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及启示思考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者探讨的话题,它对影响着国家的家庭
文化发展十分重要。
从历史上来看,根据中心原则及家长教养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立足于自我表达,激励及支持子女追求自我梦想,在美国家庭教育中也是占有非常大的地位。
尽管家庭教育差异在各个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也有一些是对全世界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点。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国文化的本质差异。
以家
庭教育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家长的权威性及责任,关注的是子女的行为规范,着眼于学习及成长;而现代美国文化则强调父母及子女间互动,着眼于发展孩子的自由追求及对自我表达,也更加强调子女追求利他主义。
鉴于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存在,我们可以从融合的角度切入,通过引入双重教
育内容,努力得到一个有利的结果。
一方面,要动员家庭成员更细心地去考虑彼此的意见,增强共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其它国家的教育理念并制定其它新的改革,以进一步融合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使其兼容并蓄。
总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是众多关注重点之一,它不仅要求父母了解孩子不同
教育要求,同时也需要父母加强自我教育,以便在教育孩子时更好地参与,从而更充分吸收全球不同国家家庭教育观点,以达到让孩子拥有多元文化、贴近现代社会的教育要求。
中美家庭文化及其根源的对比

中美家庭文化及其根源的对比作者:余丽惠来源:《度假旅游》2018年第10期摘要:家庭文化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一个国家來说举足轻重。
中美两国又是中西方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从家庭文化入手,对比两国差异,分析其根源,具有研究价值。
该文从两国家庭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成员表达爱的方式入手,一一做了对比并分析了其根源,希望帮助读者对两国家庭文化有更深入地认识,并能在对比中反思和借鉴,有机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亲身实践一番。
关键词:中美;家庭文化;对比;根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96-031 引言收录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的。
可见,家庭的重要性。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家庭也与伟大的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家庭的代代传承便是国家的代代相传,家庭文化便在这世代相传中慢慢积淀,浸润人们的生活,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价值观,改变着我们的行为。
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仅仅是谈谈从古至今的家庭文化,一些学者可能三天三夜还说不完,因此,在如此深远的文化长河中,研究中国家庭文化极具价值。
当然,这期间已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研究,发表看法,其中不乏各样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但也显露出了许多弊端,尤其在与当今发达国家---美国对比时。
美国的历史在中国面前显得微乎其微,可它却位居世界食物链的最顶端,为什么?我们不仅要从硬实力更要从他们的软实力---文化角度深思,取长补短才是我们紧跟世界步伐的最佳选择。
因此,本文从家庭文化入手,对比中美两国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其根源,使自己和读者对两国的家庭文化都能有更深入了解,引发大家对两国借鉴和互补之处的思考,以期有机会能在自己的家庭中亲身实践。
2 中美家庭文化的对比分析2.1 中美家庭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分析2.1.1 从父母和孩子层面分析思想价值观的差异在中国,“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现在的家长愈发开明化,在一些小事上会和孩子开开玩笑、聊聊天,但是一旦涉及重大、严肃的事情,家长的权威便无法辩驳和逾越。
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比较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家庭教育模式既有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对中美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增进两国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回顾中美家庭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随后,通过对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对比,探讨中美家庭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责任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关注中美家庭教育的实践层面,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
本文还将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维度出发,分析影响中美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发展的动力与制约因素。
文章将提出促进中美家庭教育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建议,以期为两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与共性的理解,为家庭教育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与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中美家庭教育理念比较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受各自社会文化、历史传统以及教育制度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社交能力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在家庭教育的独立性培养方面,美国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美国父母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而中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服从性和依赖性,父母往往期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期望和规划来成长。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潜力。
在社交能力的培养上,美国家庭教育强调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美国父母通常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浅析中西家庭文化

中图分类 号: 9 H3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0 6 0 6 ( 0 1 0 — 0 0 0 1 0 — 2 X2 1 )1 0 0 — 2
引 言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个 国 家 的 家庭 文 化 ,不 仅 受 民族 文 化 传 统 和 社 会 文 明 程 度 的深
刻 影 响 ,还 受 家 庭 长 辈 和 主 要 家 庭 成 员 的 文 化 修 养 、思 想 意 识 、价 值
观念 等的深刻影 响。来 自千 家万户 的人们构成 了我们整个社会 ,社会 的 和 谐 包 括 家庭 的 和 谐 , 家庭 的 文 明 是 社 会 文 明 的 组 成 部 分 。 因 此 , 家 庭 的思想 文化 建设 包括 家庭 成员 思想 品德 的进 步 、文化 教养 的提 高 ,它不仅是家庭文明的象征 ,也是社 会文明的象征。 中国的家庭观念
一
、
1 中 国的 家庭 观 念
中国的家庭 观念强 ,血 缘关系 和亲情 伦理在人们 的脑海 中根深蒂 固 。 梁 漱 溟 先 生 曾 经 说 : “ 庭 在 中 国 人 生 活 里 特 见 重 要 , 尽 人 皆 家 知 ;与 西 洋 人 对 照 ,尤 觉 显 然 。 ” “ 家 庭 ” 是 中 国人 的传 统 观念 , 大 认为家族越 大越好 ,家庭成员越 多越好 。从 历史的角度 看 ,这跟我 们 传统 的生 产方式是分不 开的 ,在 中国长期 的封建社会里 自给 自足的 自 然经济 占统 治地位 ,一 个家庭就是 一个小社 会。人们普 遍认为人 多力 量才大 。直 到现在这种 观点在农村 还依然 突出。例如 ,以前在农村 大 多是兄弟姐妹 四 、五个 ,有的甚至七 、八个 。这 种观念还表 现在我们 常见的家谱 上 ,家谱是 主要记载本家 族的历史 ,包括祖辈们 的家庭成 员 ,也有记 载祖 上重要人 物的事迹 等。虽然说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这种 观念正趋于淡薄 ,但毕竟还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 现实社 会 中,这种观念对人 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 响。在农村人 们仍 然对家庭或 家族成员 的多少特别讲究 。如在 大多数农村地 区还流 行 着 相 亲 这 一 习俗 ,有 人 相 亲 时 , 当初 次 见 面 男 方 的 基 本 条 件 符 合 女 方 的标 准后 ,那 么女 方的 父母 就要 私下 对男 方的 情况进 行具 体 的摸 底 ,也就是采用 多种渠道 ,多是利用 自己的亲朋好 友来更多地 了解男 方 的情 况 。 一 般 情 况 下 ,家 族 成 员 的 多 少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女 方 的 父 母 认 为 家 庭 成 员 多 , 帮 手 就 多 ,遇 到 麻 烦 事 情 就 不 会 被 欺 负 或 者 受 苦 等 。如果男方的家庭 成员少就 意味着帮手 少 ,遇到麻烦 事就会 困难 。 假 如 男 方 的 家 庭 成 员 不 是 很 多 ,那 么 ,这 门 亲 事 就 很 有 可 能 告 吹 。 从 此 可 见 这 种 观 念 的影 响 是 多 么 的 大 ,它 关 系 到 一 个 人 的 婚 姻 幸 福 。 另 种表现是 中国人还奉 行家庭至 上的原则 ,一切 以家庭 为重。传统 文 化将 传宗 接代 看作 为人 生的 重大 要义 。正 所谓 “ 孝有 三 ,无 后 为 不 大。” 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 。人们 的血缘观念特别强 烈 ,总希望 家族 的 香火 永远 不断 。如果 说 某个 家庭 到 了某人 一代 时 ,没有 生下 一个 儿 子 ,断 了香 火 , 这 被 认 为 是 无 法 容忍 的 ,它 是 对 祖 宗 的 大 不 敬 。那 么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摘要: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
