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泉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产观察 / Heritage Observation
130
浅谈泉州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盛荣红
(泉州市博物馆,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泉州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与高超的建筑技艺。文章主要分析泉州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泉州古建筑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泉州古建筑;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Quanzhou
SHENG Ronghong
(Quanzhou Museum,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Abstract: Quanzhou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Province. It is one of the 24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nounc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Maritime Silk Road", and it is known as the "Zoulu of the Seashore",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Quanzhou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nzhou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t has a unique local art style and superb architectural skill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Quanzhou,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tter protect the ancient buildings in Quanzhou.
Keywords: Quanzhou ancient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作者简介:盛荣红(1969-),男,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E- mail:584122639@.
泉州古建筑具有类型多样、布局富于变化的特点。泉州古建筑按照建筑结构可分为“宫殿式”大厝、手巾寮、石筑民居、栏杆式建筑、洋楼和骑楼等;按照建筑功能可分为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等;按照建筑用材可分为石楼、土楼、海蛎厝、红砖建筑等,其中尤以红砖建筑最具代表性。泉州的传统红砖建筑,正是缘于其“红砖”材质而得名,并因其甚具泉州地域风格的建筑特征,故此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主要分支。然而,若以营构材料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的传统建筑,则更多的是“青砖”建筑,“红砖”建筑并不普遍[1]。由此可见,红砖建筑是泉州古建筑的特色所在。
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泉州古建筑文化遗产作为泉州城市文化的载
体,其形成与发展充分反映出各个时期泉州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建筑艺术水平,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1 基于红砖结构的泉州古建筑
1.1 泉州红砖的起源
著名建筑研究专家陈凯峰在《红砖建筑》一书中指出“陶”“砖”同源。泉州红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泉港蚁山遗址、惠安音楼山遗址等遗址曾出土过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印纹红陶陶拍等物件。至目前,泉州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有晋江深沪庵山遗址和南安丰州狮子山遗址等,在这些遗址中发现有房址以及出土的手制、模制的陶片、陶纺轮、陶网坠等物品。
西晋时期,带红颜色的墓砖已经在泉州出现,考
遗产观察 / Heritage Observation
132
化、永春、安溪等县的偏远山区。这些地区人口的外迁使得传统民居建筑空置率高,又因缺乏维护和管理,从而造成传统民居大量塌毁。同时,泉州老城区有大量业主外迁,将古宅外租,这便造成古宅管理混乱,卫生状况糟糕,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加速了古城区古建筑的损毁和消亡。
3 泉州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1)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涉及营造技艺的遗产已达28项。相较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技艺作为集体传承的遗产,工种众多,工序繁复,构成要素十分复杂,保护的难度也更大[3]。
(2)保护好泉州古建筑有利于研究泉州建筑史。通过了解古建筑的演变过程,揭开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能让人们与泉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泉州的生活习俗更为贴近。
(3)一些富有特色的泉州古建筑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促进作用。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起点城市之一,自古以来,海内外交通贸易便十分发达。多种宗教、多种文化在泉州相互融合,除此之外,许多外国商人通过海外交通贸易定居于泉州,并与汉人通婚,有些更是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泉州晋江陈埭丁氏宗族便是其中之一,丁氏大宗祠就是泉州古民居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中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谊的见证。
(4)泉州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作为泉州这座古老城市的宣传名片,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泉州旅游参观,从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通过对以红砖建筑为代表的泉州古建筑的研究,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闽越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泉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悠久历史的见证。因此,保护与利用好泉州古建筑刻不容缓[4]。
4 泉州古建筑保护的几点建议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好泉州古建筑迫在眉睫,结合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成立精干的领导班子,对古建筑保护进行宏观规划。从住建局、规划局、旅游局、国土资源
局、文广新局等部门抽出专业人员,或直接由规划师、建筑师、文博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学家等组成保护委员会。文博专家、历史专家按照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评选、圈定,确定应予保护的古民居建筑,并提供该民居建筑的有关资料给相关的规划师、建筑师等,再由他们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给予专业意见。对已被确认应予保护的古建筑,可由住建局建立相应的档案,在城市建设时绕过这些古民居建筑。
(2)合理规划,分批次进行有效保护。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待保护的古建筑数量较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古建筑需要保护的紧迫性进行分类,对具有重要价值但损毁严重的古建筑优先保护。
(3)鼓励古建筑传承人帮带学徒;将古民居建筑营造、修缮技艺引入课堂;举办工匠培训班;在高校加强古建筑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方式都能使古建筑修缮专业人员队伍得到扩大。
(4)加强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推进相关文物保护法的普法宣传工作,提高居住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5)将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对古建筑进行合理开发,将收益投入古建筑的保护中,一举两得。例如,将民居建筑设置成特色民宿,这样做不仅能让外地的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泉州的建筑文化,体验泉州独具特色的建筑环境,还能将所得的经济收入用于维护、修缮古民居建筑。
5 结束语
泉州古建筑具有独特性,保护价值高。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要有选择地保留古城的原有风貌,加强对古建筑的管理,通过有效手段减缓古建筑的自然衰败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凯峰.红砖建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286.[2]
陈建中,郑长铃,林俊程.闽南大厝的保护与传承[C]//守望古厝的探索: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103.
[3]马全宝,王阳.营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构成探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7(4):70.
[4]
陈建中,刘萍萍.泉州红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C]//古城文物的保护与实践:泉州市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