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回火课件演示(57张)
合集下载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淬火与回火 ppt课件
12
二、 淬火介质
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冷却机理:
辐射、传导和对流将工件的热量带走,使工件冷却 汽化沸腾,使工件强烈散热 冷却能力强
水基,油基
ppt课件
13
二、 淬火介质
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介质冷却特性的测试
——试样温度与冷却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14
二、 淬火介质
2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
D0油=8mm,40Cr D0油=20mm。
马氏体 马氏体 索氏体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5、淬透性的实际意义
1、对于截面承载均匀的重要件,要全部淬透。如螺栓、连杆、 模具等。 ——选用高淬透性钢
2、对于承受弯曲、扭转的零件可不必淬透(淬硬层深度一般为 半径的1/2~1/3),如轴、凸轮。——低淬透性钢
31
(3)临界直径法:
D0 :钢在某种介质中能够完全淬透
临界
的最大直径。
直径
D0
大小取决于成分及淬火条件
Di:理想临界直径,理想条件试样能 够淬透的最大直径。
反映了钢的固有淬透性
ppt课件
H值
理想临 界直径 Di
32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4)端淬法:此方法是世界上通用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49
ppt课件
50
(2)组织应力:由于工件表层和心部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不 同时性而造成的内应力。
组织应力产生过程:
➢ 冷却初期,表面发生马氏体相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 压应力;心部冷速慢牵制表面膨胀,产生拉应力;
➢ 冷却后期,心部发生马氏体相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 压应力;表面牵制心部膨胀,产生拉应力;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金属热处理起源于古代,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金 属材料的加热、冷却和改变性能的方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 展,金属热处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发展
现代金属热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同时,计算机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ART 06
金属热处理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熟悉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流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运行前应检查电源、 水源、热源等是否正常,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ABCD
操作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鞋帽等个人防护 用品,防止烫伤、触电等 事故发生。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 集中,随时观察设备运行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节能减排技术
01
采用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热处理效果 。
02
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工 艺,替代传统的高污染材料和工 艺。
03
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热处 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节能减
排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04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测温仪
用于测量金属件的温度,确保热处理工艺的 准确性。
热处理吊具
用于吊装金属件,便于在加热和冷却设备中 移动。
热处理辅助材料
如保护气氛、脱氧剂等,用于改善热处理效 果和保护金属件。
PART 05
金属热处理应用
金属热处理详解PPT课件
材料成形基础-HT
14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材料成形基础-HT
15
第15页/共15页
材料成形基础ht12回火方法加热温度力学性能特点应用范围硬度hrc低温回火150250高硬度耐刃具量具冷冲模等5865回火350500高弹性韧性弹簧钢丝绳3550高温回火500650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连杆齿轮及2030材料成形基础ht13一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工艺
§1 概 述
金属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获得所需 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材料成形基础-HT
6
第6页/共15页
§3 淬火和正火
一、 淬火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 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 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钢件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不同回火,获得各种需要的性能,是强化 钢的主要方法。
材料成形基础-HT
7
第7页/共15页
本表要 熟记!