文章对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根源进行分析,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克服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指的是一个家庭杂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
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的差异。
正确的认识中西方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求同存异,在中西方交流融合中和谐发展。
一、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一)家庭与个人的关系在中国,家庭文化有明显的时代性。
家庭受时代的影响,每个家庭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的家庭,是由家长管制一切,而作为家长的,只能是男人。
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就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的家庭。
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是由其家长——高老太爷决定,在那个时代,女人连继承权都没有。
在宗族至面,女子出嫁等于永远被开除出宗族。
西方文化持有的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注定的性别差异;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社会要求的差异,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在家庭里,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男女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重视血缘关系,家族观念,喜欢宗族群居。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保留着这一习惯,特别体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宗族范围内聚餐。
在特定的节日里,加强交流与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族利益)。
相比于中国人,西方人对血缘关系、宗族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利益往往比家庭利益重要。
对于西方人,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者,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和意愿是主要因素,家庭的利益和意愿是次要因素。
浅谈中西家庭文化比较

着不 同 的行 为方 式,具有 各 自鲜 明 的特 征 。中国人 的家庭 文化 注重长 幼有序 、相互 依靠 、义务 中心 ;西 方人 的家庭 文化突 出平等观念、独立发展、权利 意识 。 ( 一 )父子重心V S 夫妻重心 “ 我 国是重视 家庭 的国家 ,传 统的 中国社 会是 以家庭 和家族 为中心展 开的 。” 传 统文化赋予婚 姻 以严重 的历史 使命和传 宗接代 的庄严责 任。结婚成家本 身不是为 了情爱,
一
想 观 念 、价 值 追 求 、 文 化 在 特 定 家 庭 的 存 在 方 式 、 家 庭 成 员的文化行为方式、家庭的文化消费方式等 。 二、中西家庭文化的 比较 “ 家庭 是人类 的加工厂 ,它在每 一个个 人身上制造 出 必要 的心理 发展 因素 ,把 他们培 养成各 自社会 中能起 作用 的成 员 。”但 中西家庭文 化蕴涵 着不 同的价值 观念 ,追 寻
2 0 1 3 年1 0 月
教 学研 究
理论研 究
浅谈 中西家庭文化 比较
任 燎 原
( 怀化 医学高等 专科 学校 ,湖南 怀化
4 1 8 0 0 0 )
【 摘 要 】 家庭 文化 是 基 于 家庭 关 系 由家庭 成 员 长期 互动 而 积 累下 的一 系列价 值规 范和行 为方 式 的总 和 。 中西 方 家庭文 化存 在 较 大 的不 同,主 要 体 现 在 四 方面 : ( 1 )父子 重 心V S 夫
而 是 宗族 再 生 产 的根 本 环 节 , 是承 上 启 下 使 宗 族 人 丁 兴 旺 的 主要 途径 。因此夫 妻关系 往往依 赖于亲 子关系 。 中国父 母 认为 ,孩子 出生是 “ 香火 ”的延续 : 培养孩 子就是使其 日 后光 宗耀祖 ,务必 做到 “ 鞠躬尽 瘁 ”。中 国人 最赞赏 的父 子关 系就是 “ 父 慈子孝 ”。父母 希望子 女成材 ,其标准 是 “ 权 ” 。中国家庭 教育重 “ 德 ”,即教 育子女 孝顺父母 , 尊敬 长辈 ,勤俭节 约 ,热 爱劳动 和与他 人和谐 相处等 等。 因此 , 中国人 的婚 姻家庭 是 以 “ 香火 ”延续为 基础 ,父子 关系 主导着 家庭 的变迁 。西方父 母则认 为 ,母 胎 中的婴儿
中西方家族文化比较

现代社会中新型亲子关系构建
01
02
03
平等沟通
现代社会中,新型亲子关 系注重平等沟通和相互理 解,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 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
共同成长
新型亲子关系强调父母与 子女共同成长,互相学习 和借鉴,形成更加和谐的 家庭氛围。
尊重个性
在新型亲子关系中,父母 尊重子女的个性和兴趣爱 好,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 梦想和目标。
05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比较分 析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概述
家长式领导
中国家族企业往往采用家长式领导,企业决策权 集中在家族长辈或创始人手中。
亲情关系网络
企业内部管理依靠亲情关系网络,家族成员在企 业中担任重要职位。
继承与传承规划
中国家族企业注重继承与传承规划,通过培养家 族后代或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维持企业发展。
在国际交流中,要积极倡导多元文化 共存的理念,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歧 视,推动不同家族文化平等交流、互 鉴共荣。
02
建立国际家族文化交 流平台
通过建立国际家族文化交流平台,为 不同家族文化背景的人提供展示、交 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文化多样性和 文化创新。
03
加强国际家族文化教 育与传播
在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中,要注重加 强家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播,提高人们 对不同家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水平, 为建立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环境奠定 基础。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下治理模式
董事会制度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以董事会为核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 的分离。
职业经理人制度
企业聘请具有专业经验和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
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
通过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保障企业 稳定发展。
不同治理模式优缺点比较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据统计,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
但无论文化的定义多么复杂,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他们的思维活动、情感标准、道德准则大致相同。
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思维以及追求爱好,也往往不相上下。
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差异。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根本文化上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家庭上的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家庭差异来深入解析中西方社会文化。
I.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形成原因及影响。
A.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的特点1.家庭体系的特点。
中国文化主X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孝”,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良言古训,不服从家中长者命令或决策的人会被冠以“不孝”乃至“大逆”的罪名。
所以自古中国的家族体系是金字塔形,家中的长辈享有绝对的命令权和决策权;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而西方文化主X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在西方家庭中在子女成人后都可以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更多的家庭讨论和各式各样的建议构成了西方家庭横向的家庭结构。
2.长幼关系的特点。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B.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 家庭体系及长幼关系差异的形成原因。
形成这以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
中西家庭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中西家庭文化差异原因分析作者:肖紫嫣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4期摘要: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当前社会具有紧密关系,并对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重大影响。
