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高的发酵能力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红曲霉可以产生丰富的红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等行业。
本研究旨在
筛选高产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研究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产色情况。
从市场上购买了几种红曲粉样品,并进行菌株筛选。
将样品接种到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比较菌落数量和颜色深浅,筛选出产菌量高和颜色鲜艳的菌株。
然后,选取产色较高的红曲霉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实验。
制备适合红曲霉生长和产色的
固态培养基。
将红曲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发酵过程中,
定期对培养基进行观察和采样,分析红色素含量的变化和菌落的生长情况。
通过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固态发酵研究,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 菌株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菌株的菌落直径和菌丝密度,可以确定哪
些菌株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生长能力。
2. 产色情况:通过测定固态培养基中红色素的含量和颜色的深浅,可以确定产色较
高的菌株。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菌株在不同发酵时间下的红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确定最佳
的发酵时间。
3. 培养条件的优化: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pH值、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可以进一
步提高红曲霉的产色能力和生长速度。
可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最
佳的培养条件。
本研究通过筛选高产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研究其生长和产色情况,可以为红曲霉的产业化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红曲霉固体发酵

红曲霉浅盘固体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浅盘固体发酵的大致过程2.在实验室中小规模制备红曲二、实验原理由于红曲霉是一类好氧微生物,生长和代谢都需要氧气,所以应该在通气良好的曲盘上发酵。
原料不能铺放得太厚,一般2-3cm,在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曲料的温度、湿度、氧气供应(主要控制曲料的厚度,并在培养过程中适时翻曲和调节曲盘位置)等,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长和相关代谢产物的积累。
浅盘固体培养有不少有点:如(1)所需的设备简单,只需曲盘、竹扁等即可。
(2)方法容易掌握.(3)投资少。
但也有缺点:(1)容易染菌,产品质量不稳定。
(2)占地面积大。
(3)劳动强度大。
(4)生产的产品数量少。
三、红曲的制作红曲古称单曲,是红曲霉生长在蒸煮过的米粒上形成的发酵食品。
1.生产工艺流程大米―――洗涤―――浸泡―――沥干―――蒸煮―――冷却―――接种―――培养―――烘干―――成品蒸煮至饭粒层玉色,粒粒疏松,不结团块。
蒸饭不能熟透;培养温度一般为30度,相对湿度RH大于85%,培养一周即可。
2.影响红曲发酵的因素影响红曲发酵的因素很多,如:菌种特性、原料成分、补水频度、空气相对湿度(RH)、温度、通气状况。
(1)菌种:应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产红色素明显的菌株(2)原料:一般选用无黏性的米,其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且可吸收适量水分。
米的含水量对发酵很大,起始水分含量低,红曲色素容易生成;水分含量高,会抑制色素的合成。
一般米中含水量以25%-30%为宜;(3)补水:红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补充适量的水分,尤其在生长旺盛期补水更为重要。
(4)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到水分的蒸发,对发酵影响也很大,一般RH控制在85%以上。
(5)温度:能在20-37度范围内生长,通常冷却至30度左右即可接种,采用30度发酵。
(6)通气:红曲霉是一种好氧性微生物,因此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气。
四、实验室红曲浅盘固体发酵1.种子制备:可直接用液体摇瓶发酵的红曲作为种子(接种前调pH到4.0)2.红曲浅盘固体培养(1)浸米:称取1-1.5 kg大米,室温下浸泡5h.(2)蒸饭:将浸好的米用清水淋去米浆水,沥干至无滴水,在电饭锅上蒸饭也可用同样大小的3 层纱布包裹, 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 121 ℃蒸饭20 min左右。
固态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固态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罗佳;严敏嘉;李小芳;何祖新;吴纯洁【摘要】建立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显色测定固态发酵红曲中可溶性多糖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固态发酵红曲采用水提取红曲多糖,所得多糖提取液用淀粉酶去除淀粉、Sevag试剂去除蛋白质,并经醇沉得到红曲多糖,再分别考察苯酚-硫酸和蒽酮-硫酸法两种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等指标.苯酚-硫酸法在30 μg~7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81),蒽酮-硫酸法在40μg~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两种方法学考察结果均较好,且测定红曲多糖的含量苯酚-硫酸法为2.51%,蒽酮-硫酸法为2.52%,两种方法结果相近.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均能用于测定固态发酵红曲多糖含量.