材料成形基础-HT
2
第2页/共15页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主要有表面淬火、渗碳和渗氮等工艺。
钢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见图3-2。 由图可见,要想使共析钢转变为奥氏体,必须将钢加热到Ac1以上;对于亚共析钢必须 加热到Ac3以上。
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热处理效果。
材料成形基础-HT
3
材料成形基础-HT
11
第11页/共15页
二、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金属和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 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渗金属元素等。
金属热处理ppt课件
碳钢分类
按钢中含碳量多少分: 低碳钢 Wc < 0.25% 中碳钢 Wc = 0.25%—0.6% 高碳钢 Wc > 0.6%
低碳钢
特点: 塑性好、韧性好、硬度强度低〔软刚〕、耐 磨性差。
热处置: 通常情况下将其进展渗碳,然后淬火,再低 温回火后运用。
中碳钢
特点: 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强度硬度比低碳钢 高,韧性塑性低于低碳钢,焊接性能较差。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置: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 温度,并在此温度中坚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金属热处置的意义:是经过改动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动工 件外表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运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 的内在质量,而这普通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金属热处置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需加 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按用途分类 按钢的用途可分为:构造钢、工具钢和特 殊性能钢
构造钢又分为:工程构件用钢和机器零件 用
工具钢分为:刃具钢、量具钢、模具钢
特殊性能钢分为:不锈钢、耐热钢等
按金相组织分类
按退火态的金相组织可分为:亚共析钢、 共析钢、过共析钢三种。
按正火态的金相组织可分为:珠光体钢、 贝氏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等四种。
弹簧、钢丝 绳等
连杆、齿轮 及轴类
58~65 35~50 20~30
热处置中的“四把火〞
热处理方式
定义
作用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 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
缓慢冷却。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 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使金
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
金属热处理工艺课件
➢ 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 ,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改善钢的成形及加工性能,并 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 分类:根据目的和要求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 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2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从上可见所谓完不完全,视钢加热时奥氏体化的
程度。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6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三、等温退火 ➢ 等温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高于Ac3 (或Ac1 ) 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珠光 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等温 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能获得均匀的预期 组织;对于奥氏体较稳定的合金钢,可大大缩 短退火时间。
➢ 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 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含 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机械性能要求不很高时,可 以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16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由于 完全退火后硬度太低,一般在170HB以下,切削加工性 能不好。而用正火,则可提高其硬度,从而改善切削 加工性能。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这样理想的淬火冷 却介质。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25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②常用淬火冷却介质
➢ 水:650~550℃和300~200℃范围内冷却能力较大, 易造成零件变形和开裂。淬火用水温度一般控制在30℃ 以下,主要用于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钢零件的淬火 。
➢ 分类:根据目的和要求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 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2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从上可见所谓完不完全,视钢加热时奥氏体化的
程度。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6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三、等温退火 ➢ 等温退火:将钢件加热到高于Ac3 (或Ac1 ) 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珠光 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等温 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能获得均匀的预期 组织;对于奥氏体较稳定的合金钢,可大大缩 短退火时间。