家庭文化水平,是当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集中反映。
作为文明之邦的中国,家庭文化源远流长,西方国家大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家庭文化也具有独特之处,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西家庭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家庭文化;差异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iesXiao Zi YanWuhan University, Hubei 430200Abstract: Fami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Family culture is a part of social culture.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veryone in society. Family cultural level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cultural life at that time. As a country of civilization, family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Most western countries are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 Family culture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cultures.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of families ,differences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ces in family structure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cult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family relation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history and values.1. Differences in family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1.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members in China1.1.1.Blood relationshipChinese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kinship, so the main feature of Chinese family structure is large family. Parents and children like to live together, at least in daily life or emotional communication.1.1.2. Family membership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en dominate the family, while women and children are secondary. Chinese children are dependent on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should accept their parents' education and lessons and obey their parents' arrangements. For children, they can only follow the advice of their elders, and they can't have opinions, so that their nature is suppressed and they can't communicate with their elders equally. After adulthood, we should be filial to our parents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our family.1.2.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Membership in the West1.2.1.Blood relationshipIn contrast, the Westerners don't pay as much attention to kinship as the Chinese do. Parents seldom live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have les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Parents usually raise their children to the age of 18. When they are older and less dependent on their children.1.2.2. Family membershipIn the western family culture, it emphasizes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individuals,freedom, equality, democracy, friendship and so on. In a single family,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freely express their own views. Every family member, regardless of gender, old or young,enjoys the rights and status of the master. Western children have their own time and space,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2. Differences in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2.1.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In China, the love of the bone and the flesh is paramount. Chinese parents regard their children as part of their own, and often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in family education.2.1.1. Overindulge childrenChinese parents' love for their children is unique in the world. Since the birth of the child,parents have taken great care of the child. But in reality, excessive spoiling of children is not good,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children will not deal with thing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children'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elf-care ability.2.1.2.Do the children's businessMany Chinese parents have designed the way of life for their children in their children's development. However, if parents impose their wishes on their children, regardless of their children's real idea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children, it may be detrimental to their children's growth. Therefore, i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parents should be good at discovering their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carry out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children's actual situation.2.1.3.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ldrenChinese parents like to compare their children with others' children. In contrast, parents will be proud of thei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The advantage of Chinese children is that parents customize ear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reativity of their children. Children can only accept parental arrangements when they grow up.2.2.