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淋证、癃闭、关格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指导:癃闭的鉴别诊断

中医内科指导:癃闭的鉴别诊断

1.淋证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

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

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

2.关格关格是小便不通和呕吐并见的一种病证。

癃闭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鉴别。

关格必有呕吐,而癃闭一般无呕吐症状,只以小便量极少或全无为特征。

二者的关系是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而来,还可由水肿、淋证发展而成。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癃闭是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分为癃和闭两种程度。癃闭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需细审主证以辨分型,小腹胀痛等,而虚证则发病缓慢,伴有面色不华等;再次,需辨轻重,由癃转闭多为病势加重,反之则为减轻,若癃闭伴有气息喘促等症状则表明病情危重;最后,还需辨别淋与癃,淋证小便滴沥涩痛,而癃闭则无疼痛感。在辨证论治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分型施治,如热证可清热利尿,虚证则宜补虚益气。此外,还需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关格等。通过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及病因病机,才能准确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癃闭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第四节关格关格是指因为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犯胃而致的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点的一种危大病证。

本病多由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发展而来。

关格之名,始见于《内经》,但其阐述的关格,一是指脉象,一是指病理,均非指病证,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该书《平脉法》篇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以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证的疾病,属于危重证候。

最近几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历代治疗关格的通腑降浊法治疗尿毒症,获得了必定的疗效。

本节所论关格,主假如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至于大便不通兼有呕吐,古时亦称关格,但不属本节议论的范围。

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惹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在频频感邪、饮食劳倦等要素作用下,或失治误治,使其频频发生,迁延不愈,致使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可以,湿浊毒邪内蕴,气不化水,肾关不开,则小便不通;湿浊毒邪上逆犯胃,则呕吐,遂发为关格。

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湿浊毒邪内蕴是标,故本病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

在本病病变过程中,湿浊内阻中焦,脾胃起落失司,可致腹泻或便秘;湿浊毒邪外溢肌肤,可致皮肤瘙痒,或有霜样析出;湿浊毒邪上熏,可致口中臭秽,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湿浊上蒙清窍,可致昏睡或神识不清。

随人体天赋素质的差别,湿浊毒邪在体内又有寒化和热化的不一样,寒化则表现为寒浊上犯的证候,热化则表现为湿热内蕴的证候。

跟着病情的发展,正虚不复,可由虚致损。

因为阴阳互根,阳损能够及阴。

又因五脏有关,肾病能够累及他脏。

肾病及肝,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可致手足搐搦,甚至抽搐;肾病及心,邪陷心包,可致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痛,甚则神志昏倒;肾病及肺,可致咳喘,胸闷,气短难续,不可以平卧。

综上所述,关格的病机常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乱,病位以肾为主,肾、脾、胃、心、肝、肺同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上逆犯胃。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在该 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 记载。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了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小 便不利。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认为该病有“气虚、血虚、有痰、 风闭、实热”等类型,并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治疗小 便不通。
审证求机:本证的病证特点为情志抑郁、多烦善怒、 胁腹胀满;基本病机为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宜, 膀胱气化不利。肝气不舒,经脉之气不行,故胁肋胀 满、善太息;肝郁日久化火,扰乱心神,故见情志抑 郁、多烦易怒。
治法:理气解郁,通利小便。 方药:沉香散 沉香、陈皮、柴胡、青皮、乌药疏肝理气,当归、王
不留行、郁金行下焦气血,石韦、车前子、冬葵子、 茯苓通利小便。
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 黄柏、栀子、大黄、滑石清热利湿,瞿麦、萹蓄、茯
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临床运用 口舌生疮糜烂,可合用导赤散 湿热久恋下焦,肾阴灼伤而岀现口干咽燥、潮热盗 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 黄、车前子、牛膝 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 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甚则 神昏澹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通草、制大 黄
2.治则治法
应以“六腑以通为用”为原则,着眼于“通” 通利之法,又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 实证以治标为主,宜清湿热、利气机、散瘀结而通水道;虚证则以
治本为法,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不可不经 辨证,滥用通利小便之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证,应配合针灸、导 尿等法急通小便。
3.分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证候:小便点滴不通,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 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 黄腻,脉数或濡数。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44癃闭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44癃闭

