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旅游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教案(可打印修改)

《旅游文化》教案(可打印修改)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1日1-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教学目的涵。

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化、旅游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旅游文化(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后记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3日1-4,,14日5-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教学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共性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二)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积淀深厚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旅游的特征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8日1-6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山水第一节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山水的概念,了解中国的山文化:五岳、五岳的祭祀与封禅、佛教名山。

了解中国的水文化:江河崇拜与祭祀,以及水神的神化传说。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第三章“中国饮食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培养对中国美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教材、《中国旅游文化》学习指导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运用PPT讲解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节庆习俗的了解和体验。

4.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分类和代表菜肴,同时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美食的魅力。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餐厅或家庭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传统节庆习俗:起源、发展、文化内涵。

2.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分类、代表菜肴。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你最喜欢的传统节庆习俗,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传统节庆习俗是春节。

因为春节期间,我可以和家人团聚,品尝美食,还能收到压岁钱。

2. 请列举三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代表菜肴,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示例:红烧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

这些菜肴具有鲜美的口感、独特的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品尝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与文化交流”,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三节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通过深入讲解与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旅游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旅游活动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从文化视角看待旅游现象,增强对旅游文化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

难点: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相结合,提高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游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旅游活动中,我们如何感受到文化的影响?”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二章内容,分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阐述旅游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传播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著名旅游景点为例,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在实际中的体现。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案例,讲解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 旅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 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熟悉的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现象,并阐述其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旅游文化方面的新闻、书籍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涵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和第二章“各地区旅游文化”两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二章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包括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使学生熟悉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提高对旅游文化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2. 教学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分别讲解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重点突出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旅游文化一、基本概念1. 定义2. 分类二、发展历程1. 古代旅游2. 近现代旅游3. 当代旅游三、特点1. 地域性2. 多样性3.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本地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旅游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三章“旅游资源与文化”,详细内容为:3.1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3.2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3.3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2. 新课导入1)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2)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图,学生标注我国旅游资源分布。

3. 例题讲解以长城为例,分析其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 小结教学活动: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旅游资源与文化1.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1.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阐述其特点及文化价值。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 课后拓展:搜集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信息,了解其文化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提高了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课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包括古代历史、传统文化、著名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旅游专业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讲解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更替。

2. 传统文化精髓: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方式,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

3. 著名历史人物: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唐太宗、孙中山等,重点突出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和影响。

4. 名胜古迹:介绍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古迹,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泰山等,讲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历史文化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古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历史文化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文化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文化》教材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历史文化图片和视频。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历史文化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学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包括书籍、图片、视频等。

旅游文化教案

旅游文化教案

旅游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旅游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欲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探索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如中国的古镇、欧洲的城堡、南美的雨林等。

3. 学习如何描述旅游景点的特点和魅力。

4.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对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探索旅游文化: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4.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所选地区的旅游文化特点、历史背景和重要景点。

描述旅游景点:5. 教授学生如何描述旅游景点的特点和魅力,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当地风俗等方面。

6.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描述,并互相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小组展示:7.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旅游景点。

展示可以包括图片、视频、演讲等形式。

8.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并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总结和评价: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10. 学生填写反馈表,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景点的素材- 有关旅游文化的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小组展示的准备材料(图片、视频等)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 学生填写的反馈表-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所学旅游文化,可以组织学校旅行或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写作关于旅游文化的论文或参加相关竞赛。

《中国旅游文化》优质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优质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包括: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名胜古迹以及旅游攻略。

重点探讨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乌镇等景点的文化内涵及其旅游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名胜古迹,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制定合理的旅游攻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江南水乡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乌镇等景点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旅游景点图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让学生对江南水乡有整体的认识。

3. 深入讲解:以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乌镇为例,详细讲解其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为一次江南水乡之旅制定旅游攻略。

