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科学课教学规范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科学教案]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常规教育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

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

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

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学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学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学计划6篇为了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大家一定都十分上心,大家在教学中学会写教学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学计划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范文学校:XXX小学学年:2024年第一学期班级:一年级科目: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身边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修养,增强环保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科学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器材的使用:显微镜、放大镜、酒精灯等。

(2)简单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变化;观察风的作用等。

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2节课(2)授课方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2.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昆虫的特征等。

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1节课(2)授课方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3. 空气和水的实验教学内容:(1)空气的实验:利用吹气筒、酒精灯等器材观察有关空气的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水的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水的溶解性,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2节课(2)授课方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4.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教学内容:(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如鸟类、昆虫等;(2)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1节课(2)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途径进行学习和讨论。

5.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教学内容:(1)了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条件,如树木、花草等;(2)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1节课(2)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途径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问、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
1. 春、夏、秋、冬的变化。

2. 天空中的云、太阳、月亮。

3. 水的变化:液体、固体。

4.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5. 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其动手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图片、实物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现象。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 春、夏、秋、冬的变化:2周
- 天空中的云、太阳、月亮:1周
- 水的变化:液体、固体:1周
第二学期:
-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周
- 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周
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察成绩评定,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
力的表现。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

通过本学年科学教学计划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从小培养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从而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在
科学教学中能够愉快学习,主动思考,实践动手,全面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分析】金鱼也是孩子们爱好的小动物。

孩子们视察金鱼的爱好一定会很浓厚。

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视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视察金鱼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换的能力;培养学生聆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教学进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爱好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视察小金鱼吧!二、视察:各种各样的金鱼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三、描写:视察描写一条金鱼的特点师:我们再一起来视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师: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四、拓展浏览: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教学反思】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视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

通过比较,孩子们发觉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视察,有利于完全而细致的描写一条金鱼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认识我们的牙齿,知道牙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学习正确刷牙方法。

三、学习难点:牙齿对我们有哪些作用。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五、学习准备:课件六、学习进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刷牙”这一课。

牙齿的用处可大了,你知道牙齿有哪些作用?看谁知道的多?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较少,在观察、分析、思考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走进科学”“植物”“比较与测量”三个单元。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观察、比较、测量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倾听。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测量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如比较和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对科学课有初步的认识,感受科学的有趣和神奇。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述。

单元教学时间:3 周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我们来观察》 1 课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如书包、铅笔盒等,学会用眼睛看、用手摸等方法进行观察。

小学科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

小学科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

小学科学常规基本规范标准(试行)为提高我旗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最根本的保证。

现根据我旗实际,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规范做出以下标准。

(四)小学科学一、认真备课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1.必须备课。

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

2.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和课程特点,要符合学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要有多种预设教学策略。

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测,有相应的对策。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4.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材料、仪器的准备工作。

5.教案(学案)书写格式。

教案(学案)书写格式包括:⑴教学目标;⑵教学重点、难点;⑶教学材料准备;⑷教学策略及步骤(或称“过程”);⑸作业设计;⑹教学反思。

二、上课规范科学课的教学不再是把知识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中,通过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形成概念的科学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技能与方法,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课程特点,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操作实践、收集信息、思考整理、得出结论、交流表达、拓展应用。

2.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可适时进行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材料替代,但不得随意提高、降低标高,不得随意增加、删减教学内容。

3.教学中认真做好观察、实验、制作等项活动的组织工作。

4.教师教学力求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富有感染力。

努力让课堂好玩、有趣,启发学生积极探究。

三、作业规范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

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课后延伸学习等。

一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上)科学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由于刚入小学,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新鲜和好奇。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35-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真的很难。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从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注意力差,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还不具备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积累的活动经验,不能自己探索出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会解释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逻辑思维的能力还需提高。

也有部分学生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对比,具备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小组内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能力欠佳,大多数学生不善表达,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与课标分析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是低年级学段第一册,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学段的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经验,作出简单的猜想,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能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分享,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准备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道具,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水中花等。

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科学的魅力和科学课的内容。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彩色铅笔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开启一段奇妙的科学之旅。

很高兴认识大家!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奥秘和惊喜。

在科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魔法盒子,发现其中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吧!(二)认识科学课(15分钟)播放PPT,展示科学的魅力(1)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星空、彩虹、瀑布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机器人等,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3)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火山喷发、变色液体等,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

提问互动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科学有趣吗?生:(回答问题)师:科学是非常有趣的,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奇妙的现象,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很多未知的事情。

在科学课上,我们会一起探索这些有趣的现象和事情。

介绍科学课的内容师:在一年级上册的科学课中,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内容。

比如,我们会认识我们身边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用途;我们会观察动物和植物,发现它们的奥秘;我们还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主要围绕“认识自然”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节“身边的自然”,具体涉及植物、动物、天气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现象,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标本、天气预报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天气变化,描述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与教师互动,回答关于植物、动物和天气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关于自然保护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自然2. 内容:植物、动物、天气的基本概念,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并描述一天内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变化。

2. 答案示例:记录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动物的习性、天气状况等,要求语言通顺,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制作⼩磁针的⽅法告诉别⼈;同时,能学习别⼈的⽅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汽车、缝⾐针、⼤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引⼊ 你能使缝⾐针吸起曲别针吗? ⼆、活动⼀:磁极的相互作⽤ 1、确定教室⾥的南北⽅向 2、学⽣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什么现象?引导学⽣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扰。