阻塞水道不通
.
病位:膀胱,与肾、肺、脾、三焦、肝有关
病理:上焦肺失肃降,中焦脾失升降,下焦
肾失气化 病性:
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实--湿热蕴结、肺热气盛、肝郁气滞、尿路
阻塞
虚--脾气不升、肾元亏虚
09.05.2020
.
三、诊断
1、病史:老年男性、产后妇女、术后 2、临床表现: 3、体征:触及小腹胀满,叩之浊音,
为膀胱以下尿路病变。无排尿感又无触 及小腹胀满,为膀胱以上病变。 4、辅助检查:尿总量,X 光,CT等。
09.05.2020
.
生理
09.05.2020
.
四、鉴别诊断
1、淋证:尿频、急、痛为特征。每次排尿 量少,而每天排尿总量正常。
2、关格: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特征。
•注意(1)泄泻过度,水液偏渗大肠而尿少。 (2)大汗、多汗,水从汗泄而尿少。 (3)失血伤精,水随血液去而尿少。
药方:八正散
木通 车前子 萹蓄 瞿麦 滑石 甘草梢 大黄 山栀 灯心草
加减:
09.05.2020
.
2. 肺热壅盛
症状:癃闭证候+肺热证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 方药:清肺饮
茯苓 黄芩 桑白皮 麦冬 车前子 山栀 木通 泽泻
加减:
09.05.2020
.
3.肝郁气滞 症状:癃闭证候+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方药:沉香散
细而数,尺弱。
09.05.2020
.
• 诊断:癃闭 • 证型:脾肾亏虚,湿热内蕴 • 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利湿 •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八正散
09.05.2020
.
09.05.2020
.

中医内科学-第三节:癃闭

中医内科学-第三节:癃闭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数。
[证机概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 输膀胱。
[治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代表方]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
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泄肺热。
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清肺生津养阴。
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通利小便。
中医内科——癃闭
32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十一 分。
《伤寒论》 淋病
《金匮要略》 小便不利
பைடு நூலகம்
2.病因病机: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外邪伤肾 《灵枢·五味》“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饮食不节 《素问·宣明五气》“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素问·本输》“ 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
——病机为膀胱及三焦
中医内科——癃闭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十一分。
二、治疗原则
“腑以通为用”——通利为原则。 实证——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 虚证——补脾肾,助气化。
对于水蓄膀胱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 、探吐、导尿等法。
中医内科——癃闭
29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十一 分。
三、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证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 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
加减
舌苔厚腻——加苍术、黄柏(二妙散义)
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合导赤散
湿热久恋下焦→肾阴灼伤——滋肾通关丸+生地、牛膝、 车前子
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尿极少或无——黄连温 胆汤加味
中医内科——癃闭
31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十一 分。

中医内科学-淋证

中医内科学-淋证
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中描述 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 中。”
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对本病的病机作了 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 也。”
《中藏经》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 虚,实八种。
《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均将淋分为“石,气, 膏,劳,热淋”等五种。
匮肾气丸。
37
⑥劳淋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 药
主症: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 时作时止,遇劳即发,病程缠绵。 脾虚证:神疲乏力。运化无权。 肾虚证:腰膝酸软。生殖功能失常。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加减。
山药,肉苁蓉,熟地,山萸肉,茯神,菟丝子, 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27
②石淋
症状 主症:常突然发作,一侧腰腹绞痛难忍;尿中 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 窘迫疼痛,甚则牵涉外阴,少腹拘急。 兼夹症:尿中带血。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 石韦散加减。 药 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瘀利水
35
⑤膏淋
症状
主症: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 置之沉淀,或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 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
湿热阻滞证:口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治法 方 药
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利湿热,分清泌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川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茯苓,甘草梢
淋证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涂海涛 讲师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

小便不通、呕吐、腰膝酸软等症状较 重。
中焦关格
小便不通、呕吐、脘腹胀满等症状较 重。
02
关格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排尿困难
尿线变细、排尿等待、 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
尽等。
肾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症状
其他症状
出现水肿、乏力、食欲 不振等肾功能不全的症
状。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腹胀等症状。
头晕、心悸、气短等症 状。
外感湿热之邪,导致膀胱气化 不利,形成关格。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 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膀胱
,形成关格。
情志失调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 畅,影响膀胱气化,形成关格

