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垂直与平行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垂直与平行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12b1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垂直与平行9篇垂直与平行 1<垂直与平行>教学心得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预习观察、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对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的想象等等。
围绕这些目标,我在设计教案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预习的情境,感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课在设计导入时,从预习入手,把学生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延伸到课前,让学生课前摆两支筷子的位置关系,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把筷子碰掉在地上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让学生根据两支筷子的位置关系来想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是可能的,但真正去扔筷子得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生平行和垂直的机率很小,于是我让学生在桌子上任意摆出两支筷子的位置关系,课上根据所摆的情况画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另外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目的是提高学生分类时的可操作性。
只要把纸片拿下来,重新摆放就可以了。
在学生自己确定了想法之后,再在小组中交流。
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小组中进行整理,选出不同关系的直线展示到黑板上的集合中,渗透集合的思想。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分类,汇报,再根据学生分类的不同情况,让学生把作品局限在两个集合中,这样学生会出现找不到家的或找错家的情况,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梳理分类,通过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平行与垂直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平行与垂直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3e01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9.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平行与垂直教案范文教学过程设计这一环节。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表达一个设计者的设计水平的环节。
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平行与垂直教案范文,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平行与垂直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学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造就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能依据随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对随意角度详细方向的精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1、出示情境图。
假如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小组探讨:运用以前学过的学问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二)、探究随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启程了吗?2、假如这时就启程可能会发生什么状况?小组探讨: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精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探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探讨: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找寻得出距离的方法。
假如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干脆标距离,你有什么方法解决它呢?细致视察地图,你发觉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d9ec1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1.png)
-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实际图形中找出平行线和垂直线,利用其性质进行图形的分割、角度计算等。
举例:
-在讲解平行线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铁轨、桌子边缘等生活中的平行线,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平行与垂直》为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学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方法;
3.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够运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图形的分割、角度计算等;
举例: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示或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针对判定方法的实际操作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技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逐步掌握。
-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明确解题思路,从而突破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教室中的窗户和墙壁,展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构造图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15eb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6.png)
四年级数学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优秀1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具教具:课件、纸,彩笔,直尺,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课件1课前播放音乐)一、画图感知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
1、动手画一画师:(出示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你们的小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睁开你们的眼睛,把你刚才想象的两条直线用直尺、彩色笔画在纸上。
(学生动手画,出示课件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2,学生展示作品画完的同学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同吗?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黑板上这几组直线,按照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3,学生讨论分类:分为两类:相交,不相交分为三类:相交,不相交,快要相交分为四类:相交,不相交,相交成直角,快要相交…………………………………板书:相交:()()( )( )成直角:()垂直不相交:( ) 平行同学们讨论得真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
(出示课件3)揭示课题:垂直与平行板书:垂直与平行二揭示概念:互相垂直,互相平行1.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呢?(角)想象一下,两条直线相交可能会形成什么角?锐角,钝角,还有直角,我们一起来看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直角的特殊位置关系。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示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67e68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c.png)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科书第56~57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理解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界定前提是“在同一个平面内”。
课件,直尺或三角尺。
一、新课导入1.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问题:直线有什么特点?2.了解平时吃饭所用的工具。
想一想:两根筷子在手中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学生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收集典型学生作品。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平行课件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展开讨论,认真观察,这些图形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在分类时可能会出现把看似交叉的分为一类,不交叉的分为另一类。
当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的说法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两条线碰在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师追问:如果根据是否相交来分类,那这几组直线分别属于哪一类?预设:①②属于两根小棒相交。
③④属于两根小棒不相交。
师:那⑤的直线呢?(相交、不相交)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两条直线,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两条直线的两端无限延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学生想象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把直线无限延长后,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会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没有把直线全部画出来。
所以⑤的直线也属于相交。
师:那③④延长后也会相交吗?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不会相交。
师追问:再延长呢?无限延长呢?(教师边提问边课件演示,延长③④的直线。
)师:还是没有相交,像这样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作平行线。
根据刚刚的探究,我们发现平行线有什么特点?预设:不相交。
