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肯法则(Okun's Law)
经济术语 笔记
1.奥肯定理(Okun’s Law): 奥肯发现,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下降2个百分点(较早估计的比率是3个百分点).尽管这种关系只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但它在整个60.70年代以及80年代早期的美国经济中都大致成立,故被人们称为奥肯定理.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3.庇古税(Pigovian Taxes):指通过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收税收或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给予补贴,从而使得外部性内在化的修正性税.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Utility)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7.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它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决策者,其行为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如何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一个博弈,就是各决策者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做出自己决策的行为和过程.各决策者在做出自己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竞争者可能做出的反应.8.不完全竞争市场(Im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9.厂商理论(Firm Theory):亦称“市场理论”或“生产理论”.10.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过去发生的并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避免或改变的成本支出,从决策角度看,凡是过去发生的,又不因决策的变动而有所改变的成本支出,就是沉没成本.它通常是厂商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上的固定成本.11.乘数原理(Mutiplier Principle):是说明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变化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所引起的另一相关变量变化倍数的理论.12.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持久收入可以用过去与未来预期的收入进行计算,是过去与未来预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时期越近,加权数越大.人是理性的,要从长期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消费,因此,决定人们消费的, 并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暂时收入并不会引起消费变动,因此,消费时持久收入中一个稳定的比例.长期中,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和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稳定的值.13.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14.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s):商品可以分为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低档物品是指消费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物品.即低档物品的消费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减少,随收入的下降而增加.15.地下经济(Black Economy)16.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Electronic Money)17.电子商务(E-commerce)18.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19.法定货币(Flat Money):它是指没有内在价值,但被政府法定为有效的货币,如当今的纸币.只有在公众相信它时,法定货币才会生效.当采用法定货币时,货币供给本身没有物质限制,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纸币现象.20.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21.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egislation):它是指取缔垄断行径,贸易限制和那些意在抬高价格或取消竞争的厂商勾结行为的各种法律.22.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arve):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23.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当货币是中性时,在长期中,名义利率会根据通货膨胀而调整,货币增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利率.24.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也称弹性汇率制,是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浮动汇率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进行任何干预,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自发的决定.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是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汇率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国家会不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以稳定货币,但没有固定的或官方公布的平价.25.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26.负外部性(External Diseconomy)27.富有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如果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价格的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那么商品的需求就是富有价格弹性的.28.公用地的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29.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它衡量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精确地说,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最为有用.30.共同基金(Mutual Fund)31.勾结(Collusion):企业之间为抬高价格瓜分市场或限制竞争等达成共谋协议.32.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33.股票期权(Stock Option):股票期权是指在公司制企业里,允许总经理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现在价格购买一定的股票. 企业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是反应企业长期中经营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股票期权把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风险和利益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总经理长期努力工作,因而得到普遍采用.34.固定成本(Fixed Cost):一企业在某时段即使在产量为零时也会发生的成本,即一些不随生产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总固定成本由诸如利息支出,抵押支出,管理者费用等契约性开支所组成.35.寡头(Oligopoly)36.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37.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38.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y Relocation):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原西德等国家进行转移,美国国内则率先发展半导体,通信和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次是在60至70年代,日本,原西德等国的产业结构转向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耗能低,耗材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把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第三次是在80至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创新为先导,集中发展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东盟以及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业.