久病体虚
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 衰,不能温煦膀胱,导致膀胱
气化不利,形成关格。
关格的分类
上焦关格
下焦关格
小便不通而口渴、呕吐、气喘等症状 较轻。
中医内科学关格
• 关格概述 • 关格的症状与诊断 • 关格的治疗 • 关格的预防与调理 • 关格的案例分析
01
关格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关格是指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 病证,临床上多见于水肿、癃闭 、淋证等病。
特点
关格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且易 反复发作,治疗难度较大。
关格的病因
01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4
外感湿热
针灸治疗
总结词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关格的目的。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关格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和经络辨证进行选穴。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气海、关 元等。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还可以采用电针、艾灸、拔罐等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需注意 避免刺激过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肾系病症:癃闭【定义】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二者虽有程度上的差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故多合称为癃闭。

西医学中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脊髓炎等所致的尿潴留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等均属于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癃闭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尿路阻塞、体虚久病五种;基本病机是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病位】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与三焦和肺、脾、肝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起病急骤或逐渐加重,以小便不利、点滴不畅,甚或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每日小便总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点。

2.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胸闷气喘、水肿、头痛头晕,甚至神昏等证候。

3.凡小腹胀满,小便欲解不出,触叩小腹部膀胱区明显膨隆,有振水音者,为尿潴留;小便量少或不通,无排尿感,小腹胀满,触叩小腹部膀胱区无明显充盈征象,亦无振水音者,多属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或无尿。

4.多见于老年男性、产后妇女及腹部手术后患者,或患有水肿、淋证、消渴等病迁延日久不愈患者。

泌尿道或前列腺B超、尿道及膀胱造影、尿流动力学、肾功能、血常规、血电解质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1.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

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言:“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通。

”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易感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关格关格和癃闭都以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为主要特点。

但关格常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

《中医内科学》癃闭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证治准绳·闭磡说:“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

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

”由此可见,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对其病因、病机、病位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灵枢·五味》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明确指出癃闭的病因在于外邪伤肾和饮食不节。

《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灵枢·本输》称:“三焦……实则闭瘾,虚则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

”上述记载说明本病的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

张仲景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关淋病和小便不利的汜载中包含癃闭的内容。

在小便不利的论述中,提出其病因病理主要有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互结;、瘀血夹热及脾肾两虚等。

对其治疗,因气机不利者,用五苓散;因水热互结者,用猪苓汤;因瘀血夹热者,用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因脾肾两虚而夹湿者,用茯苓戎盐汤。

隋唐至宋元时期,对癃闭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在治疗方法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与膀胱有热,因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小便难。

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王焘在缈》台秘要》中载有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剂九首,还载有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癃闭的论述:朱丹溪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

《中医内科学》关格第四节关格关格是指由于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犯胃而致的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危重病证。

本病多由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发展而来。

关格之名,始见于《内经》,但其论述的关格,一是指脉象,一是指病理,均非指病证,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该书《平脉法》篇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证的疾病,属于危重证候。

近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历代治疗关格的通腑降浊法治疗尿毒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节所论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至于大便不通兼有呕吐,古时亦称关格,但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

西医学中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在反复感邪、饮食劳倦等因素作用下,或失治误治,使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致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行,湿浊毒邪内蕴,气不化水,肾关不开,则小便不通;湿浊毒邪上逆犯胃,则呕吐,遂发为关格。

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湿浊毒邪内蕴是标,故本病病理表现为本虚标实。

在本病病变过程中,湿浊内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可致腹泻或便秘;湿浊毒邪外溢肌肤,可致皮肤瘙痒,或有霜样析出;湿浊毒邪上熏,可致口中臭秽,或有尿味,舌苔厚腻;湿浊上蒙清窍,可致昏睡或神识不清。