%The establishment of quantity determine method of polysaccharide of red yeast rice by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anthrone-sulfuric acid method was developed,and then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The polysaccharide was obtained with the water extraction from red yeast rice.The starch was removed from polysaccharide extracts by amylase,while the protein removed by Sevag reagent.Then the polysaccharide was obtained by ethanol precipitation.And then the study was taking on the linearity,repeatability,stability,precision and recovery index of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anthrone-sulfuric acid method.The linearity of the phenolsulphuric acid method (R2=0.998 1)was 30 μg-70 μg,and the anthrone-sulphuric acid method (R2=0.999 7)was 40 μg-120 μg.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good,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red yeast rice by the twomethods was 2.51% and 2.52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similar.The phenol-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anthrone-sulfuric aci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red yeast rice.【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红曲;多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作者】罗佳;严敏嘉;李小芳;何祖新;吴纯洁【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四川得恩德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绵阳612000;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正文语种】中文红曲由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发酵而成,是一种食疗兼备的传统中药。
固态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固态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
究
固态发酵是一种现代生物发酵工艺,在固体发酵介质改善发酵工
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固态发酵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地对红曲中的多
糖进行生物代谢加工,而且可以提供较高的发酵效率,较低的能量消
耗和较高的发酵稳定性。
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多糖含量可以通过多种
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根据研究发现,常用的红曲多糖测定方法是分光光度法,糖分解
酶法和溴氰酸法。
从工艺上看,分光光度法无需非特异性试剂,在不
同浓度的红曲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糖分解酶法采用植物糖分
解酶产生木糖,用来表征糖类含量;溴氰酸法利用溴氰酸-变色检测法
快速测定糖类物质含量。
与分光光度法相比,糖分解酶法和溴氰酸法具有灵敏度较高,时
间较短、成本较低、钠离子对测定结果影响小等优势。
但是,糖分解
酶法和溴氰酸法的测定范围较窄,只能够测试木聚糖和糠聚糖,而分
光光度法可以测试任意类型的多糖,具有测定范围较广的特点。
通过
分析,可以得出,分光光度法是红曲多糖测定方法中表现最为优越的
方法,具有测定精度高、操作简单、分析结果准确等特点。
综上所述,研究比较不同的红曲多糖测定方法的比较发现,糖分
解酶法和溴氰酸法具有灵敏性较高、所需时间较短、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它们的测定范围很窄,不能用于全部的多糖;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
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测定精度高,测定范围较广,因此是研究固态
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最有效的方法。
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 K 的含量

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 K 的含量
贾波;孙佰申;周立平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3(029)001
【摘要】利用HPLC法对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 K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V(甲醇)∶V(0.18%磷酸)=77∶23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37 nm,用外标法进行定量,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0.27%和98.92%.用甲醇提取红曲米样品,摇床振荡(30℃,200 r/min)2.5~3h可将Monacolin K提取完全.红曲霉摇瓶发酵产生的Monacolin K有50%以上存在于发酵滤液中,因此可以直接取滤液进行分析.该方法简便有效,适用于功能性红曲系列产品的科研开发及质量控制.
【总页数】4页(P70-72,82)
【作者】贾波;孙佰申;周立平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样品中麦角固醇的含量 [J], 孙佰申;周立平;陈旭峰;马莉锋
2.HPLC法测定酯化红曲霉发酵液中桔霉素含量 [J], 钱志伟;杨丹丹;徐前景;方尚玲;陈茂彬
3.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液中洛伐他汀含量 [J], 李桂杭;李浩明
4.用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液中洛伐他汀含量方法简介 [J], 曲焕庭;郭江秀
5.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 K的含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种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3) 液态 发酵 培养: 在 250 mL 三角 瓶中 加入 100 mL 液体培养基, 121 ! 灭菌 30 m in 后, 接土曲 霉孢子悬浮液 5 mL , 32 ! 、150 r/ min 恒温振荡培 养 7 d。
4) 固态发酵培养: 在 500 m L 三角瓶中加入固 态培养基 50 g , 121 ! 灭菌后接入土曲霉液体种子 20 mL , 32 ! 下培养 3 d 后, 28 ! 继续培养至第 15 天。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种 A sp er gi ll us t err eus AT CC 20542, 麦芽汁试管
