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刘完

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

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

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

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

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

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

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

础。

4.内感阴证:是王好古在“内伤三阴”基础上提出的,指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

之气等,内伤厥阴、太阴和少阴三阴经而产生的阴寒病证。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

些疾病。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

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

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

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主。正气;客。邪气。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在疫病传变

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

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

客交浑,最难得解”。

8.逆流挽舟法:喻嘉言对夏秋感受热、暑、湿气而成痢疾,治疗主张“必从外而出”,所以用汗

法,先解其外,后调其内,且有失于表者,外邪入里,病虽日久,也往往仍可引

其邪出之于外,这便是他治疗痢疾的独特见解,称为“逆流挽舟”法,其主剂采

用人参败毒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

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

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11.畜鱼置介:喻嘉言将“同气相求”的原理,联系到人身的疾病,他指出人身之阴阳,相抱而不

脱,是因为“阳欲上脱,阴下吸之;阴欲下脱,阳上吸之”,从而维持着阴阳相抱

而不脱的平衡状态。

12.阳化内风说: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

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

13.安谷精生:叶天士认为,治中贵在安谷,理下重在精生,脾旺安谷后,自能虚复精生,脾肾相

互为根、为用,故常取中下兼顾之法治疗。

14.虫蚁搜剔法:指叶天士认为络病日深,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咸之品,以搜剔络邪,并

常用丸剂徐图缓取。其应用虫蚁之理,是“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

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用药如蜣螂、

蜂房、山甲、地龙、蟅虫、全蝎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

选择、填空:

总论:《黄帝内经》是现存唯一的著作

各家学说的共同点:①有継承②有取舍③有发展

医家一: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金元四大家之一代表著作:①《素问病机原病式》②《医方精要宣明论》③《三消论》

学术理论:脏腑本气──肺气清肝气温心气热脾气湿肾气寒

本气虚则──温清寒燥热

玄府气液说──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热气怫郁

“主火论”是刘河间学术理论的核心,是刘氏最基本的学术观点

亢害承制──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五运六气偏亢过极,表现为“胜己之化”的假象)

表里双解代表方──防风通圣散、双解散

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把消渴分为三类:①消渴②消中③肾消

治疗喑痱代表方:地黄饮子

提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创制治痢疾方──芍药汤

增加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燥病病机

医家二: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

代表著作:1.《脾胃论》 2.《内外伤辨惑论》 3.《兰室秘藏》

学术理论:认为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1.饮食失节 2.劳役过度 3.七情所伤对元气与火的关系,他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创制当归补血汤治疗饥困劳役所致的血虚发热。

医家三:王好古,字进之,号汝庄,号海藏老人,元代著名医家,代表著作《阴证略例》内感阴证的病因:1.饮食生冷、过服凉药 2.外感寒湿雾露之邪 3.纵欲劳倦,素体虚弱内感阴证主要损及厥阴、太阴、少阴三经,表现为脾阳、肾阳、肝阳虚衰证候。

内感阴证病机:元阳中脱传变:1.阳从外走(内阴外阳证) 2.阳从内消

治疗经验:1.外感寒湿雾露之邪──神朮汤;内伤冷物兼外感风邪有汗者──白朮汤

2.治疗内感阴证,强调以“调中”为主,治疗有“先缓后急”之分,强调“药当

从温,不可遽热”。缓治代表方剂──黄芪汤、调中丸。

3.阴证服四逆后,胸中发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治疗用“海藏已寒丸”

4.王氏最喜用的药物是:附子、干姜

医家四: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元四大家之一,主要著作有《儒门事亲》。

学术理论:论病观点:1.因邪致病 2.论病重邪 3.祛邪安正

“三邪”: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地之六气──雾、露、雨、雹、冰、泥

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在《内经》“惟以血气流动为贵”基础上,树立血气“贵流不贵滞”的观点

对《内经》所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病证,他认为“病根在风,当取汗散风,是谓治本”。

“出血与发汗,名虽异而实同”“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

调中汤组成:大承气汤加姜、枣(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姜枣)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医家五: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代表著作:1.《格致余论》

2.《局方发挥》:着重指出常以《和剂局方》温补、辛香、燥热之剂治病的流弊,

主张戒用温补燥热之法。

学术理论:1.相火论详见问答题

2.认为相火“寄于肝肾二部“

3.相火妄动的危害:耗伤阴精,轻则病,重则死

4.阴升阳降论──“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

“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

“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

*朱震亨强调“阴升阳降”论,而李东垣强调“阳升阴降”论

5.“攻击宜详审,正气需保护”

治疗经验:1.凡阴精虚而相火妄动者宜大补阴丸,阴血虚而相火妄动者宜四物汤加知柏

2.以二陈汤为治痰基本方。“治痰者,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

3.治疗郁证以行气开郁的越鞠丸为代表方,取气行则他郁自解之意,气郁是关键。

“六郁”: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

4.噎膈:韮汁牛乳饮疝痛:疝气方痛风:二妙散痿证:(健步)虎潜丸医家六: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明代医家,主要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神农本草经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