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例如脂肪的摄入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脂肪的合理摄入。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食物中的隐含热量,即看似不含有大量热量的食物实际上可能在体内转化为高热量。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以及如何通过食物搭配提高这些营养素的吸收率。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解析方面,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感觉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意识到,针对这些难点,可能需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型的探究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
3.探究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保证营养均衡,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通过实验活动,观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深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它们在人体内起着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来获取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如何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2.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生活品质。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营养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食物营养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食物中含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知道不同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食物营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检测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准确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理解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美食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美味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提问学生: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题。

2.认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讲解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营养成分。

展示各种富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图片,如肉类、豆类富含蛋白质;油脂、肥肉富含脂肪;米饭、面包富含糖类等。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富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一: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准备材料:食用油、肥肉、花生、白纸等。

方法: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观察白纸上是否留下油渍,有油渍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实验二:检测食物中的淀粉(糖类)准备材料:馒头、米饭、土豆、碘酒等。

方法:将碘酒滴在食物上,观察食物是否变蓝,变蓝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实验三: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准备材料:瘦肉、鸡蛋、牛奶、双缩脲试剂等。

方法:将食物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紫色反应,有紫色反应则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4.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作用分别介绍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对人体的作用。

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受损细胞;脂肪能提供能量,维持体温等。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合理搭配食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学习了健康饮食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讲解每一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颇丰。

六、教学拓展1. 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引导学生了解营养过剩和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2. 食物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常用7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常用7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常用7篇)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自己昨天都吃了哪些食物?你是如何分类的?它们里面都有哪些营养?对我们的身体成长、发育都有哪些作用?二、学会建构,解决问题。

1、初步预习课文内容。

2、说说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3、填写“食物主要营养成分”记录表,并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说说含有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的食物各有哪些?4、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5、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意识和习惯。

3. 提高学生对食物营养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五、教学准备:1. 食物营养学相关资料。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实际案例素材。

一、引言:介绍食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学习食物营养的重要性。

二、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详细讲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的来源、作用及食物来源。

三、蛋白质:讲解蛋白质的作用,如建造和修复身体、调节体温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四、糖类:讲解糖类的作用,如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等,以及富含糖类的食物。

五、脂肪:讲解脂肪的作用,如储存能量、保护内脏等,以及富含脂肪的食物。

六、维生素:讲解维生素的作用,如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七、水和无机盐:讲解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如维持生命活动、调节酸碱平衡等,以及富含水和无机盐的食物。

八、健康饮食的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

九、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十、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十一、制定个人饮食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十二、食物营养与运动:讲解食物营养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十三、食物营养与心理健康:讲解食物营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1.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1.4 教学准备食物图片、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1.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营养的了解。

第二章:食物的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基本组成。

2.2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2.3 教学难点食物组成与营养素的关系。

食物样本、营养知识PPT。

2.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基本组成和营养素的作用。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了解其组成。

第三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2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系统和工作原理。

3.3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4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图解、食物样本。

3.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两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实验:让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第四章: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

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4.3 教学难点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估。

4.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4.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和指标。

实践:让学生评估食物样本的营养价值。

第五章:健康饮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5.2 教学重点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5.3 教学难点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5.4 教学准备营养知识PPT、食物样本。

5.5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前几章的内容。

讲解:介绍健康饮食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第六章:食物中的蛋白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促进身体健康。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合理膳食的原则。

3. 实践操作: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三、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每一类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 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及意义。

2. 学会查看食品标签,掌握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查看食品标签,增强实践能力。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物质?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食物中的营养。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合理膳食?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合理膳食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2. 学生汇报查看结果,分享食品中的营养价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七、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食物营养图,展示六大类营养物质在食物中的来源。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来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 教学难点: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平衡饮食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素。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介绍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食物来源,以及摄入过多或过少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平衡饮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平衡饮食,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例如,通过观察面包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了解淀粉的分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日常饮食中的食物,识别其中的营养物质,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七、学生活动设计1.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调查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2. 个人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为期一周的食谱,注意平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八、教学评价设计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食物中的营养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科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法1.4 教学难点2.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2.2 存在的问题2.3 改进措施正文(篇1)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食物中的营养,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的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食物中的营养和饮食习惯。

1.4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的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2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结果不明显等。

2.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目录(篇2)一、引言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1.教学优点2.教学不足3.改进措施正文(篇2)一、引言在科学教学中,食物中的营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乎学生的健康和未来。

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和反思两个方面对食物中的营养进行探讨。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掌握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精选5篇)食物中的营养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须摄取哪些营养素?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

3、通过学习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能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各营养素放热组成、性质及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生理作用2、通过对“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测”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等能力【教学过程】:【引入】:交流与研讨:下列各种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找出每种食物中含有的两种主要营养成分。