随人体禀赋素质的差异,湿浊毒邪在体内又有寒化和热化的不同,寒化则表现为寒浊上犯的证候,热化则表现为湿热内蕴的证候。

随着病情的发展,正虚不复,可由虚致损。

由于阴阳互根,阳损可以及阴。

又因五脏相关,肾病可以累及他脏。

肾病及肝,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可致手足搐搦,甚至抽搐;肾病及心,邪陷心包,可致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痛,甚则神志昏迷;肾病及肺,可致咳喘,胸闷,气短难续,不能平卧。

综上所述,关格的病机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病位以肾为主,肾、脾、胃、心、肝、肺同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阴阳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上逆犯胃。

中内13——水肿、淋证、癃闭

中内13——水肿、淋证、癃闭

中内13——水肿、淋证、癃闭轮考点每日推送研习中青竹内考点水肿1、概念【水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历史沿革a.《内经》→称“水”→分风水、石水、涌水→《素问》→“开鬼门,洁净腑”。

b.张仲景《金匮要略》→分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五型→提出发汗/利小便。

c.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忌盐。

d.严用和→分阴水/阳水。

3、病因病机⑴.【病因】→①风邪袭表:风为六淫之首,风邪伤人,易夹寒夹热,侵袭人体。

或由口鼻入侵,壅结咽喉,内蕴于肺,或由皮毛肌腠而犯肺导致水肿。

②疮毒内犯:痈疽疮疡、丹毒未能及时清解消散,内归脾肺,形成本病。

③外感水湿:久居湿地,冒雨涉水,水湿内侵,困遏脾阳,土不制水,或既感水湿,又受风邪,更易形成水肿。

④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食海鲜,饮酒无度,损伤脾胃;或饮食摄入不足,脾气失养,或过量摄入寒凉、温燥药物,伤及脾胃,均是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⑤久病劳倦: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蒸化失司,发为水肿。

⑥禀赋不足:先天禀赋薄弱,精气不足是水肿发病的体质基础,如感外邪,易发为病。

⑵.【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⑶.【病位】→肺、脾、肾[肾为根本]。

⑷.【病理因素】→①风邪;②水湿;③疮毒;④瘀血。

4、治疗原则总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是水肿治疗的三条基本原则。

具体而言,应视阳水、阴水不同而异→阴阳分治。

a.阳水→祛邪为主,可采用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解毒祛湿、理气化湿等。

b.阴水→扶正为主,健脾胃肾、益气养阴,同时配以行气、活血、利水等。

c.虚实夹杂者→则当兼顾,须视患者的体质、病邪情况、水肿程度,采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d.《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原则。

e.汉·张仲景根据五脏发病的机制及证候不同将水肿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并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上下异治。

水肿、淋证、癃闭

水肿、淋证、癃闭

甘草梢 大黄 山栀 灯心草
中医内科学课件 2020/1/3
2. 肺热壅盛
症状:癃闭证候+肺热证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 方药:清肺饮
茯苓 黄芩 桑白皮 麦冬 车前子 山栀 木通 泽泻
中医内科学课件 2020/1/3
3.肝郁气滞 症状:癃闭证候+肝气郁结证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方药:沉香散
沉香 石苇 滑石 当归 橘皮 白芍 冬葵子 甘草 王不留行
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一、概述 •证名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 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 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甘肥酒热
脾失运化 积湿生热
湿 热 蕴
结 下阴不洁 秽浊之邪 膀
侵入下焦 胱

心火亢盛
劳心过度 移于小肠
化 失

溺热痛
热淋
淋 热灼阴络
迫血妄行 血淋
阴虚:五心烦热,腰酸隐痛
辨证要点:湿热蕴积,煎熬尿液,炼为砂石,
梗阻尿路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
•气淋
实证症状:共症+气滞之实证
小便涩滞,淋沥不尽,少腹满 痛,情志不舒,
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要点:情志怫郁,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

治疗:利气疏导 方药:沉香散
•膏淋
实证症状:共症+膏淋特征+湿热实证症状
中医内科学课件 2020/1/3
4.浊瘀阻塞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如细线,甚则 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 有瘀点,脉涩
治法:行瘀散结,清利水道 方药:代抵当丸
大黄 当归尾 生地 穿山甲 芒硝 桃仁 肉桂