➢ 作为最终热处理:正火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 均匀化,减少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使珠光体含 量增多并细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对于普通结构钢零件,机械性能要求不很高时,可 以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16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由于 完全退火后硬度太低,一般在170HB以下,切削加工性 能不好。而用正火,则可提高其硬度,从而改善切削 加工性能。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这样理想的淬火冷 却介质。
Ø2020/2/17
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媒体课
➢25
第九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
②常用淬火冷却介质
➢ 水:650~550℃和300~200℃范围内冷却能力较大, 易造成零件变形和开裂。淬火用水温度一般控制在30℃ 以下,主要用于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钢零件的淬火 。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优秀课件
A形核
A形成包括四个阶段:
A晶核
剩余
长大
Fe3C溶解
A 均匀化
未溶Fe3C
未溶Fe3C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可分为等温形成动力学和连续加热 形成动力学。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等温形成动力学即在一定温度下的转变量和转变时间 的关系(即在一定温度下的转变速度)。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的分析 (1)奥氏体的形核率 (2)奥氏体晶体的长大速度G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碳含量 (3)原始组织的影响 (4)合金元素的影响
影响钢脱碳的因素。 要在热处理时不发生氧化脱碳,可采取的措施
第三章 合金的时效
定义:
1. 固溶处理 2. 析出 3. 时效 4. 时效硬化 5. 时效合金
Al-Cu合金的析出过程为: α相(Al基过饱 和固溶体)、G.P.区、θ″相、θ′相、θ相(平 衡相CuAl2) 。
析出的类型:局部析出、连续析出、不连续 析出。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 工艺课件
第一章 金属热处理概述
物理性能
使用性能
化学性能 力学性能
材
焊接性
料 工艺性能 铸造性
的 性 能
锻造性 热处理工艺性 原材料费
经济性
加工费
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 1. 固溶强化 2. 细晶强化 3. 位错强化 4. 沉淀相颗粒强化
普通(整体)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固态相变的根本动力: 新相与旧相的自由焓差。 固态相变的阻力: 界面能和应变能。
第二章 金属的加热
传热的基本方式 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
加热温度和时间
零件加热曲线示意图
金属在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氧化气氛 中加热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氧化反应,使金属 被氧化。
钢的热处理及工艺课件(PPT44张)
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一、钢的临界温度 在缓慢加热和冷却 时,其固态转变 的临界温度是由 相图决定。 二、加热时组织转 变 是从室温组织转变 为A组织的过程, 故也称为奥氏体 化(A化)。 P (详述) A化一般包括四个连 续转变过程: F
返回
E
A AC3 A3 Ar3 Acm Arcm
ACcm
S
Ar1
(Hull–Mehl mechanism for pearlite initiation)
Formation of a binodule. Note that the formation of a in γ 2 (b) can catalyze the formation of u in both γ 1 and γ 2 (c). Light micrograph of a series of uninodules (A) and binodules (B) in a partially transformed eutectoid steel. Note that pearlite initiation is almost exclusively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In addition, complete coverage of the boundaries has led to site saturation. The approximate positions of the grain boundaries are delineated by the heavy lines. (Computer enhanced image, from an original in Mehl )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返回
钢经加热获得A组织,其最终性能是由随后的冷却所得到的组织来决定,因 此控制A在冷却时的转变过程是获得所需性能的关键。深入研究A在冷却时的 转变规律则需掌握A冷却方式、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曲 线等内容。(补充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化物聚集长大:原棒状、片状、粒状渗碳体消失、溶解,并 逐渐球化长大,越来越粗大。
产物:等轴状铁素体+均匀的球状碳化物 ——回火索氏体。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a ℃
c
c/a
碳含量(%)
室温
10d
2.846
3.02
1.062
1.4
100
1h
2.846
3.02
1.062
1.2
125
1h
2.846
2.886
1.013
0.29
150
1h
2.852
2.886
1.012
0.27
175
1h
2.857
2.884
1.009
0.21
200
1h
2.859
2.878
时,正方度c/a接近1。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2)低碳及中碳马氏体的分解
低碳钢及中碳钢M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发生碳原子偏聚
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称为自回火。淬火后,在150℃ 回火时,不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高于200℃ 时,发生单相分解析出碳化物。中碳钢正常淬火得到板条 与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并有低碳、高碳马氏体特征。