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WestWestern parents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nse of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while educating their children. The ways of education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hinese parents.2.2.1.Emphasize doing it yourselfIn education, Western parents are good at using the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of education,and often say to their children, "Do it yourself." Children are required to study their surroundings when they are young. Let children do what they like to do,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their children's self-consciousness, and ask their childr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clearly.2.2.2. Respect for children's choicesFor children's own ideas, Western parents will recognize and respect their children's choices in front of their children. Generally speaking, they adopt democratic and open education. In education, Western parents often have equal status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discuss various issues with them. This family education atmosphere is conducive to children dare to express their ideas,children can decide their own things. Make children easy to form independent thinking, courageous pioneering, bold attempt personality, so that children think their choice is right.2.2.3.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developmenIn family education, Western parents do not compare their children with others'children. In many cases, they use the method of encourage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children, it is also basedon the requirements of children, whi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Make children grow up freely, so many Western children have distinct personality.3. Study on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3.1.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Chinese history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cultures. and people's thoughts are also constrained by many fact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there is a stable structure in the family and a strict rank order, so Chinese family culture is too conservative.Western countries are influenced by Western democratic ideas and Renaissance, and are not bound by any thought.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pluralistic and extroverted. People's thoughts are active, they are self centered and enjoy free development in daily life. Therefore, the western family members are equal in status and respect each other.3.2.Different family valuesValues play a key role in national culture. Chinese family culture i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philosophy. Chinese people have lived in groups since ancient times, so people are required to have collectivism. China's family concept is still very strong, blood relationship, family ethics, deep-rooted in the brain, parents, children always a family. Chinese people think that they are a member of the family and an accessory of the family. Their personal value will exis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family. This kind of thinking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family culture.In the West, family culture is influenced by Western philosophy. Individualism an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re the pursuit goals of Westerners. The same is true in Western families. They believe that people a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with ideas, rights and consciousness. Everyon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mselves, not belong to the family, and their family culture is democratic and free.3.3.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There are also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education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Chinese education, people emphasize family interests. People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Children must be filial piety, respectful to older people, frugal and friendly. This phenomenon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and there will also be dis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Western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intend to establish equal family relati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independent ability in life, and use open education. In orderto enable children to be independent, Western parents let their children grow up freely. In family education, Western parents will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children to grow up. Although the family is very rich, it will not allow the children to spen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Western children will have the idea that it is a legal obligation for parents to raise themselves without Thanksgiving to their parents. Although parents give their children life, life belongs to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nd children can not be required to be filial to themselves when they grow up. Because China and the West are i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there are also great differences in family culture.4. conclusionIn short, in China and the west, because of great differences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values and educational systems, different family concepts and membership relations have been formed, resulting in great differences in family cul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 are various cultures in different places. Regarding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regions, we should adhere to our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at all time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ctively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cellent cultures of other region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ulture.参考文献:[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P78-81[2]Wei Zhongsheng [韦忠生],2008,Chinese Culture Heritage:An Insightful Look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Xiamen University, 48。
