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药物与美容化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机制】
(1)抑制转录因子c—hn (2)下调异常的弹性蛋白基因表达 (3)增加胶原合成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茶多酚类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UV所致的皮肤损伤作用 (2)延缓皮肤老化 (3)防治痤疮 (4)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1)调节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作用 (2)影响基因表达而产生抗癌作用
用。 ➢ 当PFA值为8以上,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最大防
护作用。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3.迟发色素沉着(DT) DT主要是由uVB照射后引起,可见光影响较
小。在照射后3~4天即能检测到,其峰值时间为 10天至4周不等,然后逐渐消失。DT具有光保护 作用,可提高日光晒伤阈值4-5倍。 4.吸收光谱 5.漫反射分光镜确定法
光老化性损伤: (1)损伤DNA并使蛋白质产生进行性交叉联结; (2)UV辐射导致真皮炎症反应和基质降解。 2.防晒剂的作用机制
防晒剂阻断UV对人体皮肤的照射,就可阻止 ROS等自由基产生,从而防止DNA和蛋白质损伤, 也可阻止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组织溶解酶的释放, 从而防止真皮炎症反应和基质降解。
{ 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90nm)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90-320mn)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20 400nm)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1. 防晒指数(SPF)
指涂与不涂遮光剂时,UV引起红斑所需最小剂 量的比值。即SPF=被防护皮肤的MED/未防护皮肤的 MED。式中为在皮肤上产生红斑所需的最小剂量。
是涂防晒剂后和前的半数免疫抑制的UV剂量(ID50) 或最少免疫抑制的UV剂量(MISD)的比值。
3.色素沉着反应
1.速发色素沉着(IPD) 是UVA或可见光照射后即刻出现的色素沉着,于照
射后1~2小时达高峰,3~4小时逐渐消退。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2.持续色素沉着(PPD)
大剂量的UVA照射后,皮肤可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且可以 保持2~24小时。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单独UV照射,不需其他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子的作用, 就可引起皮肤癌。 UV致癌作用既是启动作用,又是促进作 用。皮肤 癌的发生随日光曝晒次数、时间和累积量的增加而 增加。
抗皮肤癌的机制主要如下:
(1)预防uV照射引起基因突变:防晒剂可预防UVB照射诱导的 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也可有效地防护UV引起的皮肤细胞 DNA损伤,从而防止皮肤细胞的增殖失控。
2.内用类:
1).ω-3脂肪酸; 2).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 3).微量元素:硒、铜。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全反式维A酸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对皮肤日光损害的表现(如皮肤皱纹、点状色斑、粗糙和 松弛程度等)均有明显改善。能使光损伤皮肤的I型前胶原免疫 染色增强,使胶原带的厚度明显增加,可明显地加速照射后新 生结缔组织的形成,修复区的宽度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故: 光损伤修复过程的加速是维A酸特异性作用的结果。
PFA:涂防晒剂部位与未涂防晒剂部位产生PPD的UVA最小剂量 (MPPD)的比值。即:PFA=防护的皮肤的MPPD/未防护的皮肤 的MPPD(MPPD是指产生持续性色斑的最小剂量)。
根据PFA值对防晒剂进行分类: ➢ 当PFA值为2-4,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防护作用。 ➢ 当PFA值为4-8,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良好防护作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防治某些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阳光中UVB照射可抑制被照射的局部和全身的 免疫反应。其抑制程度与照射剂量相关。局部免疫 抑制效应主要是郎格汉斯细胞(LC)数目减少、形态 改变及功能降低;抑制接触性过敏反应(CH)和迟发 性过敏反应(DTH);抑制皮肤对感染的抵抗力;还 可抑制表皮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全身免疫抑 制效应主要是产生抑制细胞和抑制因子;抑制机体 对皮肤和眼部肿瘤的免疫反应。