5. 例题讲解:分析苏州拙政园的园林艺术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杭州西湖的旅游价值,并为其设计一条合理的游览线路。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之旅地理环境:水网密布、气候宜人民俗风情:古镇、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名胜古迹: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乌镇2. 旅游攻略:吃、住、行、游、购、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为一次江南水乡之旅制定旅游攻略,包括景点选择、行程安排、餐饮住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江南水乡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其他地区的旅游文化,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旅游文化中职教案设计模板

旅游文化中职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旅游文化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授课对象: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景观、旅游活动、旅游服务等。

- 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名城。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旅游文化现象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旅游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旅游文化的概述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旅游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旅游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旅游文化的基本要素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旅游文化的理解。

-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我国旅游文化名城1.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我国主要的旅游文化名城介绍- 案例分析:以某旅游文化名城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旅游文化名城,介绍其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旅游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趣味性。

2. 教学案例: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导入阶段的图片展示与学生的分享。
2.知识讲解中实际案例的结合。
3.实践情景引入中家乡旅游文化的讨论与分析。
4.例题讲解中长城的开发与保护措施的探讨。
5.随堂练习中宣传册的设计指导。
6.作业设计中主题短文的撰写与旅游资源分析。
一、导入阶段的图片展示与学生的分享
图片展示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他们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学生分享游览经历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答案要求:围绕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意义、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展开,不少于500字。
2.作业题目:分析家乡的一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答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关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家乡的旅游事业贡献力量。
2.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重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3.实践情景引入:以“家乡的旅游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过程细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
4.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以长城为例,分析其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措施。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2024年《中国旅游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2. 使学生认识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及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旅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①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深厚底蕴;②分析中国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观念。

(2)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①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现象;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更好地传播和交流文化。

(3)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①介绍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②分析如何通过旅游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旅游文化交流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与魅力2. 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交流3. 旅游资源与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所熟悉的旅游景点,谈谈其文化特点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旅游文化的特点;(2)开展跨学科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教案《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包括古代文明、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如夏、商、周等。

2. 重要历史人物: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黄帝、尧、舜、禹等。

3. 重要历史事件: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等。

4.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方面的成就,如诗词、书画、科技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3. 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一个与历史文化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课后作业: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旅游文化教案

旅游文化教案

的。

旅游文化教案旅游文化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文化。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还有很多场合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教育的。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仅仅是享受风景,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旅游文化教案,让更多的人了解旅游的含义,增强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了解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同时了解旅游中不同文化的体现。

同时,教学还将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2、旅游中的文化体现3、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得到启示,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地实践教学法:在实践中,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学习。

3、交流式教学法: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发放一些有关旅游的资料,给学生介绍一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旅游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得出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可以在这个环节中放上一些有关旅游的照片或视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旅游中的文化体现从旅游点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旅游中文化的体现。

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含义。

4、增强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旅游中增强文化素养,例如在旅游中学习当地的语言、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旅游中注重文化的体现,不仅仅是带走一张照片、一件纪念品,更要获得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5、总结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学到了什么,还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旅游中注重文化的体现,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和总结。

项目一(《旅游文化》教案)

项目一(《旅游文化》教案)

·年月日认识旅游(第1课时)在此处键入公式。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旅游的概念,理解国内和国际旅游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旅游的概念、旅游的类型难点:旅游概念、国内和国际旅游划分中的特例【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情境展示: 1、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

2、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乙:我是搞旅游的。

3、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乙:我是学旅游的。

思考:这三个情境中的“旅游”一词你认为有什么不同?我们《旅游文化》这本书所说的“旅游”一词,指的是哪种含义?讲授新课一、旅游的概念1、旅游的产生(5分钟)迁徙——旅行——旅游2、旅游的概念(13分钟)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地方去旅行和短暂停留,且不会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旅游活动的标准:①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实际上指的就是旅游活动。

