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国画简介介绍

中国国画简介介绍

未来展望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未来,中国国画将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继续发展。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和传统技巧,国画将焕发出 新的生命力。
国际交流与推广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国画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艺术 界的影响力。
05
中国国画鉴赏与收藏
鉴赏标准与方法
气韵生动
国画追求意境和神韵,气韵生动是首 要标准。鉴赏时需观察画面的整体氛 围,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构图巧妙
中国国画在构图方面注重 巧妙布局,通过虚实相生 、藏露结合等手法,使画 面更加生动有趣。
代表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
这幅作品以城市风光为描写对象,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繁荣与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历史价值 。
《庐山谣》
这幅作品以庐山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构图布局
国画构图讲究章法,通过画面元素的 排列和组合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鉴赏时需分析画面的构图、透视和比 例关系。
笔墨技巧
国画注重笔墨运用,通过笔触、墨色 变化展现画家的功力和风格。鉴赏时 需仔细观察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 等变化。
主题与意境
国画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 ,通过描绘自然或人物形象表达画家 的思想和情感。鉴赏时需理解画家的 创作意图和主题内涵。

墨是中国国画中重要的绘画材料 ,常用的墨有油烟墨、松烟墨等 ,不同的墨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 范围。
宣纸
宣纸是中国国画的主要绘画载体 ,常用的宣纸有生宣、熟宣等, 不同的宣纸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 范围。
技法与材料的结合
笔法与墨法的结合
在国画中,笔法和墨法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 画面效果和情感表达。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互为表里的。

大家平时会关注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吗?关于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毫无疑问,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开放、文化融合的时代。

“传统”一词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眼里或许会显得有点落后和保守。

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来说,今天之所以要写这样的题目,完全是这种情结使然。

对于我们目前的这个时代,至少这样的题目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所反思。

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以来。

又经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和“”的十年,中国文化的传统真的已被肢解和割裂得面目全非了。

在新时期以来,由于商品大潮和外来文化的迅猛冲击,作为文化资源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处境不能不说令人堪忧。

我曾经听过好多年轻人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纯属骗人,西方文化才叫科学”之类的话,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我很难过。

难过于有数千年历史渊源和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到了当代竟然受到自己的民族后人的无情的妄自菲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同样作为人类文化的历史资源的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宝贵的价值存在?这种存在真的必须如躲避瘟疫一样弃之如敝履、弃之而后快吗?在知识信息化、能源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究竟对现代文明建设还有什么良性作用?我不否认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它落后的一面,但其精华部分还远远没有得到合理性的解释并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内容并没有真正地介绍给世界,其独到的智能魅力与深邃而自成体系的思想光芒很大程度上很长时间以来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人忽略了、淡忘了、轻视了。

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在我看来首要的是反功利主义的精神理念。

先秦的“君子”之学与“士”人文化以至后世兴盛的“文人”文化无不贯穿着一股气脉“道”与“义”,也就是对现实功利的超越性价值信仰。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

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

中国画概括明确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风格。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出东方美学思想。

其中,儒、道、释哲学思想是形成和孕育其艺术特征的精神家园。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在中西绘画中都强调绘画的风格特点和独特个性,它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我们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的统一。

然而当前西方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艺术作品片面追求形式,强调极端的个性解放,许多荒诞离奇、标新立异的作品充斥于艺术创作中,完全背离了西方传统绘画的传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

在如何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中西绘画有着不同的状况。

中国画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日新月异、枝繁叶茂,不断稳步发展,并没有出现“无度”的发展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规范。

自汉代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哲学一直是统治阶层治国安邦的正统哲学思想。

在汉代,中国画开始走向成熟,它自然地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是一种注重仁学,主张爱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学思想,是一种能使分裂混乱的社会环境有效地秩序化与和谐化的思想。

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实践证明,在中国一切艺术创作都无不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中国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同样要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

首先,中国画强调画家后天的学识修养,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体验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以使在有效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这是一种蕴含着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理想要求。