从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来看,有如下趋势:知识资本成为产业调整的第一要素;只是新战略成为国家产业调整的主要指针;前沿科技成为产业升级竞争的主要焦点;科技集成成为产业升级创新工程的常用形式;技术协调成为产业调整的必要前提;企业集团成为产业调整的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调整战略的基本使命;风险基金成为产业创新的金融支柱;人才争夺成为产业竞争的根本手段.39.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4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是指在一既定时期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4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经济整体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42.“最终产品”是指最后供人们消费使用的物品,它有别于作为半成品和原材料再投入生产的中间产品.这样就避免了重复计算.43.“市场价值”指GDP是按照价格计算的,如果用当年的价格计算,就是名义GDP,如果用基年(统计时把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则为实际GDP.44.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Harrod-Domar Model):G=S/C G代表经济增长,S代表储蓄率,C代表资本-产出比率,即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由生产的技术状况决定.45.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 Enterprise)46.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企业的存亡取决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种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你所拥有的资源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 偷不去,是指别人模仿你很困难,如你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文化.买不来,是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单个的人才不能算作核心竞争力.拆不开,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带不走,是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技术,才能是可以带走,因此,拥有价值高的人才也不意味着有核心竞争力.整合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溜不掉,是指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持续有效的调控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领先竞争对手,以创造超额顾客价值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对最终产品中的顾客利益有突出贡献-创造顾客价值;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独有的,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能力.47.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 Theory):任何一个国家都应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的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的产品.48.红筹股(Red Chips)49.互补品(Complements):经济学上,使用价值相互补充的产品被称为互补品,面包与黄油,汽车与汽油就是典型的互补品,相互为互补品的产品,如果其中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产品需求的下降.他们在消费者眼里是“搭配”的两种商品,即这两种商品同时消费才能满足消费者满足程度.50.回荡效应(Backwash Effects):一个国家内部的回荡效应,是指某一地区的发展,由于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和贸易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别的地区的衰落.发达地区的投资增长同时也意味着别的地区的投资不足和发展迟滞.51.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52.货币联盟(Monetary Union)53.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总交易量(T)*物价水平(P)=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 这个方程式中,总交易量就是实际GDP,在充分就业时是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一单位货币在一年内完成的交易次数,由交易制度等因素决定,可以假定为不变的.这样,物价水平就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54.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55.吉芬商品(Giffen Goods)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56.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第五讲 奥肯定律与菲利普斯曲线
ut − ut −1 = − 0.4( g yt − 3%)
Changes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Versus Output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0-2000 1970-
ut − ut −1 = − 0.4( g yt − 3%)
§2. The Phillips Curve: From Curve: Unemployment to Inflation
In 1958, A.W.Phillips drew a diagram π plotting the rate of inflation against the PC rate of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for each year from 1861 to 1957. He found a clear evidence of a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hen unemployment was low, inflation was high, and when unemployment was high, inflation was low, often even negative. 0 u Two years later, Paul Samuelson and Robert Solow replicated Phillips’ exercis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 Samuelson and Solow appeared to be a negative relation baptized this relation the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n Phillips Curve. the United States also.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名义货币增长)【圣才出品】
第9章 通货膨胀、经济活动和名义货币增长一、名词解释1.奥肯定理(Okun's law )(厦门大学807经济学2006研)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 y a u u **-=--式中,y 代表现时的实际GDP 的增长率,y *代表潜在GDP 的增长率,u 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 *代表自然失业率,a 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2.卢卡斯批判(Lucas Critique )答:卢卡斯批判又称卢卡斯批评,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
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
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3.牺牲率(sacrifice ratio)答: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而带来的每年产出百分比下降的幅度。
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