斜面保存, 由浙江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提供。 1. 2 培养基
麦芽汁琼脂斜面培养 基( g/ dL ) : 葡 萄糖 2, 蛋 白胨 0 1, 琼脂 2。麦芽汁 5 m L/ dL , pH 值自然。
魏培莲1, 2, 岑沛霖1, 盛春琦2
( 1. 浙江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 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测定常用的 3 种细胞组分( 核酸、麦角固醇、氨基葡萄糖) 作为生物量
测定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核酸组分在细胞中含量比较稳定, 可较好地指示
一定的限制条件。 作者将文献中较为常见 的 3 种测定 细胞组分
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条件优化

红曲霉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条件优化王远卓(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为了提高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葡萄糖30g/L,硝酸钠15g/L,PH5.5,液态量关键词:红曲霉、红曲色素、液态发酵、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Monascus pigment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Key words:Monascus、Monascuspigment、submerged fermenta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引言红曲霉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真子囊菌纲,散子囊菌目,红曲霉科,红曲霉属。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分为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是一种天然的着色剂,红曲色素可以用于肉制品、腐乳、糕点、糖果、冷饮、清酒、酱油等食品,也可用于化妆品;此外,红曲色素还有抑菌防腐的作用,还可作为医药用品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疲劳、抗肿瘤等保健作用。
培养红曲霉菌有俩种方法: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
本次实验以紫色红曲霉菌液态发酵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获得最好的优化条件。
本次试验改变的单因素实验条件有:碳源、氮源、PH及液态量这四个变量,本次实验通过改变这四个变量来探究红曲霉色素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
1 实验1 .1材料1.1.1 菌种红曲米培养出的紫色红曲霉菌.1.1.2 仪器设备LDZM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ZSD-1160生化培养箱、DZKM-4电子恒温水浴锅、SW-CJ-IFD型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ZHWY-2112B 双层特大容量全温度恒温培养动荡器、PL602-S电子天平、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DL-5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1.1.3 培养基固体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3g、酵母提取物(酵母粉)1g、K2HPO41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0.01g、PH5.6、琼脂20g、蒸馏水1L、121℃灭菌20min.液态培养基:葡萄糖30g、NaNO33g、酵母提取物(酵母粉)1g、K2HPO41g、MgSO4·7H2O0.5g、KCl 0.5g、FeSO40.01g、PH5.6、蒸馏水1L、121℃灭菌20min.1.1.4 主要试剂葡萄糖、蔗糖、淀粉、尿素、氯化铵、硝酸钠、乳酸.1.2 方法1.1.1 固体培养基培养红曲米菌种称取5g红曲米研磨后加入45ml的无菌水后混匀,放入60℃水浴锅中加热30min,加热后取悬浮液1ml加入固体培养基中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大概5天后长出来的菌种,然后选取长的旺的菌种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单个菌种群落,培养5天后,选取长的好的单个菌种鉴定,本次实验用培养出来的紫色红曲霉菌种(图1)作为条件优化的基础。
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_路秀玲

图 6 不同培养 时间和营养条件的 菌体氨基葡糖含量
2.3 对固态发酵生物量的分析 2.3.1 固态发酵不同时期的生物量
由于此 红 曲 霉最 适 生 长 温度 为 30 ~ 32 ℃, 从现有的研究报道 看产 Monacolin K 的最适温度为 25 ℃, 一般培养时间为 12 d , 因 而对于本固态发酵拟采用变温培养 , 即初期 30 ℃培养 7 d , 每日定量补足挥发的水分 , 使 菌体大量生长 , 之后降至 25 ℃, 刺激其产生 次级代谢产物 , 此时菌体本身产水较多 , 无需 额外补水 , 再培养至 15 d 。 经初步实验结果 较好 , 故对此培养条件下菌体生长情况进一 步研究 。 由于固 态发酵 具有显著 的不均一 性 , 每个实验数据点均经过 3 次取样获得 。
自的含量与培养时间的函数关系推出不同培
养时期纯菌体的麦角固醇和氨基葡糖含量 ,
再应用下面公式推知菌体量 :
固态发酵 的菌体量
=固每态克发纯酵菌物体的的麦麦角角固固醇 醇或 或氨 氨基 基葡 葡糖 糖含 含量 量
图 7 发酵物中的麦角固醇含量
图 8 发酵物中的氨基葡糖含量
由图 9 可见 , 麦角固醇和氨基葡糖推测 出的菌体含量类似 。从四条曲线看 , 其发展 趋向相同 , 较为一致地显示菌体量的变化情 况 , 可以选择一种作为菌体量测定参数 。 麦 角固醇受培养条件和检测过程的影响较大 ,
准确称取适量的氨基葡糖(Sigm a)标准 品 , 配制成系列溶液 , 用 721 型分光光度计测 520 nm 吸收值 。 以浓度为横座标 , 吸收值为 纵坐标 , 绘制氨基葡糖含量的标准曲线 。
2 结果与讨论
2.1 麦角固醇含量测定 麦角固醇含量的标准曲线如图 1 。由此
MP1104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GABA的初步优化培养

收稿日期:2007-12-28作者简介:张徐兰(1980-),女,山东烟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转化。
通讯作者:吴天祥。
MP1104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GABA的初步优化培养张徐兰,郑岩,吴天祥,黄小玲,陈岩(贵州大学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3)摘要:从市售腐乳中筛选出红曲霉菌种MP1104,发现其在啤酒糟中有较好的产GABA能力。
初步研究了MP1104在啤酒糟中生产GABA的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条件参数优化,得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装瓶量35g、发酵温度26℃、发酵周期8.08d,预测的GABA最佳条件下的产量为0.1743mg/g。