一、为什么要吃粮食(糖类)同学讨论思考:1.人为什么每天要吃粮食?2.糖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动手空间:模拟生物体中淀粉的酶水解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淀粉的酶水解。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克可溶性的淀粉,再加入5ml蒸馏水,搅拌均匀。

2.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搅拌3-4分钟,在40。

C的温的水中放置15分钟:对第二支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不做任何处理。

3.向步骤2的两支试管中各加碘水数滴,对此观察两支试管中的现象有何不同。

结论:淀粉在唾液酶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

思考:咀嚼含淀粉的食物时会感到有甜味为什么?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厨房中常用的油脂有哪些?各种油脂的成分和人类的消耗量有什么不同?人类生命对油脂的需求有哪些?二、不吃油脂行不行1、油脂的存在: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天然植物2、油脂的分类:油和脂肪3、油脂的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结构:4、油脂结构中的R1、R2、R3的意义:思考1. 在我们摄取的食物中,油脂过多或过少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影响?2.为什么提倡适当多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自己饮食结构,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5. 生活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自己的饮食中合理搭配六大类营养物质。

6. 总结: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下周分享。

8.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营养六大类营养物质1. 蛋白质2. 糖类3. 脂肪4. 维生素5. 水和无机盐9.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类营养物质作用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关注自己饮食结构,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营养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营养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变化。

3. 开展“健康饮食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实践所学,改善饮食结构。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知道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关注饮食营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饮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分析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第二课时: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素摄入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和平衡原则。

3.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合理搭配食物。

第三课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 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3. 学习如何辨别和选择安全的食品。

第四课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1. 导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 学习如何根据个人需求制定膳食计划。

3. 分享优秀的膳食计划案例。

第五课时: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健康饮食的习惯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物中的营养》2. 课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素的摄入与平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

《2.5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2.5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食物的种类,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能够简单描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的营养价值,并能够简单描述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食物的图片和实物,如肉类、蔬菜、水果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试管、量杯、滴管等。

3. 准备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目标、实验步骤和相关知识点。

4. 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准备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观察图片,了解糖类:教师展示糖类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糖类的特征。

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 实验探究:教师准备一些常见食物的样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其他营养素的存在。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食物种类和分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营养学的知识。

5.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饮食计划,分享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交流和互动。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关注食物中的营养,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饮食,逐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营养物质的作用3. 合理搭配食物,均衡营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均衡营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看食物模型和图片,加深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直观认识。

2. 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均衡营养。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营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饮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讲解: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作用。

3. 演示:展示食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均衡营养。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营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饮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理搭配食物,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合理搭配食物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认识和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掌握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3. 作业批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于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参观活动,让学生参观农场或食品加工厂,加深对食物来源和营养价值的认识。

2.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食物营养知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学会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膳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学会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注重饮食搭配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2. 营养成分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4. 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

难点:营养成分的分析方法及工具的使用,膳食搭配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 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工具,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讲解合理膳食的搭配原则,学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认识程度。

2. 学生运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的能力。

3. 学生设计的合理膳食方案。

4.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图片、实验材料、营养成分分析工具、膳食搭配指南。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实践法:学生使用营养成分分析工具,为自己设计合理的膳食。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膳食设计心得。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讲解: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科版科学四下3.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3.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3.2《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食物,知道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食物中营养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知道它们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食物中的营养。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采用生活情境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食物样本,如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等。

2.准备食物营养知识的相关资料,如食物营养成分表、健康饮食手册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食物营养知识。

4.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营养。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物质吗?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2 教学内容食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热量等。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平衡膳食宝塔。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以及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饮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第二章:蛋白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知道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

2.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的定义、作用、组成元素等。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肉类、鱼类、禽类、豆类、奶类等。

计算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推荐摄入量、食物蛋白质含量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查询食物营养成分表,计算日常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

第三章:脂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脂肪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知道脂肪的食物来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日常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

3.2 教学内容脂肪的基本概念:脂肪的定义、作用、分类等。

脂肪的食物来源:油脂、肉类、奶类、坚果等。

计算日常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脂肪推荐摄入量、食物脂肪含量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脂肪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查询食物营养成分表,计算日常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使学生知道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碳水化合物的定义、作用、分类等。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主食、水果、蔬菜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健康,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颗苹果,提问:苹果里有什么?学生回答:苹果里有水分、糖分、维生素等。

2.课堂探究活动一: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教师展示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活动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种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等。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食物中的营养。

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如鸡蛋中的蛋白质、牛奶中的脂肪等。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份食谱,让学生分析食谱中的食物是否营养均衡。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爱身体健康。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里的一日三餐,分析饮食是否营养均衡,提出改进意见。