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的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在结合奥肯定律的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奥肯定律在我国具体国情下失效的原因,本文从奥肯定律存在的条件、数据的统计、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技术进步等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的原因。
关键字:奥肯定律;失业率;原因一、奥肯定律的真实含义及其前提条件奥肯定律(Okun’s Law) 又称奥肯定理或奥肯法则, 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 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来的。
这一定律并不是简单地指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而是指如果实际 GDP 增长比潜在 GDP 增长快 2%, 失业率将下降1 个百分点; 如果实际 GDP 增长比潜在 GDP 增长慢 2%, 失业率则将上升 1 个百分点。
这就是奥肯定律的真实含义, 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失业率的变动= 1/2× ( 实际 GDP 增长率-潜在 GDP 增长率) ( 1)从公式( 1)看,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虽然实际 GDP 增长了, 但其增长率等于或低于潜在 GDP 增长率, 失业率就不变或上升, 即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出现零相关或正相关关系。
但是, 这种零相关或正相关关系完全符合公式( 1)所表示的奥肯定律的内容本身, 因而是奥肯定律显灵的一种表现, 而不是其失灵的表现。
所以, 奥肯定律失灵并不一定表现为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出现正相关或零相关的变动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失业率与实际 GDP 增长率之间出现零相关或正相关变动关系, 且实际 GDP 增长率高于潜在 GDP 增长率, 奥肯定律是否真正失灵, 就要看导致这种零相关或正相关变动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否与奥肯定律本身的前提条件相符了。
奥肯定律与需求定律不同,不仅奥肯本人而且其他经济学家都没有指出过这一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但是, 任何定律的成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只不过有些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不言而喻的, 因而没有必要明确指出。
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奥肯法则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这一法则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
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这一法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该法则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
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法则在中国出现变异。
首先,中国经济距离长期的良性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飞速增长的势头,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现在GDP的大幅增长,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全面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投入与产出在结构上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变化在内的经济进步。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这段时期,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得到全面解决,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还相当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同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国有企业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奥肯定律 1962
奥肯定律 1962奥肯定律(Okun's law)是一个经济学定律,描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于1962年提出的。
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下降约0.3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每增加3%,失业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
这一定律通常被用来衡量经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奥肯定律的提出源于奥肯对美国经济的观察和研究。
他注意到,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他的研究,奥肯得出了这一定律的结论。
奥肯定律的解释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说明。
经济增长意味着企业增加生产和投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就业增长。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企业增加投资和雇佣的速度通常会超过劳动力供应的增长速度。
因此,失业率下降。
然而,奥肯定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失业率的变化不仅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变革、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政府政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奥肯定律的适用范围也存在局限性。
它主要适用于短期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经济增长。
在长期和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下,奥肯定律可能不适用。
此外,奥肯定律的具体数值也可能因国家、时间和经济周期而异。
奥肯定律的发现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利用这一定律来估计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考虑就业目标。
另外,奥肯定律也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衡量经济政策效果的指标。
总的来说,奥肯定律是一个描述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提供了一个衡量经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的指标,对于经济政策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奥肯定律的局限性,并结合其他因素来全面分析和评估经济形势和政策效果。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一)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一)奥肯法则名词解释1. 奥肯法则(Okun’s Law)•奥肯法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原理。
•奥肯法则表明,失业率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根据奥肯法则,当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时,实际GDP将增长约3个百分点。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经过价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名义GDP增加了10%,但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实际GDP只增加了5%。
3.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为5%,意味着劳动力人口中有5%的人没有工作。
4. 负相关关系(Negative Correlation)•负相关关系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在奥肯法则中,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下降时,实际GDP会增长。
5. 百分点(Percentage Point)•百分点是一个用于表示比例或百分比的单位。
•百分点与百分比不同,百分点表示一个变化的绝对值,而百分比表示一个相对值。
•例如,当失业率从5%下降到4%时,实际下降了1个百分点,而相对下降了20%(1个百分点除以5%)。
以上是关于奥肯法则相关名词的解释及举例说明。
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当失业率下降时,实际GDP会增长。