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

姓名安海东学号********** 班级02311101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从中西方第一次交流至今,文化的差异一直就被无数人讨论过,唐僧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迹,东学西渐,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词汇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从古至今不是孤立法阵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流与影响,包容与被包容,有的文化在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因为没有完好的传承而流失,有些又因为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良而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存在和传承少不了精华的升华和糟粕的流失,留下来的都是几千年经过实践检验值得存在的真理。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
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有个体意识,比如在中国就一直延续着“有福同享“的说法,而西方人却更崇尚个人的权利等等。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更趋向于直观。
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于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使得家庭、家园、家族体制的完整延续成为农耕文化的价值重心。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必然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家庭观念的是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观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所体现并可能随之产生误解。
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体现了中西家庭观念的不同。
中西传统家庭模式和文化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模式。
许多著名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时,都认为东西方曾经走了两条不同的历史道路。
就家庭而言,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
社会学-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一个家庭的组合形式、信仰、家规、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受到传统、价值观等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美家庭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也研究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关键词:家庭观社会文化差异引言: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于家庭生活。
家庭,作为人类最初的对外形式,就像一座人类大工厂。
个性是个人对其成长环境特殊反映的总和,文化构成了每一个社会特定的行为方式。
由于文化的制约起源于家庭,我们先从两种家庭体系入手进行比较,了解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1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观比较1.1现代家庭制度。
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
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
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住所,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独立。
亲属仍旧被看作家庭的一员,但是不承担直系亲属的基本的家庭义务。
现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美国夫妻都是上班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家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夫妻平权制家庭。
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夫妻之间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平等的性质,亲属关系也具有了双向性。
而在城市中,则以现代夫妻平权制家庭为主。
2核心型小家庭。
这是指由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现代核心型家庭通常包括三个阶段:从结婚成家到生育小孩的两人家庭,从小孩出生到结婚分立的两代人家庭,小孩分立以后的两人家庭或空巢家庭。
3亲家庭和双亲家庭。
4.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育子女成本的增加和观念的变化,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
1.2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家庭中受到热烈欢迎。
许多家庭治家都很民主。
家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平等的观念常常存在于美国的家庭中。
孩子们把父母当成好朋友。
夫妇经常彼此分担家务。
青年一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结婚的对象。
论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与文化交际

试论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与文化交际摘要:本文从跨文化角度从家庭结构、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对中西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其根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任何国家、家庭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对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中西方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
差异的表现: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同一组合形式。
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体现了中系家庭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中国血缘代际关系具有亲和力强、传递力强和持续力强的三大特征。
但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推动,我国的家庭结构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特征:(1)家庭规模小型化(2)主干家庭(3)家庭类型多样化:以核心家庭为主,丁克家族、空巢家庭、单身家庭等也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对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样重视。
在西方国家,核心家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主干家庭微乎其微,此外,还有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等多种形式。
2、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强。
在个人、家庭、团体三者中,家庭占有异常突出的地位。
在处理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上,家永远是神圣的,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从属于家庭利益,往往两者合二为一。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体占有比家庭重要得多的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单位,但是它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个人。
对于西方人来说,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而家庭则是次要的。
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1)家庭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庭对两性制造不同的角色分配,男性因其有力在家庭中是主导者,是经济的顶梁柱;而女性天生柔弱只可以是依赖者。
而且,“父权制”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般来说,一家之主是家庭里德男主人,女性处于协助、服从的地位。
中西方家族文化比较

中西方家族文化比较家庭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相互关爱和支持的重要场所。
不同地区的家族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中西方家族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家族文化的几个方面,包括家庭结构、家族观念和家庭关系。
首先,中西方家庭结构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一般由夫妻和他们的子女组成,被认为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单位。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尊重老人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而在西方,家庭结构更为灵活,一般由夫妻和他们的子女组成,没有其他亲属成员一起生活。
西方家庭鼓励个体独立,注重个人权利和自主决策。
其次,中西方对待家族的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族观念占据着重要地位,强调血缘关系和传承家族传统。
传统价值观念认为,家庭成员应该相互依赖和支持,特别是对于年长的家庭成员要尊重孝敬。
而在西方,家族观念较为宽松,重视个人独立和自由选择。