②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

(强调“常去”和“距离”两个方面)③旅游活动具有短期性,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暂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④旅游活动不能引起定居和就业知识补充:世界(中国)旅游日、中国游圣——徐霞客随堂练习(5分钟)判断判断以下情况是否属于旅游,并说明理由1、去自家旁边的公园游玩2、坐2小时的车去离家120公里的单位3、高经理去香港开会,期间游览了迪士尼乐园4、小明去新加坡打工两年二、旅游的类型学生看书、思考: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形式也丰富多彩,那么旅游类型的划分方式有哪几种呢?(一)按照旅游区域划分(10分钟)1、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注意:外国驻使馆人员,在我国境内的旅游活动,仍属于国内旅游。

2、国际国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行的旅游活动。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中国旅游文化中的著名景点及文化内涵。

教材章节为第一章“中国自然风光”,具体内容包括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砂岩峰林、九寨沟的瀑布湖泊、峨眉山的佛教文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及旅游文化;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对旅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各个景点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景点的图片和视频;3. 学生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景点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练习:学生根据PPT上的资料,完成相关练习题;六、板书设计:1. 中国自然风光;2. 黄山:奇松怪石;3. 张家界:砂岩峰林;4. 九寨沟:瀑布湖泊;5. 峨眉山:佛教文化。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写一篇介绍该景点的文章,包括自然风光、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等;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来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其他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中国旅游文化》这节课中,难点在于理解各个景点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而重点则是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难点解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景点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感到困难,因为这需要他们对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

例如,黄山的奇松怪石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和地质变化形成的,而峨眉山的佛教文化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一部分。

《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项目一任务二“旅游资源”教案【授课课题】项目一任务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二部分旅游资源【授课对象】高一旅游专业【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能说出杭州的主要旅游资源。

50%以上的学生能对旅行社产品设计框架有所了解。

能力目标:能学会运用理论概括、分析问题;能对给定材料进行整合;能进行小组合作,较好的语言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业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类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进行桐庐旅游资源推荐【教学准备】桐庐旅游资源的资料、八张铅画纸、胶水、PPT【学情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专业学生,在课改的背景下,有21人选修《美丽乡村小导游》,他们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基础和摄影技能。

但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为此,我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行业实际和地方旅游现状,通过多种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

【教学方法】1、挖掘行业信息,实现任务驱动“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

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桐庐全域旅游大景区:“旅游全域化,全域景区化,景区生态化”以“桐庐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2、注重合作竞争,培养职业素养一切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本堂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3、信息化助力教学【学法指导】信息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环节一:赏旅游资源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视频引入课堂,以家乡桐庐为切入点,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

同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导入:伴随着《my lovet桐庐》,刚刚我们欣赏的是在上海旅游推介会上桐庐的城市宣传片《my lovet桐庐》桐庐是青山与绿水的融合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峰烟水阁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桐君山圆通寺这些凝固在城市角落的印记……丰富的旅游资源给这座城市奠定了诗画江南的城市气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桐庐,一起为桐庐做旅游推介课前的微课有看过吗?……桐庐旅游资源推荐美篇有做吗?好,老师在平台上已经看到大家的作业,大多数同学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但是部分同学反映对旅游资源的概念?桐庐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不是很懂……。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江南水乡”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江南水乡的定义与特点、江南水乡的主要景区介绍、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景区,掌握相关旅游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旅游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江南水乡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景区的介绍。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江南水乡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地图、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江南水乡的定义、特点,让学生对江南水乡有整体的认识。

3. 情境体验:带领学生参观江南水乡的实景模型,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4. 例题讲解:以乌镇为例,详细介绍江南水乡的景区特点和民俗文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江南水乡景区的特点。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江南水乡》2. 板书内容:a. 定义与特点b. 主要景区c. 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苏州拙政园的园林特色及其所体现的江南水乡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其他景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体验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