实际GDP是指经过价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失业率则是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奥肯法则名词解释奥肯法则(Okun’s law)•定义:奥肯法则是一个经济学定律,它描述了失业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解释: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的一个百分点的增加,相对应的GDP将下降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失业率的变化与经济表现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关系。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定义: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解释: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有1,000,000人的劳动力人口,其中有50,000人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找工作,那么失业率就是5%(50,000除以1,000,000乘以100)。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解释:例如,一国一年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为100亿美元,那么该国的GDP就是100亿美元。
经济表现 (Economic performance)•定义:经济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表现。
•解释:经济表现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衡量,如GDP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一个国家经济表现好意味着其经济在该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和发展。
劳动力市场 (Labor market)•定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和需求劳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解释:劳动力市场包括所有寻找工作和雇佣劳动力的人,以及雇主提供的工作岗位。
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和数量。
百分点 (Percentage point)•定义:百分点是一个用于表示相对变化的度量单位。
它表示一个百分比中的1个单位。
•解释:例如,如果失业率从5%上升到6%,那么失业率将增加1个百分点。
积极找工作 (Actively looking for work)•定义:积极找工作是指正在主动寻找和申请工作的行为。
奥肯定律(Okun’s law)
奥肯定律(Okun’s law)目录[隐藏]∙ 1 奥肯定律的含义∙ 2 奥肯定律操作实务∙ 3 经典案例分析∙ 4 解读奥肯定律[1]∙ 5 参考文献[编辑]奥肯定律的含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编辑]奥肯定律操作实务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 / 2 ×(GDP变动百分比-3%)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
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下降1%。
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
失业率上升。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上升2%。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经济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历史时期的描述,不仅其他国家未必与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国的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
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其所提供的具体数值。
[编辑]经典案例分析奥肯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
例如,美国1979年~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
外贸大学商英名词解释
Glossary for business English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NP:Real GDP:实际GDPNominal GDP: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名义GDPEconomic growth:GDP gap:GDP缺口Recession:经济衰退(Recession)Depression:经济萧条经济附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Okun’s Law:Okun's Law(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Indexing: It is a mechanism by which wages, prices, and contracts are partially or wholly compensated for changes in the general price level.Phillip’s curve: A curve that shows that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Potential GDP: A situation in which all the economy’s labour, capital, land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re fully employed.潜在GDP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
奥肯定律说明
奥肯定律说明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潜在GDP之间的交替关系。
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
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
扩展资料: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他于1962年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
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
他还认为,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左右。
奥肯定律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
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
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变异。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
奥肯法则名词解释1. 引言奥肯法则(Pareto Principle),又称“二八法则”或“二八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奥肯(Vilfredo Pareto)在19世纪末提出的一种经济学原理。
奥肯法则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大约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这个原则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2. 原理解析奥肯法则的核心观点是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现象,即少数重要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远大于多数次要因素。
奥肯通过对意大利财富分布的研究发现,大约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而剩下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
这个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证实。
奥肯法则的数值并不是严格的80%和20%,而是一种近似的比例关系。
具体的数值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这个原则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20%的客户可能贡献了80%的收入,20%的产品可能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20%的任务可能占据了80%的工作时间等。
3. 应用领域3.1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解释财富分配的不平衡现象。