家庭成员对家族责任的要求不如中国那样强烈,更注重个人的幸福和满足。
再次,中西方家庭关系也有差异。
在中国,家庭关系更为紧密和亲密。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深入,重视团结和合作。
中国家庭强调长辈的权威和尊重,晚辈需要听从长辈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西方,家庭关系较为放松和平等。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重视个人权利和自主决策。
在西方,孩子们更倾向于在成年后独立生活,追求自己的个人发展。
最后,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庭教育注重传统和孝道,家长通常会给予孩子严厉的要求和惩罚,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而在西方,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发展和创造力。
家长倾向于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方家族文化在家庭结构、家族观念、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家庭注重多代同堂的结构和家族观念,强调长辈的权威和家庭责任。
而西方家庭更加注重个体独立和自由选择,强调个人权利和自主发展。
虽然中西方家庭文化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代表其中一方更好或更正确,每种文化都有其价值和特点,值得我们互相尊重和学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
从饮食习惯到礼仪,从思维方式到人际关系,中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根源文化是一个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产物,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候,中西方文化都处于一个原始的发展阶段。
但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两种文化的发展演化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1.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适宜农业生产。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而且内陆区域和海洋区域非常接近,因此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都可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西方文化则诞生于欧洲地区,欧洲是一个大陆性气候的地区,气候变化多端,冬季湿冷、夏季炎热,会出现突然的气候变化,经常出现自然灾害。
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活动受到这种不稳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而且欧洲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常年处于战争状态,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人口结构中国和西方的人口结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而且近代以来一直有“人多力量大”的说法。
儒家文化中的“家庭至上、祖先崇拜”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心、忠诚、敬畏等观念,也都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则相对人口密度较小,但是人口流动性和异族混杂程度较高。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这也和西方人口结构有关。
3.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文化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历来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实行封建皇权,官员任命由上至下,权力走向也类似于官僚主义。
这种制度下,思维方式、教育体系和道德观念都受到中央权力的影响。
相对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分权化。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个人的人权、私有财产和政治参与权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尊重,深度影响了西方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的原因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的原因1介绍在国际社会,中西家庭观的差异备受讨论。
中西家庭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角色、家庭结构、家庭情感、家庭传统等方面。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逐一介绍中西家庭观的差异,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家庭角色中西家庭角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角色、父母角色和子女角色上。
在西方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意识被普遍接受,因此对于家庭角色的分工也往往比较灵活。
丈夫和妻子通常都要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并且在家庭中负担比较均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扮演家庭的经济支柱和领导者,女人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这种传统思想在现代中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挑战。
3家庭结构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上。
在西方文化中,核心家庭(夫妻和子女)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
夫妻独立生活、单独承担家务和育儿责任被普遍接受,即所谓的“小家庭文化”。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扩展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是最基本的家庭单位。
子女成年后仍与父母同住、共同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
4家庭情感中西家庭情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爱的表达方式和家庭关系上。
在西方文化中,爱的表达方式比较开放,亲密的身体接触和直接的口头表达被认为是情感亲密的表现。
同时,在西方文化中,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随意,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更注重沟通和互动。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通常是默默无闻的,通过一些细节和小事表达。
此外,中华文化注重“孝道”,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爱”关系上。
5家庭传统中西家庭传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上。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传统较少,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创新。
同时,大部分西方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或者天主教等宗教,这些宗教信仰强调的都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是社会文化的中心,被文化或传统价值所约束。
此外,中华文化注重节庆和风俗习惯,这些传统都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

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天差地别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民族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广义上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狭义上文化可以指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中西方存在很多差异,如家庭,婚姻,语言,行为,处事方式等等各有不同。
在此,我们主要研究一下中西家庭的文化差异,通过对两种不同家庭文化的比较,更好的认识社会。
由于文化这个范畴过于宏大,即使是缩小到家庭文化也是过于宽泛,在这里就主要讨论三种最主要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首先谈夫妻关系,夫妻的关系首先从婚姻而起,中西方的婚姻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婚姻观念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婚姻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人的婚姻目的。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Ill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96年在上海、广东、甘肃、哈尔滨四省市的有关婚姻质量的调查,男女因爱情结合成婚姻的只占1/4左右。
统计的结果表明:两性因“爱到极点,无法控制”而成连理的仅占2%,在婚前“甜蜜愉悦,彼此相爱”的为25%,56.5%的人在婚前“和睦相处,互有好感”,而“出于无奈,勉强结合” 和“互不熟识,元感情可言”的达到16%。
12]2.西方人的婚姻目的。