4、设计实验证明⾃⼰的猜想。

⼩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向 (1)观察发⽣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其他⽅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磁极的相互作⽤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游戏,吸引孩⼦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实验,课堂⽓氛活跃。

【篇⼆】 教学⽬标 1、⼈体运动需要氧⽓,肺的⽓体交换作⽤将氧⽓吸收进⾎液,将⼆氧化碳排出体外。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初步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和“用双手创造”。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走进科学”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和“上好科学课”这三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用感官观察”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认识世界。

“认识感官”一课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五种感官及其功能;“借助工具观察”则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来扩展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官总动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用大脑思考”单元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实与猜想”让学生学会区分事实和猜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猜想到验证”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究秋叶的秘密”则以秋叶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

“用双手创造”单元这个单元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自然物与人造物”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区别;“人工世界”让学生了解人类通过创造和改造自然物,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轮子的故事”通过介绍轮子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人类的创造力和科技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认识人体的五种感官及其功能。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一节《认识物体》和第二节《物体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组内挑选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记录下物体的特征。

4. 课堂讲解:讲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照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

5. 例题讲解: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学具卡片上的物体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物体和物体的分类2. 板书内容:物体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等物体的分类方法:按照形状、颜色、用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用今天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物体特征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更多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

2.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观察和记录物体特征。

3. 例题讲解: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的讲解。

4. 作业设计:观察家庭物品并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一、教学难点解析:物体的分类方法1. 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如文具、水果、衣物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3. 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2. 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主题: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搭积木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的原理。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理解科学的含义。

第二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新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三、教学资源1. 教室内环境布置,如科学角、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器材,如气球、积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

2.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良好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 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果。

以上是一份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内容为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2节《有趣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物体(如铅笔、橡皮等)。

学具:每人一份白纸、剪刀、尺子、物体(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地面上的影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为什么会有大有小?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挡住了一部分光线,这部分光线无法到达地面,形成了影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尺子、白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物体。

(2)将制作的物体放在光源(手电筒)下,观察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因2. 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3. 实践活动:制作物体,观察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 答案:影子形成原因、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科学现象,如光的折射、反射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模版(3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模版(3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模版一、指导思想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的战略指导,契合“教育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方针,致力于引领少年儿童投身多样化科技活动,培育其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提升科学素养,以期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及未来的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及开放性,着重强调科学与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及发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与其他学科领域建立紧密联系。

教材涵盖九大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

依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科学素养:科技探究:使学生理解科技探究的基本活动与特征,掌握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方法,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及乐于探究的热情,关注新事物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正确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在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及与自然和谐共生。

科技知识:使学生掌握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开展科学探究。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旨在唤起学生对科技课程的热忱,促进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及科技知识三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三、教学措施1. 开展充满活力的科技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

2. 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3. 重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技术设计能力,培育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

4. 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与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在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发现潜能生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1. 对学科知识缺乏学习兴趣;2. 缺乏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较弱;3. 缺乏合作意识;4. 实践能力不足。

2024年一年级开学科学教育教案

2024年一年级开学科学教育教案

2024年一年级开学科学教育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为2024年一年级学生提供全面且有趣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简单的策略和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基础的科学知识。

教学计划第一学期1. 单元一:观察和描述- 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 教师将组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动物和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 学生将通过绘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2. 单元二:物体材质- 学生将学习不同物体的材质,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和触摸材质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质的质地和性质。

- 学生将制作一个简单的物体材质图册,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

3. 单元三:天气和季节-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

- 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介绍各种天气和季节,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它们。

- 学生将制作一个季节变化日记,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学期1. 单元四:植物生长-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关键要素。

- 教师将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自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 学生将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并撰写简单的观察报告。

2. 单元五:动物特征- 学生将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 学生将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物分类图表,记录他们对不同动物特征的观察结果。

3. 单元六:力和运动- 学生将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实验。

- 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推、拉、摩擦等实践活动,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 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记录- 学生制作的图册、日记和图表- 学生参与实验的表现和实验报告以上教案旨在简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实践。

小学科学第一年级第六节课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第一年级第六节课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第一年级第六节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如重与轻、长与短等;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如重与轻、长与短等;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事物,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了解事物的不同之处。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物体的重和轻的概念。

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帮助他们理解轻的物体相对来说重量较小,重的物体相对来说重量较大。

3. 实验活动(30分钟)a) 实验一:重与轻的实验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棉花、石头、纸张等。

让学生用手轻轻抚摸它们,并判断它们的重与轻。

引导学生将物体按照重与轻的程度进行排序,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排序结果。

b) 实验二:长与短的实验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材料,如绳子、铅笔、纸条等。

让学生比较这些材料的长度,并将它们按照长与短的程度进行排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4. 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老师出示图片或物体,让学生说出其重或轻、长或短的特点。

并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加深他们对于重与轻、长与短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自由讨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呈现与示范: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科学概念和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尚小学2018-2019年一年级小学科学课教学规范
一、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激发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七个方面。

从提出的七个方面来看,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科学课程的目标,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改变教材观,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不是随意处理教材,而是要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要深入领会和理解教材。

以体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其次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是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也是手段,同样也是现行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为此,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必须实施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2、探究即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课学习的方式。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课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课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就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法就不能简单的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

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的、充分的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这是科学课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习最大的不同
二、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提出问题)时,尤其是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猜想,对某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预测和假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前,一定要先作好行动计划,即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及应注意的措施。

4、要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的方法。

5、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急于强加给学生。

6、要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到生活中。

8、学会用事实说话,通过做实验来证明。

9、学会总结所学知识通过知识树表现出来。

20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