传统绘画中的生活文化与精神内涵

传统绘画中的生活文化与精神内涵

传统绘画中的生活文化与精神内涵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生活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面我们将以此为主题,阐述传统绘画中的生活文化与精神内涵。

一、生活文化1. 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它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表现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山水画中常常描绘的是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山水景色,如五岳、三峡、黄山等,这些景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 花鸟画花鸟画是以花鸟为主题的绘画形式,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花鸟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花鸟画中的花卉、鸟类,即有意蕴、又有审美价值,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3. 人物画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一类绘画,它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画种。

人物画中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可以呈现人物的形态、容貌、身段,更重要的是在展示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礼节和节日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二、精神内涵1. “文以载道”的精神内涵历史上,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承载着渗透人生的诸多哲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精神内涵就是“文以载道”。

这种精神内涵强调“文景之内,道德之基”的思想,将绘画与文学、哲学、道德等东西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表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逸趣”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的与“逸趣”相关的精神内涵,是指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让自己面对的对象产生兴趣和好奇,这也是传统绘画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

正是因为“逸趣”的存在,使得这些画作充满了无穷的生命力。

3. “神韵”精神的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中,人体、动物、天地等元素往往被赋予“神韵”之感,这种感觉是人们在欣赏这些画作时产生的感官震撼和精神共鸣。

这种“神韵”的内涵,可以使观者们在欣赏中发现很多美好的精神品质,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精神简介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精神简介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是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凝结的智慧结晶和人文底蕴。

不仅滋养了中华儿女还对对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特点独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也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每个汉字都有其形成演变的历史。

独特的楹联通过独特的书法表现出来,钤印上独特的名章与闲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装饰。

其他诸如中华绘画、建筑,以至饮食、服饰等,都有其极强的个性。

主体性即独自开创并形成完备的文化体系。

梁漱溟说:“中华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

”、“自来公认中国、印度、西洋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系统者,实以其差异特大而自成体系之故。

”持续性即既成体系和独特传统得以传承绵延,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来从未中断多元性中国文化是由不同的异质文化融合而成的。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

到公元一世纪初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变通性留下了许多选择的空间,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人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民间就变成了一个词儿叫变通,什么都可以变,什么都可以通。

在中国,法律上允许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许,很灵活。

中华文化的精神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

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孔子创立儒家重“刚”,但也不失“柔”。

中国文化是强调“儒道互补”的,即阳刚必须与阴柔适当配合。

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贯穿始终,体现在画家的情感表达、审美追求、道德情操以及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体现了对人性、情感的深刻关怀。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态的抒发。

在中国画中常常描绘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境遇、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有的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的表现出柔情似水的性情,有的表现出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些形象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性的关怀表现出来,从而触动观者的内心,引发共鸣,这是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凸显了审美追求的内涵。

中国画家在创作时往往追求一种内在的美感,这种美感并不是建立在对外在形象的模仿,而是在表现主题的突出画家自身的审美情趣。

比如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通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对自然的理解,塑造出富有韵味、富有内涵的山水意境;而在花鸟画中,画家则通过对花鸟的细致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华丽高贵的审美情趣。

这种审美追求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理性的思考、感性的体验中,表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追求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了画家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情操渗透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善恶、美丑、真假的深刻思考,能够感受到画家对道德规范、人伦关系的关怀。

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常常可以感受到画家对孝道、仁爱、忠义等传统道德观念的表达,通过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题材的选取等方面,体现出了画家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愿望。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是以墨为主要的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背景的具有中华名族特色的独特画种。

它的历史已传承几千年,是中国艺术的神圣代表,它是兼具精神和哲学的内涵与气质。

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极具表现力,以它严整的形式构图,巧妙地布局和美学精神,通过虚实相生,气韵的完美结合,进行意象的创造,意境的升华,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底蕴,而本文将结合一些名家的作品具体分析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与美学精神。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布局美学精神一、中国画的构图和布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里,中国画的形式构图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风格特色和东方文化的特色。