西方人的结婚目的:其一是坠人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中美家庭教育文化比较研究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10 幸福生活指南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下中美家庭教育文化比较研究陈经纬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摘 要: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家庭教育也一直受到全世界家长的追捧,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家长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通过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来对中美家庭教育在目标、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提出一些分析与思考,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美;文化差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对于人才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家庭在孩子建立起自己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很高程度的的关注。
我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取得了非常耀眼的经济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中的占比变得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本文提出一些分析与思考,希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
1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 历史产生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历史发展轨迹是迥然不同的,美国历史开始于独立战争,自由和斗争是美国精神最显著的特点,而中国历史有着五千年从未间断的传承,在中国“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更愿意遵循规则,我们更需要社会稳定,这让中美的社会形态完全不同,国内很多同学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比起让我们自己选择人生,他们更愿意我们在他们规划的道路上前行,在美国也会有这样的现象,但是他们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父母觉得孩子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美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长期位居前列,社会发展十分稳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很小,父母相信孩子从事任何工作都可以有不错的收入,可以理解孩子的选择,但是在国内,父母辈生活的时代与孩子生活的时代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行业都是新兴行业,父母对这些行业有着理解上的偏差,所以对父母来说像公务员、国企、医生或者老师这样稳定的行业才是孩子最好的选择。
[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其他论文文档]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
![[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其他论文文档]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414730d5022aaea988f0f70.png)
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从人物性格来看中西方家庭文化摘要:《家》鸣凤、梅、瑞珏等女性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两部作品的男性形象——同为家庭统治者觉新与海尔茂,其性格也形成了较大反差。
究其原因,是中西家庭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其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
关键词:《家》;《玩偶之家》;中西方家庭文化;人物性格差异中国人向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准则。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文化特征,即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体现在家庭文化上便是家庭结构的大和复杂上,家庭成员对家有着很大的依附性。
与此相反,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即崇尚个人价值。
体现在家庭文化上就是家庭结构的小和简单上,家庭成员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而《家》与《玩偶之家》这两部中西方具有代表性文学名作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正向我们证明了中西方家庭文化各自的特点。
一、女性性格:鸣凤、梅芬、瑞珏与娜拉的对比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向以温柔善良为美,而《家》中的女性几乎都有这样美好的性格,但却软弱无能只能听从别人的摆布。
鸣凤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女,从小失去父母,被卖到高家当了八年丫头,长到十七岁。
她聪明善良,性格温柔,美貌多情,但受尽折磨与凌辱。
正当爱情悄悄降临之时,高老太爷却作主将她送给六十多岁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去做姨太太,于是她的一切都被断送了。
为了“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也为了抗争和控诉,最终投湖自尽。
在她投湖自尽前的所思所想是她对未来对爱情的希冀从产生到破灭的过程,让人怜惜。
梅芬从小与表兄觉新生活在一起,由两小无猜发展到私恋的情人,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只因为双方的母亲在牌桌上斗气,这一对有情人便被活活拆散,又因“母命”远嫁外地“冲喜”,不到一年又守寡回家,她认为“活着只是拖累别人”,整天只是“靠着回忆生活”,任凭命运摆布,自己不能作一点主。
顽固的母亲和自己的礼教意识使她不能再嫁,最终忧郁致病,至死都不得瞑目。
瑞珏是觉新的父亲通过拈阄的方式选定的儿媳妇,是一位温柔贤惠,美丽善良的女性,她爱自己的丈夫,体贴自己的丈夫,理解自己的丈夫,是觉新精神最有力地支持者,虽然她跟随觉新受了不少苦,但始终恪守本分,可以说是高家的唯一的良心,赢得了包括下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的爱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安海东学号********** 班级02311101研究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发展根源从中西方第一次交流至今,文化的差异一直就被无数人讨论过,唐僧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迹,东学西渐,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词汇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从古至今不是孤立法阵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流与影响,包容与被包容,有的文化在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因为没有完好的传承而流失,有些又因为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改良而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的存在和传承少不了精华的升华和糟粕的流失,留下来的都是几千年经过实践检验值得存在的真理。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因此也称之为硬文化。
相对来说,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
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有个体意识,比如在中国就一直延续着“有福同享“的说法,而西方人却更崇尚个人的权利等等。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达,具有较强的情感性,更趋向于直观。
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于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使得家庭、家园、家族体制的完整延续成为农耕文化的价值重心。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必然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家庭观念的是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观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所体现并可能随之产生误解。
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体现了中西家庭观念的不同。
中西传统家庭模式和文化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模式。
许多著名经典作家在论及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时,都认为东西方曾经走了两条不同的历史道路。
就家庭而言,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
家庭这一范畴的变化是随着家庭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家庭从古至今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由于家庭的不断地变化,因而,关于家庭范畴的界定既是家庭研究的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但又是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对家庭所作的界定已达数百种。
有学者认为,就目前看来,家庭仍然是最不明确的术语之一。
[i]因为,它缺乏一个大家认可的确切界定。
尽管具体的界定有所不同,但一般学者们都认为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或血亲)关系和供养(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人类历史发展中,家庭存在着由生育形成的血亲关系,两性结合形成的婚姻关系以及供养关系,三种关系组成家庭核心结构。
其中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是决定家庭本质的基础和纽带,也是研究家庭功能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及其排列组合方式必然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家庭结构、功能及家庭观念发生演变。