关键词:啤酒糟;MP1104;GABA;固态发酵;优化中图分类号:TS262.5;TS261.4;X7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286(2008)05-0105-03OptimizationofSolidFermentationConditionsofMP1104inBeerDregstoProduceGABAZHANGXu-lan,ZHENGYan,WUTian-xiang,HUANGXiao-lingandCHENYan(ChemicalEngineeringDepartmentofGuizhouUniverdity,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Abstract:ItwasfoundthatMonascuspurpureus(MP1104),screenedfromsoycheese(soldinthemarketinGuizhou),couldproduceGABAinbeerdregs.ThefermentationconditionsofMP1104inbeerdregstoproduceGABAwerestudiedandthentherelativetechnicalparameterswereoptimizedasfollows:35gflaskfillingquantity,fermentationtemperatureat26℃,and8.08dfermentationperiod.Undertheaboveconditions,theoutpoutofGABAwouldreach0.1743mg/g.Keywords:beerdregs;MP1104;GABA;solidfermentation;optimization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氨基酸,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治疗癫痫、增强记忆力、调节激素分泌、控制哮喘及活化肝肾功能等生理活性。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

★专题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红曲的应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用红曲霉来酿酒、防腐、治病和制作传统食品。
早在1590年,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第25卷中记载了红曲的“消食活血”、“健脾壮胃”等药效。
近20年来世界各国更对红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红曲霉发酵产生的醇、酸、醋及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保健效用,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并为此申请了两百多项专利。
本系列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红曲的制作,了解固体发酵的大致流程,并熟悉从红曲培养物中提取红色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
一、红曲霉的形态与分类红曲霉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纲(Ascomycetes)、散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科(Monascaceae)、红曲霉属(Monascus)。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红曲霉具有霉菌的典型特征,菌丝多分枝,具横隔,细胞多核,菌丝体可出现菌丝融合现象。
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单生或2~6个成链,大多为梨形,多核,由于孢子梗顶部缢缩而成。
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但只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
菌丝成熟后,先在顶端或侧枝顶端形成一个单细胞多核的雄器(antheridium),然后与雄器相连的细胞以单轴方式又生出一个多核细胞,这个细胞就是原始的雌器。
雄器和雌器细胞都是多核的长细胞,因从同一营养细胞中长出,又为同一轴向,因此相互靠得很近,一般上面的细胞为雌器。
由于雌器的生长和发育,将雄器向下挤压,使雄器与柄把(即与雄器相连的细胞)呈一定角度(40~120度角)。
这时雌器在顶部又生一隔膜,将雌器分成两个细胞,顶端的为受精丝,基部细胞为产囊器(ascogonium)。
当受精丝尖端与雄器接触后,接触点的细胞壁解体形成一孔,雄器内的核和细胞质经受精丝进入产囊器。
此时只进行质配,而细胞核成对排列,并不融合。
与此同时,两性器官下面的细胞向上生出许多菌丝将其包围,形成初期的被子器。
被子器内产囊器膨大,并分化出许多产囊丝。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 spp.)是一种能够产生红色素的真菌,广泛应用于米酒、食品着色和制取红曲米等工业生产中。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进行探讨。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选择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是通过将已有的红曲霉菌株进行筛选和培养,以获得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采用可溶性淀粉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进行培养和发酵实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通过检测发酵产物的数量和质量来筛选出高产菌株。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高产菌株筛选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红曲霉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出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鉴定菌株类型,还可以帮助筛选出更加适合工业生产的高产菌株。
3. 发酵产物分析通过对红曲霉菌株的培养和发酵产物的分析,可以鉴定出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过对产物的数量和质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筛选出高产菌株。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固态发酵的培养基是影响红曲霉生长和代谢产物产生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包括糯米、黄米、小麦等。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水分等因素,以提高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通气量等发酵条件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发酵条件,可以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固态发酵产生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分液柱色谱分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酵过程中生物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作者:陈晓炳梁小琼吕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1期[摘要]发酵是生物类学科中一项重要的实验,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量的变化的监测是整个发酵过程中影响最大和最重要的环节,研究发酵过程必然要对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精确的监测。