对于本节课,重点为江南水乡的定义、特点以及主要景区的介绍,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江南水乡所蕴含的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精品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三章“山水风光”,详细内容为“黄山与张家界:大自然的杰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与张家界这两大中国著名山水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及旅游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黄山与张家界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风光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山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山与张家界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黄山与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文化内涵及旅游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与张家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黄山与张家界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旅游资源。

a.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b.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以峰林、溶洞、溪流、瀑布为主。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去黄山或张家界的旅游经历,谈谈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黄山与张家界地貌特点的成因,解释地理学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黄山与张家界的位置,并简述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黄山与张家界:大自然的杰作a.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b. 张家界:峰林、溶洞、溪流、瀑布2. 地貌特点及成因3. 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黄山与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能准确描述黄山与张家界的地貌特点、旅游资源,并简要分析其文化内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山水风光的兴趣。

但在讲解地貌成因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山水风光,提高对山水文化的认识。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文化教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长城和运河》。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两大文化遗产——长城和运河,通过描绘这两大景点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和历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这两大景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判断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城和运河特点历史文化价值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一下长城和运河的景色。

答案:略2.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了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于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认识旅游(第1课时)在此处键入公式。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旅游的概念,理解国内和国际旅游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旅游的概念、旅游的类型难点:旅游概念、国内和国际旅游划分中的特例【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情境展示: 1、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乙:我跟几个同学去杭州旅游了。

2、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乙:我是搞旅游的。

3、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乙:我是学旅游的。

思考:这三个情境中的“旅游”一词你认为有什么不同?我们《旅游文化》这本书所说的“旅游”一词,指的是哪种含义?讲授新课一、旅游的概念1、旅游的产生(5分钟)迁徙——旅行——旅游2、旅游的概念(13分钟)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另一个或者另一些地方去旅行和短暂停留,且不会导致定居和就业的一种活动。

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旅游活动的标准:①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实际上指的就是旅游活动。

②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

(强调“常去”和“距离”两个方面)③旅游活动具有短期性,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暂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④旅游活动不能引起定居和就业知识补充:世界(中国)旅游日、中国游圣——徐霞客随堂练习(5分钟)判断判断以下情况是否属于旅游,并说明理由1、去自家旁边的公园游玩2、坐2小时的车去离家120公里的单位3、高经理去香港开会,期间游览了迪士尼乐园4、小明去新加坡打工两年二、旅游的类型学生看书、思考: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形式也丰富多彩,那么旅游类型的划分方式有哪几种呢?(一)按照旅游区域划分(10分钟)1、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在其国家(地区)的境内所进行的旅游活动。

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注意:外国驻使馆人员,在我国境内的旅游活动,仍属于国内旅游。

2、国际国旅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地区)所行的旅游活动。

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

注意: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属于国际旅游。

课堂总结(2分钟):“旅游”是我们旅游专业学习研究的最基本概念,它不同于迁徙和旅行,只有真正掌握了“旅游”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课后反思】年月日认识旅游(第2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判断旅游活动的分类方式,并能判断旅游活动的类型。

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辨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难点:如何判断一种旅游活动的类型【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展示案例:晓东一家三口在暑假期间分别有一次旅游活动。

晓东爸爸随单位考察团去了新疆,晓东妈妈陪姥姥回了一次山东老家,而晓东则参加了学校的夏令营,到北京参观了一番。

分析并思考:晓东一家的旅游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讲授新课(30分钟)(二)按旅游目的划分1、观光旅游: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活动类型。

是以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风光、观赏名胜古迹、领略民俗风情为目的的旅游。

(介绍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和新安十景)2、度假旅游:是日益受旅游者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

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

(介绍杭州之江度假区)提问:度假旅游受欢迎的原因?(有钱、有时间、有压力要释放。

)3、公务旅游(1)商务旅游:是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之一。

是以某种商务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2)会议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旅游形式。

4、个人或家庭事务旅游:探亲旅游、休学旅游和新婚蜜月游。

5、专项旅游(1)宗教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

以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2)购物旅游:是一种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介绍“购物天堂”香港和慢慢展现迷人魅力的上海。

)(3)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例如建德的果蔬乐园。

(4)工业旅游:是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含量的一种高品位的旅游形式。

(5)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很有特色的专项旅游:如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等等。

