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相持阶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的相 持阶段
相 持 阶 段 的 到 来 把 握 三 个 要 素
加强对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 日 本 改 变 侵 华 方 针
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 )
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 强 对 沦 陷 区 的 掠 夺 与 统 治
政治上以华治华,扶植汪伪汉奸傀儡政权 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 融业
军 事 进 攻 为 辅
1940年5月的 枣宜会战
影 响
wenku.baidu.com
1944年的大 陆交通线战 役
影 响
汪精卫集团公 然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成 立汪伪国民政 府,成为日本 侵华的工具。
1939年初,五 届五中全会
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蒋介石国民 政府消极抗 日,积极反 共,政策重 心由对外转 向对内
积极反共:发动两次反共高潮(19391941),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破坏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 消极抗日: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枣宜 会战和大陆交通线战役的失败)
7、中共实行的持久抗战措施中,既体现民主革命纲领,又 具有现实灵活性的一项是:
A大生产运动 B精兵简政 C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D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8、关于42年整风运动正确的是: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奠定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C在整风运动的后期,进行了过火的 批判,但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D与当时党的工作重心相悖
经济上以战养战
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以主要兵力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
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实行清乡运 动;1941年集中侵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进攻敌后 抗日根据地
日 本 对 国 民 政 府 的 政 策
政 治 诱 降 为 主
1938年11月,日满华合作, 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1938年12月,出台近 卫三原则
中 共 坚 持 抗 战
根 据 地 建 设 设 反 扫 荡 斗 争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方针的外 部条件表明: A人民力量的迅速增长 B四大家族财力膨胀 C正面战场大致稳定 D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2、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极 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国为:
A日本诱降政策的结果 B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C抗日民主力量的壮大 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3、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国内政治时局最大的危险来自 A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B汪精卫的叛国投敌 C国民政府的分裂倒退 D皖南事变的发生 CBC
4、关于皖南事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变发生的原因看是由蒋介石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决定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重演,是国民政府的政策重新 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和美英的纵容有密 切关系
9、下列关于抗日根据地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①三三制原则最能体现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与 民主革命的任务相悖。
②双减双交土地政策实施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目的是团结农民和地主进行抗日,其实质是削弱和限制 封建剥削,它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很好地 结合起来。
③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是根据地克服困难的中心措施,因 为它们分别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④日本对根据地的扫荡主要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场的 后方基地,根据地的反扫荡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中 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反扫荡中,涌现出马本斋的蒙古抗 日游击队和冀中回民支队等,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的抗战 是全民族的抗战。 ②③
B事件表明了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具有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 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统一战线。这个态度实际 上是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了统一战线 内部的矛盾重新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克服国民政府的 投降危险,中共发动了百团大战。 C事变削弱了抗日武装力量,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 中间派和民主人士对蒋介石的不满,此后中国民盟成立。此时 由于苏德战争的尚未爆发,苏联忙于构筑东方战线,对蒋介石 D 的这一行径持暧昧态度。 D中共采取了与西安事变相反的斗争策略,军事上自卫,政治 上反击。其出发点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下面关于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态度两面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是: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破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造成这种态度两面性的原因从内因是看是:反共反人民的 阶级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 展壮大。从外因上看是:受日本诱降政策的直接结果;日 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
独裁与掠夺:加强对国统区的独裁 统治和经济掠夺.
⑴日军的进攻
⑵日伪军的进攻
⑶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⑷自然灾害
难出 抗 现日 严根 重据 困地
战民维 线族护 统抗 一日
政治上:提出十六字方针;皖南事变后,在政治 上预以坚决的回击,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 谋,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为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发动了百团大战;面对 第二次反共高潮,重建新四军军部. 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双减双交的土 地政策 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清算左和右的错误, 达到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方针;方式;战术.