根据奥肯法则,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只能分享很小的一部分。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可以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经济学家们可以借鉴奥肯法则来研究财富分配的问题,以寻找更加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3.2 管理学在管理学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指导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根据奥肯法则,只有少数重要因素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重要因素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例如,管理者可以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带来最高收益的客户群体,或者优化那些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产品线。
3.3 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领域,奥肯法则可以用来指导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的选择。
根据奥肯法则,只有少数客户对销售额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些重要客户上,以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
同时,奥肯法则也提醒市场营销人员要注意那些潜力客户,他们可能成为未来的重要客户。
奥肯定律 1962
奥肯定律 1962奥肯定律(Okun's Law)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 Okun)在196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该原理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失业率会上升。
奥肯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负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奥肯定律认为,每年GDP增长率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大约0.5个百分点。
这个关系是一个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奥肯定律也被称为“一对一关系”。
奥肯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美国经济数据的观察和研究。
根据奥肯的研究,他发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经济的实际数据与奥肯定律的假设基本相符。
例如,当时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失业率也逐渐上升。
奥肯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经济中的两个因素: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
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能产生的产出增长速度。
奥肯认为,当生产率增长率较高时,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产出,刺激经济增长并降低失业率。
然而,如果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
劳动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和失业人口数量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奥肯指出,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失业率。
例如,如果失业人口中有一部分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放弃寻找工作,并不再计入劳动力市场中,那么失业率会下降。
相反,如果有更多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寻找工作,失业率会上升。
奥肯定律的提出对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它提醒我们经济增长不能仅仅关注GDP增长率,而应该注重就业率的改善。
其次,奥肯定律也揭示了经济政策对就业的重要性。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政府支出、降低税负、促进投资等,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降低失业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奥肯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经济体,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失效。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匹配等因素,奥肯定律的相关性可能较弱。
奥肯定理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奥肯定理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奥肯定理(Okun's Law),又称劳动力市场规律,是宏观经济
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描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Arthur Okun)在20世纪
60年代提出。
奥肯定理表明,经济增长的每个百分点,大致相应地带来失业率下降的百分点。
换句话说,如果经济增长快速,失业率会下降,相反,如果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会上升。
具体而言,根据奥肯定理,如果实际GDP增长率超过劳动力增长率,失业
率将下降;反之,如果实际GDP增长率低于劳动力增长率,
失业率将上升。
奥肯定理的解释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当经济增长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因此,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
相反,当经济增长缓慢时,企业减少生产规模,需要裁减部分劳动力。
这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然而,奥肯定理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虽然奥肯定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失效,例如在经济下行期间,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其他手段来应对经济困境,而不仅仅是裁减劳动力。
其次,奥肯定理只关注了就业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如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
总体来说,奥肯定理提供了经济增长和失业率之间的一种关联性观察,对经济政策制定和判断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奥肯定理
当经济的实际GDP波动时,正常情况下失业的变动有多大?经济学家用奥肯定理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失业率变动百分比=-1 / 2 ×(GDP变动百分比-3%)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
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
例如,如果GDP 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理预期失业率下降1%。
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
失业率上升。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奥肯定理预期失业率上升2%。
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各种不平等,因此,在平等与效率之间,社会面临着一种选择。
奥肯定理表明,失业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个人而言,是人力资本的浪费和收入的减少;对国家而言,是实际GDP的减少。
当实际GDP比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是,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定理是以经济学家阿·奥肯的名字命名的。
奥肯第一个研究了美国经济实际GDP波动与失业波动之间的联系。
奥肯并没有宣传他的规律是经济理论的基本真理。
这个规律只是对美国实际GDP与失业数据的一种简单描述。
奥肯定理是说明失业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这一规律表明,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个百分点。
在理解奥肯定理时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它表明了失业率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第二、失业率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的关系,是根据经验统计资料的出来的。