如:重视气脉、开合。

宾主、聚散、虚实、疏密、呼应、斜正等构图规律。

构图在国画中也称为布局或章法,它是画面景物位置的配合,也是画中骨格的表现,其实就是画家思考构思的过程,也就是画家对所描述的物象的组织和安排。

是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关键步骤。

构图的功力不但影响到整幅作品的素质,也是非常影响它的价值和地位。

国画在构图中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景物视点问题,它的透点是无固定的,画面中可以有多层次的表现,视力不逮之处也可将它呈现在画面之上,从而使人有多方位,多角度的视觉感受。

除此之外,国画的大小对比,斜线构图,还有虚实的搭配,宾与主的关系区分,距离前后远近的描绘,都是遵从美学的原理和规划,以上都是国画构图的优越表现。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画面的主题。

一幅绘画作品不只是有主体,还有衬托主体的内容。

如果只有主体,会让主体显得孤单无助,没有生趣。

那么我们如何安排好辅助主体的其他物象呢?也就是要求我们注意主客呼应,只有这样才会显得生动有趣。

中国画的构图不和西画一样受焦点透视的影响,有自己的表现方式。

最常见的构图有以下几种:1、一字构图:这个构图一般应用在横幅或长卷中。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浅析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浅析

一、中国画的基本界定中国画又称国画,是现代社会对我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其主要是对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作出明显的区分:西方的传统绘画以油画为主;中国画基本上是通过毛笔、墨汁和其他颜料在画布或者是宣纸上作画,包括彩墨画、水墨画、工笔重彩画等种类。

中国画基本上包括传统中国画和现代中国画。

传统中国画不仅是在作画工艺上运用一些传统的笔墨纸砚,而且表现出较多的传统文化特征。

“五四运动”后,受到后现代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作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的基本形式显现出不一样的社会特征,在融入中国特色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艺术特色。

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1.作画材料、工具的运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是中国画形成自身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有着较大的不同,中国画的作画过程需要很多的工具材料,如笔、墨、纸、砚。

基本上所有的中国画都能体现出文房四宝的应用,下面笔者从笔、墨、纸、砚分别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1)笔笔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三种,硬毫笔基本上是用以白描人物勾线,软毫笔主要是对画进行渲染着色。

中国画的作画注重毛笔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用不同的毛笔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线条,产生不一样的绘画效果:用硬毫笔对所画对象进行合理的线条勾勒,基本的画体出来以后,用软毫笔对所画内容进行基本的着色,软毫笔具有较大的柔韧性,能够使所画内容得到均匀的上色,且不留痕迹。

这种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手法,使中国画作品体现了国画线条的轻重和多变性,彰显特有的节奏感。

(2)墨墨指的是作画的墨法、墨色。

墨是中国画的典型表现色彩。

作画者通过积、泼等方式让墨汁在画纸上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基本变化,诠释内心的喜、怒、哀、乐,从而获得作画者想要的绘画效果。

人们所熟知的中国画,基本上不像西方画作那样追求五颜六色的色彩,只是单纯地运用墨彩表现人物、风景、建筑等不同对象的效果层次,利用墨的浓淡、深浅、多少等技法渲染不同的效果。

如:花草画一般是运用点画手法,草叶枝多采用勾画方式;山石画、树木画等基本上是运用浓笔重墨,草木烟云以淡墨渲染、衬托为主。

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图)内容摘要:绘画艺术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艺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活动。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向人们展示它内在所包含的精神思想。

中国的绘画从几千年前的工艺装饰纹样中孕育并发展起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一定的画面,来寓意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绘画的最大最本质的特点。

“情趣寄寓”和“以画写意”是中国绘画比较典型的借以表达画家思想的两种形式。

1.情趣寄寓绘画艺术创作是以审美方式反映生活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而表现出来,是为情趣寄寓。

绘画是一种精神性极强的艺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内在体现出极强的思想性及它与物质世界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以物质为基础,又升华为一定的精神,因而最为贴近艺术的本质。