2.防晒剂分类
外用类:外用遮光剂、维A酸类、外用抗氧化剂、 α-羟 酸类。 内用类:ω-3脂肪酸、抗氧化剂、微量元素。
防晒剂的评价方法
1.日光分类
{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UV,波长为200-400mn)
日光 可见光线(visuallight,波长为400-800nm) 红外线(ultraredlight,波长为800nm以上)
(2)预防UV照射引起的免疫抑制:防晒剂通过预防UV照射引起 的全身性和/或局部性免疫抑制,从而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1.外用类
1).外用遮光剂 ➢ 物理性遮光剂(紫外线散射剂):二氧化钛、滑石粉、陶土粉、
氧化锌; ➢ 化学性遮光剂(紫外线吸收剂) :对氯苯甲酸(PABA)及其酯
类、PABA二甲基辛酯、邻氨基苯甲酸酯、水杨酸酯类、肉 桂酸酯类、二苯甲酮类。 2).维A酸类 3).外用抗氧化剂:茶多酚类、维生素E、维生素c; 4).α-羟酸类
防晒剂
美容药物与美容化妆学 教研室
学习目标
1.掌握防晒指数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防晒剂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物理性和化学性遮光剂 的概念。
2.熟悉维A酸类、茶多酚类、维生素E、泛利酮 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了解防晒剂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防晒剂的概念与分类
1.防晒剂的概念
防晒剂(sun screens)是能预防和治疗日光照射引起 的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损伤的化学物质。
未用防晒剂的反射辐射的数量与应用防晒剂后 反射辐射的数量比率的平方根为PFA值。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 2.防治某些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3.预防日晒引起的免疫抑制 4.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防晒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l.光老化的机制 日光中的UVA和UVB可通过下列机制使皮肤产生
防晒剂的分类(美国FDA,1978年修改) SPF为8-15时,晒斑及晒黑现象均被抑制;该值 在15以上时,晒斑及晒黑现象完全被抑制。因此,现 今的防晒剂要求有较高的SPF,一般在15-30之间。应 指出,SPF只表示防御UVB所致晒伤的效能,而与UVA 的防御效果无关。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2.免疫防护指数(IPF)
(1)抑制转录因子c—hn (2)下调异常的弹性蛋白基因表达 (3)增加胶原合成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茶多酚类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UV所致的皮肤损伤作用 (2)延缓皮肤老化 (3)防治痤疮 (4)抗菌作用
【作用机制】 (1)调节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作用 (2)影响基因表达而产生抗癌作用
用。 ➢ 当PFA值为8以上,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最大防
护作用。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3.迟发色素沉着(DT) DT主要是由uVB照射后引起,可见光影响较
小。在照射后3~4天即能检测到,其峰值时间为 10天至4周不等,然后逐渐消失。DT具有光保护 作用,可提高日光晒伤阈值4-5倍。 4.吸收光谱 5.漫反射分光镜确定法
光老化性损伤: (1)损伤DNA并使蛋白质产生进行性交叉联结; (2)UV辐射导致真皮炎症反应和基质降解。 2.防晒剂的作用机制
防晒剂阻断UV对人体皮肤的照射,就可阻止 ROS等自由基产生,从而防止DNA和蛋白质损伤, 也可阻止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组织溶解酶的释放, 从而防止真皮炎症反应和基质降解。
{ 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90nm)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90-320mn)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20 400nm)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1. 防晒指数(SPF)
指涂与不涂遮光剂时,UV引起红斑所需最小剂 量的比值。即SPF=被防护皮肤的MED/未防护皮肤的 MED。式中为在皮肤上产生红斑所需的最小剂量。
是涂防晒剂后和前的半数免疫抑制的UV剂量(ID50) 或最少免疫抑制的UV剂量(MISD)的比值。
3.色素沉着反应
1.速发色素沉着(IPD) 是UVA或可见光照射后即刻出现的色素沉着,于照