在不同时期并不是完全相同;第三、奥肯定理主要适用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情况,即存在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在存在自然失业的情况下,自然失业率引起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减少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在1:0.75左右。
“真理是无限的,无限的单一在无限的众多之中显示出来”(泰戈尔)。
经济学是一门百花齐放的社会科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观点大相径庭的经济学派轮流支配着主流的方向。
奥肯定律适用于中国吗?——关于中国就业情况与经济增长速率的研究
经济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7期26奥肯定律适用于中国吗?——关于中国就业情况与经济增长速率的研究苗高健 温佳奇(吉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摘 要:奥肯定律(Okun’s Law)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奥肯定律成功地描述了在成熟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
在当前的中国,奥肯定律失效连连,适用于成熟经济体的规律在新兴经济体似乎并不完全适用。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中国,奥肯定律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的现状。
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兴起能够对整体就业市场起到保护和再平衡的作用。
中国很有可能在经济转型增速下降的同时实现就业市场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关键词:奥肯定律;就业;经济增长率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37X (2018)07.0026-03一、引言和研究背景奥肯定律(Okun’s Law)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的法则,他通过数据比对和建模分析,试图找出经济活动和失业率的关联,得出的结论是,output gap 如果每增加2%左右,失业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左右,两者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美国相关研究机构对奥肯定律的研究非常重视,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社会条件下,“奥肯定律”仍然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重要研究手段,“奥肯定律”提出的“负相关”、“失业率”等指标概念对决策者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在当前时期,经济增长率下降,创业就业会随之下降,失业群体会随之增加,这在世界范围都普遍适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就业形势充满挑战,就业问题日显突出。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奥肯定律,又称墨菲定律,这是一条流行的经验法则,强调“如果件事可能会出错,那么它最终就一定会出错”。
这个定律形象地表达了世界上事情往往不会按照计划进行的直观现象。
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在于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和错误,从而在面对挫折的同时提醒我们保持乐观和适应能力,积极应对挑战。
首先,奥肯定律的含义是事物发展中的可能问题和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无论我们做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个定律教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而不是过分悲观或沮丧。
了解奥肯定律意味着我们对失败有了更加理性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应对失败,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在事情进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同时要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错误和问题的准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
其次,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重视细节和防患未然。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错误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细节的疏忽和考虑不周而造成的。
因此,在做事情时我们要谨慎小心,严谨细致,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可能的问题。
了解并应用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主动发现、检查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调整我们的心态和态度。
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常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影响到我们继续前进和取得成功。
而知道奥肯定律的人会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态度,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他们相信,只要积极坚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就能够克服困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奥肯定律帮助我们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使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
最后,奥肯定律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珍惜机会和珍惜时间。
奥肯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一切都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和利用时间。
了解奥肯定律意味着我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每时每刻都要尽量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在中央银行宣布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将法定准备金
比率降低为8%,那么,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
产负债表将会立即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 首先,存款货币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由1万亿元减少为 0.8万亿元。但商业银行并不可能马上将这减少的0.2 万亿元法定准备金存款变成贷款发放出去,而只能将 其转换成超额准备金存款继续存在中央银行。 • 因此,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会立 即变化为下表所示。
-其他联邦储备负债和资本项目
右边的项目表示基础货币的来源
22
基础货币的控制
因素 因素变动 基础货币变动 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 1、政府证券 2、贴现贷款 3、黄金和SDR凭证帐户 4、浮款 5、其他联邦储备资产 6、财政通货 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 7、在美联储的财政存款 8、在美联储的外国和其他存款 23 9、其他联储负债和资本项目
财政政策
扩张性 紧缩性 紧缩性 扩张性
货币政策
紧缩性 紧缩性 扩张性 扩张性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要问题
1、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2、票据市场发展滞后,货币市场应加快发展; 3、资本市场尚不规范,两大市场分割严重; 4、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健全,不良资产比重较高; 5、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尚未完成; 6、金融商品尚不丰富,金融资产种类太少; 7、消费信贷规模尚小; 8、宏观政策的可信度下降,政策执行成本上升; 9、社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 10、全民金融素质不高,金融意识不待增加。
• 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会最终调整为下表所示。 从该表可见,法定准备率由10%下调为8%,最终使存款货币银行的存 款由原来的10万亿元增加到11.538万亿元,增加15.38%。可由以下 公式验证。 新存款乘数 存款扩张倍数 1 原存款乘数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