综观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它发展的道路上,有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它发展的方向,这个牵引力使得艺术发展的始终不偏不倚的朝着它的方向前进,而这个拥有巨大“魔力”的无形指挥便是“精神思想”。

中国绘画艺术的流派众多,名师辈出,技法风格层出不穷,精神性也就自然非常的强。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学观和美术观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造型艺术的政教价值,唐代的张彦远指出美术具有教化的功用。

总结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并且还对美术作品在教化方面的优长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做了比较:“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

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或多或少也在说着艺术的精神性作用。

在情趣寄寓方面中国画精神性的最大体现就是用笔。

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笔力是有书法奠定的一种美学要求。

古代南朝齐的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第二法“骨法用笔”就要求笔画的组织精练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对象,抒发作者的感受。

中国画的用笔有很多要求,除了讲求笔力之外,还有三个很重要的要求是气韵表现,丰富变化,与情趣寄寓。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其设计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
特色。

在中国画的设计理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笔墨意境,中国画强调笔墨的意境表达,通过墨、笔、纸的运用,表现出自
然界万物的神韵和情趣。

在中国画中,常常通过线条的变化、墨色的深浅、水墨的渲染来表现出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形态,通过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丰富的意境。

2. 水墨情趣,中国画强调水墨的表现力和情趣,通过水墨的渲染和笔墨的运用,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和情感。

水墨画的意境主要表现在“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意境超然”等方面,通过对水墨的运用,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意境。

3. 线条结构,中国画强调线条的结构和韵律,在画面中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现
出物体的形态和神韵。

中国画的线条结构常常表现为“以意传神”、“以形传神”、“以墨传神”等特点,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运用,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效果。

4. 色彩表达,中国画注重色彩的表达和运用,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出画面的
气氛和情感。

中国画的色彩表达主要体现在“淡雅清丽”、“浓淡相宜”、“鲜艳适度”等方面,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设计理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笔墨意境、水墨情趣、线条结构和色彩表达等方面的运用,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在当代,中国画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和文化价值,其设计理念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史料上记载的上古时期绘画以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影像为最早。

早期原始社会的绘画主要是刻在石料上、青铜器上和陶器上,直到汉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开始在纸上绘画,并逐渐演变为中国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的艺术。

中国画分类:按表现题材,主要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

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体;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花鸟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的绘画。

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分为写意、工笔等。

写意画(李苦蝉《侧目》)俗称粗笔,是一种要求通过简练概况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和精神内涵,忽略对象外形的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

小写意结合一些工笔的画法,工写结合,大写意则是轻松洒脱地一路狂写;工笔画又称细笔画,是用粗细均匀的线条来勾勒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和结构的画,分白描与设色两种。

按幅面样式,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

工具材料:笔:毛笔,硬豪、软豪、兼豪。

墨:油烟墨、松烟墨、墨膏、墨汁等。

纸:生宣、熟宣等。

写意国画用生宣,吸水性好。

安微出产的“特净皮”是最好的熟宣纸。

熟宣纸是用砚水加工过的生宣纸,减弱了其吸水性,不会产生扩散效果,多用来画工笔画。

砚:盛墨的容器,以端砚和款砚最好。

好的砚台不仅可作书画工具,还可作为观赏的艺术品,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颜料:膏状、袋装等多种规格。

国画颜料质地细透明,有高档和低档之分。

一般从纯天然植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的颜色比化学合成的颜色要好,颜色纯正,不易褪色。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1、独特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画家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即画者不是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作画,而是根据画者需要,移动立脚点,把不同的事物安排出现在同一画面之中,通过相互关系形成透视空间。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美术的主体性特征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美术的主体性特征

12美学2020/11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的发展向世界贡献了物质财富,世界在分享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必然向中国寻求文化滋养,开启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模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诉求下,坚定文化自信自然成为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独立的大事。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当代文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形成了新的深刻主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时代命题和精神诉求。