1.006
0.14
225
1h
2.861
2.874
1.004
0.08
250
1h
2.863
2.872
1.003
0.06
双相分解机制: a) 在碳原子的富集区,形成碳化物核,周围碳原子的扩散促
使其长大。但由于温度低,进行的仅仅是近程扩散,从而形成 具有二个浓度的α相,析出的碳化物粒子也不易长大。
b) 在高碳区继续形成新核,随时间延长,高碳区逐渐变成低 碳区,高碳区减少。
产物:M回
•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00~300℃) 产物:M回(主要)+ B下(微量)
• 碳化物析出和转变(250~400℃) 产物:T回
• 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400 ℃) 产物: S回
一、回火时组织转变
按回火温度划分如下阶段,但各阶段也不是单独发生, 而是相互重叠的。
1.碳原子偏聚(时效阶段) ——(100℃以下) 由于淬火马氏体为过饱和固溶体,组织中有大量亚结构。
700
600
500
温 度
400
℃
300
Ms 200
100
0
Mf
-100
-200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Wc 100
总之,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钢的组织是由有一定过饱和度 的α固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碳化物所组成的复相混合组 织,称为回火马氏体(如图)。
c) 低碳区增多,平均成分将至0.250.3%,与原始碳量、分 解温度无关。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b.马氏体单相分解(150-250 ℃ )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 原子扩散能力加大,α相中 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 消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可从较远处得到碳原子而 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 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 的α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
综上所述
1.板条马氏体 马氏体中的碳原子全部析出,在原马氏体内 或晶界上析出渗碳体。α相仍保持原M的形态。
2.片状马氏体 χ碳化物再转变
成ε渗碳碳化体物。溶χ解碳,化形物成仍χ碳与化基物体(保χ持—共F格e5C关2系)。,
渗碳体与基体无共格关系。α相中的孪晶亚结构消失。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钢的组织由饱和的针状α相和细小粒 状的渗碳体组成,这种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仍 保持原马氏体的形态,但模糊不清。
M → M回(α’+ε-碳化物) 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出回火马氏体中的ε碳化物。 回火马氏体在形态上与淬火马氏体相似,但回火马氏体易腐 蚀,呈黑色组织。
产物: 回火马氏体。 性能: 保留高硬度
20钢9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
T12钢110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Ar
4.碳化物的转变(250--400 ℃ ) 亚稳碳化物将转变成为更加稳定的碳化物形式存在。 高碳钢:
M M+ε M+ε+χ M+ε+χ+θ
M + χ + θ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中碳钢: M M+ε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低碳钢: M 位错处偏聚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产物: 回火屈氏体 (饱和α相+细小粒状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
8.2 回火
回火——将淬火零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 保温,使淬火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并以 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目的:提高淬火钢塑性和韧性,降低其脆性; 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 稳定尺寸
一、回火时钢的组织转变
随温度升高,淬火组织将发生五个阶段变化: •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100℃以下) •马氏体的分解(100~250℃)
位错马氏体,低温下C、N原子短程扩散到位错线附近 孪晶马氏体,低温下C 、N原子短程扩散聚集到某一晶面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a.马氏体双相分解(100~150 ℃ )
当温度低于150℃时,回火后可出现两种不同正方度的M。
含碳 1.4%的马氏体回火后点阵常数、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5.α相状态变化和碳化物聚集长大(400--700 ℃ )
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内应力消除: 宏观区域性内应力(工件内外),550 ℃全部消除; 微观区域性内应力(晶粒之间), 500 ℃基本消除; 晶格弹性畸变应力(碳过饱和), ε转变完即消除。
回复与再结晶:回火使亚结构(位错、孪晶)消失;板条和片 状马氏体特征保留(回复)、消失(再结晶)。
T12钢7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碳化物+Ar
ε碳化物
3.残余奥氏体分解(200--300 ℃ )
在200~300℃之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将发生分解,转 变为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转变可用下式表示:
Ar → M回或 B下(α’+碳化物)
碳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能是ε-FexC ,也可能是Fe3C 。 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同属亚稳组织,但 二者仍有不同点,如: (1) 已发生的转变会对残奥氏体带来影响,如马氏体条间 的残余奥氏体含碳量就大大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 氏体会使残奥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等。 (2)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将继续转变,这必然影响到残余 奥氏体的转变。
产物:等轴状铁素体+均匀的球状碳化物 ——回火索氏体。
回火温度 回火时间 a ℃
c
c/a
碳含量(%)
室温
10d
2.846
3.02
1.062
1.4
100
1h
2.846
3.02
1.062
1.2
125
1h
2.846
2.886
