队,最终无缘四强,创亚运史上最差战绩。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拼搏、勇夺世界冠军的英雄般的事迹中,人们提炼出了女排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鼓舞着中国体育界在竞技体育领域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
向努力,也作为一种刻苦奋斗的标志超越了争金夺银的意义,被升华为民族
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
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在百废待兴又充满迷茫的状态中,女排精神让国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信,看到经过努力和追赶,我们也是可以站在世界顶尖竞技舞台上的,这给了中国莫大的自信。
然而,正如在这次比赛中,女排姑娘在前半赛程中所表现出的懈怠一样,当下在一小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也出现了消极、怠政、不作为、不负责等懒惰松散的现象。
这些懈怠有的是因为理想信念的迷失,有的是因为私心太重、杂念缠身,有的是因为上级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还有的是因为缺乏激励,导向出现偏差,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或损害群众利益,或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贻误大好发展机遇。
中央多次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这就如同在比赛中整肃队伍、提振士气,体育比赛成败和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关系,直观呈现了这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好事。
对女排姑娘来说,有了这场比赛,在接下去的亚运会征程中,她们将认识到冠军并不是水到渠成,将保持足够警醒和拼搏;而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