中医内科学-淋证(已完成)

中医内科学-淋证(已完成)
医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与局限性
• 副作用小:中医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与局限性
01
局限性
02
03
04
• 诊断标准不统一:中医和 西医的诊断标准不统一,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制定
明确诊断
调整方案
首先明确疾病的诊断,包括西医诊断 和中医辨证。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和西 医的理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与局限性
02
01
03
优势 •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
节制性生活
性生活过度或手淫过度可能导致肾 虚,应节制性生活,避免过度手淫。
调护方法指导
01
02
03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 波动,减轻心理压力。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 质,提高免疫力。
局部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注意事项提醒
及时就医
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等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 就医诊治。
病理生理过程
淋证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修复。在炎症反应阶段,病原微生物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 引起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在组织损伤阶段,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导致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损伤和溃疡 形成。在修复阶段,损伤的组织逐渐修复,但可能留下瘢痕和狭窄等后遗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和癃闭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然而它们的症状有些相似,因此很容易混淆。

下面将介绍淋证和癃闭的鉴别要点。

淋证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为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道刺痛、尿频、尿急等。

在女性中,淋证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瘙痒、下腹部疼痛等。

淋证的感染会导致生殖器官感染、不孕不育等问题。

而癃闭则是指尿液不能排出,主要症状为尿液憋滞、尿意难耐、尿道刺痛、下腹部隐痛等。

癃闭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

在鉴别淋证和癃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症状不同:淋证和癃闭的主要症状不同,淋证表现为尿道分
泌物增多、尿道刺痛等,而癃闭则为尿液憋滞、尿道刺痛等。

2. 病因不同:淋证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而癃闭的病因可能
包括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因素。

3. 检查结果不同:淋证的诊断主要通过分泌物检查或尿液检测,而癃闭的诊断则可能需要进行尿流率检查、尿道造影等检查。

综上所述,淋证和癃闭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需要根据症状、病因、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同时,也应该注意性健康,避免性行为对身体造成影响。

- 1 -。

癃闭、关格

癃闭、关格

癃闭、关格定义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癃--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闭--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

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如《证治准绳?闭癃》所说:"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

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

"历史沿革1.病名源流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1)《素问?五常政大论》--癃闭;《灵枢?本输》--闭癃《素问?气厥论》--癃《素问举痛论》《标本病传论》--闭(2)东汉殇帝姓刘名隆,由于避讳,汉代将"癃"改为"闭"。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均没有癃闭,有关癃闭的内容包含在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记载中。

此避讳一直影响到宋元,引致癃闭不分。

此间本病散见于诸医籍淋病、小便不利、小便不通、小便难、淋闭、淋等篇。

明代以后,始将淋、癃闭分开,而各成为独立的疾病。

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

对上述疾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辨病求因治疗。

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内经》责之于外邪伤肾、饮食不节、阴阳失调、肾气受伤《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外邪伤肾)《灵枢?五味》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饮食不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阴阳失调)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证、癃闭、关格淋证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要点一概述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闷”。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

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淋证的病因1.外感湿热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二)淋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其病位在膀胱与肾。

肾者主水,维持机体水液代谢。

膀胱者州都之官,有贮尿与排尿功能。

两者脏腑表里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共主水道,司决渎。

当湿热等邪蕴结膀胱,或久病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淋证。

由于湿热导致病理变化的不同,及累及脏腑器官之差异,临床上乃有六淋之分。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淋证的诊断要点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二)类证鉴别1.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正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说:“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出。

”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

即如《临证指南医案·淋浊》所言:“大凡痛则为淋,不痛为浊。

”4.六种淋证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此外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

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血淋为溺血而痛。

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要点五辨证论治(一)淋证的辨证要点淋证有六淋之分,证情有虚有实,且多虚实夹杂,各种淋证又常易转化。

临床辨证首先应别六淋之类别,其次,须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二)淋证的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的基本治则。

具体而言,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者,治宜清热利湿;以热灼血络为主者,治以凉血止血;以砂石结聚为主者,治以通淋排石;以气滞不利为主者,治以利气疏导。