本文尝试论述集中在发酵过程中检测生物量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过程生物量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TQ92 文献标识码:T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295―01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发酵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反应,广泛运用在生物、食品、化学等工业。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在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主要是指微生物量)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而研究发酵必须对这些生物量进行精确的监测。
一、发酵过程和生物量的关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监测方法,了解发酵的特点是必要的,总的来说,工业发酵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工业发酵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二)发酵原料一般以淀粉、糖蜜或者其他农副产品为主。
发酵规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吨。
(三)工业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或者应激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目的一般是得到某种特定的物质,发酵过程调节是为了使这种物质的积累,以得到产品。
(四)一般制种过程和发酵过程分为两部分,并不在一个反应器中。
由于工业级的生产过程控制属于固定的模式,菌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发酵条件,所以制种菌量必须合理的进行控制。
(五)微生物的初始生长一般为指数生长模式。
实时的菌量监测对发酵意义重大。
未及时检测可能使菌体数量发生倍数变化,对后续的营养物质的需求变得苛刻,导致次级代谢产物的大量产生,同时亦可能产生对菌体反馈抑制,影响到生产。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是一种极具生物学意义的微生物资源,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红曲霉的分类和主要应用红曲霉是一类真菌,由于其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色素、生物碱等化合物,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
目前,红曲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米酒、露酒、黄酒、味醂等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和改良,同时也被运用于红曲色素和甘露醇的生产。
此外,红曲霉的代表菌种贺曼氏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在中医药、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主要是选出代谢活跃、产酶能力强、高含色素的优良菌株。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筛选:1. 制作固定抑制珠:制备液体培养基,培养24小时,静置10min,离心去菌,将沉淀用无菌水洗净,划在无菌MM渗透压盘上。
将盘放置在灯箱中2小时照射,然后分别加入红曲霉菌丝悬浮液和含有抗生素的涂抹剂,带暗处40小时后观察红曲菌的生长状况,选取生长优良的菌株作为高产菌株。
2. 按颜色筛选:将红曲菌涂布培养基后,观察分泌的色素,选择含色素多、颜色鲜艳的菌株,这些菌株通常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产酶能力。
红曲霉的固态发酵是指将红曲霉孢子或菌丝接种在含有底物的固体介质中,通过代谢和生长产生的酶使底物发生酶解反应,最终产生多种化学物质。
通过对红曲菌固态发酵过程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菌株活性和产酶能力。
固态发酵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为底物种类、密度和初始含水量,同时,菌株、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红曲发酵。
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变量优化法、响应面分析法等手段,针对不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论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对于红曲霉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逐步优化环节,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红曲霉菌株和更加高产的菌丝。
同时,对于固态发酵过程的研究也可以为红曲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含量的测定与评价研究

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含量的测定与评价研究发酵大米是一种利用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进行发酵制作的食品,不仅具有美味的口感,还被证实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红曲素是一种天然的红色色素,也是发酵大米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含量的测定与评价研究。
首先,测定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的含量是了解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红曲霉菌是一种产生红曲素的真菌,红曲素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抗肿瘤等功效,因此,红曲素含量的测定能够为发酵大米的功效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常见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