1.013
0.29
150
1h
2.852
2.886
1.012
0.27
175
1h
2.857
2.884
1.009
0.21
200
1h
2.859
2.878
时,正方度c/a接近1。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2)低碳及中碳马氏体的分解
低碳钢及中碳钢MS点高,淬火过程中会发生碳原子偏聚
及碳化物析出,这一特征称为自回火。淬火后,在150℃ 回火时,不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当回火温度高于200℃ 时,发生单相分解析出碳化物。中碳钢正常淬火得到板条 与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并有低碳、高碳马氏体特征。
1.006
0.14
225
1h
2.861
2.874
1.004
0.08
250
1h
2.863
2.872
1.003
0.06
双相分解机制: a) 在碳原子的富集区,形成碳化物核,周围碳原子的扩散促
使其长大。但由于温度低,进行的仅仅是近程扩散,从而形成 具有二个浓度的α相,析出的碳化物粒子也不易长大。
b) 在高碳区继续形成新核,随时间延长,高碳区逐渐变成低 碳区,高碳区减少。
产物:M回
•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00~300℃) 产物:M回(主要)+ B下(微量)
• 碳化物析出和转变(250~400℃) 产物:T回
• 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400 ℃) 产物: S回
一、回火时组织转变
按回火温度划分如下阶段,但各阶段也不是单独发生, 而是相互重叠的。
1.碳原子偏聚(时效阶段) ——(100℃以下) 由于淬火马氏体为过饱和固溶体,组织中有大量亚结构。
700
600
500
温 度
400
℃
300
Ms 200
100
0
Mf
-100
-200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Wc 100
总之,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钢的组织是由有一定过饱和度 的α固溶体和与其有共格关系的ε碳化物所组成的复相混合组 织,称为回火马氏体(如图)。
c) 低碳区增多,平均成分将至0.250.3%,与原始碳量、分 解温度无关。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b.马氏体单相分解(150-250 ℃ )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 原子扩散能力加大,α相中 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 消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 可从较远处得到碳原子而 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 不再存在两种不同碳含量 的α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
综上所述
1.板条马氏体 马氏体中的碳原子全部析出,在原马氏体内 或晶界上析出渗碳体。α相仍保持原M的形态。
2.片状马氏体 χ碳化物再转变
成ε渗碳碳化体物。溶χ解碳,化形物成仍χ碳与化基物体(保χ持—共F格e5C关2系)。,
渗碳体与基体无共格关系。α相中的孪晶亚结构消失。
这一阶段转变完成后, 钢的组织由饱和的针状α相和细小粒 状的渗碳体组成,这种组织称为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仍 保持原马氏体的形态,但模糊不清。
M → M回(α’+ε-碳化物) 在普通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出回火马氏体中的ε碳化物。 回火马氏体在形态上与淬火马氏体相似,但回火马氏体易腐 蚀,呈黑色组织。
产物: 回火马氏体。 性能: 保留高硬度
20钢9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
T12钢110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Ar
4.碳化物的转变(250--400 ℃ ) 亚稳碳化物将转变成为更加稳定的碳化物形式存在。 高碳钢:
M M+ε M+ε+χ M+ε+χ+θ
M + χ + θ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中碳钢: M M+ε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低碳钢: M 位错处偏聚 M + θ(稳定的回火屈氏体)
产物: 回火屈氏体 (饱和α相+细小粒状渗碳体) 回火屈氏体
8.2 回火
回火——将淬火零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 保温,使淬火亚稳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并以 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过程。
回火目的:提高淬火钢塑性和韧性,降低其脆性; 降低或消除淬火引起的残余应力; 稳定尺寸
一、回火时钢的组织转变
随温度升高,淬火组织将发生五个阶段变化: • 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100℃以下) •马氏体的分解(100~250℃)
位错马氏体,低温下C、N原子短程扩散到位错线附近 孪晶马氏体,低温下C 、N原子短程扩散聚集到某一晶面
2.马氏体分解(100--250 ℃ )
(1)高碳马氏体分解
a.马氏体双相分解(100~150 ℃ )
当温度低于150℃时,回火后可出现两种不同正方度的M。
含碳 1.4%的马氏体回火后点阵常数、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变化
5.α相状态变化和碳化物聚集长大(400--700 ℃ )
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内应力消除: 宏观区域性内应力(工件内外),550 ℃全部消除; 微观区域性内应力(晶粒之间), 500 ℃基本消除; 晶格弹性畸变应力(碳过饱和), ε转变完即消除。
回复与再结晶:回火使亚结构(位错、孪晶)消失;板条和片 状马氏体特征保留(回复)、消失(再结晶)。
T12钢780℃淬火+200℃回火组织(400倍M)回+碳化物+Ar
ε碳化物
3.残余奥氏体分解(200--300 ℃ )
在200~300℃之间,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将发生分解,转 变为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其转变可用下式表示:
Ar → M回或 B下(α’+碳化物)
碳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能是ε-FexC ,也可能是Fe3C 。 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与过冷奥氏体同属亚稳组织,但 二者仍有不同点,如: (1) 已发生的转变会对残奥氏体带来影响,如马氏体条间 的残余奥氏体含碳量就大大高于平均含碳量,已转变的马 氏体会使残奥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等。 (2)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将继续转变,这必然影响到残余 奥氏体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