师: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什么叫平行线吗?指名学生发言,随后课件出示完整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e282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e.png)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但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点和应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垂直与平行的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尺子、铅笔、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道路的交汇等。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呈现垂直与平行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9ac5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9.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1.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①:分三类,交叉的为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为一类。
预设②:分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为一类,快要交叉的也属于相交的一类。
投影演示:延长两条直线后交于一点。
3.小结学生上台将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
(板书:相交、不相交)4.在这些情况中,隐藏着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探究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与垂直)(设计意图: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分类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三)自主探究,揭示概念1.揭示平行的概念。
(1)认识互相平行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含义。
(2)介绍平行符号板书:a∥b,b∥a(3)判断平行线的条件①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永不相交。
图1感悟“在同一平面内”的必要性。
(4)感知平行的特点建立两条平行线间是一样宽的表象,再次明确“不相交”的含义。
课件演示利用两把尺子“平推”的验证方法。
图2(设计意图:在师生就分类达成共识后,自然引出平行线概念的探究。
通过练习再次引发认知冲突,进一步完善了平行线的概念,感悟“在同一平面”的必要性,建立空间观念。
)2.揭示垂直的概念。
(1)认识互相垂直学生理解“互相垂直”的含义,认识“垂线”、“垂足”。
(2)介绍垂直符号板书:a⊥b,b⊥a(3)判断怎样是互相垂直?在黑板上展示用三角板的直角或量角器去检验。
(设计意图:)学生用工具验证相交后成直角的现象,继续巩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判断练习(1)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如果a∥b,那么直线a是平行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92d654b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a.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画法,能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掌握垂直线的画法,能画出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运用平行与垂直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如火车轨道、电线杆、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现象的特点。
(2)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平行与垂直现象,并简要阐述其重要性。
2. 探究新知(1)平行线的认识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初步感知平行线的概念。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行线,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点。
③教师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垂直线的认识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初步感知垂直线的概念。
②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垂直线,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垂直线的特点。
③教师总结垂直线的定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①教师示范如何画出给定直线的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画法步骤。
②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画平行线的经验。
③教师示范如何画出两条相交直线的垂线,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画法步骤。
④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画垂线的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41805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1.png)
《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例1。
二、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平行与垂直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平行与垂直,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
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四、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力。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行与垂直”来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六、教法学法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状况,结合数学知识的生成特点,设计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即让学生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再比较观察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七、教具学具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等。
八、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视频中出示:课间时,一位同学的铅笔盒被碰掉了,笔掉在了地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形状。
想一想,每两根笔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什么图形?(设计意图:铅笔盒散落在地上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于生活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新《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彩5篇
![最新《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彩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98590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b.png)
最新《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精彩5篇《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篇一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同一平面和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可以无限延长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先画一条直线,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画一条直线。
想象一下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把自己脑海中的两条直线画下来(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一)展示各种情况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二)进行分类师: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学生可能: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2.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引导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热门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热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f2b4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c.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教案(热门15篇)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一种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计划。
接下来是一份四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备课。
小学四年级垂直与平行教案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以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
2.两条平行线间所作的所有垂线相等。
()。
二、选择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组成几个直角,正确的.是:[]。
a.2b.1c.4。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可以画[]。
a.1条b.2条c.无数条。
3.下面图中有几组垂线?正确的是:[]。
a.6组b.10组c.12组。
三、填空题。
1.从直线外一点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
3.课桌面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的。
4.()叫做互相垂直,()垂线,()垂足。
5.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样的直线可以画()条。
6.两条直线相交能组成()个角.如果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
垂直于平行教案1、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2、可以选几则自己满意的日记,认真进行修改加工,成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则》。
3、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b.有什么新的发现?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
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e9b7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5.1《平行与垂直》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与垂直》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于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垂直与平行。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判断垂直与平行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操作活动、讨论和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图片、卡片等。