(三)按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四)按消费水平划分可以分为大众旅游和豪华旅游。

随堂练习(5分钟)1、回顾晓东一家,分析他们一家三口的旅游类型按目的划分分别是什么?2、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3、随着G20的召开,许多国外来参加会议的人士都抽空游览了西湖,这属于。

4、最常见、最普遍的旅游形式是。

5、商务旅游包括了和。

6、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课堂总结、作业(2分钟)旅游活动的分类方式总共有四种,分别是:按区域划分;按目的划分;按组织形式划分和按消费水平划分。

作业:1、旅游活动的分类方式有哪些?(具体)2、名词解释:观光旅游、度假旅游3、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建德的“严州十景”有哪些?【课后反思】年月日认识旅游(第3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旅游活动的四个特点以及旅游变迁中的古代旅游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旅游活动的特点、中国古代旅游的代表人物难点:理解旅游活动的广泛性和季节性【教学过程】复习导入(3分钟)填写下列表格讲授新课三、旅游的特点(15分钟)1、广泛性,又称普及型,是现代旅游最为突出的特点。

提问:旅游活动的广泛性体现最哪些方面?①旅游者的构成广泛②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多样性③旅游活动的内容丰富2、持续性,近年来,从整体上看,国际旅游总的发展趋势是持续上升的。

提问:近年来,国际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提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指的是什么?4、综合性,旅游过程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

四、旅游的变迁(一)古代旅游(20分钟)1、人类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希腊和罗马等这些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中兴起。

2、古代文明七大奇迹。

3、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

4、中国古代旅游: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各时代的旅游活动。

①帝王巡游·目的:加强自己的统治、炫耀文治武功、满足自己猎奇游乐的需求、封禅。

·代表人物:帝王巡游第一人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康熙、乾隆·西湖十景碑②官吏宦游:中国古代封建官吏受帝王派遣,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出使各地。

·代表人物:朱应、康泰、汪大渊、张骞、郑和③士人漫游:文人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游览活动。

·代表人物: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陆游④商人行游·代表人物:范蠡、吕不韦⑤高僧云游:以朝拜、取经、求法等为目的的一种古老的旅游活动形式。

·代表人物:法显、玄奘、鉴真随堂练习(2分钟)书本P11《收获与体会》【课后反思】年月日认识旅游(第4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近现代旅游的概况及代表人物和事件。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情感目标:培养专业兴趣,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重难点】重点:近现代旅游的概况及代表人物难点:近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分析【教学过程】导入(7分钟)播放《2016迪斯尼旅游宣传片》思考:近现代旅游和古代旅游有什么区别?讲授新课(二)近代旅游(15分钟)1、世界近代旅游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提问: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有什么影响?①产业革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②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④科技的进步,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蒸汽动力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使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

2、近代旅游的先驱——「英」托马斯·库克① 1841年7月5日组织570人参加禁酒大会,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即现今的通济隆旅行社)。

③组织350名旅游者赴苏格兰旅游,这次活动具备了当今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开创了旅行社基本业务模式。

④创办早期旅游杂志《利物浦之行手册》。

⑤1872年,第一次带9人进行环球旅行,历时220天。

⑥创造性推出了最早具有旅行支票雏形的一种代金券。

3、中国近代旅游① 1923年,陈光甫等人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部率先设立“旅行部”,1927年“旅行部”重新申请营业执照,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组织了赴杭州和日本的旅游团)②中国第一份旅游杂志《旅行》。

(三)现代旅游(15分钟)1、世界现代旅游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中国现代旅游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

提问: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际联系不断加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旅行的时空距离缩短。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带薪假期得以增加•人们旅游意识增强,旅游需求增多•教育事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和旅游宣传效果的影响•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2、1997年7月1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3、今年来,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4、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补充知识: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思考:中国国家旅游局选择它的原因)随堂练习见相应PPT课堂总结、课后作业(2分钟)随着历时的发展,旅游活动也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中国作为旅游大国,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业:1、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所做的贡献2、简述中国古代旅游的时间、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3、帝王巡游的目的是什么?【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