HPLC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红曲素的定量测定。
而UV-Vis 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量红曲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
通过这些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并评估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的含量。
其次,评价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含量的高低也需要考虑到其安全性。
红曲霉素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确定合理的红曲霉素含量范围以及安全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卫生部和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红曲霉素的合理摄入量标准,但仍需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同时,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加强对红曲霉的控制,确保发酵大米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评价发酵大米的品质不仅仅局限于红曲霉素含量,还应综合考虑其它因素。
如发酵工艺、发酵时间和米种选择等,都可能对发酵大米的质量产生影响。
发酵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红曲霉素的产量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米种可以影响发酵大米的口感和质地,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
因此,在评价发酵大米的品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最后,评价发酵大米中红曲霉素含量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和争议。
由于红曲霉素是一种天然产物,其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红曲霉种类、发酵条件、采样方法等。
发酵液生物量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 积待测培养液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下离心,并 用清水离心洗涤。在过滤法中,丝状真菌可用滤纸 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 少量水洗涤。
发酵液生物量
沉淀干燥可用烘箱在1050C或1000C下烘干,或采用 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0C或400C下真空干燥,干燥 后称重。 干重法较为烦琐,耗时长,难以满足控制分析的需要。 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计数法:
a、血球计数板法: 通过油镜观察血球计数板,统计一定大格内微生物 的数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这种 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 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 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 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 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借助不同的染料对菌 体进行适当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显微镜下进行 活菌计数。
发酵液生物量
现在比较新的测量方法有电容法、近红外光谱法、 电阻光谱法。
电容法根据活细胞具有密闭的细胞膜系统的特点,在交变 电场作用下活细胞内带电细胞质迁移,使活细胞成为极化 细胞,形成电容,根据测得的电容大小可计算出活细胞的 量。而死细胞( 细胞膜破裂) 、气泡、细胞碎片以及固体培 养基颗粒( 如玉米粉/黄豆饼粉等) 或微载体颗粒等因不能 形成密闭的电容,不会被检测到,因此电容电极测得的信 号值与发酵罐中活细胞量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酵液生物量
b、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 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均匀混合,或将菌液 涂布于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保温培养后, 用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乘以菌液稀释度,即可算出 原菌液的含菌数。 一般以直径9cm的平板上出现50-500个菌落为宜。 但方法比较烦琐,耗时多,需操作者有熟练的技术。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是一种重要的发酵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工业中。
在传统的红曲霉发酵过程中,往往需要筛选出高产菌株,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是红曲霉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在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中,通常会考察菌株的生长速度、产色能力和产物活力等指标。
为了实现高效的筛选过程,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以下方法:1. 传统筛选法传统筛选法是指通过培养基上的色素形成情况、抗生素活性等来筛选出优良的红曲霉菌株。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但筛选周期长,效率低下。
2. 分子生物学筛选法分子生物学筛选法是指通过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出具有高产色素能力和活性成分的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筛选效率,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3. 遗传工程筛选法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红曲霉菌株,提高其产酶活力和产物活性。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对菌株进行改良,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但风险较大。
以上筛选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进行研究。
二、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是一种优良的固态发酵微生物,其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固态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在固体底物上生长、代谢产物的过程,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发酵食品和药品。