2.准备操作材料,如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例如,展示教室里的墙角和黑板,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垂直与平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使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尝试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垂直或平行。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垂直与平行的图形,并解释设计的原因。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7e990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d.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平行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
(2)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2)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2. 教学难点:(1)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2.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知识。
(2)引出课题:平行与垂直。
2. 探究新知(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垂直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2)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垂直线相交成直角等。
4. 深入理解(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2)引导学生探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垂直线上的角互为补角等。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
6. 总结反馈(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课后习题。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平行与垂直2. 板书内容:(1)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垂直线的概念及特征(3)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掌握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例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2097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7.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例1》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和定义,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墙壁、窗户、街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解释和展示。
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验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f1f2f7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平行与垂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掌握平行线的画法,能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平行与垂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课桌、黑板、电线杆等)引导学生发现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与垂直。
(3)教师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3. 活动一:寻找平行与垂直(1)学生分组,在教室内寻找平行与垂直的实例。
(2)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活动二:动手操作(1)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活动三:观察与推理(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垂直线。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交流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画的垂线是否准确等。
3. 测试评价:进行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1101c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8.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与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垂直线的概念及性质3. 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与垂直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介绍垂直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行与垂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活动探究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及其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3. 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平行线与垂直线,从而加深对平行与垂直概念的理解。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b963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10篇)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往表达数学中的概念,并会举出恰当的例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举例等环节,感知生活中垂直于平行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具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预备]每人: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点子图。
每组:长方形白纸4张、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导进: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直线)?谁来说说它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端点,无穷延长)(一)学生想象在无穷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假如让你画两条直线,你会怎么画?(学生短暂思考并猜想)师:听清老师的要求,把你的想法画在白纸上,每张纸只画一种,用马克笔画。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所画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
二、观察分类,初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展示各种情况师:老师把大家画的几种情况贴在黑板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1、平行2、交叉3、交叉且垂直4、不平行但还没有交叉(二)进行分类师: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分类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①和④是一类,②和③是一类。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根据表面现象相交与没有相交分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直线碰一块儿了,形成了一个交点,就叫两条直线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2.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7ad6b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e.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与垂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识别平行和垂直的线段和直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观察等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平行和垂直的线段和直线。
2.能够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行和垂直的几何概念。
2.帮助学生通过实例判断平行和垂直线段。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平行和垂直线段和直线的图片和例题。
2.几何工具:直尺、圆规、铅笔等。
3.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平行和垂直线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题,讲解平行和垂直线段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区分两者。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线段和直线是平行还是垂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对平行和垂直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用纸和尺子画出几组平行和垂直的线段和直线,写出你的观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来呈现例题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录像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垂直与平行。
教学目标:1.认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三角板、磁钉、白纸、2条红磁条2条黄磁条、磁性直尺、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新知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直线这个老朋友了,谁能说说直线的特点?
生:直线能无限延长。
师:大家注意到他用了个什么词?
生:无限。
师:什么叫“无限”?
(出示课件演示直线无限延长)
二、画图感知,激发兴趣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桌面上都有同样的一张纸,现在请大家拿出来平放在桌上摸一摸这张纸,然后谈谈你的发现。
生:这张纸很薄。
生:这张纸的表面是平平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的这张纸的面是一个平面。
(学生活动感知纸面是一个平面。
)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把纸张轻轻地捧在手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纸在放大,放大,再放大,变得无限的大。
纸张上出现了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在什么位置呢?想好了吗?那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在白纸上用记号笔画出你想像中的两条直线。
生:很大很大,越来越大。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如果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然后又出现了一条直线,现在请你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学生想象)
师:有想法了吗?