世界文化艺术格局需要中国艺术力量的主动参与,中国美术应该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积极构建中国价值标准与话语体系,做出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贡献。

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炼中国美术在当代实践中的重要经验和成果,深入挖掘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伟大实践的美学价值,明确自身价值立场和发展道路,就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美术面对的重要课题。

美术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以及文化内在要求与艺术发展规律的制约。

中西方艺术在这些根本层面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国美术不会沿着西方艺术史的轨迹演进,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

要明确自身的价值立场,构建中国价值标准与话语体系,首先需要当代中国美术明确和突出自身的主体性特征。

一、人民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与艺术的本质属性和一切意义与价值的根源,是对社会各阶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本位与利益诉求的美学表现,有着稳定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立场。

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型与建设,正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立足本国实际,解决了“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才在自我塑造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社会和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

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各个时期,这一方针始终是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原则,起到了主导和引领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1、艺术本质问题得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得科学理论基础,即就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得“艺术生产”得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瞧作就是一种特殊得精神生产,就是人们满足审美得需要,它得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得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得起源,性质与特点。

艺术得起源离不开人类得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得“不平衡关系”,即它得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得物质生产条件。

但作为一种特殊得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得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得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得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得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就是内容与形式得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就是内容与形式得统一,它们意义首先就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就是以一定得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

就是两者得有机统一。

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得就是艺术得形式,例如一首乐曲得优美得旋律,鲜明得节奏。

或者一幅油画得丰富而与谐得色彩等。

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得思想内容。

4、艺术得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得审美认知作用就是艺术所自有得一种独特得认知功能。

艺术以其所特有得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得对社会、人生敏锐得观察、深刻得评判、揭示对象得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得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得真实,又因它得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得对更为美好得未来得憧景与热爱。

展现了人得思想、灵魂得纯化与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得事物、高尚得道德、诚真得情感得响往与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得认知作用中得审美认知作用就是艺术审美所特有得一种功能,就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得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

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

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

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聚贤堂带你一起领略一下中间的韵味。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画的气韵及欣赏1一、欣赏中国画要看气韵所谓“气”指先天的气质,秉性。

气质,系指创作者本人主观能动性与创作个性的充分发挥。

“韵”指发而为画的笔墨情韵。

金丹元教授曾把中国艺术思维气质概括为雅、游、和三种形式,这三种思维气质完美融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指人的精神与人格修养。

新儒学学者徐复观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中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形象得成为神、灵、玄。

通过某种形象而将其画了出来,达到最高的画境,以自己的精神为创造对象传承中国画的精神。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言术“六法”时,首先提出“气韵生动”之后,接着说“骨法用笔是也”。

很明显,谢赫将“骨法用笔”列为“六法”中第二大法,这一方面说明气韵与笔墨的重要关系,气韵全由笔墨而生,舍笔墨无从谈气韵。

中国绘画的用笔用墨,历代画家、理论家都做过详细而精辟的论述。

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气”。

气韵不能师授,人品胸襟都可以修养,后天的补养修炼有与扩充先天气度的不足。

董其昌也说:“气韵不可学,此知而知之,自有之授。

”郭若虚将人品视为绘画的必要前提,所谓“气韵”是人的个性在整个心性流露出来的,本自心源,必在生之,故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期然而然。

文如其人,画如其画,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

”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
北朝 时期的文学书法绘 画等诸方 面的空前 繁荣 , 出现 了许 多