2.收集资料,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下周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身体健康,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食物中都包含哪些营养物质吗?学生回答: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些营养物质都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思考后回答:蛋白质可以帮助我们长高,脂肪可以提供能量,维生素有助于身体健康。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营养的方法。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2.学会通过实验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培养学生的科学饮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检测营养成分。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这些食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引出食物中的营养话题。

2.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3.实验检测营养成分
(1)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碘酒检测淀粉、燃烧法检测脂肪等。

(2)观察实验现象,确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4.营养均衡与健康
(1)讨论营养均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制定一份科学的饮食计划。

5.总结归纳
(1)总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检测方法。

(2)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
记录自己一天的饮食,分析是否营养均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2. 营养均衡,健康生活。

教学难点:1. 理解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

2. 如何做到营养均衡。

教学准备:1. 食物营养知识PPT。

2. 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

3.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食物营养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营养?我们为什么需要营养?2. 学生分享对营养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营养”二字。

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10分钟)1. 教师展示食物模型或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食物。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3.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每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2. 学生通过食物营养卡片,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3. 学生分享所学,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营养均衡,健康生活(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加深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餐食,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讲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食物中的蛋白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在身体中的作用。

2. 识别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教学难点:理解蛋白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蛋白质知识PPT。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交流讨论、实验验证、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3、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足够分量的活动材料,教师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课件。
4、前期教学情况: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对一天中的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丰富营养的,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辨别“脂肪”: 肥肉、镊子、白纸、托盘;
辨别“淀粉”:淀粉、碘酒、滴管、试管。
肥肉、花生米、苹果、镊子、白纸、托盘;
碘酒、滴管、馒头、马铃薯、青菜。
问题框架
用实验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时,淀粉是前几部分中没有提到的营养物质,学生可能会对淀粉有疑问,甚至会把糖类与淀粉完全等同,但是糖类遇碘酒是不会变色的,此时教师需要正确引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并随机出示PPT资料。
阅读书本44、45页的资料。查阅资料袋里的资料卡。
以小组或补充为形式汇报。
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活动二:一天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1.六大营养都藏在食物中,这是老师昨天一天所吃食物的清单,请你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给我这一天的食物分类。我们来作一下分工,第一组找主要含蛋白质的食物,第二组找糖类,第三组找脂肪,第四组找维生素,第五组找矿物质,第六组找水。
2.小组活动→汇报交流7、小结:是啊,有的食物可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领记录表、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实验辨别,深入探究
在分类中,我们发现有些食物含多种营养成分,怎么辨别吃下去的食物含有这种营养成分呢?(实验)
(一)脂肪的辨别实验:
提问: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食物中营养的支持,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呢?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PPT、板书)
思考
小组讨论
回答
激发学习热情
二、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1.你知道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吗?(生说,师板书)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你想先了解哪个呢?
1.这是一块肥肉,你觉得它有什么营养成分(脂肪)怎样看到脂肪的存在呢(摸起来滑滑的)怎样看得更明显呢?(在白纸上按、压出现油迹)
2.这里还有苹果和花生米,请你猜测哪个含脂肪,最好能说明理由。3.究竟是不是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才知道,实验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在白纸上的痕迹不明显怎么办?(用手使劲按压,尤其是花生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主要技术工具
及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的核心有两方面,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二是在探究过程中反复尝试,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知道人体保持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并知道它们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3.了解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2.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日期:2013年 7月15日
学校
绵竹市土门学校
教师姓名
张天灵
学科
科学
职称
小高
课的名称
食物中的营养
知识点
教授年级
四年级
指导教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
"做中学"教学过程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一些现象或者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以下目的:
教学流程(请用概念图制作)
提问导入主题→探究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探究一天食物中的营养→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脂肪)→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其他方法(看包装)→课外拓展:设计美味早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吃了哪些东西呢?为什么吃了早餐就不容易饿呢?(食物中有有机物、营养、能量)
(2)如何区分白纸上是油迹还是水迹呢?(水干后不留痕迹,油很光滑,灯光下照更明显,干后会有黄斑)
4.材料请组长保管好,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猜测一样吗?我们来交流一下。也就是说含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迹。
(二)淀粉的辨别实验:
1.我们再来辨别食物中的淀粉,这就是淀粉,放进水里,如果我用滴管取一些黄褐色的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你发现了什么?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我想知道馒头、青菜、马铃薯这几种食物中有没有淀粉,也可以滴碘酒,先来猜一猜。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的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该计划提出一些基本原则:
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教师是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获得外界的支持。
2. "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念"对科学概念建立的影响
前概念是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某一科学概念以前,对所感知到的现象、生活中的常识与经验进行总结加工所得出的认识和理解。
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所以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就会使得教学有的放矢,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