生:有
师:那现在就请你睁开眼睛,把你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在这张纸上。
(学生试画)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活动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对平面与直线的回忆,为探索新知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
二、观察分类,自主探索
1.学生动手画图。
师:画完的同学举起来互相看看,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两条直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现在我们选几组有代表性的直线来研究。
教师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与地面平行的两条平行线,有与地面垂直的两条平行线,有已经相交的两条直线,有暂时未相交的两条直线等等。
)展示出来。
师:请同学们先收起你们的记号笔和作品。
你能根据上面每幅作品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给他们分分类吗?
学生上台给作品进行分类,并说出你这样分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作图之后适时点拨,利用课件出示4组有代表性的画法,引导学生概括出: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出现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师:你能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4组直线分类吗?同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边分边想,为什么这样分,组长把分好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
生1:③和④交叉了分为一类①和②没有交叉分为一类。
生2:①快要交叉了分一类,②不交叉的分为一类,③和④交叉了分为一类。
师:刚才老师听到一个词“交叉”,两条直线“交叉”了,也就是说这两条直线相碰了,用数学语言应表述为两条直线“相交”了,我们一起来说一遍“相交”这个词。
生3:①③④相交了分为一类②没有相交分为一类,因①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也会相交。
师:①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真的会相交吗?学生动手验证。
课件动态演示:
师:①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真的相交了,①两条直线也可以和③④分为一类。
4.引导学生分类(课件)
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进行汇报,在汇报的争论中,理解什么是相交,并且在学生动手实践中验证①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从而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
三、动手验证,揭示概念
师:②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真的不相交吗?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有的画,有的量……
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不会相交,因为我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之后没有相交。
生2:不会相交,因为我量了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没变。
课件动态演示:
师:像这种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
师: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
生:必须有2条或2条以上的直线,才说互相,一条直线不能说互相平行。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呢?
生: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必须具备一些什么条件?
生1:直线
生2:同一平面
生3:不相交
师:老师黑板上有一条直线,谁能再摆上量条,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老师讲台上有不同颜色的磁条,不同粗细的磁条,有几条长短不一的直尺。
)
【设计意图:通过摆平行线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个较透彻的理解,明白平行线不受直线“长短”、粗细、材质的影响和限制。
】
出示课件(几组线是不是平行线)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平行线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现在请同学们用手势快速告诉老师下面各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不在同一平面的,粗细不同的,不同方向的,颜色各异的等等,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真正含义。
)2.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课件出示一组两条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图)
教师用磁条在黑板上摆出两条直线相交的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直线有什么变化?(老师把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度慢慢变化,最后让它们相交成直角。
)
生:老师,我发现这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变了。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那你有没有发现它们相交的角变成怎样的角了吗?生:变成了直角。
对,相交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了。
师:太棒了。
同学们这么快就判断出这四个角是直角,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们可不能仅凭眼睛就说这四个角是直角。
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四个角是直角呢?
生:(作思考状)对了,可以用上直角三角板。
师:(作好奇状)怎么用上直角三角板?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拿着三角板量角,确定四个角中的一个角是直角。
同学们给这位同学以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发现还有同学举起了小手,他一定还有话要说。
那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吧。
生:还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让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动态演示)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它们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课件演示)(板书:垂直)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度数,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有不同的情况,然后引入垂直的概念。
】
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师:像这种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必须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
生1:直线
生2:相交成直角,
生3:同一平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
师: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例子呢?
(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游戏—――我说你摆(猜一猜,摆一摆)
①师: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这两根小棒是什么关系?
生: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
②师: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这两根小棒是什么关系?
生: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练习中通过课件演示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平行、两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垂直,使学生直观的看到了两根小棒的关系。
】
五、欣赏图片,畅谈收获
师:生活中垂直与平行无处不在,让我们共同走进平行与垂直的世界。
(课件出示生活中蕴含的垂直与平行,如斑马线、直直的铁轨、高楼大厦、家具等)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
生:我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我知道了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生:……
师:同学们你们都满载着收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能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美好,让我们都做有心人吧!去感受数学的美,去感受生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