射后1~2小时达高峰,3~4小时逐渐消退。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2.持续色素沉着(PPD)
大剂量的UVA照射后,皮肤可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且可以 保持2~24小时。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单独UV照射,不需其他化学性和物理性致癌因子的作用, 就可引起皮肤癌。 UV致癌作用既是启动作用,又是促进作 用。皮肤 癌的发生随日光曝晒次数、时间和累积量的增加而 增加。
抗皮肤癌的机制主要如下:
(1)预防uV照射引起基因突变:防晒剂可预防UVB照射诱导的 多种类型的基因突变。也可有效地防护UV引起的皮肤细胞 DNA损伤,从而防止皮肤细胞的增殖失控。
2.内用类:
1).ω-3脂肪酸; 2).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 3).微量元素:硒、铜。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全反式维A酸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对皮肤日光损害的表现(如皮肤皱纹、点状色斑、粗糙和 松弛程度等)均有明显改善。能使光损伤皮肤的I型前胶原免疫 染色增强,使胶原带的厚度明显增加,可明显地加速照射后新 生结缔组织的形成,修复区的宽度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故: 光损伤修复过程的加速是维A酸特异性作用的结果。
PFA:涂防晒剂部位与未涂防晒剂部位产生PPD的UVA最小剂量 (MPPD)的比值。即:PFA=防护的皮肤的MPPD/未防护的皮肤 的MPPD(MPPD是指产生持续性色斑的最小剂量)。
根据PFA值对防晒剂进行分类: ➢ 当PFA值为2-4,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防护作用。 ➢ 当PFA值为4-8,对UVA的防护级别为PA++,表示有良好防护作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防治某些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阳光中UVB照射可抑制被照射的局部和全身的 免疫反应。其抑制程度与照射剂量相关。局部免疫 抑制效应主要是郎格汉斯细胞(LC)数目减少、形态 改变及功能降低;抑制接触性过敏反应(CH)和迟发 性过敏反应(DTH);抑制皮肤对感染的抵抗力;还 可抑制表皮细胞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全身免疫抑 制效应主要是产生抑制细胞和抑制因子;抑制机体 对皮肤和眼部肿瘤的免疫反应。
2.防晒剂分类
外用类:外用遮光剂、维A酸类、外用抗氧化剂、 α-羟 酸类。 内用类:ω-3脂肪酸、抗氧化剂、微量元素。
防晒剂的评价方法
1.日光分类
{紫外线(ultravioletlight,UV,波长为200-400mn)
日光 可见光线(visuallight,波长为400-800nm) 红外线(ultraredlight,波长为800nm以上)
(2)预防UV照射引起的免疫抑制:防晒剂通过预防UV照射引起 的全身性和/或局部性免疫抑制,从而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防晒剂的分类及特点
1.外用类
1).外用遮光剂 ➢ 物理性遮光剂(紫外线散射剂):二氧化钛、滑石粉、陶土粉、
氧化锌; ➢ 化学性遮光剂(紫外线吸收剂) :对氯苯甲酸(PABA)及其酯
类、PABA二甲基辛酯、邻氨基苯甲酸酯、水杨酸酯类、肉 桂酸酯类、二苯甲酮类。 2).维A酸类 3).外用抗氧化剂:茶多酚类、维生素E、维生素c; 4).α-羟酸类
防晒剂
美容药物与美容化妆学 教研室
学习目标
1.掌握防晒指数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防晒剂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物理性和化学性遮光剂 的概念。
2.熟悉维A酸类、茶多酚类、维生素E、泛利酮 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了解防晒剂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防晒剂的概念与分类
1.防晒剂的概念
防晒剂(sun screens)是能预防和治疗日光照射引起 的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损伤的化学物质。
未用防晒剂的反射辐射的数量与应用防晒剂后 反射辐射的数量比率的平方根为PFA值。
防晒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预防和治疗皮肤光老化 2.防治某些与日晒相关的疾病 3.预防日晒引起的免疫抑制 4.预防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癌
防晒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l.光老化的机制 日光中的UVA和UVB可通过下列机制使皮肤产生
防晒剂的分类(美国FDA,1978年修改) SPF为8-15时,晒斑及晒黑现象均被抑制;该值 在15以上时,晒斑及晒黑现象完全被抑制。因此,现 今的防晒剂要求有较高的SPF,一般在15-30之间。应 指出,SPF只表示防御UVB所致晒伤的效能,而与UVA 的防御效果无关。
防晒剂防晒效果的评价指标
2.免疫防护指数(I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