在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中,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内容:1. 发酵底物的选择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发酵底物的选择对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发酵底物可以选择大豆、小麦、玉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氮源的材料,以供红曲霉进行生长和代谢产物。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条件的优化是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温度、湿度、通气条件等,这些条件会直接影响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固态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具有高产活性物质的特点。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高产红曲霉菌株,并通过固态发酵研究,优化红曲霉菌株的生产条件。
我们从不同的来源采集了多个红曲霉菌株。
通过培养基的筛选和菌落形态观察,选出了表现优良的菌株。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亚洲荞麦面作为培养基,优化红曲霉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的培养参数,如pH值、温度、培养时间等,比较了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和产生活性物质的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最终得到了一个高产红曲霉菌株。
接下来,我们将高产红曲霉菌株应用于固态发酵过程。
我们将红曲霉菌株接种到亚洲荞麦面上,探究不同接种量对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当的接种量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产量。
然后,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湿度等。
通过对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红曲霉菌株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物质。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成功地筛选出了一个高产红曲霉菌株,并优化了其固态发酵条件。
这对于红曲霉的产业化生产和活性物质的提取具有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红曲霉的菌株多样性和产物多样性,以期进一步改善红曲霉的发酵效果和提高其产物的质量和功能。
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路秀玲;赵树欣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阐述了测定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四大类方法:(1)直接从固态培养基中分离测定;(2)通过检测代谢活动推断生物量;(3)测出生物体中某些特殊物质的含量;(4)利用与菌体生长有关的革些现象估测菌体量。
但没有一种测定生物量的通用方法,某一固态发酵的具体检测方法需要根据便捷,耗费低、准确三原则进行选择。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路秀玲;赵树欣
【作者单位】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固态发酵红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J], 罗佳;严敏嘉;李小芳;何祖新;吴纯洁
2.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J], 路秀玲;赵树欣;刘忠华
3.高水分固态发酵上部烟叶对其微生物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J], 李士林;王宜君;张薄博;汤朝起;许赣荣
4.3种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J], 魏培莲;岑沛霖;盛春琦
5.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纤维素酶生物量的测定及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J], 姜绪林;孙瑶;杨毅;杜大庆;张星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路秀玲赵树欣刘忠华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天津,300222)
摘要探讨了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红曲霉固患发酵的生物量基本可以 通过测定红曲霉酋体细胞中的麦角固谆和氨基葡糖含量来推断.对于幸文中红曲霉固态发肆 采用氨基葡糖法相对较好,可以估测出固志发酵物中的茁体量。底物于重减重与苗体量存在 一定的正向关系,通过测定底物减重可以推断出红曲霉生长代谢状况,并且方法筒便易行,易 于实现在线监测。 关■调红曲l生物量 固态发酵
将大米浸泡10 h.洗净沥干,称409装入 250mL三角瓶12l℃高压蒸米30 min。冷却 后接人孢子悬浮液1 mL(含孢子约107个), 调初始水含量为50%。30℃保温培养7d,再 降到25℃培养15 d.成品于80℃烘干,磨成 粉即为待测样。 1.2.3发酵底物减重的测定
每次取3个250mL三角瓶,将其中的固 态发酵物于80℃烘干,准确称其干重,计算 其与初始发酵底物干重的差值即为底物减 重。
1.1 I.O 1.o
16.7 14.0 13.5
注t评分标准同衰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路秀玲, 赵树欣, 刘忠华, Lu Xiuling, Zhao Shuxin, Liu Zhonghua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第一俸者:萌士研究生。
,胆 万I时方旧数,2据0∞‘.1;一垮
造成的底物减重与生物量的关系。力求确定 一种操作简便。能快速准确测定生物量或反 映生物生长状态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
烟灰色红曲霉(Mjn口”m彬培i”n”“5)。
1.2测定方法 1.2.1地菌体的制备
采用膜培养法:在麦芽汁平板上铺一层 无菌的玻璃纸,吸取由斜面制得的孢子悬浮 液O.5mL铺于膜上。30℃保温培养7 d'再 降到25℃培养到14 d,然后将菌膜从玻璃纸 上剥下,80℃烘干即为纯菌体。 1.2.2固态发酵样品的制备
无论生 豆还是熟豆。酸的质量分数在 0.6 %左右的产品,最适合消费者对酸度口感 的要求 ,这与泡酸菜的最适含酸量十分吻 合【4] ,说明对酸味的感官评价并未因产品的 不同、 酸的来源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用于即 食醋豆 的生产,选择这一含酸量作为最终产 品的酸 度指标,能为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用于其 他类型醋豆产品的生产,如胶囊、功能 食品基 料等,可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适 宜台酸 量的醋豆。