虚证以脾虚为主者,治以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

同时正确掌握标本缓急,在淋证治疗中尤为重要。

对虚实夹杂者,又当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三)淋证的分证论治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篇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2.石淋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石韦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篇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等。

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等。

4.气淋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代表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等。

5.膏淋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代表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药:萆薢、石菖蒲、黄柏、车前子、水蜈蚣、向日葵心、莲子心、连翘心、丹皮、灯心等。

6.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黄芪、怀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泽泻、扁豆衣、山茱萸、菟丝子、芡实、金樱子、锻牡蛎等。

速记:热八石苇劳无比,气沉血蓟膏清淋。

【临证备要】1.掌握复杂病证的辨证论治:淋证是内科常见病证,临床病人病情复杂多样。

同一患者常可发生数种淋证并存,虚实夹杂,甚或兼夹消渴,水肿、癃闭等证。

辨证时,既要掌握淋证共性,又要熟悉各淋证的特征,通过病因分析,虚实判别,正确分辨各种淋证兼夹、转化:应用实验室检查作为辅助,明确病因。

病机、病位、虚实以及标本缓急。

2.正确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如劳淋兼夹热淋,劳淋为本,热淋为标,正虚为本,湿热为标,考虑湿热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诊疗时应以治热淋为急务,采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治则,待湿热已清,转以扶正为主。

另一方面,如有对本证影响不大的兼证存在时,还应抓住主要矛盾。

以石淋兼夹血淋而言,石淋是病因,属本证,血淋是石淋的兼证,属标证,如若血淋不严重,不上升为主要矛盾时,治疗仍应以排石通淋为主,止血为辅。

只有做到本证除,才能达到标证愈。

但出血量多时又当治血为先。

因此临证抓住主要矛盾是治疗的关键。

3.正确认识淋证“忌汗”、“忌补”之说: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说:“淋家不可发汗。

”《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

”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

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或因湿热郁于少阳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

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阴之弊。

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

因淋家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宜避免辛温之品。

至于淋家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4.治疗当博采古今有效方药:在淋证治疗中,不应拘泥于教材中的一些治法及方药,应博采古今有效之方法。

对热淋,其主要病理因素是湿热,但在临床,还可见肝经火旺及心火偏盛者,治疗上以八正散为基础方外,还可配合龙胆泻肝汤或导赤散加减用药。

对石淋的治疗,使用利水通淋、排石消坚的中药外,加用行气活血、化瘀软坚中药,疗效更佳。

实验研究表明:穿山甲片、王不留行、当归、桃仁等中药具有使结石变脆的药理作用;大黄、川芎、牛膝可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结石排出。

因此对于石淋日久不愈者,或石淋兼有瘀象者,可在石韦散的基础上配以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预防与调护】1.注意外阴清洁,不憋尿,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房事后即行排尿,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上犯膀胱。

2.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

3.避免纵欲过劳,保持心情舒畅,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5.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导尿、膀胱镜、膀胱逆行造影,以防外邪带入膀胱。

6.积极治疗消渴、肺痨等肾虚疾患,也可减少淋证发生。

7.淋证患者多喝水,禁房事,注意休息,调畅情志。

【结语】淋证是以小便频数、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不同,可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

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理因素为湿热。

病位在膀胱与肾。

病理性质初病多实,久则转虚,或虚实夹杂。

辨证时首辨淋证类别,再审证候虚实,三别标本缓急。

初起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以清热利湿通淋;病久脾肾两亏,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治宜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

并根据各个淋证的特征,或参以止血,或辅以行气,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浊等。

淋证的预后,热淋、血淋、石淋初起,病情轻者一般预后良好,若处理不当可致热毒入营血;或久淋不愈,脾肾两虚,发为劳淋;甚者脾,肾衰败,成为水肿,癃闭、关格;或肾虚肝旺,成为头痛、眩晕;或石阻水道,出现水气上凌心肺等重证。

膏淋久延可致消瘦乏力,气血两虚之证。

癃闭(附:关格)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要点一概述《证治准绳·闭癃》说:“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

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

”由此可见,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称其为“癃闭”或“闭癃”,对其病因、病机、病位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

对上述疾病,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辨病求因治疗。

要点二病因病机癃闭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五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