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

本卷共35题,共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将人依其禀赋划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类;并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A.鼓励人们勤学奋斗

B.强调人性等级尊卑

C.蔑视懒惰厌学之风

D.倡导圣贤为人本性

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序》中指出:“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表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B.提高了士阶层的社会地位

C.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

D.顺应了统治集团的政治需求

3.汉初百废待兴,经济残破。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惠帝继位后,奉行清静无为,减轻赋税。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人谓“宽仁之主”。这说明汉初

A.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B.统治者利用黄老之学来治国

C.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治国思想

D.恢复经济是治国的根本目的

4.《尚书·洪范》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墨子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公元前135年,皇帝祭祖的辽东高庙发生大火,董仲舒上书汉武帝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让汉武帝反思,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其革职。据此可知

A.汉武帝时儒学尚未形成思想体系

B.董仲舒思想来源复杂且体系复杂

C.天人感应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汉武帝时儒学的统治地位受挫

5.空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它以讲空为主,破斥迷信,扫荡一切形相(形状)。中国思想界也受其影响,具体表现在

A.陆王心学的出现

B.程朱理学的形成

B.董仲舒的新儒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强调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7.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8.培根(1561--1626)提及“印刷术、火药、罗盘这三项发明对改造世界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们的起源是‘模糊不清的’。中科院研究所史晓雷则叙述“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走向的四大科技成就。”据此可知

A.四大发明的起源地有待考证

B.造纸术没有其他文明影响大

C.二人观点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D.中国科技助推世界文明演进

9.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硫磺、硝石各二两,令研(研磨),又用销银锅或砂罐子入上件药在内……候出(会有)焰起。”郑思远的《真元妙道要略》记载:“以硫磺、硝石并蜜烧之,焰起。”材料表明

A.火药制造技术已经成熟

B.人类尝试多角度使用火药

C.火药对于人类意义重大

D.人类在探索火药配置方法

10.徐光启在撰写《农政全书》时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摘录,摘录过程中对于文献中一些迷信之流,往往阙而不录,对于已收录的文献,也多或指出错误,或纠正缺点,或补充其不足,或指明古今之不同。材料主要反映了《农政全书》

A. 对前人的成果批判存录

B.重视与农业相关的领域

C.具有反迷信的科学精神

D.杂采前人文献中的内容

11.金文的“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

A.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D.“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

12.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13.明代小说《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派三藏赴西天取佛家真经的故事。小说中有一段孙悟空在太上老君(注:太上,清静至极)的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片段。这说明《西游记》

A.是明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B.可折射出唐代三教合一

C.故事情节虚构毫无意义

D.反映出唐明两代历史的同一性

14.据考证,“乾隆中叶以后,扬州闻名的戏班一半以上是徽商的家班”,徽商常以自家戏班联络地方官员和乡绅。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徽商江鹤亭组织“三庆班”,进京祝寿,开“四大徽班进京”之先河。这表明

A.古代戏曲技艺传播甚广 B.京剧吸收元曲戏曲元素

C.商业发展助力艺术交流 D.家班符合士大夫的品味

15.克拉底鲁,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5世纪人。他歪曲了他的老师德谟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变的思想;否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主张

A.与苏格拉底的主张类似

B.体现了相对主义倾向

C.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D.发展了相对论

16.右图是德意志画家丢勒的版画作品《启示录四骑士》(1498年创作)。画中四位骑士马蹄所到之处,罪人们统统受到惩罚。一个主教倒在马下,头被地狱之龙吞噬着。画家借用它来抨击教会的罪恶。画中骑士脸上带有相当浓厚的情感色彩,天使的衣服也与常人无异。这反映了

A.启蒙运动将矛头直指封建教权主义

B.文艺复兴倡导“人本”对抗“神本”

C.宗教改革抨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D.古希腊智者怀疑神、反对神的精神

17.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