麦角固醇含量,由此可以看出,同时期红曲霉 菌体中的麦角同醇含量是与茵体量成正比 的。
万方测数定据了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培养基营养
条件(麦芽汁糖度分别为10’和12’)所得菌 体的麦角固醇含量(图3)。由图3可见,菌
图l麦角固醇含量标准曲线
≈晶嘉t匝最玳
圈2菌体的麦角固醇含量
图3不同培养时间和营养条件的曹体 体中麦角固醇含量随培养时间不同而发生变 化,但在5~13d变化不大;其受培养条件的 影响较大,在麦芽汁糖度低即营养不良时,麦 角固醇含量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 麦角固醇多存在与苗俸的质膜中。营养不良 时孢子增多质膜加厚,麦角固醇含量增加,不 同茵龄质膜变化较小,麦角圃尊畲量也路有 变化。考虑到固态发群警养克足,故对糖度
第27卷第6期 路秀玲等:红曲霉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47
高的曲线拟合方程,得到麦角固醇含量与培 养时间的函数关系:
,=O.0117£3—0.3181t2十2.745f一 2.4406
R2=O.964
y——麦角固醇含量/mg f——培养时间/d。 2.2氨基葡糖含量的测定 麦角固醇含量一氨基葡糖含景的标准曲 线如图4。由此得到氨基葡糖含量与吸收值 的函数关系: 氨基葡糖含量(-119)=55.25 AⅢ。 图5为同~培养时间不同质量纯菌体的 氨基葡糖含量,由此可以看出,同时期红曲霉 菌体中的氨基葡糖含量是与菌体量成正比 的。
发酵不鼠时期的麦豢圃醇和氡;基帮糖台 量如图7和囱8,其中bd表示接种之后的基
48 食品与发酵工业Fbod蛐d F田n朗tati叽Indust^∞
量。含量为定值时,设菌体中麦角固醇和氨 分别为定值和变量时推得的发酵物的菌体含 9对比了纯莳体中麦角固醇、氨基葡糖含量 的麦角固醇和氨基葡糖含量随菌龄变化,图 醇和氨基葡糖含量变化趋势类似。由于菌体 v01.27№.6
0.6
至4.÷6 茎垂 4.5重量4.茎2 至耋 4 .蓁 4 薹萎 1.0差 18.7
垂塞 0.8
4.3
1.O
4.3
4.5 4.4
4.4 4.3
4 .5 4 .3
1.0 1.1
18.7 18.4.0 3.O 2.5
4.5 4.5 4.8
3. 1 2 .3 l- 8
目前对红曲霉发酵的研究多集中于液态 发酵,但固态发酵与液态发酵相比具有产量 较高、后处理简单、对环境污染小、产品更安 全等优点。固态发酵中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国 内报道很少,国外多集中为以下4大类:(1) 直接从固态培养基中分离测定,如除去基质、 直接计效等;(2)通过检测代谢活动推断生物 量,如测定02和c02的代谢量、胞外酶量、 ATP等;(3)测出生物体中某些特殊物质(如 蛋白质、总糖、核酸、氨基葡糖、麦角固醇等) 的含量推测生物量;(4)利用与茵体生长有关 的某些现象(如压降、底物减重等)估测生物 量[2]。红曲霉菌丝发达,与培养基结合紧 密,故无法直接测定。从报道的结果中可以 看出各种间接测定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产生单位菌体量所需的q量或排放的 c02量会随菌龄变化[31;细胞的特殊生物组 分含量会因不同菌种、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而不同【3o;检测时间长、过程繁复影响测定 的精确性,因此很难判定哪种检测方法最好。 有关红曲霉固态发酵生物量测定方法尚未见 报道。综合对固态发酵生物量问题的研究结 果,本文选用较为准确且易行的几种方法:测 定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麦角固醇、氨基葡糖 等组分含量推测生物量(核酸提取过程复杂, 故不采用);研究由于生物体代谢释放cQ
食品与发酵工业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2001,27(6) 18次
参考文献(7条) 1.Mitchell D A Solid Substrate Cultivation 1992 2.Sugama S.Okazaki N 查看详情 1979 3.Desgranges C.Vergoignan C.Georges M 查看详情 1991 4.张博润.蔡金科.刘永成 查看详情 1993(06) 5.Sakurai Y.Lee T H.Shiota H 查看详情 1977 6.小崎道雄.北原觉雄 查看详情 1974(01) 7.刑来君.李明春 普通真菌学 1999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韦策 Monacolin K产生菌及其固体发酵控制研究 2002
准确称取适量的氨基葡糖(sigma)标准 品,配制成系列溶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 520 nm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座标,吸收值为 纵坐标.绘制氨基葡糖含量的标准曲线。
2结果与讨论
2.1妻角固醇含量测定 麦角固醇含量的标准曲线如图1。由此
得到麦角固醇含量与吸收值的函数关系: 麦角固醇含量(腭/mL)=29.3A282。 图2为同一培养时间不同质量纯菌体的
准确称取适量的麦角固醇(si肿a)标准
品,配制成系列溶液,用752型紫外分光光度 计测282 nm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座标,吸收 值为纵坐标,绘制麦角固醇含量的标准曲线。 1.2.6氨基葡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待测样(干菌体O.3 g、干米曲0.69)加2 mL 60%H2s04,25℃浸泡24 h,稀释至l Inol/L H2so‘,置于250mL三角瓶.9.8×104 Pa高压加热1h,冷却后用1mol/LNaoH中 和至pH7,定容到100mL。取0.5mL(空白 为O,5 mL蒸馏水)加1 mL乙酰丙酮试剂 (1.5 mL乙酰丙酮+50 mL 1.25 tnol/L Na20晚),90℃加热1 h,冷水冷却后加入Eu— rlich试剂520nrn比色测定瓯“。 1.2.7氮基葡糖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注:评分标准分5十等级,l (根不好,或根不喜欢);3 (一般,或喜欢);5(好, 或很喜欢);2和4则各居其中。 衰3不同吉t量米■豆(生互 J产品巷t评价结果
:i:::墨足色泽气味硬度 麓度豆香味;;
o·2
4·8
3·5
3·2
2 .0
1.O
14.5
0.4
4.6
3.7 3.7 3 .7
1.O
16.7
质。由图7、8可见,固态发酵物中的麦角固
基葡糖含量为培养7
d时的数值,即麦角固 醇含量为4.86 mg/g干菌体,氨基葡糖含量
为76.3mg/g干菌体。含量为变量,即由各 自的含量与培养时间的函数关系推出不同培 养时期纯菌体的麦角固醇和氨基葡糖含量。 再应用下面公式推知菌体量: 固态发酵一圄查蕉鲑翅曲壹直凰蔓豆煎薹蔓羞宣置 的菌体量一每克纯菌庠的麦角固醇或舞基葡糖古量
2.6
圈7发酵 3.4物中2.的 7 麦3 .主 1 三2.至 1 主2. 至7
3.9 3.2 4. O 4.1
3.9
3.9 3.4 3. 5 4 O
3.6
3 3 3.4 3.6 3.4 3.7 3.6 3. 3 3.5
3.4 3.4
1.6 3.O 3 .3 2.3
2.2
‘7 16.3 14.2 19.1 18.6 17.7 17.5 12.7
46
食品与发酵工业Fbod and Fe血目ltatian Indust岫 Ⅷ.”No.6
1.2.4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红曲霉发酵物19或干菌体0.5 g(空白