• 奥肯法则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29~1979)1962年提出来
的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相互关系的原理。 • 奥肯法则定量方法表达式如下:
△u= - 0.5(y-2.25)
公式中:△u表示失业率的变化,y表示经济增长率。
• 它的含义是: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经 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 于2.25%时,失业率将上升,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 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
• 在不考虑现金漏损(即企业和居民均不增加其现金持有, 即所有新增贷款均存到银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最终 存款将由下式决定: 最终存款=准备金总额*存款乘数 =准备金总额*(1/总准备金率) =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10-1) =1.5万亿元/(8%+5%)=11.538万亿元 • 据此计算法定准备金为:11.538*8%=0.923万亿元 • 超额准备金存款为:11.538*3%=0.346万亿元 • 库存现金为: 11.538*2%=0.231万亿元 • 贷款为: (11.538+1)-0.923-0.346-0.231=11.038万亿元 • 发行货币为: 1.5+(0.231-0.2)=1.531万亿元
• 法定准备率调整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可以根据货币乘数 的变化来确定。
•
货币扩张倍数
新货币乘数 1 (10-2) 原货币乘数
(10-3)
• 广义货币乘数 M2 C D T K 2 • B CRE C D T D T D T D T C R E D T D T D T E T C D • 令 e t c d D T D T D T D T
基础货币
• Monetary Base,high-powered money • MB =(联邦储备银行券+财政通货——铸币)
+存款准备金
=C+R 右边的项目表示基础货币的使用
21
基础货币
• 联邦储备银行券+存款准备金
浮款float
=政府证券+贴现贷款+黄金和SDR +铸币+托收中的现金项目 +其他联邦储备资产 -财政存款 -外国和其他存款-递延的可用现金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的实证分析, 得出这样的结论:
(1)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弱与通货膨胀率高低密切相 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所受政治影响越 小,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实际数字显示,中中 央央银行受到政府操纵的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 率是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国家的几乎 2.5倍。 (2)实际统计数据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国民经 济的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的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 性。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
• 但调低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并不会到此为止。由于超额准 备金存款的利率很低,多持有它对于商业银行是不利的。 它们必然会寻找机会将其贷放出去,以寻求更多的到款收 益。因此,银行体系的贷款将会逐步增加,存款也会逐步 增加,至到超额准备金率恢复到正常水平(5%)时为止。
滑,以及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多。
26
现阶段PBC独立性评价
• 政治独立性
• 法律地位低,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缺乏应 有的科学性和组织保障性;中国人民银行的主 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使中国 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端,即高度 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7
我国央行独立性低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不 利影响,表现为
2
菲力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三种形式
货币工资变化率 物价上涨率% 若菲利浦斯曲线存在, 说明失业率与物价变 动率之间存在“非此即 彼”的关系。
A B 0
就业率 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3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短期内矛盾:
促进经济增长 信用扩张,刺激投资
价格上涨 抑制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量增加 信用紧缩,提高利率
特 别 负 债
第三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
三、主要项目的关系
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关系 • 资产=负债+自有资本 • 负债=资产-自有资本 • 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货币供给与发行
9
• 假设2005年12月31日存款货币银行有存款10万亿元,法定 准备金率为10%,商业银行根据经验为了应付客户的提现 需要,另外持有2%的现金和3%的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 备率为5%,剩余资金为商业贷款。 • 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表所示。
• • • • • • •
(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5*(1%-2%)+0.5 (3%-4%)=3% (2)20000+50000*3%=215000 (3)0,现在的利率为3%等于目标利率 (4)经济缺口1%-2%=-1% 失业率缺口 X-8% 奥肯法则:经济缺口=-2失业率缺口 X=8.5% (5)根据奥肯法则:需要的经济增长率为2%(4%-8%)*(-2)=10% • 再根据泰勒法则: 4%+0.5*(10%-2%)+0.5 (3%-4%)=7.5% • 利率变化=7.5%-3%=4.5%
•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后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倍数分别为: m1=(K11/k10)-1=(1.9444/1.75)-1=11.11% m2=(K21/k20)-1=(5.8333/5.25)-1=11.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 合
蒙代尔的 政策配合论
经济状况
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 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
减缓经济增长
货币供给量减少
4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长期内一致:
1、适度的价格上涨刺激经济增长 2、价格稳定也完全能够保持经济增长
back
5
• 材料一:假设中国人民银行的设定的中性利率为4%,潜 在的经济增长率为2%,经济增长率为1%;通货膨胀率 为3%,预期通货膨胀率为4%。 • 材料二:假设中国的货币供给函数LM=20000+50000r • 材料三:假设中国的现在的利率为3%。 • 材料四:假设中国的自然失业率为8% • (1)请根据Taylor法则计算出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利率。 • (2)请计算出条中国的货币供给量。 • (3)如果中国人民银行运用调整货币供给的手段来实 现对利率的调整,该增加或减少多少货币量。 • (4)请根据奥肯法则计算出中国的失业率。 • (5)若中国人民银行需要把失业率控制在4%并且维持 通货膨胀率不变,假设中国经济有能力达到控制失业率 目标的经济增长率,请计算央行利率的变动
• 狭义货币乘数
CD cd K1 CRE cre
(10-5)
• 假设现金比率c=0.05;活期存款比率d=0.3,其他指标与上例相同,则中央 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后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可利用(10-2) 式、(10-3)式和(10-4)式计算如下: • 原狭义货币乘数 0.05 0.3
29
货币层次的划分对比 美国 欧洲 日本 IMF 中国
M0
流通与银行 体系外的现 金通货
通货+活期存 款+其他支票 存款 流通中现金+ 现金+活期存 款 隔夜存款 (狭义货币) M0+商业银行 活期存款+邮 政汇划资金+ 国库接受的 私人活期存 款 M1+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政府短期债 券(广义货 币L)
泰勒规则(Taylor Rule)
泰勒规则也称利率规则,该规则表明了中央银行
的短期利率工具依经济状态而进行调整的方法。
联邦基金利率 =通货膨胀率+均衡的实际联邦基金利率 +1/2(通货膨胀缺口)+1/2(产出缺口)
it=πt+R+1/2(πt-π*) +1/2(y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