而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也生成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家庭模式和家庭文化观念。
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中国血缘代际关系具有亲合力强、传递力强和持续力强三大特征。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么重视。
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
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
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
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
东方血缘社会历史道路使中国的家庭模式及概念和功能,都获得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极大的特殊性。
对此梁漱溟先生曾做过专门分析,他认为在东西方社会结构中家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有很大不同。
简单讲,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体为中心, 家庭地位和功能相对次要,而中国传统社会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或细胞。
把家庭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把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在亲情仁爱的基础上,这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家庭文化传统中积极的因素。
而西方的家庭模式相对言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强。
在个人、家庭、团体三者中,家庭占有异常突出的地位。
在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家永远是神圣的、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从属于家庭利益(而家庭利益和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而且往往合二为一。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体占有比家庭重要得多的地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是它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个人。
对于西方人来说,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而家庭则是次要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庭对两性制造不同的角色分配,即男性因其“有力”在家庭中是主导者,是经济顶梁柱;而女性天生“柔弱”只可以是依赖者。
而且,“父权制”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般来说,一家之主是家庭里的男主人,女性处于协助、服从的地位。
西方文化持有的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注定的性别差异,而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社会要求的差异,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的角色需要,在家庭中,男女地位是平等,相互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男女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但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却迥然不同:(1)教育倾向不同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
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其成长铺设康庄大道,且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而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培养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地调节和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教育重心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所彪炳的是生命与道德,十分重视生命、人伦。
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
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
西方文化所注重的则是知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
(3)教育方式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
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
中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中国特色,如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对孩子的命令口语是“不”、“不能”、“不行”、“不要”、“应该”。
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
与此相反,西方家庭中父母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赞赏。
他们会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心灵沟通,关注孩子的心里需要。
家庭伦理文化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家庭伦理文化常常与家庭道德并提。
由于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概念,客观上讲,指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维系和发展对该社会关系下的社会成员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表现为道德关系、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生活准则等,因而家庭伦理文化是指调整家庭人伦关系道德标准、原则和规范以及家庭成员的个人品性修养。
广义的家庭伦理文化包括了三重维度[v]:一是其客观维度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客观存在的家庭人伦关系的秩序,其中有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翁婿)关系等,同时也包括家庭与家庭的关系(邻里关系)等;其二指维护和调整这些家庭人伦关系的秩序以及家庭成员行为方式的原则和规范之总和。
二是就其实践维度而言,是指家庭伦理文化的践行过程,它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其一家庭道德原则、规范内化为家庭成员的内心信念的过程;其二家庭成员将自己的内心信念通过道德实践即履行家庭道德原则、规范,使之成为其个人品性及行为方式的过程。
三是就其观念维度而言,是指在家庭道德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能反过来影响家庭道德活动的各种家庭道德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是家庭道德的主观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处理这些伦理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以善或恶、应当怎样或不应当怎样等价值观念表达一定社会家庭伦理关系的必然性,反映家庭成员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或者家庭的伦理价值;这种观念形式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理论体系等。
从层次上看,包括低层次的家庭道德心理和高层次的家庭道德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从主体上看,包括一定家庭的群体的家庭道德意识和家庭成员个人的家庭道德意识,表现为一定的家风、家规、家教。
如果说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问题,在中国的典籍在随处可见,但在西方的典籍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但也只能说偶有所见。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了三种友爱即有着平等的,双方都有着共同的要求,相互间有着同样的愿望,但也可以相对等地交换,例如快乐和利益的友爱:利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完满的友爱之后,论述了另一种,可称之为从属的友爱或差等性的友爱。
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人延伸家庭的模式显然与中国在农耕经济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在这样的体制下,连接人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纽带便是血缘与婚姻,其中又以父系传承的血亲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世代相续盘根错节的家族集团。
不仅如此,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重农抑商、安土重迁的民族心态,使中国的大多数家族往往在同一地区世代繁衍,聚族而居,形成了血缘与地缘相互扭结重叠的特殊社会结构。
而西方核心家庭则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产物。
此外,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不依附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于一种自我依赖。
家庭与个人之间只存在暂时性的纽带,是不稳定的。
而中国人的群体取向致使他们尤为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纽带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而依赖的可靠程度则由血缘关系的亲疏程度来确定。
同时,中国传统的群体取向也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
因而他必须接受“礼”的规范约束,严格按照长幼尊卑亲疏的等级去处理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