C它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敌后 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引起中间派民主人士和国际社会 对蒋介石的不满,便之政治上处于孤立的地位;政治更加 黑暗,经济掠夺变本加利,为国民政府终被人民唾弃埋下 了伏笔。 D中共对这个态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克服投降危险 B粉碎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 C遭到日军更猛烈的反扑。D正值莫斯科保卫战。 CDC
相 持 阶 段 的 到 来 把 握 三 个 要 素
加强对沦陷区的统治与掠夺 日 本 改 变 侵 华 方 针
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 )
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
加 强 对 沦 陷 区 的 掠 夺 与 统 治
政治上以华治华,扶植汪伪汉奸傀儡政权 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 融业
军 事 进 攻 为 辅
1940年5月的 枣宜会战
影 响
wenku.baidu.com
1944年的大 陆交通线战 役
影 响
汪精卫集团公 然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成 立汪伪国民政 府,成为日本 侵华的工具。
1939年初,五 届五中全会
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蒋介石国民 政府消极抗 日,积极反 共,政策重 心由对外转 向对内
积极反共:发动两次反共高潮(19391941),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破坏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 消极抗日:正面战场的大溃败(枣宜 会战和大陆交通线战役的失败)
7、中共实行的持久抗战措施中,既体现民主革命纲领,又 具有现实灵活性的一项是:
A大生产运动 B精兵简政 C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 D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8、关于42年整风运动正确的是: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奠定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物质基础 C在整风运动的后期,进行了过火的 批判,但得到了及时的纠正 D与当时党的工作重心相悖
经济上以战养战
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民族同化政策 以主要兵力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
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实行清乡运 动;1941年集中侵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进攻敌后 抗日根据地
日 本 对 国 民 政 府 的 政 策
政 治 诱 降 为 主
1938年11月,日满华合作, 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1938年12月,出台近 卫三原则
中 共 坚 持 抗 战
根 据 地 建 设 设 反 扫 荡 斗 争
1、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限共、防共”方针的外 部条件表明: A人民力量的迅速增长 B四大家族财力膨胀 C正面战场大致稳定 D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2、相持阶段到来后,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极 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国为:
A日本诱降政策的结果 B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C抗日民主力量的壮大 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3、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国内政治时局最大的危险来自 A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B汪精卫的叛国投敌 C国民政府的分裂倒退 D皖南事变的发生 CBC
4、关于皖南事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变发生的原因看是由蒋介石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决定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重演,是国民政府的政策重新 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和美英的纵容有密 切关系
9、下列关于抗日根据地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①三三制原则最能体现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与 民主革命的任务相悖。
②双减双交土地政策实施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主要目的是团结农民和地主进行抗日,其实质是削弱和限制 封建剥削,它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很好地 结合起来。
③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是根据地克服困难的中心措施,因 为它们分别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④日本对根据地的扫荡主要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场的 后方基地,根据地的反扫荡表明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中 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反扫荡中,涌现出马本斋的蒙古抗 日游击队和冀中回民支队等,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的抗战 是全民族的抗战。 ②③
B事件表明了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具有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 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统一战线。这个态度实际 上是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了统一战线 内部的矛盾重新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克服国民政府的 投降危险,中共发动了百团大战。 C事变削弱了抗日武装力量,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 中间派和民主人士对蒋介石的不满,此后中国民盟成立。此时 由于苏德战争的尚未爆发,苏联忙于构筑东方战线,对蒋介石 D 的这一行径持暧昧态度。 D中共采取了与西安事变相反的斗争策略,军事上自卫,政治 上反击。其出发点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下面关于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态度两面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是: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破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造成这种态度两面性的原因从内因是看是:反共反人民的 阶级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发 展壮大。从外因上看是:受日本诱降政策的直接结果;日 本灭亡中国的既定方针没有改变。
独裁与掠夺:加强对国统区的独裁 统治和经济掠夺.
⑴日军的进攻
⑵日伪军的进攻
⑶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⑷自然灾害
难出 抗 现日 严根 重据 困地
战民维 线族护 统抗 一日
政治上:提出十六字方针;皖南事变后,在政治 上预以坚决的回击,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 谋,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为争取抗战形势好转,发动了百团大战;面对 第二次反共高潮,重建新四军军部. 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双减双交的土 地政策 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清算左和右的错误, 达到全党的团结和统一. 方针;方式;战术.
C它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敌后 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引起中间派民主人士和国际社会 对蒋介石的不满,便之政治上处于孤立的地位;政治更加 黑暗,经济掠夺变本加利,为国民政府终被人民唾弃埋下 了伏笔。 D中共对这个态度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关于百团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克服投降危险 B粉碎了日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大扫荡。 C遭到日军更猛烈的反扑。D正值莫斯科保卫战。 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