流 的艺术大家 。 山水 诗人谢 灵 运 , 田园诗人 陶 渊 明, 法 书
庄 子崇 尚“ 静元 为” 寂 。认为 “ 物 以游心” 乘 超然 世外 的 精神状 态 , 是进入 最高艺术境界 的先决 条件。这种观念对 中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3期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DALI AN UNI RSIY VE T
V I 7N 3 o . o. 2 Jn2 o u .o 6
20 0 6年 6月
中国传统绘 画 的艺术表现
吾本乘 兴而行 , 兴尽 而返 , 必见戴 ” 何 。这些 “ 以天地 为栋 宇 ,
屋室 为祥衣 的“ 奇异 比附 , 乘 兴而 行 , 兴 而返 ” “ 尽 的纵情 行 为 。充分展现了晋代人们放任 旷达的超迈情怀 。 性 情的 自由超脱 ,带来 艺术思 维 的活跃 , 而使 魏晋南 从
松。庄子云 :澹然 无极 而众 美从 之 。 作 为艺术 家 只有不 考 “ ”
中” 王子猷居 山阴 , 大雪 。眠觉 , 。“ 夜 开室 , 酌酒 。四望皎 命
然, 因起彷徨 , 左思< 隐诗) 咏 招 。忽 忆戴 安道 , 时戴 在剡 , 即
虑任何 功利得失 , 不被繁琐礼节俗务所 困扰 , 随时处 于“ 人 无 非。 无鬼责 , 不思 虑 , 预 某 , 不 虚无 恬 淡” 的状态 , 才能 “ 天 合 德”才 能“ 。 光矣而不耀 , 信矣 而不期 , 其寝不梦 , 其觉 无忧 , 其
其 昌、 石涛都作了重点 阐述 。 这种 主体表 现意 识首先体 现 在
风度” 就是这些的名士们活跃 的思维 , 放纵行 为的真实写照。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记载 了一 件 书法 家 的轶j :鄱 太傅 | “ | 在京 E 。 门生与 王丞相书 。 l谴 求女婿 。丞 相语鄱信 : 君往东任

中国绘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画的美学精神

中国绘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画的美学精神

中国绘画的美学特征中国画的美学精神美学必须研究艺术是美术界早已取得的共识,绘画艺术范围广泛,包括音乐、舞蹈、建筑、影视、戏曲、绘画……等。

但是中国绘画却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美中国画除了我们所知道的用毛笔、墨、和宣纸之外,中国画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用线,因而形成了中国绘画中一个特殊的表现形式——线描。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生命基础,也是中国画的筋骨和脉络,是一种以线表型的造型方式。

它是民族文化长期的历史积累。

例如:《舞蹈纹彩陶盆》中五人一组的舞蹈者,《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形象都是以变化和富有装饰性的线形成的符号语言。

中国绘画的线型结构,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抽像的线纹,其不存在于物,不存在于心,但却能够匀称、流动、回环曲折地表达出,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着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和灵境。

线条的意义就是在于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的抒情内涵,粗细、长短、顿挫、急缓的节奏韵律和审美观念,都给绘画的“形神合一”,“气韵生动”,提供了典范。

所以线是绘画中最简单,最便利的表现,也是最难以撑握最具神秘感的。

中国绘画在其不断发展中完善了“线性艺术”,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以线为主的特点。

二、中国绘画中的空白在中国绘画中空白是形象组成的部分也是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的一大特色,也称为“布局”即“置陈布势”。

“空白”是一种与作品形式、内容融而为一的意象形态,所以,“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方法之一。

中国画的空白“看似虚,实为实”,是一种以虚代实的画法,失去它,这幅画也就失去了原来特有的意境。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到“凡经营下笔,比合天地。

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境。

”这里所说的“天”与“地”都是不着色的空白。

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黑的表示形,白的藏象,黑计划之白,策略之白,它不依附于物的衬托,而是高度概括,通过主体示意,显得意境丰富。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中国
画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笔墨情趣,中国画强调笔墨的韵味和情趣,通过墨、笔、纸的运用,表现出画
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中国画中,笔墨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掌握传统的笔墨技法,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

意境表达,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表达,追求画面的意蕴和情感内涵。

画家通过构图、造型、色彩等手法,表现出自己对于自然、人物、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产生共鸣和思考。

形神兼备,中国画注重形神兼备,既要表现出事物的外在形态,又要寓意深远,具有精神内涵。

画家要通过对于形式的处理和精神的把握,使作品既有现实的表现,又有超越现实的意义。

传统与创新,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

画家们在继承传统技
法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艺术理念,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索和实践,使中国画保持着活力和时代性。

综上所述,中国画的设计理念包括笔墨情趣、意境表达、形神兼备和传统与创
新等方面,这些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画,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绘画的主体精神与文化特征
中国画的创作源于生活。

中国画创作的主体精神就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是创作者情感的积累和体现。

艺术品其实就是艺术家说的话,如果所有的人一个腔调,艺术品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独立品格。

中国画创作的时候也应该让自己作品有它自己的个性——即主体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作品的风格也有所变化。

而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必然存在着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有它独有的特色。

纵观中国画史上最具学术价值的作品,无一不是有创作者独到的主体精神的存在的。

所谓的主题精神就是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创作者独到鲜明的个性。

是创作者人格、修养及其情感等诸多因素的体现。

一、关于创作的主体精神
创作的主体精神就是指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是创作者情感的积累和体现,是创作者在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

这种艺术风貌是由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性格、家庭背景、及其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决定的。

作为一个画家来说,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和表现出创作
者的技法和作品的格调。

而一幅好的作品最重要的不是传统的几种表现形式与技巧,而是艺术家创作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主要
体现在作品格调上。

二、中国画创作应该怎样具备主体精神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非常有个性,那么这个人便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中国画也是如此,纵观中国画史,大凡有成就的画家,均是自成一格,独领风骚。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画创作的时候也应该让自己作品有它自己的个性——即我们今天所谈的主体精神。

中国画的创作源于生活,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所谓造化就是自然。

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把中国画创作最基础的阶段概括的淋漓尽致。

“搜尽奇峰”那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画家强调要师法造化的阶段,但是好的作品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

画家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取舍和夸张,加入自己的认知和感情色彩,通过一定的技法来把画家的内心情感表现在纸上,由此他提出了创作过程的“打草稿”——艺术构思阶段。

此阶段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将同一自然物,孕育出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完全不同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孕育出自己独特的,也即“有我”的艺术形象,体现出艺术创作的主体独创性。

三、用画说话,体现独立品格、彰显个性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是经过严肃的思考的。

一幅好的作品用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我们应该要让自己头脑保持对艺术的敏感和激情。

在创作一幅作品前,是要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一种审美理想,一种精神世界,把某种气质、某种情绪表达到极致。

体现独立品格,突出个性,当然,对于个性而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同于别人,不是搜奇抉怪。

我们
对中国画创作主体精神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底层面上,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因为艺术品除了新鲜,更需要深度。

中国绘画的传统渊源流长,历数千年而不变,蔚为中外画史之奇观。

而且,这种传统的深刻与持久,随着时间之推移,其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积淀、愈益形成一种传统的伟力,愈益鲜明、精纯而独到。

以至许多方面均难乎为继,而令创新者久久束手徘徊。

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可准确无误的识别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已形成的独特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绘画的研究中,一些学者都不约而同地从中国的经典哲学里,找到了绘画美学的起点,看出了中国绘画所包容的哲学深度。

因此,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便从来也与中国传统艺术无缘。

p f 杰拉德直截了当地说,中国艺术虽擅长于山水画,但并不着眼于描画任何现实的风景,而是根据源于现实而又包含着象征和哲理的灵感,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创造。

中国文化的民族心理是“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终归“道器不二”、“心物不二”、“物我相忘”、“天人合一”。

故而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不离此道。

在客体与主体真实与虚幻、自然与人生、物质与心灵之间找寻一种平衡和整体性的和谐。

中国文化宏深而博大,在众多丰厚的文化质点中,无论是哲学,还是书法、诗文、戏曲等等,中国绘画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辉映
交融。

法国华裔汉学家弗朗索瓦一陈曾经说过:要想看懂一幅中国画,必须具备高深的文化素养。

它不仅道出了中国绘画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且,看出了中国绘画很大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

可以说:整个中国文化的灿烂历史都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

不了解中国绘画,就不可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的悠久和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